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膈肌浅快呼吸指数与L3骨骼肌指数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王得恩 秦小芳 杨薇 《临床肺科杂志》 2025年第5期726-731,共6页
目的探究膈肌浅快呼吸指数(diaphragm rapid shallow breathing index,D-RSBI)与L3骨骼肌指数(skeletal muscle index at the third lumber vertebra,L3 SMI)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南京... 目的探究膈肌浅快呼吸指数(diaphragm rapid shallow breathing index,D-RSBI)与L3骨骼肌指数(skeletal muscle index at the third lumber vertebra,L3 SMI)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96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撤机结局分为撤机成功组和和失败组。两组患者均进行D-RSBI评估并检测L3 SMI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D-RSBI和L3 SMI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明确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撤机失败的影响因素并基于回归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L3 SMI联合D-RSBI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撤机失败的预测价值。结果96例老年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60例患者撤机成功,36例撤机失败,撤机失败率为37.5%。相较于撤机成功组,撤机失败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和D-RSBI水平均增高,L3 SMI水平降低(P<0.05)。Logistic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时间、D-RSBI是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而L3 SMI水平是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撤机失败的保护因素(P<0.05)。预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撤机失败的列线图模型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794,校准曲线拟合良好。ROC分析显示L3 SMI水平评估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撤机失败的AUC为0.788,95%CI为0.697~0.879,D-RSBI的AUC为0.748,95%CI为0.637~0.859,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819,95%CI为0.738~0.901。结论D-RSBI与L3 SMI联合使用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撤机失败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指数 L3骨骼指数 重症肺炎 撤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超声膈肌增厚分数及浅快呼吸指数在机械通气脱机中的应用
2
作者 鄢志磊 陈翠平 钟盛华 《当代医学》 2024年第8期146-149,共4页
目的研究重症超声膈肌增厚分数(DTF)及浅快呼吸指数(RSBI)在机械通气脱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9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撤机成功与否分为研究组(撤机成功,n=48)... 目的研究重症超声膈肌增厚分数(DTF)及浅快呼吸指数(RSBI)在机械通气脱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9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撤机成功与否分为研究组(撤机成功,n=48)与对照组(撤机失败,n=47)。所有患者均接受自主呼吸试验,并记录相应数据,在重症超声临床应用技术下计算DTF和RSBI。比较两组脱机前的机械通气时间、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膈肌移动度(DD)、DTF与RSBI,探讨DTF、RSBI单独及其联合应用对脱机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两组械通气时间、VT及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RR、RSBI低于对照组,DT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当DTF≥26.72%时,预测脱机成功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6.67%和85.11%,AUC为0.815;当RSBI≤58.75次/(min·L)时,预测脱机成功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9.17%和76.60%,AUC为0.792;DTF联合RSBI预测脱机成功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3.75%和89.36%,AUC为0.895。结论DTF联合RSBI可有效评估预测机械通气脱机时机,提高脱机成功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 超声 增厚分数 呼吸指数 机械通气 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膈肌浅快呼吸指数和膈肌增厚分数在机械通气撤机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志力 李建国 +2 位作者 邓彬 李婉丽 蒋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85-389,共5页
目的 评价膈肌浅快呼吸指数(D-RSBI)和膈肌增厚分数(DTF)在机械通气撤机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7-03 ~2017-09期间武汉大学附属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机械通气时间>48 h的患者,在患者进行T管自主呼吸试验(SBT)期间,用床旁... 目的 评价膈肌浅快呼吸指数(D-RSBI)和膈肌增厚分数(DTF)在机械通气撤机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7-03 ~2017-09期间武汉大学附属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机械通气时间>48 h的患者,在患者进行T管自主呼吸试验(SBT)期间,用床旁超声评估患者的膈肌功能并记录相关膈肌指标,包括膈肌位移(DD)、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以及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同时记录患者撤机试验的结果,计算浅快呼吸指数(RSBI)、D-RSBI、DTF及其他生理参数.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D-RSBI和DTF在机械通气撤机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48例接受机械通气>48 h并计划进行SBT的患者,其中撤机成功的患者29例(60.4%),撤机失败19例(39.6%)中,3例(6.25%)患者在进行SBT期间重新接受MV,8例(16.7%)患者在拔管后48 h内再次进行气管插管,8例(16.7%)患者在拔管后48 h内需接受无创通气支持.D-RSB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8,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76.9%和85.2%(P<0.05);DT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80.2%和89.7%(P<0.05).结论 DTF比D-RSBI预测撤机结果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呼吸指数(RSBI) 增厚分数(DTF) 呼吸指数(D-RSB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指导下膈肌浅快呼吸指数和膈肌增厚分数在机械通气撤机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黎辉 岑金秋 +5 位作者 余阶洋 李朝锋 陶斌文 班银燕 刘衡 吴杏起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8期192-194,198,共4页
目的探究超声指导下膈肌浅快呼吸指数(RSBI)和膈肌增厚分数(DTF)在机械通气撤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5月~2019年8月重症医学科(ICU)拟撤机、机械通气>48h的80例呼吸衰竭患者,撤机后48h内不需再插管的40例患者为观... 目的探究超声指导下膈肌浅快呼吸指数(RSBI)和膈肌增厚分数(DTF)在机械通气撤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5月~2019年8月重症医学科(ICU)拟撤机、机械通气>48h的80例呼吸衰竭患者,撤机后48h内不需再插管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需要插管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重症超声测量DTF、RSBI,探讨其在机械通气撤机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在DTF上显著比对照组高,观察组在RSBI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DTF+RSBI预测灵敏度高于DTF、RSB。结论重症超声DTF、RSBI有利于提升脱机预测效果,可作为评估脱机时机的有效指标,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呼吸指数 超声 撤机 呼吸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膈肌浅快呼吸指数联合最大吸气压力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钟林 姜建平 盛菊萍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1275-1279,共5页
目的探讨膈肌浅快呼吸指数(D-RSBI)联合最大吸气压力(MIP)在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通过自主呼吸试验(SBT)计划撤机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68例为研... 目的探讨膈肌浅快呼吸指数(D-RSBI)联合最大吸气压力(MIP)在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通过自主呼吸试验(SBT)计划撤机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SBT 30 min后撤机前测量膈肌移动度和MIP,同时记录呼吸频率,计算D-RSBI。根据撤机结局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采用ROC曲线评估D-RSBI、MIP单独和两者联合对撤机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68例患者中,撤机失败18例(26.47%),撤机成功50例(72.53%)。撤机失败组患者呼吸频率、D-RSBI均高于撤机成功组,膈肌移动度、MIP均低于撤机成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RSBI联合MIP预测撤机成功的AUC为0.933,优于D-RSBI(0.759)和MIP(0.899)单独预测,且两者联合预测的特异度高于单一指标。结论D-RSBI和MIP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且两者联合预测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呼吸指数 最大吸气压力 机械通气 撤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超声膈肌增厚分数联合浅快呼吸指数对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脱机的预测效果 被引量:7
6
作者 金鑫 《医疗装备》 2019年第4期13-14,共2页
目的观察重症超声膈肌增厚分数(DTF)联合浅快呼吸指数(RSBI)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脱机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9月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8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撤机后48 h内... 目的观察重症超声膈肌增厚分数(DTF)联合浅快呼吸指数(RSBI)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脱机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9月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8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撤机后48 h内需再插管的40例为对照组,不需再插管的42例为试验组。两组均实施自主呼吸试验(SBT),采用重症超声测量DTF、RSBI。比较两组撤机前DTF、RSBI水平,评估DTF、RSBI单项及联合预测撤机成功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试验组DTF高于对照组,RSB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选取DTF≥30%、RSBI≤105为预测撤机成功截点,DTF预测撤机成功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0. 95%(34/42)、82. 50%(33/40); RSBI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 86%(39/42)、40. 00%(16/40); DTF+RSBI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 24%(40/42)、40. 00%(16/40); DTF+RSBI预测灵敏度高于DTF。结论重症超声DTF、RSBI可作为评估脱机时机的有效指标,而将DTF、RSBI联合应用有利于提升脱机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机械通气 脱机 超声 增厚分数 呼吸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肋间肌增厚分数联合膈肌浅快呼吸指数对撤机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黄艳冰 陈伟文 +1 位作者 黄燕龙 林天来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8期128-133,共6页
目的观察肋间肌增厚分数联合膈肌浅快呼吸指数对撤机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7月—2021年12月入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60例机械通气患者。按照撤离机械通气标准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成功组与失败组。分析两组患... 目的观察肋间肌增厚分数联合膈肌浅快呼吸指数对撤机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7月—2021年12月入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60例机械通气患者。按照撤离机械通气标准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成功组与失败组。分析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指标、呼吸相关指标、超声相关数据指标的统计学差异;分析肋间肌增厚分数联合膈肌浅快呼吸指数、浅快呼吸指数两种方法的曲线下面积及准确率;分析曲线下面积及准确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60例患者中,共有18例患者撤机失败。浅快呼吸指数预测撤机效能的曲线下面积为0.664,95%CI(0.476~0.852),准确率为63.56%。肋间肌增厚分数联合膈肌浅快呼吸指数预测撤机的曲线下面积为0.862,95%CI(0.764~0.961),准确率为82.62%。两组曲线下面积、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曲线下面积、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肋间肌增厚分数联合膈肌浅快呼吸指数可有效预测撤机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间增厚分数 呼吸指数 机械通气 超声 重症 撤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膈肌浅快呼吸指数预测机械通气脱机结果的价值 被引量:6
8
作者 邹宇君 万泽铭 +1 位作者 伍春燕 钟穗斌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机械通气的患者脱机后的结果与其膈肌浅快呼吸指数(RSBI)(D-RSBI)之间的关系,探讨D-RSBI预测机械通气脱机结果的价值。方法以60例入ICU并行机械通气超过48h并计划进行SBT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且为经口行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 目的通过分析机械通气的患者脱机后的结果与其膈肌浅快呼吸指数(RSBI)(D-RSBI)之间的关系,探讨D-RSBI预测机械通气脱机结果的价值。方法以60例入ICU并行机械通气超过48h并计划进行SBT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且为经口行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根据患者是否成功脱机分为脱机成功组与脱机失败组,对其进行分析,研究D-RSBI与RSBI在机械通气患者准备脱机中预测脱机失败的效能。结果在本研究的60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中,脱机成功的为40例,占66. 67%;脱机失败的为20例,占33. 33%。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对脱机成功的患者进行ROC工作曲线分析,D-RSBI和RSBI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 89和0. 72 (P<0. 05),可见D-RSBIRSBI预测机械通气的患者脱机结果更加准确。结论相比呼吸浅快指数,D-RSBI对于指导临床医生把握机械通气的患者脱机时机更具有积极意义,预测脱机结果更加准确,可作为临床脱机指标进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 移位 超声 自主呼吸实验 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膈肌超声联合浅快呼吸指数对指导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孙晨靓 向淑麟 +2 位作者 陆舒 沈浩亮 赵宏胜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10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指标膈肌厚度变化率(ΔDT)、膈肌移动度(DE)联合浅快呼吸指数(RSBI)对指导机械通气患者成功撤机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56例接受机械通气时间≥48 h并已进入撤机前自主呼吸试验(SBT)的患者资料,根据撤机结果将患者分为撤... 目的:探讨超声指标膈肌厚度变化率(ΔDT)、膈肌移动度(DE)联合浅快呼吸指数(RSBI)对指导机械通气患者成功撤机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56例接受机械通气时间≥48 h并已进入撤机前自主呼吸试验(SBT)的患者资料,根据撤机结果将患者分为撤机成功组(47例)和撤机失败组(9例)。应用超声技术测定患者的ΔDT和膈肌移动度(DE),计算两组患者浅快呼吸指数(RSBI);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ΔDT、DE及RSBI用于预测呼吸机撤机结果的价值。结果:撤机成功组患者与撤机失败组患者相比,患者的ΔDT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1,P<0.05),但DE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ΔDT和RSBI用于预测呼吸机成功撤机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9和0.773,分别以23.04%和52.74次/(L·min)为阈值,其预测患者成功撤机的灵敏度分别为74.5%和93.6%,特异度分别为88.9%和55.6%。结论:膈肌超声指标ΔDT是评价膈肌功能的可靠指标,通过联合RSBI,可更精确地指导呼吸机撤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呼吸指数 机械通气 撤机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膈肌增厚分数联合浅快呼吸指数指导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时机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先斌 沈东锋 +6 位作者 朱建刚 沈鹏 汪涛 王倩倩 蔚文龙 吴莉菁 戴靓潇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27期45-49,共5页
目的探讨膈肌增厚分数(diaphragmtic thickening fraction,DTF)联合呼吸浅快指数(rapid shallow breathing index,RSBI)指导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时机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嘉兴市第一医院(嘉... 目的探讨膈肌增厚分数(diaphragmtic thickening fraction,DTF)联合呼吸浅快指数(rapid shallow breathing index,RSBI)指导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时机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嘉兴市第一医院(嘉兴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3例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撤机标准,根据撤机结果将其分为撤机成功组(n=67)和撤机失败组(n=36)。两组患者均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SBT)30min后,记录呼吸频率及潮气量,计算RSBI,通过超声测量吸气末和呼气末膈肌厚度,计算DTF,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DTF、RSBI及联合指标对撤机时机的预测价值。结果撤机成功组患者的DTF显著高于撤机失败组[(24.98±4.70)%vs(19.66±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撤机成功组患者的RSBI显著低于撤机失败组[(52.67±13.65)次/(min·L)vs(70.82±20.78)次/(min·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TF、RSBI及联合指标对成功撤机有预测效能,以DTF>21.20%且RSBI≤55.56次/(min·L)作为联合指标的预测效能最大。结论DTF及RSBI能有效预测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的成功撤机时机,与单一DTF及RSBI相比,联合指标可显著提高成功撤机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厚分数 呼吸指数 脓毒症 机械通气 撤机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膈肌移动度、浅快呼吸指数及氧合指数对撤机预测价值比较 被引量:9
11
作者 龚菊 张碧波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6年第3期133-137,共5页
目的探讨ICU患者在自主呼吸试验(SBT)过程中,3种撤机参数在患者机械通气中撤机预测的价值。方法选择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44例行机械通气后需要撤机拔管的患者,在SBT 120 min通过后,给予拔管。患... 目的探讨ICU患者在自主呼吸试验(SBT)过程中,3种撤机参数在患者机械通气中撤机预测的价值。方法选择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44例行机械通气后需要撤机拔管的患者,在SBT 120 min通过后,给予拔管。患者年龄18~80岁,行机械通气时间〉24 h。根据患者撤机后结果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每组各22例。SBT前,记录患者氧合指数(Pa O2/Fi O2),呼吸频率(R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SBT开始,患者取平卧位,分别于0、10、30 min记录右侧膈肌移动度(DE)、浅快呼吸指数(RSBI)。SBT 30 min时,抽取动脉血气,记录Pa O2/Fi O2。结果两组患者SBT间30 min与10 min右侧DE的变化值(ΔDE30-10)、SBT 30 min时RSBI及Pa O2/Fi 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DE30-10预测撤机失败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0,当以0.175 cm为临界值时,其预测撤机失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5%和86.4%。SBT 30 min时,RSBI预测撤机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4,以44 bpm/L为临界值时,其预测撤机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8%和72.7%。SBT 30 min时,Pa O2/Fi O2预测撤机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7,以203 mm Hg为临界值时,其预测撤机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4%和72.7%。结论右侧ΔDE30-10、SBT 30 min时RSBI及Pa O2/Fi O2对撤机均有一定预测价值,右侧ΔDE30-10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度 撤机预测 自主呼吸试验 呼吸指数 氧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快呼吸指数、膈肌移动度和增厚率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撤机的指导价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林一娟 杨姝婷 《浙江实用医学》 2021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浅快呼吸指数(RSBI)、膈肌移动度(DD)和膈肌增厚率(DTF)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需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62例,均采取自主呼吸试验(SBT),... 目的探讨浅快呼吸指数(RSBI)、膈肌移动度(DD)和膈肌增厚率(DTF)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需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62例,均采取自主呼吸试验(SBT),根据撤机结局将其分为撤机成功组(44例)和撤机失败组(18例),将APACHEII评分、机械通气时间、RR、RSBI、DD和DTF等指标纳入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影响重症肺炎通气撤机成功的独立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价RSBI、DD、DTF单独或联合检测对撤机成功的预测价值。结果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PACHEⅡ评分、RSBI、DD、DTF是影响撤机成功的独立因素;RSBI、DD、DTF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0.85、0.88,均小于以RSBI≤62.2次/(L·min)、DD≥12.8mm、DTF≥28.6%为临界值的联合指标AUC 0.93,其诊断特异度为90.04%,敏感度为85.28%。结论联合检测RSBI、DD、DTF对预测重症肺炎成功撤机的效果更好;而在单一检测指标中,DTF具有更好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撤机 呼吸指数 移动度 增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膈肌相关浅快呼吸指数指导ICU患者撤离呼吸机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冯辉 陈兵 +1 位作者 田晶 刘毅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比较传统浅快呼吸指数(rapid shallow breathing index,RSBI)与膈肌相关浅快呼吸指数(diaphragmatic-RSBI,D-RSBI)预测撤机失败的准确性,探讨D-RSBI对ICU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指导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3... 目的比较传统浅快呼吸指数(rapid shallow breathing index,RSBI)与膈肌相关浅快呼吸指数(diaphragmatic-RSBI,D-RSBI)预测撤机失败的准确性,探讨D-RSBI对ICU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指导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31例患者。自主呼吸试验(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SBT)1 h后测量并记录患者呼吸频率、潮气量、血气分析及右侧膈肌移动度。根据撤机结果,将患者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分别计算出每组患者的RSBI及D-RSBI,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SBI及D-RSBI对撤机失败预测的准确性。结果纳入本次研究的31例患者中,25例撤机成功(81%),6例撤机失败(19%)。使用ROC曲线分析D-RSBI及RSBI两组连续变量得出的结果如下:D-RSBI预测撤机失败的准确性较高,ROC曲线下面积0.87,利用约登指数计算出D-RSBI的临界值为1.8次/(min·mm),即D-RSBI>1.8次/(min·mm)预测患者撤机失败敏感性66.7%,特异性96.2%,阳性预测值88.3%,阴性预测值87.1%。RSBI次之,ROC曲线下面积0.80,与D-RSBI预测撤机失败的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界值为92.3次/(min·L),即RSBI>92.3次/(min·L)预测患者撤机失败敏感性100%,特异性68%,阳性预测值57.2%,阴性预测值100%。结论D-RSBI及RSBI是预测撤机失败的良好指标,D-RSBI预测撤机失败的准确性高于RSB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撤机 移动度 呼吸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氧疗在基于膈肌浅快呼吸指数评估的高风险脱机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周本昊 姜超 +2 位作者 韩云宏 王研 杜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9-113,共5页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HNFC)在基于超声测量膈肌浅快呼吸指数(diaphragmatic-rapid shallow breathing index,D-RSBI)评估的高风险脱机拔管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HNFC)在基于超声测量膈肌浅快呼吸指数(diaphragmatic-rapid shallow breathing index,D-RSBI)评估的高风险脱机拔管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胸科院区)ICU机械通气大于48 h的患者,在通过自主呼吸试验符合脱机拔管程序基础上,使用超声测量D-RSBI,以D-RSBI≥1.3次/(min·mm)评估为高风险脱机患者,将该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HNFC组和常规氧疗(conventional oxygen therapy,COT)组;比较两组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48 h内再插管率及拔管后6、24、48 h呼吸频率(RR)、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共41例,其中HFNC组21例,COT组20例;拔除气管插管后6、24 h HFNC组RR、HR、SaO2、PaO_(2)/FiO_(2)均优于CO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aCO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拔管后48 h HFNC组SaO_(2)、PaO_(2)/FiO_(2)明显高于COT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HR、PaCO_(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NFC组拔管后48 h内再插管率明显低于COT组(4.76%vs.30.00%,P <0.01)。结论:针对基于D-RSBI评估的高风险脱机拔管患者,拔管后使用经鼻高流量氧疗较常规氧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及氧合情况,降低再插管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序贯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高流量氧疗 常规氧疗 呼吸指数 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快呼吸指数相关指标预测脱机结局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周明素 马镇凡 +2 位作者 贾晋太 张栋 刘燕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15-20,共6页
目的比较浅快呼吸指数(RSBI)、膈肌浅快呼吸指数(D-RSBI)和膈肌增厚浅快呼吸指数(DT-RSBI)对脱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行机械通气治疗≥48 h且准备脱机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自主呼吸实验(SBT)结束或失败时测量膈肌增厚率(DTF)、膈... 目的比较浅快呼吸指数(RSBI)、膈肌浅快呼吸指数(D-RSBI)和膈肌增厚浅快呼吸指数(DT-RSBI)对脱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行机械通气治疗≥48 h且准备脱机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自主呼吸实验(SBT)结束或失败时测量膈肌增厚率(DTF)、膈肌位移(DE),同时记录呼吸频率和潮气量,用DE、DTF分别替代RSBI计算公式中的潮气量得到D-RSBI和DT-RSBI。达到脱机标准者进行脱机,根据脱机结果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脱机成功组19例和脱机失败组13例。比较2组各指标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脱机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2组DE、DTF、RSBI、D-RSBI、DT-RSB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DTF能预测脱机成功(P<0.05),DTF和DE的阈值分别为20.50%和0.91 cm。D-RSBI、DT-RSBI和RSBI能预测脱机失败(P<0.05),分别以14.44次/(min·cm)、119.46次/min和66.83次/(min·L)为阈值,三者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0、0.810和0.773。结论D-RSBI和DT-RSBI预测脱机结局较RSBI更准确,其中D-RSBI的准确性最高,可以替代RSBI指导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机 呼吸指数 呼吸指数 膈肌增厚浅快呼吸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测量膈肌活动度及膈肌浅快呼吸指数在预测心力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成功撤机方面的价值
16
作者 景莉娟 赵香梅 +2 位作者 许丽君 王龙安 秦历杰 《医药论坛杂志》 2025年第5期466-470,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膈肌活动度(diaphragmatic mobility,DD)与膈肌浅快呼吸指数(diaphragmatic rapid shallow breathing index,D-RBSI)在预测心力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成功撤机中的潜在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22年1月至2024年5月期间,在...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膈肌活动度(diaphragmatic mobility,DD)与膈肌浅快呼吸指数(diaphragmatic rapid shallow breathing index,D-RBSI)在预测心力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成功撤机中的潜在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22年1月至2024年5月期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70例心力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所有患者在经过撤机筛查后,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模式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pontaneous breathing test,SBT)。在SBT开始后的30分钟内或SBT失败时,详细记录患者的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和潮气量(tidal volume,Vt),并利用床旁超声技术精确测量患者的DD。随后,根据RR与DD的比值(RR/DD)计算出D-RBSI。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系统分析DD、RBSI及D-RBSI在预测心力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成功撤机方面的效能。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共有45例患者成功撤机,而25例患者撤机失败。相较于撤机失败组,成功撤机组的患者表现出更低的心率(HR)和RR,同时拥有显著的DD,具体数值为[(23±3)mm vs(17±3)mm,P<0.001]。此外,成功撤机组患者的RBSI及D-RBSI均低于撤机失败组[RBSI:(33±4)次/(min·L)vs(39±5)次/(min·L),P<0.001;D-RBSI:(0.70±0.17)次/(min·mm)vs(1.10±0.29)次/(min·mm),P=0.005]。进一步分析显示,DD、RBSI及D-RBSI在预测成功撤机方面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4(95%CI:0.822~0.966)、0.843(95%CI:0.745~0.941)和0.930(95%CI:0.873~0.987)。此外,成功撤机组与失败组患者之间的DD和D-RBSI存在显著相关性(R~2=0.866,P<0.001)。结论在心力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自主呼吸试验过程中,通过床旁超声技术监测DD及计算D-RBSI,可有效评估患者撤机的成功率,为临床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活动度 呼吸指数 机械通气 撤机
原文传递
膈肌超声参数联合浅快呼吸指数预测神经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临床价值
17
作者 廖利萍 高英 +6 位作者 徐磊 艾山木 王科 陈鹏 邓永兵 吴晓苏 黄翠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5年第4期307-313,共7页
目的探讨膈肌超声参数联合浅快呼吸指数(RSBI)预测神经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机械通气超过48 h且符合撤机标准拟行撤机的神经重症患者145例,根据撤机后48 h患者呼吸状况分为撤机成功组89例和撤机失败组56例... 目的探讨膈肌超声参数联合浅快呼吸指数(RSBI)预测神经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机械通气超过48 h且符合撤机标准拟行撤机的神经重症患者145例,根据撤机后48 h患者呼吸状况分为撤机成功组89例和撤机失败组56例,比较两组自主呼吸试验前呼吸力学参数、RSBI,以及膈肌超声参数[膈肌移动度(DE)和膈肌增厚率(DTF)]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神经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单独及联合应用预测神经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诊断效能。结果撤机失败组RSBI高于撤机成功组,DE、DTF均低于撤机成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SBI、DE、DTF均为预测神经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SBI、DE、DTF预测神经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1、0.777、0.805,灵敏度分别为89.29%、80.36%、76.79%,特异度分别为65.17%、65.17%、88.76%;RSBI联合DE、RSBI联合DTF、DE联合DTF及三者联合应用预测神经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AUC分别为0.873、0.878、0.868、0.917,以三者联合应用的AUC最高,与其余方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膈肌超声参数联合RSBI在预测神经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呼吸指数 神经重症 机械通气 撤机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膈肌超声联合呼吸力学指标对ICU老年患者撤机预后评价功能 被引量:15
18
作者 赵浩天 龙玲 +2 位作者 任珊 何聪 赵鹤龄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65-2069,共5页
目的使用超声监测膈肌功能,评价膈肌新指标对老年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大于48 h的老年患者44例,满足撤机条件后常规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并应用床旁超声... 目的使用超声监测膈肌功能,评价膈肌新指标对老年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大于48 h的老年患者44例,满足撤机条件后常规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并应用床旁超声监测患者膈肌移动度(DE)、膈肌增厚率(DTF),并结合既往浅快呼吸指数(RSBI)得出新指标膈肌移动度浅快呼吸指数(DE-RSBI)、膈肌增厚率浅快呼吸指数(DTF-RSBI)。记录撤机结果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撤机成败的预测价值。结果撤机成功30例,失败14例,失败组较成功组具有较低的DE和DTF及较高的DE-RSBI和DTF-RSBI(P<0.05)。膈肌超声指标DE和DTF预测撤机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5(0.535~0.915)和0.674(0.479~0.869),灵敏度分别为80.0%和73.3%,特异度分别为78.6%和64.3%。膈肌超声新指标DE-RSBI和DTF-RSBI预测撤机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5(0.566~0.925)和0.871(0.767~0.976),敏感度分别为71.4%和100.0%,特异度分别为66.7%和70.0%。结论膈肌超声新指标DE-RSBI和DTF-RSBI对预测撤机结果有较精准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撤机 超声 功能 呼吸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下膈肌收缩指数与腹部大手术后脱机成功率相关性分析
19
作者 张声 张卫星 林影芯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0年第3期257-261,共5页
目的研究超声下膈肌收缩指数与腹部大手术后脱机成功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腹部大手术患者130例,其中男性59例,女性71例;年龄40~71岁,平均年龄57.54岁;通气时间3~7 d,平均通气时间5.23 d。... 目的研究超声下膈肌收缩指数与腹部大手术后脱机成功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腹部大手术患者130例,其中男性59例,女性71例;年龄40~71岁,平均年龄57.54岁;通气时间3~7 d,平均通气时间5.23 d。根据患者是否脱机成功分为2组(成功组、失败组),均65例。对比两组患者膈肌收缩指数,分析与脱机成功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在自主呼吸试验(SBT)0 min、10 min之间的膈肌移动度(DMM)(左侧、右侧)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12、0.480、0.753、1.036,P=0.911、0.632、0.453、0.302> 0.05),但成功组SBT 30 min参数明显低于失败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692、3.341,P=0.000、0.001 <0.01)。在SBT 0 min时两组患者浅快呼吸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5,P=0.553> 0.05);而在SBT 10 min、30 min时成功组低于失败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700、5.896,P=0.000、0.000 <0.01)。SBT前,两组患者氧合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BT后,成功组氧合指数在各个时间段均高于失败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506、-4.138、-8.291,P=0.001、0.000、0.000 <0.01);而两组患者左右侧的平静呼气末膈肌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对腹部大手术患者实施超声下膈肌检测,DMM能够明确指导患者脱机结果,图像质量较高,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收缩 移动度 厚度 呼吸指数 腹部大手术 脱机成功率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膈肌浅快呼吸指数联合肺部超声评分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脱机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
20
作者 汪飞 何瑾 +2 位作者 黄小勇 梁敏 朱晓玲 《国际呼吸杂志》 2024年第1期53-58,共6页
目的探讨膈肌浅快呼吸指数(D-RSBI)联合肺部超声评分(LUS)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机械通气后脱机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ICU收治的100例... 目的探讨膈肌浅快呼吸指数(D-RSBI)联合肺部超声评分(LUS)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机械通气后脱机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ICU收治的100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根据脱机结果分为脱机成功组(63例)和脱机失败组(37例)。收集所有患者入院时性别、年龄、基础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机械通气时间、白细胞计数、乳酸和肌酐水平等临床资料,计算浅快呼吸指数(RSBI)和D-RSBI,并进行LUS。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D-RSBI、RSBI、LUS预测脱机不良结局的价值,采用平行试验进行联合诊断,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患者脱机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D-RSBI、LUS与RSBI的相关性。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心率、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平均动脉压、机械通气时间、白细胞计数、肌酐和乳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脱机失败组RSBI、D-RSBI、LUS高于脱机成功组[(56.63±11.18)次·min^(-1)·L^(-1)比(43.58±9.24)次·min^(-1)·L^(-1),(1.86±0.62)次·min^(-1)·mm^(-1)比(1.13±0.36)次·min^(-1)·mm^(-1),(38.63±7.51)分比(26.85±6.29)分;t值分别为6.30、7.46、8.41,均P<0.05]。RSBI、D-RSBI、LUS预测脱机不良结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7、0.863、0.831,D-RSBI联合LUS预测脱机不良结局的曲线下面积为0.9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SBI>53.489次·min^(-1)·L^(-1)、D-RSBI>1.429次·min^(-1)·mm^(-1)、LUS>32.683分是脱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D-RSBI与RSBI呈正相关(r=0.335,P=0.002),LUS与RSBI无相关性(r=0.184,P=0.671)。结论D-RSBI联合LUS可用于预测ICU患者机械通气后脱机不良结局。D-RSBI>1.429次·min^(-1)·mm^(-1)、LUS>32.683分是脱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 人工 重症监护病房 呼吸指数 肺部超声评分 脱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