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我确认与情感疗愈:研学实践中的新老年人情感结构研究
1
作者 林晟炫 郭欣 《新闻知识》 2024年第1期40-45,94,共7页
研学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活化路径,对于影响和构建个体的情感结构产生新的内涵。近年来,研学参与主体呈多元化发展态势,新老年人继青少年后成为又一核心活跃群体。本文基于情感视角,探究新老年人通过研学活动实践进行情感疗愈。研究发现,... 研学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活化路径,对于影响和构建个体的情感结构产生新的内涵。近年来,研学参与主体呈多元化发展态势,新老年人继青少年后成为又一核心活跃群体。本文基于情感视角,探究新老年人通过研学活动实践进行情感疗愈。研究发现,新老年人依托研学平台完成经验建构、意义交换和情感疗愈的过程,是以自我确认作为情感疗愈的基础,通过研学活动实现从情感缺失到自我认同与关系连接的转化,从而完成情感的疗愈。研究结论:中国新老年人研学实践的内在动因是社会支持的缺失,新老年人在研学活动中主要进行自我确认与情感疗愈,这对于研学活动的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社会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确认 情感疗愈 研学 新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尊对自我确认倾向的影响:来自人际选择的证据 被引量:6
2
作者 张锋 沈模卫 何亚芸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76-1381,1339,共7页
采用改编后的“整体自尊问卷”和“交谈自尊问卷”筛选出整体自尊和交谈自尊高低不同的四组被试,通过模拟现实人际互动情境,在评价人对被试的交谈表现提供不同评价(肯定或否定)及表达不同交友态度(接受或排斥)的条件下,考察了整体自尊... 采用改编后的“整体自尊问卷”和“交谈自尊问卷”筛选出整体自尊和交谈自尊高低不同的四组被试,通过模拟现实人际互动情境,在评价人对被试的交谈表现提供不同评价(肯定或否定)及表达不同交友态度(接受或排斥)的条件下,考察了整体自尊与特殊自尊对人际互动过程中自我确认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论社交需求是否获得满足,即整体自尊是否得以维持,被试的自我确认倾向都只受特殊自尊的调节;(2)在社交需求和一致性需求同时获得满足,即整体自尊与特殊自尊均得以维持时,被试的自我确认倾向受整体自尊和特殊自尊的共同调节;(3)在社交需求和一致性需求未同时获得满足,即整体自尊和特殊自尊不能同时得以维持时,高整体自尊者的自我确认倾向受特殊自尊的调节,而低整体自尊者未表现出自我确认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确认理论 整体自尊 特殊自尊 人际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尊对自我确认倾向的影响:来自认知判断的证据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锋 沈模卫 何亚芸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06年第1期43-50,共8页
通过改编后的“整体自尊问卷”和“交谈自尊问卷”筛选出整体自尊和交谈自尊高低不同的四组被试,采用认知判断指标测量被试的自我确认倾向,通过模拟现实人际互动情境,在评价人对被试的交谈表现提供不同评价(肯定或否定)及表达不同交友态... 通过改编后的“整体自尊问卷”和“交谈自尊问卷”筛选出整体自尊和交谈自尊高低不同的四组被试,采用认知判断指标测量被试的自我确认倾向,通过模拟现实人际互动情境,在评价人对被试的交谈表现提供不同评价(肯定或否定)及表达不同交友态度(接受或排斥)的条件下,考察了整体自尊与特殊自尊对人际互动过程中自我确认倾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一致性需求的满足有关的特殊自尊调节着自我确认倾向,而与社交需求的满足有关的整体自尊对自我确认倾向的影响在整体上不具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自尊 交谈自尊 自我确认 一致性需求 社交需求 自我一致性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松龄的自我确认与人生感慨——论《聊斋志异》的“狂生”形象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文新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1995年第4期79-87,共9页
《聊斋志异》是一部以抒情为宗旨的作品,因而小说家的自我形象就成为读者关注的焦点。但蒲松龄在创作中所确认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在重心和特色上是否完全一致呢?不一定。现实的自我是人格的现实形式,艺术的或“自我确认”的自我。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蒲松龄 自我确认 人生感慨 狂生 “狂” 浪漫传统 人生态度 日常生活 艺术个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白诗的自我确认意识与表现——以"我"字使用为中心的讨论 被引量:4
5
作者 罗时进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750-753,共4页
"我"是一个鲜明地标志主体意义,能产生特殊抒情效果的符号。李白诗以"我"字领起最多,其使用频度在唐代诗人中最高。这一突出的创作现象反映出李白诗歌强烈的自我确认意识,折射出浓厚的狂放色彩,体现出李白的自我主... "我"是一个鲜明地标志主体意义,能产生特殊抒情效果的符号。李白诗以"我"字领起最多,其使用频度在唐代诗人中最高。这一突出的创作现象反映出李白诗歌强烈的自我确认意识,折射出浓厚的狂放色彩,体现出李白的自我主体意识的高扬在盛唐的代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符号 自我确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刑法对社会同一性的自我确认 被引量:3
6
作者 黄明儒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6期36-39,共4页
刑法规范在认识上被充分确保与整个社会系统维持一种同一性关系的最关键点在于刑法对社会同一性予以自我确认,而这种自我确认的实现途径就在于将适时性作为刑事立法的一项基本原则。适时性原则,主要是指刑事立法要遵循适应社会现实需要... 刑法规范在认识上被充分确保与整个社会系统维持一种同一性关系的最关键点在于刑法对社会同一性予以自我确认,而这种自我确认的实现途径就在于将适时性作为刑事立法的一项基本原则。适时性原则,主要是指刑事立法要遵循适应社会现实需要,以确认与社会保持同一性的原则。其价值蕴涵反映出刑法对社会同一性自我确认的本质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 社会同一性 自我确认 刑事立法 适时性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后殖民批评中的“自我确认”与“协商”
7
作者 鲍忠明 吕卓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1-92,共2页
第81届奥斯卡最大赢家《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从后殖民主义角度看,彰显了被殖民者主动接纳殖民话语并将其价值体系内化的现象。然而殖民者的身份确证依赖其建构出的"他者"形象的存在,从而双方在自我确证中都出现了病端。论文试图通过... 第81届奥斯卡最大赢家《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从后殖民主义角度看,彰显了被殖民者主动接纳殖民话语并将其价值体系内化的现象。然而殖民者的身份确证依赖其建构出的"他者"形象的存在,从而双方在自我确证中都出现了病端。论文试图通过"协商"理论,包括主体的双向互动及协商的往复链条解开电影留下的空白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后殖民理论 自我确认 协商 他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教师价值的自我确认——评许嫣娜老师《说说我的家》
8
作者 余小刚 《四川教育》 2013年第4期46-46,共1页
学生的发展,是课堂存在的理由。 导,是教师价值存在的理据。 当“导”作为教师的价值存在时,我们才可以论评教学的其他意义。因为,教学中的人,不仅仅有学生。
关键词 教师价值 自我确认 老师 “导” 学生 教学 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女性自我确认的“失真”
9
作者 何中华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22-23,共2页
探讨女性自我确认的“失真”现象,对于正确理解“男女平等”,探寻真正意义上的妇女解放是十分有益的。 《周易》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互补可谓中国的一种古老哲学观念。在长期的文化嬗变中,它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真善美追求的内在... 探讨女性自我确认的“失真”现象,对于正确理解“男女平等”,探寻真正意义上的妇女解放是十分有益的。 《周易》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互补可谓中国的一种古老哲学观念。在长期的文化嬗变中,它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真善美追求的内在文化原型。作为一种自我意识,“阴”、“阳”构成男女两性的象征符号。阳刚与阴柔恰恰是男女气质与性格特质的准确写照。在互补整合的结构中,阴阳之间是相济并协的,一方的存在总是以对方为前提,因而阴阳关系是一种没有地位差别的平等关系。可以说,这种阴阳互补观念是男女两性自我意识移情于宇宙人生的一种文化投射。这乃是对于男女平等的哲学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阴一阳之谓道 自我确认 自我意识 宇宙人生 妇女解放 哲学观念 性格特质 两性的 文化嬗变 哲学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黑井千次前期作品中的自我确认 被引量:2
10
作者 翁家慧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79-81,共3页
黑井千次是日本战后文学流派内向的一代的代表作家,在他的前期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个人在集团中的自我确认问题。本文分析作者之所以把自我确认作为小说主题的原因。
关键词 黑井千次 自我确认 《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井千次《五月巡历》中的自我确认
11
作者 王先科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2期17-20,共4页
内向派作家黑井千次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五月巡历》,讲述了主人公面对时间分裂中自我同一性的混乱和空间中日常性的丧失,站在时间和空间的交错点上进行自我确认。具体而言,以1952年的"五一事件"为原点的过去以"树"... 内向派作家黑井千次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五月巡历》,讲述了主人公面对时间分裂中自我同一性的混乱和空间中日常性的丧失,站在时间和空间的交错点上进行自我确认。具体而言,以1952年的"五一事件"为原点的过去以"树"的姿态出现,与现在形成对立,使主人公无法在时间中保持"统一风格"的自我,也打破了企业和家庭空间中的日常。对此,主人公借助两个使时间和空间形成交错点的人物,通过参加与企业抗争的"活动",以及对家庭"民主主义"的反思,在探寻过去自我的同时,确认着现在的自我,并尝试形成统一。尽管由此获得的自我同一性是暂时的,却是一条真实的自我探寻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井千次 五月巡历 时间 空间 自我确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确认的困境——论曼斯菲尔德创作中对女性自我的思考
12
作者 杜庆华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8-89,共2页
曼斯菲尔德借助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生活体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在解构女性传统角色的基础上,深刻而真实地呈现了女性对自我的追寻和自我确认的困境。
关键词 曼斯菲尔德 自我确认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确认”之旅——论金子光晴的第一次赴欧之旅
13
作者 邱爱杰 潮洛蒙 《中国轻工教育》 2021年第3期92-96,共5页
金子光晴创作生涯第一个时期的主要成果是诗集《金龟子》,该作品是其第一次赴欧之旅的成果。然而这次旅行和其成果与金子光晴的第二次赴欧之旅和其“抵抗”特色的诗作相比,只有象征的诗法得到认可,诗歌思想评价不高。当站在“作家论”... 金子光晴创作生涯第一个时期的主要成果是诗集《金龟子》,该作品是其第一次赴欧之旅的成果。然而这次旅行和其成果与金子光晴的第二次赴欧之旅和其“抵抗”特色的诗作相比,只有象征的诗法得到认可,诗歌思想评价不高。当站在“作家论”“创作生涯论”的坐标来审视第一次赴欧之旅,会发现它是金子光晴“诗人”养成路径上的重要一环,是金子光晴“自我”确认之旅。正是通过这次旅行,他的象征诗法、诗人的自觉、内在自我的诉求才得以形成,“自我”书写也成为他日后诗歌创作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子光晴 第一次赴欧之旅 自我确认 象征主义 内在诉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勇者》:集体表达与自我确认——网络流行歌曲对青少年教育功能的审视
14
作者 姚文晗 《青少年学刊》 2023年第3期3-9,47,共8页
《孤勇者》作为当下最热门的歌曲之一,引发了一场集体的情绪表达。随着其蔓延范围不断扩大,由歌曲带动的“英雄”崇拜的时代情绪也空前高涨。然而,随之便带来了一种戏谑的效果,在不断的改编中消解了原有的内涵,甚至逐渐由“情绪表达”... 《孤勇者》作为当下最热门的歌曲之一,引发了一场集体的情绪表达。随着其蔓延范围不断扩大,由歌曲带动的“英雄”崇拜的时代情绪也空前高涨。然而,随之便带来了一种戏谑的效果,在不断的改编中消解了原有的内涵,甚至逐渐由“情绪表达”的文化符号变成了“暗号对接”的交际语境。以此为切入点,审视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对这首歌曲的态度,可以窥见其背后的身份明晰化和情绪社会化的过程,进而看到短视频平台创作者的流量狂欢造就“神话”和引发“反噬”并存的困境,希望借此思考网络流行歌曲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勇者》 集体表达 自我确认 身份明晰化 情绪社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地域文化小说的自我确认——评上海一组地域文化小说专辑
15
作者 董书光 《乐山师专学报》 1997年第3期77-80,共4页
这几篇小说在编织文化花环的同时,露出了自身的盲点:或者忽视了“地域”与“文化”的相生性,或者忽略了小说言说方式的选择。我想作的努力是,使“盲点”移位,进入我们的视野。如果“地域文化小说’的提法合理,那么它首先需要的是对自我... 这几篇小说在编织文化花环的同时,露出了自身的盲点:或者忽视了“地域”与“文化”的相生性,或者忽略了小说言说方式的选择。我想作的努力是,使“盲点”移位,进入我们的视野。如果“地域文化小说’的提法合理,那么它首先需要的是对自我的确认,而不是相反。 一、注重言说的方式 我是地域的,我是文化的,我不再注重言说的方式。地域文化小说不可操持这种腔调。一篇小说离不开叙事,少不了言说。小说家想要或者可能在小说中言说什么,这是不争的事实。问题是,你在怎样言说?叙事工作者应该加以重视。我们对一切文本(含世界)的认识不是通过叙述或倾听(阅读)别人的叙述达到的吗?地域文化小说家也必将进入小说言说方式的选择之中。来看一看我们所选的小说作者(作家)走得多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小说 自我确认 言说方式 文化心理 “互文性” 地域性 个人性 文化性 生活片断 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意象、艺术镜像与自我确认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开举 陈伟球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9-125,共7页
电影,作为最具影响力的大众文化艺术形式,不仅体现了创作团队的主体意识,而且经由有关部门的审查、电影批评与评论者的学术洗礼、受众批判式的观影回馈,共同楔入了所在群体的社会文化心理,体现了其群体的文化意向。纵使单部电影或... 电影,作为最具影响力的大众文化艺术形式,不仅体现了创作团队的主体意识,而且经由有关部门的审查、电影批评与评论者的学术洗礼、受众批判式的观影回馈,共同楔入了所在群体的社会文化心理,体现了其群体的文化意向。纵使单部电影或有例外,而整体上,尤其是从电影史的角度看,这种群体文化心理与文化意向昭然若揭。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电影中“日本人”形象的建构是中国电影人代表中国集体意识对相应历史时期“日本人”的文化解读和文化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艺术形式 文化意象 自我确认 社会文化心理 镜像 电影批评 中国电影 主体意识
原文传递
全球一体化语境中本土文学的自我确认——《战争和人》得失谈 被引量:1
17
作者 邓经武 陶镕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4期17-22,共6页
《战争和人》是在全球化语境中对西方话语强权回应的个例。但本土文学自我确认的焦灼 ,使小说在民族化文学营造成功的同时 ,也出现偏离现代中国文化言说体系而皈依传统文言的失误 ;个人亲历的体味与作者政治意识 ,是构成作品“史诗性”... 《战争和人》是在全球化语境中对西方话语强权回应的个例。但本土文学自我确认的焦灼 ,使小说在民族化文学营造成功的同时 ,也出现偏离现代中国文化言说体系而皈依传统文言的失误 ;个人亲历的体味与作者政治意识 ,是构成作品“史诗性”表现瑕瑜互见的原因。本文通过对作品得失的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语境 话语强权 本土文学 自我确认 焦灼
原文传递
论刑法对社会同一性的自我确认——适时性原则之讨论
18
作者 郭立新 张斌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16-19,41,共5页
法规范在认识上被充分确保与整个社会系统维持一种同一性关系的最关键点在于刑法对社会同一性予以自我确认,而这种自我确认的实现途径就在于将适时性作为刑事立法的一项基本原则。适时性原则,主要是指刑事立法要遵循适应社会现实需要,... 法规范在认识上被充分确保与整个社会系统维持一种同一性关系的最关键点在于刑法对社会同一性予以自我确认,而这种自我确认的实现途径就在于将适时性作为刑事立法的一项基本原则。适时性原则,主要是指刑事立法要遵循适应社会现实需要,以确认与社会保持同一性的原则。其价值蕴涵反映出刑法对社会同一性自我确认的本质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同一性 适时性原则 自我确认 刑事立法
原文传递
铁凝创作中的自我确认之路
19
作者 梁惠娟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1-155,共5页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宇宙万物为人类的成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在人的成长历程中,你无法回避这样一个现实:你不可能同时朝相反的两个方向行走,面对无限的可能性,你必须做出选择。选择权便成了人之为人的核心表现,人具有自主选...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宇宙万物为人类的成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在人的成长历程中,你无法回避这样一个现实:你不可能同时朝相反的两个方向行走,面对无限的可能性,你必须做出选择。选择权便成了人之为人的核心表现,人具有自主选择的权利。齐克果所理解的一个人的“成熟的时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确认 创作 铁凝 成长历程 人之为人 自主选择 选择权 齐克果
原文传递
王攀 悬而未决的自我确认
20
作者 海杰 《东方艺术》 2012年第13期142-143,共2页
佛陀有云:生命只在呼吸间 生命从蕴育到死亡,从开始到终结,是一次单程旅行,有去无回。我们可以相遇、相识、相知,但也有可能是两条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
关键词 IMAGE 自我确认 影像 平行线 生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