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舞蹈人类学的概念、路径和理论
1
作者 刘晓真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49-57,共9页
舞蹈人类学自始至终都是学科交叉的产物,其学科建构是在学人不断提出问题和重审反思的基础上拓展、累积和推进的。作为交叉学科,舞蹈人类学主要有两条研究路径:一种是遵从和套用传统人类学的方法,以舞蹈作为案例来验证已然存在的认识;... 舞蹈人类学自始至终都是学科交叉的产物,其学科建构是在学人不断提出问题和重审反思的基础上拓展、累积和推进的。作为交叉学科,舞蹈人类学主要有两条研究路径:一种是遵从和套用传统人类学的方法,以舞蹈作为案例来验证已然存在的认识;还有一种是以动作研究为核心,在人类学理论和以舞蹈为代表的人类身体活动之间找到理论的接洽点。动作是舞蹈人类学的核心物,舞蹈是建立在身体动觉经验基础上的文化模式,与普通的人类行为不同,它具有内在的语言象征和审美价值。在世界范围内,倡导一种非西方、非现代的舞蹈观念才能真正充实舞蹈人类学的内涵,世界多元文化的经验是舞蹈人类学理论保持生命力的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人类学 概念界定 动作研究 经验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蹈人类学的学术梳理与理论探索——评《舞蹈人类学导论》与《探索·认知与思考——舞蹈人类学导论研究》
2
作者 姜磊 《艺术家》 2024年第10期106-108,共3页
中国舞蹈人类学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学界对此的研究还存在诸多争论,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在此背景下,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刘晓真副研究员撰写出版的著作《舞蹈人类学导论》和北京舞蹈学院王昕教授的著作《探索·认知与思考... 中国舞蹈人类学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学界对此的研究还存在诸多争论,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在此背景下,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刘晓真副研究员撰写出版的著作《舞蹈人类学导论》和北京舞蹈学院王昕教授的著作《探索·认知与思考——舞蹈人类学导论研究》两本著作系统介绍了国内外舞蹈人类学的发展历程,为国内舞蹈人类学的研究提供了全局性的视野。两本著作以不同的学术观点和写作视角进行了理论探索,分析和讨论了现存问题,对中国舞蹈人类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人类学 北京舞蹈学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 导论 发展历程 理论探索 学术观点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蹈人类学视角下桑植白族仗鼓舞之比较研究
3
作者 李程程 《歌海》 2024年第4期102-111,共10页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仗鼓舞是桑植白族植根于骨子里的集体记忆,是民族的、地域的、群体的情感集中表现。这种具有鲜明的桑植特色的仗鼓舞形态,不仅是白族母文化的纵向传承,也是本土多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横向互构...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仗鼓舞是桑植白族植根于骨子里的集体记忆,是民族的、地域的、群体的情感集中表现。这种具有鲜明的桑植特色的仗鼓舞形态,不仅是白族母文化的纵向传承,也是本土多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横向互构。麦地坪村和马合口村两地的仗鼓舞,其因地理环境、族群内部差异、传承过程影响等诸多因素导致二者在动作形态、呈现态度、表演功能等方面的不同差异,既体现了武舞相融与温婉柔美的迥异的审美风格,更体现了这一迁徙族群文化传承的自觉与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人类学 仗鼓舞 白族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舞蹈人类学视野探析中国古典舞的重塑与发展
4
作者 邵子涵 阳阳 《艺术评鉴》 2024年第9期38-43,共6页
本文从舞蹈人类学的视角,探析中国古典舞在新时代的重塑与发展。首先,澄清了对“中国古典舞”的误解,强调其是20世纪50年代融合多种元素创新形成的舞蹈体系。通过分析舞蹈的社会文化反映和历史地位,探讨了中国古典舞伴随中华人民共和国... 本文从舞蹈人类学的视角,探析中国古典舞在新时代的重塑与发展。首先,澄清了对“中国古典舞”的误解,强调其是20世纪50年代融合多种元素创新形成的舞蹈体系。通过分析舞蹈的社会文化反映和历史地位,探讨了中国古典舞伴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伟大的改革开放实践与社会变迁的联系。其次,为应对中国古典舞传统文化底蕴缺失和创作技法的直接搬用,提出中国古典舞创作要坚持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精神。最后,提出中国古典舞未来发展的原则和方向,强调了守正创新、与时代融合,倡导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人类学 中国古典舞 重塑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蹈人类学的概念辨析与讨论 被引量:29
5
作者 王建民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5年第5期5-11,共7页
在舞蹈人类学开始被更多人关注之时,有必要对国际学术界目前使用的"舞蹈人类学"相关概念进行仔细的梳理和辨析,以利明确学科地位、把握正确学术方向、促进学术应用。本文对"关于舞蹈的人类学""舞蹈的人类学&qu... 在舞蹈人类学开始被更多人关注之时,有必要对国际学术界目前使用的"舞蹈人类学"相关概念进行仔细的梳理和辨析,以利明确学科地位、把握正确学术方向、促进学术应用。本文对"关于舞蹈的人类学""舞蹈的人类学""舞蹈民族学""民族舞蹈学""舞蹈民族志"等概念的内涵与使用、所涉及的相关范畴进行了追溯和讨论,也涉及舞蹈人类学研究途径和舞蹈人类学的学术定位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人类学 舞蹈民族学 民族舞蹈 舞蹈民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蹈人类学与彝族民间烟盒舞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永祥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2年第1期93-100,共8页
本文通过对滇南彝族烟盒舞的人类学考察,对舞蹈人类学的理论和发展进行了简要的探索。文章认为,舞蹈艺术家和人类学家对舞蹈有着不同的理解,但目标一致。虽然艺术家更关注舞蹈的内部结构、审美和文化象征意义,而人类学家更关注舞蹈与人... 本文通过对滇南彝族烟盒舞的人类学考察,对舞蹈人类学的理论和发展进行了简要的探索。文章认为,舞蹈艺术家和人类学家对舞蹈有着不同的理解,但目标一致。虽然艺术家更关注舞蹈的内部结构、审美和文化象征意义,而人类学家更关注舞蹈与人类文化、行为和政治经济的关系。烟盒舞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市场中完全超出了舞蹈本身的含义,而更为广泛地与社会组织、人际关系和政府权力联系在一起,显示出了民族艺术在乡村社会中的内在合理性。烟盒舞在地方政府那里所折射出的不仅是一种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倾向性学术话语,还表达了地方政府那种希望从权力中心那里得到资源分配的心情和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人类学 彝族 烟盒舞 舞蹈研究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概念与舞蹈人类学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曦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5年第5期12-20,共9页
对身体及其动作的认知与理解,于文化渊源甚深,根源于德国浪漫学派的西方文化人类学之进化论色彩强烈的人文主义文化概念,在20世纪初期有所改观。经博阿斯及其弟子们的努力,在文化人类学理论研究本身以及原住民舞蹈研究中逐渐体现出了真... 对身体及其动作的认知与理解,于文化渊源甚深,根源于德国浪漫学派的西方文化人类学之进化论色彩强烈的人文主义文化概念,在20世纪初期有所改观。经博阿斯及其弟子们的努力,在文化人类学理论研究本身以及原住民舞蹈研究中逐渐体现出了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学文化概念,也因此,非西方的原住民舞蹈才真正成为了人类学跨文化研究的对象,也促成了舞蹈人类学从舞蹈定义开始直至今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主义文化概念 人类学文化概念 身体 舞蹈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蹈人类学、方法论和中国经验(上) 被引量:7
8
作者 刘晓真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6年第6期130-136,共7页
舞蹈人类学并非一个独立的学科,也并非舞蹈研究和文化人类学简单的嫁接,二者在研究理路上恰好有相似相近的方向,最终有了交叉相会的地方。舞蹈人类学没有严密的学说体系和流派,没有特有的范畴和标准,而是将边界落在具体的个案研究、专... 舞蹈人类学并非一个独立的学科,也并非舞蹈研究和文化人类学简单的嫁接,二者在研究理路上恰好有相似相近的方向,最终有了交叉相会的地方。舞蹈人类学没有严密的学说体系和流派,没有特有的范畴和标准,而是将边界落在具体的个案研究、专业经验和对其他学科的借鉴总结中;作为方法论的文化人类学在被应用于舞蹈研究时,并非中立的,其背后有意识形态的立场;在中国舞蹈的经验内外,有许多地方值得剥离开来重新审视和反思其中的理论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人类学 方法论 中国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蹈人类学读书笔记 被引量:5
9
作者 吕艺生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20年第3期42-51,共10页
通过阅读有关艺术人类学的论著,梳理出舞蹈人类学的发展脉络和相关理论问题,特别是在人类学视角下认识什么才是本来意义的"真正的舞蹈",舞蹈的生命意识与生命情趣,因而,学界除重视舞台表演性舞蹈外,也更要重视那些鲜活的带有... 通过阅读有关艺术人类学的论著,梳理出舞蹈人类学的发展脉络和相关理论问题,特别是在人类学视角下认识什么才是本来意义的"真正的舞蹈",舞蹈的生命意识与生命情趣,因而,学界除重视舞台表演性舞蹈外,也更要重视那些鲜活的带有原始痕迹的民间舞,以及现代城市民间舞、街舞和广场舞,加深认识"不是表演给人看的舞蹈"在人类学和舞蹈美育中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罗塞 舞蹈人类学 原本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蹈人类学、方法论和中国经验(下)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晓真 《民族艺术研究》 2017年第3期141-144,共4页
在中国经验中,化成天下的礼乐文化与舞蹈从来都是关系密切的,只不过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各自不同的时代表征。当代民间舞蹈在各种感召民族—国家意义的场合和事件中参与完成了礼制的建设。民间文艺会演、《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的编撰、... 在中国经验中,化成天下的礼乐文化与舞蹈从来都是关系密切的,只不过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各自不同的时代表征。当代民间舞蹈在各种感召民族—国家意义的场合和事件中参与完成了礼制的建设。民间文艺会演、《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的编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表面是社会主义集中制的结果,其实仍然是大一统的传统观念在塑造文化,便有了化成天下流动于舞蹈身体的礼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人类学 方法论 中国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蹈人类学视野下江西傩舞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永红 《民间文化论坛》 2011年第2期91-94,共4页
江西傩舞用一种特定的艺术方式,再现了一个历史与现实、神与人、神话与世俗世界融汇一体的文化景观,它所涵盖的丰富内容和遗存形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从舞蹈人类学的角度去理解和研究地域性的民间傩舞,使之成为学校舞蹈教育不可或缺... 江西傩舞用一种特定的艺术方式,再现了一个历史与现实、神与人、神话与世俗世界融汇一体的文化景观,它所涵盖的丰富内容和遗存形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从舞蹈人类学的角度去理解和研究地域性的民间傩舞,使之成为学校舞蹈教育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不仅是当今社会时代的需要,也是傩舞自身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人类学 傩舞 课程资源 文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蹈人类学视野下“香花佛事”舞蹈的文化内涵及其功能 被引量:4
12
作者 任艳花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1-156,共6页
本文借助于文献文本,以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以佛教度亡仪式的"香花佛事"舞蹈为研究对象,对其文化内涵进行了阐述,揭示了"香花佛事"舞蹈在梅州客家族群体中的心灵慰藉、凝聚族群、孝道濡化和智慧传... 本文借助于文献文本,以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以佛教度亡仪式的"香花佛事"舞蹈为研究对象,对其文化内涵进行了阐述,揭示了"香花佛事"舞蹈在梅州客家族群体中的心灵慰藉、凝聚族群、孝道濡化和智慧传承等功能,以期对于客家民俗舞蹈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人类学 文化生态环境 “香花佛事”舞蹈 功能
原文传递
中国舞蹈人类学研究再思考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赵书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7-173,I0003,共8页
舞蹈人类学是将舞蹈本体形态结构与身体语言的文化表征置于其特定的历史、社会、政治、宗教、民俗等综合语境中进行系统的互动关系考察。它多关注于将身体语言建构的舞蹈文本放置在乐舞表演语境中,考察乐舞本体艺术结构特征与其文化表... 舞蹈人类学是将舞蹈本体形态结构与身体语言的文化表征置于其特定的历史、社会、政治、宗教、民俗等综合语境中进行系统的互动关系考察。它多关注于将身体语言建构的舞蹈文本放置在乐舞表演语境中,考察乐舞本体艺术结构特征与其文化表征之间的相互指涉关系,以及将乐舞本体建构过程与表演行为作为一种文化展演来进行考察的学术理念与研究范式。同时,中国的舞蹈人类学研究应加强“新文科”视野下的,并基于田野工作基础上的跨学科性质的应用与历史层面的舞蹈人类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文本 语境 表征 舞蹈人类学 舞蹈民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蹈人类学视野下广东连南排瑶“耍歌堂”仪式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婷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2-62,共11页
“耍歌堂”仪式中的舞蹈作为排瑶文化符号和身体表征,凝结着排瑶的生产、生活、习俗、观念、情感等因素,反映了社会历史变迁和“人”的能动性创造下舞蹈文化的不断再生产,是历史记忆和社会生活的集中展演。文章立足舞蹈本体,试从舞蹈人... “耍歌堂”仪式中的舞蹈作为排瑶文化符号和身体表征,凝结着排瑶的生产、生活、习俗、观念、情感等因素,反映了社会历史变迁和“人”的能动性创造下舞蹈文化的不断再生产,是历史记忆和社会生活的集中展演。文章立足舞蹈本体,试从舞蹈人类学视野,结合舞蹈形态学理论,通过文化持有者口述仪式语境中舞蹈动作表达的内涵,通过客位从舞蹈动作形态、表演形态及形态变迁的历时性和共时性分析,揭示仪式舞蹈所隐喻的文化观念和社会文化现象,以及儒、道文化和八卦理论思想的“在地化”特点,映射排瑶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思想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人类学 排瑶 “耍歌堂” 仪式舞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解释文化的舞蹈人类学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继黄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75-79,共5页
人类的舞蹈活动创建了与特定文化相表里的身体符号形式,在所属人群中建立起强有力的沟通机制。无论是已经被定义为艺术的肢体动作或是尚未从实用功利性中抽离出来的身体形式,其本质都是人类创造的具有象征性质的符号。文化意义是舞蹈动... 人类的舞蹈活动创建了与特定文化相表里的身体符号形式,在所属人群中建立起强有力的沟通机制。无论是已经被定义为艺术的肢体动作或是尚未从实用功利性中抽离出来的身体形式,其本质都是人类创造的具有象征性质的符号。文化意义是舞蹈动作的成因且被动作所代言,当我们以文化符号的方式来看待舞蹈时,解释文化的前提就是解释舞蹈符号的象征含义。舞蹈人类学的优势在于其可以迈出专业话语的阶层限制,以同一文化场域内部各成员,以及不同文化场域成员的平行对视为新的视角。舞蹈人类学视野内的舞蹈形式不是研究的结果,而是开端,即从舞蹈的符号身份出发最终解读出它所象征的文化意义。基于科学客观的田野调查方法与民族志内容,舞蹈人类学具有勾连舞蹈现象与文化内涵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人类学 文化 符号 田野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舞蹈人类学研究的“新文科”特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奕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59-64,共6页
自美国希拉姆学院提出“新文科”理念后,跨学科的思维模式便开始占领各文科领域研究的范式。舞蹈人类学研究作为艺术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自然也应突破传统的研究思路,转向交叉与融合、继承与创新的“新文科”研究理念。中国舞蹈人类学... 自美国希拉姆学院提出“新文科”理念后,跨学科的思维模式便开始占领各文科领域研究的范式。舞蹈人类学研究作为艺术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自然也应突破传统的研究思路,转向交叉与融合、继承与创新的“新文科”研究理念。中国舞蹈人类学研究是基于文化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历史学、语言学、舞蹈学、民族音乐学等学科基础上,具有综合性和跨学科特点的人文社会科学。它聚焦于舞蹈本体、结构、风格与其生成过程、文化象征意义、舞台表演、舞台舞蹈创作、舞蹈的传播与消费、舞蹈评论、舞蹈的历史构建等相关问题研究。舞蹈人类学借鉴了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在田野考察基础之上将舞蹈作为一种文化研究,重点强调舞蹈的生成并将其置于其特定的文化语境中进行互动关系问题的思考。舞蹈的表演性、民俗性、社会性、经济性、宗教性、仪式性等综合性特征,要求研究者不但关注舞蹈本体结构特征的深度思考,而且须将舞蹈文化置于上述综合语境中进行审视与观照,上述特点均呈现出中国舞蹈人类学研究的“新文科”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人类学 舞蹈民族志 舞蹈政治学 后现代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蹈人类学视角下湘西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基因解码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元翠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第14期192-194,共3页
摆手舞是土家族人民千百年来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有"东方迪斯科"之称,是最具土家族民族特色、最能反映土家族古老风俗的民间舞蹈。本文结合舞蹈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对湘西土家族摆手舞的动作动律特点、艺术特色及民族文化意蕴进... 摆手舞是土家族人民千百年来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有"东方迪斯科"之称,是最具土家族民族特色、最能反映土家族古老风俗的民间舞蹈。本文结合舞蹈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对湘西土家族摆手舞的动作动律特点、艺术特色及民族文化意蕴进行了分析,指出摆手舞是土家族人栖居环境的文化印记、民族历史的身体语言书写,是其社会组织结构形态艺术表达与民族信仰的舞台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人类学 摆手舞 土家族 文化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蹈人类学视域下对闽南民间舞蹈文化的辩证认识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泽新 《内江科技》 2020年第10期142-143,27,共3页
闽南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多元,爱拼敢赢的精神和海丝文化使得在中华文化中独具一格,闽南民间舞蹈文化是闽南文化的重要成员之一,南民间舞蹈是闽南人民生存、发展的历史见证者和实践者,本文通过舞蹈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探索富有多元神秘的闽... 闽南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多元,爱拼敢赢的精神和海丝文化使得在中华文化中独具一格,闽南民间舞蹈文化是闽南文化的重要成员之一,南民间舞蹈是闽南人民生存、发展的历史见证者和实践者,本文通过舞蹈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探索富有多元神秘的闽南民间舞蹈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民间舞蹈 舞蹈人类学 历史见证者 闽南文化 文化多元 人类学视域 闽南地区 辩证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舞蹈人类学研究热点透视(2017—2021)
19
作者 朱奕 谈瀚镁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3年第1期19-28,共10页
舞蹈人类学是继西方民族音乐学形成与发展之后建构而成的一种舞蹈学科研究,同时它受到文化人类学理论流派的影响,将舞蹈本体的生成过程置于特定的文化语境进行观察,且将舞蹈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互动研究。国内舞蹈人类学研究主要关注... 舞蹈人类学是继西方民族音乐学形成与发展之后建构而成的一种舞蹈学科研究,同时它受到文化人类学理论流派的影响,将舞蹈本体的生成过程置于特定的文化语境进行观察,且将舞蹈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互动研究。国内舞蹈人类学研究主要关注六个热点问题:一、“民族舞蹈学”跨学科的理论建构;二、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舞蹈人类学民族志书写范式;三、不同表演情景中的舞蹈身份重建与文化变迁研究;四、表演语境中的舞蹈文化身份认同研究;五、舞蹈身体与民俗现象的互文性研究;六、舞蹈文化构建与政治互动关系。跨学科互动交叉研究作为国内舞蹈学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成为当下中国舞蹈人类学的主要研究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集“田野工作、教学与舞台艺术实践、跨学科思维、学术研究”为一体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人类学 民族舞蹈 舞蹈民族志 后现代主义 身份重建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蹈人类学视阈下的赵县鼓舞研究
20
作者 聂筱叶 《中国舞蹈学》 2023年第1期281-293,363,364,共15页
自古时起,赵县就一直流传着“边鼓边舞”的鼓舞文化,鼓舞的表演形式以鼓为主要道具加之与身体间的相互配合,旨在表现赵县人民的日常劳作及文化精神。经过朝代的更迭和社会的发展逐渐衍化成群众性自娱舞蹈的艺术形式,动作中表现了艮韧有... 自古时起,赵县就一直流传着“边鼓边舞”的鼓舞文化,鼓舞的表演形式以鼓为主要道具加之与身体间的相互配合,旨在表现赵县人民的日常劳作及文化精神。经过朝代的更迭和社会的发展逐渐衍化成群众性自娱舞蹈的艺术形式,动作中表现了艮韧有度、生气勃勃的艺术风格。现如今赵县鼓舞不仅具有舞蹈表演性的功能,同时也是赵县人民在日常生活劳动中高度提炼和美化的产物,是当地人民精神的继承和团结,是赵县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展现族群认同的载体。本文以赵县鼓舞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舞蹈动作形态的描述,分析其舞蹈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为其在当代的传承发展提供参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人类学 文化内涵 动作特征 传承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