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莴苣SBP转录因子基因家族鉴定及其在茎用莴苣茎膨大期的表达分析
1
作者 张雨 马文娟 +3 位作者 丁怡如 柳天义 廉荣齐 黄莹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23-1932,共10页
SBP家族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明确茎用莴苣SBP家族基因染色体分布、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茎膨大期表达特征及其编码蛋白质的理化性质,本研究以拟南芥SBP蛋白氨基酸序列为参考筛选鉴定莴苣SBP家族基因,进行莴苣SBP... SBP家族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明确茎用莴苣SBP家族基因染色体分布、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茎膨大期表达特征及其编码蛋白质的理化性质,本研究以拟南芥SBP蛋白氨基酸序列为参考筛选鉴定莴苣SBP家族基因,进行莴苣SBP家族基因的染色体定位、进化树构建、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构建其编码蛋白质的互作网络,并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茎用莴苣茎膨大期SBP家族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在莴苣基因组中共鉴定到27个SBP基因,可分为7个亚族,不均匀分布于8条染色体上。多个SBP转录因子与植物开花相关蛋白LFY、乙烯响应转录因子(TOE2、TOE3、SMZ、SNZ)存在互作。在茎用莴苣茎膨大过程中,13个SBP基因的表达模式存在差异。随着茎用莴苣茎的膨大,LsSBP25的表达量呈增加趋势,而LsSBP10、LsSBP22的表达量逐步降低。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究莴苣SBP家族基因在莴苣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莴苣 SBP家族转录因子 茎膨大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茎瘤芥PHYA基因与茎瘤芥茎膨大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毕晶磊 朱利泉 +4 位作者 孙全 王微娜 向浏欣 何晓红 江怀仲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9-142,146,F0002,共6页
从茎瘤芥基因组中克隆了全长PHYA基因,构建了植物超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GV3101转化茎瘤芥——永安小叶,得到PCR反应呈阳性的转基因株系。结果发现,在自然生长环境下,转基因植株发生了多种形态变异,如植株矮化、花期提前、叶片变大且色... 从茎瘤芥基因组中克隆了全长PHYA基因,构建了植物超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GV3101转化茎瘤芥——永安小叶,得到PCR反应呈阳性的转基因株系。结果发现,在自然生长环境下,转基因植株发生了多种形态变异,如植株矮化、花期提前、叶片变大且色泽浓绿、转基因植株茎膨大延缓等。初步推断PHYA基因参与调控茎瘤芥植物茎膨大过程,过量表达PHYA基因可能会抑制茎膨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芥 光敏色素基因 超表达 茎膨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茎瘤芥BXL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在瘤状茎膨大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赖彪 陈春帆 +2 位作者 刘春渝 朱纯真 杜丽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5-163,共9页
为深入解析BXL家族基因在茎瘤芥发育中的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茎瘤芥全基因组鉴定出16个BjuBXL,并系统分析了BjuBXL家族蛋白的理化性质、基因结构、保守基序、染色体定位和在茎膨大过程中的表达。结果表明:16个BjuBXL基因分为7类,... 为深入解析BXL家族基因在茎瘤芥发育中的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茎瘤芥全基因组鉴定出16个BjuBXL,并系统分析了BjuBXL家族蛋白的理化性质、基因结构、保守基序、染色体定位和在茎膨大过程中的表达。结果表明:16个BjuBXL基因分为7类,共2个亚族,其中BjuBXL1-1~BjuBXL1-4与拟南芥中参与细胞壁代谢和植物发育的AtBXL1亲缘关系相近;7个BjuBXL定位于A亚基因组的5条染色体上,8个定位于B亚基因组的4条染色体上;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BjuBXL1-1和BjuBXL1-2在茎膨大过程中均明显上调,而且在茎的内髓区(P2~P4)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外髓区(P1),可能参与茎膨大过程中茎内髓区的细胞壁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芥菜 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 BXL 转录组 茎膨大 品质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桔果茎膨大的气候统计评价模式
4
作者 何永坤 《四川气象》 1995年第4期31-33,共3页
对合川市1988~1992年红桔气候动态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运用积分回归原理,探索了红桔果实膨大期内以旬为时间单位的气候变化对其横、纵茎形成的影响规律。在实际生产中,运用该模式进行及时连续的气候影响评价服务,具有较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 红桔 茎膨大 气候统计 评价模式 柑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茭白膨大前后肉质茎中抗坏血酸含量变化初探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伟 邓建平 +1 位作者 郭得平 黄建中 《长江蔬菜》 2010年第14期43-45,共3页
对茭白肉质茎膨大前后的主要内源抗氧化剂—抗坏血酸水平以及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肉质茎膨大后,其MDA含量大幅增加,抗坏血酸含量大幅下降,氧化型抗坏血酸比例显著上升。而同时期成熟叶片中的MDA... 对茭白肉质茎膨大前后的主要内源抗氧化剂—抗坏血酸水平以及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肉质茎膨大后,其MDA含量大幅增加,抗坏血酸含量大幅下降,氧化型抗坏血酸比例显著上升。而同时期成熟叶片中的MDA含量基本不变。说明茭白肉质茎在黑粉菌大量繁殖引起膨大的过程中存在较强烈的氧化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茭白 肉质茎膨大 抗坏血酸 氧化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藕莲(地下膨大茎)贮藏及其生理生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6
作者 许金蓉 王清章 +2 位作者 何建军 周明全 胡中立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03年第2期4-7,共4页
综述了影响莲藕 (地下膨大茎 )贮藏的主要因素、莲藕的贮藏方法、莲藕采收后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 ,以及莲藕的褐变机理。
关键词 藕莲 地下膨大 贮藏 生理 生化 褐变机理 莲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茎瘤芥BjuGAPC基因序列特征及其参与茎发育的糖酸含量调控
7
作者 李晓燕 李成双 +2 位作者 金业程 魏小涵 李梦瑶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74-1483,共10页
为明确茎瘤芥瘤状茎形成过程中的糖酸含量变化,揭示茎瘤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的主要生理功能,并进一步探究BjuGAPC基因的表达模式对糖酸含量的调控机制,首先对BjuGAPC基因进行克隆,同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BjuGAPC的理化性质... 为明确茎瘤芥瘤状茎形成过程中的糖酸含量变化,揭示茎瘤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的主要生理功能,并进一步探究BjuGAPC基因的表达模式对糖酸含量的调控机制,首先对BjuGAPC基因进行克隆,同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BjuGAPC的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发育等多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并使用qRT-PCR比较分析BjuGAPC基因在茎瘤芥茎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1)BjuGAPC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1 038 bp,是一个稳定的亲水性蛋白质,同时具有多个蛋白质糖基化位点、磷酸化位点和特异性蛋白质激酶的结合位点;BjuGAPC与其他物种的GAPDH具有高度相似性,亲缘关系与同科的芜菁、油菜、萝卜较近。(2)qRT-PCR分析结果表明,BjuGAPC基因在茎瘤芥茎膨大不同时期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显著且随着器官膨大相对表达量下调,与转录组的表达丰度一致。(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基因表达量与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并与糖酸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BjuGAPC基因参与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中NAD+-GAPDH的合成,BjuGAPC基因对糖酸含量有正调控作用,可能参与了糖酸的合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芥 茎膨大 糖酸含量 BjuGAPC基因 理化性质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茎瘤芥β-半乳糖苷酶家族基因鉴定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杜丽娜 汤泽慧 +2 位作者 吴小容 陈春帆 赖彪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2-486,共15页
植物β-半乳糖苷酶(β-D-galactosidases,BGAL,EC 3.2.1.23)是糖苷水解酶家族35(GH35),在植物细胞壁生成和组分修饰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探索BGAL家族基因在茎瘤芥的茎发育中的功能,本研究从茎瘤芥基因组中鉴定到39个BjuBGAL家族成员,并... 植物β-半乳糖苷酶(β-D-galactosidases,BGAL,EC 3.2.1.23)是糖苷水解酶家族35(GH35),在植物细胞壁生成和组分修饰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探索BGAL家族基因在茎瘤芥的茎发育中的功能,本研究从茎瘤芥基因组中鉴定到39个BjuBGAL家族成员,并运用生物信息学对其进化关系、蛋白理化性质、基因结构及保守序列、染色体定位和在茎膨大过程中的表达等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39个BjuBGAL家族成员,分为8个亚族,相同亚族具有类似基因结构和保守序列;有35个BjuBGAL分别定位于A和B亚基因组中的9和7条染色体上;BjuBGAL启动子具有光、植物激素和胁迫响应的顺式作用元件;转录组数据表明10个BjuBGAL在茎膨大过程中明显上调,进一步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BjuBGAL4-2随着茎的膨大呈显著上调,且在茎的内髓区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外髓区,可能参与茎内髓区的发育。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茎瘤芥BGAL家族的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 Β-半乳糖苷酶 基因家族 茎膨大
原文传递
一株分离自新疆细虫草菌核的弯颈霉鉴定及抑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索菲娅 黄罗冬 虞泓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65-971,共7页
目的:开发利用新疆细虫草资源,为新疆细虫草相关真菌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研究从新疆细虫草菌核中分离得到一种白色菌株,编号为SFYT002,采用形态学观察和ITS以及18SrDNA测序,在GenBank比对,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并采用滤... 目的:开发利用新疆细虫草资源,为新疆细虫草相关真菌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研究从新疆细虫草菌核中分离得到一种白色菌株,编号为SFYT002,采用形态学观察和ITS以及18SrDNA测序,在GenBank比对,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并采用滤纸片法研究其体外抗菌作用。结果:菌株SFYT002主要的特征为菌落白色棉绒状,瓶梗长在分枝的分生孢子梗上,瓶梗基部膨大,顶部急剧变细,部分颈部弯曲,孢子小且透亮,孢子有出芽现象,常形成聚集孢子头,分生孢子球形,亚球形至椭圆形。ITS和18SrDNA序列分析表明,弯颈霉属为单系发生,菌株SFYT002与膨大弯颈霉聚为一支。研究其抑菌作用表明,菌株SFYT002发酵液及其不同极性的提取物对4种常见致病菌,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结论: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将菌株SFYT002鉴定为膨大弯颈霉,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虫草 膨大 鉴定 抑菌 新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