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0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泸沽湖区特殊自然社会生态系统的危机因素及调控途径 被引量:11
1
作者 万晔 郭来喜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11-215,共5页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对室内资料的分析,探讨了川、滇交界泸沽湖摩梭人聚居区自然社会生态系统的危机因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调控途径。
关键词 自然社会 生态系统 危机因素 调控对策 泸沽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法的古今之变 《自然社会》的思想史评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郑戈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1,共31页
从自然法到自然权利的范式突变是西方社会思想史和政治思想史上的重大事件。政治社会乃是自然社会,即符合人的自然性(人性)的社会,这一由亚里士多德首先系统阐述并主导着西方古代和中世纪政治思想的主流学说,到早期现代受到全面颠覆。... 从自然法到自然权利的范式突变是西方社会思想史和政治思想史上的重大事件。政治社会乃是自然社会,即符合人的自然性(人性)的社会,这一由亚里士多德首先系统阐述并主导着西方古代和中世纪政治思想的主流学说,到早期现代受到全面颠覆。政治社会被理解为人为脱离自然状态而通过社会契约建构而成的人造物。李猛的《自然社会》一书是对上述问题的系统讨论。该书不乏有创造性综合的见解。但本文侧重于指出其中的几点不足,包括未能发现古罗马人的自由概念与主体权利概念之间的相似之处,以及未能发现平等而不是权利对现代观念的构成性影响等等。笔者以为造成这些缺陷原因在于李猛放弃了他擅长的社会理论方法,而纯粹从观念史的角度来思考伦理和政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自然权利 自然平等 自然社会 社会契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完成的“自然社会”:现代社会的人性基础与规范构成 被引量:7
3
作者 李猛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8-96,共19页
对于《自然社会》关注的现代社会的规范性秩序问题,自然状态、自然法与建国契约是三个主要环节。对该书的批评也集中在这三个方面:自然状态与人性论,自然状态的道德性质,以及政治社会与规范秩序的奠基关系。自然状态学说通过自爱与社会... 对于《自然社会》关注的现代社会的规范性秩序问题,自然状态、自然法与建国契约是三个主要环节。对该书的批评也集中在这三个方面:自然状态与人性论,自然状态的道德性质,以及政治社会与规范秩序的奠基关系。自然状态学说通过自爱与社会性建立的自然社会性是理解现代社会道德关系的出发点。在考虑现代社会丰富和充实这一道德关系的努力之前,应当先理解人是如何成为一个孤独的陌生人的。从这一自爱的社会性出发,《自然社会》将霍布斯笔下的自然状态理解为道德空间乃至法权状态,但并不同意这一空间是具有内在道德尺度或客观道德科学基础的规范性秩序。作为现代国家规范性基础的道德尺度是与政治社会同步奠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社会 霍布斯 人性论 自然状态 规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泸沽湖自然社会生态系统保护区设置问题 被引量:8
4
作者 郭来喜 万晔 +2 位作者 林锦屏 陈社明 徐旌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1996年第1期37-49,共13页
本文运用人地关系论、地球系统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泸沽湖自然、社会生态系统功能、结构、演化在全国乃至世界中的独特性进行了探讨,揭示了泸沽湖湖泊类型及其结构、社会文化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提出了突破行政分割,协调自然... 本文运用人地关系论、地球系统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泸沽湖自然、社会生态系统功能、结构、演化在全国乃至世界中的独特性进行了探讨,揭示了泸沽湖湖泊类型及其结构、社会文化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提出了突破行政分割,协调自然与社会保护关系,作为一个整体,设置国家级自然社会生态系统保护区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沽湖 特殊人地系统 自然社会 生态系统 保护区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寻甸越冬黑颈鹤及其分布区自然社会环境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晓平 《环境科学导刊》 1994年第1期45-47,共3页
云南寻甸越冬黑颈鹤及其分布区自然社会环境的调查研究陈晓平(云南省地理研究所)去年五月上旬,在云南省寻甸县发现一处重要的黑颈鹤越冬地。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乃至世界上发现最南端的黑颈鹤越冬分布地。笔者等3人于1994年1月1... 云南寻甸越冬黑颈鹤及其分布区自然社会环境的调查研究陈晓平(云南省地理研究所)去年五月上旬,在云南省寻甸县发现一处重要的黑颈鹤越冬地。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乃至世界上发现最南端的黑颈鹤越冬分布地。笔者等3人于1994年1月19日至1月23日对其进行了实地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冬黑颈鹤 自然社会环境 分布区 云南省地理研究所 栖息地 食物条件 沼泽草甸 中国林业 沼泽湿地 栖居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脱落命题:基于马克思恩格斯自然社会共体观的分析
6
作者 郭强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8-89,共12页
社会从自然中脱落是"脱落命题"中的首位性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揭示,社会的可能性与依据在于同自然连接的有机程度。尽管社会有自己的独特发展历史与运行规律,但自然对于社会的在体性质与优先地位是社会生成与发展的内在... 社会从自然中脱落是"脱落命题"中的首位性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揭示,社会的可能性与依据在于同自然连接的有机程度。尽管社会有自己的独特发展历史与运行规律,但自然对于社会的在体性质与优先地位是社会生成与发展的内在规定。由于资本逻辑,人类社会强化了对自然的客体化程度,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的胜利,社会逐渐从自然中脱落下来。自然的社会化、社会的风险化、风险的制度化、制度的资本化等是这种脱落的表征。我们生活在脱落的过程区间里,走向"生态文明、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的融合发展道路是抑制脱落的"中国道路"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自然社会共体观 社会脱落命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个体的孤独与凉甜:评《自然社会:自然法与现代道德世界的形成》
7
作者 李文倩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 2017年第1期269-279,共11页
李猛的《自然社会:自然法与现代道德世界的形成》自2015年出版以来在学界受到广泛关注和评论。该书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具体论题而言,该书讨论的是自然法与现代道德世界之形成的关系,但在一个更广泛的意义上,则涉及古今中西之辩。该... 李猛的《自然社会:自然法与现代道德世界的形成》自2015年出版以来在学界受到广泛关注和评论。该书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具体论题而言,该书讨论的是自然法与现代道德世界之形成的关系,但在一个更广泛的意义上,则涉及古今中西之辩。该书还集中讨论了现代人生活的本质特征,以及人们是如何走向这种生活的问题。同时,该书对于是否"回归古典"等当下热点话题做出了清晰回答,认为回归古典是需要慎重和商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社会 孤独生活 回归古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异质性的自然社会机制及相互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宪徐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6-99,共4页
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劳动异质性,以往经济学的“同质化认知模式”难以应对,需要树立新的“异质化的认知模式”。劳动异质性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自然性、社会性以及二者结合的变异都可能引起劳动异质性。人类世界和谐发展... 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劳动异质性,以往经济学的“同质化认知模式”难以应对,需要树立新的“异质化的认知模式”。劳动异质性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自然性、社会性以及二者结合的变异都可能引起劳动异质性。人类世界和谐发展,需要处理好和谐与发展的关系。实现和谐与发展,人与自然要和谐。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本质,核心是劳动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和谐。实现劳动和谐是研究劳动异质性的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异质性 认知模式 自然性与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风险社会生成中的自然社会化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康之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12,123,共13页
风险社会意味着人类历史经历一个新的阶段。正是人类历史上对自然的征服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就了风险社会。在直接的意义上,是工业社会及其资本主义的发展把人类领进了风险社会。在风险社会中,自然与社会分立的界限消失了,人类已经... 风险社会意味着人类历史经历一个新的阶段。正是人类历史上对自然的征服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就了风险社会。在直接的意义上,是工业社会及其资本主义的发展把人类领进了风险社会。在风险社会中,自然与社会分立的界限消失了,人类已经用自己征服自然的活动把自然拉入了社会之中,使自然成为社会的一个构成部分。虽然自然的物理特征依然被保留了下来,但其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具有了社会性。这也意味着,人类所面对的一切风险都是社会风险,是人的活动的后果。自然与社会的统一化要求政治以及社会治理方式都必须发生相应的变革,也就是说,需要根据自然与社会统一的现实去重构政治以及社会治理模式。与此同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统一化也是科学发展的一个新趋势。至少,一切专业性的研究活动,都需要注入人文精神。只有这样,科学才能对风险社会中的行动提供应有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 自然社会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风场区自然社会环境的比较优势以及对体育教学的启示、帮助
10
作者 袁宁转 《新课程》 2015年第31期221-221,共1页
东风场区具有特殊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不管是和沿海发达城市,还是和内地二线城市相比,都具有独特的天然优势。艰苦的自然环境、军事化管理的社会环境,以及基地英雄前辈开创的航天精神等优良传统,对体育教育事业来说,都具有不可估量的... 东风场区具有特殊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不管是和沿海发达城市,还是和内地二线城市相比,都具有独特的天然优势。艰苦的自然环境、军事化管理的社会环境,以及基地英雄前辈开创的航天精神等优良传统,对体育教育事业来说,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作用,教师应当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充分地加以开发利用。另外,航天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它和体育的天然联系,创业初期艰苦的环境需要体育强健身体、娱乐生活外,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航天精神与体育竞争强调的"更高、更快、更强"不断向上、勇于赶超的精神更是不谋而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社会环境 教育资源 体育教学 启示帮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人自然社会有效课堂之策略谈
11
作者 周珊珊 《神州》 2013年第16期165-165,共1页
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中,我们不难发现课堂教学或多或少仍存在低效甚至无效现象,人自然社会这门副科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尤其值得老师们深思。课堂是教学最重要的载体,有效课堂的构建,依赖于课前、课堂、课后等三方面各个要素的有机结合。本... 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中,我们不难发现课堂教学或多或少仍存在低效甚至无效现象,人自然社会这门副科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尤其值得老师们深思。课堂是教学最重要的载体,有效课堂的构建,依赖于课前、课堂、课后等三方面各个要素的有机结合。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来进一步论述如何构建人自然社会有效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社会教学 有效课堂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彝语地名与自然社会因子的关系分析
12
作者 席武俊 《地理科学研究》 2016年第2期105-123,共19页
为探究云南省彝语地名与自然社会因子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自动线性建模、空间回归等方法进行不同侧面的分析。分析结果如下:1) 从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结果来看,各项自然社会因子重要性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彝语地名与铁路距离、高程、... 为探究云南省彝语地名与自然社会因子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自动线性建模、空间回归等方法进行不同侧面的分析。分析结果如下:1) 从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结果来看,各项自然社会因子重要性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彝语地名与铁路距离、高程、彝语地名与道路距离、彝语地名与农用地距离、彝语地名与主要城市距离、彝语地名与水系距离、坡度。2) 从空间回归结果看,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年均温、年降水量、人均受教育年限、文盲率、成人识字率、彝族人口数量与彝语地名数量成负相关。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医疗机构床位数、总人口与彝语地名数量成正相关。医疗机构床位数、年降水量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彝语地名数量多的县市区医疗机构床位数相对也多,医疗条件相对较好;彝语地名数量多的县市区降水量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语地名 自然社会因子 相关分析 自动线性建模 空间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自然社会看交互媒介
13
作者 李小晨 《今古传奇(文化评论)》 2019年第5期0038-0038,共1页
自然界每一个讯息所传递给我们的,都不仅仅是其表面所象征的事物,生命体态所传达的每一个信号,都是这个世界交互运转的不可或缺的元素,在其所担任的领域,互相关联,更迭代谢。信息的交互离不开媒介,而媒介的最终服务对象,狭义上讲,也就... 自然界每一个讯息所传递给我们的,都不仅仅是其表面所象征的事物,生命体态所传达的每一个信号,都是这个世界交互运转的不可或缺的元素,在其所担任的领域,互相关联,更迭代谢。信息的交互离不开媒介,而媒介的最终服务对象,狭义上讲,也就是信息交互的接受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社会 交互媒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社会生成中的自然社会化探究
14
作者 邵欢 《智库时代》 2020年第23期247-247,共1页
社会的发展是在人的想象变化下所产生的,其也是人类发展所必须经历的部分,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全过程。风险社会同样是人类历史所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其是在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和不生活方式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从现象学意义上分析,社会发展中... 社会的发展是在人的想象变化下所产生的,其也是人类发展所必须经历的部分,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全过程。风险社会同样是人类历史所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其是在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和不生活方式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从现象学意义上分析,社会发展中形成风险社会是工业社会与资本主义发展将人类引领下所形成或步入的。风险社会生成将自然与社会所分离的界限无限弱化了,人类利用工具和技术征服了自然,将自然拉入了社会中,融为了社会的一部分,并使其具备了社会性,本质上讲,人类需要面对的一切风险是社会风险,是人类行为所产生后果的承担,自然与社会的统一化也连带着对其他事物产生了影响,需要发生相应的变革,并根据自然与社会统一的现实去进行社会治理模式和政治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生成 自然社会 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放牧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变迁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源 葛碧妍 +1 位作者 李昂 余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0001-10019,共19页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我国放牧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发生了复杂、深刻且剧烈的变化。青藏高原放牧地复合生态系统面积约占全国此类生态系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它对气候变化极度敏感,同时又是少数民族牧民的主要聚...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我国放牧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发生了复杂、深刻且剧烈的变化。青藏高原放牧地复合生态系统面积约占全国此类生态系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它对气候变化极度敏感,同时又是少数民族牧民的主要聚居区。因此,该生态系统具有生态、经济、政治、文化等多功能性,对维护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有重要意义。对建国以来该复合生态系统的水热条件、植被质量、土壤状况、大气氧含量等自然组分的变化进行了系统性综述与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其自然及社会⁃经济成因。结果发现,草地制度变迁和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生态恶化趋势,但草地退化并未得到全面解决,且全球气候变化可能进一步增加高原生态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此外,未来还应就如何应对草原鼠害;如何权衡野生动物保护与家畜放牧的矛盾;如何平衡传统文化传承与牧业现代化需求间的潜在冲突;如何应对缺氧环境对高原人畜影响等生态系统管理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推动人⁃草⁃畜和谐共生,实现牧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牧区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县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其自然-社会经济系统耦合 被引量:6
16
作者 朱冉 王保盛 张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080-6096,共17页
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理论内涵分析基础上,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两个维度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00—2020年四川省183个县级行政单元的面板数据测度了各县域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探究了自然系统、社会经济系... 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理论内涵分析基础上,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两个维度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00—2020年四川省183个县级行政单元的面板数据测度了各县域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探究了自然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和综合系统的时空演变规律。同时,改进管理学中的多要素权衡模型来计算自然-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程度,量化了农业高质量发展内部不同系统之间的耦合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先后经历了振荡期(2000—2011年)和迅速攀升期(2011—2020年),在此过程中,自然维度指数整体上比社会经济维度指数更高,但同时也表现出了更强的不稳定性;(2)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高值区集中在成都平原及其周围丘陵区和川南少数区县,从两个高值中心向四周延伸,高质量水平逐渐下降,川西北高原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相较于广大平原和丘陵区域仍相对滞后;(3)在自然-社会经济系统间复杂的相互关系作用下,四川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从低值不协调向低值协调,再到高值不协调的转变,不同时期的耦合不协调区域及其面临的农业高质量发展短板差异显著;(4)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指数之间存在复杂交错的相互作用关系,且这种关系在不同地貌类型间存在明显差异,在山地县表现得尤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高质量发展 自然-社会经济系统 耦合协调 地貌类型 四川县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的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以湖北省枝江市“五水共建”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庹川 李敢 +1 位作者 吴亚男 罗彦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27,共6页
以水为脉络开展国土空间治理逐渐成为生态文明时代的关注重点。流域治理逐步从关注水的自然资源属性向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治理模式转变。在总结各地多种“多水共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流域综合治理应聚焦于“自然—社会”二元水循... 以水为脉络开展国土空间治理逐渐成为生态文明时代的关注重点。流域治理逐步从关注水的自然资源属性向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治理模式转变。在总结各地多种“多水共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流域综合治理应聚焦于“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所涉及的内涵,根据自然循环产生的防御需求与生态作用、社会循环产生的环境影响与经济文化属性,提出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五水共建”的治理模式,并以湖北省枝江市为例,提出“五水共建”的总体思路与规划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综合治理 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 五水共建 枝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耦合视角下的生态保护修复转型思考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军 孙雨芹 +1 位作者 杨智威 彭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97-1304,共8页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动态演变的耦合系统。本文明晰了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耦合视角下生态保护修复的认知内涵,梳理了人地关系、社会−生态系统发展框架等耦合方法理论,分析了当前国土空间生态...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动态演变的耦合系统。本文明晰了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耦合视角下生态保护修复的认知内涵,梳理了人地关系、社会−生态系统发展框架等耦合方法理论,分析了当前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要素关联的系统性不足、空间尺度统筹的联动性不足、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协同性不足等。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耦合视角下生态保护修复转型的路径和策略,包括强化系统目标进行模式与格局优化、跨层级联动统筹、高质量协同匹配等,以期为新时期生态保护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保护修复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耦合 转型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疟疾高发区疟疾发病与部分自然社会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本光 刘新 +6 位作者 赵长磊 卜秀芹 许艳 孔祥礼 王用斌 魏庆宽 陈锡欣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3-526,540,共5页
目的探讨山东省疟疾高发区部分自然社会因素与疟疾疫情的关系,为消除疟疾提供依据。方法在山东省疟疾高发区抽取10个县(市、区)20个乡(镇)作为研究现场,以户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相关自然和社会因素。此外,收集2006-2010年研究现... 目的探讨山东省疟疾高发区部分自然社会因素与疟疾疫情的关系,为消除疟疾提供依据。方法在山东省疟疾高发区抽取10个县(市、区)20个乡(镇)作为研究现场,以户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相关自然和社会因素。此外,收集2006-2010年研究现场疟疾发病资料,用Spearman等级相关对各自然社会因素与疟疾发病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用多元逐步回归建立自然社会因素与发病率关系的回归方程。结果山东省疟疾高发区疟疾平方根发病率(Y)与杀虫剂户率(X_3)和纱门、纱窗户率(X_4)呈负相关(P均<0.05),与住房周围水环境户率(X_5)和暴露率(X_6)呈正相关(P<0.05),建立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为:Y=0.032X_5+0.048X_6-0.495,R^2=0.973。结论疟疾发病与多种自然社会因素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清除住房周围蚊媒孳生地,做好傍晚暴露人群的个人防护,正确使用纱门纱窗和驱避剂,是当前行之有效的疟疾防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风险 发病率 自然社会因素 山东省
原文传递
“格”与准自然社会中的公共秩序——基于《马桥词典》的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肖瑛 孙绍文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4-165,共22页
过往研究中国乡土社会的团结、分化和变动机制的文献大多赋予乡土社会以积极、理性的面貌。与这类文明化的乡土社会想象不同,《马桥词典》刻画的是一个准自然的乡土社会。在马桥,"格"看似是个人性的,实则是集体的等级性的拟... 过往研究中国乡土社会的团结、分化和变动机制的文献大多赋予乡土社会以积极、理性的面貌。与这类文明化的乡土社会想象不同,《马桥词典》刻画的是一个准自然的乡土社会。在马桥,"格"看似是个人性的,实则是集体的等级性的拟亲属社会网络即差序格局,每个成年男性及其家庭都根据其所掌握的资源的类型和数量而被安排在其中的某个节点上,拥有具体的"格",获得相应的亲属性称呼和"话份"。"格"不经意地构建和维系着马桥的共同体秩序,并以不变应万变地在地化外来的政治、经济、人情和文化力量。"格"的长期稳定和有效一方面取决于它作为共同体成员非反思的自然态度的内在构成性部分,另一方面源于马桥共同体的"社会密度"的长期稳定。对"格"的考察,丰富了对乡土社会和"差序格局"的多重面相的理解,对思考变迁时期乡村公共性重建亦有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桥词典》 自然社会 差序格局 公共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