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部点式近红外线照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
1
作者 徐萍 刘雁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1期1728-1728,共1页
目前临床上普遍认为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腰腿痛症状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突出的椎间盘直接压迫神经根导致神经根供血障碍、内压增加,输送营养途经受阻产生神经根实质损害;二是髓核溢出大量的“H”物质使神经根产生化学性炎症、增... 目前临床上普遍认为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腰腿痛症状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突出的椎间盘直接压迫神经根导致神经根供血障碍、内压增加,输送营养途经受阻产生神经根实质损害;二是髓核溢出大量的“H”物质使神经根产生化学性炎症、增加了神经根内的压力并引起缺血和电解质的紊乱。腰部点式近红外线照射治疗是通过局部和神经反射区域的照射及以经络辨证论治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部点式近红外线照射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腿痛 经络辨证论治 足三里穴 肾俞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线点式偏振光近红外线仪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大胜 《吉林医学》 CAS 2007年第17期1866-1867,共2页
目的:观察直线点式偏振光近红外线仪(SL)对偏头痛的冶疗效果。方法:36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SL星状神经节阻滞(SGL)及有创性药物SGB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头痛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程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 目的:观察直线点式偏振光近红外线仪(SL)对偏头痛的冶疗效果。方法:36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SL星状神经节阻滞(SGL)及有创性药物SGB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头痛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程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观察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有一定危险性。结论:SL可有效治疗偏头痛,同时具有无侵袭性、安全性及可控性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疼 直线点式偏振光红外线 星状神经节照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与点式直线偏光近红外线照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金文哲 全光石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6期829-830,共2页
目的:比较星状神经节阻滞与点式直线偏光近红外线照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位注射(n=30);Ⅱ组:星状神经节点式直线偏光近红外线照射结合中脘... 目的:比较星状神经节阻滞与点式直线偏光近红外线照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位注射(n=30);Ⅱ组:星状神经节点式直线偏光近红外线照射结合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位注射(n=30)。结果:Ⅰ组总有效率90%,Ⅱ组总有效率86.6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能中断和减轻呃逆发作,其临床治疗效果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呃逆 星状神经节阻滞 点式直线偏光红外线照射 穴位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式近红外线照射双侧星状神经节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伴失眠
4
作者 刘雁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6期3105-3105,共1页
为观察点式红外线照射双侧星状神经节对血管神经性头痛伴失眠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日本的Super-LizerHA-550型点式近红外线治疗仪治疗2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伴失眠的患者,结果此方法在治疗头痛的同时,也显著改善了患者的失眠状态。
关键词 点式红外线照射 双侧星状神经节 治疗 血管神经性头痛 失眠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与点式直线偏光近红外线照射对眼压及皮肤温度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金文哲 严相默 +2 位作者 李少岩 康吉龙 方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研究星状神经节阻滞和星状神经节点式直线偏光近红外线照射对眼压及皮肤温度的影响,进而阐明作用效果的异同。方法:将临床疼痛诊疗病例50例随机分为两组,SGB 25例,SGL25例,分别用YZ7A压陷式眼压计和UY200M型温度记录器测定每一患... 目的:研究星状神经节阻滞和星状神经节点式直线偏光近红外线照射对眼压及皮肤温度的影响,进而阐明作用效果的异同。方法:将临床疼痛诊疗病例50例随机分为两组,SGB 25例,SGL25例,分别用YZ7A压陷式眼压计和UY200M型温度记录器测定每一患者操作侧眼压和皮肤温度。结果:SGB和SGL两组的眼压,在治疗后10 min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时段内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SGB和SGL两组皮肤温度,在治疗后5 min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10 min、15 min时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余测定时段内两组间对皮肤温度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GB和SGL对眼压均起一过性上升随后下降、皮肤温度上升的作用。SGB和SGL两种方法对眼压及皮肤温度的影响程度相仿,且其临床作用效果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阻滞 点式直线偏光红外线照射 眼压 皮肤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直线偏光近红外线照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贵明 丁学琴 +1 位作者 许国忠 王俊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597-599,共3页
目的 观察在传统方法治疗的基础上 ,使用星状神经节阻滞 (SGB)联合直线偏光近红外线治疗仪 (S L)照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耳鼻喉科确诊的突发性耳聋患者84例 ,均为单耳发病 ,每例在治疗前后进行纯音测听 ,按照听力损... 目的 观察在传统方法治疗的基础上 ,使用星状神经节阻滞 (SGB)联合直线偏光近红外线治疗仪 (S L)照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耳鼻喉科确诊的突发性耳聋患者84例 ,均为单耳发病 ,每例在治疗前后进行纯音测听 ,按照听力损失程度配对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4 2例 ,采用传统方法治疗 ;观察组 4 2例 ,除接受传统方法治疗外 ,患侧每 3天接受一次SGB ,间歇期每日进行S L照射 ,1 2d为一疗程。疗效标准以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制定的《突发性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标准判定。结果 两组病人治疗前平均听阈相近 ,治疗后的平均听阈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听阈下降更为显著 ,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在传统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再联合应用SGB和S L照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阻滞 直线偏光红外线照射 联合治疗 突发性耳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奇神经节配合磁振热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疗效 被引量:1
7
作者 高圣海 朱玉霞 +3 位作者 黄仕娴 李洪 王桂芳 李广为 《中国康复》 2014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奇神经节配合磁振热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E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心理治疗及伴发病治疗,观察组另外给予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奇神经节及磁振热治疗,... 目的:探讨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奇神经节配合磁振热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E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心理治疗及伴发病治疗,观察组另外给予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奇神经节及磁振热治疗,对照组另外给予口服万艾可药物治疗。治疗前后以国际阴茎勃起功能指数5评估功能状态。结果:治疗14d后,2组勃起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勃起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奇神经节配合磁振热治疗ED疗效好,持续时间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偏振光红外线照射 奇神经节 磁振热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式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新 李国臣 赵勇 《现代临床医学》 2005年第4期246-246,共1页
关键词 点式直线偏振光 带状疱疹 红外线治疗 临床观察 直线偏振光红外线 药物综合治疗 单纯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线偏光近红外线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9
作者 房晓宇 高风 《中国疗养医学》 2008年第2期101-101,共1页
近年来,颈椎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采用日产直线偏光近红外线治疗仪(SuperLizer HA-550SL)对4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星状神经节照射,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直线偏光红外线治疗 椎动脉型颈椎病 星状神经节照射 临床观察 照射治疗 颈椎病患者 生活质量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线偏光近红外线照射治疗疼痛性疾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波 江振华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73-174,共2页
关键词 直线偏光红外线照射 治疗 疼痛性疾病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直线偏光近红外线照射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侯艾云 张留勋 郑翠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1年第24期102-,共2页
目的观察直线偏光近红外线照射交感神经节和脊(脑)神经根部与传统照射星状神经节(下半身脊神经根)+局部照射两种方法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效果。方法68例带状疱疹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采取直线偏光近红外线照射交感神经节和脊(脑)神经根,... 目的观察直线偏光近红外线照射交感神经节和脊(脑)神经根部与传统照射星状神经节(下半身脊神经根)+局部照射两种方法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效果。方法68例带状疱疹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采取直线偏光近红外线照射交感神经节和脊(脑)神经根,Ⅱ组采取星状神经节或脊神经+局部照射。以口述描绘评分法(VRS)评价治疗后的优良率和治疗次数。结果两组治疗后的优良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治疗次数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直线偏光近红外线照射交感神经节和脊(脑)神经根的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的星状神经节(或脊神经根)+局部照射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偏光红外线 带状疱疹 照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线偏光近红外线照射并神经阻滞治疗颈肩综合症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馨 谢道奋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12期1644-1645,共2页
关键词 直线偏光红外线照射 神经阻滞治疗 颈肩综合症 颈椎退行性病变 神经根受压 门诊患者 颈肩部 超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复合臭氧油涂擦治疗颌面部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留勋 侯艾云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6年第8期62-63,共2页
目的观察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星状神经节+三叉神经周围支照射复合创面照射+臭氧油疱疹区擦涂对颌面部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66例带状疱疹病人随机分为两组,I组采用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星状神经节+三叉神经周围支照射复合创面照射+臭氧油... 目的观察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星状神经节+三叉神经周围支照射复合创面照射+臭氧油疱疹区擦涂对颌面部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66例带状疱疹病人随机分为两组,I组采用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星状神经节+三叉神经周围支照射复合创面照射+臭氧油涂擦。Ⅱ组采用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利巴韦林+局部涂擦阿昔洛韦软膏。两组病人均口服阿昔洛韦片0.2 tid po、加巴喷丁0.3 tid po、双氯芬酸钠0.5 tid po。以口述描绘评分法(VRS)评价治疗后的优良率。结果两组治疗后优良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星状神经节+三叉神经周围支照射复合创面照射+臭氧油涂擦明显优于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利巴韦林+局部涂擦阿昔洛韦软膏的方法治疗颌面部带状疱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偏振光红外线 阿昔洛韦 照射治疗 带状疱疹 星状神经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式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治疗仪治疗慢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颖 梁庆华 廖辉雄 《现代医药卫生》 2011年第4期489-491,共3页
目的:探讨点式直线偏光近红外线治疗仪(以下简称超激光)治疗慢性鼻炎的有效性。方法:选择80例慢性鼻炎患者给予超激光连续治疗20天,分别于治疗5、10、15、20天观察其疗效。结果:超激光连续治疗在5、10、15、20天总有效率分别为37.5%、53... 目的:探讨点式直线偏光近红外线治疗仪(以下简称超激光)治疗慢性鼻炎的有效性。方法:选择80例慢性鼻炎患者给予超激光连续治疗20天,分别于治疗5、10、15、20天观察其疗效。结果:超激光连续治疗在5、10、15、20天总有效率分别为37.5%、53.8%、63.8%、88.8%。结论:超激光可以安全有效的缓解慢性鼻炎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式直线偏振光红外线治疗 慢性鼻炎 星状神经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合用神经阻滞提高治痛效果的量化评估 被引量:1
15
作者 严相默 李香月 孙玉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6期44-45,共2页
目的:为提高治痛优秀率,对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合用神经阻滞方法治疗疼痛性疾病,与单一神经阻滞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03-06/2004-11延边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疼痛科就诊的慢性疼痛患者130例。其中面肌痉挛21例、下肢感觉异常10例... 目的:为提高治痛优秀率,对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合用神经阻滞方法治疗疼痛性疾病,与单一神经阻滞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03-06/2004-11延边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疼痛科就诊的慢性疼痛患者130例。其中面肌痉挛21例、下肢感觉异常1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8例、膝痛18例、肩手综合征3例、椎间盘突出13例、颈椎病6例、网球肘10例、耳鸣1例、肩关节周围炎19例、腰痛症10例、腕、距小腿(踝)关节痛2例、肋间神经痛9例。随机分为2组,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合用神经阻滞组和神经阻滞组,每组65例。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合用神经阻滞组采用隔天1次作神经阻滞,并在不实施神经阻滞的时间隔天1次照射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相应的部位进行照射,其参数为输出80%~100%,照射周期2s/开、4s/关,照射时间为10~30min,次数介于3~12次。神经阻滞组采用单一神经阻滞疗法。全部病例用统一表格记录观察项目并以目测类比评分法测痛记分(优为0~2分,良为3~8分,差为9~10分)。主要比较两组的优、良及无效情况、优良率为优+良,采用t检验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130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无退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合用神经阻滞组优占88%(57/65),良占11%(7/65),无效占1.5%(1/65),优良率99%。神经阻滞组优占72%(47/65),良占23%(16/65),无效占4.6%(3/65)。优良率97%。②两组的优秀率进行比较差异显著(88%,72%,P<0.05)。但对有效率(良)、优良率、无效率进行比较的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合用神经阻滞方法使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作用更加强化,更好的发挥赋活机体刺激作用。疼痛病治疗采用神经阻滞并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照射疗法,可明显提高优秀率,能获得最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偏振光红外线 神经阻滞方法 红外线照射 超激光疼痛治疗 量化评估 治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目测类比评分法 疼痛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阻滞联合直线偏光近红外线照射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观察
16
作者 侯艾云 张留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630-631,共2页
关键词 神经阻滞 直线偏光红外线照射 联合治疗 颈源性头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治疗疼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清平 周丕均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1年第4期308-309,共2页
我院于1999年引进日本超激光疼痛治疗仪(super lizer,SL),用其发出的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对76例疼痛患者进行照射治疗,取得较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超激光疼痛治疗 疼痛 红外线 临床效果观察 患者 照射治疗 引进 线偏振光 SL 直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深刺并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治疗三叉神经痛
18
作者 郑光宪 《蛇志》 2004年第4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深刺 照射治疗 穴位 红外线 常见 超激光 重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线偏光近红外线照射脊神经后支治疗顽固性颈肩痛80例临床观察
19
作者 张小华 汤远兴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5年第3期226-226,共1页
目的:探讨直线偏光近红外线照射脊神经后支对颈肩痛的治疗作用。方法:前瞻性研究符合入选标准的颈肩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分别行颈椎牵引治疗和直线偏光近红外线照射脊神经后支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 目的:探讨直线偏光近红外线照射脊神经后支对颈肩痛的治疗作用。方法:前瞻性研究符合入选标准的颈肩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分别行颈椎牵引治疗和直线偏光近红外线照射脊神经后支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直线偏光近红外线照射可作为治疗颈肩痛的一种有效安全无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偏光红外线 脊神经后支 颈肩痛 直线偏光红外线照射 治疗作用 临床观察 顽固性 颈椎牵引治疗 前瞻性研究 显著性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线神经照射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0
作者 张爱红 《中国民间疗法》 2009年第8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中药离子导入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照射 红外线 体力劳动者 伏案工作者 下肢放射痛 疗效满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