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17篇文章
< 1 2 1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腹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辉 朱雷明 +2 位作者 苏明琪 周嘉 王学志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319-321,共3页
目的比较开腹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施行的开腹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腹腔镜组患者9例中转进腹手术。... 目的比较开腹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施行的开腹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腹腔镜组患者9例中转进腹手术。结石取净率97.88%(46/47)。所有病例均放置T管引流。完成LCBDE的患者和开腹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中完成LCBDE的病例和中转手术的病例手术时间和术后留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总管探查 开腹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91例 被引量:26
2
作者 戴晓江 印慨 +3 位作者 陈丹磊 柯重伟 李际辉 郑成竹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8年第2期139-140,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优点、方法、适应证及术后胆总管Ⅰ期缝合术的必要条件。方法:分析91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术式及病例资料特点。结果:91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优点、方法、适应证及术后胆总管Ⅰ期缝合术的必要条件。方法:分析91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术式及病例资料特点。结果:91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05min,平均出血65ml,平均住院6.8d。3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微胆漏,保守治疗4~5d后痊愈;其余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具有微创、安全的优点,在严格把握手术指征的前提下,是值得推广的临床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总管探查 手术指征 Ⅰ期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1
3
作者 朱航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25期166-167,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收治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15例。结果: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45±35)min,出血量(85±30)m L。术后活动时间(48±8)h,术后住院(7±2)d,无...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收治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15例。结果: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45±35)min,出血量(85±30)m L。术后活动时间(48±8)h,术后住院(7±2)d,无术后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通过良好的手术配合及护理可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达到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的微创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总管 探查 手术配合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彭则男 廖启成 +1 位作者 谢星 王小农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88-192,211,共6页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和胆道外科理念的更新,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一期缝合这一术式在临床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但其安全性及可行性仍存在争议。本文收集最新有关资料,就目前一期缝合的适应证、优缺点、手术分类、并发症及与T管引流...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和胆道外科理念的更新,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一期缝合这一术式在临床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但其安全性及可行性仍存在争议。本文收集最新有关资料,就目前一期缝合的适应证、优缺点、手术分类、并发症及与T管引流的比较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总管探查 总管结石 一期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24例的探索
5
作者 吴钧 徐建伟 +2 位作者 张军 高文灿 沈斌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33期113-114,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优点、方法以及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术式及病例资料特点。结果:24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无...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优点、方法以及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术式及病例资料特点。结果:24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20 min,平均出血70 ml,平均住院7.2 d。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具有微创、安全的优点,在医师严格掌握手术操作技巧的前提下,其在临床上的推广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值得基层医院思考和引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总管探查 手术适应证 Ⅰ期缝合 钬激光碎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21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左武 杨水根 +1 位作者 彭根 黄建民 《中外医疗》 2008年第30期3-4,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的优点、方法、适应证及术后胆总管引流的必要条件。方法运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专用胆石钳取石和/或在胆道镜直视下取石,回顾性分析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术式及特点。结...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的优点、方法、适应证及术后胆总管引流的必要条件。方法运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专用胆石钳取石和/或在胆道镜直视下取石,回顾性分析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术式及特点。结果21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45min,平均出血75mL,平均住院6d。3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微胆漏,保守治疗4d后痊愈;5例发现残余结石,均使用胆道镜或逆行胰胆管切开取石术(EST)取尽结石。其余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具有微创、安全的优点,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和熟练掌握腔镜基本功的前提下,是值得推广的临床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总管探查 手术指征 Ⅰ期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方三星 《中国民康医学》 2013年第20期29-29,35,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效果,对常见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办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2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108例,参考组采用常规的开腹手术取石,观察组给予腹...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效果,对常见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办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2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108例,参考组采用常规的开腹手术取石,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参考组(t=31.05,P<0.01);观察组明显好转45例,好转56例,治疗总有效率93.5%;参考组明显好转29例,好转52例,治疗总有效率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6,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5,P<0.01)。结论:在腹腔镜下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总管探查石术 临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经胆囊管胆管探查取石术对高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冯钟煦 张曦 +2 位作者 付丽坤 苏忠 杨涛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4期505-509,共5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经胆囊管胆管探查取石术(LTCBDE)对高龄胆囊结石(GS)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高龄GS合并CB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经胆囊管胆管探查取石术(LTCBDE)对高龄胆囊结石(GS)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高龄GS合并CB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LC+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LCHTD);实验组接受LC+LTCBDE,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免疫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出血量及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的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T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均低于术前(P<0.05),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的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LC+LTCBDE治疗高龄GS合并CBDS的疗效确切,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且减轻手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囊切除术 囊管探查石术 囊结石 继发性总管结石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配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术对胆石症所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应用分析
9
作者 付永纯 胡志朝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4期033-036,共4页
分析腹腔镜配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术对胆石症所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于2023.4-2024.3月,1年内收治的94例胆石症所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手术方案,对照组(47例,采用腹腔镜下胆总... 分析腹腔镜配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术对胆石症所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于2023.4-2024.3月,1年内收治的94例胆石症所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手术方案,对照组(47例,采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和观察组(47例,实施腹腔镜配合经胆囊颈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治疗)。结果 两组术前各项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术后观察组炎性因子水平、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血清淀粉酶、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胆石症所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实施腹腔镜配合经胆囊颈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治疗效果更佳,可显著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肝功能,促进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术后快速恢复,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道镜 总管探查切开石术 石症 急性源性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体会
10
作者 周成 黄亚 +1 位作者 刘彬 翟飞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对肝功能指标、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0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20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为L...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对肝功能指标、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0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20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为LCBDE组(n=40)与ERCP+LC组(n=168)。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肝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炎症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ERCP+LC组首次排气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于LCBDE组(P<0.05),术后天冬氨酸转移酶、皮质醇、丙氨酸转移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总胆红素、白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LCBDE组(P<0.05);两组胰腺炎、出血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行ERCP+LC可有效降低机体炎症损伤,改善机体肝功能,效果较理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管结石病 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囊切除术 腹腔镜 腹腔镜总管探查石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及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
11
作者 牛布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5期103-106,共4页
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及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的风险因素进行探讨,拿出有效的应对办法,以降低实施手术的并发症,增进临床治疗成效。方法 对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接受LC和LCBDE二者其一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 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及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的风险因素进行探讨,拿出有效的应对办法,以降低实施手术的并发症,增进临床治疗成效。方法 对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接受LC和LCBDE二者其一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本次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LCBDE,样本量为75)与对照组(LC,患者例数为75),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数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术后恢复状态及住院时长,手术开展阶段,观察组采取一系列风险防控手段,囊括术前依靠超声和MRCP评估、术中实施胆道镜探查流程、T管引流等,然后记录手术后恢复情形。结果 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观察组(75.61±12.44 mL v. 48.72±10.53 mL,经计算得出t为11.537,P经判断小于0.001);与对照组相较,手术时间明显变长(105.83±15.67 min v. 72.36±10.29 min,t经过运算得出15.482,P小于既定的0.001)。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观察组要高(18.67% v. 6.67%,卡方值经计算得出是5.121,P检测出的值为0.024),术后住院时长同样比对照组短(6.25±1.02 d 相较 8.31±1.47 d,t测定的结果是9.287,P被分析为小于0.001)。结论 跟LC比起来,LCBDE手术时间略长,然而可有效降低术中血液的流失量,使并发症产生的几率降低,缩减住院的天数,妥当的术前评估、精准手术操作加上术后管理能显著降低手术风险,提升患者术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囊切除术 总管探查石术 手术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楠 刘奇(综述) 陈德兴(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3-368,共6页
胆石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良性胆道系统疾病。西方国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人胆石症患病率为10%~15%[1],国内报道成人胆囊结石患病率为2.3%~6.5%[2],随着人口老龄化、饮食结构的改变,还在逐年上升。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ommon bi... 胆石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良性胆道系统疾病。西方国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人胆石症患病率为10%~15%[1],国内报道成人胆囊结石患病率为2.3%~6.5%[2],随着人口老龄化、饮食结构的改变,还在逐年上升。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ommon bile duct stones,CBDS)患者约占胆囊结石患者的20%[3]。诊断为CBDS患者,建议尽可能取石,对有症状患者益处最大。目前,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和内镜下治疗胆总管结石成为主要的治疗方式,LCBDE的发展从经胆总管切开留置T管到经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再到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目的在于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提高患者术后的舒适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每一项技术的发展都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腹腔镜及胆道镜的出现使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这项百余年的经典术式有了质的飞跃。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因适应证广泛、安全有效、便于术后再治疗等而被广泛应用,但T管移位、电解质丢失、拔除T管时的并发症等给患者和医者带来诸多困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系统疾病 总管探查 腹腔镜总管探查 囊结石患者 一期缝合 T管引流术 总管切开 石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技术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267例报告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楠 刘奇 +2 位作者 李晓勇 王婷婷 陈德兴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5-249,共5页
目的总结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技术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的经验。方法2020年1月~2023年3月,对267例胆囊结石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采用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技术行LCBDE,沿胆囊管下壁切开至... 目的总结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技术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的经验。方法2020年1月~2023年3月,对267例胆囊结石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采用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技术行LCBDE,沿胆囊管下壁切开至胆总管汇入部,纵行切开胆总管外侧壁3~5 mm,胆道镜完成胆道探查取石,一期缝合,留置腹腔引流管。结果267例均完成手术,取净胆总管结石。手术时间45~128 min,(96.5±9.7)min;术后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3~13 d,(5.1±1.2)d;术后住院5~13 d,(6.8±1.1)d。胆漏4例,腹腔引流9~11 d;术后发热11例,抗炎治疗1~3 d;腹腔脓肿形成2例,腹腔引流治愈。242例(90.6%)随访6~39个月,中位时间11个月,其中66例随访≥36个月,结石残留2例,结石复发2例,未发生胆总管狭窄。结论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技术行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管汇入部 腹腔镜手术 总管探查石术 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断缝合与连续缝合固定T管引流术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周成 《医药前沿》 2025年第3期55-57,61,共4页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行间断缝合与连续缝合固定T管引流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2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6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两组均接受腹...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行间断缝合与连续缝合固定T管引流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2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6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两组均接受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照组采取间断缝合,研究组采取连续缝合。记录并统计分析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胆总管压力、肝功能、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胆总管缝合用时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量、肛门排气用时、住院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两组患者的胆总管压力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γ-谷氨酰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较术前无明显变化,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88%)低于对照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采取连续缝合固定T管引流效果优于间断缝合,可缩短胆总管缝合时间,降低胆总管压力,减少胆漏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且对肝功能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总管切开石术 间断缝合 连续缝合 T管引流 总管结石 肝功能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术联合胆道镜下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
15
作者 王杰锋 张爱华 +1 位作者 金超 吴祥秀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4期6-8,共3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术联合胆道镜下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昆山市第五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4年6月)收治的6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31例。观察组行...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术联合胆道镜下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昆山市第五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4年6月)收治的6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31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术联合胆道镜下取石术,对照组行小切口开腹手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d,两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术联合胆道镜下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可改善手术指标,减轻炎性反应,预防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结石 总管结石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术 道镜下石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必净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对复杂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血清炎性指标及肝损伤标志物的影响
16
作者 柳扬 范伟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2期8-11,共4页
目的观察血必净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对复杂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血清炎性指标及肝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9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复杂肝外胆管结石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 目的观察血必净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对复杂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血清炎性指标及肝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9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复杂肝外胆管结石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血必净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治疗7 d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肝损伤标志物[总胆汁酸(TBA)、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ST)、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精氨酸酶Ⅰ(ArgⅠ)、谷氨酸脱氢酶(GLDH)、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OCT)]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7 d后,2组CRP、TNF-α、IL-1、IL-1β及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TBA、α-GST、PNP、ArgⅠ、GLDH及OC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35%vs.17.39%,χ^(2)=4.039,P=0.044)。结论血必净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用于复杂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中效果较好,可降低血清炎性指标和肝损伤标志物水平,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肝外管结石 血必净 腹腔镜总管探查 炎性指标 肝损伤标志物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与胆总管切开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17
作者 罗毅 时吉庆 +2 位作者 陈良 肖青川 陈炯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5年第1期66-69,共4页
探讨相较经胆总管切开(ICBD)与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MICDC)行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对武警四川总队医院2020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119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胆... 探讨相较经胆总管切开(ICBD)与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MICDC)行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对武警四川总队医院2020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119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胆道探查途径不同分为观察组(MICDC,n=58)与对照组(ICBD,n=61),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胆瘘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ICBD,经MICDC行LCBDE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胆瘘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囊管 微切开 探查 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
18
作者 张维浩 《医药前沿》 2025年第7期55-57,61,共4页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高青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和...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高青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应激指标[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COR、ACTH、E和NE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胃肠蠕动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少于或短于对照组;住院期间,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术治疗效果良好,可缩短手术、住院和术后身体功能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应激指标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囊切除术 总管探查 囊结石 总管结石 肾上腺素 手术出血量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19
作者 杨耀鑫 朱锋 +1 位作者 李志贵 方寅 《中国内镜杂志》 2025年第2期76-82,共7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4月该院收治的10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术式将患者分为腔镜组(n=52,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和开腹组(n=50,...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4月该院收治的10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术式将患者分为腔镜组(n=52,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和开腹组(n=50,行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胃泌素族激素水平(血清胃泌素和胆囊收缩素)、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和总胆汁酸)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首次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低于术前1 d,血清胆囊收缩素水平明显高于术前1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腔镜组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开腹组,血清胆囊收缩素水平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水平明显低于术前1d,且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明显低于开腹组的2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结石清除率与开腹手术相当,但该术式有助于肝功能的快速恢复,对胃泌素族激素的影响小,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加快术后康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道镜 总管探查 总管结石 结石清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取石术对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牛其新 吴争光 牛建广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取石术(LTCBDE)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96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规范化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取石术(LTCBDE)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96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规范化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实行开腹手术,观察组实行微创手术即LC+LTCBDE,观察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炎症因子水平、肝功能指标。结果与对照组做对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手术用时短,术后下床活动、肛门排气及住院时间均更短(P<0.05);与对照组做对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术后3d,两组CRP、IL-6、TNF-α、AMY水平均升高,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相对低(P<0.05);术后,两组AST、ALT、TBi L、ALP水平均升高,且术后3d观察组以上指标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实施LC+LTCBDE治疗,相较于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OCBDE),患者损伤小,便于恢复,且并发症风险低,加快术后康复进程,其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兼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囊切除 道镜经囊管探查石术 囊结石 总管结石 手术相关指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