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1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石国君 李晓明 刘泽 《实用骨科杂志》 2004年第5期459-460,共2页
目的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侧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侧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损伤 19例 ,皮瓣面积最大 15cm× 13cm ,最小 5cm× 4cm。其... 目的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侧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侧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损伤 19例 ,皮瓣面积最大 15cm× 13cm ,最小 5cm× 4cm。其中将小隐静脉与受区静脉吻合 9例 ,未吻合但在其蒂部结扎 6例 ,未吻合也未结扎 4例。结果 大部皮瓣成活 ,小隐静脉吻合者皮瓣全部成活 ,未吻合但在其蒂部结扎者部分坏死 1例 ,未吻合也未结扎者均短期内间内肿胀淤血且大部分坏死 1例。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可靠方法 ,术中若能将小隐静脉与修复区静脉吻合其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吻合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 结扎 临床应用 小隐静脉 修复 部分坏死 同侧 小腿下段 足踝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宝山 章雪松 邹豪杰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7年第4期215-217,共3页
1991年Berte]1i等通过对皮神经营养血管和皮肤血供关系的研究,发现皮神经的营养血管对皮肤的血供有主要作用。Masquelet介绍了以小腿感觉神经血管轴为蒂的岛状皮瓣的概念,并将腓肠神经营养皮瓣应用于临床,随后有关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1991年Berte]1i等通过对皮神经营养血管和皮肤血供关系的研究,发现皮神经的营养血管对皮肤的血供有主要作用。Masquelet介绍了以小腿感觉神经血管轴为蒂的岛状皮瓣的概念,并将腓肠神经营养皮瓣应用于临床,随后有关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报道愈来愈多。此后,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旋转点逐渐下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 临床应用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神经营养血管 神经营养 血供关系 神经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观察
3
作者 申东彦 袁正江 +3 位作者 崔永光 任有成 卢宏 陈永彩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4-65,共2页
关键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 临床应用 逆行修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软组织缺损 局部软组织 肌腱外露 足踝部 足跟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应用体会
4
作者 张群 刘铎 +2 位作者 邵国红 张东华 王艳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8年第4期436-438,共3页
关键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 逆行修复 小腿中下段 软组织缺损 关节周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孙伟清 张林 +1 位作者 宁金龙 高学宏 《解剖与临床》 2002年第4期168-169,共2页
关键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 临床应用 足跟缺损 踝部缺损 胫前区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创面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强 《浙江医学》 CAS 2007年第6期595-596,共2页
踝关节、足跟、足背近端的软组织因其解剖结构特殊,外伤后易发生缺损而难以直接缝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已成为修复上述创面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我科2002年6月至2005年3月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皮肤、... 踝关节、足跟、足背近端的软组织因其解剖结构特殊,外伤后易发生缺损而难以直接缝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已成为修复上述创面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我科2002年6月至2005年3月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8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 逆行修复 足部创面 临床应用 软组织缺损 解剖结构 直接缝合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小腿外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损伤术后感染创面缺损 被引量:9
7
作者 刘伟 杨康胜 +5 位作者 麦海妙 夏坚祯 杨文娜 区广鹏 黄瑞良 余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884-2886,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小腿外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损伤术后感染创面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年7月至2015年10月,应用小腿外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转移治疗足跟部损伤术后创面反复不愈合,彻底清除坏... 目的:探讨应用小腿外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损伤术后感染创面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年7月至2015年10月,应用小腿外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转移治疗足跟部损伤术后创面反复不愈合,彻底清除坏死组织、VSD护创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满意后,修复缺损的患者16例,年龄40~75岁,平均60.5岁,皮肤坏死缺损时间3个月~2年,平均10个月,缺损面积4.0 cm×5.5 cm^10.5 cm×5.5 cm,术后1、3、6、12个月随访,观察皮瓣的成活及外观,抗磨抗压性,穿鞋及负重行走及皮瓣的感觉恢复情况。结果:1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创面愈合情况、皮瓣成活情况、功能活动以及满意度等。所有患者感染有效控制,皮瓣移植全部成活,其中1例皮瓣边缘1个窦道,边缘有点发黑坏死,经换药后痊愈。皮瓣外观良好,色泽正常,随访1~12个月,随访发现均正常穿鞋,无皮瓣磨损、溃烂,抗压良好,行走步态正常,皮瓣两点辨别觉恢复至5~8 mm,供皮区植皮全部成活,轻度色素沉淀,瘢痕不明显,对行走无任何影响,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显示优14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93%,患者满意。结论:应用小腿外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足跟损伤术后皮肤坏死缺损提供了良好的覆盖,皮瓣外观、血运、质地、弹性佳,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操作简便,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宜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逆行 足跟损伤术后感染 肤坏死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凤彬 田宝祥 +5 位作者 逯新忠 常诚 杨雄 蔺海龙 樊华 刘洋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99-399,共1页
关键词 血管逆行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临床应用 逆行修复 神经 外侧神经 神经血管 软组织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黄继锋 刘曦明 +3 位作者 王华松 黄卫兵 汪国栋 黄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2期3986-3986,共1页
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因各种原因造成缺损后,常出现骨、肌腱及钢板外露,处理较为棘手。笔者自2002年2月至2007年7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2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逆行修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足踝部肤缺损 临床研究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小腿下段 钢板外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朝阳 宋朝晖 +4 位作者 郭智龙 余萍 曾学文 陈慧林 吴俊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5期633-634,共2页
目的:初步总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在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月~12月,我科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共10例,皮瓣最大面积为18cm×13c,m最小为4.5cm×10cm;其中男9例,女1例。其中... 目的:初步总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在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月~12月,我科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共10例,皮瓣最大面积为18cm×13c,m最小为4.5cm×10cm;其中男9例,女1例。其中骨髓炎骨外露6例,肌腱外露4例。供区直接缝合或植中厚皮片。结果:术后皮瓣完全成活,个别病例术后较臃肿,待二期将皮瓣修薄。结论: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部创面的临床效果可靠,手术操作简便,不牺牲小腿主要血管神经,对足部影响较小,便于推广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外固定架及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4
11
作者 侯占江 刘明辉 +2 位作者 周世峰 樊昌东 夏昊晨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6-348,351,共4页
目的总结应用外固定架及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2008年6月~2009年6月,胫、腓骨开放骨折18例,患者均行骨折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清创后创面范围为5 cm×... 目的总结应用外固定架及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2008年6月~2009年6月,胫、腓骨开放骨折18例,患者均行骨折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清创后创面范围为5 cm×4 cm~12 cm×9 cm。均采用积极清创后平均16 d VSD治疗,待创面肉芽组织新鲜、感染控制后,采用大小为6 cm×5 cm~13 cm×8 cm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创面。结果皮瓣术后1例出现皮瓣远端皮缘坏死,1例术后3 d皮瓣因蒂部缝合过紧压迫出现静脉回流不良,均经对症处理后成活,其余皮瓣顺利成活,切口Ⅰ期愈合。皮瓣与周围皮肤色泽相似,无臃肿,质地佳。术后皮瓣受力处无破溃,无骨髓炎复发。结论应用外固定架及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治疗三度小腿骨折合并皮肤软组织碾挫缺损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引流 腓肠神经逆行 胫腓骨开放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1
12
作者 付全淼 丁建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6期104-105,共2页
目的观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对26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结果 26例皮瓣全部成活,4例皮瓣皮缘局部坏死,积极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0.5~1 a,外观及功... 目的观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对26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结果 26例皮瓣全部成活,4例皮瓣皮缘局部坏死,积极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0.5~1 a,外观及功能均满意。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皮瓣面积大,不牺牲主干血管,蒂长且旋转角度大,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组织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外科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 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平辉 赵玉振 +2 位作者 张宝玉 阮传江 张莉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791-793,共3页
目的:观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足跟、踝关节和足背皮肤缺损的患者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供区的切口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覆盖,皮瓣面积4cm×5cm~11cm×10cm... 目的:观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足跟、踝关节和足背皮肤缺损的患者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供区的切口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覆盖,皮瓣面积4cm×5cm~11cm×10cm。结果:术后18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受区创面均愈合;皮瓣远端坏死2例。术后12例获随访6~12个月,皮瓣外形满意,颜色与周围组织相同,未出现破溃。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一种理想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肤缺损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修复 足踝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三彤 赵顺吕 《微创医学》 2014年第5期649-650,共2页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21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男14例,女7例;年龄17-68岁,平均42岁。创伤17例,烫伤感染4例。结果本组19例皮瓣全部成...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21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男14例,女7例;年龄17-68岁,平均42岁。创伤17例,烫伤感染4例。结果本组19例皮瓣全部成活,另外2例远端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或再清创予直接缝合封闭愈合。全部软组织缺损创面均得以修复,术后经6个月至5年随访,皮瓣外形及足部功能满意。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 肤软组织缺损 自体移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足底皮肤缺损1例
15
作者 刘宝 丁焕文 +1 位作者 涂强 王虹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55-1155,共1页
关键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足底肤缺损 转移修复 逆行 左足肿痛 跖骨骨折 活动性出血 肾功能正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球拍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手术设计方法的临床应用
16
作者 黄铭图 徐奎 +4 位作者 黄永光 李培豪 李永恒 施瑜 米琨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和总结网球拍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设计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8例设计成网球拍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附近皮肤软组织病损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进一步评价此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 [目的]探讨和总结网球拍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设计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8例设计成网球拍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附近皮肤软组织病损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进一步评价此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28例皮瓣全部成活,经6个月以上的术后随访,效果满意,无并发症。[结论]网球拍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手术操作简单,皮瓣成活率更高,手术风险更小,是修复足跟部附近皮肤软组织缺损比较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 移植 网球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闸门”技术在16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中的应用
17
作者 刘承伟 刘福尧 江深河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5期3506-3507,3510,共3页
目的探讨"闸门"技术在控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小隐静脉血流,减轻皮瓣肿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患者按入院先后时间交替分为A组与B组,A组皮瓣对小隐静脉回流不做特殊处理,B组应用河坝闸门原理,术中环绕小隐静脉... 目的探讨"闸门"技术在控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小隐静脉血流,减轻皮瓣肿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患者按入院先后时间交替分为A组与B组,A组皮瓣对小隐静脉回流不做特殊处理,B组应用河坝闸门原理,术中环绕小隐静脉预留丝线,术后通过橡皮筋牵引控制皮瓣血液回流及皮瓣肿胀。对两组皮瓣坏死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A组有4例患者皮瓣发生不完全坏死,部分坏死发生率为25.0%;B组有1例患者皮瓣发生不完全坏死,部分坏死发生率为6.2%。结论利用"闸门"技术可控制小隐静脉回流血量,减轻皮瓣肿胀,提高皮瓣成活率简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 小隐静脉 “闸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在修复足踝部皮损中的临床应用
18
作者 李宗武 刘兆青 +2 位作者 周亚东 张建华 王国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年第3期109-109,共1页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8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设计、切取、转位修复及术后处理的总结,得出该皮瓣临床应用方法。结果8例皮瓣均成活。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不牺牲主要血管,切...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8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设计、切取、转位修复及术后处理的总结,得出该皮瓣临床应用方法。结果8例皮瓣均成活。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不牺牲主要血管,切取容易,适宜基层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 修复 足踝部创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19
作者 付新民 李建明 凌立省 《新疆医学》 2006年第6期55-56,共2页
后足、踝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是骨科一大难题。传统的交腿皮瓣由于病人痛苦很大。已逐渐淘汰,此后应用各种带血管蒂皮瓣如腓动脉,胫前动脉、足底动脉皮瓣等,但均需牺牲一条主要动脉,且要吻合血管,操作难度大,无法推广。近年... 后足、踝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是骨科一大难题。传统的交腿皮瓣由于病人痛苦很大。已逐渐淘汰,此后应用各种带血管蒂皮瓣如腓动脉,胫前动脉、足底动脉皮瓣等,但均需牺牲一条主要动脉,且要吻合血管,操作难度大,无法推广。近年来国内外陆续报道了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之带蒂皮瓣修复小腿、踝部、胫前等处皮肤缺损。自2002年7月始我们应用该皮瓣治疗8例后足、踝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认为该皮瓣旋转角度大、蒂长、易成活,是修复后足、踝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逆行修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血管 带蒂修复 胫前动脉 交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苏洪青 高凤梅 +4 位作者 邵新中 魏国勇 吴占坡 赵洪林 张玉宝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6年第3期188-189,共2页
关键词 腓动脉 腓肠神经 神经 营养血管 逆行 穿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