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咪唑类离子液体与酪氨酸相互作用及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吴智伟 丁伟璐 +2 位作者 张雅琴 王艳磊 何宏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7-66,共10页
离子液体的物理化学性质稳定且结构可调,被认为是潜在的新一代绿色高效生物分子溶剂。本文通过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系列咪唑基离子液体与两性离子型氨基酸(酪氨酸)的相互作用及机理。利用对称微扰理论(SAPT)、分子中的原子理论(AIM)及约... 离子液体的物理化学性质稳定且结构可调,被认为是潜在的新一代绿色高效生物分子溶剂。本文通过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系列咪唑基离子液体与两性离子型氨基酸(酪氨酸)的相互作用及机理。利用对称微扰理论(SAPT)、分子中的原子理论(AIM)及约化密度梯度函数(RDG),分析了氢键作用、静电力、诱导力和色散力对离子液体-氨基酸体系相互作用的贡献。计算结果表明静电作用对于阴、阳离子与酪氨酸的相互作用占主导地位。对于系列阳离子而言,具有不同的甲基取代位点和烷基侧链长度对不同的相互作用模式会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当甲基位于咪唑环的C2位点时,诱导力与色散力占比差别较小;当甲基取代位于咪唑环的N3位点时,诱导力与色散力占比差别较大。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在于当甲基位于C2位时,氢键、咪唑环与苯环之间的π^(+)–π作用为主要作用模式,而甲基取代位为N3位时,氢键和烷基链与苯环之间的C_(Alkyl)―H…π作用则成为主导。进一步获得离子对-酪氨酸的相互作用能变化趋势与阳离子-酪氨酸的变化趋势一致,阴阳离子的共同作用使其与酪氨酸结合更稳定。该研究结果阐明了离子液体中阳离子氢键位点及侧链长度差异对于离子液体-酪氨酸体系的相互作用模式的影响机制,为高效分离氨基酸的功能性离子液体的设计和筛选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两性离子型氨基酸 相互作用机理 氢键作用 范德华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转角石墨烯结构和弹性性质的第一性原理 被引量:2
2
作者 陈鸿杰 王朝 +2 位作者 程才 刘科 周晓林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04-810,共7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第一性原理计算,系统的研究双层转角石墨烯的结构和弹性性质.计算结果表明:optB88-vdW修正泛函能够很好的描述双层石墨烯的层间范德华相互作用;双层石墨烯结构的层间距是依赖转角的,当θ=0°(60°),层间距为0.3...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第一性原理计算,系统的研究双层转角石墨烯的结构和弹性性质.计算结果表明:optB88-vdW修正泛函能够很好的描述双层石墨烯的层间范德华相互作用;双层石墨烯结构的层间距是依赖转角的,当θ=0°(60°),层间距为0.3519 nm(0.3342 nm),其他转角下的层间距介于θ=0°和θ=60°之间.在弹性性质中,通过平面弹性刚度系数推导出弹性模量.发现不同转角的双层石墨烯在平衡结构及施加应变±2%范围内其力学性能均是稳定的.此外,层模量对转角不依赖,而杨氏模量和剪切模量随层间转角的增大,重复出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双层转角石墨烯 弹性性质 范德华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晶体的晶格能和弹性性质:不同方法及泛函的评估(英文) 被引量:2
3
作者 郑朝阳 赵纪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809-1814,共6页
通过对甲烷晶体进行结构、晶格能和弹性特性的研究,评估了不包含和包含色散能量修正的密度泛函理论的性能.我们分别利用不包含色散能量修正的密度泛函理论(DFT)(包含不同的标准泛函和杂化泛函)和包含色散能量修正的密度泛函理论(DFT-D)... 通过对甲烷晶体进行结构、晶格能和弹性特性的研究,评估了不包含和包含色散能量修正的密度泛函理论的性能.我们分别利用不包含色散能量修正的密度泛函理论(DFT)(包含不同的标准泛函和杂化泛函)和包含色散能量修正的密度泛函理论(DFT-D)计算了甲烷晶体特性,并与实验作对比.尽管DFT-D与传统密度泛函理论及杂化密度泛函理论相比,修正了甲烷晶体中的范德华(vdW)相互作用,但是一些修正方案过分修正了这种相互作用.因此,人们在使用DFT-D方法时务必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分子晶体: 范德华相互作用: 晶格能: 甲烷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不加热集输粘壁行为与粘附理论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小龙 韩文超 +5 位作者 陈高磊 杨明 胡春平 时浩 黄启玉 吕杨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55-1463,共9页
为了进一步探究高含水含蜡原油不加热集输粘壁行为的影响因素与形成机理,通过不加热集输环道实验与粘附理论探究了含水率、管流剪切力、含蜡量对粘壁现象的影响。基于含蜡原油界面特性的实验分析,讨论了油滴的粘附能与内聚能在粘壁行为... 为了进一步探究高含水含蜡原油不加热集输粘壁行为的影响因素与形成机理,通过不加热集输环道实验与粘附理论探究了含水率、管流剪切力、含蜡量对粘壁现象的影响。基于含蜡原油界面特性的实验分析,讨论了油滴的粘附能与内聚能在粘壁行为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宏观上增大含水率、增大管流剪切力、降低含蜡量会弱化粘壁行为;界面特性方面,粘附能对温度的响应并不敏感,粘附能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管壁材质的表面自由能,而造成粘壁层生长的主要因素是低温下分散油滴与初始粘壁层之间的内聚作用;微观上油滴的范德华相互作用是粘壁行为发生的主要作用机理,Hamaker常量、油水乳状液粒径、介质温度、油滴间分离间距是主要影响因素。最终利用含蜡原油粘壁温度理论模型计算了D油井的粘壁温度并开展了现场试验,充分验证了该管道不加热集输的可行性,可为今后在高含水油田试行与推广不加热集输提供技术参考与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加热集输 粘壁现象 粘附理论 范德华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石墨烯-碳纳米管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5
《炭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0-60,共1页
同济大学声子学与热能科学中心陈杰研究员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Koumoutsakos教授研究小组合作,提出了一种显著提高石墨烯层间导热性能的新方法:用sp^2共价键(强相互作用)来代替石墨烯层间范德华力(弱相互作用),构造无... 同济大学声子学与热能科学中心陈杰研究员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Koumoutsakos教授研究小组合作,提出了一种显著提高石墨烯层间导热性能的新方法:用sp^2共价键(强相互作用)来代替石墨烯层间范德华力(弱相互作用),构造无缝连接的石墨烯-碳纳米管混合结构。通过计算机模拟,该团队发现相比于范德华相互作用,共价键连接极大地提高了石墨烯中的晶格振动模式(声子)在垂直方向的传输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范德华相互作用 计算机模拟 声子 传输系数 无缝连接 相互作用 范德华 晶格振动 热界面材料
原文传递
Radial deformation and adhesion of carbon nanotube
6
作者 WANG GenWei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4年第8期1569-1573,共5页
The van der Waals(vdW) interactions of carbon nanotube(CNT)–substrate and CNT–CNT can cause strong adhesion. The adhesion can lead to radial deformation of CNTs, which is shown in both experiments and theoretical an... The van der Waals(vdW) interactions of carbon nanotube(CNT)–substrate and CNT–CNT can cause strong adhesion. The adhesion can lead to radial deformation of CNTs, which is shown in both experiments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A scaling approach is used to predic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vdW adhesion, and the elastic deformation of CNTs. It is found that the indentation of CNT is proportional to R7/4 and h3/2 in nanotube–substrate system and two same CNT system. Here, R and h are the radius and the wall thickness of CNT, respectively. The indentation ratio H1/H2 for CNT–CNT is proportional to(R1/R2)3/2 and(h2/h1)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FORMATION ADHESION carbon nanotube van der Waals interaction scaling law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