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3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9-2022年甘肃瓜州极旱荒漠生态系统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
1
作者 王颖 姜艺凡 +6 位作者 管超 赵志光 卢丹 马晓俊 张金贵 安文娟 赵长明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3期184-195,共12页
极旱荒漠生态系统通常位于干旱地区,降水量较低并伴有高温现象,其原生植被具有较高适应性,是极端环境条件下的特殊生态系统类型。极旱荒漠生态系统在帮助保持土壤稳定性、防止土壤侵蚀、维持独特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一定作用,在全球... 极旱荒漠生态系统通常位于干旱地区,降水量较低并伴有高温现象,其原生植被具有较高适应性,是极端环境条件下的特殊生态系统类型。极旱荒漠生态系统在帮助保持土壤稳定性、防止土壤侵蚀、维持独特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一定作用,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了解中国西北极旱荒漠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特征对于研究极旱荒漠生态系统在全球碳水循环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数据集为甘肃瓜州极旱荒漠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瓜州站)所收集的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的日尺度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采用涡动相关通量观测技术对该生态系统碳水通量进行野外观测,使用ChinaFLUX数据处理技术标准对原始数据进行校正、质量控制和数据插补最终形成日尺度数据集。本数据集包括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生态系统呼吸(ER)、水通量(FH2O)、土壤热通量(SHF)、蒸散发(ET)、显热通量(H)、潜热通量(LE)和太阳辐射(R_(g))、气温(T_(air))、露点温度(T_(dew))、土壤含水量(SWC)、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相对湿度(RH)、饱和水汽压差(VPD)、降水(P)等关键气象环境观测数据。本数据集可为深入研究极旱荒漠生态系统在全球碳水循环中的作用与地位提供宝贵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度相关 极旱荒漠生态系统 通量观测 气象要素 碳水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2020年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典型草地和荒漠生态系统植被地上生物量数据集
2
作者 郭学兵 初玉 +5 位作者 杜明武 兰玉婷 马健 潘成臣 谭会娟 王小亮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3期50-63,共14页
植被生物量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之间碳交换的重要环节,是定量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与草地、荒漠生态系统之间的反馈调节作用等的基础。中国干旱半干旱区的草地、荒漠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碳库类型,本文选取中国生... 植被生物量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之间碳交换的重要环节,是定量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与草地、荒漠生态系统之间的反馈调节作用等的基础。中国干旱半干旱区的草地、荒漠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碳库类型,本文选取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中位于中国干旱半干旱区的2个草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海北站、内蒙古站)和5个荒漠生态系统类型观测研究站(鄂尔多斯站、阜康站、临泽站、奈曼站、沙坡头站)的典型生态系统,对其按照CERN生态系统长期观测规范开展长期观测获取的植被地上生物量的2005–2020年间生长季的月动态实测数据进行了收集整理与质量控制,并开展了样方原始调查数据到样地尺度观测数据的统计计算,生成了植被地上生物量数据集,可为中国干旱半干旱区草地和荒漠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及植被保育与可持续发展等研究提供地面观测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区 草地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月动态 植被地上生物量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农田和荒漠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洋 张心昱 +5 位作者 苏文 郭学兵 唐新斋 李向义 李新虎 马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174-6185,共12页
基于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长期监测数据,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代表暖温带干旱区的绿洲农田生态系统(阿克苏站)、代表暖温带荒漠区(策勒站)以及温带荒漠区(阜康站)的绿洲农田和荒漠生态系统综合观测场、辅助观测场和农户调查点2005... 基于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长期监测数据,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代表暖温带干旱区的绿洲农田生态系统(阿克苏站)、代表暖温带荒漠区(策勒站)以及温带荒漠区(阜康站)的绿洲农田和荒漠生态系统综合观测场、辅助观测场和农户调查点2005—2020年0—10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SOC)储量数据,分析新疆农田和荒漠生态系统SOC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5—2020年0—100 cm土层SOC总储量平均值为阿克苏站(5.17 kg/m^(2))>阜康站(4.20 kg/m^(2))>策勒站(2.96 kg/m^(2))。0—20 cm、20—40 cm、40—60 cm土层的SOC分别约占0—100 cm土层储量的27.3%—35.3%、23.1%—24.6%和15.8%—17.5%。在阿克苏站,施肥量最高、灌溉量最低的农户调查点SOC储量最高;而在策勒站和阜康站,农户调查点和辅助观测场的施肥和灌溉措施分别最有利于提高SOC储量。总体来看,土壤含水量、地上生物量与SOC储量呈正相关关系;年平均气温与0—40 cm土层的SOC储量呈负相关关系。在单一生态站的生态系统尺度,年平均气温与SOC储量相关性不显著;地上生物量与策勒站和阜康站的SOC储量呈正相关关系,但是与阿克苏站0—40 cm土层的SOC储量呈负相关关系;施纯钾量与策勒站0—60 cm土层的SOC储量呈正相关关系,但与阜康站40—100 cm土层的SOC储量呈负相关关系。总之,与自然状态下的荒漠和农田不施肥相比,灌溉和施肥的农田管理措施有利于增加干旱区SOC储量。不同生态站要根据自身区域特点制定合理的农田管理模式,以维持较高的SOC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储量 气象因素 长期监测数据 农田和荒漠生态系统 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生态系统土壤种子库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振宏 裴浩 +3 位作者 常红艳 汤永康 杨可 苗百岭 《棉花科学》 2024年第3期113-115,共3页
作为荒漠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的关键桥梁,土壤种子库受到生态学者的强烈关注。荒漠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生态学研究已成为热点。从土壤种子库研究的发展历史、荒漠生态系统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方法入手,深入探讨了当前的研究热点,展望了荒... 作为荒漠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的关键桥梁,土壤种子库受到生态学者的强烈关注。荒漠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生态学研究已成为热点。从土壤种子库研究的发展历史、荒漠生态系统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方法入手,深入探讨了当前的研究热点,展望了荒漠生态系统土壤种子库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生态系统 土壤种子库 全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荒漠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新思考
5
作者 周尚哲 崔桂鹏 +4 位作者 高攀 孔维远 崔向慧 包岩峰 卢琦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4年第4期49-57,共9页
生态系统健康是衡量生态系统稳定性、可持续性、活跃性的标尺。当把通常用于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以高权重占比的生物多样性为主要指标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照搬到荒漠生态系统进行评价时,通常会产生误判。即在空间大尺度的... 生态系统健康是衡量生态系统稳定性、可持续性、活跃性的标尺。当把通常用于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以高权重占比的生物多样性为主要指标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照搬到荒漠生态系统进行评价时,通常会产生误判。即在空间大尺度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荒漠区通常会被识别为亚健康、甚至是不健康状态。通过介绍研究评价荒漠生态系统健康的意义、解析荒漠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列举人类活动对荒漠生态系统健康产生的正负效应,提出基于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原生荒漠参照系的荒漠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新思路,为未来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荒漠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提供参考,为新时期科学开展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工程生态建设提供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荒漠生态系统 原生荒漠 “三北”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黄河流域荒漠生态系统防风固沙的功能价值评估
6
作者 任昱 魏春光 +1 位作者 王彦广 赵政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7期22-25,29,共5页
为定量估算黄河流域荒漠生态系统防风固沙功能价值,以位于鄂尔多斯黄河流域的库布其荒漠生态系统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与固定沙地为研究对象,针对其荒漠生态系统防风固沙量开展研究,对库布其荒漠生态系统的防风固沙功能价值进行评估核... 为定量估算黄河流域荒漠生态系统防风固沙功能价值,以位于鄂尔多斯黄河流域的库布其荒漠生态系统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与固定沙地为研究对象,针对其荒漠生态系统防风固沙量开展研究,对库布其荒漠生态系统的防风固沙功能价值进行评估核算。经核算,库布其荒漠生态系统2021年防风固沙量为5.02×10^(8)t,防风固沙服务价值量为753×108元/a,减少农田经济损失价值为16.06×108元/a,减少草地经济损失价值为0.27×10^(8)元/a,土壤营养元素保持价值为38.05×10^(8)元/a,减少泥沙淤积灾害价值为3.01×10^(8)元/a,减少交通运输经济损失价值为7.53×10^(8)元/a。库布其荒漠生态系统具有极大的生态经济价值,其防风固沙功能对于鄂尔多斯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布其沙漠 荒漠生态系统 防风固沙 价值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荒漠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 被引量:49
7
作者 张丽华 陈亚宁 +2 位作者 李卫红 赵锐锋 葛洪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11-1922,共12页
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了准噶尔盆地高(B)、低(A)两个盖度级3个典型荒漠植物群落梭梭、盐穗木、假木贼的土壤呼吸速率,比较分析了各样地土壤呼吸的变化特征及水热因子对荒漠土壤呼吸特征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生长季,土壤... 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了准噶尔盆地高(B)、低(A)两个盖度级3个典型荒漠植物群落梭梭、盐穗木、假木贼的土壤呼吸速率,比较分析了各样地土壤呼吸的变化特征及水热因子对荒漠土壤呼吸特征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不同盖度和群落类型的荒漠土壤呼吸速率变化形式基本相同。日变化格局最高值出现在12:00~14:00,最低值在8:00或20:00;夏季各月(6、7、8月份)土壤呼吸速率高于秋季月份(9、10月份),春季(5月份)最低。高盖度梭梭群落样地日平均土壤呼吸速率与其他样地存在显著差异。各样地土壤呼吸速率与地表温度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而与土壤温度的相关性较弱;高盖度盐穗木样地(土壤湿度最高)、梭梭样地(土壤湿度最低)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地表温度-土壤湿度的多变量模型能在更大空间尺度解释荒漠土壤呼吸速率时间变化的61.9%。样地间土壤呼吸速率的差异可能主要受土壤湿度影响。高、低盖度的梭梭、盐穗木和假木贼群落的Q10值分别为1.34、1.3、1.65、1.58、1.17和1.31,平均值1.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生态系统 土壤呼吸 温度 土壤湿度 Q(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下游荒漠生态系统退化机制分析 被引量:60
8
作者 赵振勇 王让会 +1 位作者 张慧芝 孙洪波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0-225,共6页
近几十年来,塔里木河下游河道断流,地下水水位剧烈下降,天然植被衰退,土地的沙质荒漠化问题十分严峻。通过对下游退化荒漠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以及干扰体驱动力的分析,阐述了该系统退化的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退化荒漠生态... 近几十年来,塔里木河下游河道断流,地下水水位剧烈下降,天然植被衰退,土地的沙质荒漠化问题十分严峻。通过对下游退化荒漠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以及干扰体驱动力的分析,阐述了该系统退化的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退化荒漠生态系统的恢复对策。系统的内在脆弱性特征决定了其抗干扰的能力差,退化后恢复的弹性小;强烈的人为干扰体是系统退化的重要驱动力。下游荒漠生态系统的退化是系统内在特性和外在干扰体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干旱区严酷的生态环境下,荒漠生态系统的人为干扰结果值得重视。2000年5月以来的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使系统的退化形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系统的恢复是有限的。植被的恢复,必须遵循干旱区植物的生态学性质,密切结合植物发生所需的环境条件,特别是干旱区植被分布格局与地下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下游 荒漠生态系统 脆弱性 驱动力 退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方法与指标体系探讨 被引量:8
9
作者 曹燕丽 崔向慧 +3 位作者 卢琦 李新荣 肖洪浪 王学全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9-624,共6页
对许多涉及生态过程重大科学问题的认知,使长期生态学的研究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长期定位观测也是系统地了解荒漠生态系统过程,获取基础数据的主要手段和有效途径,但是国内已有的定位观测站点的观测指标各成体系,不利于数据比... 对许多涉及生态过程重大科学问题的认知,使长期生态学的研究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长期定位观测也是系统地了解荒漠生态系统过程,获取基础数据的主要手段和有效途径,但是国内已有的定位观测站点的观测指标各成体系,不利于数据比较和信息共享。本文按照继承性、系统性、代表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制定了比较完整可行的适合我国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包括水、土、气、生的综合指标体系,以期为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工作的规范化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生态系统 定位观测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布齐东段不同植被恢复阶段荒漠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及分配格局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博 段玉玺 +2 位作者 王伟峰 李晓晶 刘宗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470-2480,共11页
为科学评价植被恢复促进沙漠化逆转对碳氮储量的影响,以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油蒿固定沙地、柠条固定沙地、沙柳固定沙地5个阶段荒漠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替代法分析植被恢复过程中荒漠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及分配格局。结果表明:... 为科学评价植被恢复促进沙漠化逆转对碳氮储量的影响,以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油蒿固定沙地、柠条固定沙地、沙柳固定沙地5个阶段荒漠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替代法分析植被恢复过程中荒漠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及分配格局。结果表明:不同恢复阶段碳氮储量均表现为:流动沙地(3320.97 kg C/hm^2、346.69 kg N/hm^2)<半固定沙地(4371.46 kg C/hm^2、435.95 kg N/hm^2)<油蒿固定沙地(6096.50 kg C/hm^2、513.76 kg N/hm^2)<柠条固定沙地(9556.80 kg C/hm^2、926.31 kg N/hm^2)<沙柳固定沙地(19488.54 kg C/hm^2、982.11 kg N/hm^2)。植被层碳氮储量均呈现随植被恢复逐渐增加的趋势,除流动沙地外,其他阶段碳氮储量均以灌木层为主,占比分别为66.65%—91.41%和52.94%—93.39%,草本和凋落物占比较小。灌木各器官生物量及碳储量分配均为:茎>根>叶,氮储量分配无明显规律,草本各器官生物量及碳氮储量分配均为地上部分高于地下部分。土壤层是荒漠生态系统碳氮储量的主体,碳储量占比为68.64%—99.62%,氮储量占比为89.26%—99.89%,同样呈现随植被恢复逐渐增加的趋势。碳氮储量随土层加深逐渐降低,具有明显的表层富集特征,且随植被恢复过程富集性显著加强。这说明人工建植促进植被演替实现沙漠化逆转可以显著增强荒漠生态系统的碳氮固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生态系统 生物量 碳氮储量 分配格局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生态条件下植物残体的分解特征和养分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本华 吕家珑 +1 位作者 张一平 李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31-134,共4页
 以玉米秆为材料,研究了荒漠生态系统下残茬的腐解率和腐解物的有机C、N、K的含量、养分释放率及C/N的变化。结果表明,累积腐解率和有机C的分解率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的趋势,0~46d和46~92d残茬腐解率分别为34.6%和11.9%,残茬有机C的...  以玉米秆为材料,研究了荒漠生态系统下残茬的腐解率和腐解物的有机C、N、K的含量、养分释放率及C/N的变化。结果表明,累积腐解率和有机C的分解率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的趋势,0~46d和46~92d残茬腐解率分别为34.6%和11.9%,残茬有机C的分解率分别为34.9%和12.5%。腐解残留物的有机C、N和K的含量存在不同的变化规律,随时间的推移,有机C的含量先缓慢下降,184~350d基本不变,然后又缓慢下降;氮含量则是先逐渐上升,138d后基本不变;K含量在0~46d迅速下降,然后趋于缓慢,184d后基本不变。随腐解时间的延长,N和K的残留量逐渐减少,304d后基本不变。N在0~46d和46~92d的释放率最大,分别达9.3%和9.0%;K的释放集中在0~46d,释放率达80.4%,以后则变化不大,在90%左右。腐解残留物的C/N先迅速下降,138d后基本不变,最终为2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生态 残茬分解 养分释放 腐解率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梭梭荒漠生态系统Ⅰ初级生产力及其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30
12
作者 刘晓云 刘速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87-292,共6页
通过对梭梭荒漠群落的种类组成、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季相及梭梭当年生绿色同化枝和草本层的地上植物量的研究,表明在以小半乔木梭梭占主导地位的群落中,丰富的短生植物及长营养期一年生植物均得到较好的发育,说明该群落具有由中亚... 通过对梭梭荒漠群落的种类组成、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季相及梭梭当年生绿色同化枝和草本层的地上植物量的研究,表明在以小半乔木梭梭占主导地位的群落中,丰富的短生植物及长营养期一年生植物均得到较好的发育,说明该群落具有由中亚荒漠向亚洲中部荒漠过渡的性质。而大量单种属或寡种属出现,反映出了梭梭群落具有干旱植物区系的明显特征,与整个新疆植被荒漠植物区系的特征相一致。梭梭群落中建群层片的种类单一,与北疆其它荒漠植被类型相似,而伴生植物的种类组成比其它类型丰富,特别是短生植物及长营养期一年生植物种类较多。初级生产力分别与梭梭当年生绿色同化枝的萌发、生长和脱落,短生植物的迅速生长和死亡,以及长营养期一年生植物的生长有密切关系,分别在5月下旬、6月下旬和8月上旬达到高峰。梭梭当年生绿色同化枝的植物量在其整个群落初级生产力的构成中作用明显。是整个群落初级生产力的72.3%~8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 荒漠生态系统 初级生产力 群落结构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荒漠生态系统分布特征及其演替趋势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倪永明 欧阳志云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10,共4页
本文依据中国植被分类原则,利用400万植被图,并借鉴景观分类方法,对新疆荒漠生态系统进行了划分,将新疆荒漠生态系统类型划分为4个荒漠生态系统类型。在分类的基础上,对新疆荒漠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数量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本文依据中国植被分类原则,利用400万植被图,并借鉴景观分类方法,对新疆荒漠生态系统进行了划分,将新疆荒漠生态系统类型划分为4个荒漠生态系统类型。在分类的基础上,对新疆荒漠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数量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新疆荒漠生态系统总的面积为65.46×104km2。荒漠生态系统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很强的地带性规律。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吐鲁番盆地,哈密盆地环天山和昆仑山山原和山麓地带。荒漠生态系统在各县域行政区域中的分布规律是半灌木、矮半灌木荒漠生态系统跨越的县市最多,最少的是垫状小半灌木(高寒)荒漠。本文同时在荒漠生态系统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疆20年荒漠生态系统演变趋势,新疆荒漠生态系统面积增加了13.83×104km2,说明新疆总体的生态环境质量是降低的。在其他类型向荒漠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转移面积最大的和最多的是垫状小半灌木(高寒)荒漠和灌木荒漠,面积分别为12.20×104km2和12.16×104km2。这两种荒漠生态系统类型主要分布在南疆,说明南疆的生态环境变化更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荒漠生态系统 演替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人工措施对沙质荒漠生态恢复与重建初期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唐进年 张盹明 +4 位作者 徐先英 金红喜 贺访印 张晓琴 朱淑娟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48-1753,共6页
机械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是流沙治理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通过对4种不同人工措施干预治理流动沙地后其生态恢复初期(前3年)植被、土壤理化性质和水分动态变化进行了观测研究,并以流沙区为对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沙质荒漠... 机械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是流沙治理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通过对4种不同人工措施干预治理流动沙地后其生态恢复初期(前3年)植被、土壤理化性质和水分动态变化进行了观测研究,并以流沙区为对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沙质荒漠生态系统恢复变化首先始于各种机械措施所建立的稳定地面的形成,为天然植物的迅速增殖和侵入、人工固沙植物的介入、枯枝落叶的储存及流沙成土过程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枯枝落叶层的形成又为土壤-植物系统物质交换建立了介面,促进了流沙的成土过程。不同人工措施治理区0~200cm土壤平均含水量与流沙区土壤含水量相比差异不显著,说明土壤水分仍能保持流动沙地原有的水分平衡状态。但随着天然植被的恢复与人工固沙林生长,其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深度由干预前的40cm加深至第三年的160cm。系统内植物恢复与流沙成土过程的前期效果表明,草沙障或土沙障+固沙林措施优于塑料沙障+人工沙蒿和封育治理措施,是流动沙地得以快速治理的有效方法。从植被群落结构的变化看,人工植被在建立后第三年其生态功能才开始初见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措施 沙质荒漠生态系统 植被恢复 成土过程 水分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生态系统鼠类对土壤和植被的扰动效应 被引量:8
15
作者 蒋慧萍 杨维康 胡祚均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61-566,共6页
干扰形成的斑块对荒漠生态系统时空异质性的维系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鼠类作为生物干扰的重要代表,是荒漠生态系统斑块形成的主要来源,它们已从生理、形态、行为进化出一系列特点适应了荒漠生态系统的严酷环境,同时其挖掘、采食行为也... 干扰形成的斑块对荒漠生态系统时空异质性的维系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鼠类作为生物干扰的重要代表,是荒漠生态系统斑块形成的主要来源,它们已从生理、形态、行为进化出一系列特点适应了荒漠生态系统的严酷环境,同时其挖掘、采食行为也深刻影响着荒漠生态系统的环境。本文主要从鼠类活动对土壤(包括土壤发生过程、土壤斑块的形成、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群落(包括物种多样性、生产力、植物种子)的扰动效应做了归纳总结,旨在阐明鼠类在荒漠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类 荒漠生态系统 扰动 土壤 植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生态系统中生物的信息联系特征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让会 游先祥 《农村生态环境》 CAS CSSCI CSCD 2000年第4期7-10,共4页
探讨了生物与水分、植物与植物以及植物与动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 ,信息传递在维持荒漠生态系统正常运转中的作用。阐明了把握荒漠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特征及过程对认识干旱环境形成机制、演变规律及发展趋势 ,构建退化生态系统重建及恢... 探讨了生物与水分、植物与植物以及植物与动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 ,信息传递在维持荒漠生态系统正常运转中的作用。阐明了把握荒漠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特征及过程对认识干旱环境形成机制、演变规律及发展趋势 ,构建退化生态系统重建及恢复模式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生态系统 信息流 植物 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荒漠生态区划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常兆丰 李发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53-758,共6页
民勤属于典型荒漠化地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当地以造林为主防沙治沙,然而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民勤的荒漠化形式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荒漠生态对策。以民勤荒漠区为例对荒漠生态区划进行了初步探索,上与综合自然区划相衔接,下与区域规... 民勤属于典型荒漠化地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当地以造林为主防沙治沙,然而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民勤的荒漠化形式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荒漠生态对策。以民勤荒漠区为例对荒漠生态区划进行了初步探索,上与综合自然区划相衔接,下与区域规划相结合,增加了生态设计的内容,区划出了人为活动的区域、范围和干预的强度,因此更具体化、更具实际操作性。提出了一些荒漠生态区划方面必须坚持的原则,在建立指标体系时,考虑了人类活动的影响和资源利用方式,以及以节水和保护水资源为中心和以封育保护为主的荒漠生态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 生态区划 荒漠生态对策 民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生态系统水热平衡规律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崔向慧 王兵 +1 位作者 亢新刚 冯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6-80,共5页
荒漠生态系统水热平衡问题是研究气候和小气候形成及其变化机制的重要问题 ,也是维持现有生态系统平衡稳定以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 ,而且对防治荒漠化起着重要作用 .该文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荒漠生态系统水热平衡规律及系统小气候的... 荒漠生态系统水热平衡问题是研究气候和小气候形成及其变化机制的重要问题 ,也是维持现有生态系统平衡稳定以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 ,而且对防治荒漠化起着重要作用 .该文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荒漠生态系统水热平衡规律及系统小气候的最新研究进展 ;并从水量平衡与水文动态、水热交换与传输以及热量平衡等 3个方面 ,评述了荒漠生态系统水热平衡研究的若干方法 .最后 ,该文对水热平衡理论和研究方法、水热平衡耦合模型以及荒漠生态系统的水热结构优化模式等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问题作了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生态系统 水热平衡规律 系统小气候 研究方法 水热传输 水文动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干流荒漠生态资源现状 被引量:9
19
作者 朱朝阳 王建勋 熊仁慈 《塔里木大学学报》 1999年第4期43-46,共4页
关键词 塔里木河干流 塔里木河流域 荒漠生态 塔里木河下游 水资源 阿拉尔 资源状况 荒漠绿洲 水土开发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荒漠生态系统动物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估算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博 张宇清 +3 位作者 吴斌 吴秀芹 秦树高 张举涛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2-98,共7页
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系统的支持性基础功能,其价值评估受到普遍关注,但评价方法一直是困扰学界的主要问题。基于能值理论对我国荒漠生态系统动物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进行核算,并参考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濒危等级分级标准,计算... 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系统的支持性基础功能,其价值评估受到普遍关注,但评价方法一直是困扰学界的主要问题。基于能值理论对我国荒漠生态系统动物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进行核算,并参考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濒危等级分级标准,计算引入濒危指数对动物物种由于其稀缺性得到的价值增值。结果显示,我国荒漠生态系统动物物种多样性保护总价值为35万1 000亿元,其中稀缺性价值为3万6 400亿元,哺乳动物保护价值占总价值的52.41%,鸟类保护价值占42.04%。结果表明,我国荒漠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动物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其价值分布趋势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递增。从研究范围内各省区的情况来看,新疆的动物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最高,为21万1 000亿元,青海、西藏、内蒙古、甘肃价值数接近,陕西、山西、河北、吉林、黑龙江、辽宁价值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生态系统 动物物种 多样性保护价值 能值理论 濒危指数 稀缺性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