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2篇文章
< 1 2 1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廖志峰辨治脾胃病常用八法经验撷要
1
作者 姚柳伊 豆鹏程 +7 位作者 宋瑞平 左娇娇 王晓龙 袁学玲 封壮壮 陈心怡 廖志峰 舒劲 《时珍国医国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64,共4页
全国名中医廖志峰教授结合自身经验和感悟,认为脾胃受损,中焦升降失衡是导致脾胃病发生的关键病机,临证时将顾护脾胃,以衡为治、以平为期贯穿于本病治疗始终,总结出温、清、攻、补、消、和、燥湿、协同他脏八种常用治法,其中每种治法又... 全国名中医廖志峰教授结合自身经验和感悟,认为脾胃受损,中焦升降失衡是导致脾胃病发生的关键病机,临证时将顾护脾胃,以衡为治、以平为期贯穿于本病治疗始终,总结出温、清、攻、补、消、和、燥湿、协同他脏八种常用治法,其中每种治法又包含多种对应方证,每省病诊脉,疗效甚佳。文章通过阐述廖志峰教授辨治脾胃病的观点思想以及总结其应用八法的临床经验,以期为本病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病 廖志峰 名医经验 八法 验案
原文传递
名中医沈舒文基于“甘守津还”学术理论治疗脾胃病临床用药经验撷英
2
作者 宋健 孟凯强 +6 位作者 雷根平 韦永红 惠建萍 王捷虹 沈舒文 李向文 许鹏 《陕西中医》 2025年第2期254-258,共5页
本文总结了陕西省名中医沈舒文基于“甘守津还”理论治疗脾胃病临床用药经验荟萃。沈舒文沿袭温病大家叶天士“甘守津还”学术思想,遵循中医药学基础理论,并将脾胃病治疗中常用的沙参、麦冬、天冬、石斛、生地、玉竹、天花粉、生甘草、... 本文总结了陕西省名中医沈舒文基于“甘守津还”理论治疗脾胃病临床用药经验荟萃。沈舒文沿袭温病大家叶天士“甘守津还”学术思想,遵循中医药学基础理论,并将脾胃病治疗中常用的沙参、麦冬、天冬、石斛、生地、玉竹、天花粉、生甘草、山药、莲子、芡实、北沙参、茯苓、党参、太子参、黄精,16种“甘”味中药,按照药性分为甘寒和甘平两大类。甘寒的中药可以滋养脾胃之津液,用于治疗脾胃阴虚、津液不足之证,需注意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不宜使用;甘平中药可以补气健脾、和中缓急止痛,用于治疗脾胃气虚,脾阳虚的病证,故临床痰湿内盛、气滞腹胀、大便干结者不宜使用。总结名老中医临床用药经验,一方面,有利于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另外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丰富中医药知识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守津还 脾胃病 气阴两虚 脾胃虚弱 临床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老中医刘燕平辨治脾胃病经验采撷
3
作者 王飞 谢志豪 +3 位作者 章莹 黄娜 李鸿玲 刘燕平 《光明中医》 2025年第4期658-661,共4页
刘燕平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博采众长、精于思辨、勤于临证,对脾胃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刘师总结了7条临证思路:衷中参西病证结合、四诊合参重视舌诊、理清病因病位病性、把握核心关键病机、治病求本重视... 刘燕平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博采众长、精于思辨、勤于临证,对脾胃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刘师总结了7条临证思路:衷中参西病证结合、四诊合参重视舌诊、理清病因病位病性、把握核心关键病机、治病求本重视胃气、灵活运用经方时方、三因制宜调护为重,为脾胃病的中医诊治提供了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老中医 刘燕平 脾胃病 学术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胃病经典名方小建中汤的历史沿革及关键信息考证
4
作者 郎燕 陈涵斐 +3 位作者 李嫚 马丽杰 李卫强 罗彦慧 《河南中医》 2025年第1期51-58,共8页
目的:考证脾胃病经典名方小建中汤的历史沿革及关键信息。方法:系统整理历代中医古籍文献,对小建中汤的相关条文进行分析,梳理小建中汤的历史源流,考证其方剂组成、主治病证、方义、剂量、药物炮制等。结果:小建中汤源于《伤寒论》,由... 目的:考证脾胃病经典名方小建中汤的历史沿革及关键信息。方法:系统整理历代中医古籍文献,对小建中汤的相关条文进行分析,梳理小建中汤的历史源流,考证其方剂组成、主治病证、方义、剂量、药物炮制等。结果:小建中汤源于《伤寒论》,由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胶饴6味药物组成,药物基原与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致。炮制方面,桂枝、白芍、生姜、大枣均为生品,甘草为炙甘草,饴糖未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临床采用麦芽糖、红糖、麻糖、高粱饴替代。剂量方面,桂枝41.4 g,甘草27.6 g,芍药82.8 g,生姜41.4 g,大枣48 g,胶饴200 mL。煎煮方法为加水1400 mL,煮取600 mL,除去药渣,纳入饴糖,再入微火消解,分成3次服用。结论:小建中汤关键信息明确,可为其开发与现代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建中汤 经典名方 脾胃病 《伤寒论》 张仲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万里运用验方治疗脾胃病临床经验
5
作者 王光铭 刘万里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27,共3页
探讨刘万里教授运用验方治疗脾胃的临床经验。刘教授认为反流性食管炎需以和胃降逆、疏肝泄热为治,故拟降逆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需以疏肝和胃、降逆消滞为治,故拟通降合剂治疗;胆囊息肉需以疏肝利胆、清热化湿为治,故拟清热化湿利胆... 探讨刘万里教授运用验方治疗脾胃的临床经验。刘教授认为反流性食管炎需以和胃降逆、疏肝泄热为治,故拟降逆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需以疏肝和胃、降逆消滞为治,故拟通降合剂治疗;胆囊息肉需以疏肝利胆、清热化湿为治,故拟清热化湿利胆方治疗;结肠息肉术后则需以健脾助运、利湿解毒、散结通络为治,故拟健脾利湿解毒方治疗。通过医案举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切实提高了中医药治疗脾胃病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验方 脾胃病 临证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胃病经典名方黄土汤历史沿革与关键信息考证
6
作者 王浩婷 李德杏 +1 位作者 李卫强 李嫚 《河南中医》 2025年第1期40-50,共11页
目的:系统梳理与考证《金匮要略》脾胃病经典名方黄土汤古代文献,厘清其历史源流,为其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基于东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相关古医籍,对黄土汤的历史源流、药物组成、功效主治、药物基原、炮制... 目的:系统梳理与考证《金匮要略》脾胃病经典名方黄土汤古代文献,厘清其历史源流,为其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基于东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相关古医籍,对黄土汤的历史源流、药物组成、功效主治、药物基原、炮制方法、剂量、煎煮服用法等进行全面统计与分析。结果:纳入有效数据83条,涉及78部中医古籍。黄土汤首载于《金匮要略》,历代文献对于其药物组成、基本方义、功效主治等无较大争议,由灶心黄土(以下简称黄土)、甘草、干地黄、白术、炮附子、阿胶、黄芩7味药物组成;主治病症为便血、吐血、衄血,后世有所拓展,临证亦用于产后下痢、血崩、小便下血等。推荐剂量为黄土24 g,甘草9 g,干地黄9 g,白术9 g,附子9 g,阿胶9 g,黄芩9 g。结论:对黄土汤关键信息进行考证,可为该方的现代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文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汤 脾胃病 经典名方 《金匮要略》 张仲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对脾胃病中心身问题的认识与治疗浅析
7
作者 夏梦幻 张天星 +2 位作者 傅丹青 朱爱松 王庆其 《河北中医》 2025年第3期492-494,498,共4页
目前临床,脾胃病中的心身问题愈发突出,同时临床疗效欠佳、治疗成本较高、精神类药物的副作用等问题并见。中医学蕴含丰富的心身医学思想,强调形神一体,人与天地相参应。立足中医理论探讨脾胃病中心身问题的发生原因、病症规律及治疗方... 目前临床,脾胃病中的心身问题愈发突出,同时临床疗效欠佳、治疗成本较高、精神类药物的副作用等问题并见。中医学蕴含丰富的心身医学思想,强调形神一体,人与天地相参应。立足中医理论探讨脾胃病中心身问题的发生原因、病症规律及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中医学对脾胃病中心身问题的认识,围绕脾胃病心身问题的产生原因、病机特点、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防护措施等展开讨论,以期为今后开展脾胃病心身问题专题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病 中医理论 心身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李东垣“肺之脾胃病”理论探讨肺炎病机证治
8
作者 张若渲 孔令源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第2期26-29,共4页
《脾胃论》中提出的“肺之脾胃病”理论可以阐释肺炎的发展过程,即土不生金导致卫外不固而患病,子盗母气导致脾肺更虚。根据《脾胃论》的学术思想,肺炎的病机为脾肺失养,邪犯于肺,肺失宣降,后期气阴两虚,可兼有痰热、瘀血、浊毒。脾胃... 《脾胃论》中提出的“肺之脾胃病”理论可以阐释肺炎的发展过程,即土不生金导致卫外不固而患病,子盗母气导致脾肺更虚。根据《脾胃论》的学术思想,肺炎的病机为脾肺失养,邪犯于肺,肺失宣降,后期气阴两虚,可兼有痰热、瘀血、浊毒。脾胃虚则百病生,治疗肺炎当以培土生金为主要治法,并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辅以清热解毒、祛痰化瘀、益气养阴等法,以恢复肺之宣降、脾之运化,周运气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东垣 肺炎 肺痈 肺之脾胃病 脾胃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好古辨治脾胃病证心法探析
9
作者 沈祝懿 赵云川 +1 位作者 郝晨晖 汪剑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5年第1期78-81,共4页
从王好古的脾胃学说探讨其治疗脾胃病的理论及实践经验时,发现王好古以阴阳为纲,从阴阳、三焦、脏腑辨治脾胃病,注重脾胃病中脾胃阴证的辨治,重视脉诊在脾胃病尤其脾胃阴证方面的运用,善于从三焦气化、脏腑生克制化等方面论治脾胃病。... 从王好古的脾胃学说探讨其治疗脾胃病的理论及实践经验时,发现王好古以阴阳为纲,从阴阳、三焦、脏腑辨治脾胃病,注重脾胃病中脾胃阴证的辨治,重视脉诊在脾胃病尤其脾胃阴证方面的运用,善于从三焦气化、脏腑生克制化等方面论治脾胃病。相应治法以温阳为主,方药以顾护脾胃为要寒温并用。其独到的见解有助于提升中医生在临床上对脾胃病的辨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好古 脾胃病 阴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脾胃病用药规律的研究
10
作者 吴流冰 梁健龙 +2 位作者 余雅 邝俊健 梁维杰 《贵州医药》 2025年第1期99-100,共2页
目的探讨基于数据挖掘探讨脾胃病的用药规律研究。方法查阅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疏肝健脾方治疗脾胃病的处方,共筛选3749条。收集治疗脾胃病的处方,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明确中医治疗脾胃病方中各种药物及使用情况。结果通过系统筛查发现... 目的探讨基于数据挖掘探讨脾胃病的用药规律研究。方法查阅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疏肝健脾方治疗脾胃病的处方,共筛选3749条。收集治疗脾胃病的处方,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明确中医治疗脾胃病方中各种药物及使用情况。结果通过系统筛查发现常用治疗脾胃病的处方3749条,其中党参、柴胡、蒲公英、法半夏、木香、白术、白及、柴胡、白芍等中药使用频次及使用占比最高。治疗脾胃病处方中君药、臣药、佐药、使药组合中,蒲公英、海螵蛸、白及、白术使用频次最高。结论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治疗脾胃病的用药规律发现党参、柴胡、蒲公英、法半夏、木香等方使用较高,以疏肝解郁、健脾化湿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数据挖掘 脾胃病 用药规律 临床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在脾胃病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章秀敏 《北方药学》 2025年第1期182-184,共3页
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汤在脾胃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入住我院的40例脾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予常规治疗)和观察组(n=20,行半夏泻心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 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汤在脾胃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入住我院的40例脾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予常规治疗)和观察组(n=20,行半夏泻心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胃镜黏膜征象评分、炎症指标以及治疗安全性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胃镜黏膜征象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病,能够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降低胃镜黏膜征象评分及炎症指标水平,疗效与治疗安全性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脾胃病 中医证候 胃镜黏膜征象评分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法调治小儿脾胃病验案三则
12
作者 胡岐芳 王赛飞 +1 位作者 姚力 董幼祺 《中国乡村医药》 2025年第2期27-28,共2页
该文作者介绍董幼祺教授应用和法调治小儿脾胃病验案三则,分别为脾虚痰湿犯肺致咳嗽、湿热下痢、营卫不和致厌食症的患儿,分别应用化合、清和、和解之法治之,效果颇佳。该文详细介绍了三则患儿的诊治过程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小儿为稚... 该文作者介绍董幼祺教授应用和法调治小儿脾胃病验案三则,分别为脾虚痰湿犯肺致咳嗽、湿热下痢、营卫不和致厌食症的患儿,分别应用化合、清和、和解之法治之,效果颇佳。该文详细介绍了三则患儿的诊治过程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故患病常见正虚邪轻之病机,治之补泻兼施,用药需轻清灵动,故和法在儿科应用甚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法 小儿脾胃病 医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法合方”论治脾胃病经验
13
作者 周松 肖政华 +2 位作者 杨庆万 钟燕 陈春兰 《环球中医药》 2025年第2期292-297,共6页
脾胃病多日久迁延、病情纵横交错、虚实夹杂,病因病机往往具有气血阴阳俱虚、兼夹实邪的复合特性,具有“多因复合、多病位复合、多病势复合”的致病特点,对于此类复杂病证,单一的治法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病因病机及疾病转归,临床辨病常... 脾胃病多日久迁延、病情纵横交错、虚实夹杂,病因病机往往具有气血阴阳俱虚、兼夹实邪的复合特性,具有“多因复合、多病位复合、多病势复合”的致病特点,对于此类复杂病证,单一的治法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病因病机及疾病转归,临床辨病常顾此失彼不能全功,故而多疗效不佳。本文基于古今医家临证经验凝练出“复法合方”理论,从脾胃病“多病因为患、多脏腑受累、病势变化快”等致病角度阐述“复法合方”与脾胃病致病的相关性。治疗方面,从“脾胃虚弱”核心病机着手,以健运脾胃为治病基线,佐以调畅气机、攻补兼施、平调寒热、升降复衡等治法,主张运用“复法合方”理论,立足辨明主次、整体观念、治病求本的原则,采用小方联合、多方并用,进行组方治疗,临床收效甚佳,现系统归纳论治脾胃病的临床经验,附上医案两例予以佐证,供学界参考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病 多因复合 位复合 势复合 复法合方 临床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系统培训的学生标准化病人在脾胃病科出科考核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瑜 李依洁 +4 位作者 刘丽娟 李妮矫 许卫华 吕冉 张喆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308-311,共4页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是指从事非医疗工作的正常人或病人在经过培训后,发挥扮演者(提供病史和体格检查对象)、充当评估者和教师三种功能。SP可解决因医学实践中出现的医疗资源匮乏、病人病情变化、伦理、医患关系等多方...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是指从事非医疗工作的正常人或病人在经过培训后,发挥扮演者(提供病史和体格检查对象)、充当评估者和教师三种功能。SP可解决因医学实践中出现的医疗资源匮乏、病人病情变化、伦理、医患关系等多方面的问题而被国内外医学教育者广泛推崇[1]。因医学生SP(student standard patient,SSP)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可缩短培训时间、减少培训成本等优势而成为理想培训对象[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标准化 医学基础知识 脾胃病 扮演者 医学实践 医患关系 出科考核 体格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神健脾法治疗脾胃病理论探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焕英 夏金兵 +1 位作者 刘妍 吴华清 《光明中医》 2024年第2期244-247,共4页
脾胃与神密切相关,脾胃的运化腐熟依赖神调节,神失守位、阴阳失衡进一步致脾胃病,而形神俱旺、协调统一可促进脾胃功能的正常运作,精、血、气可化神,因而通过脾胃吸收的后天精微在神的化生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脾胃受损亦可致神失守。脑... 脾胃与神密切相关,脾胃的运化腐熟依赖神调节,神失守位、阴阳失衡进一步致脾胃病,而形神俱旺、协调统一可促进脾胃功能的正常运作,精、血、气可化神,因而通过脾胃吸收的后天精微在神的化生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脾胃受损亦可致神失守。脑为元神之府,通过经络与脾胃密切联系,因而“脑-神-脾胃”失衡可能是脾胃病的主要病机,针刺时可依据调神健脾的原则选穴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神健脾 脾胃病 脑-神-脾胃 治则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小柴胡汤在脾胃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强 梁尧 《广西中医药》 2024年第5期52-54,共3页
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证的主方、和解剂的代表方,具有调畅三焦、疏利肝胆、调和脾胃的功效。少阳经的生理功能失常可导致脾胃功能异常,故临床上治疗脾胃疾病伴见少阳证者,运用小柴胡汤加减常可取较好疗效。本文阐述了小柴胡汤的方义、治... 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证的主方、和解剂的代表方,具有调畅三焦、疏利肝胆、调和脾胃的功效。少阳经的生理功能失常可导致脾胃功能异常,故临床上治疗脾胃疾病伴见少阳证者,运用小柴胡汤加减常可取较好疗效。本文阐述了小柴胡汤的方义、治疗脾胃病的机理以及小柴胡汤在脾胃病治疗中的化裁运用等,以期为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病 小柴胡汤 少阳证 《伤寒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王旭高“治肝三十法”理论辨治脾胃病思路探析
17
作者 曹婷婷 宁丽琴 +1 位作者 刘丽娜 薛博瑜 《江苏中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4-7,共4页
清代名医王旭高在其所著《西溪书屋夜话录》中较为系统和全面地阐述了肝病证治,总结出“治肝三十法”,其对肝病的分类辨治,既体现肝病的病机演变特点,也符合一般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对后世医家临床诊疗具有深远的影响。脾胃与肝在生理... 清代名医王旭高在其所著《西溪书屋夜话录》中较为系统和全面地阐述了肝病证治,总结出“治肝三十法”,其对肝病的分类辨治,既体现肝病的病机演变特点,也符合一般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对后世医家临床诊疗具有深远的影响。脾胃与肝在生理和病理上均联系紧密且互相影响,肝病可传于脾胃,肝气、肝风、肝火皆能侮脾乘胃,导致脾胃气机升降失司、运化功能失常、气血生化乏源等病理状态,故在治疗脾胃病时重视“治肝”已是临床常用之法。基于“治肝三十法”理论,灵活运用疏肝、柔肝、清肝、化肝、温肝、敛肝等法治疗脾胃病,不失为治疗脾胃病之思路,验之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肝三十法 王旭高 脾胃病 化肝煎 左金丸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气化”浅述国医大师葛琳仪运用风药治疗脾胃病之学术思想
18
作者 徐素美 谢益文 +3 位作者 张翔 徐王达 颜雯茜 黄琦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548-552,共5页
[目的]介绍国医大师葛琳仪教授(以下简称葛教授)分层次施用风药辨治脾胃病的临床特色及其临证经验。[方法]通过理论溯源,跟师随诊,整理并分析葛教授基于气化理论运用风药治疗脾胃系疾病的临床医案,总结葛教授巧施风药辨治脾胃病的思路... [目的]介绍国医大师葛琳仪教授(以下简称葛教授)分层次施用风药辨治脾胃病的临床特色及其临证经验。[方法]通过理论溯源,跟师随诊,整理并分析葛教授基于气化理论运用风药治疗脾胃系疾病的临床医案,总结葛教授巧施风药辨治脾胃病的思路、心得和用药特色,并附医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气化是生命的基本活动,气化异常是疾病产生的重要原因。葛教授指出,脾胃病的基本病机是“气化异常”,常从“气化”切入,巧施风药以调畅气机,恢复脾升胃降功能,维稳五脏气机,具体分为四个层次:以风药疏肝和脾、壮气运脾、燥湿健脾以及搜风通络养脾。常用的风药有柴胡、防风、黄芪、升麻、佛手、紫苏梗、苍术、娑罗子、桑叶、藿香、草果、厚朴、佩兰、徐长卿、炒僵蚕等及其组成的药对、药串。[结论]葛教授临证精于辨证,从“气”切入,按不同层次巧施风药治疗脾胃病,特色鲜明,疗效显著,其学术思想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 风药 脾胃病 学术思想 国医大师 葛琳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医学院校解剖学微课资源库联合内镜病例图库在脾胃病临床实践教学中受训学生反馈情况的研究
19
作者 彭卓嵛 陈婧 +2 位作者 李敏 黄鸿娜 王伟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7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解剖学微课资源库联合内镜病例图库在脾胃病临床实践教学的受训学生反馈情况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21—2022年选取2019级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整群抽样法抽取90名本科生,分为A组(采用传统实践教学模...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解剖学微课资源库联合内镜病例图库在脾胃病临床实践教学的受训学生反馈情况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21—2022年选取2019级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整群抽样法抽取90名本科生,分为A组(采用传统实践教学模式)、B组(采用传统结合内镜图库教学模式)、C组(传统联合微课及内镜图库教学模式)各30名,受训结束后,进行对比研究。带教教师经过系统培训并完成一致性检验后,采用微信小程序(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学生对校解剖学微课资源库联合内镜病例图库在脾胃病临床实践教学中的认识及临床实践教学体会。结果三组在教学效果的互动性、生动性、学习效率方面的评价,C组的互动性、生动性、学习效率均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学生在学习环境轻松、可自主决定学习步调、提高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技能、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和提高学习兴趣等方面,C组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脾胃病科临床实践教学中应用医学院校解剖学微课资源库联合内镜病例图库,受训学生反馈情况良好,有助于提高临床实践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内镜例图库 脾胃病 临床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胃论》第2版:脾胃病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讲解
20
作者 陈兰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I0003-I0003,共1页
《脾胃论》成书于1249年,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的代表作,也是优秀的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至今日仍有着积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李杲倡导脾胃学说,论述脾胃与元气的关系,阐明了脾胃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留下了传世之作。
关键词 脾胃论》 中国医学史 金元四大家 脾胃学说 李杲 非物质文化遗产 脾胃病 传世之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