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芪灯明目胶囊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玻璃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强 段俊国 +3 位作者 王红义 马鹏飞 程琳 刘立夏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7-350,共4页
目的观察芪灯明目胶囊对自发性糖尿病GK大鼠玻璃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机制。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8只28周龄的SPF级雄性GK大鼠随机分为6组:芪灯明目胶囊低、中、高剂量组(芪灯明目胶囊... 目的观察芪灯明目胶囊对自发性糖尿病GK大鼠玻璃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机制。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8只28周龄的SPF级雄性GK大鼠随机分为6组:芪灯明目胶囊低、中、高剂量组(芪灯明目胶囊混悬液150、300、600 mg/kg),递法明组(递法明混悬液50 mg/kg)和导升明组(200 mg/kg),阴性对照组(与芪灯明目胶囊中剂量组等容的蒸馏水)各13只;10只Wistar大鼠设为正常对照组。连续灌胃3个月后处死大鼠。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变化(包括体重、血糖等),酶联免疫法观察芪灯明目胶囊对GK大鼠玻璃体VEGF的影响。结果灌胃3个月后治疗组大鼠体毛较洁净且有光泽,饮水量减少,活泼好动。6组大鼠玻璃体中VEGF质量浓度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70,P=0.001)。低、中、高剂量芪灯明目胶囊组GK大鼠玻璃体内VEGF质量浓度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芪灯明目胶囊有改善GK大鼠生存状态的作用,其可以降低GK大鼠玻璃体VEGF的水平,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对糖尿病视网膜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灯明目胶囊 自发性糖尿病大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玻璃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灯明目胶囊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蛋白激酶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强 段俊国 +1 位作者 王红义 陶铮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0-213,共4页
目的观察芪灯明目胶囊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GK大鼠)视网膜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表达的影响,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机制。方法从形态学等方面对GK大鼠模型进行评价。选取GK大鼠模型78只,随机分为6组:阴性对照组,... 目的观察芪灯明目胶囊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GK大鼠)视网膜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表达的影响,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机制。方法从形态学等方面对GK大鼠模型进行评价。选取GK大鼠模型78只,随机分为6组:阴性对照组,芪灯明目胶囊低、中、高剂量组,递法明组及导升明组,每组各13只;另设10只Wistar大鼠为正常对照组。连续灌胃3个月,并于灌胃3个月后处死大鼠,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芪灯明目胶囊对GK大鼠视网膜PKC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经芪灯明目胶囊治疗3个月的大鼠体毛较以前洁净有光泽,活泼好动。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芪灯明目胶囊低、中、高剂量组、递法明组和导升明组大鼠视网膜PKC蛋白表达的灰度值分别为:49.28±2.80、85.86±8.55、62.84±2.50、63.76±2.67、62.13±2.28、61.14±2.94、63.16±3.18。芪灯明目胶囊各剂量组、递法明组和导升明组大鼠视网膜PKC蛋白表达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芪灯明目胶囊可抑制GK大鼠视网膜PKC蛋白表达,从而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对糖尿病视网膜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灯明目胶囊 自发性糖尿病大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蛋白激酶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糖尿病大鼠肾脏形态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马方 王朝清 +3 位作者 赵宝珍 刘媛媛 党媛媛 李卫萍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5期10-15,共6页
目的了解自发性糖尿病(Goto-Kakisaki,GK)大鼠早期肾脏病理学特点。方法雄性GK大鼠30只,按4周龄、12周龄和20周龄分为3组,每组10只。另取周龄匹配的雄性Wistar大鼠30只为对照组。采用尾部光电测压法测量收缩期血压。心腔取血,测定血糠... 目的了解自发性糖尿病(Goto-Kakisaki,GK)大鼠早期肾脏病理学特点。方法雄性GK大鼠30只,按4周龄、12周龄和20周龄分为3组,每组10只。另取周龄匹配的雄性Wistar大鼠30只为对照组。采用尾部光电测压法测量收缩期血压。心腔取血,测定血糠、尿素氮、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生化指标。膀胱穿刺取尿,测定尿总蛋白浓度。取出肾脏,大体观察测量,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Motic Images Advanced 3.2图像分析软件测量肾小球周长。结果GK大鼠肾质量、长径大于同周龄的Wistar大鼠(P<0.05);12周龄GK大鼠肾实质厚度、肾皮质厚度大于同周龄Wistar大鼠(P<0.01);4周龄GK大鼠的肾小球平均周长大于同周龄Wistar大鼠(P=0.01);光学显微镜下见肾小球局灶性硬化、基底膜非均匀性增厚等病理改变,电子显微镜下大鼠肾脏的亚细胞结构亦出现萎缩及功能减退。结论形态学异常可能是早期肾小球高灌注的病理学基础。自发性糖尿病大鼠是研究2型糖尿病肾损害的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糖尿病大鼠 糖尿病肾病 2型糖尿病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解毒汤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免疫炎症因子及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姜萍 李晓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4-636,共3页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心肌免疫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对心肌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GK大鼠30只随机分为GK对照组、二甲双胍组、黄连解毒汤组,正常大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灌胃12周,测定心肌匀浆核因子-κB(NF-κB)、细胞...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心肌免疫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对心肌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GK大鼠30只随机分为GK对照组、二甲双胍组、黄连解毒汤组,正常大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灌胃12周,测定心肌匀浆核因子-κB(NF-κB)、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皮素-1(ET-1)含量。取心肌切片作HE染色。结果:2药物组血糖均下降(P<0.01)。GK对照组各炎症因子升高(P<0.01~0.05),黄连解毒汤组降低(P<0.01~0.05),其中NF-κB、TNF-α、ET-1与二甲双胍比较下降程度较大(P<0.01~0.05)。HE染色显示黄连解毒汤组心肌损伤明显减轻。结论:黄连解毒汤可防治糖尿病心肌炎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NF-κB) 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 白介素-1(IL-1) 肿瘤坏死因子(TNF-α) 内皮素-1(ET-1) 黄连解毒汤 自发性糖尿病大鼠(Goto-Kakizaki diabetes PRONE r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通方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血清VEGF水平及动脉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亓鲁光 龚光明 +1 位作者 姚卓 张彦忠 《中医药学刊》 CAS 2006年第11期1979-1980,共2页
目的:观察脉通方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采动自发性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组按设计方案处理,观测血糖、空腹胰岛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病理切片。结果:分组处理3个月后,血糖模型组和西药组均显著高于中... 目的:观察脉通方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采动自发性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组按设计方案处理,观测血糖、空腹胰岛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病理切片。结果:分组处理3个月后,血糖模型组和西药组均显著高于中药高、低剂量组(P<0.05或0.01);血清胰岛素中药高剂量组与西药组有显著差异(P<0.0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中药两个组均与模型、西药组有显著差异(P<0.01),西药组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5);病理切片内皮细胞平均脱落面积中药高剂量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中药高剂量组与西药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高剂量脉通方明显降血糖、调节胰岛素分泌,血清VEGF水平降低,具有明显血管内皮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糖尿病大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组织形态学 脉通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B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合并大血管病变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林红 《中国药师》 CAS 2016年第5期836-838,共3页
目的:探讨丹酚酸B对自发性糖尿病(GK)大鼠合并大血管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2只GK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丹酚酸B低、中、高剂量组(40,80,160 mg·kg^(-1)),另选取正常8只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GK大鼠给予高... 目的:探讨丹酚酸B对自发性糖尿病(GK)大鼠合并大血管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2只GK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丹酚酸B低、中、高剂量组(40,80,160 mg·kg^(-1)),另选取正常8只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GK大鼠给予高糖、高脂饲料16周后以L-N-硝基甲酯(L-NAME)10 mg·kg^(-1)·d^(-1)灌胃,连续8周。给药开始及结束前对大鼠的血糖和血压进行检测,麻醉后取腹主动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测,放血后取胸主动脉制作病理切片,观察血管病变,Western-blot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所有GK大鼠血糖水平持续升高,但模型组与给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实验结束时血压显著升高,给予丹酚酸B可剂量依赖性降低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酚酸B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的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明显减轻血管病变程度并减少VEGF的表达。结论:丹酚酸B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的大血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可能的机制为降低血压、抗炎以及降低VEGF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糖尿病大鼠 丹酚酸B 血管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残胃容积和旷置不同长度小肠的Roux-en-Y胃旁路术影响自发性糖尿病大鼠糖代谢的研究
7
作者 周玉龙 韩晓东 +5 位作者 狄建忠 张弘玮 杜贻豹 李昆 李仲南 张频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5-330,共6页
目的观察残胃容积固定下,旷置不同长度小肠的Roux-en-Y胃旁路术(RYGBP)对自发性糖尿病(GK)大鼠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50只GK大鼠随机分入假手术组、旷置十二指肠组(旷置组)、旷置十二指肠+近端1/5空肠组(旷置+近端1/5空肠组)、... 目的观察残胃容积固定下,旷置不同长度小肠的Roux-en-Y胃旁路术(RYGBP)对自发性糖尿病(GK)大鼠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50只GK大鼠随机分入假手术组、旷置十二指肠组(旷置组)、旷置十二指肠+近端1/5空肠组(旷置+近端1/5空肠组)、旷置十二指肠+近端1/3空肠组(旷置+1/3空肠组)、旷置十二指肠+近端1/2空肠组(旷置+近端1/2空肠组)共5组,每组10只。检测各组大鼠术前和术后第1、2、4、8、12周的体重、空腹血糖(FPG)、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峰值、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血清胰岛素(INS)、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结果旷置+近端1/5空肠组和旷置+近端1/3空肠组术后1、8、12周,以及旷置+近端1/2空肠组术后1、2、4、8、12周的大鼠体重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旷置+近端1/2空肠组术后12周的大鼠体重显著低于旷置+近端1/5空肠组同时间点(P〈0.05)。旷置+近端1/5空肠组、旷置+近端1/3空肠组、旷置+近端1/2空肠组术后1、2、4、8、12周,以及旷置组术后2、4、8、12周的FPG水平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旷置+近端1/3空肠组术后4、8、12周和旷置+近端1/2空肠组术后2、4、8、12周大鼠的FPG水平均显著低于旷置+近端1/5空肠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旷置+近端1/5空肠组、旷置+近端1/3空肠组、旷置+近端1/2空肠组术后1、8、12周的OGTT峰值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旷置+近端1/3空肠组和旷置+近端1/2空肠组术后8、12周的OGTT峰值均显著低于旷置+近端1/5空肠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旷置组、旷置+近端1/5空肠组、旷置+近端1/3空肠组和旷置+近端1/2空肠组术后8、12周的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旷置+近端1/3空肠组和旷置+近端1/2空肠组术后8、12周的空腹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旷置+近端1/5空肠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旷置+近端1/5空肠组、旷置+近端1/3空肠组、旷置+近端1/2空肠组大鼠术后8、12周,以及旷置组术后12周的血清INS和GLP-1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旷置+近端1/3空肠组术后8周的血清INS和GLP-1水平均显著高于旷置+近端1/5空肠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旷置+近端1/2空肠组术后12周的血清INS水平显著高于旷置+近端1/5空肠组同时间点(P〈0.05),旷置+近端1/2空肠组术后8、12周的GLP-1水平均显著高于旷置+近端1/5空肠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结论 RYGBP对GK大鼠具有确切的改善糖代谢的作用,且与体重变化无关。小肠转流部位以空肠近端1/3~1/2为宜,既可充分保证手术的降糖效果,又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营养不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UX-EN-Y胃旁路术 2型糖尿病 自发性糖尿病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缺乏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发病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李艳艳 王宁 +4 位作者 刘妍妍 于微 刘涛 郝丽萍 王俊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25,共6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VD)缺乏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发病的影响。方法雄性5~6周龄Zucker对照鼠及模型鼠(ZDF)按照体重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ZL)、VD缺乏对照组(ZL+VD.Def)、模型组(ZDF)及VD缺乏模型组(ZDF+VD.Def)。各组大鼠喂养至12周龄,... 目的探讨维生素D(VD)缺乏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发病的影响。方法雄性5~6周龄Zucker对照鼠及模型鼠(ZDF)按照体重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ZL)、VD缺乏对照组(ZL+VD.Def)、模型组(ZDF)及VD缺乏模型组(ZDF+VD.Def)。各组大鼠喂养至12周龄,喂养过程中监测体重、进食量、饮水量、尿量、尿糖、血糖,并于11周龄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胰岛形态结构的改变。结果 VD缺乏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高于模型组;饮水量及尿量增加的出现均早于模型组;VD缺乏模型组大鼠血糖升高明显早于模型组,并且各个阶段VD缺乏模型组血糖均显著高于模型组,12周龄时约为模型组的2.0倍;较模型组,VD缺乏模型组大鼠糖耐量受损、胰岛细胞损伤更为严重。结论 VD缺乏加快并加重ZDF大鼠糖尿病发病,VD缺乏是肥胖型T 2DM发病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缺乏 自发性糖尿病大鼠(ZDF)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焦视网膜电图在老龄自发性糖尿病大鼠视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9
作者 李强 王红义 段俊国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09-1414,共6页
为观察老龄自发性糖尿病大鼠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变化,按照大鼠电生理记录的标准化方案,记录GK大鼠在14月龄、15月龄、16月龄多焦视网膜电图的特征。随着月龄增加,GK大鼠血糖分别高于同月龄的Wistar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4... 为观察老龄自发性糖尿病大鼠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变化,按照大鼠电生理记录的标准化方案,记录GK大鼠在14月龄、15月龄、16月龄多焦视网膜电图的特征。随着月龄增加,GK大鼠血糖分别高于同月龄的Wistar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4月龄、15月龄、16月龄GK大鼠N_1波振幅密度与同月龄的Wistar大鼠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_1波的振幅密度也随着月龄增加而降低,14月龄、15月龄、16月龄GK大鼠P1波振幅密度与同月龄的Wistar大鼠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龄自发性糖尿病大鼠(GK大鼠)视网膜功能损害不断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学 多焦视网膜电图 自发性糖尿病大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枝汤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心肌胶原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李晓 姜萍 +2 位作者 徐云生 张勇 姜月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68-1071,共4页
目的:进一步桂枝汤对自发性糖尿病(GK)大鼠心肌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为糖尿病心肌病变防治提供新治法新思路。方法:GK大鼠40只,随机分为GK对照组、二甲双胍组、桂枝汤组、黄连解毒汤组,分别灌胃12周,测定各组血糖、... 目的:进一步桂枝汤对自发性糖尿病(GK)大鼠心肌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为糖尿病心肌病变防治提供新治法新思路。方法:GK大鼠40只,随机分为GK对照组、二甲双胍组、桂枝汤组、黄连解毒汤组,分别灌胃12周,测定各组血糖、酶免法测定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计算胶原Ⅰ/Ⅲ比值,放免法测定血管紧张素Ⅱ。结果:黄连解毒汤组、二甲双胍组血糖下降;桂枝汤组与GK对照组、二甲双胍比较,胶原Ⅰ明显下降,胶原Ⅲ明显升高,胶原Ⅰ/Ⅲ比值明显下降;桂枝汤组、黄连解毒汤与GK对照组、二甲双胍比较,心肌匀浆AT-Ⅱ含量均有下降。结论:桂枝汤能降低GK大鼠心肌匀浆胶原Ⅰ、AT-Ⅱ含量、升高胶原Ⅲ含量,降低胶原Ⅰ/Ⅲ比值,可明显防治GK大鼠心肌胶原重构和心肌纤维化。黄连解毒汤可降低AT-Ⅱ含量、对胶原Ⅰ、胶原Ⅰ/Ⅲ比值有降低趋势,对心肌胶原重构有一定改善作用。调和营卫是防治糖尿病心肌病的新治法、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胶原 Ⅲ型胶原 血管紧张素Ⅱ 胶原重构 自发性糖尿病大鼠 黄连解毒汤 桂枝汤
原文传递
蜂胶总黄酮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及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明 隋殿军 +2 位作者 陈文学 杨铭 于德伟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7-220,共4页
目的研究蜂胶总黄酮(TFP)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50只自发性糖尿病大鼠按血糖值随机分为对照组、消渴丸组(2 000 mg·kg-1)、蜂胶总黄酮高剂量组(240 mg·kg-1)、中剂量组(120 mg·kg-1)、低剂量组(60mg&... 目的研究蜂胶总黄酮(TFP)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50只自发性糖尿病大鼠按血糖值随机分为对照组、消渴丸组(2 000 mg·kg-1)、蜂胶总黄酮高剂量组(240 mg·kg-1)、中剂量组(120 mg·kg-1)、低剂量组(60mg·kg-1)。各组大鼠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8周,对照组灌胃同体积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末次给药结束后,禁食12 h,乙醚麻醉,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自发性糖尿病大鼠血清中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GH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胰岛素(INS)、C肽(C-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游离脂肪酸(FFA)、一氧化氮(NO)及肝糖原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蜂胶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二醛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或P<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氧化物歧化酶、胰岛素、C肽及肝糖原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或P<0.001);蜂胶总黄酮高、中剂量组糖化血红蛋白及游离脂肪酸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或P<0.001),谷胱甘肽及一氧化氮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低剂量组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消渴丸组超氧化物歧化酶、肝糖原、一氧化氮及C肽明显升高(P<0.05或P<0.01),血糖、丙二醛、甘油三酯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或P<0.001),对其他指标则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蜂胶总黄酮可明显降低自发性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明显改善自发性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及抑制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总黄酮 糖尿病 自发性糖尿病大鼠 糖脂代谢 胰岛素抵抗
原文传递
桂枝汤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炎症因子及心肌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5
12
作者 姜萍 李晓 姜月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16-119,共4页
目的:观察桂枝汤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Goto-Kakizaki diabetes prone rat,GK大鼠)核因子-κB(NF-κB)、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皮素-1(ET-1)的影响,及对心肌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GK大鼠30... 目的:观察桂枝汤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Goto-Kakizaki diabetes prone rat,GK大鼠)核因子-κB(NF-κB)、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皮素-1(ET-1)的影响,及对心肌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GK大鼠30只,随机分为GK对照组、二甲双胍组、桂枝汤组,另取正常大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ig 12周,测定各组心肌匀浆NF-κB,sICAM-1,IL-1,TNF-α,ET-1含量。取心肌切片作HE染色。结果:与GK对照组比较二甲双胍组血糖下降(P<0.01),桂枝汤组轻度升高(P>0.05)。GK对照组NF-κB,sICAM-1,IL-1,TNF-α,ET-1各炎症因子较正常大鼠明显升高(P<0.01或P<0.05)。二甲双胍组IL-1,TNF-α降低(P<0.01或P<0.05),桂枝汤组NF-κB,IL-1,TNF-α,ET-1明显降低(P<0.01~0.05),并且比二甲双胍降低程度大,其中IL-1,TNF-α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HE染色染色示桂枝汤组心肌损伤明显减轻。结论:桂枝汤可减少炎症因子蓄积,防治糖尿病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 细胞间黏附分子-1 白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 内皮素-1 桂枝汤 自发性糖尿病大鼠
原文传递
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P85α在自发性糖尿病大鼠心肌中表达下降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奎 周丽诺 +9 位作者 王东 张伟伟 沈晓燕 何岱琨 吴晞 董雪红 杨叶虹 鹿斌 闻杰 胡仁明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53-755,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晚期心肌病变的细胞分子机制。方法分别选用Otsuka Long-EvansTokushima Fatty(OLETF)和Long-Evans Tokushima Otsuka(LETO)大鼠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基因芯片、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法比较两组大鼠心肌磷脂酰肌醇3... 目的探讨糖尿病晚期心肌病变的细胞分子机制。方法分别选用Otsuka Long-EvansTokushima Fatty(OLETF)和Long-Evans Tokushima Otsuka(LETO)大鼠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基因芯片、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法比较两组大鼠心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调节亚基P85α的表达。结果与LETO大鼠相比,OLETF大鼠血浆Ins下降(6.0±2.9 vs 52.6±7.5 mU/L,P<0.01),TG和TC增加(1.73±0.34 vs 0.48±0.08 mmol/L,P<0.01;4.41±0.21 vs 2.25±0.75 mmol/L,P<0.01),左心室内压舒张期下降速率(—dp/dt)降低30%(P<0.05)。基因芯片检测显示,OLETF大鼠心肌组织中P85α基因表达量仅为LETO大鼠的1/8。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证实OLETF大鼠P85α基因在转录和翻译水平分别较LETO大鼠下降了81.5%(P<0.05)和43.2%(P<0.01)。结论自发性糖尿病大鼠OLETF心肌组织P85α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与心肌收缩、舒张速率下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 P85 ALPHA 自发性糖尿病大鼠 胰岛素抵抗 心肌细胞
原文传递
罗格列酮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袁明霞 高妍 +2 位作者 郭晓蕙 吴红花 毛微波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0-244,共5页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胰岛素增敏剂)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OLETF)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OLETF大鼠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与未治组,LETO选同种系同周龄LETO大鼠作为对照组。治疗组每日给予罗格列酮2mg·kg-1灌胃。...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胰岛素增敏剂)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OLETF)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OLETF大鼠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与未治组,LETO选同种系同周龄LETO大鼠作为对照组。治疗组每日给予罗格列酮2mg·kg-1灌胃。分别于16、24周龄,观察主动脉组织形态学改变;测定主动脉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中p85α亚单位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蛋白表达。结果治疗组主动脉内皮细胞及血管壁病变明显减轻,主动脉IRS-1和eNOS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同期未治组。结论罗格列酮可能通过干预胰岛素受体后信号传导途径,而具有直接的血管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 胰岛素受体底物1 一氧化氮合酶 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对2型糖尿病大鼠脂质代谢的调控 被引量:4
15
作者 管志美 罗娟 李果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5期82-84,共3页
目的黄芪对2型糖尿病大鼠脂质代谢的调控。方法将实验用6个月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GK大鼠和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黄芪治疗组。治疗8周,观察治疗期间及治疗前后大鼠的一般状况、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酯蛋... 目的黄芪对2型糖尿病大鼠脂质代谢的调控。方法将实验用6个月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GK大鼠和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黄芪治疗组。治疗8周,观察治疗期间及治疗前后大鼠的一般状况、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酯蛋白、高密度酯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氧化低密度酯蛋白的影响。结果①造模2组大鼠均出现血脂异常;②黄芪能改善基本状况,黄芪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三酰甘油(P<0·05)、胆固醇(P<0·05)、低密度酯蛋白(P<0·05)、糖化血红蛋白(P<0·05)、氧化低密度酯蛋白(P<0·05),升高高密度酯蛋白(P<0·05)。结论黄芪具有调节糖尿病大鼠血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自发性糖尿病大鼠 脂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病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不同模型大鼠的神经病变相关指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尹烨淋 王丽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1年第1期87-93,共7页
为了探究常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模型大鼠不同病程的神经病变相关指标的变化。采用数据库进行相关文献的检索,总结整理相关指标数据并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发现SD大鼠的神经病变相关指标的改变更早于Wistar大鼠和自发性糖尿病大鼠,故SD大... 为了探究常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模型大鼠不同病程的神经病变相关指标的变化。采用数据库进行相关文献的检索,总结整理相关指标数据并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发现SD大鼠的神经病变相关指标的改变更早于Wistar大鼠和自发性糖尿病大鼠,故SD大鼠更适合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模型大鼠用于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SD大鼠 WISTAR大鼠 自发性糖尿病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学增龄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方 仓艳琴 +9 位作者 李倩玉 王朝清 赵宝珍 刘媛媛 党媛媛 李卫萍 郭乐杭 杨琳 颜玮 黄晓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32-936,共5页
目的了解自发性糖尿病(GK)大鼠肾脏组织学的增龄性特点,以及病变进展的变化规律。方法 4周龄、12周龄、20周龄雄性GK大鼠各10只。周龄匹配的雄性Wistar大鼠30只为对照组。测血糖、UAlb等指标。取肾脏,进行大体、光镜、电镜观察。结果 G... 目的了解自发性糖尿病(GK)大鼠肾脏组织学的增龄性特点,以及病变进展的变化规律。方法 4周龄、12周龄、20周龄雄性GK大鼠各10只。周龄匹配的雄性Wistar大鼠30只为对照组。测血糖、UAlb等指标。取肾脏,进行大体、光镜、电镜观察。结果 GK大鼠血糖随周龄增加而增高(P<0.01),GK大鼠尿总蛋白浓度随周龄增加而增高(P<0.01);GK大鼠肾重量、肾长径、肾实质及肾皮质厚度随周龄增加而增加(P<0.01);光镜下随周龄增加肾小球逐渐出现局灶性玻璃样变,继之发生硬化、萎缩,肾小球血管及肾间质血管壁增厚、管腔闭塞等病理改变;4周龄GK大鼠的肾小球平均周长大于同周龄Wistar大鼠(P=0.01);电镜下大鼠肾脏的亚细胞结构出现萎缩及功能减退,并随着大鼠周龄的增加而加重。结论 GK大鼠血糖在4周龄已出现升高,之后在高水平延续,早期即出现典型的肾损害病理学变化,且随病程延长而加重。GK大鼠是研究T2DM肾损害的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糖尿病大鼠 糖尿病性肾脏疾病 糖尿病 2型 增龄
原文传递
一种新的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大鼠模型构建方法
18
作者 李依璘 杨洁 +2 位作者 李国旗 张新宇 李玉琳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781-788,共8页
目的:优化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大鼠模型构建方法,为研究HFpEF提供实验模型。方法:10周龄,Zucker糖尿病脂肪/自发性高血压心力衰竭肥胖(obese zucker diabetic fatty/spontane... 目的:优化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大鼠模型构建方法,为研究HFpEF提供实验模型。方法:10周龄,Zucker糖尿病脂肪/自发性高血压心力衰竭肥胖(obese zucker diabetic fatty/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heart failure F1 hybrid,ZSF1-obese)大鼠和ZSF1瘦型(ZSF1-lean)大鼠分为三组,分别为实验组[(ZSF1-obese大鼠,饮水中给予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inhibition of constitutive nitric oxide synthase,L-NAME),n=6]、经典模型组(ZSF1-obese大鼠,普通水,n=3)、空白对照组(ZSF1-lean大鼠,普通水,n=4)。三组均以普通饲料饲养。实验组给药10周后采集三组的血压、葡萄糖耐量、心脏超声、心脏磁共振成像、生化指标数据。结果:实验组在给药10周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达到(155.0±6.6)mmHg(1mmHg=0.133kPa)和(119.4±10.9)mmHg,比起经典模型组明显升高(分别为P=0.0001和P=0.0143),达到高血压标准,而经典模型组和对照组均没有达到高血压标准。心脏超声结果显示三者均呈现射血分数保留(均P>0.05),实验组和经典模型组有相似的舒张功能障碍、心肌肥厚和糖耐量受损(P>0.05)。生化指标也显示实验组和经典模型组存在相似的脂肪肝、肾功能减退。结论:与传统的ZSF1大鼠直接作为HFpEF模型相比,联合L-NAME的ZSF1大鼠作为HFpEF模型能更全面呈现HFpEF的疾病特征,包括高血压,舒张功能障碍、糖耐量受损等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 大鼠模型 高血压 Zucker糖尿病脂肪/自发性高血压心力衰竭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及其受体Tie2在大龄GK大鼠肾皮质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钱一欣 倪兆慧 +4 位作者 顾红卫 顾乐怡 戴慧莉 严玉澄 牟姗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8年第5期381-384,I0001,共5页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s)及其受体Tie2在大龄GK大鼠肾皮质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自发性糖尿病动物(Goto-Kakizaki,GK)大鼠(GK组),在52周时取肾皮质进行病理切片,光镜检查;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改变;Re-alt-time RT-PCR和免疫...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s)及其受体Tie2在大龄GK大鼠肾皮质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自发性糖尿病动物(Goto-Kakizaki,GK)大鼠(GK组),在52周时取肾皮质进行病理切片,光镜检查;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改变;Re-alt-time 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肾皮质血管生成素Ⅰ(AngiopoietinⅠ,AngⅠ)、血管生成素Ⅱ(AngiopoietinⅡ,AngⅡ)、血管生成素受体Tie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并与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DM组)及正常SD大鼠(SD组)肾皮质进行比较。将AngⅠ、AngⅡ、Tie2和VEGF与肾小球体积和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与SD组比较,GK组大鼠光镜下无病理改变;而DM组大鼠出现肾小球肥大和系膜基质增生;电镜下观察到GK组大鼠肾小球基底膜增厚。Real-time RT-PCR结果显示GK组肾皮质AngⅠ、AngⅡ、Tie2、VEGF mRNA表达与SD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其AngⅡ和VEGF mRNA表达较DM组显著性减少(P<0.05)。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GK组大鼠与SD组相比其肾皮质AngⅠ表达显著性增高(P<0.05),而AngⅡ、Tie2和VEGF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AngⅡ、Tie2和VEGF与肾小球体积呈显著正相关,VEGF与肾小球ECM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大龄GK大鼠仅有轻微早期糖尿病肾脏改变,AngⅠ表达增高可能是GK大鼠不易发生严重糖尿病肾损害的原因之一,AngⅡ和VEGF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血管增生和ECM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糖尿病大鼠 糖尿病肾病 血管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地安消胶囊调控PI3K/Akt通路改善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血管病变损伤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梦情 韩利平 +6 位作者 姜辉 高家荣 方朝晖 魏良兵 单莉 郭明飞 姜楠楠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8-154,共7页
目的:探讨黄地安消胶囊调控PI3K/Akt通路改善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血管病变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符合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GK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参芪降糖1. 08g/kg组、二甲双胍0. 72g/kg组、黄地安消胶囊12. 0、6. 0、3. 0g/kg组,... 目的:探讨黄地安消胶囊调控PI3K/Akt通路改善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血管病变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符合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GK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参芪降糖1. 08g/kg组、二甲双胍0. 72g/kg组、黄地安消胶囊12. 0、6. 0、3. 0g/kg组,另设Wistar大鼠为正常组,每组10只。通过在GK大鼠的饮用水中加入0. 1mg/ml Nω-精氨酸甲酯(L-NAME)联合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复制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模型。造模同时开始给药,每日1次,连续6周。实验结束后,HE、Masson、Verhoeff染色法观察腹主动脉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腹主动脉ET-1、HIF-1α和VEGF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腹主动脉I型胶原(Collagen I)、III型胶原(Collagen III)分布情况; 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腹主动脉内的TRIB3、PTEN、PI3K、Akt、p-PI3K、pAkt、HIF-1α、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腹主动脉中膜的厚度、胶原含量增加,弹力纤维减少,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增加,ET-1、HIF-1α、VEGF、Collagen I和Collagen III水平以及PI3K、Akt、p-PI3K、p-Akt、HIF-1α、VEGF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TEN、TRIB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黄地安消胶囊不仅可改善GK大鼠腹主动脉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明显降低ET-1、HIF-1α、VEGF、Collagen I和Collagen III水平以及PI3K、Akt、p-PI3K、p-Akt、HIF-1α、VEGF蛋白表达水平,还可显著升高PTEN、TRIB3蛋白表达水平。结论:黄地安消胶囊能够改善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血管病变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腹主动脉胶原蛋白的沉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地安消胶囊 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 血管病变 PI3K/AKT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