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0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家族基因分析及ZmPAL5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曹丽茹 叶飞宇 +5 位作者 库丽霞 马晨晨 庞芸芸 梁小菡 张新 鲁晓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65-2281,共17页
【目的】挖掘玉米抗旱关键基因、揭示其抗旱分子机制,为培育抗旱玉米新品种提供基因资源和理论指导。【方法】采用转录组数据结合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WGCNA)与抗旱性生理生化指标的筛选方法,鉴定... 【目的】挖掘玉米抗旱关键基因、揭示其抗旱分子机制,为培育抗旱玉米新品种提供基因资源和理论指导。【方法】采用转录组数据结合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WGCNA)与抗旱性生理生化指标的筛选方法,鉴定与抗旱和复水相关的ZmPAL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编码PAL的基因进行全基因组分析。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ZmPAL基因在干旱处理条件下的表达情况,以及ZmPAL5在不同自交系间的表达特性和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最后,利用遗传转化分析ZmPAL5在玉米中的抗旱功能,并借助CRISPR/Cas9技术对PAL5同源基因进行缺失型拟南芥突变体的抗旱性分析。【结果】鉴定了19个玉米ZmPAL基因,其中6个基因聚集在第5染色体上,其编码蛋白多为亲水性酸性蛋白,且PAL家族基因的进化相对保守。ZmPAL基因启动子区域含有大量与激素和非生物应激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确定了6个核心基因,其中4个基因在干旱处理后显著上调表达。尤其是ZmPAL5在干旱胁迫后表达量增加了8.57倍。在干旱胁迫和复水处理条件下,发现抗旱自交系郑8713中ZmPAL5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旱敏感自交系B73。同时,ZmPAL5是一个组成型表达基因,在幼茎中表现出高水平的表达。过表达ZmPAL5玉米在干旱胁迫下生长良好,其相对含水量、木质素、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分别是野生型的1.52、1.49、1.47、1.43、1.44、1.41、1.53、1.41和1.35倍,但丙二醛含量是野生型的0.65倍。PAL5缺失型拟南芥突变体对干旱敏感。在干旱胁迫下,其生理生化指标与过表达ZmPAL5玉米的指标变化趋势相反。【结论】筛选出6个响应干旱胁迫的核心基因(ZmPAL3、ZmPAL5、ZmPAL6、ZmPAL8、ZmPAL11和ZmPAL13),其中,ZmPAL5的表达量与抗旱性呈正相关。ZmPAL5通过影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正向调节植物的抗旱性和恢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苯丙 Zmpal5 抗旱性 生理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新型红酵母苯丙氨酸解氨酶制备低苯丙氨酸酪蛋白
2
作者 张阿娜 韩雪 +2 位作者 谷天一 辛凤姣 王钰璐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9-319,共11页
【目的】挖掘高活性、高稳定性的苯丙氨酸解氨酶(EC 4.3.1.24;p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为后续在制备无(低)苯丙氨酸特膳食品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从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和双倒卵形红酵母(Rhodotorula diobo... 【目的】挖掘高活性、高稳定性的苯丙氨酸解氨酶(EC 4.3.1.24;p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为后续在制备无(低)苯丙氨酸特膳食品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从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和双倒卵形红酵母(Rhodotorula diobovata)中克隆到基因RmPAL和RdPAL,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两个酶的序列和结构特征;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纯化RmPAL和RdPAL蛋白,测定最适反应条件和底物特异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苯丙氨酸试剂盒测定了RmPAL和RdPAL转化酸解酪蛋白(casein acid hydrolysate,CAH)中苯丙氨酸(L-phenylalanine,L-Phe)的能力。【结果】RmPAL和RdPAL是真菌来源的PAL,分别由3个结构域组成:MIO结构域(MIO domain)、核心结构域(core domain)和屏蔽结构域(shielding domain),活性中心具有催化氨基酸Tyr和底物特异性特征氨基酸His;RmPAL和RdPAL在溶液中均以四聚体形式存在,两个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均为8.9和50℃,且具有较宽泛的pH和温度稳定性,优于黏红酵母来源的商用PAL酶;此外,两种酶均能催化L-Phe和酪氨酸(L-tyrosine,L-Tyr)反应,且对L-Phe的催化效率较高,约为L-Tyr的5倍,脱除酸解酪蛋白中L-Phe的转化率分别为88%和93%。【结论】RmPAL和RdPAL具有较强稳定性和L-Phe水解偏好性,可从食源蛋白中有效去除L-P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酮尿症 苯丙 低L-Phe蛋白 催化活性 热稳定性 L-Phe转化率 特医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在大肠杆菌中的重组表达及活性鉴定 被引量:11
3
作者 宋柬 马会勤 +2 位作者 郝佳 任发政 陈尚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9-35,共7页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克隆了大豆(Glycinemax(L.)Merr.)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ammonialyase,PAL)全基因,构建pET-GMPAL工程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E.coli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并利用细胞裂解液得到的粗酶液转化L-苯丙氨酸生成肉...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克隆了大豆(Glycinemax(L.)Merr.)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ammonialyase,PAL)全基因,构建pET-GMPAL工程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E.coli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并利用细胞裂解液得到的粗酶液转化L-苯丙氨酸生成肉桂酸。通过8%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获得了分子量在77.9kD的一条蛋白质特异表达带,特异蛋白质表达量达到总蛋白质含量的8%左右。通过初步发酵,获到具有PAL活性的粗酶液裂解液,粗酶的比活力达到211.7μmol/gpro·min(3529μkat/kg),高于红酵母PAL和欧芹重组PAL表达的比活力。结果表明克隆重组的大豆PAL基因通过表达质粒pET-GMPAL在E.coli中能高效地表达为有催化功能的高活力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pal) pET-31b(+) 基因克隆 重组表达 肉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大豆接种大豆疫霉根腐病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淑珍 靳立梅 +5 位作者 徐鹏飞 陈维元 吴俊江 李文滨 邱丽娟 常汝镇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44-1048,共5页
对大豆疫霉根腐病菌胁迫下抗感不同野生大豆品种根、茎、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接种疫霉根腐病菌1号生理小种后,抗病野生大豆根和茎中的PAL活性在病程的大部分阶段比相应对照增加,并且变化的幅... 对大豆疫霉根腐病菌胁迫下抗感不同野生大豆品种根、茎、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接种疫霉根腐病菌1号生理小种后,抗病野生大豆根和茎中的PAL活性在病程的大部分阶段比相应对照增加,并且变化的幅度较大,而感病品种相反。抗感野生大豆叶中PAL活性与对照相比变化幅度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疫霉根腐病 野生大豆 苯丙(pal) 活性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32
5
作者 宋修鹏 黄杏 +4 位作者 莫凤连 田丹丹 杨丽涛 李杨瑞 陈保善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856-2868,共13页
【目的】克隆甘蔗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分析其序列特征及其在不同组织和5种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情况,为此基因在甘蔗抗逆育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利用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对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质谱鉴定分析,通过RT-PCR和R... 【目的】克隆甘蔗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分析其序列特征及其在不同组织和5种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情况,为此基因在甘蔗抗逆育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利用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对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质谱鉴定分析,通过RT-PCR和RACE技术从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ROC22)中克隆PAL,以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序列进行预测分析,利用real-time PCR分析PAL在不同组织和不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特性。【结果】克隆获得甘蔗PAL,命名为ScPAL,GenBank登录号为KC172559。该cDNA全长2 590 bp,含有1个2 115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编码704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其包含典型的PAL酶活性中心序列(GTITASGDLVPLSYIA),与其它植物的PAL蛋白有很高的相似性。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甘蔗ScPAL与高粱的PAL蛋白亲缘关系较近。real-time PCR分析表明PAL为组成型表达,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是叶中表达量的66倍。其在低温(4℃)、聚乙二醇(PEG)、NaCl和H2O2四种外源胁迫下均诱导表达,但表达模式不同。【结论】从甘蔗品种ROC22中克隆获得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ScPAL),是典型的PAL家族成员,推测其参与了甘蔗抗黑穗病过程,且在甘蔗抗寒、抗旱和抗盐胁迫过程也起到某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苯丙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6
作者 崔建东 李艳 牟德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06-308,共3页
对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分布、特点进行了概括,并分别对植物、微生物苯丙氨酸解氨酶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生产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微生物选育方法以及提高酶活性、酶稳定性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该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苯丙 特点 菌种选育 活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桦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基因的分离及其表达 被引量:11
7
作者 宋福南 邢磊 +2 位作者 陈肃 戴超 刘雪梅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17,47,共5页
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白桦(Betulaplatyphylla)中克隆了编码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cD-NA,其2322bp的ORF编码773个氨基酸,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包含PAL-HAL和PAL2个功能域以及酶活性中心序列GTITASGDLVPLSYIA,该序列同其它5种植物的序列... 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白桦(Betulaplatyphylla)中克隆了编码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cD-NA,其2322bp的ORF编码773个氨基酸,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包含PAL-HAL和PAL2个功能域以及酶活性中心序列GTITASGDLVPLSYIA,该序列同其它5种植物的序列一致性为60%~73%,其中与美洲红(Rhizophoraman-gle)树最高为73.1%。以该序列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白桦与美洲红树聚为一类,其余3种裸子植物长白松、沙地海岸松和银杏聚为一类。BplPAL1基因在各组织中均有不同的转录表达,在次生木质部表达最强,其次是幼叶,在花序中的表达量较低,说明BplPAL1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调控和表达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 基因表达 木质素生物合成 抗病性 次生代谢 木材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小斑病菌C毒素培养滤液对玉米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诱导效应 被引量:16
8
作者 商闯 马春红 +5 位作者 李运朝 翟彩霞 董文琦 崔四平 侯立白 贾银锁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1-134,共4页
分别用不同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C毒素培养滤液处理两种基因型(B37和C103)同核异质系的玉米叶片后再接高浓度毒素培养滤液,观察其病斑大小并测定与抗病相关的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对CB37的处理,以1∶50处理... 分别用不同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C毒素培养滤液处理两种基因型(B37和C103)同核异质系的玉米叶片后再接高浓度毒素培养滤液,观察其病斑大小并测定与抗病相关的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对CB37的处理,以1∶50处理效果较好,PAL酶活性最高;对CC103的处理,以1∶60处理效果较好,PAL酶活性最高。在不同基因型、不同细胞质中所需激发子最有效地激活浓度及激活时间不同,确定了低浓度C毒素作为激发子来诱导玉米的获得性抗性具有一定的广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 粗毒素(培养滤液) 苯丙 诱导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荞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成磊 蒙华 +3 位作者 张晓伟 陈惠 邵继荣 吴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55-257,共3页
利用RT-PCR技术,首次从甜荞(Fagopyrum esculentum)中克隆得到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的cDNA ORF序列,命名为FePAL。该序列长2169bp,编码722个氨基酸,与其他植物PAL基因同源性较高,为80%~97%,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含有PAL酶活性中心特... 利用RT-PCR技术,首次从甜荞(Fagopyrum esculentum)中克隆得到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的cDNA ORF序列,命名为FePAL。该序列长2169bp,编码722个氨基酸,与其他植物PAL基因同源性较高,为80%~97%,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含有PAL酶活性中心特征序列GTITASGDLVPLSYIA和多个脱氨基、催化活性位点。系统发育树表明,甜荞PAL基因与苦荞PAL基因聚类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荞 苯丙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大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在不同诱导条件下变化规律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必弦 胡小梅 +5 位作者 朱延明 来永才 李炜 肖佳磊 李琬 毕影东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03-705,709,共4页
以野生大豆(龙野01-177)为材料,根据PAL酶活性的影响因素,选取48 h为一个周期,每3 h进行取样,研究低温(-4℃)诱导、机械损伤诱导、紫外线照射诱导、激素BAP诱导和正常对照组条件下的酶活性、蛋白含量、酶比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诱... 以野生大豆(龙野01-177)为材料,根据PAL酶活性的影响因素,选取48 h为一个周期,每3 h进行取样,研究低温(-4℃)诱导、机械损伤诱导、紫外线照射诱导、激素BAP诱导和正常对照组条件下的酶活性、蛋白含量、酶比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诱导条件下野生大豆PAL的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变化趋势均相同且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通过比较酶比活性,发现4种诱导条件中,低温诱导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苯丙 诱导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EC4.3.1.5)反应机理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杨顺楷 杨亚力 杨维力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04年第4期1-5,共5页
根据有关文献阐述了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 ,EC4 3 1 5 )反应机理研究新进展 ,主要内容包括两种反应机理的提出 :其一 ,米切尔加成反应 (MichaelAdditionReaction) ;其二 ,傅氏反应 (Friedel CraftsReaction)。通常认为该两种反应机理较... 根据有关文献阐述了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 ,EC4 3 1 5 )反应机理研究新进展 ,主要内容包括两种反应机理的提出 :其一 ,米切尔加成反应 (MichaelAdditionReaction) ;其二 ,傅氏反应 (Friedel CraftsReaction)。通常认为该两种反应机理较好地解释了L Phe的氨消除模式 ,PAL含有的去氢丙氨酸 (DHA)单位是反应活性的关键。随着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证据的提出 ,主要基于PAL和HAL(组氨酸解氨酶 ,EC4 3 1 3)具有高度同源性 (19%~ 2 9%序列分析 ) ,及其对“姐妹”酶HAL的X 射线结构分析 ,发现催化性的亲电试剂并非DHA ,而是 3,5 二氢 5 次甲基 4H 咪唑 4 酮 (MIO)。由此 ,提出一对非芳香L Phe异构体作探针 ,以支持这一机理的实验研究。此外 ,还列出红酵母PAL逆向催化合成非天然芳族氨基酸的相关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机理 苯丙 去氢丙 3 5-二氢-5-次甲基-4H-咪唑-4-酮(MI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津田芜菁和赤丸芜菁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的克隆和表达 被引量:4
12
作者 许志茹 崔国新 +2 位作者 李春雷 孙燕 李玉花 《植物生理学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5-490,共6页
以UV-A处理津田芜菁和赤丸芜菁块根24h后提取总RNA,再用RT-PCR方法分别克隆BrPAL1和BrPAL2基因的结果表明,BrPAL1和BrPAL2的开放读码框为2 169bp,编码722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BrPAL1和BrPAL2与甘蓝型油菜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以UV-A处理津田芜菁和赤丸芜菁块根24h后提取总RNA,再用RT-PCR方法分别克隆BrPAL1和BrPAL2基因的结果表明,BrPAL1和BrPAL2的开放读码框为2 169bp,编码722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BrPAL1和BrPAL2与甘蓝型油菜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同源性达99%,第61~559的肽段具有PAL结构域。BrPAL1和BrPAL2的核苷酸序列在9个位置上存在差异,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仅在3个位置上有差异。BrPAL1和BrPAL2基因有高度同源性。Northern杂交结果显示,UV-A可以诱导BrPAL1和BrPAL2表达,基因的表达量与处理时间呈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菁 花青素 苯丙基因 基因克隆与表达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途径生物转化制L-苯丙氨酸酶源菌种选育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敏 杨顺楷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643-650,共8页
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 (PAL) has great values in industrial and potential medical applications, especially in the production of L phenylalanine from trans cinnamic acid. Strain breeding is important for the devel... 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 (PAL) has great values in industrial and potential medical applications, especially in the production of L phenylalanine from trans cinnamic acid. Strain breeding is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of this bioprocess. In this article, mutiple ways for breeding of microbial strains containing PAL were reviewed in details, including direction screening, enrichment culture technique for isolating strains from nature sources, phsical and chemical mutagenesis for strain improvement, PAL molecular clone and genetic engineering, etc. The significance of protoplast techniques for breeding of Rhodotorula strains containing PAL was analysed and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种选育 苯丙 肉桂生物转化 L-ph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E法对大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基因拼接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宋柬 马会勤 陈尚武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8-233,共6页
利用SOE(Splicing by Overlap Extension)法对大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两个外显子进行拼接,得到完整的PAL基因,表明这种方法是有效可行的。这种技术是作为对cDNA克隆的初步改进与尝试,节约了成本,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SOE法 CDNA克隆 苯丙(p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苯丙氨酸解氨酶(SbPAL)编码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晓瑛 刘宝玲 +1 位作者 郝青婷 薛金爱 《山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11期1584-1588,共5页
高粱是世界上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具有耐寒耐高温等优良性质,挖掘高粱抗病基因(如PAL),在基因水平上进行遗传改良,提高高粱对贫瘠土地的耐受性仍是研究热点之一。以高粱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SbPAL)为研究对象,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 高粱是世界上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具有耐寒耐高温等优良性质,挖掘高粱抗病基因(如PAL),在基因水平上进行遗传改良,提高高粱对贫瘠土地的耐受性仍是研究热点之一。以高粱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SbPAL)为研究对象,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编码蛋白的结构、理化性质及功能结构域进行分析,以期揭示苯丙解氨酶的基本信息。结果表明,高粱SbPAL基因的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s,CDS)全长为2 145 bp,编码714个氨基酸;高粱SbPAL蛋白主要位于细胞基质中,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为主,三级结构预测其为同源四聚体结构,由4个相同亚基对称性组成,各亚基之间由配体DTT共价连接。多序列比对结果表明,高粱SbPAL蛋白与拟南芥、水稻、葡萄、烟草等蛋白的同源性较高,为83.31%,SbPAL基因与玉米、水稻和大麦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PAL在这些作物中主要参与木质素和植保素的合成。此分析结果将为后续进一步研究SbPAL对木质素、植保素等合成的分子机制与抗病性关系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苯丙 木质素 抗病性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毡毛忍冬苯丙氨酸解氨酶(LmPAL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珊 陈勋 +3 位作者 龙雨青 童巧珍 刘湘丹 周日宝 《中南药学》 CAS 2021年第11期2285-2291,共7页
目的对灰毡毛忍冬苯丙氨酸解氨酶(LmPAL2)基因进行克隆与表达分析。方法以灰毡毛忍冬花总RNA为模板,在灰毡毛忍冬转录组数据的基础上,利用RT-PCR与RACE技术克隆LmPAL2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并通过一系列软件对LmPAL2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 目的对灰毡毛忍冬苯丙氨酸解氨酶(LmPAL2)基因进行克隆与表达分析。方法以灰毡毛忍冬花总RNA为模板,在灰毡毛忍冬转录组数据的基础上,利用RT-PCR与RACE技术克隆LmPAL2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并通过一系列软件对LmPAL2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应用qRT-PCR技术测定其在灰毡毛忍冬不同花期及不同器官(茎、叶)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克隆得到LmPAL2(GenBank:MH779889)基因,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2124 bp,编码707个氨基酸,具有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保守结构域和活性中心,与其他植物PAL基因同源性较高;qRT-PCR结果显示,LmPAL2基因在绿白色花蕾期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在不同器官中,叶>白色花蕾期花>茎。结论克隆得到LmPAL2基因,并探索其在不同器官的表达模式,推测其可能与灰毡毛忍冬绿原酸的生物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毡毛忍冬 苯丙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基因克隆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新 万德光 +1 位作者 严铸云 裴瑾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32-34,64,共3页
目的 通过克隆银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基因并深入研究其结构,利用生物技术改良叶用银杏品质。方法 利用PAL氨基酸序列中的保守区设计的简并引物,应用PCR等分子克隆技术,首次成功地从银杏基因组中克隆出了PAL基因片断。结果 及结论PAL... 目的 通过克隆银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基因并深入研究其结构,利用生物技术改良叶用银杏品质。方法 利用PAL氨基酸序列中的保守区设计的简并引物,应用PCR等分子克隆技术,首次成功地从银杏基因组中克隆出了PAL基因片断。结果 及结论PAL基因长度为1140bp,所得序列已登录在NCBI的CenBank中,核酸序列和推测的氨基酸序列的Accession分别为AY231176和AAO734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苯丙 pal 基因克隆 心血管系统 克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8
作者 孙海燕 全雪丽 +1 位作者 付爽 吴松权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16年第1期88-92,共5页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是催化苯丙烷代谢途径第1步反应的限速酶,广泛地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各种生理活动。本文概述了拟南芥PAL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和生理学研究进展,主要包括PAL基因的结构、表达特性、调控机制及其参与的植物生理学的...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是催化苯丙烷代谢途径第1步反应的限速酶,广泛地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各种生理活动。本文概述了拟南芥PAL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和生理学研究进展,主要包括PAL基因的结构、表达特性、调控机制及其参与的植物生理学的意义,为进一步阐明PAL基因的功能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苯丙 表达 生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芥蓝(Brassica alboglabra)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BaPAL的克隆、表达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明 李艳 +2 位作者 陈珍 李钧敏 杜照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9-145,共7页
根据NCBI数据库中拟南芥、甘蓝型油菜和菘蓝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基因序列设计简并引物,从芥蓝叶片cDNA中克隆到1个PAL基因,定名为BaPAL.BaPAL编码区全长2 145 bp,编码714个氨基酸,在NCBI的登录号为FJ8490... 根据NCBI数据库中拟南芥、甘蓝型油菜和菘蓝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基因序列设计简并引物,从芥蓝叶片cDNA中克隆到1个PAL基因,定名为BaPAL.BaPAL编码区全长2 145 bp,编码714个氨基酸,在NCBI的登录号为FJ849059.半定量RT-PCR结果表明,BaPAL基因在茎、叶、花蕾、开放花朵和嫩角果中均有表达,而且以开放花朵的表达量最大,根中未能检测到.BaPAL与其他植物PAL序列比对的结果表明:芥蓝与甘蓝型油菜、白菜的关系最为接近,与同科的菘蓝和拟南芥的关系稍远,但它们都处于同一进化分支;跟蕨类植物的同源性最低,亲缘关系最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蓝 苯丙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丙氨酸解氨酶合成L-2-氯苯丙氨酸的研究
20
作者 余玉奎 周丽 《工业微生物》 CAS 2024年第5期93-96,共4页
L-2-氯苯丙氨酸要求旋光对映体过量(ee)≥98%,导致使用化学拆分法合成L-2-氯苯丙氨酸的收率不足50%。为提高收率,文章采用具有立体专一性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催化邻氯肉桂酸与氨合成L-2-氯苯丙氨酸,旋光对映体过量(ee)>99%。通过... L-2-氯苯丙氨酸要求旋光对映体过量(ee)≥98%,导致使用化学拆分法合成L-2-氯苯丙氨酸的收率不足50%。为提高收率,文章采用具有立体专一性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催化邻氯肉桂酸与氨合成L-2-氯苯丙氨酸,旋光对映体过量(ee)>99%。通过考察不同形态PAL酶的稳定性,研究得出全细胞冻融法制作的PAL酶稳定性较好,结合氮气保护,反应80 h依然能保留62%的酶活。同时,优化PAL酶催化反应的pH、温度、酶用量,确定最佳条件后,结合分段补料的方式进行酶催化反应,最终使L-2-氯苯丙氨酸的累积量达到了68.5 g/L,转化率达到了97.8%。该技术合成L-2-氯苯丙氨酸的产量和收率较高,有效降低了成本,提升了L-2-氯苯丙氨酸的市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pal) L-2-氯苯丙 全细胞催化 氮气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