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芪地糖肾方调控AMPK/ULK1信号通路激活自噬对高糖诱导足细胞凋亡的影响
1
作者 郭燕 柳红芳 +5 位作者 史扬 郑毅成 宿家铭 董昭熙 刘家佑 仝伶秀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5年第1期18-23,31,共7页
目的基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unc-51样激酶1(AMPK/ULK1)信号通路激活自噬探讨芪地糖肾方对高糖诱导足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小鼠肾小球足细胞,分为正常糖组、高糖组、高糖+芪地糖肾方组,分别予以5.5 mmol/L完全培养基、35 mmol/L高糖... 目的基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unc-51样激酶1(AMPK/ULK1)信号通路激活自噬探讨芪地糖肾方对高糖诱导足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小鼠肾小球足细胞,分为正常糖组、高糖组、高糖+芪地糖肾方组,分别予以5.5 mmol/L完全培养基、35 mmol/L高糖培养基、35 mmol/L高糖培养基+芪地糖肾方冻干粉200μg/mL培养48 h。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形态及细胞中p-AMPK、ULK1蛋白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AMPK、p-AMPK、ULK1、微管相关蛋白1(Beclin1)、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白血病基因-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肾素(Nephr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糖组比较,高糖组细胞骨架损伤,细胞中p-AMPK、ULK1表达荧光强度均明显降低(P均<0.05);细胞中p-AMPK/AMPK、ULK1、Beclin1、LC3、Bcl-2、Nephrin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p62、Bax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与高糖组比较,高糖+芪地糖肾方组细胞骨架损伤减轻,细胞中p-AMPK、ULK1表达荧光强度均明显升高(P均<0.05);细胞中p-AMPK/AMPK、ULK1、Beclin1、LC3、Bcl-2、Nephrin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p62、Bax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芪地糖肾方可以通过调控AMPK/ULK1信号通路激活自噬而抑制高糖诱导的足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脏病 足细胞 芪地糖肾方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unc-51激酶1 自噬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糖络丸通过AMPK/mTOR/ULK1通路调控糖尿病肾病小鼠足细胞自噬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苏蓓蓓 杨丽霞 +5 位作者 梁永林 朱向东 杨霞 薛春霞 章溥 裴晓丽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0-269,共10页
目的:探究大黄糖络丸(DHT)基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unc-51样激酶1(AMPK/mTOR/ULK1)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小鼠的干预作用。方法:40只造模成功的C57BL/KSJ-db/db(以下简称db/db)小鼠随... 目的:探究大黄糖络丸(DHT)基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unc-51样激酶1(AMPK/mTOR/ULK1)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小鼠的干预作用。方法:40只造模成功的C57BL/KSJ-db/db(以下简称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达格列净组(1.5 mg·kg^(-1)·d^(-1)),DHT高、中、低剂量组(3.6、1.8、0.9 g·kg^(-1)·d^(-1)),每组8只;另取10只C57BL/KSJ-db/dm(以下简称db/m)小鼠为正常组,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治疗组小鼠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连续给药10周,1次/d。于给药0、4、8、10周固定时间,禁食不禁水12 h,取尾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BG);于给药0、5、10周末收集尿液检测尿中白蛋白、肌酐含量,计算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给药10周后,检测各组小鼠24 h尿总蛋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肾脏组织p-AMPK、p-mTOR及p-ULK1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自噬关键分子酵母Atg6同系物1(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P62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组织足细胞裂孔膜蛋白(Nephrin、Podocin)的表达水平;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达格列净组和DHT组小鼠FBG、ACR、24 h尿总蛋白均降低,Scr、BUN无统计学差异;肾组织中p-AMPK、p-ULK1表达水平升高,p-mTOR表达水平降低及LC3Ⅱ/LC3Ⅰ、Beclin-1表达水平升高,P62表达水平降低(P<0.01,P<0.05);肾小球的足细胞裂孔膜蛋白Nephrin、Podocin表达水平升高(P<0.01,P<0.05);肾脏病理损害减轻;透射电镜显示自噬小体、自噬溶酶体数量增加。结论:DHT可能通过调控AMPK/mTOR/ULK1信号通路,增强足细胞自噬,保护肾小球,延缓DN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糖络丸 糖尿病肾病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unc-51激酶1信号通路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桦脂酸调节AMPK/mTOR/ULK1信号通路对冠心病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毛治尉 王东伟 +1 位作者 武永新 张涛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8期679-686,共8页
目的探究白桦脂酸通过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Unc-51样自噬激活激酶1(ULK1)信号通路对冠心病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冠心病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将其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 目的探究白桦脂酸通过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Unc-51样自噬激活激酶1(ULK1)信号通路对冠心病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冠心病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将其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组)、模型组(Model组)、低浓度(20μmol/L)白桦脂酸组(BA-L组)、高浓度(40μmol/L)白桦脂酸组(BA-H组)和高浓度(40μmol/L)白桦脂酸+AMPK抑制剂(10μmol/L)Compound C组(BA-H+CC组)。CCK-8法检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mRFP-GFP-LC3双荧光体系示踪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自噬小体。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实验检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中AMPK、mTOR、ULK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中AMPK、mTOR、ULK1、LC3、Bax、Bcl-2、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细胞活力(48 h、72 h)、Bcl-2蛋白表达、mTOR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5),细胞凋亡率、Bax、LC3Ⅱ/LC3Ⅰ、Beclin-1蛋白表达、AMPK及ULK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与Model组相比,BA-H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细胞活力(48 h、72 h)、Bcl-2蛋白表达、mTOR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细胞凋亡率、Bax、LC3Ⅱ/LC3Ⅰ、Beclin-1蛋白表达、AMPK及ULK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5)。Compound C减弱了白桦脂酸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自噬和凋亡的促进作用(P<0.05)。结论白桦脂酸可能通过激活AMPK/mTOR/ULK1信号通路促进冠心病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自噬和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脂酸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unc-51自噬激活激酶1 血管平滑肌细胞 自噬 凋亡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鸢尾素通过调节AMPK/mTOR/ULK1通路对OGD/R诱导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4
作者 高远 李艳 +2 位作者 杜洪洋 李宝田 邵明君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1-725,共5页
目的探讨鸢尾素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苏氨酸蛋白激酶-失调51样激酶(ULK)1通路对氧糖剥夺与再灌注(OGD/R)诱导的神经元损伤的影响与机制。方法将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HT22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的HT2... 目的探讨鸢尾素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苏氨酸蛋白激酶-失调51样激酶(ULK)1通路对氧糖剥夺与再灌注(OGD/R)诱导的神经元损伤的影响与机制。方法将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HT22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的HT22细胞)、OGD/R组、鸢尾素低(12.5 nmol/L)、中(25.0 nmol/L)、高剂量(50.0 nmol/L)组、激活剂组(50.0 nmol/L的鸢尾素+10 nmol/L AMPK激活剂AICAR);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L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丙二醛(MDA)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中磷酸化(p)-AMPK/AMPK、p-mTOR/mTOR、ULK1、泛素结合蛋白(p62)、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LC)3Ⅱ/LC3Ⅰ、Beclin-1、B细胞淋巴瘤(Bcl)-2相关X蛋白(Bax)、激活型半胱氨酸蛋白酶(cleved caspase)-3/caspase-3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GD/R组HT22细胞的OD570值、SOD活性、p-mTOR/mTOR、p62表达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MDA水平和LDH活性、p-AMPK/AMPK、ULK1、LC3Ⅱ/LC3Ⅰ、Beclin-1、Bax、cleved caspase-3/caspase-3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OGD/R组比较,鸢尾素低、中、高剂量组TH22细胞的OD570值、SOD活性、p-mTOR/mTOR、p62表达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MDA水平和LDH活性、p-AMPK/AMPK、ULK1、LC3Ⅱ/LC3Ⅰ、Beclin-1、Bax、cleved caspase-3/caspase-3表达明显降低(P<0.05);鸢尾素高剂量处理细胞并加入AMPK的激活剂AICAR后,明显减弱了鸢尾素对HT22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细胞自噬和凋亡能力明显增强(P<0.05)。结论鸢尾素可通过调节AMPK/mTOR/ULK1通路介导的自噬减轻OGD/R诱导的神经元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损伤 鸢尾素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苏氨酸蛋白激酶-失调51激酶(ulk)1 氧糖剥夺与再灌注(OGD/R) 自噬
原文传递
大黄-黄连调控AMPK/ULK1/Beclin1通路改善db/db小鼠肝脏胰岛素抵抗的机制 被引量:5
5
作者 赵泓彰 白敏 +7 位作者 汪湛东 宋冰 郭超 刘馨鸿 王琼 杨润泽 汪永锋 张延英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16,共8页
目的:探讨大黄-黄连通过调控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UNC-51样激酶1(ULK1)/自噬关键分子苄氯素1(Beclin1)通路减轻db/db小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db/db小鼠,雄性6周龄db/db小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0.26 g... 目的:探讨大黄-黄连通过调控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UNC-51样激酶1(ULK1)/自噬关键分子苄氯素1(Beclin1)通路减轻db/db小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db/db小鼠,雄性6周龄db/db小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0.26 g·kg^(-1))、大黄-黄连低、中、高剂量组(2.25、4.5、9 g·kg^(-1));将同周龄db/m小鼠作为空白组,每组12只。连续灌胃给药干预8周,空白组和模型组每日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1次/d,观察小鼠生存状态并使用罗氏血糖设备检测空腹血糖(FB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小鼠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中AMPK、Beclin1、自噬相关蛋白5(Atg5)及p62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肝脏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ULK1的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AMPK、Beclin1、Atg5、ULK1、p62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显著升高(P<0.01);FBG、FINS、HOMA-IR水平均有所改变(P<0.01);肝细胞结构紊乱;肝脏组织中AMPK、Beclin1、Atg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p6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基本一致。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大黄-黄连高、中剂量组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FBG、FINS、HOMA-IR均有所下降(P<0.05,P<0.01);治疗后各组小鼠的肝脏结构损伤均有不同程度减轻;肝脏组织中AMPK、Beclin1、Atg5、LC3B和ULK1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p62蛋白表达下降(P<0.01);且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大致相同。结论:大黄-黄连可以有效改善肝脏胰岛素抵抗,调控AMPK自噬信号通路,减轻db/db小鼠胰岛素抵抗从而有效防治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黄连 肝损伤 胰岛素抵抗 肥胖型2型糖尿病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unc-51激酶1(ulk1)/自噬关键分子苄氯素1(Beclin1)
原文传递
针刺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海马AMPK/ULK1信号通路和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马琴 邵瑞洁 +3 位作者 魏高文 卢峻 邬继红 图娅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63-1069,共7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行为学及海马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UNC-51样激酶1(ULK1)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抑郁症的分子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和氟西汀组,每组8只。采用慢性不可... 目的:观察针刺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行为学及海马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UNC-51样激酶1(ULK1)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抑郁症的分子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和氟西汀组,每组8只。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方法制备抑郁大鼠模型,共6周。针刺组每天造模前针刺“百会”和“印堂”,每次10 min,每周6次;氟西汀组每天造模前以氟西汀(10 mg/kg)灌胃,每日1次;以上干预均持续6周。检测大鼠糖水偏好率、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开臂次数百分比和开臂时间百分比;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AMPK、磷酸化(p)-AMPK、ULK1、p-ULK1、哺乳动物类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mTOR蛋白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海马组织自噬效应蛋白Beclin-1、选择性自噬受体p62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糖水偏好率、进入开臂次数百分比和开臂时间百分比均降低(P<0.01,P<0.05),海马p-AMPK/AMPK、p-ULK1/ULK1蛋白表达比值及Beclin-1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1,P<0.05),海马p-mTOR/mTOR蛋白表达比值和p62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氟西汀组大鼠糖水偏好率、进入开臂次数百分比和开臂时间百分比均升高(P<0.01,P<0.05),海马p-AMPK/AMPK、p-ULK1/ULK1蛋白表达比值及Beclin-1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P<0.05);氟西汀组大鼠海马p-mTOR/mTOR蛋白表达比值及p62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针刺可能通过激活海马AMPK/ULK1通路、促进自噬,改善慢性应激大鼠抑郁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抑郁症 慢性应激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unc-51激酶1信号通路 自噬
原文传递
当归芍药散对MAFLD大鼠AMPK/mTOR/ULK1自噬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彪雅宁 刘晨旭 +4 位作者 张一昕 肖依 魏子恒 于泽鹤 曹然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6,共8页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大鼠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Unc-51样激酶1(AMPK/mTOR/ULK1)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探讨其对MAFLD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大鼠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Unc-51样激酶1(AMPK/mTOR/ULK1)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探讨其对MAFLD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0.144 g·kg^(-1))及当归芍药散低、中、高剂量组(2.44、4.88、9.76 g·kg^(-1))。采用高脂饲料连续喂养8周后,各用药组给予相应药物治疗4周。给药结束后,收集血清和肝组织用于后续实验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肝组织TC、TG、游离脂肪酸(FFA)的含量或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磷酸化(p)-AMPK、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Ⅱ、Beclin1和ULK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p-mTOR和泛素结合蛋白p6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肝细胞出现脂肪性变,NAFLD活动度评分(NAS)和油红O染色面积均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当归芍药散可降低血清TC、TG、ALT、AST和肝组织TC、TG、FFA的含量或活性及p-mTOR和p62蛋白表达水平(P<0.01),升高血清HDL-C含量及肝组织p-AMPK、LCBⅡ、Beclin1和ULK1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改善肝组织脂肪性变,降低NAS和油红O染色面积(P<0.05,P<0.01)。结论:当归芍药散对MAFLD大鼠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AMPK/mTOR/ULK1信号通路,增强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芍药散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unc-51激酶1 自噬
原文传递
冬凌草甲素调节AMPK/mTOR/ULK1信号通路对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文奕 张思思 谢达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254-3258,共5页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Unc-51样激酶(ULK)1通路对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9c2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高糖组(35 mmol/L葡萄糖)...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Unc-51样激酶(ULK)1通路对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9c2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高糖组(35 mmol/L葡萄糖)、冬凌草甲素低剂量组(35 mmol/L葡萄糖+5μmol/L冬凌草甲素)、冬凌草甲素中剂量组(35mmol/L葡萄糖+10μmol/L冬凌草甲素)、冬凌草甲素高剂量组(35 mmol/L葡萄糖+20μmol/L冬凌草甲素)、冬凌草甲素高剂量+AMPK抑制剂(Compound C)组(35 mmol/L葡萄糖+5μmol/L Compound C),72 h后,收集各组细胞用于后续实验。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各组H9c2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透射电镜观察H9c2细胞内自噬小体;免疫荧光检测细胞自噬标志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LC)3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H9c2细胞中Beclin1、p62、p-AMPK、p-mTOR、p-ULK1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H9c2细胞存活率、自噬小体数量、LC3阳性率、Beclin1、p-AMPK蛋白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ROS水平、p62、p-mTOR、p-ULK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高糖组比较,冬凌草甲素低、中、高剂量组H9c2细胞存活率、自噬小体数量、LC3阳性率、Beclin1、p-AMPK蛋白表达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ROS水平、p62、p-mTOR、p-ULK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且呈显著剂量依赖性(P<0.05);与冬凌草甲素高剂量组比较,冬凌草甲素高剂量+Compound C组H9c2细胞存活率、自噬小体数量、LC3阳性率、Beclin1、p-AMPK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ROS水平、p62、p-mTOR、p-ULK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冬凌草甲素可能通过激活AMPK/mTOR/ULK1信号通路促进高糖诱导的H9c2细胞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甲素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unc-51激酶1通路 糖尿病心肌病 自噬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基于AMPK/ULK1介导的自噬探讨牡荆素对鼻咽癌CNE-2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9
作者 袁东杰 李艳峰 卢振民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281-289,共9页
目的探究牡荆素对鼻咽癌CNE-2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将BALB/c裸鼠通过左侧前肢腋窝下接种CNE-2细胞构建鼻咽癌裸鼠成瘤模型,待模型构建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牡荆素组(5、10 mg/kg)、腺苷酸活化蛋白激... 目的探究牡荆素对鼻咽癌CNE-2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将BALB/c裸鼠通过左侧前肢腋窝下接种CNE-2细胞构建鼻咽癌裸鼠成瘤模型,待模型构建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牡荆素组(5、10 mg/kg)、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激动剂组(AICAR,200 mg/kg)、牡荆素+AMPK抑制剂组(Compound C,20 mg/kg),每组各10只。牡荆素组分别按照相应剂量ig;AICAR组ip 200 mg/kg AICAR;牡荆素+Compound C组采取ig 10 mg/kg牡荆素的同时ip 20 mg/kg Compound C,以上各组连续给药21 d。给药结束后测定裸鼠移植瘤体积和质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移植瘤组织病理学改变;TUNEL染色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组织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II、泛素结合蛋白(p62)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肿瘤组织LC3-II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肿瘤组织Bcl-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Casapse-3蛋白及AMPK/UNC-51样激酶1(ULK1)通路相关蛋白相对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牡荆素各剂量组、AICAR组肿瘤生长缓慢,肿瘤体积和质量均显著降低(P<0.05);肿瘤细胞凋亡率,Caspase-3、LC3-II、Bax/Bcl-2、p-AMPK/AMPK、p-ULK1/ULK1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62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与牡荆素10 mg/kg组相比,牡荆素+Compound C组肿瘤生长良好,肿瘤体积和质量均增加(P<0.05),肿瘤细胞凋亡率,Caspase-3、LC3-II、Bax/Bcl-2、p-AMPK/AMPK、P-ULK1/ULK1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62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牡荆素能够抑制鼻咽癌CNE-2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其机制与激活AMPK/ULK1通路介导的自噬,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牡荆素 自噬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unc-51激酶1
原文传递
基于AMPK/mTOR/ULK1通路探讨解毒通络保肾方改善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秀阁 闫冠池 +2 位作者 金迪 赵芸芸 于淼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13-1222,共10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及细胞实验观察解毒通络保肾方对糖尿病肾脏疾病(DKD)大鼠肾脏病理形态及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HBZY-1)增殖的影响,探讨其改善DKD的作用机制。方法(1)从85只健康雄性SD大鼠中任取10只纳入正常组,其余大鼠采用高脂饲料喂...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及细胞实验观察解毒通络保肾方对糖尿病肾脏疾病(DKD)大鼠肾脏病理形态及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HBZY-1)增殖的影响,探讨其改善DKD的作用机制。方法(1)从85只健康雄性SD大鼠中任取10只纳入正常组,其余大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与链脲佐菌素注射诱导为DKD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组(16 mg/kg),解毒通络保肾方低、中、高剂量组(0.5、1.0、2.0 g/kg)。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灌胃8周。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形态,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肾脏组织自噬关键分子酵母Atg6同系物(Beclin-1)、自噬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LC3Ⅰ)、泛素结合蛋白P62(P62)、自噬相关蛋白5(ATG5)的表达。(2)培养HBZY-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模型组(30 mmol/L葡萄糖),解毒通络保肾方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L),厄贝沙坦组(5μmol/L)。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LC3Ⅱ/LC3Ⅰ、P62、ATG5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unc-51样激酶1(ULK1)及磷酸化蛋白(p-ULK1、p-AMPK及p-mTOR)的表达。结果(1)解毒通络保肾方可改善DKD大鼠肾脏基底膜、系膜、肾小管上皮细胞病理形态与超微结构,增加自噬小体、自噬溶酶体数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Beclin-1、LC3Ⅱ/LC3Ⅰ、ATG5蛋白表达降低,P62蛋白表达增加(P<0.01);解毒通络保肾方干预后,肾组织中Beclin-1、LC3Ⅱ/LC3Ⅰ、ATG5蛋白表达增加,P62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2)解毒通络保肾方可抑制高糖诱导的HBZY-1细胞增殖,增加LC3Ⅱ/LC3Ⅰ、ATG5、p-ULK1、p-AMPK蛋白表达,降低P62、p-mTOR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解毒通络保肾方可改善DKD大鼠肾脏组织病理与超微结构,抑制高糖诱导的HBZY-1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AMPK/mTOR/ULK1通路,改善细胞自噬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通络保肾方 糖尿病肾脏疾病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unc-51激酶1通路 肾系膜细胞 自噬 大鼠
原文传递
基于AMPK/mTOR/ULK1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探讨芪黄益气摄血方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6
11
作者 罗雅琴 于新阳 +1 位作者 张月明 黄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43-51,共9页
目的:基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Unc-51样激酶1(AMPK/mTOR/ULK1)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探讨芪黄益气摄血方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 目的:基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Unc-51样激酶1(AMPK/mTOR/ULK1)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探讨芪黄益气摄血方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芪黄益气摄血方高、低剂量组和强的松组,每组10只。采用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APS)腹腔注射方法,建立ITP小鼠模型;注射APS后的第8天,各组分别灌胃给药,连续14 d。检测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和血红蛋白(Hb)浓度变化;分离脾脏、胸腺组织,称质量,计算脏器指数;取胸骨做骨髓涂片,显微镜下进行骨髓巨核细胞分类;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γ干扰素(IFN-γ)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脾脏AMPK、mTOR、ULK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自噬关键分子酵母Atg6同系物(Beclin1)、p62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脾脏AMPK、p-AMPK、p-mTOR、p-ULK1、LC3Ⅱ/LC3Ⅰ、Beclin1、p6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外周血PLT计数、Hb及TPO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脾脏和胸腺指数显著升高(P<0.01),骨髓产板巨核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血清IL-6、TNF-α、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IL-10、TGF-β1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芪黄益气摄血方高、低剂量组及强的松组显著增加模型小鼠PLT计数、TPO水平(P<0.01),明显降低脾脏和胸腺指数(P<0.05,P<0.01),明显增加骨髓产板巨核细胞数(P<0.05,P<0.01),明显降低血清IL-6、TNF-α、IFN-γ水平(P<0.05,P<0.01),明显提高IL-10、TGF-β1水平(P<0.05,P<0.01);与芪黄益气摄血方低剂量组比较,芪黄益气摄血方高剂量组和强的松组在改善PLT计数、细胞炎性因子水平方面呈现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P<0.05,P<0.01)。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脾脏AMPK、LC3、Beclin1 mRNA和p-AMPK/AMPK、LC3Ⅱ/LC3Ⅰ、Beclin1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P<0.01),mTOR、ULK1、p62 mRNA和p-mTOR、p-ULK1、p6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芪黄益气摄血方高、低剂量组及强的松组可明显下调脾脏AMPK、LC3、Beclin1 mRNA和p-AMPK/AMPK、LC3Ⅱ/LC3Ⅰ、Beclin1蛋白表达(P<0.05,P<0.01),同时明显上调mTOR、ULK1、p62 mRNA和p-mTOR、p-ULK1、p62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芪黄益气摄血方可能通过调控AMPK/mTOR/ULK1信号通路抑制自噬的过度发生,从而调节免疫失耐受,发挥治疗ITP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黄益气摄血方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自噬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unc-51激酶1(ampk/mTOR/ulk1)信号通路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基于AMPK/ULK1信号通路探讨温阳活血化痰方对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损伤的保护机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立玉 沈雁 +4 位作者 曹玉 刘睿斯 徐婕 汪思慧 许玲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095-5099,共5页
目的:观察温阳活血化痰方对阿霉素心脏毒性大鼠心脏组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UNC-51样激酶1(ULK1)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温阳活血化痰方对阿霉素心脏毒性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中药低、中、高剂量... 目的:观察温阳活血化痰方对阿霉素心脏毒性大鼠心脏组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UNC-51样激酶1(ULK1)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温阳活血化痰方对阿霉素心脏毒性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中药低、中、高剂量(温阳活血化痰方4.86、9.72、19.44 g/kg)组,奥诺先组(25 mg/kg)。采用大鼠腹腔注射阿霉素,建立阿霉素心脏毒性损伤大鼠模型,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AMPK、pAMPK、ULK1、pULK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损害明显,心肌细胞凋亡率增多(P<0.01),大鼠心肌组织中pAMPK、pULK1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中剂量组心肌组织病理损伤不同程度减轻,凋亡率显著减少(P<0.01);pAMPK、pULK1表达降低(P<0.01,P<0.05)。结论:温阳血化痰方能有效的防治阿霉素心脏毒性损害,其作用可能与下调AMPK/ULK1信号通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活血化痰方 阿霉素 心脏毒性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unc-51激酶1
原文传递
益肾通络方对膜性肾病大鼠的肾保护作用及对AMPK/mTOR/ULK1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3
13
作者 张欣欣 高飞 +3 位作者 陈素枝 杨凤文 檀淼 檀金川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7-66,共10页
目的:通过观察益肾通络方对膜性肾病大鼠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其对膜性肾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抽取20只设为正常组,其余大鼠均采用预免疫和尾静脉注射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的方法制作膜性... 目的:通过观察益肾通络方对膜性肾病大鼠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其对膜性肾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抽取20只设为正常组,其余大鼠均采用预免疫和尾静脉注射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的方法制作膜性肾病大鼠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贝那普利组(10 mg·kg-1)及益肾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6.61,13.22,26.44 g·kg-1),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灌胃,每天1次,连续灌胃4周。灌胃结束后,检测大鼠血浆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UTP)定量指标的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马松(Masson)染色、碘酸六胺银(PASM)染色及透射电镜下观测肾脏病理形态改变;免疫荧光法检测肾小球中免疫球蛋白(Ig)G和补体C3的沉积;免疫组化(IHC)法观察自噬标志蛋白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p62蛋白的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雷帕霉素靶蛋白/Unc-51样激酶1(AMPK/mTOR/ULK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UTP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TG,TC水平显著升高(P<0.01),ALB水平显著下降(P<0.01);肾小球结构紊乱,体积增大,基底膜可见不同程度增厚和部分肾小管空泡样变性,大量胶原纤维和嗜复红蛋白沉积,足细胞足突广泛融合,肾小球毛细血管襻IgG和补体C3弥漫性沉积;自噬标志蛋白Beclin-1,LC3Ⅱ表达显著降低(P<0.01),p6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磷酸化-Unc-51样激酶1(p-ULK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肾通络方各剂量组、盐酸贝那普利组大鼠TG,TC,UT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P<0.01),ALB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清SCr,BUN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脏病理损害不同程度减轻;自噬标志蛋白Beclin-1,LC3Ⅱ表达水平不同程度升高(P<0.05,P<0.01),p62蛋白表达不同程度降低(P<0.05,P<0.01);p-AMPK蛋白表达水平不同程度升高(P<0.05,P<0.01),p-mTOR,p-ULK1蛋白表达水平不同程度降低(P<0.05,P<0.01)。结论:益肾通络方对膜性肾病大鼠具有肾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AMPK/mTOR/ULK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激活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通络方 膜性肾病(MN) 自噬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雷帕霉素靶蛋白/unc-51激酶1(ampk/mTOR/ulk1)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基于AMPK/ULK1自噬通路探讨人参败毒散对溃疡性结肠炎黏膜屏障的干预机制 被引量:11
14
作者 熊珮宇 钟春 +3 位作者 张培旭 刘兴隆 陈旭 贾波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52-59,共8页
目的:研究人参败毒散调控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Unc-51样激酶1(AMPK/ULK1)自噬通路抑制溃疡性结肠炎小鼠黏膜屏障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组(西药组),人参败毒散高、中、低剂... 目的:研究人参败毒散调控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Unc-51样激酶1(AMPK/ULK1)自噬通路抑制溃疡性结肠炎小鼠黏膜屏障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组(西药组),人参败毒散高、中、低剂量组。通过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50%乙醇诱导UC模型,西药组(0.3125 g·kg^(-1))、人参败毒散高、中、低剂量组(31.2、15.6、7.8 g·kg^(-1))灌胃2周后,检测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AMPKα)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紧密连接蛋白中闭合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蛋白-2(Claudin-2)、自噬标志蛋白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及AMPK/ULK1通路磷酸化蛋白p-AMPK、p-ULK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结肠损伤评分明显上调(P<0.05),AMPKα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p-AMPK、p-ULK1、Occludin蛋白水平及LC3Ⅱ/Ⅰ明显下调(P<0.05),而p62、Claudin-2蛋白水平明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人参败毒散高、中、低剂量组的结肠损伤评分下降,AMPKαmRNA明显上调,p-AMPK、p-ULK1、Occludin蛋白水平及LC3Ⅱ/Ⅰ上升,而p62、Claudin-2蛋白表达下降,以人参败毒散中剂量组干预效应最明显(P<0.05)。结论:人参败毒散可抗肠道黏膜屏障损伤,以人参败毒散中剂量组疗效最佳,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ULK1自噬通路有关,通过加速LC3Ⅰ向LC3Ⅱ转化,促进p62降解,从而改善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2功能,修复肠道机械屏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败毒散 溃疡性结肠炎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unc-51激酶1(ampk/ulk1)通路 自噬 肠黏膜屏障
原文传递
基于AMPK/mTOR/ULK1自噬相关通路探讨左归降糖通脉方对AGEs合并缺糖缺氧星形胶质细胞炎性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钰佳 李定祥 +1 位作者 彭珣 邓奕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90-99,共10页
目的:探讨左归降糖通脉方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合并缺糖缺氧(OGD)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AS)的影响及干预机制。方法:使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试剂盒(CCK-8)确定AGEs作用浓度及OGD时间,选择左归降糖通脉方(ZGJTTMP)含药血浆的作用浓度;将... 目的:探讨左归降糖通脉方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合并缺糖缺氧(OGD)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AS)的影响及干预机制。方法:使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试剂盒(CCK-8)确定AGEs作用浓度及OGD时间,选择左归降糖通脉方(ZGJTTMP)含药血浆的作用浓度;将星形胶质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AGEs+OGD)组、ZGJTTMP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抑制剂(Compound C)组、AMPK激动剂(AICAR)组、ZGJTTMP+AICAR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结构,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电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内自噬小体的数目,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各组细胞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的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LC3、p62、磷酸化(p)-AMPK、AMPK、磷酸化(p)-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mTOR、磷酸化(p)-UNC-51样激酶1(ULK1)、ULK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选择AGEs 200 mg·L^(-1)合并OGD 6 h作为最适造模条件,5%作为ZGJTTMP含药血浆的最佳作用体积分数。倒置显微镜下见造模后细胞受损严重,ZGJTTMP组与Compound C组细胞损伤得到明显改善;ELISA结果示模型组IL^(-1)β、IL-6、TNF-α的含量显著增加(P<0.01),ZGJTTMP组与Compound C组炎症因子含量显著下降(P<0.01);电镜下可见模型组细胞内自噬小体数目明显增多,免疫荧光结果示LC3荧光表达面积显著增加(P<0.01),ZGJTTMP组与Compound C组细胞内自噬小体数目明显减少,LC3表达面积显著减少(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LC3Ⅱ/LC3Ⅰ、p-AMPK/AMPK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p62、p-mTOR/mTOR、p-ULK1/ULK1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ZGJTTMP组与Compound C组细胞内LC3Ⅱ/LC3Ⅰ、p-AMPK/AMPK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p62、p-mTOR/mTOR、p-ULK1/ULK1显著升高(P<0.01)。结论:ZGJTTMP对AGEs合并OGD炎性损伤的星形胶质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这一作用是通过抑制了AMPK/mTOR/ULK1自噬相关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了自噬的过度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自噬 左归降糖通脉方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 unc-51激酶1(ulk1)
原文传递
氟暴露对NG108-15细胞自噬及AMPK/mTOR/ULK1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露文 张露 +1 位作者 石小雪 谢春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9-105,共7页
目的探讨氟暴露对小鼠神经母细胞瘤与大鼠神经胶质瘤融合细胞(NG108-15细胞)自噬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Unc-51样激酶1(ULK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NG108-15细胞,按照氟化钠终浓度分为对照组(0 ... 目的探讨氟暴露对小鼠神经母细胞瘤与大鼠神经胶质瘤融合细胞(NG108-15细胞)自噬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Unc-51样激酶1(ULK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NG108-15细胞,按照氟化钠终浓度分为对照组(0 mg/L)、低氟组(20 mg/L)、中氟组(40 mg/L)、高氟组(80 mg/L),处理24 h后收集细胞备用。采用免疫荧光(IF)/免疫细胞化学(ICC)法检测细胞自噬情况(以磷酸氯喹处理为自噬阳性对照);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细胞AMPK、mTOR、ULK1 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AMPK、mTOR、ULK1、磷酸化(p)-AMPK、p-mTOR、p-ULK1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未检出自噬体,各染氟组均检出自噬体;且低、中、高氟组LC3B蛋白表达水平(1.80±0.59、2.16±0.60、2.30±0.5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29,均P<0.05)。q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中、高氟组AMPK mRNA表达水平均较高(2.30±0.57、4.41±1.05比1.00±0.01,均P<0.05);低、中、高氟组mTOR mRNA表达水平均较低(0.79±0.04、0.76±0.09、0.64±0.10比1.00±0.01,均P<0.05),ULK1 mRNA表达水平均较高(1.81±0.39、1.96±0.35、4.22±1.03比1.00±0.01,均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低、中、高氟组AMPK(1.21±0.05、1.20±0.04、1.30±0.07比1.00±0.03),p-AMPK(1.12±0.05、1.20±0.06、1.49±0.07比1.00±0.02),ULK1(1.16±0.05、1.26±0.05、1.15±0.05比1.00±0.04)及p-ULK1蛋白表达水平均较高(1.19±0.04、1.17±0.02,1.24±0.05比1.00±0.05,均P<0.05),mTOR蛋白表达水平均较低(0.77±0.03、0.60±0.03、0.55±0.04比1.00±0.04,均P<0.05);中、高氟组p-mTOR蛋白表达水平均较低(0.93±0.05、0.48±0.02比1.00±0.02,均P<0.05)。结论氟暴露可致NG108-15细胞发生自噬,AMPK、ULK1表达上调,而mTOR表达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G108-15细胞 自噬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unc-51激酶1
原文传递
基于AMPK/ULK1介导的自噬通路探究牛蒡子苷元对骨关节炎大鼠软骨细胞焦亡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蔡猛 陈文恒 +1 位作者 徐琳琳 张永宁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839-1848,共10页
目的探讨牛蒡子苷元(arctigenin,ARG)对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大鼠软骨细胞焦亡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实验1:选取雄性,SPF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OA组、ARG低剂量组(ARG⁃L,7.5 mg·kg^(-1))、ARG高剂量组(ARG... 目的探讨牛蒡子苷元(arctigenin,ARG)对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大鼠软骨细胞焦亡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实验1:选取雄性,SPF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OA组、ARG低剂量组(ARG⁃L,7.5 mg·kg^(-1))、ARG高剂量组(ARG⁃H,30 mg·kg^(-1))、塞来昔布组(celecoxib,24 mg·kg^(-1)),每组各10只。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改良Hulth法建立大鼠OA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大鼠给予相应的药物或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干预8周。组织病理学染色观察大鼠软骨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并进行Mankin′s评分;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检测大鼠软骨细胞焦亡指数;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焦亡相关标志蛋白、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UNC⁃51样激酶1(UNC⁃51⁃like kinase 1,ULK1)通路以及自噬相关标志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s light chain 3,LC3)表达。实验2: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OA组、ARG组(30 mg·kg^(-1))、AMPK激动剂组(200 mg·kg^(-1))、ARG+AMPK抑制剂组(20 mg·kg^(-1)),每组各10只。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改良Hulth法建立大鼠OA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大鼠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每日1次,连续干预8周。组织病理学染色观察大鼠软骨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并进行Mankin′s评分;PI染色检测大鼠软骨细胞焦亡指数;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焦亡相关标志蛋白、AMPK/ULK1通路以及自噬相关标志蛋白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自噬小体形成。结果与sham组相比,OA组大鼠关节软骨组织损伤严重,且Mankin′s评分,细胞焦亡指数,细胞焦亡相关标志蛋白表达,p⁃AMPK/AMPK、p⁃ULK1/ULK1、LC3⁃II/LC3⁃I和苄氯素⁃1(Beclin⁃1)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与OA组相比,ARG⁃L、ARG⁃H组及celecoxib组大鼠关节软骨组织损伤减轻,且Mankin′s评分,细胞焦亡指数,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p⁃AMPK/AMPK、p⁃ULK1/ULK1、LC3⁃II/LC3⁃I和Beclin⁃1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ARG组相比,ARG+AMPK抑制剂组大鼠关节软骨组织损伤加重,且Mankin′s评分,细胞焦亡指数,细胞焦亡相关标志蛋白表达,p⁃AMPK/AMPK、p⁃ULK1/ULK1、LC3⁃II/LC3⁃I和Beclin⁃1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与OA组相比,AMPK激动剂组能够发挥与ARG相同的保护效应。结论ARG能够抑制OA大鼠软骨细胞焦亡,其机制与激活AMPK/ULK1通路介导的细胞自噬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牛蒡子苷元 软骨细胞焦亡 自噬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UNC⁃51激酶1通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