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P-HPLC法测定中药合欢皮中木脂素苷的含量 被引量:5
1
作者 佟文勇 梁鸿 +2 位作者 吴刚 王邠 赵玉英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61-1063,共3页
目的:建立中药合欢皮中(-)-丁香树脂酚-4-O-β-B-D-呋喃芹糖基-(1→2)-B-D-吡喃葡萄糖苷的 RP-HPLC 含量测定方法,考察了10个地区的商品药材中木脂素苷的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 Phenomenex PRODI-GY ODS(3)(100,250mm×... 目的:建立中药合欢皮中(-)-丁香树脂酚-4-O-β-B-D-呋喃芹糖基-(1→2)-B-D-吡喃葡萄糖苷的 RP-HPLC 含量测定方法,考察了10个地区的商品药材中木脂素苷的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 Phenomenex PRODI-GY ODS(3)(100,250mm×4.6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4%磷酸水溶液(18:82),流速为1.0 mL·min^(-1),分析时间30 min。检测波长204 nm,进样体积:20μL。结果:(-)-丁香树脂酚-4-O-β-D-呋喃芹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06~1.06μg,r=0.9998(n=5);回收率为96.1%~100%(n=9)。结论:本方法首次测定了全国10个地区的商品药材中(-)-丁香树脂酚-4-O-B-D-呋喃芹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含量,该方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欢皮 (-)-丁香树脂酚-4-o-β-d-呋喃芹糖-(1→2)-o-β-d-吡喃葡萄糖 木脂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方法 RP-HPLC HPLC法 β-d-吡喃葡萄糖 中药 丁香树脂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DAD及HPLC-MS研究干燥工艺对中药粗榧化学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李伟 禹玉洪 +3 位作者 戴荣继 李良 孟薇薇 邓玉林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0-354,共5页
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及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发现常压及减压干燥能使粗榧提取物中两个主要的化合物(1号峰和2号峰)发生降解。减压干燥后两个化合物分别减少了20.2%和45.6%,常压干燥后,两个化合物均检测不到。与干... 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及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发现常压及减压干燥能使粗榧提取物中两个主要的化合物(1号峰和2号峰)发生降解。减压干燥后两个化合物分别减少了20.2%和45.6%,常压干燥后,两个化合物均检测不到。与干燥前相比,减压干燥和常压干燥使3号峰面积分别增加了1.90倍和5.74倍。1-3号峰均具有特征性的黄酮化合物的两个紫外吸收带(240-280 nm和300-400 nm),被推测为黄酮化合物,质谱研究推测1-2号峰发生了苷键断裂生成3号峰。用AB-8大孔吸附树脂,葡聚糖凝胶LH-20,反相硅胶(ODS)柱色谱分离纯化得到1-3号峰的3个化合物,对其进行了红外和核磁测定,鉴定出芹菜素-5-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和芹菜素-5-O-α-L-吡喃鼠李糖基(1→4)-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两个黄酮苷,干燥过程使它们苷键断裂生成了苷元芹菜素(3号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粗榧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芹菜 芹菜-5-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 芹菜-5-o-α-l-吡喃鼠李糖(1→4)-6″-o-乙酰-β-d-吡喃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中3个香豆素类成分含量 被引量:7
3
作者 王章伟 王振 +6 位作者 邱小燕 刘芳芳 周鹏 张功俊 杨小玲 吕武清 谢宁 《江西中医药》 2018年第11期55-58,共4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中伞形花内酯7-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5,7-二羟基香豆素、马尔敏3个香豆素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YMC-PackODS-A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乙腈(A)-...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中伞形花内酯7-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5,7-二羟基香豆素、马尔敏3个香豆素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YMC-PackODS-A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乙腈(A)-0.1%磷酸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25nm,流速1.0mL/min,柱温30℃。结果:伞形花内酯7-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5,7-二羟基香豆素、马尔敏质量浓度分别在0.09~9.73μg/m L(r=0.9999,n=6)、2.08~31.25μg/mL(r=0.9994,n=6)、0.04~1.26μg/mL(r=0.9991,n=6)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9.5%(RSD=1.4%)、97.9%(RSD=1.3%)、99.9%(RSD=1.7%)。10批次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中上述3个成分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03%~0.030%,0.020%~0.049%,0.003%~0.004%。结论:所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可靠,为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实 总黄酮提取物 伞形花内酯7-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 5 7-二羟香豆 马尔敏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紫珠中得到的一个新苯丙素类衍生物(英文) 被引量:4
4
作者 孟令杰 刘百联 +1 位作者 张英 周光雄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97-1699,1764,共4页
采用硅胶、ODS和葡聚糖凝胶LH-20柱层析方法,从大叶紫珠(马鞭草科)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得到一个新的苯丙素类衍生物。采用包括电喷雾离子化高分辨质谱和一维、二维核磁共振等多种光谱学手段鉴定该化合物结构为2-甲氧基对苯... 采用硅胶、ODS和葡聚糖凝胶LH-20柱层析方法,从大叶紫珠(马鞭草科)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得到一个新的苯丙素类衍生物。采用包括电喷雾离子化高分辨质谱和一维、二维核磁共振等多种光谱学手段鉴定该化合物结构为2-甲氧基对苯二酚-4-O-[(5-O-反式-咖啡酰)-β-D-呋喃芹菜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鞭草科 大叶紫珠 苯丙类衍生物 2-甲氧对苯二酚-4-o-[(5-o-反式-咖啡酰)-β-d-呋喃芹菜糖]-(1→2)-β-d-吡喃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山龙中原薯蓣皂苷杂质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杰 胡天宇 +2 位作者 沈国亮 杨阳 顾正兵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682-2686,共5页
目的对穿山龙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中原薯蓣皂苷所含杂质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从穿山龙提取物中得到原薯蓣皂苷粗品,再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制备HPLC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 目的对穿山龙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中原薯蓣皂苷所含杂质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从穿山龙提取物中得到原薯蓣皂苷粗品,再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制备HPLC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得3个杂质,经鉴定分别为黄山药皂苷H(dioscoreside H,1)、原纤细薯蓣皂苷(protogracillin,2)和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R)-呋甾烷-5-烯-3β,22ξ,26-三醇-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26-O-β-D-glucopyranosyl-[25R]-furost-5-en-3β,22ξ,26-triol-3-O-[α-L-rhamn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ide,3)。结论化合物1和3为首次从穿山龙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山龙 原薯蓣皂 黄山药皂H 原纤细薯蓣皂 26-o-β-d-吡喃葡萄糖-(25R)-呋甾烷-5-- 22ξ 26-三醇-3-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冬药材中6种麦冬皂苷的质量分数测定
6
作者 郭牡丹 胥秀英 +3 位作者 郑一敏 杨帆 罗丽梅 吴翔宇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5-209,共5页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麦冬药材中penogenin-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葡萄糖苷、去木糖-14-hydro sprengerinin C、麦冬皂苷Ra、penogenin-3-O-α-L-吡喃鼠李糖(1-2)-β-吡喃木糖(1-4)-β-D-葡萄糖苷、14-hydro sprengerinin C和慈...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麦冬药材中penogenin-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葡萄糖苷、去木糖-14-hydro sprengerinin C、麦冬皂苷Ra、penogenin-3-O-α-L-吡喃鼠李糖(1-2)-β-吡喃木糖(1-4)-β-D-葡萄糖苷、14-hydro sprengerinin C和慈溪麦冬皂苷A 6种麦冬皂苷的质量分数。色谱条件为lunna NH2色谱柱(4. 6 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90∶10),流速1. 0m L/min,检测波长208 nm,柱温为室温。该条件下上述6种麦冬皂苷线性范围分别为0. 96~9. 60μg/m L,0. 92~9. 20μg/m L,0. 97~9. 70μg/m L,0. 94~9. 40μg/m L,1. 04~10. 40μg/m L,0. 92~9. 20μg/m L。在相应线性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 999 1;方法回收率为98. 59%~101. 77%,RSD为1. 15%~1. 98%。所建方法可用于麦冬药材及相关制剂中麦冬皂苷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冬 penogenin-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葡萄糖 去木糖-14-hydro sprengerinin C 麦冬皂Ra penogenin-3-o-α-l-吡喃鼠李糖(1-2)-吡喃木糖(1-4)-β-d-葡萄糖 14-hydro sprengerinin C 慈溪麦冬皂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PLC测定多叶棘豆全草中2个黄酮苷含量 被引量:3
7
作者 刁玉林 王思 +2 位作者 折改梅 刘慧 刘斌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26-1028,1040,共4页
目的:建立多叶棘豆全草中2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异鼠李素-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WS-3)和异鼠李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WS-16)的含量测定方法... 目的:建立多叶棘豆全草中2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异鼠李素-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WS-3)和异鼠李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WS-16)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方法,使用SunFire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甲酸水(17∶83)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50 nm,柱温30℃。结果:WS-3和WS-16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45~0.226μg(r=0.9998,n=5)和0.042~0.21μg(r=0.9997,n=5);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101.1%(RSD=1.6%)和100.5%(RSD=2.2%)。结论:适用于多叶棘豆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叶棘豆全草 黄酮 异鼠李-3-o-α-l-吡喃鼠李糖-(1→2)[O-α-l-吡喃阿拉伯糖-(1→6)]-o-β-d-吡喃葡萄糖 异鼠李-3-o-α-l-吡喃阿拉伯糖-(1→6)-o-β-d-吡喃葡萄糖 含量测定 反相高效液相色潽法
原文传递
酸枣仁中1个新的黄酮碳苷成分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敏 王宇 +2 位作者 李畅 戴毅 姚新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588-2592,共5页
目的研究酸枣仁Ziziphi Spinosae Semen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硅胶、ODS、Sephadex LH-20和Toyopearl HW-40等色谱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酸枣仁70%乙醇提取... 目的研究酸枣仁Ziziphi Spinosae Semen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硅胶、ODS、Sephadex LH-20和Toyopearl HW-40等色谱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酸枣仁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6′′′-二阿魏酰异斯皮诺素(1)、山柰酚-3-O-β-D-吡喃木糖基-(1→2)-[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2)、斯皮诺素(3)、异斯皮诺素(4)、6′′′-阿魏酰斯皮诺素(5)。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的黄酮碳苷类化合物,命名为6″,6′′′-二阿魏酰异斯皮诺素。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 酸枣仁 黄酮碳 6″ 6′′′-二阿魏酰异斯皮诺 山柰酚-3-o-β-d-吡喃木糖-(1→2)-[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 斯皮诺
原文传递
窝儿七中1个新的木脂素成分 被引量:3
9
作者 白玮 李真 +4 位作者 张丽 杨新杰 岳正刚 宋小妹 王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04-1507,共4页
目的研究窝儿七(中华山荷叶Diphylleia sinensis的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窝儿七根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 目的研究窝儿七(中华山荷叶Diphylleia sinensis的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窝儿七根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荷叶素-4-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爵床脂素A(2)、(+)-tanegool-7′-methylether(3)。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爵床苷G;化合2和3为首次从山荷叶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窝儿七 山荷叶-4-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 爵床脂A 爵床G 木脂
原文传递
绞股蓝中1个新的葫芦烷型皂苷类化合物 被引量:9
10
作者 娄云云 牟龙 +3 位作者 黄亚萍 张健 殷志琦 潘珂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872-1876,共5页
目的对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的总皂苷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综合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各种现代谱学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绞股蓝的总皂苷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葫芦烷型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分别鉴... 目的对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的总皂苷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综合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各种现代谱学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绞股蓝的总皂苷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葫芦烷型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葫芦素L-2-O-{[a-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25-O-β-D-吡喃木糖苷(1)、葫芦素L-2-O-[α-L-吡喃鼠李糖基-(1→2)][a-L-吡喃阿拉伯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苷(2)。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化合物,命名为绞股蓝葫芦皂苷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 绞股蓝属 葫芦烷型 三萜皂 绞股蓝葫芦皂A 葫芦L-2-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1→3)]-β-d-吡喃葡萄糖
原文传递
基于临床疗效的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质量标志物确证 被引量:28
11
作者 张磊 苏小琴 +6 位作者 李德坤 岳洪水 鞠爱春 杨峰 侯颖 张铁军 刘昌孝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5741-5750,共10页
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创新理念的提出及其方法学体系的建立,为中药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开辟了新的模式。基于中药Q-Marker理论,对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Yiqi Fumai Lyophilized Injection,YQFM)的QMarker开展了... 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创新理念的提出及其方法学体系的建立,为中药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开辟了新的模式。基于中药Q-Marker理论,对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Yiqi Fumai Lyophilized Injection,YQFM)的QMarker开展了系统性研究,确定了人参皂苷Rb1、Rg1、Rf、Rh1、Rc、Rb2、Ro、Rg3及麦冬皂苷C、麦冬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偏诺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果糖和五味子醇甲为YQFM的Q-Marker。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阐述了YQFM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一步解释了Q-Marker的药效机制与YQFM临床疗效之间的内在关系。此外,根据与临床疗效相关的活性研究成果,进一步将人参皂苷Rd及人参皂苷Re纳入YQFM的Q-Marker中,以期完善YQFM的Q-Marker体系,揭示了Q-Marker在YQFM临床治疗疾病中的关键作用,为产品质量的全面评价与控制提供充实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 质量标志物 人参皂Rb1 人参皂Rg1 人参皂Rf 人参皂Rh1 人参皂Rc 人参皂Rb2 人参皂Ro 人参皂Rg3 人参皂Rd 人参皂Re 麦冬皂C 麦冬-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 偏诺皂-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木糖-(1→4)-β-d-吡喃葡萄糖 果糖 五味子醇甲
原文传递
人参茎叶中1个新三萜类天然产物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珂珂 杨秀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9-173,共5页
目的研究人参Panax ginseng茎叶总皂苷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人参茎叶的总皂苷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3β,6α,12β,25-... 目的研究人参Panax ginseng茎叶总皂苷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人参茎叶的总皂苷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3β,6α,12β,25-四羟基-达玛-E-20(22)-烯-6-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1)、三七皂苷B1(2)、3β,6α,12β-达玛-E-20(22)-烯-3,6,12,25-四醇(3)、人参皂苷Rk3(4)、人参皂苷Rh4(5)、三七皂苷T2(6)、3β,6α,12β-达玛-20(21),24-二烯-3,6,12-三醇(7)、人参皂苷Rk1(8)和人参皂苷Rg5(9)。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的天然产物,并首次全面报道了其1H-NMR谱数据;其余化合物均为从人参茎叶中首次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茎叶 人参皂 1 25-四羟-达玛-E-20(22)--6-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 人参皂Rk1 人参皂Rg5
原文传递
东北铁线莲三萜皂苷对照品的制备 被引量:1
13
作者 崔国贺 董方言 +2 位作者 张英华 王藜 王威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3316-3318,共3页
目的:制备一种用于东北铁线莲含量测定的三萜皂苷对照品。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数据鉴定结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纯度。结果:制备了符合含量测定用要求的三萜皂苷对照... 目的:制备一种用于东北铁线莲含量测定的三萜皂苷对照品。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数据鉴定结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纯度。结果:制备了符合含量测定用要求的三萜皂苷对照品3-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核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结论:本试验结果可为东北铁线莲质量评价提供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东北铁线莲 对照品 三萜皂 3-o-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1→4)-β-d-吡喃葡萄糖-(1→4)-β-d-吡喃核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
原文传递
直立百部块根中酚类化学成分与抗炎活性研究
14
作者 赵超越 谷文宇 +3 位作者 王文君 贾献慧 白著双 唐文照 《中草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19-1524,共6页
目的对直立百部Stemona sessilifolia块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等柱色谱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MS、1H-与13C-NMR)鉴定其结构;利用CCK-8法及Griess法测定化合... 目的对直立百部Stemona sessilifolia块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等柱色谱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MS、1H-与13C-NMR)鉴定其结构;利用CCK-8法及Griess法测定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及抗炎活性(NO含量)。结果从直立百部块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酚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氯-3-甲氧基-5-甲基苯酚-1-O-β-D-呋喃芹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4-氯-3-甲氧基-5-甲基苯基-1-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2)、3,4,5-三甲氧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3)、刺五加苷B(4)、肿柄雪莲苷(5)、(+)-异落叶松树脂醇-3α-O-β-D-吡喃葡萄糖苷(6)、去氢-δ-生育酚(7)与去氢-γ-生育酚(8)。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化合物,化合物2~6为首次从百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7和8为首次从直立百部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7和8对RAW 264.7细胞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存活率均大于85%,其具有弱的抗炎活性,在20μmol/L下对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因子NO释放的抑制率在2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立百部 酚类化合物 细胞毒活性 抗炎活性 4--3-甲氧-5-苯酚-1-o-β-d-呋喃芹糖-(1→6)-β-d-吡喃葡萄糖 3 4 5-三甲氧-1-o-β-d-吡喃葡萄糖 刺五加B 肿柄雪莲
原文传递
白花败酱草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阎新佳 郑威 +3 位作者 温静 吴健 白明 项峥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126-1131,共6页
目的对白花败酱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鉴定。结果从白花败酱草的体积分数70%乙醇提物中分离得到了11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为(7R,8S... 目的对白花败酱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鉴定。结果从白花败酱草的体积分数70%乙醇提物中分离得到了11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为(7R,8S)-3,3',5-三甲氧基-4',7-环氧-8,5'-新木脂素-4,9,9'-三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1),(7S,8R)-4,9'-二羟基-3,3'-二甲氧基-7,8-二氢苯骈呋喃-1'-丙醇基新木脂素-9-O-α-L-吡喃鼠李糖苷(2),(7R,8S)-二羟基脱氢二松柏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3),(7S,8R)-二羟基脱氢二松柏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4),7R,8S-glochidioboside(5),落叶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6),落叶松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7),落叶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8),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9),tanegool(10)和tanegool-7'-methyl ether(11)。结论所有化合物都是首次从败酱属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败酱草 木脂 结构鉴定 (7R 8s)-3 3’ 5-甲氧-4 7-环氧-8 5-新木脂-4 9 9'-三醇-9-o-β-d-吡喃葡萄糖 (7S 8R)-4 9’-二羟-3 3’-二甲氧-7 8-二氢苯骈呋喃-1-丙醇新木脂-9-o-α-l-吡喃鼠李糖 (7R 8S)-二羟脱氢二松柏醇-4-o-β-d-吡喃葡萄糖
原文传递
太白银莲花地上部分三萜皂苷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啸洋 李慧 +3 位作者 陆云阳 平耀东 张艳华 汤海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4925-4933,共9页
目的研究太白银莲花Anemone taipaiensis地上部分化学成分,并初步评估其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方法采用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ODS反相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1D-NMR、2D-NMR及MS)和理... 目的研究太白银莲花Anemone taipaiensis地上部分化学成分,并初步评估其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方法采用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ODS反相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1D-NMR、2D-NMR及MS)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评估化合物对2种人源肿瘤细胞(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和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从太白银莲花地上部分7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7个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常春藤皂苷元-3β-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1→4)-β-D-吡喃葡萄糖苷(1)、3β-O-β-D-吡喃木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2)、cernusoide C(3)、medicago-saponin P1(4)、常春藤皂苷元-3β-O-β-D-吡喃木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苷(5)、hederacholichiside F(6)和3β-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7);化合物1、2和5显示出不同程度的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太白银莲花皂苷C;化合物4为首次从银莲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对HL-60细胞和HepG2细胞有显著增殖抑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_(50))值分别为5.79和3.42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莲花属 太白银莲花 齐墩果烷型三萜皂 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 太白银莲花皂C 常春藤皂--o-β-d-吡喃木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
原文传递
宾川獐牙菜中苷类成分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兆云 郭艳华 +2 位作者 郭云胶 李龙星 肖怀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38-540,共3页
目的研究宾川獐牙菜的化学成分。方法常规硅胶柱色谱和薄层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现代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宾川獐牙菜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7-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木糖]-1,8-二羟基-3-甲... 目的研究宾川獐牙菜的化学成分。方法常规硅胶柱色谱和薄层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现代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宾川獐牙菜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7-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木糖]-1,8-二羟基-3-甲氧基酮(1),3-O-β-D-吡喃葡萄糖-1,8-二羟基-5-甲氧基酮(2),7-O-β-D-吡喃葡萄糖-1,8-二羟基-3-甲氧基酮(3),当药苦酯苷(4),羟基当药苦酯苷(5)。结论 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宾川獐牙菜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宾川獐牙菜 环烯醚萜 7-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木糖]-1 8-二羟-3-甲氧 3-o-β-d-吡喃葡萄糖-1 8-二羟-5-甲氧 7-o-β-d-吡喃葡萄糖-1 8-二羟-3-甲氧
原文传递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的质量标志物研究 被引量:36
18
作者 李德坤 苏小琴 +5 位作者 李智 李莉 万梅绪 周学谦 鞠爱春 张铁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0-298,共9页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是由红参、麦冬和五味子3味药材精制而成,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劳累型心绞痛气阴两虚证及冠心病所致慢性左心功能不全II、III级气阴两虚证。根据质量标志物概念,从物质基础、药效、网络药理、药动学及药性等方...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是由红参、麦冬和五味子3味药材精制而成,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劳累型心绞痛气阴两虚证及冠心病所致慢性左心功能不全II、III级气阴两虚证。根据质量标志物概念,从物质基础、药效、网络药理、药动学及药性等方面对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初步确定人参皂苷Rb1、Rg1、Rf、Rh1、Rc、Rb2、Ro、Rg3及麦冬皂苷C、麦冬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偏诺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果糖、五味子醇甲13个成分为质量标志物,并以此为核心建立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基于质量标志物对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进行质控方法研究,可以为中药注射剂质量评价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 质量标志物 质量控制 药性 人参皂Rb1 人参皂Rg1 人参皂Rf 人参皂Rh1 人参皂Rc 人参皂Rb2 人参皂Ro 人参皂Rg3 麦冬皂C 麦冬-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 偏诺皂-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木糖-(1→4)-β-d-吡喃葡萄糖 果糖 五味子醇甲
原文传递
铁皮石斛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8
19
作者 周佳 周先丽 +4 位作者 梁成钦 苏小建 李伯林 卿亚艳 吴园娥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92-1295,共4页
目的研究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的化学成分。方法使用硅胶色谱法、反相硅胶色谱法及半制备HPLC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采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铁皮石斛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苯甲醇-O-β-D... 目的研究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的化学成分。方法使用硅胶色谱法、反相硅胶色谱法及半制备HPLC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采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铁皮石斛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苯甲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1)、异鼠李素-3-O-α-L-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2)、conicaoside(3)、3,4,5-三甲氧基苯-1-O-β-D-吡喃葡萄糖苷(4)、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葡萄糖苷(5)、4-(3'-羟丙基)-2,6-二甲氧基苯酚-3'-O-β-D-葡萄糖苷(6)、胸腺嘧啶脱氧核苷(7)、紫丁香苷(8)、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基葡萄糖苷(9)、(+)-丁香脂素(10)、丁香脂素-4'-O-β-D-单葡糖苷(11)、柚皮素(12)、对羟基苯甲酸(13)、4,4'-二羟基-3,5-二甲氧基联苄(14)。结论化合物1~6为首次从石斛属植物中发现,7~8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苯甲醇-o-β-d-吡喃葡萄糖 异鼠李-3-o-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 3 4 5-三甲氧-1-o-β-d-吡喃葡萄糖 紫丁香
原文传递
淫羊藿中黄酮类成分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英 张小龙 +5 位作者 杨晶 张小强 吴云 丁岗 王振中 萧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057-2061,共5页
目的对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D101大孔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淫羊藿总黄酮提取物中分... 目的对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D101大孔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淫羊藿总黄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基-2-异戊烯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1)、kaempferol-3-Orhamnopranosyl-(1→2)-rhamnopyranoside(2)、3-O-α-L-rhamnosyl-7-O-β-D-glucosyl kaempferol(3)、sagittasine C(4)、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6)-β-D-半乳糖苷]-7-O-α-L-鼠李糖苷(5)、槲皮素-3,7-二氧-α-L-双鼠李糖苷(6)、山柰酚-3,7-O-α-L-二鼠李糖苷(7)、rhamnocitrin-3-O-β-neohesperidoside(8)、山柰酚-3-O-α-L-鼠李糖-7-O-[α-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9)、hexandraside E(10)和柔藿苷(11)。结论其中化合物1、5为淫羊藿中首次分得,化合物2、3、4、6和9为淫羊藿属植物中首次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5- 2-异戊烯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 槲皮-3 7-二氧-α-l-鼠李糖 山柰酚-3-o-α-l-鼠李 -7-o-[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 柔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