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唤醒自我觉知,提升心理韧性——《克服拖延我能行》教学设计
1
作者 张巧明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第3期41-44,共4页
创新整合点1.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我感知,实现差异化地教课前教师通过钉钉APP发布《学生拖延情况调查问卷》,学生在填写过程中开始了对自我拖延情况的初步感知,这是心理课堂独特的翻转体验。教师通过数据分析,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 创新整合点1.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我感知,实现差异化地教课前教师通过钉钉APP发布《学生拖延情况调查问卷》,学生在填写过程中开始了对自我拖延情况的初步感知,这是心理课堂独特的翻转体验。教师通过数据分析,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设计课堂环节,甄选信息技术工具加以辅助,以此来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拖延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步感 课堂环节 自我 问题导向 自我觉知 数据分析 心理韧性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韧性儿童的社会能力自我觉知 被引量:54
2
作者 席居哲 左志宏 桑标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26-1037,共12页
旨在考察心理韧性儿童与缺乏心理韧性儿童相比社会能力自我觉知特点,以探究社会能力自我觉知的心理韧性发展意蕴。利用量表法和内隐联结测验(IAT),对经由汇聚操作法筛选出的99名心理韧性儿童和176名缺乏心理韧性儿童,分别测量社会能力... 旨在考察心理韧性儿童与缺乏心理韧性儿童相比社会能力自我觉知特点,以探究社会能力自我觉知的心理韧性发展意蕴。利用量表法和内隐联结测验(IAT),对经由汇聚操作法筛选出的99名心理韧性儿童和176名缺乏心理韧性儿童,分别测量社会能力外显自我觉知与内隐自我觉知,并从2个信息源多角度测量其实际社会能力。结果发现:心理韧性儿童比缺乏心理韧性儿童有更高水平的社会能力外显自我觉知,社会能力自我觉知与心理社会发展功能总体上存在极其显著的正向关联;心理韧性组儿童自我觉知的社会能力低于其实际社会能力但两者显著正相关,缺乏心理韧性组儿童自我觉知的社会能力接近于其实际社会能力但两者不存在显著相关,两组儿童自我觉知的社会能力与实际社会能力之差的差异极其显著;心理韧性儿童在内隐社会能力自我觉知测验不相容任务与相容任务上反应时之差显著大于缺乏心理韧性儿童。这提示,外显上谨慎一致的高水平社会能力自我觉知和内隐上更倾向于认为自己有能力或为心理韧性发展的主体性机制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能力自我觉知 自我效能感 心理韧性儿童 缺乏心理韧性儿童 内隐联结测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社区老年人睡眠质量、自我觉知健康水平与抑郁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3
作者 姜敏敏 谭磊 +1 位作者 房亚明 詹瑞燕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4095-4098,共4页
目的探究睡眠质量对城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的影响,考察自我觉知健康水平在二者关系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广州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322例(回收有效问卷300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PSQI)、老年抑郁量表(GDS-30)进行调查。... 目的探究睡眠质量对城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的影响,考察自我觉知健康水平在二者关系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广州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322例(回收有效问卷300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PSQI)、老年抑郁量表(GDS-30)进行调查。记录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婚姻、受教育程度、经济来源、个人月收入及居住状况等)、睡眠质量、抑郁和自我觉知健康水平。结果广州市社区老年人睡眠质量得分为(6.54±4.08)分,抑郁得分为(12.31±4.29)分,自我觉知健康水平得分为(2.75±0.88)分。睡眠障碍检出率为34.33%,轻度抑郁发生率为26.33%,中到重度抑郁发生率为5.33%。睡眠质量、抑郁、自我觉知健康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1~0.52,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自我觉知健康水平、睡眠质量、个人月收入、居住状况、性别等因素进入了抑郁的回归方程。采用Process中的模型4进行中介作用分析,主观健康水平在睡眠质量和抑郁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21,效应比为34.65%(95%CI:0.12~0.31)。结论自我觉知健康水平不佳、睡眠质量差、收入低、独居、男性是广州市城市社区老年人抑郁高风险因素。自我觉知健康水平在睡眠质量和抑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质量 抑郁 自我觉知健康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觉知与情绪、心理健康的关系 被引量:24
4
作者 程蕾 黄希庭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18,共5页
有关自我觉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自我觉知与自我标准差异、对归因的影响、与情绪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等方面。自我觉知作为个体对自己有所认识或有所意识的主观状态,可以使个体意识到自身与标准之间的差异,并进而对个体情绪产生影响。适度的... 有关自我觉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自我觉知与自我标准差异、对归因的影响、与情绪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等方面。自我觉知作为个体对自己有所认识或有所意识的主观状态,可以使个体意识到自身与标准之间的差异,并进而对个体情绪产生影响。适度的自我觉知是有利于心理健康的,但过度的自我觉知却是诸多心理障碍产生的根本原因。此外,将来用脑科学的方法对自我觉知的内在心理机制以及生理机制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觉知 归因 情绪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排斥对自我损耗的影响:自我觉知的克服作用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野 张珊珊 王佳名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10-1215,共6页
实验1采用打破习惯范式任务和单词搜索任务考察自我觉知对自我损耗的克服作用。实验2采用社会排斥情境任务考察自我觉知在社会排斥中对自我损耗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自我损耗条件下,自我觉知启动组被试Stroop任务成绩显著好于无启动组... 实验1采用打破习惯范式任务和单词搜索任务考察自我觉知对自我损耗的克服作用。实验2采用社会排斥情境任务考察自我觉知在社会排斥中对自我损耗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自我损耗条件下,自我觉知启动组被试Stroop任务成绩显著好于无启动组;(2)在社会排斥情境下,接受组和控制组被试Stroop任务成绩显著好于排斥组。在自我觉知启动条件下,排斥组、接受组和控制组被试的Stroop任务成绩无显著差异。结果证实了自我觉知在社会排斥中对自我损耗的克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排斥 自我损耗 自我觉知 克服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晚期自我觉知的日常问题解决能力及其与日常认知的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李茵 王大华 申继亮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37-440,444,共5页
本研究采用老年人日常问题解决能力测验,对185名被试(51—76岁)予以测试.研究发现:进入成人晚期以后,自我觉知的日常问题解决能力随年龄的增长呈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但未表现出显著的年龄组间差异,而其个体间差异却日益... 本研究采用老年人日常问题解决能力测验,对185名被试(51—76岁)予以测试.研究发现:进入成人晚期以后,自我觉知的日常问题解决能力随年龄的增长呈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但未表现出显著的年龄组间差异,而其个体间差异却日益明显;再有,个体自我觉知的日常问题解决能力与日常认知之间存在较为一致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晚期 自我觉知 日常认 能力测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脑还是右脑?——自我觉知神经机制的述评 被引量:5
7
作者 程蕾 陈煦海 黄希庭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19-1327,共9页
自我觉知是个体对自己有所认识或意识的内部主观状态,自我认知加工的任务都激发了自我觉知,因此,其复杂性导致脑机制研究存在很多的争议。对自我觉知神经机制的研究多从认知神经精神医学和涉及自我觉知任务的脑成像的角度进行,很多研究... 自我觉知是个体对自己有所认识或意识的内部主观状态,自我认知加工的任务都激发了自我觉知,因此,其复杂性导致脑机制研究存在很多的争议。对自我觉知神经机制的研究多从认知神经精神医学和涉及自我觉知任务的脑成像的角度进行,很多研究发现自我觉知更多地激活了右脑,针对具体的任务而激活不同脑区;但复杂的、高水平的自我觉知任务往往涉及内部言语加工,需要左脑的加入。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皮质中线结构对自我觉知具有重要作用。今后有关自我觉知神经机制的研究可望从自我觉知的性质、所涉及的具体任务水平及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等方面有所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觉知 脑机制 皮质中线结构 神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生自我觉知的日常问题解决能力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勃 陈小爱 游河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3-57,共5页
采用问卷法对 90 7名中学生自我觉知的日常问题解决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自我觉知的日常问题解决能力存在显著的领域差异 ;对不同领域的日常问题 ,初中生与高中生自我觉知的能力有不同的差异模式 ,我向思维会导致初中生在某些领域... 采用问卷法对 90 7名中学生自我觉知的日常问题解决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自我觉知的日常问题解决能力存在显著的领域差异 ;对不同领域的日常问题 ,初中生与高中生自我觉知的能力有不同的差异模式 ,我向思维会导致初中生在某些领域高估其能力水平 ;性别差异以及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差异在多项能力评估中显著存在 ;大多数自我觉知能力与自评健康状况、家庭经济状况、自评外在形象、做家务事的次数及父母管教严格程度有显著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自我觉知 实践性能力 我向思维 性别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生道德自我觉知与情绪体验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9
作者 王云强 乔建中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5-207,188,共4页
该研究采用道德情境故事问卷,以192名小学生为被试,考察了道德自我觉知与情绪体验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小学生道德自我觉知的内容和程度与其情绪体验的性质紧密相关;(2)行为情境对小学生的道德自我觉知具有普遍影响,行为意... 该研究采用道德情境故事问卷,以192名小学生为被试,考察了道德自我觉知与情绪体验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小学生道德自我觉知的内容和程度与其情绪体验的性质紧密相关;(2)行为情境对小学生的道德自我觉知具有普遍影响,行为意图对小学生的道德自我觉知具有特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生 道德自我觉知 情绪体验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校辅导员角色自我觉知 被引量:25
10
作者 魏义梅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7-180,共4页
高校辅导员对于培养国家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以及维护高校乃至社会的稳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辅导员角色自我觉知对于激发辅导员的角色认同感、责任感、使命感,唤醒辅导员自主自为自律,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本研究从辅导员视角出发... 高校辅导员对于培养国家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以及维护高校乃至社会的稳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辅导员角色自我觉知对于激发辅导员的角色认同感、责任感、使命感,唤醒辅导员自主自为自律,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本研究从辅导员视角出发,依据社会学的角色理论、当代反思观等,深入探讨辅导员角色自我觉知的内涵、形成过程及其实现途径,以促进辅导员实现角色自我觉知,向着更高的职业境界自觉、能动、可持续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角色 自我觉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觉知的适应、不适应性及其在心理疗法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程蕾 江伟 +2 位作者 岳彩镇 廖翌凯 张子霁 《社会心理科学》 2008年第6期57-61,共5页
自我觉知是当注意力指向个体自身时对自己所产生的内部主观状态,根据其指向及程度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自我觉知在心理过程中既有适应性,如促进自我了解、对他人的理解、提高自尊等;但过度的自我觉知会对心理产生不良影响,诸多研究对其... 自我觉知是当注意力指向个体自身时对自己所产生的内部主观状态,根据其指向及程度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自我觉知在心理过程中既有适应性,如促进自我了解、对他人的理解、提高自尊等;但过度的自我觉知会对心理产生不良影响,诸多研究对其与抑郁和焦虑的关系进行了论证。很多心理疗法中都涉及到自我觉知对心理状况的影响,包括格式塔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森田疗法等等。如何保持适度的自我觉知以促进心理健康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觉知 适应性 不适应性 心理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专业化视野下高校辅导员的自我觉知 被引量:1
12
作者 姜文有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 2012年第12期94-95,共2页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历经几年的探索,虽成果颇丰,但问题依然存在。要进一步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有成果,高校辅导员的自我觉知尤为重要,如此方能让高校辅导员参与其中并承担起自身建设的主体性作用,认清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的...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历经几年的探索,虽成果颇丰,但问题依然存在。要进一步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有成果,高校辅导员的自我觉知尤为重要,如此方能让高校辅导员参与其中并承担起自身建设的主体性作用,认清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的意义、树立职业荣耀感,并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自我觉知 意义 荣耀感 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营会教育对儿童自我觉知能力的培养
13
作者 施霞 《学生·家长·社会》 2020年第11期151-152,共2页
夏令营教育是学校教育之外盛行的校外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符合儿童天性,遵循直接知识先于概念知识的顺序,在接触直接知识的过程中,促使儿童在内部进行自我整合,自我建构,使个体的精神世界从中获得滋养。本文对一家民间阅读教育机构... 夏令营教育是学校教育之外盛行的校外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符合儿童天性,遵循直接知识先于概念知识的顺序,在接触直接知识的过程中,促使儿童在内部进行自我整合,自我建构,使个体的精神世界从中获得滋养。本文对一家民间阅读教育机构发起的两个营会活动展开观察与分析,如何利用对他者的认知,协助儿童培养与发展自我觉知,促进儿童的社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令营 教育 自我觉知 他者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恋爱状态与外表拒绝敏感性:外表吸引力自我觉知的中介作用
14
作者 陈云祥 邓衍鹤 刘翔平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7-112,共6页
主要探讨大学生恋爱状态(恋爱中或单身)、个体外表吸引力自我觉知与外表拒绝敏感性之间的关系。采用恋爱状态问卷、外表拒绝敏感性量表、拒绝敏感度量表、基于外表的社会比较以及吸引力自评等测量工具,以班级为单位向随机选取的北京、... 主要探讨大学生恋爱状态(恋爱中或单身)、个体外表吸引力自我觉知与外表拒绝敏感性之间的关系。采用恋爱状态问卷、外表拒绝敏感性量表、拒绝敏感度量表、基于外表的社会比较以及吸引力自评等测量工具,以班级为单位向随机选取的北京、四川以及安徽等地多所高校大学生进行施测,有效被试549人。结果发现:(1)大学生恋爱状态、外表吸引力自我觉知和外表拒绝敏感性之间相关显著;(2)大学生恋爱状态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外表吸引力自我觉知,也能显著负向预测外表拒绝敏感性;(3)外表吸引力自我觉知在恋爱状态与外表拒绝敏感性之间具有显著的完全中介作用(间接效应值为0.47),恋爱状态通过提升个体主观评估的外表吸引力,从而降低外表拒绝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恋爱状态 外表吸引力自我觉知 外表拒绝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生自我觉知水平对自我控制的影响
15
作者 陈勇达 李文杰 《心理学进展》 2022年第6期2027-2037,共11页
研究选取福州市某中学初中生为被试,共包括两个实验。实验一探究初中生在不同自我觉知状态下自控表现不同的原因,探究对任务难度的感知程度是否是其影响因素。以被试在划“e”任务中的自评得分为因变量,结果发现,自我觉知启动水平下被... 研究选取福州市某中学初中生为被试,共包括两个实验。实验一探究初中生在不同自我觉知状态下自控表现不同的原因,探究对任务难度的感知程度是否是其影响因素。以被试在划“e”任务中的自评得分为因变量,结果发现,自我觉知启动水平下被试对难度和努力程度的自评得分显著小于未启动水平。实验二在实验一的自控任务的基础上又增加一个自控任务,探究自我觉知启动的状态能否持续到任务二上,以被试在心算任务中的冲动性自评得分和答题总数以及正确答题数为因变量,结果发现,在任务二当中,启动自我觉知水平下被试的冲动性指标主观评分更低。即在初中生群体当中,对任务难度的感知的不同是自控表现不同的可能原因之一;自我觉知的启动状态,可以持续到自控任务二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觉知 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德新闻记者的自我觉知
16
作者 冯海音(Mathias von Hein) 《中国广播》 2006年第5期15-15,共1页
新媒体、电子媒体和纸介媒体都一样,内容是由记者去做的。如何对自己有一个认知,如何认识自己的角色,在讲这个问题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德国记者的整体情况。德国记者的平均年龄41岁左右,一般都是大学毕业生,有很多是男性,在... 新媒体、电子媒体和纸介媒体都一样,内容是由记者去做的。如何对自己有一个认知,如何认识自己的角色,在讲这个问题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德国记者的整体情况。德国记者的平均年龄41岁左右,一般都是大学毕业生,有很多是男性,在德国,记者这个职业是个挺受大家尊重和欢迎的职业。如果德国之声遴选实习生的话,大概有100人去竞争一个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记者 自我觉知 德国之声 中德 大学毕业生 纸介媒体 电子媒体 平均年龄 新媒体 实习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管角色自我觉知
17
作者 钟沁悦 《传播力研究》 2020年第6期176-176,178,共2页
学生宿舍是学生日常管理、生活、学习的重要活动场所,也是高校的精神文明与现代化建设的窗口。宿管人员作为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与其维护的主要负责人,其工作与学生息息相关,他们不仅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精神与世界,自身也可能受... 学生宿舍是学生日常管理、生活、学习的重要活动场所,也是高校的精神文明与现代化建设的窗口。宿管人员作为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与其维护的主要负责人,其工作与学生息息相关,他们不仅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精神与世界,自身也可能受到学校管理环境的影响。本文通过案例探究宿管人员角色自我觉知的形成过程,以有效地促进宿管人员实现角色自我觉知,帮助高校有效地培养和规范宿管人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管 角色 自我觉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神经心理缺陷自我觉知特点和智商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超妃 许梦佳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4年第7期1276-1280,共5页
目的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神经心理缺陷自我觉知特点和智商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5月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为观察组,另选取180例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 目的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神经心理缺陷自我觉知特点和智商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5月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为观察组,另选取180例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神经心理缺陷自我觉知特点和智商评估,并分析观察组患儿神经心理缺陷自我觉知特点和智商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儿CSCS评分[(42.89±3.01)分]低于对照组[(72.35±4.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120,P<0.05)。观察组患儿C-WISC评分[(69.72±6.12)分]低于对照组[(120.97±10.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310,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父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传统教育方式、病程≥2年、父母存在焦虑、儿童期有创伤、营养缺乏、冲动型/多动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有周围香烟暴露史、打骂的教育方式、未采用盐酸哌甲酯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CSCS、C-WISC评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文化程度、父亲文化程度、教育方式、病程、父母是否存在焦虑、儿童期创伤、营养状况、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分型、周围香烟暴露史、打骂的教育方式及是否采用盐酸哌甲酯治疗为影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神经心理缺陷自我觉知特点和智商的主要因素(神经心理缺陷自我觉知特点OR=5.023、4.559、3.728、4.129、5.758、5.760、3.673、4.137、5.883、4.764及5.313,智商OR=4.536、4.973、4.059、4.154、5.585、5.801、3.831、4.166、5.795、5.217及5.217,均P<0.05)。结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神经心理缺陷自我觉知特点、智商较低,母亲文化程度、父亲文化程度、教育方式、病程、父母是否存在焦虑、儿童期创伤、营养状况、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分型、周围香烟暴露史、打骂的教育方式及是否采用盐酸哌甲酯治疗与患儿神经心理缺陷自我觉知特点和智商情况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神经心理缺陷自我觉知特点 智商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自我觉知对提高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度的启发
19
作者 师彦洁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2019年第16期0252-0252,0298,共2页
自我觉知是自我意识和自我认识的重要内容,自我觉知高低直接影响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人际策略是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中采取的方法和计策。自我觉知高的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中的人际冲突时会表现的更加主动,更加积极。自我觉知低的学生会采... 自我觉知是自我意识和自我认识的重要内容,自我觉知高低直接影响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人际策略是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中采取的方法和计策。自我觉知高的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中的人际冲突时会表现的更加主动,更加积极。自我觉知低的学生会采取更加消极,被动策略。因此了解自我觉知的概念,大学生人际策略概念现状,可以对改善人际关系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觉知 人际策略 行为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反思自我觉知的自然化现象学面廓
20
作者 陈巍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31,共7页
时间意识的双重意向性决定了前反思自我觉知在现象学研究上的重要地位。在现象学心理学中,前反思自我觉知以诸多具有"家族相似性"的概念形态存在。它在生活世界中具有奠基性,并作为意识的自身给予性构成了任何意识经验所具有... 时间意识的双重意向性决定了前反思自我觉知在现象学研究上的重要地位。在现象学心理学中,前反思自我觉知以诸多具有"家族相似性"的概念形态存在。它在生活世界中具有奠基性,并作为意识的自身给予性构成了任何意识经验所具有的基本的自我感,帮助现象学摆脱意识研究的无穷倒退陷阱。伴随虚拟现实技术与认知神经科学的蓬勃发展,前反思自我觉知的上述特征在自然化现象学运动中得到重新检视与系统推进。橡胶手错觉实验揭示的拥有感可以被视为前反思自我觉知的核心构成,而自我参照系的脑电特征佐证了前反思自我觉知的奠基性。这将启发现象学家与神经科学家开展更多值得期待的联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反思自我觉知 时间意识 自然化的现象学 拥有感 自我参照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