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锁定式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前路接骨板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沈怀霜 陆英杰 +4 位作者 朱天峰 钮俊杰 杨惠林 朱雪松 邹俊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11期881-887,共7页
背景:随着自锁定式零切迹椎间融合器(ROI-C)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广泛应用,ROI-C也被应用于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的手术治疗。目的:比较ROI-C及传统前路接骨板cage系统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 背景:随着自锁定式零切迹椎间融合器(ROI-C)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广泛应用,ROI-C也被应用于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的手术治疗。目的:比较ROI-C及传统前路接骨板cage系统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2例接受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其中23例采用ROI-C(ROI-C组),19例采用传统前路接骨板cage系统(接骨板固定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包括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以及影像学指标(包括颈椎融合率、颈椎生理曲度、手术节段椎间盘高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与接骨板固定组患者比较,ROI-C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更短,失血量更少,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各出现2例轻度吞咽困难。两组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术后两组患者JOA评分、NDI均较术前改善,颈椎生理弧度、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或0.01),且均获得满意椎间融合。各随访时间点两组患者JOA评分、NDI、颈椎生理弧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前即术后首次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ROI-C组患者椎间隙高度大于接骨板固定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个月ROI-C组患者椎间隙高度下降多于接骨板固定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手术能有效改善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隙高度。相比传统接骨板,ROI-C手术时间少,创伤小,且术后短期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隙高度恢复更为显著,但仍需注意颈托固定,防止早期椎间隙高度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 前路手术 自锁定式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传统接骨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自锁式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老年人长节段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张瑛凯 夏阔 +3 位作者 王厚磊 王京 周嘉琦 赵明东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3,62,共7页
目的应用自锁式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老年人群长节段颈椎病,与传统钛板联合椎间融合器手术结果进行对比,评估零切迹椎间融合器的治疗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回顾性收集3~4节段(C3~C7)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混合型颈... 目的应用自锁式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老年人群长节段颈椎病,与传统钛板联合椎间融合器手术结果进行对比,评估零切迹椎间融合器的治疗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回顾性收集3~4节段(C3~C7)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混合型颈椎病的老年患者(>60岁)病例,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A组,24例)或传统钛板联合椎间融合器(B组,18例)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测量术前、术后颈椎各方向椎间隙高度、功能段高度和颈椎前凸角。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记录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上肢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术前颈椎间隙高度、功能段高度及颈椎前凸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切口短于B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上肢VAS、术后N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椎间隙高度、功能段高度、颈椎前凸角的恢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是治疗长节段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与传统钛板联合椎间融合器相比,可避免术后吞咽困难,切口更小,手术时间更短,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节段颈 融合器 前路手术 吞咽困难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应用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分析
3
作者 熊礼顺 谭菁华 +1 位作者 尹健 晏怡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165-3171,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应用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40例行ACD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零切迹组)... 目的对比分析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应用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40例行ACD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零切迹组),18例采用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钛板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及术后吞咽困难发生情况评估临床疗效;测量颈椎Cobb角(C2-7)、融合节段Cobb角、平均椎间隙高度、融合节段高度;通过术后CT观察融合器内外骨桥接情况评估融合情况及融合器下沉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JOA评分、NDI评分、平均椎间隙高度及融合节段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零切迹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显著低于钛板组(P<0.05),术后3个月零切迹组的融合节段Cobb角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除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融合节段Cobb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末次随访时两组融合器外骨桥接(ExGBB)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各随访时间点其余影像学指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DF中,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和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治疗临床疗效相似,均能显著改善颈椎功能及术后影像学指标,但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较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显著降低吞咽困难发生率;终末期随访,前者对融合节段Cobb角的改善效果及其ExGBB情况优于后者,更有利于促进植骨融合;两种融合器均有发生下沉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器 前路融合 融合器 钛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融合术与传统颈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比较
4
作者 许俊宇 谢旭垣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579-582,共4页
目的:浅析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融合术与传统颈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比较。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颈... 目的:浅析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融合术与传统颈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比较。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颈椎融合术,研究组接受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就两组患者手术状况、颈椎功能状况、疼痛程度、角度及平行位移角、并发症发生率及颈椎融合节段的上下临近节段的颈椎间盘退变程度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1年后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指标高于对照组,且术后3个月、1年后NDI指标相邻椎体角度位移、相邻椎体水平位移、邻近节段颈椎间盘退变程度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融合术与传统颈椎融合术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颈椎曲度,但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在改善临床症状和维持颈椎曲度、相邻椎体角度位移、水平位移方面及减缓邻近节段颈椎间盘退变程度均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压迫症 传统颈融合 融合器融合 邻近节段退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切迹桥形锁定融合器与钛板-椎间融合器系统前后路联合手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田凌阳 孙建广 +3 位作者 黄世磊 韩钰 夏毕成 皮国富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8期1421-1425,共5页
目的探讨零切迹桥形锁定融合器(ROI-C)与钛板-椎间融合器(PCC)系统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以及两种内固定材料对颈椎矢状位参数及其变化值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7... 目的探讨零切迹桥形锁定融合器(ROI-C)与钛板-椎间融合器(PCC)系统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以及两种内固定材料对颈椎矢状位参数及其变化值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7例(ROI-C组21例,PCC组1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病历资料。评价指标包括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矢状位参数和吞咽困难评分等。比较分析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和矢状位参数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在37例患者中ROI-C组手术时间较PCC组短,术中出血量较PCC组少,但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JOA评分、NDI均较术前改善(P<0.05),PCC组较ROI-C组JOA评分更高,VAS评分、NDI更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C组较ROI-C组提供更好的责任节段前柱高度变化值及颈椎曲度变化值(P<0.05),两组术后C2矢状面垂直轴及责任节段前柱高度保持在同一范围内。ROI-C组术后发生吞咽困难1例(4.7%,1/21),PCC组发生吞咽困难6例(37.5%,6/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基于ROI-C及PCC系统的前后路联合手术都能有效地改善相关症状并在短期内维持颈椎矢状位平衡,PCC组责任节段前柱高度改变值及颈椎曲度改变值更大,ROI-C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形锁定融合器 钛板-融合器 前后路联合手术 矢状位参数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复位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治疗下颈椎脱位 被引量:9
6
作者 李玉伟 王海蛟 +2 位作者 周小小 王玉记 王齐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30-636,共7页
目的:探讨一期颈椎前路复位、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脱位的效果。方法:2010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25例不合并椎板骨折内陷的下颈椎脱位患者,脊髓损伤程度按照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10例,C级6例,D级4例,E级1例;损伤部... 目的:探讨一期颈椎前路复位、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脱位的效果。方法:2010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25例不合并椎板骨折内陷的下颈椎脱位患者,脊髓损伤程度按照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10例,C级6例,D级4例,E级1例;损伤部位:C3/4 2例,C4/5 5例,C5/6 8例,C6/7 10例;单侧关节突脱位绞锁8例,双侧关节突脱位绞锁17例;受伤至入院时间2h^3d,平均7.6h。均急诊全麻下一期行颈椎前路复位、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治疗,复位方法包括全麻下颅骨牵引、椎体间撑开撬拨复位。结果:全麻下颅骨牵引重量10~15kg,时间10~30min,13例复位,12例未复位。12例颅骨牵引未复位患者中,8例单侧关节突绞锁患者于术中通过椎间盘切除减压后偏中心椎体间撑开、单侧撬拨全部复位,4例双侧关节突绞锁患者通过椎间盘切除减压后椎体间撑开、撬拨复位。手术时间为61±12min(40~82min),术中出血量为180±25ml(100~600ml)。术后出现脑脊液漏1例,未发生大血管、喉返神经损伤或气胸等并发症,无1例出现术后吞咽不适感。随访6.8±2.2个月(5~12个月)。术后3~5个月影像学复查示椎间植骨均获骨性愈合;25例颈椎序列好、内固定位置良好、无内固定移位及断裂。末次随访时,A级2例、B级3例、C级1例、D级1例、E级1例脊髓功能无变化,其余患者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JOA评分由术前7.2±0.8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13.8±0.6分,改善率为67.3%。结论:一期全麻下颈椎前路复位、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脱位可达到早期复位、减少脊髓受压时间、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减少术后吞咽不适感发生率、疗效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脱位绞锁 融合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治疗老年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季海龙 赵秀泉 +3 位作者 张丽 许俊岭 刘明昊 魏然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504-506,共3页
目的:对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治疗老年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治疗的老年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5例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1个月、2个月及6个月时JOA评分、VAS评分、颈椎... 目的:对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治疗老年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治疗的老年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5例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1个月、2个月及6个月时JOA评分、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颈椎Cobb角、椎间高度等指标变化,并检测患者血清中炎症反应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术后JOA评分、颈椎Cobb角明显升高(P<0.05),而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椎间高度及炎症因子(IL1β、IL2及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对老年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器 单节段脊髓型颈 炎症因子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8
作者 赵伟华 高俊 +1 位作者 卞胡伟 仇胥斌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451-454,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新型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ROI-C)与传统钛板联合融合器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因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共56例,其中使用ROI-C 27例,使用传统... 目的:比较分析新型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ROI-C)与传统钛板联合融合器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因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共56例,其中使用ROI-C 27例,使用传统钛板联合融合器29例。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融合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预后评分、影像学指标及术后颈部异物感等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0.1±4.3)月,两组性别及年龄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融合节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I-C组手术时间(117.2±14.4)min及出血量(50.9±12.5)mL均低于钛板组[(141.9±19.2)min和(77.6±18.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日本骨科学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后椎间隙高度与颈椎曲度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颈部异物感发生率ROI-C组低于钛板组。结论:颈椎前路手术中应用ROI-C与传统钛板联合融合器疗效相近,但前者具有手术时间少、术中出血量低及术后颈部异物感发生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 前路融合器 临床预后 异物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零切迹融合器固定系统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刘艺明 李春 +2 位作者 王晓陆 王善松 马力 《颈腰痛杂志》 2016年第5期384-387,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优越性。方法2013—03—2015—06,应用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手术治疗2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4例,女10例,年龄35—72岁,平均56.5岁... 目的探讨使用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优越性。方法2013—03—2015—06,应用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手术治疗2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4例,女10例,年龄35—72岁,平均56.5岁。观察患者术后是否出现吞咽困难、植骨融合情况,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与半年采用JOA评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中出血量为70—120ml,平均(85.3±14.2)ml,手术时间70—120min,平均(90.0±12.8)min,JOA评分由术前的5.6-10.1分上升至术后3个月的14—18.6分及术后半年的14.7~18.6分;所有患者在术后3个月吞咽困难症状完全消失,术后半年均获植骨融合。结论应用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无需使用颈椎前路钢板,术中操作简便,术后临床效果良好,吞咽困难发生率低,生物力学稳定性良好,植骨融合率高,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器 盘突出 脊柱融合 吞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短期疗效 被引量:2
10
作者 汪凡栋 郑佳状 +4 位作者 陈宇 宋昭君 刘元彬 唐龙 王淼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3年第5期321-326,共6页
目的 比较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ACDF)手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4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16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 目的 比较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ACDF)手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4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16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8例,研究组患者采用颈前路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实施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ACDF手术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学参数(椎间隙高度、Cobb角、颈椎曲度指数)、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血量、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椎间隙高度、Cobb角、颈椎曲度指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椎间隙高度、Cobb角、颈椎曲度指数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JO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两组间无差异(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5.17%),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10.34%),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传统ACDF手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方式能取得更好的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器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 脊髓型颈 日本骨科协会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切迹颈椎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沈红雷 许宏俊 +1 位作者 花雷 丁育健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2期243-244,共2页
目的:对零切迹颈椎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对13例颈椎病患者采用零切迹颈椎椎间融合器进行手术治疗。结果:13例颈椎病患者采用此方法治疗后手术操作简单,固定融合可靠,疗效明显。结论:零切迹颈椎椎间融合器治疗... 目的:对零切迹颈椎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对13例颈椎病患者采用零切迹颈椎椎间融合器进行手术治疗。结果:13例颈椎病患者采用此方法治疗后手术操作简单,固定融合可靠,疗效明显。结论:零切迹颈椎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病的内固定方法设计合理,疗效明确,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器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大凯 朱振军 杨希望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35-136,共2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40例接受经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脊髓减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融合器植入、钉板系统内固定术,观察组应用ZeroP行椎间固...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40例接受经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脊髓减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融合器植入、钉板系统内固定术,观察组应用ZeroP行椎间固定融合术。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比较手术前后颈椎Cobb角、JOA评分及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颈椎Cobb角、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Zero-P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时间短、疼痛轻、并发症少、且颈椎功能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减压 融合器 脊髓型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固定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比较 被引量:20
13
作者 彭建城 唐永超 +6 位作者 张顺聪 杨志东 周腾鹏 罗培杰 温广伟 许岳荣 马延怀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7-426,共10页
目的:比较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与传统钛板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单/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对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3月采用颈前路减压Zero-P与传统钛板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113例脊髓型颈椎病... 目的:比较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与传统钛板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单/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对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3月采用颈前路减压Zero-P与传统钛板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11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资料,其中Zero-P组(A组)65例,传统钛板组(B组)48例,A组再分为单节段组(n=44)和双节段组(n=21),B组再分为单节段组(n=28)和双节段组(n=20),4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手术节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4组的术前、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e Association,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术后是否出现吞咽困难,并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评估术前、末次随访时的相邻椎体骨化情况,在颈椎MRI上应用椎间盘Pfirrmann分级评估术前、末次随访时的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单节段A组随访时间为18.0±7.9个月,单节段B组为15.8±8.8个月,双节段A组为14.8±6.4个月,双节段B组为15.8±8.2个月,4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手术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4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同节段A、B组间比较JOA评分改善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末次随访时同节段A、B组间比较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双节段B组末次随访时上、下相邻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术后均有明显下降(P<0.05),其余3组末次随访时上、下相邻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术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双节段B组上、下相邻椎间隙高度显著低于双节段A组(P<0.05),单节段A、B组末次随访时上、下相邻椎间隙高度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相邻椎体骨化发生率单节段B组(32.14%)与单节段A组(6.82%)比较、双节段B组(40%)与双节段A组(9.52%)比较更高(P<0.05)。根据Pfirrmann分级,双节段B组(30%)比双节段A组(4.76%)更容易发生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P<0.05),单节段A、B组末次随访时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无明显差异(P>0.05);B组中双节段(30%)比单节段(7.14%)更容易发生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P<0.05),A组中单、双节段末次随访时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无明显差异(P>0.05)。B组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均比A组高(P<0.05)。结论:颈前路单/双节段减压内固定融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使用Zero-P与传统钛板内固定融合相比,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Zero-P可减少术后相邻节段退变,且在双节段比较中优势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融合 融合器 钛板 相邻节段退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钛板椎间融合器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Meta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朱彦奇 王红霞 +3 位作者 曹锐 高书涛 侯超 盛伟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05-814,共10页
目的:比较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与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固定(cage-plate)治疗多节段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临床疗效、放射学结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 目的:比较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与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固定(cage-plate)治疗多节段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临床疗效、放射学结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 Ovid,Medline数据库。中文关键词为:“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自稳型椎间融合器”、“锚定式椎间融合器”、“钉板内固定”、“Zero-p”、“ROI-C”、“ACDF”、“颈椎前路减压融合”;英文检索词“Zero-p”、“Zero-profile”、“ROI-C”、“cage and plate”、“stand-alone anchored spacer”、“anchored cage”、‘‘anchored spacer”、“no-profile”、“ACDF”。由2名评价者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收集对比Zero-p与cage联合钛板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文献,并进行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ACDF术中应用两种不同内固定材料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影像学结果及并发症。结果:共纳入8篇高质量文献,共634例患者,零切迹组302例,cage+钛板组332例。Meta分析显示:零切迹组在手术时间[MD=-13.08,95% CI(-23.38,-2.78),P=0.01]、术中出血量[MD=-6.76,95% CI(-12.92,-0.61),P=0.03]与cage+钛板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JOA评分差异[MD=-0.14,95% CI(-0.36,0.09),P=0.23]、NDI评分差异[MD=-0.05,95% CI(-0.43,0.33),P=0.80]及手术节段融合率[RR=0.99,95% CI(0.95,1.04),P=0.78]均无统计学差异;零切迹组与cage+钛板组术后C2-7Cobb角[MD=-3.11,95% CI(-4.47,-1.74),P<0.0001]及术后椎前软组织厚度[MD=-1.00,95% CI(-1.35,-0.65),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零切迹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RR=0.61, 95% CI(0.50,0.75),P<0.00001]及术后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RR=0.20,95% CI(0.06,0.66),P=0.008]均低于cage+钛板组;零切迹组术后融合器沉降发生率[RR=3.07,95% CI(1.73,5.47),P=0.0001]显著高于cage+钛板固定组。结论:两种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相同,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吞咽困难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低等特点,但传统cage联合钛板固定在恢复颈椎生理曲度、防止融合器沉降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器 cage+钛板 前路减压融合 多节段颈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固定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红波 唐俊 +1 位作者 周竖平 蒋卫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30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固定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对该院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32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32例患者均采用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固定治疗。依据Frankel标准对...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固定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对该院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32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32例患者均采用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固定治疗。依据Frankel标准对神经损害程度进行分级,采用颈椎JOA评分标准评价人体功能性障碍,通过复查X线(或CT)了解颈椎稳定性及植骨融合情况。统计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患者植骨融合情况、Franke1分级变化及JOA评分结果。结果 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X线(或CT)结果显示植骨3~6个月后骨性融合。末次随访Franke1分级都有明显改善。术前JOA评分(11.6±2.5)分,末次随访JOA评分(14.9±1.9)分。结论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系统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疗效明显,可获得较为理想的脊髓功能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器 无骨折脱位 颈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志斌 池开宇 +4 位作者 卢奇昊 张海波 刘胜 唐聪 何发胜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2年第6期1030-1032,共3页
目的:分析在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患者采取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厦门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颈椎病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比较2组患... 目的:分析在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患者采取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厦门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颈椎病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颈部残疾指数(NDI评分)、手术指标、治疗前后的椎间隙高度、颈椎Cobb角。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PSQI评分、JOA、N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PSQI评分、JOA、NDI评分均有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比对照组好,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椎间隙高度、颈椎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椎间隙高度、颈椎Cobb角升高更加明显,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颈椎病患者的治疗中采用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改善其颈椎功能,而由于其术后疼痛较轻,活动受限程度较少,因此患者更易进入睡眠状态,提高了睡眠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融合器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对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及融合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俊芳 王琼 +4 位作者 王烨 李丁 江涛 顾晓峰 蔡卫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8期861-865,共5页
目的探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对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及融合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14年8月至2018年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及融合术治疗的74例患者,其中观察组40例应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余观... 目的探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对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及融合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14年8月至2018年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及融合术治疗的74例患者,其中观察组40例应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余观察组34例应用钛板联合cage融合器。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随访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末次随访JOA评分显效改善率为92. 5%,而对照组为91. 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吞咽困难发生率为2. 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 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邻近节段骨化的发生率为5. 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 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零切迹椎间融合器相比钛板联合cage融合器手术效果相当,但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可显著降低术后吞咽困难及邻近节段骨化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器 融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老年单节段颈椎病的近期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海淋 陈奋勇 刘文革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39-42,共4页
目的观察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治疗老年单节段颈椎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组采用颈前路Zero-P治疗老年单节段颈椎病29例,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12个月的VAS、JOA、NDI评分,椎间隙高度,C2... 目的观察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治疗老年单节段颈椎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组采用颈前路Zero-P治疗老年单节段颈椎病29例,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12个月的VAS、JOA、NDI评分,椎间隙高度,C2~7Cobb角等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结果 2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最少12个月,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6±12.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0±15.5)mL。患者术后1、12个月时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t=14.35,P=0.00;t=15.35,P=0.00),术后1、12个月时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t=9.00,P=0.00;t=8.98,P=0.00),术后1、12个月时的NDI评分均低于术前(t=19.89,P=0.00;t=21.16,P=0.00),术后1个月、12个月颈椎间隙高度均大于术前(t=23.36,P=0.00;t=29.59,P=0.00),术后1个月、12个月颈椎Cobb角均大于术前(t=15.61,P=0.00;t=15.86,P=0.00)。结论 Zero-P治疗老年单节段颈椎病具有切口小、操作简化、手术时间短、吞咽困难发生率低、内植物相关并发症少等早期临床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融合器 颈前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用于单节段ACDF的中期疗效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立业 田天照 +3 位作者 梁浩东 周剑鹏 施敏 蔡迎峰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9年第4期210-215,共6页
目的评价零切迹颈椎间融合器在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6月广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2例行ACDF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采用Poster零切迹颈椎间融合器。记录手术... 目的评价零切迹颈椎间融合器在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6月广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2例行ACDF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采用Poster零切迹颈椎间融合器。记录手术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观察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75.3±15.3)min,术中出血量(18.2±12.0)mL,住院时间(9.2±3.5)d。随访时间24~3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6.4个月。术后2 d、6个月及末次随访VAS评分均较术前下降,JOA评分均高于术前,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复查CT,所有患者均骨性融合。随访期间未见融合器松动移位、异位骨化、吞咽困难并发症,1例术后24个月发生邻近节段退变。结论在单节段ACDF术中应用零切迹颈椎间融合器,可改善患者颈椎功能,缓解疼痛症状,术后并发症少,且不增加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中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移位 除术 减压术 外科 脊柱融合 融合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与钛板融合器内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评价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锋 龙耀武 +2 位作者 赵睿 袁智瑞 赵晓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511-2515,共5页
背景: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但有颈椎不稳、融合率低等缺点,钛板融合器可以弥补这些缺点,但仍有一些常见并发症发生。一种新型的同时具有支持和固定椎体的一体式颈前路零切迹(Zero-P)椎间融合器在... 背景: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但有颈椎不稳、融合率低等缺点,钛板融合器可以弥补这些缺点,但仍有一些常见并发症发生。一种新型的同时具有支持和固定椎体的一体式颈前路零切迹(Zero-P)椎间融合器在临床广泛应用。目的:对比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与钛板融合器内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42例单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其中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组(Zero-P组)21例,颈前路钛板融合器内固定治疗组(钛板组)21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日本骨科学会评分及其改善率、吞咽困难程度、Cobb角、融合节段椎体间高度及其增加率。结果与结论:①Zero-P组术中出血量与钛板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Zero-P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钛板组(P <0.05);②术后3,6,18个月时2组的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 <0.05),但在相同随访时间2组的日本骨科学会评分及其改善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③术后6个月钛板组有2例(10%)发生轻度吞咽困难,而Zero-P组吞咽困难症状消失;术后18个月钛板组仍有1例(5%)发生轻度吞咽困难;④Zero-P组Cobb角术后3,6,18个月与钛板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⑤2组椎体间高度增加率术后3个月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而术后6,18个月Zero-P组椎体间高度增加率显著高于钛板组(P <0.05);⑥提示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与钛板融合器内固定治疗均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但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更有利于维持颈椎曲度及椎体间高度,并降低术后吞咽难的发生率,因此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颈前路 融合 钛板融合器 内固定 融合节段体高度 曲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