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DS在自动需求响应系统中的适用性分析及应用设想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彬 叶筠英 +4 位作者 祁兵 张晶 李德智 杨斌 奚培锋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22-1930,共9页
随着售电市场逐步放开,电力需求响应(demand response,DR)的业务发展倍受关注。随着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分散式储能、电热锅炉等大批量分散需求侧资源参与能源互联,复杂的业务时序及差异化业务场景对现有设备/系统的底层数据流QoS (q... 随着售电市场逐步放开,电力需求响应(demand response,DR)的业务发展倍受关注。随着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分散式储能、电热锅炉等大批量分散需求侧资源参与能源互联,复杂的业务时序及差异化业务场景对现有设备/系统的底层数据流QoS (quality of service)提出了新的需求。随着源网荷工程不断深化,对DR资源的控制模式逐步多样化,对底层的承载协议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现有简单的互操作协议适配方式难以满足数据传输的差异化QoS要求。针对上述问题,分析了DDS (data distribution service)技术的特征及其在自动需求响应业务系统中应用的适用性,并结合DDS的技术特性,从系统集成架构、信息交换方式、数据模型适配等方面提出了DDS在自动需求响应系统中的应用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需求响应系统 数据分发服务 QOS策略 即插即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需求响应技术系统在智能电网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沈棕杰 《通信电源技术》 2017年第4期198-199,243,共3页
智能电网作为新时期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和有效运行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智能电网的电力需求侧管理要求也很高,自动需求响应技术系统是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确保智能电网运行科学有效的重... 智能电网作为新时期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和有效运行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智能电网的电力需求侧管理要求也很高,自动需求响应技术系统是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确保智能电网运行科学有效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文中对自动需求响应技术系统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以保障智能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需求响应技术系统 智能电网 技术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柔性负荷响应特性的超短期预测方法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丽 张涛 +1 位作者 王福忠 祁鑫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7-34,共8页
在自动需求响应系统(ADRS)中,当大量的用电负荷数据被自动实时采集时,受节假日、天气、温度等因素的影响,用户侧负荷用电特性会随着响应策略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传统负荷预测方法的预测精度也将会被降低,不再满足ADRS要求。针对这一问题... 在自动需求响应系统(ADRS)中,当大量的用电负荷数据被自动实时采集时,受节假日、天气、温度等因素的影响,用户侧负荷用电特性会随着响应策略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传统负荷预测方法的预测精度也将会被降低,不再满足ADRS要求。针对这一问题,基于柔性负荷的响应特性,将"预测-调度-响应"各环节视为一个闭环控制系统,把自动响应(AD)信号作为一个输入变量引入系统。基于丰富的负荷用电数据,采用"黑匣子"思想建立了闭环超短期负荷预测模型,并用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模型与传统预测模型相比,预测精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需求响应系统 柔性负荷 负荷预测 自动响应 黑匣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多参量隐马尔可夫模型的负荷辨识方法 被引量:21
4
作者 张丽 张涛 +2 位作者 张宏伟 王福忠 郭江震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81-90,共10页
由于电力需求侧负荷形态各异、特性多变,种类繁多,采用传统方法进行负荷辨识时存在识别率不高、模型建立困难、难以推广应用等问题。为此,基于智能负荷控制器(SRLC)的用电参数检测功能和非侵入式负荷监测(NILM)原理,提出一种基于多参量... 由于电力需求侧负荷形态各异、特性多变,种类繁多,采用传统方法进行负荷辨识时存在识别率不高、模型建立困难、难以推广应用等问题。为此,基于智能负荷控制器(SRLC)的用电参数检测功能和非侵入式负荷监测(NILM)原理,提出一种基于多参量隐马尔可夫模型(MPHMM)的负荷辨识方法。该方法采用4个负载特性参数(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素)作为模型的观测向量,通过模型学习和多次迭代计算,求得与MPHMM模型隐藏状态相匹配的观测序列的最大输出概率和最优状态序列,再采用辅助判别算法对结果进行修正,完成对负荷的最终辨识。通过搭建实验平台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辨识准确率可达95%以上,特别是对小功率负荷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辨识 非入侵式负荷监测 多参量隐马尔科夫模型 自动需求响应系统 需求侧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