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鱼(♀)×赤眼鳟(♂)杂交F_1与其亲本的肌肉特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李迪 李伟 +5 位作者 肖调义 褚武英 何美凤 周智愚 金生振 邓亚林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33,F0003,共7页
为探讨草鱼(♀)×赤眼鳟(♂)杂交F_1的肉质特点,以同规格的草鱼(♀)×赤眼鳟(♂)杂交F_1和其亲本草鱼(母本)、赤眼鳟(父本)为材料,采用质构仪测定分析比较了三者肌肉质构特性,采用冷冻切片法和HE染色法统计分析比较了三者肌纤... 为探讨草鱼(♀)×赤眼鳟(♂)杂交F_1的肉质特点,以同规格的草鱼(♀)×赤眼鳟(♂)杂交F_1和其亲本草鱼(母本)、赤眼鳟(父本)为材料,采用质构仪测定分析比较了三者肌肉质构特性,采用冷冻切片法和HE染色法统计分析比较了三者肌纤维数量和密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析了与肉质特性关联紧密的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ST)基因、Ⅰ型胶原蛋白α1基因(COL1A1)和α2基因(COL1A2).在杂交F_1和亲本肌肉中的表达量.结果显示:杂交F_1与母本草鱼、父本赤眼鳟的肌肉黏附性、胶着性和回复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杂交F_1的肌肉硬度、弹性、内聚性和咀嚼性均显著高于母本草鱼(P<0.05),与父本赤眼鳟无显著差异;杂交F_1的肌纤维直径和密度与其母本草鱼无显著差异(P>0.05),与其父本赤眼鳟差异显著(P<0.05);COL1A1和COL1A2两个基因在杂交F_1肌肉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母本草鱼(P<0.05),而与其父本赤眼鳟无显著差异(P>0.05);CAST基因在杂交F_1肌肉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母本草鱼(P<0.05),与其父本赤眼鳟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赤眼鳟(♂)杂交f1 肉质 肌纤维 I型胶原蛋白α1 I型胶原蛋白α2 钙蛋白酶抑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眼鳟(♀)×草鱼(♂)及其杂交F_1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胡廷尖 李训朗 +5 位作者 黄小红 王雨辰 刘士力 李倩 练青平 胡旭昶 《河北渔业》 2011年第9期1-4,共4页
运用三种多元分析方法分析了赤眼鳟(♀)×草鱼(♂)及其杂交F1形态差异,结果表明:杂交F1的体长形、头部较尖偏向母本,眼的上部有一红色斑块来源于赤眼鳟母本。体色灰黄或灰绿色似草鱼。主成分分析共计构建了3个主成分,其方差贡献率... 运用三种多元分析方法分析了赤眼鳟(♀)×草鱼(♂)及其杂交F1形态差异,结果表明:杂交F1的体长形、头部较尖偏向母本,眼的上部有一红色斑块来源于赤眼鳟母本。体色灰黄或灰绿色似草鱼。主成分分析共计构建了3个主成分,其方差贡献率分别为主成分1(51.6%)、主成分2(13.7%)、主成分3(12.4%)。聚类结果显示杂交F1先和赤眼鳟差异较小,而与草鱼差异较大,形态特征偏向于母本。建立了3种鱼的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1为100%,准确率P2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眼鳟 草鱼 杂交f1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龄草鱼(♀)×赤眼鳟(♂)杂交F_1生长试验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智愚 李雪林 +2 位作者 王荣华 金生振 肖调义 《科学养鱼》 2017年第6期79-80,共2页
为探讨1^+龄草鱼(♀)×赤眼鳟(♂)杂交F1与草鱼生长速度的差异性,以及F11^+龄群体中生长速度的分离现象。本研究设计了1^+龄草鱼和杂交F1单养60天以及单养结束后混养60天的生长对比试验,对两种1^+龄鱼的生长特性进行评价... 为探讨1^+龄草鱼(♀)×赤眼鳟(♂)杂交F1与草鱼生长速度的差异性,以及F11^+龄群体中生长速度的分离现象。本研究设计了1^+龄草鱼和杂交F1单养60天以及单养结束后混养60天的生长对比试验,对两种1^+龄鱼的生长特性进行评价,旨在筛选出与草鱼生长性能相当,甚至更优的F1群体,为杂交F1在养殖生产上的推广提供基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f1 生长速度 赤眼鳟 草鱼 试验报告 f1群体 分离现象 对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赤眼鳟F_1 与其亲本遗传性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金燮理 金宏 +1 位作者 王明龙 郑陶生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16-320,共5页
采用生物统计方法,对草鱼、赤眼鳟及其杂种一代(草♀×赤♂、草♂×赤♀)的10 个数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草♂×赤♀杂种的性状表现了明显的趋父性遗传,而草♀×赤♂杂种则表现了明显的趋母性遗传.用杂... 采用生物统计方法,对草鱼、赤眼鳟及其杂种一代(草♀×赤♂、草♂×赤♀)的10 个数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草♂×赤♀杂种的性状表现了明显的趋父性遗传,而草♀×赤♂杂种则表现了明显的趋母性遗传.用杂种指数衡量,在所测量的7 个性状中,有5 个偏向草鱼,只有体长/体高和脊椎骨数2 个性状偏向赤眼鳟.这表明草鱼与赤眼鳟的杂交后代(F1)数量性状遗传受草鱼遗传因子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赤眼鳟 杂交 f1 遗传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赤眼鳟及杂交F1对嗜水气单胞菌、GCRV的抗性比较研究
5
作者 杨雄 金生振 肖调义 《水产研究》 2018年第2期64-75,共12页
为探究草鱼、赤眼鳟及其杂交F1在应对嗜水气单胞菌、草鱼出血病病毒(GCRV)的抗性差异,本实验以五月龄鱼为研究对象,采用腹腔注射和高渗浸泡两种方法人工感染以上细菌和病毒,连续7 d观察并记录实验鱼的症状和死亡情况。结果表明:四个群体... 为探究草鱼、赤眼鳟及其杂交F1在应对嗜水气单胞菌、草鱼出血病病毒(GCRV)的抗性差异,本实验以五月龄鱼为研究对象,采用腹腔注射和高渗浸泡两种方法人工感染以上细菌和病毒,连续7 d观察并记录实验鱼的症状和死亡情况。结果表明:四个群体中,杂交F1对嗜水气单胞菌和GCRV具有较强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赤眼鳟 杂交f1 嗜水气单胞菌 草鱼出血病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鳡♂杂交F_1代同工酶和蛋白质的电泳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余来宁 夏小平 +2 位作者 杨东 刘红艳 张繁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0期10573-10575,10628,共4页
[目的]了解草鱼♀×鳡♂杂交F1代的生化遗传特性。[方法]应用聚丙烯酸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对草鳡杂交F1代的9种组织(心、脑、眼、肝、肾、脾、鳍、肌肉、血浆)的3种同工酶(LDH、EST、MDH)进行了分析,同时比较了其同工酶及蛋白质... [目的]了解草鱼♀×鳡♂杂交F1代的生化遗传特性。[方法]应用聚丙烯酸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对草鳡杂交F1代的9种组织(心、脑、眼、肝、肾、脾、鳍、肌肉、血浆)的3种同工酶(LDH、EST、MDH)进行了分析,同时比较了其同工酶及蛋白质与亲本草鱼、鳡的差异。[结果]草鳡杂交F1代的3种同工酶具有不同程度的组织特异性,其同工酶和蛋白质与亲本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这些差异可作为鉴别草鳡杂交鱼及亲本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杂交f1 同工酶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鳡鱼(♂)和赤眼鳟(♀)杂交F_1胚胎发育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任丽珍 程利民 +3 位作者 徐建荣 徐慧君 宋亮 韩晓磊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9-95,共7页
以鳡鱼(Elopichthys bambusa)为父本,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为母本进行属间人工远缘杂交,对杂交F1胚胎发育情况进行了观察和记录,描述了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鳡鱼(♂)和赤眼鳟(♀)杂交F1受精卵的平均受精率为(72.... 以鳡鱼(Elopichthys bambusa)为父本,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为母本进行属间人工远缘杂交,对杂交F1胚胎发育情况进行了观察和记录,描述了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鳡鱼(♂)和赤眼鳟(♀)杂交F1受精卵的平均受精率为(72.13±13.42)%,平均孵化率为(27.40±3.96)%;杂交F1的受精卵为晶莹半透明的圆球形,平均卵径为(0.978±0.028)mm,吸水膨胀后平均卵径为(3.740±0.055)mm,为非粘性半浮性卵;胚胎发育分为受精、卵裂和囊胚、原肠期、神经胚、器官形成期、孵化期6个阶段,其中包括30个主要时期,在温度为25~26℃的孵化条件下,杂交F1受精卵经23 h 40min孵出仔鱼,总积温为611.58℃.h。结果表明:鳡鱼(♂)和赤眼鳟(♀)杂交F1的受精卵可以正常发育,可正常孵出仔鱼,但其杂交亲和程度不高;杂交F1胚胎发育与母本赤眼鳟的发育差别较小,表现出较强的趋母性遗传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 鳡鱼(Elopichthys bambusa) 杂交f1 胚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和赤眼鳟及其正交F_1代的肌肉营养特性比较 被引量:3
8
作者 李伟 李迪 +3 位作者 肖调义 黄春红 金生振 周智愚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2-57,共6页
为比较草鱼和赤眼鳟正交(草鱼(♀)×赤眼鳟(♂))的子一代F1(下文中简称"正交F1")与同龄草鱼、赤眼鳟的肌肉营养特性,评价正交F1肌肉的营养价值,选取18月龄的健康正交F_1、草鱼及赤眼鳟各12尾,采用生化方法分析3种鱼背肌... 为比较草鱼和赤眼鳟正交(草鱼(♀)×赤眼鳟(♂))的子一代F1(下文中简称"正交F1")与同龄草鱼、赤眼鳟的肌肉营养特性,评价正交F1肌肉的营养价值,选取18月龄的健康正交F_1、草鱼及赤眼鳟各12尾,采用生化方法分析3种鱼背肌中水分、粗脂肪、粗蛋白和粗灰分的含量以及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并进行氨基酸营养价值评价。结果显示:正交F_1肌肉中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草鱼的(P<0.05),显著高于赤眼鳟的(P<0.05);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草鱼的(P<0.05),显著低于赤眼鳟的(P<0.05);正交F_1肌肉中的总氨基酸(AA)含量、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和鲜味氨基酸(DAA)含量分别为156.45、62.81、61.32 mg/g,其中AA含量和DAA含量均显著高于草鱼的(P<0.05),且低于赤眼鳟的(P>0.05);对试验结果进行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分析,发现赖氨酸为3种试验鱼共有的评分最高的氨基酸;正交F1不饱和脂肪酸(UFA)占总脂肪酸的67.67%,显著高于赤眼鳟的(P<0.05),显著低于草鱼的(P<0.05),其ω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与ω3族多不饱和脂肪酸族的比值为5.88。结果表明,正交F_1较草鱼具有更好的肌肉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赤眼鳟(♂) 正交f1 肌肉营养 氨基酸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鳡♂杂交F_1及其亲本的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余来宁 夏小平 +2 位作者 杨东 刘红艳 张繁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5期12483-12486,共4页
[目的]了解草鱼♀×鳡♂杂交F1的遗传变异。[方法]对草鱼♀×鳡♂杂交F1及其亲本的6个可数性状、9个可量性状和21个框架性状,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草鳡F1外观与草... [目的]了解草鱼♀×鳡♂杂交F1的遗传变异。[方法]对草鱼♀×鳡♂杂交F1及其亲本的6个可数性状、9个可量性状和21个框架性状,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草鳡F1外观与草鱼相似,在可数可量性状中,除杂交F1与草鱼7项性状无显著差异外,其余性状3种鱼间均存在显著差异,F1平均杂交指数为28.71,具有明显的偏母性遗传倾向。聚类分析将杂交F1与草鱼聚在一起。判别分析构建的判别公式可以有效地区分三者,判别准确率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杂交f1 形态差异 多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鳡♂杂交F_1代的养殖性状分析
10
作者 余来宁 夏小平 +3 位作者 杨东 姚雁鸿 刘红艳 张繁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期142-144,共3页
[目的]了解草鱼♀×鳡♂杂交F1代的养殖性状。[方法]对草鳡杂交F1代的食性、生长和抗病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草鳡杂交F1代的消化器官与草鱼相似,但肠管较短,是以草食为主的杂食性鱼类。杂交F1代的生长比草鱼快,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 [目的]了解草鱼♀×鳡♂杂交F1代的养殖性状。[方法]对草鳡杂交F1代的食性、生长和抗病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草鳡杂交F1代的消化器官与草鱼相似,但肠管较短,是以草食为主的杂食性鱼类。杂交F1代的生长比草鱼快,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0.015 2L2.946 7,呈匀速生长。杂交F1代对草鱼出血病有较强的抗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鳡杂交f1代 食性 生长 草鱼出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赤眼鳟(♂)F1及其亲本CAST基因cDNA全长克隆与结构差异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东放 李耀国 +2 位作者 金生振 何美凤 肖调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28-533,共6页
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lpastatin, CAST)在肌肉生长和肉质特征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究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正交F1的肉质相关分子基础,通过RACE(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 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lpastatin, CAST)在肌肉生长和肉质特征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究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正交F1的肉质相关分子基础,通过RACE(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分别克隆了草鱼(♀)×赤眼鳟(♂) F1及其亲本的CAST基因cDNA全长,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比较了三种鱼的CAST结构差异。结果表明:草鱼(♀)、赤眼鳟(♂)及草鱼(♀)×赤眼鳟(♂) F1的CAST基因cDNA全长分别为3036、3165和3086 bp,编码901、893和904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分别为93.72、92.77和94.02 kD;推测的理论等电点分别为5.92、6.01和6.02。草鱼(♀)×赤眼鳟(♂) F1 CAST与草鱼(♀)和赤眼鳟(♂)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4.52%和90%。三种CAST蛋白均包括4个含有典型七肽的钙蛋白酶抑制结构域。草鱼(♀)、赤眼鳟(♂)和F1 CAST氨基酸残基中分别存在73、82和75个潜在的磷酸化修饰位点。蛋白三级结构分析显示草鱼(♀)、赤眼鳟(♂)和F1 CAST中分别含有24、12和20个β-折叠,且均呈链状结构。综合可知, F1 CAST在序列相似度、磷酸化位点数、蛋白质结构及进化地位与草鱼(♀)均更接近。该研究结果为阐明草鱼(♀)×赤眼鳟(♂)正交F1肉质形成机理提供了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赤眼鳟 杂交f1 CAST 结构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鳙鱼及其F_1杂种的胞核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祝培福 《淡水渔业》 1981年第1期40-40,共1页
用鲁科鱼类做的一些杂交育种试验,已生产出大量能成活的杂种群体。Marian等人(1978)发现草鱼和鳙鱼的属问杂交种是三倍体,有72个染色体。但是,这个三倍体杂种的一个额外的单倍体组的来源还未确定。虽然自然产生的三倍体在双性别的脊... 用鲁科鱼类做的一些杂交育种试验,已生产出大量能成活的杂种群体。Marian等人(1978)发现草鱼和鳙鱼的属问杂交种是三倍体,有72个染色体。但是,这个三倍体杂种的一个额外的单倍体组的来源还未确定。虽然自然产生的三倍体在双性别的脊椎动物中极少见,但在许多种鱼类中通过温度休克已能实验诱导出三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倍体 草鱼 f1杂种 鳙鱼 鱼类 种鱼 杂交育种 中极 休克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Hu-IFN-α基因草鱼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红权 章怀云 +4 位作者 肖调义 唐湘北 苏建明 陈开健 雷威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2-295,共4页
为了分析外源基因在转基因鱼F1中的遗传特征和规律,采用PCR检测技术对Hu-IFN-α基因在转基因草鱼及其杂交F1,雌核发育F1中的遗传表达情况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对1120尾转基因草鱼的PCR阳性检测,检出率为60%;258尾转基因草鱼杂交F1,阳性... 为了分析外源基因在转基因鱼F1中的遗传特征和规律,采用PCR检测技术对Hu-IFN-α基因在转基因草鱼及其杂交F1,雌核发育F1中的遗传表达情况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对1120尾转基因草鱼的PCR阳性检测,检出率为60%;258尾转基因草鱼杂交F1,阳性检测率为53.8%;36尾转基因草鱼雌核发育F1,阳性率为91.7%,说明Hu-IFN-α基因成功导入草鱼中,并能遗传给F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草鱼 人-α-干扰素基因 杂交f1 雌核发育f1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龄草鱼鱼种养殖对比试验
14
作者 赵俊胜 闫磊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0-81,共2页
2007年,我们对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草鱼原种通过基因调控和杂交选育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具有生长性状优良的F1代繁育群体,2011年又对F1代群体通过基因测序、雌雄配组,繁育出F1代群体。我们对F1代群体在长漾渔业生态科技示范园进行了鱼... 2007年,我们对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草鱼原种通过基因调控和杂交选育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具有生长性状优良的F1代繁育群体,2011年又对F1代群体通过基因测序、雌雄配组,繁育出F1代群体。我们对F1代群体在长漾渔业生态科技示范园进行了鱼种养殖对比试验,并与常规草鱼鱼种进行比较,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以便更广泛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试验 鱼种养殖 一龄草鱼 杂交选育 科技示范园 f1 生长性状 基因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