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增强残余应力松弛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林玉霞 刘康林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68-870,共3页
引入灰关联方法,分析了稳态温度场和交变压力对自增强残余应力松弛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在稳态温度场和交变压力的共同作用下,温度对自增强残余应力松弛的影响比交变压力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 自增强残余应力 松弛 关联分析 关联度
原文传递
自增强残余应力计算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薛青利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15,2,共3页
针对当前自增强设备设计中所依据的理想弹塑性模型误差较大的情况 ,从材料实际拉压性能出发 ,构建自增强残余应力计算模型。分析了超应变度、Bauschinger效应和材料强化对自增强压力和反向屈服的影响 ,得到了基于材料双线性理论模型的... 针对当前自增强设备设计中所依据的理想弹塑性模型误差较大的情况 ,从材料实际拉压性能出发 ,构建自增强残余应力计算模型。分析了超应变度、Bauschinger效应和材料强化对自增强压力和反向屈服的影响 ,得到了基于材料双线性理论模型的自增强残余应力、临界径比、自增强压力和Bauschinger效应系数计算式 ;通过材料性能试验、自增强处理试验和残余应力检测 ,对比分析了基于双线性理论模型和弹塑性理论模型的自增强残余应力计算式的精度。结果表明 ,双线性模型的计算精度比理想弹塑性模型高 2倍以上 ,其最大计算误差仅为 7 5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增强残余应力 计算模型 研究 材料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增强残余应力松弛的灰色优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奎 林玉霞 +1 位作者 卢鸿明 黄丽红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50-53,共4页
深入研究了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自增强残余应力松弛的预测方法,剖析了灰色预测GM(1,1)模型应用的局限性及其改进方法,根据自增强残余应力松弛的特点,建立内压循环下自增强残余应力松弛规律的灰色优化模型(GOM).并将模型预测值与GM(1,1)... 深入研究了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自增强残余应力松弛的预测方法,剖析了灰色预测GM(1,1)模型应用的局限性及其改进方法,根据自增强残余应力松弛的特点,建立内压循环下自增强残余应力松弛规律的灰色优化模型(GOM).并将模型预测值与GM(1,1)模型和试验拟合曲线方程预测值相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精度较高,预测误差较小,预测结果与试验数据基本吻合,可作为自增强残余应力松弛规律的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优化模型(COM) 预测模型 自增强残余应力 松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自增强超高压反应器交变载荷条件下残余应力衰减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韩建宇 马小明 +1 位作者 曾科峰 刘惠华 《石油化工设备技术》 CAS 2009年第6期24-26,31+5,共5页
以聚乙烯超高压反应器在交变载荷条件下自增强残余应力衰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残余应力衰减原因的系统分析,选择了交变载荷使自增强残余应力快速衰减的方式,建立了实验装置,测量记录了自增强残余应力衰减过程中反应器外壁应力的变化数据... 以聚乙烯超高压反应器在交变载荷条件下自增强残余应力衰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残余应力衰减原因的系统分析,选择了交变载荷使自增强残余应力快速衰减的方式,建立了实验装置,测量记录了自增强残余应力衰减过程中反应器外壁应力的变化数据,通过回归分析,找出了自增强残余应力衰减时外壁应力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反应器 交变载荷 自增强残余应力 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自增强超高压反应器在交变载荷条件下外壁应力与内部残余应力衰减规律的研究
5
作者 韩建宇 马小明 曾科峰 《石油化工设备技术》 CAS 2010年第4期1-3,共3页
以聚乙烯超高压反应器在工作中自增强残余应力衰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残余应力衰减原因的系统分析,选择了交变载荷使自增强残余应力快速衰减的方式,建立了实验装置,测量记录了自增强残余应力衰减过程中反应器沿着壁厚各层应力的变化数据... 以聚乙烯超高压反应器在工作中自增强残余应力衰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残余应力衰减原因的系统分析,选择了交变载荷使自增强残余应力快速衰减的方式,建立了实验装置,测量记录了自增强残余应力衰减过程中反应器沿着壁厚各层应力的变化数据,通过回归分析,找出了自增强残余应力衰减时超高压反应器外壁应力与筒壁内部各层应力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变载荷 自增强残余应力 衰减规律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