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6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类型分析及其实践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杨青山 刘继斌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1-114,共4页
本文先论述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逻辑关系;接着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在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变化进行组合,用来反映不同的区域发展类型,根据可持续发展原理将这些类型划分成五大类,逐个分析各大类的特征;最后就这些类型进行区域... 本文先论述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逻辑关系;接着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在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变化进行组合,用来反映不同的区域发展类型,根据可持续发展原理将这些类型划分成五大类,逐个分析各大类的特征;最后就这些类型进行区域性分析,按照各种不同类型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先后次序进行组合,揭示不同区域发展现象的本质,从而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人类社会 自然环境 人地关系类型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丁雪 栾胜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1期3450-3452,共3页
通过阐述自然规律性法则和农民的知识水平结构两部分内容,分析了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从而揭示出人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尊重自然、完善自我的重要性,对于当今农业向着良性、和谐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 通过阐述自然规律性法则和农民的知识水平结构两部分内容,分析了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从而揭示出人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尊重自然、完善自我的重要性,对于当今农业向着良性、和谐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自然环境 自然规律 农村教育 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三氯生与人类肿瘤相关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莉 鲁嘉 +2 位作者 刘雪梅 李卉卉 杨小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51-956,共6页
采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等多种光谱方法研究了三氯生与人类肿瘤相关DNA(抑癌基因p53 DNA和癌基因C-myc DNA)的相互作用,以期为从分子水平上评价三氯生与人类肿瘤发生的危害性提供科学依据。紫外减色效应、KI猝灭受到抑制及圆... 采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等多种光谱方法研究了三氯生与人类肿瘤相关DNA(抑癌基因p53 DNA和癌基因C-myc DNA)的相互作用,以期为从分子水平上评价三氯生与人类肿瘤发生的危害性提供科学依据。紫外减色效应、KI猝灭受到抑制及圆二色谱正负峰强度减弱等结果表明三氯生以弱嵌插模式与两种DNA发生作用,三氯生与DNA的结合位点数均小于1,以及DNA解链温度小幅升高等结果证实三氯生部分嵌插入DNA的沟区,影响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生 DNA 人类肿瘤 光谱法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玉琼 《大自然探索》 1990年第3期95-101,共7页
关键词 自然灾害 人类社会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环境相互作用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7
5
作者 冀芳 夏昭林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35-938,共4页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对人类基因的鉴别和诊断,使人们对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代科学观点认为个体差异的产生不能归结为完全的遗传因素或完全的环境因素,事实上,绝大多数人类疾病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子相互作...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对人类基因的鉴别和诊断,使人们对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代科学观点认为个体差异的产生不能归结为完全的遗传因素或完全的环境因素,事实上,绝大多数人类疾病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可以理解为遗传因素对环境因素易感性的影响。本文从环境污染物对基因的影响、环境应答基因对疾病易感性的影响及基因-环境相互作用与环境基因组计划三方面对基因-环境相互作用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加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环境相互作用 人类疾病 环境基因组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脯氨酸硫酯自然化学连接反应中的轨道相互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琪 于海珠 石景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321-2331,共11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M06//B3LYP)对脯氨酸硫酯在自然化学连接(NCL)反应中低反应活性的现象进行了详细的理论研究.通过对脯氨酸和丙氨酸硫酯NCL反应的具体反应路径(Path-Pro和Path-Ala)分别进行计算发现,两个分子的反应路径均先...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M06//B3LYP)对脯氨酸硫酯在自然化学连接(NCL)反应中低反应活性的现象进行了详细的理论研究.通过对脯氨酸和丙氨酸硫酯NCL反应的具体反应路径(Path-Pro和Path-Ala)分别进行计算发现,两个分子的反应路径均先后经历外源硫醇-硫酯交换、硫酯-硫酯交换、分子内S→N酰基化重排三个主要步骤.两者的决速步骤均为第一步骤.其中Path-Pro的总能垒较高,即脯氨酸硫酯的反应活性较低,这与实验结果一致.对两路径的决速步骤进一步考察,发现脯氨酸中αN上的羰基对反应中心羰基的n→π*相互作用使得脯氨酸硫酯的LUMO轨道能量升高,相应羰基C与S(芳基硫醇)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小,从而使得反应能垒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化学连接反应 脯氨酸 n→π*相互作用 机理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我国下阶段全球变化研究工作的重点 被引量:63
7
作者 李家洋 陈泮勤 +1 位作者 葛全胜 方修琦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1-377,共7页
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重要挑战。IGBPⅡ在探索地球系统变化规律的同时,力图将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更紧密地结合,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背景和依据。根据国际全球变化研究发展的动向与我国的具体... 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重要挑战。IGBPⅡ在探索地球系统变化规律的同时,力图将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更紧密地结合,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背景和依据。根据国际全球变化研究发展的动向与我国的具体情况,今后我国全球变化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研究的重点应放在那些兼备显著区域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重大科学问题上。其中值得着重解决的10个科学问题包括:水循环与水问题、人类活动与区域碳循环过程、季风亚洲的人类活动与气候集成、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变化、人类活动与大气气溶胶、边缘海及海陆过渡带与人类活动、全球变化的影响与适应性、过去环境变化与中华文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与温室气体减排国际谈判的科学支持、全球变化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研究基础信息平台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人类活动 相互作用 研究工作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 可持续发展 全球环境变化 温室气体减排 信息平台建设 人类社会 科学问题 国际影响力 大气气溶胶 海陆过渡带 变化规律 地球系统 IGBP 科学背景 研究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M蛋白KyoT2与人类紧密连接蛋白2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黄红艳 李荣 +4 位作者 孙强 王健 周鹏 韩骅 张万会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953-958,共6页
KyoT是一种LIM结构域蛋白 ,是以RBP J为诱饵蛋白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得到的新分子。KyoT2可以抑制RBP J介导的转录。以KyoT2为诱饵蛋白 ,通过酵母双杂交筛选得到了人类紧密连接蛋白 2 (ZO 2 )的一种新的剪接体ZO 2 i3。序列分析表明 ,... KyoT是一种LIM结构域蛋白 ,是以RBP J为诱饵蛋白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得到的新分子。KyoT2可以抑制RBP J介导的转录。以KyoT2为诱饵蛋白 ,通过酵母双杂交筛选得到了人类紧密连接蛋白 2 (ZO 2 )的一种新的剪接体ZO 2 i3。序列分析表明 ,新的剪接体有 19个外显子 ,与已发表序列比较 ,见ZO 2 i3分子的激酶后区发生了改变。为排除酵母双杂交实验的假阳性 ,实验首先在酵母中验证KyoT2与ZO 2 i3的体外直接相互作用并得到阳性结果。进而在大肠杆菌中原核表达纯化带有His标签的KyoT2蛋白 ,使用抗His标签的抗体 ,通过GSTpull downassay验证KyoT2与ZO 2 i3的体外直接相互作用 ,也获得阳性结果。并通过酵母实验初步确定了其作用位点 ,即KyoT2通过LIM2结构域与ZO 2 i3相互作用。本实验验证了KyoT2与ZO 2 i3的相互作用 ,并初步确定其相互作用位点 ,对探讨KyoT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蛋白 KyoT2 人类紧密连接蛋白2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 被引量:62
9
作者 王思敬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1997年第1期19-26,共8页
人类工程活动往往受到地质环境的制约,同时它作为活跃的因素,又积极地影响着地质环境,促进其次生演化。地质环境的次生演化,常会对人类工程活动产生次生制约。因此,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表现为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对这种... 人类工程活动往往受到地质环境的制约,同时它作为活跃的因素,又积极地影响着地质环境,促进其次生演化。地质环境的次生演化,常会对人类工程活动产生次生制约。因此,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表现为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对这种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制约关系进行了讨论,并阐述了这种相互作用的工程环境效应。所涉及的相互作用理论,应是环境工程地质学的基础,是工程环境调控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地质环境 相互作用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探析
10
作者 刘建南 《科技创新导报》 2018年第29期75-76,共2页
农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积极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本文对农业发展演变过程中人类与自然演变的历程进行了介绍,从天人合一到顺天时、量地力,再到人定胜天,人与自然的关系也逐渐从... 农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积极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本文对农业发展演变过程中人类与自然演变的历程进行了介绍,从天人合一到顺天时、量地力,再到人定胜天,人与自然的关系也逐渐从统一走向对抗,同时本文提出了农业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遵循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发展 人类活动 自然环境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杀伤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相互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德矿 王青青 曹雪涛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530-534,共5页
近年来,自然杀伤(N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s)的相互作用逐渐成为免疫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实验表明,两种细胞可通过细胞-细胞接触并分泌细胞因子在炎症组织和次级淋巴结中相互作用,在机体抗肿瘤、抗病毒及抗移植排斥等效应... 近年来,自然杀伤(N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s)的相互作用逐渐成为免疫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实验表明,两种细胞可通过细胞-细胞接触并分泌细胞因子在炎症组织和次级淋巴结中相互作用,在机体抗肿瘤、抗病毒及抗移植排斥等效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对NK细胞和DCs相互作用及生物学意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细胞 树突状细胞 相互作用 抗肿瘤效应 抗病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杀伤细胞与树突状细胞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茜 袁青 汪洋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51-854,共4页
机体的免疫反应包括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机制,但两者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其中,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是固有免疫系统中两类非常重要的细胞,其在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建立和调节过程... 机体的免疫反应包括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机制,但两者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其中,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是固有免疫系统中两类非常重要的细胞,其在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建立和调节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细胞 树突状细胞 相互作用 获得性免疫 固有免疫 免疫反应 免疫系统 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类与旱涝灾害相互作用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留科 《灾害学》 CSCD 1995年第3期87-91,共5页
本文以旱涝灾害与农业发展为主线,对人类与旱涝灾害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全文由两部分组成:①探讨了在人类的不同发展阶段,旱涝灾害对人类特别是农业生产的作用形式;②就旱涝灾害对人类社会的破坏作用及其时间和空间特点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人类 旱灾 水灾 农业生产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地区人口与自然资源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童玉芬 《西北人口》 2006年第3期50-52,57,共4页
研究中国西部地区的人口与自然资源关系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西部地区自然资源条件和人口状况的基础上,研究了西部地区人口与自然资源相互作用的形式和后果,并提出了一系列改善西部地区人口与环境关系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西部地区 人口 自然资源 中国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鸟类血红蛋白与人类血红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邵国 雎天林 秦文斌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48-148,共1页
关键词 鸟类血红蛋白 人类血红蛋白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机制新探——兼论教育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罗明东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89-93,共5页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简称人 -地关系 )问题 ,随着世界生态危机的日益严重 ,已成为当今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图在分析已有的人 -地关系理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机制问题进行较深入的分析。认为 ,人 -...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简称人 -地关系 )问题 ,随着世界生态危机的日益严重 ,已成为当今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图在分析已有的人 -地关系理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机制问题进行较深入的分析。认为 ,人 -地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双向同构关系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具有直接性与间接性的机制特征。人类活动可划分为物质生产活动、精神生产活动和人口生产活动 ,这三类活动与地理环境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是 ,由于三类活动各有其自身的特点 ,其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机制的直接性与间接性程度亦各不相同。最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作用机制 人地关系 人类活动 地理环境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圈层相互作用与自然地理学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建 张茂恒 白世彪 《地理教育》 2008年第4期4-7,共4页
前科协主席钱学森先生提倡发展“地理科学”和“地球表层系统科学”,对地理学和地理学家提出了很高的期望。如何发展地理科学,如何构建地球表层系统科学,引起了众多地理学家的思考与探索。我们也进行了一些思考,认为理解与构建地球... 前科协主席钱学森先生提倡发展“地理科学”和“地球表层系统科学”,对地理学和地理学家提出了很高的期望。如何发展地理科学,如何构建地球表层系统科学,引起了众多地理学家的思考与探索。我们也进行了一些思考,认为理解与构建地球表层系统的关键是圈层的相互作用。如果不能从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去研究地球表层,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结构、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地理学 相互作用 圈层 系统科学 地理科学 地理学家 表层 地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用地养地的关系看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康贝贝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1987年第3期67-69,共3页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之一。在无土栽培和无土农业还没有发展起来的今天,植物的生长仍然离不开土地。土地以其自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学状况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土地是有发展历史的自然体,...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之一。在无土栽培和无土农业还没有发展起来的今天,植物的生长仍然离不开土地。土地以其自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学状况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土地是有发展历史的自然体,人们通过生产活动可以提高其生产力,但却不能创造比原来面积更多的土地,所以土地是一种不能再生,特别需要予以保护和更新的资源。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否充分合理,直接关系到人类能否顺利解决粮食紧缺等重大问题。实际上也反映了人类能否正确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人与自然能否协调发展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认识自然 用地养地 基本物质条件 自然 无土栽培 人类生产活动 生态效益 世界农业发展 最佳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敏感性与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的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人地关系研究
19
作者 农兴怀 区智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5年第1期119-126,共8页
基于环境生态敏感性与人类活动强度对保护区的双重影响,提出了人地关系协调性评价的方法;运用生态敏感性与人类活动强度耦合分析的方法,研究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人地空间关系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生态敏感性以轻度和中度为主,占总面积的... 基于环境生态敏感性与人类活动强度对保护区的双重影响,提出了人地关系协调性评价的方法;运用生态敏感性与人类活动强度耦合分析的方法,研究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人地空间关系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生态敏感性以轻度和中度为主,占总面积的54.93%,保护区整体生态敏感度较低;低强度人类活动区域面积占86.18%,保护区受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的区域较少;保护区人地关系空间分布为:协调区域83.15%,临界区域12.58%,冲突区域4.26%,总体人地关系协调,但存在部分冲突风险。协调的人地关系反映良好的生态环境,而冲突关系预示潜在生态问题。依据研究结果,可以通过调节不协调区域的人类活动,减轻人地冲突,促进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生态敏感性 人类活动 自然保护区 西双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内容与特性
20
作者 佘正荣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5-19,共5页
关键词 人和自然关系 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 地球 宇宙中 历史制约性 生物圈 改造自然 综合效应 生物遗传 自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