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4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在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
作者 郭晓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3期196-197,共2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对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辽宁省大连市友谊医院骨二科收治的80例进行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对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辽宁省大连市友谊医院骨二科收治的80例进行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进行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即Ⅰ期愈合率,术后4周关节屈曲度120~130°愈合率及术后6~8周膝关节屈伸功能恢复正常愈合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Ⅰ期愈合率、术后4周关节屈曲度120~130°愈合率,术后6~8周膝关节屈伸功能恢复正常愈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在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手术 膝关节功能 手术 针对性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10
2
作者 吴艳 《护理与康复》 2004年第2期106-107,共2页
小切口入路的内腔镜手术已经逐渐被膝关节损伤患者所接受,包括难度较大的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2001年7月~2003年6月,本院完成该类手术45例,手术顺利,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现将手术配合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关键词 膝关节 交叉韧带重建手术 护理配合 临床资料 手术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护理路径配合模式在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陈珍梅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10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护理路径配合模式在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行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给予常... 目的:探讨手术护理路径配合模式在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行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给予常规手术配合,研究组患者给予手术护理路径配合模式进行手术配合,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效果(Ⅰ期愈合率、术后6周关节屈曲度、术后8~10周膝关节屈伸功能恢复正常率)、患者与主刀医生对手术护士的护理配合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患者Ⅰ期愈合率、术后6周关节屈曲度120°~130°率、术后8~10周膝关节屈伸功能恢复正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以及主刀医生对手术护士护理配合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护理路径配合模式在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护理路径配合模式 膝关节 交叉韧带重建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方用于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效果观察
4
作者 皮冬财 张霞 +1 位作者 雷静 贾琼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3期98-101,共4页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方用于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于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行ACLR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6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2例。患...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方用于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于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行ACLR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6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2例。患者均行ACLR,术后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补肾活血方内服,2组均持续干预12周。统计患者恢复情况,比较2组术后1 d、12周、24周膝关节液白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水平及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术后12周、24周骨隧道扩大率。结果 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均顺利完成手术,各时间截点患侧膝关节稳定性检查如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均为阴性。术后12周、24周,2组膝关节液IL-6、MMP-1水平及IKDC评分高于术后1 d(P<0.05);术后24周,2组膝关节液IL-6、MMP-1水平低于术后12周,IKDC评分高于术后12周(P<0.05)。术后12周、24周,试验组膝关节液IL-6、MMP-1水平低于对照组,IKD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与试验组术后12周、24周患膝出口位骨隧道扩大率较非出口位高(P<0.05)。术后24周,2组患膝非出口位骨隧道扩大率高于术后12周(P<0.05);试验组术后12周患膝非出口位骨隧道扩大率低于对照组,术后24周患膝非出口位、出口位骨隧道扩大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补肾活血方可有效抑制ACLR后患者膝关节炎性反应,并且能有效降低骨隧道扩大率,从而改善中远期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损伤 交叉韧带重建 补肾活血方 康复训练 膝关节功能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与延迟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比较
5
作者 谭彬 黄颂安 覃金定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3期120-123,共4页
旨在比较早期与延迟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研究纳入8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早期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和与延迟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对比两组的膝关节活动度、稳... 旨在比较早期与延迟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研究纳入8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早期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和与延迟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对比两组的膝关节活动度、稳定性、功能评分和肌肉力量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在膝关节屈曲角度、伸展角度、疼痛评分和肿胀程度上均有显著改善,膝关节稳定性测试结果优于对照组,功能评分和肌肉力量也显示出更好的恢复趋势,P值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使用,可有效提高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重建 微创手术 布洛芬缓释胶囊 膝关节功能 术后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下不同固定方法对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比较
6
作者 叶佳 胡冰波 徐昇 《浙江创伤外科》 2025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固定袢和可调节钛板固定用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本院行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患者共80例,其中接受固定袢固定42例设为固定袢组,接受可调节钛板固...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固定袢和可调节钛板固定用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本院行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患者共80例,其中接受固定袢固定42例设为固定袢组,接受可调节钛板固定38例设为钛板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量表评分、患侧胫骨前移长度、双膝胫骨前移长度差值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6个月及24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6个月及24个月患侧胫骨前移长度和双膝胫骨前移长度差值均显著短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上述指标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未见感染、韧带自发断裂及韧带松动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固定袢与可调节钛板固定用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在改善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方面效果接近,在实际工作中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体差异灵活选择固定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 固定袢 可调节钛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护理对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关节镜手术患者依从性和并发症的影响
7
作者 郑艳菲 吕丹萍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第6期141-144,149,共5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关节镜手术患者应用基于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护理对其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晋江市医院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150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关节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关节镜手术患者应用基于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护理对其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晋江市医院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150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关节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5例)与试验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基于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总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健康行为互动模式有助于提高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关节镜手术患者的依从性,从而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于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也具有积极的影响,可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 关节手术 基于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护理 依从性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疗法联合悬吊训练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运动及膝关节功能的变化
8
作者 陈文汉 门杰 +1 位作者 杨伟 赵小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225-2230,共6页
背景:物理疗法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恢复至关重要。近年来,许多医师都在优化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物理康复方案,但仍然缺乏高效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疗法。目的:探讨振动疗法联合悬吊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术后运动及膝关节... 背景:物理疗法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恢复至关重要。近年来,许多医师都在优化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物理康复方案,但仍然缺乏高效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疗法。目的:探讨振动疗法联合悬吊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术后运动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在上海体育大学附属体育医院就诊的80例首次行单侧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振动疗法组和振动疗法+悬吊训练组,每组40例。振动疗法组患者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第13周开始进行振动疗法训练(每次10 min,1次/d,每周6次),振动疗法+悬吊训练组患者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第13周开始进行振动疗法(每次10 min,1次/d,每周6次)联合悬吊训练(每周2次),共训练8周。训练前及训练8后,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采用等速肌力评估训练系统评估屈膝对称性指数,采用平衡测试系统评估双侧多轴平均轨迹误差差值。结果与结论:(1)与训练前比较,两组患者训练8周后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屈膝与伸膝对称性指数均升高(P<0.05),双侧多轴平均轨迹误差差值降低(P<0.05);与振动疗法组比较,振动疗法+悬吊训练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屈膝与伸膝对称性指数均升高(P<0.05),双侧多轴平均轨迹误差差值降低(P<0.05);(2)结果表明,与单独进行振动疗法相比,振动疗法联合悬吊训练可显著改善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增加肌肉力量和对称性,提高平衡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重建 振动疗法 悬吊训练 膝关节功能 肌肉力量 对称性 平衡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牵伸技术联合肌肉能量技术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应用及影像学观察
9
作者 王阳 高俊丽 +4 位作者 郭学斌 刘泉宏 刘鹏 郑永鑫 任毅 《广东医学》 2025年第1期66-71,共6页
目的观察肌肉能量技术(MET)联合静态牵伸技术(SPS)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为缓解ACL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疼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3月在汉中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80例ACL重建术后患者,根据随机... 目的观察肌肉能量技术(MET)联合静态牵伸技术(SPS)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为缓解ACL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疼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3月在汉中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80例ACL重建术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予以常规运动训练,包括kaltenborn关节松动术、肌力训练、超声波、蜡疗。观察组予以肌肉能量技术(MET)和静态牵伸技术(SPS)。分别在治疗前后评定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FAC、IKDC&HSS),膝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疼痛评分(VAS)、自我效能感(GSES)和恐动症Tampa(TSK)评分并进行超声及MRI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S、IKDC、FAC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AROM明显改善,VA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GSES评分均显著提高,TSK评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股四头肌MB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股四头肌MBF均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增加程度更加明显,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影像学MRI提示SPS联合MET治疗对重建后的韧带安全,不会对术后膝关节造成二次损伤。结论SPS结合MET有助于缓解ACL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在安全有效的基础上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锻炼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牵伸技术 肌肉能量技术 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 膝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损伤的膝关节后交叉韧带20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晓东 葛艺苑 +3 位作者 朱耿耀 马超 冯仕明 那键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86-89,共4页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修复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损伤的效果。方法20例PCL损伤患者,均在关节镜下行自体腓骨长肌腱双股单束韧带重建术,术后采用膝关节X线片、磁共振成像(MRI)观察患者膝关节韧带...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修复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损伤的效果。方法20例PCL损伤患者,均在关节镜下行自体腓骨长肌腱双股单束韧带重建术,术后采用膝关节X线片、磁共振成像(MRI)观察患者膝关节韧带位置及形态,采用抽屉实验、Lachman实验评价患者的膝关节稳定性,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采用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判定疗效,观察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X线片检查显示患者骨隧道位置良好,MRI检查显示患者重建韧带信号均匀、无迂曲,张力良好;术后20例患者抽屉实验、Lachman实验结果均为阴性。与术前相比,术后末次随访时患者的膝关节IKDC评分、Lysholm评分高(P均<0.05),踝关节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患者均未出现感染、血栓、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双股单束韧带重建术治疗PCL损伤效果较好,可有效恢复膝关节稳定性,不影响踝关节的功能,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带重建 交叉韧带重建 腓骨长肌腱 交叉韧带损伤 关节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T2-mapping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软骨变性的定量评估应用价值
11
作者 汪源 刘艳朵 《黑龙江医学》 2025年第6期704-706,共3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 T2-mapping在定量评估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软骨变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4—11月于濮阳市中医医院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98例单侧前交叉韧带受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8例术后3个月的患者设为B组,3...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 T2-mapping在定量评估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软骨变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4—11月于濮阳市中医医院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98例单侧前交叉韧带受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8例术后3个月的患者设为B组,30例术后6个月的患者设为C组,40例术后1年的患者设为D组,另选择同期于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5人设为A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MRI T2-mapping扫描,并应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主观膝部评估表(IKDC)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恢复情况进行评定。对比4组研究对象膝关节软骨T2值及B组、C组、D组患者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软骨T2值。结果:B组、C组、D组患者股骨内侧髁(FM)负重区、股骨外侧髁(FL)负重区、胫骨平台内侧(TM)区域的软骨T2值均高于A组,D组患者FM负重区软骨T2值高于B组,C组患者FL负重区的软骨T2值高于B组,C组、D组患者TM区域软骨T2值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840、4.323、13.035,P<0.05)。B组、C组、D组患者IKDC评分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066,P=0.001)。结论:MRI T2-mapping可用于定量评估膝关节软骨变性;在对患者进行早期随访时,患者症状显著改善,但膝关节仍出现退变。术后早期行半月板成形术对膝关节软骨退变几乎未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 交叉韧带重建 膝关节 软骨 定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综合康复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价值
12
作者 杨海秀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205-208,共4页
观察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实施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采取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与价值。方法 从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五年期间我院收治实施韧带重建术且术后发生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中筛选符合纳入排除标准患者,共80例。将数... 观察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实施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采取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与价值。方法 从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五年期间我院收治实施韧带重建术且术后发生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中筛选符合纳入排除标准患者,共80例。将数字法作为分组标准,把患者分两组,各40例。两组患者都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需另外开展早期综合康复方法干预,观察两组效果差异。结果 两组接受6个月治疗之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ROM活动度、KSS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都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接受韧带重建术后发生膝关节功能障碍可以尽早实施早期综合康复干预,不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而且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的积极作用显著,整体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 早期综合康复 韧带重建 膝关节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腱肌与半腱肌-股薄肌肌腱移植在膝关节镜前交叉韧带损伤修复术中的应用
13
作者 张博 张田 孙宏林 《海南医学》 2025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对比半腱肌(ST)与半腱肌-股薄肌(STG)肌腱移植在膝关节镜前交叉韧带(ACL)损伤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4年5月期间郑州市中医院收治的120例ACL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单双数法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患者采... 目的对比半腱肌(ST)与半腱肌-股薄肌(STG)肌腱移植在膝关节镜前交叉韧带(ACL)损伤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4年5月期间郑州市中医院收治的120例ACL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单双数法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患者采用ST肌腱移植,B组患者给予STG肌腱移植。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分别采用视觉模拟疼痛(VAS)量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量表、膝关节Lysholm量表、Tegner膝关节活动量表和量角器评估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程度、膝关节系统功能、膝关节局部功能、运动水平和膝关节的活动度,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随访3个月的生活质量和两组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膝关节VAS、IKDC、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且A组患者的VAS评分为(2.13±0.41)分,明显低于B组的(4.38±0.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IKDC、Lysholm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升高,且A组患者的IKDC、Lysholm评分分别为(85.74±4.41)分、(63.65±6.43)分,明显高于B组的(80.43±5.52)分、(54.17±5.5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膝关节Tegner评分、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Tegner评分、活动度较术前均明显升高,且A组患者的Tegner评分、活动度分别为(7.56±1.02)分、(100.84±6.43)°,明显高于B组的(6.77±0.85)分、(85.51±6.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心理功能、社会职能、情绪机能、躯体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以上各项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升高,且A组患者分别为(88.64±5.52)分、(85.32±7.74)分、(88.23±6.12)分、(85.63±5.72)分,明显高于B组的(80.23±6.76)分、(76.53±7.97)分、(76.22±8.64)分、(78.35±6.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略低于B组的8.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镜ACL损伤修复术中,ST相比STG肌腱移植的效果更好,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得到更好的恢复,且ST肌腱移植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 膝关节 半腱肌 股薄肌 疼痛 膝关节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Ⅲ级损伤开展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效果比照观察
14
作者 陈英威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025-028,共4页
探讨对临床罹患膝关节前交叉韧带Ⅲ级损伤患者,予以不同治疗手段(即: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分析比照其各自所呈现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医院以膝关节前交叉韧带Ⅲ级损伤为诊断的80例病患当做研究群体,均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并在电脑... 探讨对临床罹患膝关节前交叉韧带Ⅲ级损伤患者,予以不同治疗手段(即: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分析比照其各自所呈现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医院以膝关节前交叉韧带Ⅲ级损伤为诊断的80例病患当做研究群体,均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并在电脑内统计软件进行随机分组操作,分为了2组分,即:对照组(膝关节铰链支具外固定保守治疗,涵括40例)、观察组(关节镜下重建术治疗,涵括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组间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在治疗前后组间KSS评分值、Lysolm评分值、IDKC评分值,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组内比较,治疗后的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比较两组病患的疼痛评分,治疗前后组间数据相当(P>0.05);观察组、对照组组内比较,治疗后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其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Ⅲ级损伤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均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改善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但保守治疗并发症更少,而手术治疗医疗费用更贵,临床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交叉韧带损伤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速肌肉训练联合血流限制技术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恢复期患者膝关节屈伸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王欢 郑波 +2 位作者 韩季宏 朱子扬 李秀艳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4期19-22,共4页
目的分析等速肌肉训练联合血流限制技术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恢复期患者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本体感觉及运动协调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于徐州市康复医院接受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的68例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分析等速肌肉训练联合血流限制技术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恢复期患者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本体感觉及运动协调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于徐州市康复医院接受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的68例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恢复期使用常规康复训练,包括早期膝关节活动、逐步增强肌力、平衡训练等;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血流限制技术联合等速肌肉训练,均训练4周。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本体感觉及运动协调性。结果与训练前比,两组患者训练后患侧屈伸肌比值(H/Q)和屈膝相对峰力矩(PT/BW)均升高,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与训练前比,两组患者训练后患侧30°、60°位置重现偏差均变小,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与训练前比,两组患者训练后伸展协同收缩率、屈曲协同收缩率均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血流限制技术联合等速肌肉训练不仅可有效提升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恢复期患者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还可以改善患者膝关节的本体感觉与运动协调性,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限制技术 等速肌肉训练 交叉韧带重建 膝关节 屈伸肌群 肌力 本体感觉 运动协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手术配合护理模式效果分析
16
作者 唐燕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133-136,共4页
对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开展手术配合护理,并对最终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估分析。方法 本实验研究对象为本院2022年1月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于2024年2月结束实验。运用掷骰子法对参与实验患者进行组别划分,一组是对照组(30例),... 对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开展手术配合护理,并对最终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估分析。方法 本实验研究对象为本院2022年1月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于2024年2月结束实验。运用掷骰子法对参与实验患者进行组别划分,一组是对照组(30例),该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二组是观察组(30例)运用针对性护理方法,以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对全部患者开展治疗。各组护理后全面评估手术相关指标情况、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估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相比对照组,手术相关指标最优的是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最高的是观察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最低的是观察组。结论 常规护理方法略有不足,而针对性护理方法能使患者并发症得以减少、使手术相关指标得以改善,使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康复十分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重建 膝关节 手术配合 效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PMM护理干预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疼痛、膝关节功能和负性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伟涛 申芳 +1 位作者 徐旭东 王双双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415-418,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曼彻斯特疼痛管理模式(MPMM)护理干预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患者疼痛、膝关节功能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行关节镜下ACLR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实施常规护理为对照组(n=55);... 目的:探讨基于曼彻斯特疼痛管理模式(MPMM)护理干预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患者疼痛、膝关节功能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行关节镜下ACLR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实施常规护理为对照组(n=55);实施基于MPMM护理为观察组(n=55)。两组均干预至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系统)、膝关节活动度及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的变化。结果:术后12、24及48 h,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时间推移,两组Lysholm评分均随之上升(P<0.05),且各时间点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膝关节屈伸、内旋及外旋度数均较上升(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MPMM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关节镜下ACLR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轻患者负性情绪,进而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交叉韧带重建 曼彻斯特疼痛管理模式 护理 疼痛 膝关节功能 负性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关节腔注射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翮 王扬 邓淼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0期83-90,共8页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关节腔注射治疗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该院ACL损伤患者7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采用膝关节镜下ACLR)和研究组(35例,采用膝...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关节腔注射治疗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该院ACL损伤患者7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采用膝关节镜下ACLR)和研究组(35例,采用膝关节镜下ACLR联合PRP关节腔注射)。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股骨隧道直径和腱骨愈合情况,并检测机体应激指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骨钙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水平。结果术后4周,两组患者丙二醛和一氧化氮(NO)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两组患者IGF-1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骨钙素和MMP-1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两组患者股骨隧道直径大于术前,但研究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整体腱骨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2,P=0.026)。结论膝关节镜下ACLR联合PRP关节腔注射,可改善ACL损伤患者的肢体功能,缓解机体应激反应,预防股骨隧道直径扩大,促进腱骨愈合,升高IGF-1,以及降低骨钙素和MMP-1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 富血小板血浆(PRP) 关节腔注射 交叉韧带(ACL)损伤 肢体功能 应激反应 股骨隧道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时机对前交叉韧带伴半月板损伤膝关节镜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
19
作者 王莉恩 赵研哲 +1 位作者 刘建 石晓云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295-1299,共5页
目的:分析前交叉韧带(ACL)伴半月板损伤不同膝关节镜手术时机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膝关节镜手术的86例ACL伴半月板损伤病人临床资料,按不同膝关节镜手术时机分为早期组(4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周)、晚期组(45例,受伤... 目的:分析前交叉韧带(ACL)伴半月板损伤不同膝关节镜手术时机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膝关节镜手术的86例ACL伴半月板损伤病人临床资料,按不同膝关节镜手术时机分为早期组(4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周)、晚期组(4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周)。术后6个月,对比2组骨通道恢复情况、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稳定性应力、膝关节液SDF-1/CXCR4通路相关因子含量及并发症。结果:早期组术后6个月信号强度、骨髓道宽度、腱骨结点T2值均比晚期组低(P<0.01);早期组术后6个月IKDC评分、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比晚期组高,VAS评分比晚期组低(P<0.01);早期组术后6个月应力位下外侧间室撑开距离、应力位下胫骨后移距离、屈膝30°及90°拨号试验胫骨外旋角度比晚期组低(P<0.01);早期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液SDF-1、CXCR4、MMP-3及MMP-13水平比晚期组低(P<0.01);早期组并发症发生率(4.88%)比晚期组(20.00%)低(P<0.05)。结论:与晚期膝关节镜手术相比,早期膝关节镜手术能加快ACL伴半月板损伤病人的骨通道恢复,提高膝关节功能与膝关节活动度,降低疼痛程度,改善稳定性应力,抑制SDF-1/CXCR4信号通路表达,进而降低软骨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手术 交叉韧带 半月板损伤 手术时机 稳定性应力 SDF-1/CXCR4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患者经大腿肌群等速肌力训练护理对术后膝关节功能及姿势控制改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琪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8期58-60,共3页
目的 分析经大腿肌群等速肌力训练护理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姿势控制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2021年8月—2022年8月于南平市第一医院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60例患者,以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 目的 分析经大腿肌群等速肌力训练护理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姿势控制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2021年8月—2022年8月于南平市第一医院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60例患者,以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指导,研究组采取经大腿肌群等速肌力训练护理。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步幅、单腿站立时间、起立-行走时间、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和伸展活动度的变化。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步幅、单腿站立时间、起立-行走时间、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和伸展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以上指标均发生较大改变,且研究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和伸展活动度比对照组高,步幅比对照组大,单腿站立时间比对照组长,起立-行走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 经大腿肌群等速肌力训练护理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肌力和姿势控制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重建手术 经大腿肌群等速肌力训练 膝关节功能 姿势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