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溶区燃气管道致灾概率分析:基于易损性-灾害系统集成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乔楚 陈军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3期14471-14478,共8页
为科学评估岩溶区燃气管道的致灾可能性,基于灾害系统理论从孕灾环境活跃性、灾害因子风险性、承灾体脆弱性多重维度全面分析致灾事件体系,结合贝叶斯网络的信念传播更新优势逐层推算致灾事件的危险概率;结合易损性与可靠度分析理论,立... 为科学评估岩溶区燃气管道的致灾可能性,基于灾害系统理论从孕灾环境活跃性、灾害因子风险性、承灾体脆弱性多重维度全面分析致灾事件体系,结合贝叶斯网络的信念传播更新优势逐层推算致灾事件的危险概率;结合易损性与可靠度分析理论,立足于有限元模拟结果和聚乙烯管道特性构建数理模型,从灾害损伤强度和抵抗灾害能力两者的交互作用视角综合核算管道的易损概率,创新“事件危险性+管道易损性”的致灾概率研究范式并开展实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易损性-灾害系统集成视角开展致灾概率分析有利于立足系统性视角科学测度致灾事件的危险概率,同时准确评估管道抗外载能力对致灾过程的重要影响;ZJ岩溶区段燃气管道的致灾概率为0.8662×10-3,属于不可接受等级,需根据成本与效益对岩溶发育程度、管道安全水平、灾害演化趋势等开展持续监测与科学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燃气管道 致灾概率 易损性理论 害系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技术改进及应用检验 被引量:3
2
作者 杨竹云 许彦艳 +5 位作者 李华宏 杨迎冬 胡瑞峰 夏龙松 刘博文 魏蕾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1,共7页
利用2014—2022年云南省地质灾害数据和气象降水资料,开展有效降水量致灾概率研究,并结合地质灾害易发因子,分区建立了新一代精细化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模型,并对模型性能开展了应用检验。结果表明:新建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模型提... 利用2014—2022年云南省地质灾害数据和气象降水资料,开展有效降水量致灾概率研究,并结合地质灾害易发因子,分区建立了新一代精细化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模型,并对模型性能开展了应用检验。结果表明:新建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模型提高了预警产品的时空分辨率和准确率,应用效果良好。模型能提前较好地反映出区域性强降水过程背景下的气象风险预警等级;对较难预报的局地强降水,也可以通过实时更新的监测预警产品给出风险加强的趋势,提前发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能直接客观反映出极端强降水背景下的气象风险高级别预警,起到较好的预警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地质 预警模型 致灾概率 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主要地质灾害精细化气象风险预警预报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君霞 黄武斌 +3 位作者 李安泰 杨秀梅 黎倩 边宏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43-1452,共10页
甘肃省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的省份之一,降水型地质灾害占比重。利用甘肃省2013-2021年4-10月地质灾情数据、加密降水观测资料和地面-雷达-卫星三源融合降水分析产品(CMPAS),选取有效雨量代表降水致灾因子,建立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有效雨... 甘肃省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的省份之一,降水型地质灾害占比重。利用甘肃省2013-2021年4-10月地质灾情数据、加密降水观测资料和地面-雷达-卫星三源融合降水分析产品(CMPAS),选取有效雨量代表降水致灾因子,建立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有效雨量致灾概率方程,以有效雨量致灾概率、地质灾害潜在危险度、易损度为因子构建甘肃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精细化网格预警模型,并应用实况降水资料和兰州中心气象台精细化网格定量降水预报产品,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精细化网格预报试验,检验模型的预警效果。结果表明:(1)基于有效雨量致灾概率分别给出了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地质灾害气象风险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的临界雨量阈值,其中,陇南山地蓝色和红色预警临界雨量阈值分别为40.6 mm和113.5 mm,远高于黄土高原的18.0 mm和73.6 mm。(2)确定了甘肃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的风险度判别指标,数值介于0.004~1.000,其中0.336~1.000表示红色预警。(3)甘肃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精细化网格预警模型能够较好预警地质灾害事件,各等级预警的比例合理,且能有效降低高等级预警率和空报率,该模型具有较强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 气象风险 有效雨量 有效雨量致灾概率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对黄花梨致灾风险评估——以奉贤地区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周璞 徐相明 +2 位作者 顾品强 姚寅秋 汤晨阳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17期137-141,共5页
通过分析奉贤区金冠蜜梨种植园2001—2015年黄花梨关键生育期和1959—2015年影响奉贤地区的台风资料,得到黄花梨的生育期特征及台风对其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黄花梨开花始期为3月30日、开花盛期为4月4日、果实采摘期为8月26日。2005年... 通过分析奉贤区金冠蜜梨种植园2001—2015年黄花梨关键生育期和1959—2015年影响奉贤地区的台风资料,得到黄花梨的生育期特征及台风对其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黄花梨开花始期为3月30日、开花盛期为4月4日、果实采摘期为8月26日。2005年开始进入盛果期,坐果数基本为80~100个/株。2005—2015年共有20个台风对黄花梨造成影响,每年台风影响日数为3~6d;大风是对坐果数影响的主要因子,强降水基本无影响;当极大风速达到9级、10级时,台风分别带来巨大破坏、毁灭性破坏。1959—2015年奉贤区共受到116个台风影响,台风极大风速集中在7~9级,影响月份集中在7—9月。台风影响呈现"多—少"相间的年代际变化。基于台风极大风速等级建立黄花梨膨大收获期影响致灾概率公式,得出奉贤每隔6~7年、3~4年黄花梨坐果数将受到台风造成的毁灭性致灾、损坏性致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梨 坐果数 台风 致灾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密观测的重庆暴雨预警等级标准确定
5
作者 王颖 翟丹华 +2 位作者 廖要明 康俊 杨宝钢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68-876,共9页
基于重庆市2011—2021年2066个加密观测自动气象站小时雨量和暴雨灾情数据,利用暴雨过程滑动抽样和百分位法确定区县暴雨预警信号发布标准及全市暴雨灾害风险预警等级标准,为重庆地方部门启动暴雨应急响应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重庆设气... 基于重庆市2011—2021年2066个加密观测自动气象站小时雨量和暴雨灾情数据,利用暴雨过程滑动抽样和百分位法确定区县暴雨预警信号发布标准及全市暴雨灾害风险预警等级标准,为重庆地方部门启动暴雨应急响应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重庆设气象主管机构的34个区县累计发生5363次暴雨过程,平均每个区县每年出现14.3次,选取1、3、12 h作为暴雨过程预警信号发布参考历时;各历时雨量升序排列后按照30%~50%、70%~80%、90%~95%、99%~99.9%百分位区间取整,得到暴雨蓝、黄、橙、红预警等级阈值分别是:1 h-30-50-70-100 mm,3 h-50-70-100-150 mm,12 h-70-100-150-250 mm;区县不同预警信号的致灾概率随信号增强、历时增加而增大,综合各历时最高预警等级和最大致灾概率,各区县平均每年发布暴雨蓝、黄、橙、红预警5.4、4.0、1.3、0.18次,致灾概率分别是30%、60%、85%、95%;全市累计出现114次区域暴雨过程,根据暴雨过程可能受灾区县个数发布暴雨灾害风险预警等级,平均每年发布Ⅳ级5.3次、Ⅲ级3.1次、Ⅱ级1.6次、Ⅰ级0.1次,与区县预警信号发布频次基本一致,符合预警发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预警信号 暴雨过程滑动抽样法 百分位法 致灾概率 暴雨害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地区倒春寒时空特征及气象指标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德萍 张凯静 +3 位作者 张璐 董海鹰 郭丽娜 刘学刚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73-1681,共9页
本文基于青岛地区7个国家气象站1961—2015年3—5月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资料及农作物霜冻、低温冷害或冻害资料,依据GB/T 34816—2017《倒春寒气象指标》,统计研究出倒春寒气象指标及时空特征,为提高作物防御能力提供参考。结果表明... 本文基于青岛地区7个国家气象站1961—2015年3—5月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资料及农作物霜冻、低温冷害或冻害资料,依据GB/T 34816—2017《倒春寒气象指标》,统计研究出倒春寒气象指标及时空特征,为提高作物防御能力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青岛地区倒春寒分轻度和中度两级,分别占67.3%和32.7%,无重度。倒春寒年均发生1.1站次,主要在4月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年际或年代际变化主要呈减少趋势。空间分布从西北部地区到东南沿海逐渐减少,即墨中度出现概率最大。进一步分析得知,倒春寒致灾概率为26.3%。通过灾情发生时气象条件分析得出致灾性倒春寒气象指标:轻度型最低气温降至0~5℃、过程平均气温偏低2~4℃,持续时间3~5 d;中度型最低气温降至0℃以下、过程平均气温偏低4℃以上,持续时间6 d以上。从影响范围、发生时间和致灾性分析,青岛地区中度倒春寒范围大,为区域性发生,出现在3月下旬—4月中旬,可造成农作物冻害;轻度倒春寒影响范围较小,一般2站以下,出现时间略晚,4月中下旬概率较大,易造成霜冻或低温冷害。总之,春季冷空气入侵引发青岛地区倒春寒天气现象,其中26.3%为致灾性倒春寒,造成农业生产经济损失。值得重视的是轻度倒春寒,因其发生频率高于中度,且发生时段与本地主要农作物生长关键期重叠,如小麦拔节—孕穗期、大部分果树开花期,需加以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春寒 气象指标 致灾概率 时空特征 发生时间 致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