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2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sFas和sFasL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
作者 贾瑞萍 赵雪芸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264-1267,共4页
本研究通过检测成人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Fas和sFasL的表达,探讨它们在A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为寻求AITP治疗的有效方法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30例AITP患者... 本研究通过检测成人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Fas和sFasL的表达,探讨它们在A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为寻求AITP治疗的有效方法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30例AITP患者和18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CD4+T、Treg、CD4+CD25-T细胞表达率及Treg/CD4+T比值;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AITP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外周血sFas、sFasL表达水平。结果表明,AITP组外周血中CD4+T细胞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0.05),Treg细胞表达率及Treg/CD4+T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AITP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sFas和sFasL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和正常对照组(p<0.01),AITP组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sFas、sFas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TP患者治疗前Treg细胞表达率、Treg/CD4+T细胞比值与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AITP患者外周血中sFas和sFasL水平呈正相关;CD4+T细胞、CD4+CD25-T细胞表达率,sFas、sFasL浓度与血小板计数无明显相关;Treg细胞表达率和sFas、sFasL浓度间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Treg在AITP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Treg细胞水平与AITP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sFas和sFasL水平异常参与了AITP的免疫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D4+ CD25+调节T细胞 SFAS SFAS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诱发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被引量:3
2
作者 马丽娜 金怡 +4 位作者 何志敏 柳雅立 鲁俊峰 闫一杰 陈新月 《北京医学》 CAS 2014年第12期1044-1046,共3页
21岁女性,主因"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5年余,牙龈出血1周余"入院。2年前确诊为e抗原(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予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LAM)长期抗病毒治疗。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第20个月获HBe A... 21岁女性,主因"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5年余,牙龈出血1周余"入院。2年前确诊为e抗原(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予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LAM)长期抗病毒治疗。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第20个月获HBe Ag血清学转换,表面抗原(HBs Ag)滴度进行性下降。1周前血小板骤然下降至8×109/L。血小板严重下降的原因考虑为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依据为:1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相对LAM容易引起血象改变;2抗血小板抗体阳性、抗核抗体滴度急剧上升,抗SSA抗体(+),而以往为阴性;3骨髓穿刺结果考虑AITP可能性大;4其他(如肿瘤、非甾体类药物等)病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可被排除;5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除外;6应用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效果好。提示在干扰素治疗的全程中均应密切注意血常规的变化。出现血小板严重减少者,应先甄别病因,对症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重度Graves病合并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体会 被引量:1
3
作者 闫丹丹 时学秀 +1 位作者 彭佳欣 栗夏连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10期1320-1321,共2页
Graves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易伴发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由于机体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而导致血小板在网状内皮系统中损害的疾病,与Graves病伴发时,血小板可轻度降低,可随Gra... Graves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易伴发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由于机体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而导致血小板在网状内皮系统中损害的疾病,与Graves病伴发时,血小板可轻度降低,可随Graves病的好转而恢复正常,但少数Graves病患者可出现血小板严重缺乏,病情凶险。本文从1例重度Graves病合并ITP出发,总结了Graves病合并ITP时的治疗方法及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的方案选择,强调了在此类疾病治疗中统筹兼顾的重要性以及糖皮质激索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喋呤标记抗体导向治疗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体外实验研究
4
作者 姜振宇 张志清 +3 位作者 王晓芳 陈维金 聂荣国 姚程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579-581,共3页
目的 :将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 (IVIG)与免疫抑制剂交联制备成标记抗体 ,使之对单核 -巨噬细胞产生特异的杀伤作用 ,为其临床治疗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用间接交联法将 IVIG与 MTX制备成标记抗体 ,用间... 目的 :将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 (IVIG)与免疫抑制剂交联制备成标记抗体 ,使之对单核 -巨噬细胞产生特异的杀伤作用 ,为其临床治疗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用间接交联法将 IVIG与 MTX制备成标记抗体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标记抗体的Fc段结合活性 ,以 Fc受体阳性的小鼠巨噬细胞和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 U937为靶细胞 ,用MTT法测定标记抗体的杀伤活性。结果 :标记抗体对巨噬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大于游离 MTX;标记抗体对 Fc受体阳性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大于 Fc受体阴性细胞。结论 :标记抗体在体外对单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记抗体 氨甲喋呤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相关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林圣云 胡致平 +1 位作者 郑智茵 罗秀素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9-170,共2页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紫癜 诊断 治疗 自身免疫性 AITP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细胞免疫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Malini D. Coopamah M. Bernadette Garvey 杨劲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3年第4期365-368,共4页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的细胞免疫病理生理机制首次综述是在十年前。但那时针对自身血小板抗原的自身IgG抗体的产生机制很少有研究,直到1995年,一些研究小组提出T细胞异常可能是慢性AITP自身抗体产生的原因。随后越来越多的...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的细胞免疫病理生理机制首次综述是在十年前。但那时针对自身血小板抗原的自身IgG抗体的产生机制很少有研究,直到1995年,一些研究小组提出T细胞异常可能是慢性AITP自身抗体产生的原因。随后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出AITP中存在自体反应T细胞,促使B细胞分化并分泌抗血小板自身IgG抗体。 正常免疫与自身免疫 对外来抗原的体液免疫反应是由多种类型细胞及其分泌产物构成的复杂的生物学反应。首先抗原如细胞表面糖蛋白等与抗原递呈细胞(APC)作用。APC主要指MHC-Ⅱ+巨噬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细胞免疫机制 体液免疫反应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T细胞与细胞因子异常
7
作者 SempleJW 杨劲 郑小凡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4年第5期457-458,共2页
1 介绍 针对外来抗原体液免疫反应的启动是一项复杂的生物学行为,涉及众多细胞类型及其分泌产物.反应发生于当抗原如细胞表面糖蛋白首次与抗原递呈细胞(APC)作用时.APC通常是MHC-2+的巨嗜细胞或树突状细胞,某些情况下是B细胞.抗原肽转... 1 介绍 针对外来抗原体液免疫反应的启动是一项复杂的生物学行为,涉及众多细胞类型及其分泌产物.反应发生于当抗原如细胞表面糖蛋白首次与抗原递呈细胞(APC)作用时.APC通常是MHC-2+的巨嗜细胞或树突状细胞,某些情况下是B细胞.抗原肽转载至Ⅱ类分子,装运至APC胞膜重新表达并递呈至抗原特异Th细胞.当MHC-肽复合体以足够的亲和力为CD4+Th T细胞受体(TCR)识别,抗原特异信号1启动并激活APC/T内一系列相关分子事件成信号2(共刺激信号),T细胞完全活化(如CD40上调APC表面B7分子,与T表面CD28作用).这些APC/T作用促进抗原致敏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分泌抗原特异的IgG抗体.因此抗原特异Th细胞的任一缺陷或异常刺激将显著改变免疫反应进程.同时不能轻估Th细胞的其他重要作用,如决定针对外来抗原的抗体生成;抗体生成后反应调节的激活事件,如抗体的亲和成熟;调节性T细胞及或可溶性细胞因子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递呈细胞 细胞因子异常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细胞 患者 MHC TH细胞 细胞类型 糖蛋白 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8例分析
8
作者 胡美薇 张越峰 姚国丽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第9期732-733,共2页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加为特征。我国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9.7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由于合并...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加为特征。我国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9.7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由于合并其他疾病需要使用化疗或免疫抑制剂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乙型肝炎病毒 糖皮质激素 拉米夫定 感染再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消退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文忠 《胃肠病学》 1998年第4期198-198,共1页
意大利Franceschi等基于Hp感染可能参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的假设,评估了根除Hp治疗对原发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rimary autoimmunethrombocvtopenic purpura,PATP)的影响。PATP的诊断标准为:血小板减少、抗血小板自身抗... 意大利Franceschi等基于Hp感染可能参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的假设,评估了根除Hp治疗对原发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rimary autoimmunethrombocvtopenic purpura,PATP)的影响。PATP的诊断标准为:血小板减少、抗血小板自身抗体阳性,排除血小板减少的继发原因。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用三联疗法根除Hp;治疗结束后6周重新评估Hp状态及进行血小板计数和抗血小板自身抗体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紫癜 自身免疫性 根除幽门螺杆菌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抗体 Hp感染 自身抗体测定 13C-尿素呼气试验 三联疗法 重新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犀牛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治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天佑 杨汉东 +1 位作者 张德录 丘仁安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5-77,共3页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自身免疫性 紫癜 诊治 犀牛 自身免疫 自身抗体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哲新治疗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验案 被引量:1
11
作者 闫理想 史哲新 《四川中医》 2014年第4期149-150,共2页
史哲新教授现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天津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中西医结合血液学临床、科研、教学工作20余年,在血液病方面积... 史哲新教授现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天津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中西医结合血液学临床、科研、教学工作20余年,在血液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uto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ATP)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笔者在跟师学习过程中,受益匪浅,现将临床治验医案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紫癜 自身免疫性 史哲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地塞米松早期治疗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2
作者 胡聪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2004年第7期319-319,共1页
关键词 大剂量 地塞米松 自身免疫性疾病 血小板减少紫癜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阴凉血方联合泼尼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免疫功能及ST2/IL-33通路的影响
13
作者 赵冰洁 车虹 +4 位作者 胡琏 易文静 肖利 刘培佳 刘松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207,共6页
目的:探讨滋阴凉血方联合泼尼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免疫功能及ST2/IL-33通路的影响。方法:40只BALB/c小鼠,其中32只采用注射抗血小板血清构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滋阴凉血方(0.2 ml/10... 目的:探讨滋阴凉血方联合泼尼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免疫功能及ST2/IL-33通路的影响。方法:40只BALB/c小鼠,其中32只采用注射抗血小板血清构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滋阴凉血方(0.2 ml/10 g)、泼尼松(0.2 ml/10 g)和滋阴凉血方+泼尼松(0.2 ml/10 g)共4组,每组8只,剩余8只小鼠设为空白组。分别按剂量灌胃给药,模型组与空白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1次/d×2周。采集血样和脾脏组织,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外周血小板数;HE染色观察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IL)-17及外周血血小板生成素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脾脏组织IL-33、s ST2、ST2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Treg细胞数。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小板数、血小板生成素、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及Treg细胞均明显降低(P<0.05),IL-17水平、Th17细胞及IL-33、s ST2、ST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滋阴凉血方+泼尼松组血小板数、血小板生成素、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及Treg细胞均明显上升(P<0.05),IL-17水平、Th17细胞及IL-33、s ST2、ST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滋阴凉血方+泼尼松可有效地调节Th17/Treg平衡,进而有效改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机制可能与调节ST2/IL-3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滋阴凉血方 泼尼松 免疫功能 ST2/IL-33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Th17/Treg平衡及其临床意义
14
作者 高洁 宋琳琳 +1 位作者 李洪娜 谢楠楠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5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辅助性T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96例ITP患儿(ITP组)和125例健康儿童(对照组)为研究对象。96例患儿有2例失访,根据预...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辅助性T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96例ITP患儿(ITP组)和125例健康儿童(对照组)为研究对象。96例患儿有2例失访,根据预后将剩余94例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n=74)和预后不良组(n=20)。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17和Treg。收集ITP患儿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ITP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Th17、Treg和Th17/Treg对ITP患儿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TP组Th17、Th17/Treg和白细胞计数(WBC)明显较高(t=8.663、30.730、3.888,P<0.001),而Treg和淋巴细胞计数(ALC)明显较低(t=25.496、16.237,P<0.001)。预后不良组Th17、Th17/Treg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t=5.423、11.174,P<0.001),Treg、血小板计数(PLT)和ALC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t=4.059、7.289、5.347,P<0.001),且两组患者年龄存在显著差异(χ^(2)=8.52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h17(OR=1.517,95%CI:1.139~2.020)、Th17/Treg(OR=1.765,95%CI:1.285~2.425)均为ITP患儿预后良好的危险因素(P<0.05),Treg(OR=0.932,95%CI:0.877~0.990)、PLT(OR=0.936,95%CI:0.889~0.985)及ALC(OR=0.819,95%CI:0.700~0.958)为其保护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Th17、Treg和Th17/Treg单独预测ITP患儿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2(95%CI:0.578~0.775)、0.778(95%CI:0.681~0.857)、0.721(95%CI:0.619~0.809),Th17、Treg和Th17/Treg联合预测ITP患儿预后的敏感度为85.00%、特异度为87.84%,AUC为0.913(95%CI:0.837~0.961),优于Th17(Z=2.481,P=0.013)、Treg(Z=2.549,P=0.011)和Th17/Treg(Z=2.042,P=0.041)单独预测的AUC。结论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儿Th17/Treg比例失衡,联合检测Th17、Treg及Th17/Treg可以提高对患儿预后的预测效能,为临床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辅助T细胞 调节T细胞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细胞多参数指标联合检测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15
作者 颜梦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36-139,共4页
分析血细胞多参数指标联合检测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2月—2024年5月某院90例ITP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90例同期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受试者入组时血细胞参数指标,血小板平... 分析血细胞多参数指标联合检测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2月—2024年5月某院90例ITP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90例同期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受试者入组时血细胞参数指标,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平均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大血小板比例(P-LCR),比较研究组不同预后ITP患儿入组时病情程度、治疗方案,以及治疗前后血细胞参数指标的差异,分析治疗后血细胞参数指标与疾病转归的相关性及预测ITP患儿疾病转归的价值。结果 入组时,研究组MPV、PDW、P-LCR(11.45±1.75)fL、(17.15±2.38)%、(42.45±6.74)%水平高于对照组(9.49±1.55)fL、(14.37±2.09)%、(23.10±4.57)%,PLT[(45.62±8.83)×109/L低于对照组(228.97±48.20)×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研究组预后良好患儿MPV、PDW、P-LCR低于预后不良患儿,PLT高于预后不良患儿(P<0.05);治疗1、2个月后,MPV、PDW、P-LCR与疾病转归呈负相关(1个月r=-0.481、-0.550、-0.579;2个月r=-0.541、-0.583、-0.645,P均<0.05),PLT与疾病转归呈正相关(1个月r=0.530;2个月r=0.582,P均<0.05)。结论 联合检测MPV、PLT、PDW、P-LCR可辅助评估ITP病情,且在预测患儿疾病转归方面具有较高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血细胞多参数 动态监测 病情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继发溃疡性结肠炎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例
16
作者 陈学怡 万国威 +2 位作者 贾琳倩 朱东强 郑金平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86-89,共4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病因尚未阐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IBD不仅可累及消化道,还可累及骨关节、眼和皮肤等肠外组织。这...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病因尚未阐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IBD不仅可累及消化道,还可累及骨关节、眼和皮肤等肠外组织。这种发生在肠道外的炎症性病变通常称为IBD的肠外表现(Extraintestinal manifestations,EIM)。许多肠外表现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难以区分是真正的EIM,还是IBD的并发症或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血栓闭塞脉管炎 肠外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误诊分析
17
作者 侯兰芬 李文静 李丽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4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TP)的临床表现、误诊原因、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曾误诊为其他疾病的9例iTT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急性起病,表现为典型“三联征”3例,“三联征”合并发... 目的分析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TP)的临床表现、误诊原因、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曾误诊为其他疾病的9例iTT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急性起病,表现为典型“三联征”3例,“三联征”合并发热1例,合并肾功能损害1例,典型“五联征”4例。9例误诊为HELLP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Evans综合征、溶血尿毒综合征各1例,病毒性脑炎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9例按初诊疾病治疗效果差而转我院,后根据临床症状、外周血红细胞计数、血涂片找红细胞碎片、乳酸脱氢酶、间接胆红素及骨髓象分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13(ADAMTS13)活性及抑制物检测确诊为iTTP。误诊时间3~7 d。9例确诊后均采用治疗性血浆置换,其中7例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2例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经治疗死亡1例,8例随访1年,病情稳定,均无复发。结论iTTP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多样,极易误诊。加强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警惕性,对于高度可疑病例应尽早行ADAMTS13活性及抗体检测,以提高本病的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栓血小板减少 误诊 病毒脑炎 肾功能衰竭 EVANS综合征 溶血尿毒综合征 弥散血管内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冬枝应用小柴胡汤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验案1则
18
作者 韩萍萍 夏欣欣 周冬枝 《山西中医》 2025年第3期38-38,52,共2页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主要临床特征包括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精神症状、发热和肾脏受累等,其是一种高致死、高风险的临床急症[1]。现将周冬枝教授以小柴胡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血栓性血...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主要临床特征包括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精神症状、发热和肾脏受累等,其是一种高致死、高风险的临床急症[1]。现将周冬枝教授以小柴胡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冬枝 血栓血小板减少紫癜 小柴胡汤 验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固本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气亏虚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研究
19
作者 吕红姣 张蕾 张雪丽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1期182-186,共5页
目的:观察益气固本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气亏虚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IT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分别剔除2例,最终2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 目的:观察益气固本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气亏虚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IT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分别剔除2例,最终2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固本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2组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短中期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血小板计数(BPC)水平的变化。结果:2组短期、中期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为72.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慢性出血、体倦乏力、神疲懒言、食欲不振、食后腹胀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上述5项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2组BP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后第14天、第30天、第60天、第90天,观察组BP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固本方联合穴位贴敷能改善脾气亏虚型ITP患者中医证候,稳定血小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脾气亏虚型 益气固本方 穴位贴敷 糖皮质激素 血小板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血化瘀中药汤剂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
20
作者 胡元辉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7期87-90,共4页
目的:对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析凉血化瘀中药汤剂的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提供更多治疗依据。方法:选用2020年1月-2021年12月到邳州市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为研究主体,共计纳入45... 目的:对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析凉血化瘀中药汤剂的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提供更多治疗依据。方法:选用2020年1月-2021年12月到邳州市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为研究主体,共计纳入45例患儿,分为对照组20例(激素治疗)和研究组25例(凉血化瘀中药汤剂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安全性与血清指标变化差异。结果:两组患儿接受不同治疗方案,随访3个月后发现,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更加理想,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治疗方案对血清指标的影响,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治疗后白细胞介素-2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白细胞介素-4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免疫球蛋白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免疫球蛋白M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免疫球蛋白G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治疗后各项指标表达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探讨两组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会对儿童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中药汤剂治疗注重整体治疗准则,可提高临床疗效,有助于促进患儿病情转归,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激素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