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叶面施硒对茶叶品质和茶树抗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1
作者
朱捷
黄守行
+4 位作者
肖芳曦
陈枳齐
李正国
杨彪
林娟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6期48-51,共4页
硒是一种人体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抗氧化和增强免疫力等多种功能,人体不能主动合成硒元素,只能通过食用富硒食品来摄入硒元素,而研究表明,饮用富硒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补硒的方式,而叶面施硒比土壤施硒效果更为明显高...
硒是一种人体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抗氧化和增强免疫力等多种功能,人体不能主动合成硒元素,只能通过食用富硒食品来摄入硒元素,而研究表明,饮用富硒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补硒的方式,而叶面施硒比土壤施硒效果更为明显高效,本文基于叶面施硒的相关研究取得的进展,从植物吸收和积累硒的通道、硒在茶树中的分布、叶面施硒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和叶面施硒对茶树抗性的影响进行了综述,期望能在叶面施硒的研究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
茶叶品质
茶树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在不同品种茶树上的取食行为
被引量:
47
2
作者
苗进
韩宝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3973-3982,共10页
应用可视DC-EPG方法研究了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在9个品种茶苗上的口针刺探行为,共发现并初步确定了7种主要波型,即A波、S波、C波、E波、F波和R波、以及非刺探波NP波。A波为刺探波,S波为口针向韧皮部刺探和进入韧皮部中...
应用可视DC-EPG方法研究了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在9个品种茶苗上的口针刺探行为,共发现并初步确定了7种主要波型,即A波、S波、C波、E波、F波和R波、以及非刺探波NP波。A波为刺探波,S波为口针向韧皮部刺探和进入韧皮部中的分泌唾液波,C波为口针到达韧皮部之前的主动取食波,E波和F波为口针在韧皮部中吸收波,R波为取食间歇波。以该叶蝉在不同品种茶树上的平均刺探次数和各波形平均持续时间为指标,或者以其在不同品种茶树上含有各波形的单次刺探平均持续时间为指标,分别进行聚类分析,均将9个品种分为3个不同的组。S、E和F波对应着假眼小绿叶蝉在茶树上的主要取食活动,可能与茶树抗假眼小绿叶蝉的取食密切相关。以S、E和F各波的平均持续时间、以及含有各波形的单次刺探的平均持续时间为指标,对品种的抗性强弱排序,评判9个茶树品种抗叶蝉取食能力由强至弱的顺序为:龙井长叶、黄旦、政和大白茶、黔湄601、红芽佛手、中茶102、中茶302、龙井43和安吉白茶。该顺序与田间查得的9个品种茶树上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密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一致,表明DC-EPG方法简捷、可信度高,可作为检测茶树品种对叶蝉抗性的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眼小绿叶蝉
取食行为
DC-EPG
聚类分析
茶树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叶面施硒对茶叶品质和茶树抗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1
作者
朱捷
黄守行
肖芳曦
陈枳齐
李正国
杨彪
林娟
机构
衡阳市农业科学院
衡阳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出处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6期48-51,共4页
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市联合基金“衡阳市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利用”(项目编号:2022JJ50140)。
文摘
硒是一种人体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抗氧化和增强免疫力等多种功能,人体不能主动合成硒元素,只能通过食用富硒食品来摄入硒元素,而研究表明,饮用富硒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补硒的方式,而叶面施硒比土壤施硒效果更为明显高效,本文基于叶面施硒的相关研究取得的进展,从植物吸收和积累硒的通道、硒在茶树中的分布、叶面施硒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和叶面施硒对茶树抗性的影响进行了综述,期望能在叶面施硒的研究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硒
茶叶品质
茶树抗性
Keywords
selenium
tea quality
tea tree resistance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在不同品种茶树上的取食行为
被引量:
47
2
作者
苗进
韩宝瑜
机构
农业部茶叶化学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3973-3982,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571256)
浙江省青年人才专项资助项目(R304451)
中国农科院院长基金课题资助项目(2005-42)~~
文摘
应用可视DC-EPG方法研究了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在9个品种茶苗上的口针刺探行为,共发现并初步确定了7种主要波型,即A波、S波、C波、E波、F波和R波、以及非刺探波NP波。A波为刺探波,S波为口针向韧皮部刺探和进入韧皮部中的分泌唾液波,C波为口针到达韧皮部之前的主动取食波,E波和F波为口针在韧皮部中吸收波,R波为取食间歇波。以该叶蝉在不同品种茶树上的平均刺探次数和各波形平均持续时间为指标,或者以其在不同品种茶树上含有各波形的单次刺探平均持续时间为指标,分别进行聚类分析,均将9个品种分为3个不同的组。S、E和F波对应着假眼小绿叶蝉在茶树上的主要取食活动,可能与茶树抗假眼小绿叶蝉的取食密切相关。以S、E和F各波的平均持续时间、以及含有各波形的单次刺探的平均持续时间为指标,对品种的抗性强弱排序,评判9个茶树品种抗叶蝉取食能力由强至弱的顺序为:龙井长叶、黄旦、政和大白茶、黔湄601、红芽佛手、中茶102、中茶302、龙井43和安吉白茶。该顺序与田间查得的9个品种茶树上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密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一致,表明DC-EPG方法简捷、可信度高,可作为检测茶树品种对叶蝉抗性的有效手段之一。
关键词
假眼小绿叶蝉
取食行为
DC-EPG
聚类分析
茶树抗性
Keywords
tea green leafhopper
probing behavior
DC-EPG
cluster analysis
tea plant resistance
分类号
S435.7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叶面施硒对茶叶品质和茶树抗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朱捷
黄守行
肖芳曦
陈枳齐
李正国
杨彪
林娟
《现代农业研究》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在不同品种茶树上的取食行为
苗进
韩宝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4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