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短节段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BerjanoⅠ、Ⅱ型退行性脊柱侧凸伴椎管狭窄对比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席健伟 马超 +4 位作者 刘磊 刘光普 韩猛 卜晋辉 王鑫宇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82-85,共4页
目的比较后路短节段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Berjano分型Ⅰ型、Ⅱ型退行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伴椎管狭窄(spinal stenosis,SS)的疗效。方法78例DS伴SS患者根据Berjano分型分为Ⅰ型组42例和Ⅱ型组36例,两组均行后路短节段... 目的比较后路短节段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Berjano分型Ⅰ型、Ⅱ型退行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伴椎管狭窄(spinal stenosis,SS)的疗效。方法78例DS伴SS患者根据Berjano分型分为Ⅰ型组42例和Ⅱ型组36例,两组均行后路短节段减压固定融合术,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DS指标[侧凸Cobb角、腰椎前凸角(LL)、骨盆倾斜角(PT)、矢状面平衡(SVA)]、SS指标[下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下肢痛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侧凸Cobb角、PT、SVA均减小,LL均增大(P均<0.05);术前和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侧凸Cobb角、LL、PT、S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下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P均<0.05);术前和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下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和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比,P均>0.05。结论后路短节段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Berjano分型Ⅰ型、Ⅱ型的DS伴SS效果均较好,且并发症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脊柱融合术 后路短节段减压固定融合术 脊柱侧凸 退行性脊柱侧凸 椎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责任节段减压联合矫形固定短节段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的效果评价
2
作者 曾辉 吴刚强 +6 位作者 黄灿 韩晓军 刘波 陈诚 马龙 张博文 王宏海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6-902,共7页
目的探讨责任节段减压联合矫形固定短节段融合手术在退变性腰椎侧弯中的疗效。方法退变性腰椎侧弯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短节段和长节段融合组,每组62例。短节段融合组经后路短节段减压固定融合,融合节段为相邻腰椎;长节段融... 目的探讨责任节段减压联合矫形固定短节段融合手术在退变性腰椎侧弯中的疗效。方法退变性腰椎侧弯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短节段和长节段融合组,每组62例。短节段融合组经后路短节段减压固定融合,融合节段为相邻腰椎;长节段融合组经后路长节段减压固定融合,融合节段为相邻多个腰椎。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冠状面腰椎侧凸Cobb角、矢状面腰椎前凸Cobb角、椎间孔高度、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面积、椎管面积、椎管直径、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背部及下肢的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6个月,短节段融合组和长节段融合组患者的冠状面腰椎侧凸Cobb角较术前均减小,矢状面腰椎前凸Cobb角较术前均增大(P<0.05)。术后6个月,短节段和长节段融合组患者的椎间孔高度、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面积、椎管面积及椎管直径均增加,短节段融合组高于长节段融合组(P<0.05)。术后6个月,短节段和长节段融合组患者JOA评分较术前均升高,短节段融合组高于长节段融合组(P<0.05);短节段和长节段融合组患者ODI评分较术前均降低,短节段融合组低于长节段融合组(P<0.05)。术后6个月,短节段和长节段融合组患者腰背部及下肢的疼痛程度评分较术前均降低(P<0.05)。长节段融合组术中椎板硬脊膜黏连所致减压过程中硬脊膜撕裂2例,短节段融合组未监测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后路短节段减压固定融合与长节段减压固定融合在退变性腰椎侧弯的治疗上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而短节段融合组经后路短节段减压固定融合术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低,腰椎功能恢复状态更优,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侧弯 节段减压 融合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后路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ADS并椎管狭窄的近远期疗效观察
3
作者 练继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2498-2501,共4页
目的:探究腰椎后路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并椎管狭窄的近远期疗效观察。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ADS并椎管狭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内固定组(n=3... 目的:探究腰椎后路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并椎管狭窄的近远期疗效观察。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ADS并椎管狭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内固定组(n=30),分别接受内固定术治疗和腰椎后路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围术期参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7 d使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痛评分标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JOA)测定患者的疼痛水平;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测定患者的腰椎功能水平;使用影像学检查患者冠状面Cobb角、矢状面胸椎后凸(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突(Lumbar lordosis,LL)变化;术后3 m使用肌张力测试仪测试患者腰部前屈、后伸的躯干肌力和活动度,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3 m的复发率。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内固定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内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VAS、ODI评分低于内固定组,JOA评分高于内固定组(P<0.05);联合组术后脊柱Cobb角高于内固定组,两种患者的TK、LL角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3 m的腰椎躯干肌力、活动度均高于内固定组(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m复发率均低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腰椎后路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可有效缓解ADS并椎管狭窄患者的腰椎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恢复腰椎活动能力并降低术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 椎管狭窄 腰椎后路短节段减压 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节段减压短节段融合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超 阮狄克 +3 位作者 何勍 丁宇 侯黎升 王德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43-446,共4页
目的:探讨长节段减压短节段融合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5月~2008年1月采取长节段减压短节段融合的方法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51~80岁,平均67.3岁。术前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 目的:探讨长节段减压短节段融合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5月~2008年1月采取长节段减压短节段融合的方法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51~80岁,平均67.3岁。术前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确定减压及融合节段,均在充分减压的基础上选择性融合,使融合节段少于减压节段。对于术前计划保留活动度的节段仅行单侧或双侧椎板间开窗减压。临床疗效采用JOA、VAS及ODI评估方法评定。随访拍摄腰椎动态X线片及腰椎MRI,观察单纯减压未行融合节段腰椎稳定性及融合相邻节段退变情况。结果:27例患者共减压56个节段,固定29个节段。随访14~84个月,平均38个月,末次随访时,临床功能JOA评分由术前11.4±2.8分提高到21.1±4.4分(P<0.01);ODI评分由术前平均65.0%±22.1%改善至23.0%±10.7%(P<0.01);腰痛VAS评分由术前6.0±2.3分改善至2.3±1.8分(P<0.01),腿痛VAS评分由术前7.9±1.6分改善至2.9±2.2分(P<0.01)。27例患者中26例对术后疗效满意。动态X线片检查未融合节段无医源性失稳;MRI复查未见需再次手术干预的相邻节段退变。结论:应用长节段减压短节段融合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在保留更多运动节段的同时未影响腰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退行性 节段减压 内固定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短节段减压融合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4
5
作者 潘玉军 时长江 孙贺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3691-3693,共3页
目的比较长、短节段减压融合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65岁以上的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52例,B组53例,其中A组进行长节段减压融合固定术,B组选择短节... 目的比较长、短节段减压融合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65岁以上的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52例,B组53例,其中A组进行长节段减压融合固定术,B组选择短节段减压融合固定术,通过患者术前和术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估治疗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g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角、术中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等对比评价两种手术的治疗效果及优缺点。结果A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B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JOA评分、VAS、ODI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Cobb角在术后均有明显改善,而A组Cobb角改善率与B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患者手术治疗中,短节段减压融合固定术和长节段减压融合固定术相比,具有较少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而长节段减压融合固定术则在矫正侧凸并维持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侧弯 腰椎管狭窄症 节段减压融合固定术 节段减压融合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责任节段减压并椎弓根螺钉系统置入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晓平 陆明 +4 位作者 马华松 牛晶 任冬云 郑蕊 张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44期8340-8347,共8页
背景: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感觉运动功能障碍、马尾综合征,疼痛难忍而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情况,需要通过手术的方法来治疗。目的:分析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植入物置入内固定治疗效果,深入了解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检查... 背景: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感觉运动功能障碍、马尾综合征,疼痛难忍而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情况,需要通过手术的方法来治疗。目的:分析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植入物置入内固定治疗效果,深入了解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检查方法,回顾腰椎退变性疾病采用植入物置入内固定治疗的相关文献。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9日至2011年1月27日在解放军第306医院骨科治疗的腰椎滑脱合并相邻节段和/或跳跃性节段退变性疾病的患者23例,在全麻下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采用VAS、JOA和ODI评分对患者术前和术后进行评定,加用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作为手术疗效的判定标准。并检索腰椎退变性疾病采用植入物置入内固定治疗的相关研究文献,对文献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结果与结论:采用短节段选择性责任节段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只固定单一节段,手术创伤小,安全性大,功能受限少。患者术后半年随访JOA评分改善率为80.3%。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临床症状检查方法包括Babinski征、Kernig征、"4"字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和腰椎稳定性Posner诊断等,可以用来判断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可以有效改善椎体三维稳定性,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椎弓根螺钉系统 固定治疗 节段减压 置入 椎间融合器植入 后路腰椎管减压 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后路责任节段减压、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 被引量:3
7
作者 桑亮 夏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责任节段减压、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DLS)的中期疗效。方法:通过影像学方法和临床功能的评分分析经后路责任节段减压、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治疗的33例DLS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 目的:探讨经后路责任节段减压、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DLS)的中期疗效。方法:通过影像学方法和临床功能的评分分析经后路责任节段减压、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治疗的33例DLS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5.2±1.1)年。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和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OA)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面Cobb角、矢状面腰椎前凸角、冠状面失衡及矢状面失衡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出现3例腰部轴性疼痛加重,4例轻度下肢麻木。结论:经后路责任节段减压、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是治疗冠状面Cobb角>30°、冠状面和矢状面失衡的DLS的有效方法,其中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侧凸 经后路责任节段减压 矫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固定系统与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症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潘小峰 吕仁发 +3 位作者 孙琦 邹澍 舒荣兵 吴刚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第7期674-677,共4页
目的评价动态固定系统与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症的临床价值。方法2016年3月~2019年7月我院接受矫形手术的退行性脊柱侧凸症病人96例,将96例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观察组48例,采用动态... 目的评价动态固定系统与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症的临床价值。方法2016年3月~2019年7月我院接受矫形手术的退行性脊柱侧凸症病人96例,将96例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观察组48例,采用动态固定系统。比较两组病人手术相关情况、围术期并发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矫形效果、临床疗效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比较,两组病人的VAS评分与ODI指数均有所改善,且末次随访时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腰椎侧凸Cobb角明显改善,但末次随访时观察组矫形效果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人术后邻近关节活动度更优、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采用动态固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症较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中出血量小,手术时间间短,术后引流量少,并发症风险小,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更具优势,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固定系统 节段减压融合 退行性脊柱侧凸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节段减压短节段融合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疾患的临床疗效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游辉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2年第30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长节段减压短节段融合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疾患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3月-2010年3月35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长节段减压短节段融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JOA、VAS及ODI评分及单纯减压未行融合节段腰椎稳定性及融合... 目的:探讨长节段减压短节段融合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疾患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3月-2010年3月35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长节段减压短节段融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JOA、VAS及ODI评分及单纯减压未行融合节段腰椎稳定性及融合相邻节段退变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前平均JOA评分为(9.5±2.9)分,ODI评分为(64.8±21.9)%,VAS评分为(6.1±2.1)分,手术后随访6~24个月,JOA、ODI及VAS评分分别为(16.7±4.1)分,(24.2±10.8)%,(2.2±1.7)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节段减压短节段融合可以提高腰椎的稳定,减少医源性腰椎不稳的发生率及并发症,临床疗效显著,可作为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疾患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段减压融合 退行性腰椎疾患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短节段减压融合治疗高龄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0
作者 翁阳华 黎佩珍 +2 位作者 伊莉 张洪亮 李忠辉 《中国伤残医学》 2018年第13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选择性短节段减压融合治疗高龄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4例高龄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均为22例.观察组接受选择性短节段减压融合术,对照组接受... 目的:探讨分析选择性短节段减压融合治疗高龄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4例高龄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均为22例.观察组接受选择性短节段减压融合术,对照组接受多节段减压融合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治疗前后VAS、JOA、ODI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VAS、JOA、ODI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2组治疗前后VAS、JOA、ODI评分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短节段减压融合治疗高龄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创伤更小,疗效肯定,稳定性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短节段减压融合术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高龄患者
原文传递
经后路责任节段减压、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大凯 《中外医疗》 2016年第19期48-49,共2页
目的分析经后路责任节段减压、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DLS)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于2010年3月—2013年7月收治的DLS患者54例,均采取经后路责任阶段减压、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末... 目的分析经后路责任节段减压、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DLS)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于2010年3月—2013年7月收治的DLS患者54例,均采取经后路责任阶段减压、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结果显示JOA评分、VSA评分、矢状面腰椎前凸角、冠状面Cobb角、矢状位失衡及冠状位失衡水平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责任节段减压、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效果较好,并发症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路责任节段减压 矫形固定融合 退变性腰椎侧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节段减压椎弓根系统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观察
12
作者 李军 陈扬 徐勤 《广州医药》 2012年第6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减压椎弓根系统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共行短节段减压椎弓根系统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患者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63岁,术后随访。结果本组病人术...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减压椎弓根系统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共行短节段减压椎弓根系统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患者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63岁,术后随访。结果本组病人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疗效评估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腰痛评分标准评价,优22例,良9例,中5例,差0例,优良率为86.1%。结论后路短节段减压椎弓根系统固定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后路短节段减压 椎弓根系统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分节段减压与长节段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葛许锋 成红兵 陈丹华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6期533-534,共2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前路手术方法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连续3或4个节段病变的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和长节段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前路手术方法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连续3或4个节段病变的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和长节段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3个月植骨融合率、3个月时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改良率、术后1周内及术后3个月颈椎曲度的改变。结果:分节段减压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3个月颈椎曲度等方面均小于长节段减压组(P<0.05),术后3个月JOA评分改良率及植骨融合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长节段减压组有2例发生内植物松动、移位。结论: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优于长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椎体次全切除减压 植骨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节段减压、短节段固定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卫民 于贵昌 邢辉同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23期3630-3632,共3页
目的探讨长节段减压、短节段固定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1例以腰部及下肢症状为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男9例,女12例,平均年龄64.5岁。手术方式采用选择性多节段减压、短节... 目的探讨长节段减压、短节段固定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1例以腰部及下肢症状为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男9例,女12例,平均年龄64.5岁。手术方式采用选择性多节段减压、短节段固定融合。对患者术前、首次随访、终末随访的VA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术前与终末随访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优良率90.5%。结论以腰部及下肢症状为主的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可通过狭窄节段椎管减压、短节段固定融合显著减小手术创伤,减少相邻节段的退变,获得良好的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节段减压 固定 邻近退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行长节段减压固定治疗后颈椎矢状力线参数研究
15
作者 邬亚明 尹毅 +2 位作者 陈是煌 李忆杰 高鹏 《中国处方药》 2023年第5期150-152,共3页
目的分析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行长节段减压固定治疗后颈椎矢状力线参数变化及与颈椎功能相关性。方法选择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0月进行长节段减压固定术治疗的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在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2年采用X线... 目的分析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行长节段减压固定治疗后颈椎矢状力线参数变化及与颈椎功能相关性。方法选择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0月进行长节段减压固定术治疗的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在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2年采用X线测量及Surgimap软件计算患者的颈椎矢状力线参数,包括C_(1)~C_(2)颈椎前凸角(UCL)、C_(3)~C_(7)颈椎前凸角(LCL)、颈椎前凸角(CL)、颌眉角(CVBA)、T1倾斜角(T1S)、颈倾角(NT)、胸廓入口角(TIA)、T_(1)倾斜角与颈椎前凸角的差值(T_(1)S-CL);并使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价患者颈椎功能。结果术后3个月、2年,患者UCL、LCL、CL、T_(1)S、NT、TIA角大于术前(P<0.05)。术后2年,患者UCL、LCL、CL、T_(1)S、NT、TIA角最大。术后3个月、2年,患者CVBA、T1S-CL角小于术前(P<0.05)。术后2年,患者CVBA、T1S-CL角最小。术后3个月、2年,患者的NDI评分低于术前(P<0.05);术后2年,患者NDI评分最低。UCL、LCL、CL、T1S、NT、TIA角与NDI评分呈正相关(P<0.05),CVBA、T_(1)S-CL角与NDI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行长节段减压固定治疗后颈椎矢状力线参数发生明显代偿性改变,且颈椎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患者远期从矫形手术中获益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弯 节段减压固定术 颈椎 矢状力 参数 颈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病前路多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围术期的护理
16
作者 覃红桂 刘宇军 谢丽霞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1期1403-1404,共2页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围术期护理 植骨内固定 节段减压 前路 脊髓压迫 功能损害 下肢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节段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并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太存 邓展生 +3 位作者 王欢喜 朱峥嵘 童杰 龙文荣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2161-2163,2166,共4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病变累及3个椎间隙者34例,4个椎间隙者4例。经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并行颈前路钢板固定。结果术中硬膜撕裂2... 目的探讨多节段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病变累及3个椎间隙者34例,4个椎间隙者4例。经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并行颈前路钢板固定。结果术中硬膜撕裂2例,术后咽痛6例。38例随访平均22.5个月,植骨于术后12 ̄28周骨性愈合。术后恢复之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失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螺钉松动、钢板翘起3例。无钢板、螺钉折断等并发症。JOA评分平均提高8.4分,手术有效率为94.7%,优良率为78.9%。结论多节段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实现彻底减压,对脊髓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段减压 前路 内固定 脊髓型颈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前路颈椎多节段减压术的临床与实践 被引量:4
18
作者 许益民 杨应明 +1 位作者 郑丰任 郑少钦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1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 :减少前路颈椎手术创伤、提高减压效果、缩短植骨愈合时间。方法 :采用改良前入路显微多节段颈椎管减压 ,术中自体骨碎屑加医用胶粘合回植融合术。结果 :共治疗 5 4例多节段脊髓神经根、椎动脉型颈椎病。随访 3~ 18个月 ,脊髓神... 目的 :减少前路颈椎手术创伤、提高减压效果、缩短植骨愈合时间。方法 :采用改良前入路显微多节段颈椎管减压 ,术中自体骨碎屑加医用胶粘合回植融合术。结果 :共治疗 5 4例多节段脊髓神经根、椎动脉型颈椎病。随访 3~ 18个月 ,脊髓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达 94 44%。骨性愈合率达 10 0 %。结论 :本改良术式可行不规则形开窗、槽减压 ,避免切除过多椎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髓损伤 显微外科手术 前路颈椎多节段减压
原文传递
多节段开窗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8
19
作者 孙宏慧 沈万安 +1 位作者 周勇 郑联合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4期107-107,109,共2页
目的 回顾分析多节段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症的远期疗效与术后康复。方法  89例两个或三个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症患者 ,在局麻或硬膜外麻醉下 ,分别行单侧或双侧开窗 ,潜行扩大减压 ,髓核摘除手术 ,开窗数 2... 目的 回顾分析多节段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症的远期疗效与术后康复。方法  89例两个或三个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症患者 ,在局麻或硬膜外麻醉下 ,分别行单侧或双侧开窗 ,潜行扩大减压 ,髓核摘除手术 ,开窗数 2~ 6个。结果 获得随访 6 2例 ,优 2 5例 ,良 30例 ,可 7例 ,优良率为 88.7%。结论 多节段开窗减压术是在保留脊柱稳定性的同时彻底解除对硬膜囊及神经根的压迫 ,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有效方法。术后正确指导患者康复训练是确保手术效果的必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腰椎管狭窄 开窗减压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段性潜行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云平 王宇飞 +2 位作者 杨轲颖 陆晓涛 李光全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967-968,共2页
目的 :探讨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方式 ,讨论采用节段性潜行减压这一术式的可行性。方法 :对 3 5例病人 ,根据术前X线、CT、椎管造影等检查 ,针对性地对一个或两个或多个节段进行潜行减压 ,对伴有侧隐窝狭窄者同时给予扩大成形。结果 :... 目的 :探讨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方式 ,讨论采用节段性潜行减压这一术式的可行性。方法 :对 3 5例病人 ,根据术前X线、CT、椎管造影等检查 ,针对性地对一个或两个或多个节段进行潜行减压 ,对伴有侧隐窝狭窄者同时给予扩大成形。结果 :3 2例病人获随访 ,随访时间 6~ 48个月 ,平均 3 0个月 ,优良率 93 .75 %。结论 :节段性潜行减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 ,通过有限的椎板及关节突切除 ,能够潜行扩大椎管狭窄的中央部及侧隐窝 ,并能摘除增厚的黄韧带和退变的椎间盘 ,较好地保留了腰椎的后部结构 ,既能解除对马尾和神经根的压迫 ,又能保持后柱的稳定性。该方法对于后柱的稳定性优于传统的椎板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潜行减压 腰椎管狭窄症 手术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