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牧对荒漠草原区植被、土壤及根系的影响研究综述
1
作者 赵文迪 秦富仓 +4 位作者 杨振奇 郭建英 要振宇 赵天启 刘心宇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25年第1期97-101,共5页
荒漠草原区是我国北方防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该区域出现生产力下降、草场沙化、风蚀沙害等突出问题。国内专家学者围绕草地生产力、放牧梯度实验、草场沙化恢复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但仍存... 荒漠草原区是我国北方防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该区域出现生产力下降、草场沙化、风蚀沙害等突出问题。国内专家学者围绕草地生产力、放牧梯度实验、草场沙化恢复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但仍存在部分科学技术难题尚未解决,如放牧对土壤及根系的潜在影响、放牧-土壤-风蚀-水蚀间的联动机制等问题。文章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明确已有研究基础,挖掘研究薄弱点,提出未来荒漠草原区关于放牧与植被-根系间的关键科学问题,为制定合理的草地资源利用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荒漠草原区 土壤分离能力 土壤性质 根系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时空特征 被引量:10
2
作者 肖绪培 宋乃平 +2 位作者 谢腾腾 王兴 杨明秀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8-482,共5页
土壤水分是荒漠草原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指标,通过多个连续生长季的观测能够分析土壤水分的可持续性。对2011—2012年连续2 a土壤水分和降水量进行定点观测,比较分析了荒漠草原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枯水... 土壤水分是荒漠草原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指标,通过多个连续生长季的观测能够分析土壤水分的可持续性。对2011—2012年连续2 a土壤水分和降水量进行定点观测,比较分析了荒漠草原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枯水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土壤水分差异比丰水年大;枯水年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随时间的变化均呈增长型,而在丰水年均呈波动型;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在枯水年呈现3峰3谷的变化特征,在丰水年与降水量的波动显著相关,并且有较长时期处于稳定期(7月至次年4月);无论是丰水年还是枯水年,荒漠草原区土壤含水量以人工苜蓿地和人工甘草地较大,甘草苜蓿混合草地和天然草地次之,柠条林地最低。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年份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以及水分补给与消耗在土壤剖面上的变化特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在景观尺度上的生态过程,对荒漠草原区土壤水分的有效利用及水土保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时空分异 土地利用类型 荒漠草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二连浩特市—东乌珠穆沁旗半干旱荒漠草原区区域化探方法试验 被引量:13
3
作者 孔凡吉 张青 曹金虎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61-269,共9页
 内蒙古二连浩特市—东乌珠穆沁旗地区属半干旱荒漠草原区。1∶20万区域化探扫面应针对该类景观区微景观特点,选择土壤或水系沉积物测量方法开展工作。经试验确定采样粒级为-5~+20目;采样密度2个点/km2;采样介质为残坡积物或冲、洪积...  内蒙古二连浩特市—东乌珠穆沁旗地区属半干旱荒漠草原区。1∶20万区域化探扫面应针对该类景观区微景观特点,选择土壤或水系沉积物测量方法开展工作。经试验确定采样粒级为-5~+20目;采样密度2个点/km2;采样介质为残坡积物或冲、洪积物。经4个1∶20万图幅的区域化探扫面工作,取得了明显的异常圈定和地质找矿效果,方法技术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荒漠草原区 区域化探扫面方法试验 方法技术的有效性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相对亏缺 被引量:11
4
作者 卞莹莹 宋乃平 +1 位作者 王兴 肖旭培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1-206,213,共7页
以典型荒漠草原区(宁夏盐池县柳杨堡乡杨寨子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CSWDI)、样地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PCSWDI)、土壤有效储水量(ESWS)、土壤水分相对亏缺量(DSWS)、变异系数(CV)5个指标来衡量旱地、天然草地、柠... 以典型荒漠草原区(宁夏盐池县柳杨堡乡杨寨子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CSWDI)、样地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PCSWDI)、土壤有效储水量(ESWS)、土壤水分相对亏缺量(DSWS)、变异系数(CV)5个指标来衡量旱地、天然草地、柠条林地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的亏缺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旱地、天然草地、柠条林地的土壤储水量和土壤有效储水量与降雨量的变化趋势相同。且降雨对剖面土壤水分的影响程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弱。(2)土壤水分亏缺状况表现为旱地>柠条林地>天然草地。天然草地土壤水分不亏缺,旱地、柠条林地土壤水分呈亏缺状态。(3)天然草地土壤水分蓄积效应最强,土壤水分亏缺主要集中在表层。旱地土层越深土壤水分越亏缺土壤水分亏缺。柠条林地0-100cm土层土壤水分不亏缺,100-200cm土层土壤水分亏缺。(4)旱地、天然草地、柠条林地土壤水分剖面变化分别呈现波动型、增长型和稳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区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水分亏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微生物菌落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5
作者 卞莹莹 张志敏 +1 位作者 付镇 刘文娟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55-663,共9页
研究土壤微生物菌落变化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对荒漠草原区草地的恢复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宁夏典型荒漠草原区的天然草地为对照,以平茬人工柠条林地、人工柠条林地、天然柠条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平板法估算各样地0~5,5~10,10~20... 研究土壤微生物菌落变化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对荒漠草原区草地的恢复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宁夏典型荒漠草原区的天然草地为对照,以平茬人工柠条林地、人工柠条林地、天然柠条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平板法估算各样地0~5,5~10,10~20,20~40 cm土层中微生物菌落数量,并测定对应土层的土壤理化性质及6种可溶性氮组分。通过分析样地内土壤微生物菌落数量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可知:人工植被恢复加速土壤微生物菌落结构变化;人工柠条林地下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较多、土壤结构及肥力较好;平茬措施可增加人工柠条林地微生物菌落数量,但微生物菌落总数仍低于未平茬前。综上所述,人工种植柠条更有利于荒漠草原区植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区 植被恢复 柠条林地 土壤微生物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年限对荒漠草原区苜蓿地表层土壤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林 杨新国 +2 位作者 宋乃平 李学斌 翟德苹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1-550,共10页
采用时空互代法,研究宁夏中部荒漠草原区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地表层土壤理化性状特征.结果表明:3种粒径(〉0.5 mm,0.106-0.25 mm,〈0.106 mm)间土壤的 pH、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 采用时空互代法,研究宁夏中部荒漠草原区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地表层土壤理化性状特征.结果表明:3种粒径(〉0.5 mm,0.106-0.25 mm,〈0.106 mm)间土壤的 pH、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CaCO3、全氮(total nitrogen,TN)、碱解氮(available nitrogen,AN)、全磷(total phosphorus, TP)和速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AP)在同一种植年限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0.5 mm 和〈0.106 mm粒径的土壤活性有机碳(soil active organic carbon,SAOC)含量均显著高于0.106-0.25 mm粒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种植苜蓿年限的增加,pH 值有所降低,且苜蓿种植后对20-40 cm 土层土壤pH 值的影响大于0-20 cm;而EC值在苜蓿不同种植年限间波动较大,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数年限间0-20 cm土层土壤 EC值高于20-40 cm土层(P〈0.05);SOM在苜蓿种植后的各年限间均较草地高,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20 cm以 SOM较20-40 cm高;0-20 cm 土层〉0.5 mm 和〈0.106 mm 粒径的SAOC随种植年限增加呈先升高(1 a)后降低(4-12 a)的趋势,而20-40 cm则基本没有变化.0-40 cm土层中〉0.5 mm和〈0.106 mm粒径的 SAOC在各种植年限间均显著高于0.106-0.25 m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0.106-0.25 mm粒径的SAOC在不同年限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40 cm土壤TN和AN波动较大,但没有显著提高土壤氮的质量分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40 cm 土层土壤 TP 和0-20 cm土层土壤 AP的变化趋势均为随着种植年限(0-12 a)的增加而增大,而20-40 cm土层的AP则表现为“M”型波动.1-12 a间0-20 cm土层的TP均显著低于20-40 c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20 cm土层土壤C/N在同一年限均高于20-40 cm土层,在12 a时,各粒径C/N显著减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40 cm土壤CaCO3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呈升高的趋势,且在种植苜蓿12 a后20-40 cm 土层的 CaCO3显著高于0-20 c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区 苜蓿 不同粒径 土壤理化性状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茬对荒漠草原区人工柠条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卞莹莹 陈林 +2 位作者 王建明 柳博文 王家锐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47-1353,共7页
平茬措施是提高柠条林地生产力的主要方式,研究平茬措施对人工柠条林地土壤性质的影响,对科学种植人工柠条林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以林龄为6a的人工柠条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测定其平茬前后土壤机械组成、水分、pH值、... 平茬措施是提高柠条林地生产力的主要方式,研究平茬措施对人工柠条林地土壤性质的影响,对科学种植人工柠条林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以林龄为6a的人工柠条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测定其平茬前后土壤机械组成、水分、pH值、有机碳、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变化,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平茬前后土壤机械组成与土壤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平茬措施对人工柠条林地土壤理化性质改变产生积极的影响,平茬后土壤pH值和容重下降,砂粒含量减少,粉、粘粒含量增加,0~5cm土层有机碳和全氮的含量升高,0~40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增加,人工柠条林耗水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茬 荒漠草原区 人工柠条林地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区农户和社区自愿参与土地退化防治行动机制构建——以贺兰山东麓生态移民村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刘秉儒 宋乃平 杨新国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36,共3页
位于宁夏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的永宁县闽宁镇园艺村成功运用综合生态系统管理(IEM)理念,探索出以产业带动土地退化防治、以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农业的新模式,为防治土地退化和提高社区自身经济发展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文章以该移民村为... 位于宁夏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的永宁县闽宁镇园艺村成功运用综合生态系统管理(IEM)理念,探索出以产业带动土地退化防治、以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农业的新模式,为防治土地退化和提高社区自身经济发展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文章以该移民村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层次上分析农户和社区参与土地退化防治项目的自愿行动机制,为条件不利地区运用综合系统管理理念防治土地退化、消除贫困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区 生态移民 土地退化防治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 机制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区灌溉和旱作条件下蒙古冰草和新麦草产草量的构成因素 被引量:3
9
作者 海棠 韩国栋 胡跃高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69-272,共4页
对荒漠草原区灌溉和旱作条件下蒙古冰草和新麦草的适应性、单株产草量构成因子及其贡献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溉条件下蒙古冰草和新麦草单株产草量及其各构成因子产量或数值皆大于旱作条件下;旱作条件下蒙古冰草产草量构成因子对单... 对荒漠草原区灌溉和旱作条件下蒙古冰草和新麦草的适应性、单株产草量构成因子及其贡献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溉条件下蒙古冰草和新麦草单株产草量及其各构成因子产量或数值皆大于旱作条件下;旱作条件下蒙古冰草产草量构成因子对单株产草量的贡献率大小顺序为,茎重>株高>穗重>分蘖数>叶重,新麦草为茎重>分蘖数>株高>叶重>穗重;灌溉条件下蒙古冰草产草量构成因子对单株产草量的贡献率大小顺序为,茎重>分蘖数>株高>穗重>叶重,新麦草为茎重>株高>分蘖数>叶重>穗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区 灌溉 旱作 蒙古冰草 新麦草 单株产草量 产草量构成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区牧草品种与施肥对牧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贾倩民 陈彦云 +1 位作者 陈科元 韩润燕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8-172,共5页
以扁穗冰草、蒙古冰草、沙打旺、紫花苜蓿、草木樨和披碱草6个牧草品种为供试作物,以有机肥、废渣、化肥为供试肥料,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牧草品种与施肥处理对荒漠草原区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合荒漠草原区牧草种植的... 以扁穗冰草、蒙古冰草、沙打旺、紫花苜蓿、草木樨和披碱草6个牧草品种为供试作物,以有机肥、废渣、化肥为供试肥料,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牧草品种与施肥处理对荒漠草原区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合荒漠草原区牧草种植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正交设计方法得到干草产量的最优组合为草木樨+有机肥36t/hm2+NPK(N 165kg/hm2、P 135kg/hm2和K135kg/hm2)+工业秸秆渣15t/hm2,此组合与产量最高的处理15的各因素水平完全一致,证实了正交设计结果的可靠性,各因素对干草产量影响均为极显著(P<0.01),影响程度大小为牧草品种>有机肥>NPK>工业废渣;粗蛋白含量的最优组合为紫花苜蓿+有机肥12t/hm2+NPK(N 275kg/hm2、P 225kg/hm2和K 225kg/hm2);影响程度大小为牧草品种>NPK>有机肥>工业废渣,牧草品种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NPK对粗蛋白含量影响显著(P<0.05),有机肥和工业废渣对粗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牧草品种以草木樨产量最高,但品质较差,用于草田轮作较好,紫花苜蓿品质最好,产量也高,可作为该地区长期利用的优良饲草,沙打旺适口性最好,作为鲜草饲料较好,禾本科中披碱草品质较好,产量高,可作为优良的禾草饲料;肥料中有机肥和工业秸秆废渣可作为良好的肥料,而工业种子废渣不利于牧草产量的提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区 牧草 施肥 产量 品质
原文传递
宁夏荒漠草原区土地利用方式对AM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贺 张楠楠 马琨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50-1357,共8页
为揭示宁夏荒漠草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丛枝菌根(AM)真菌分布规律,选取苜蓿、谷子、青贮玉米、小芦草、猪毛蒿典型样地,研究AM真菌多样性、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5种类型样地共鉴定出4属48种AM真菌,其中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 为揭示宁夏荒漠草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丛枝菌根(AM)真菌分布规律,选取苜蓿、谷子、青贮玉米、小芦草、猪毛蒿典型样地,研究AM真菌多样性、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5种类型样地共鉴定出4属48种AM真菌,其中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11种、球囊霉属(Glomus)33种、巨孢囊霉属(Gigaspora)和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各2种;球囊霉属(Glomus)为共有优势属。玉米样地土壤AM真菌种属数量最多,苜蓿、谷子、青贮玉米样地土壤AM真菌种的丰富度、均匀度及其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小芦草、猪毛蒿样地土壤。RDA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与AM真菌多样性指标均成正相关,而速效磷与AM真菌菌根侵染率呈显著负相关。AM真菌种群丰富度与以PLFA表征的土壤真菌、放线菌微生物生物量呈负相关。AM真菌丰富度、香农威纳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与土壤中多聚化合物有正相关关系。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受土壤因子和土壤微生物结构与功能的影响,AM真菌多样性分布差异明显,AM真菌多样性受土壤因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以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综合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真菌 土地利用变化 多样性 土壤微生物 荒漠草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荒漠草原区参考作物蒸散量估算方法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白一茹 王幼奇 王建宇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9-92,共4页
利用宁夏荒漠草原区银川和盐池2007—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以FAO56Penman-Montieth(PM)方程计算结果为标准,根据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偏差(MBE)和一致性指数(IOA),在日、月和年的不同时间尺度上分析评价8种ET0估算模型... 利用宁夏荒漠草原区银川和盐池2007—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以FAO56Penman-Montieth(PM)方程计算结果为标准,根据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偏差(MBE)和一致性指数(IOA),在日、月和年的不同时间尺度上分析评价8种ET0估算模型。结果表明,Kimberly、Penman模型计算的日ET0与PM模型的R2大于0.970,IOA高于0.980,二者计算的ET0与PM模型最为接近。大部分方法估算精度在冬春季(11月—次年4月)高,而在5—10月则较低。Kimberly、Penman模型估算的年ET0与PM模型计算值最为接近。对于PriestlyTaylor、Makkink和Hargreave等参数较少的模型,在使用时应利用气象数据进行系数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散量 彭曼公式 适用性 宁夏荒漠草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荒漠草原区发展饲草料生产的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高升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年第6期249-252,共4页
内蒙古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畜牧业经济为主体经济。天然草场面积辽阔,资源丰富。近年来由于牲畜头数的迅速增长,实际载畜量大大超过了天然草场的适宜载畜能力,超载过牧的结果造成草场退化,畜草矛盾突出。其次,天然草场因受其立... 内蒙古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畜牧业经济为主体经济。天然草场面积辽阔,资源丰富。近年来由于牲畜头数的迅速增长,实际载畜量大大超过了天然草场的适宜载畜能力,超载过牧的结果造成草场退化,畜草矛盾突出。其次,天然草场因受其立地条件的制约,产草量及营养物质含量具明显的季节变化,进一步导致牲畜呈现"夏活、秋肥、冬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饲草料生产 荒漠草原区 畜牧业经济 天然草场 资源丰富 草场退化 超载过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区驼绒藜资源及利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贾明 《内蒙古畜牧科学》 2001年第5期31-33,共3页
驼绒藜是一种耐寒、耐旱、耐瘠薄、营养丰富的多年生藜科牧草,饲用价值较高。在荒漠草原区大规模人工种植,可以恢复植被,改良草场,提供饲草,改善生态环境,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驼绒藜 资源 利用 荒漠草原区 饲草 畜牧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荒漠草原区固定沙丘微地形单元与地上植被的关系
15
作者 韩润燕 陈彦云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48-350,共3页
采用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对盐池荒漠草原区固定沙丘不同微地形单元(顶坡、上部边坡、中部边坡、下部边坡、底坡)的地上植被进行调查,研究微地形对地上植被的种类、数量、覆盖度、分盖度、频度及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 采用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对盐池荒漠草原区固定沙丘不同微地形单元(顶坡、上部边坡、中部边坡、下部边坡、底坡)的地上植被进行调查,研究微地形对地上植被的种类、数量、覆盖度、分盖度、频度及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的种类、数量、覆盖度、分盖度、频度及地上生物量几乎都呈现出底坡>下部边坡>中部边坡>上部边坡>顶坡,反映了微地形单元间存在明显的小生境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区 固定沙丘 微地形 地上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区农户农林牧复合系统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卞莹莹 曹丽华 宋乃平 《农业科学研究》 2016年第4期11-16,共6页
选取荒漠草原典型区宁夏盐池县皖记沟行政村为研究区域,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对全村常住农户家庭的基本情况及耕地、畜牧业、林草地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调查,在以上数据的基础上,选取9户典型农户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农林牧复合结构及... 选取荒漠草原典型区宁夏盐池县皖记沟行政村为研究区域,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对全村常住农户家庭的基本情况及耕地、畜牧业、林草地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调查,在以上数据的基础上,选取9户典型农户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农林牧复合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农林牧复合结构的演化和形成受到气候、耕地面积、羊只数量以及外部干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区 农户 农林牧复合系统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区土壤动物分解作用对土壤C、N、P、K含量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吉雪茹 刘任涛 +2 位作者 赵文智 曾飞越 杨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1-360,共10页
选择半干旱(宁夏盐池)、干旱(内蒙古乌拉特后旗)荒漠草原区为研究样地,以牛枝子枯落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网孔分解袋法研究土壤动物分解功能对枯落物C、N、P、K分布的影响,结合枯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全钾(... 选择半干旱(宁夏盐池)、干旱(内蒙古乌拉特后旗)荒漠草原区为研究样地,以牛枝子枯落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网孔分解袋法研究土壤动物分解功能对枯落物C、N、P、K分布的影响,结合枯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含量分布特征,阐明土壤动物分解作用对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共捕获土壤动物226只,隶属14科(属)。土壤动物个体数表现为盐池地区均高于乌拉特地区,而类群数差异较小,仅在乌拉特地区灌丛高于裸地。土壤动物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Margalef指数在不同生境下均无显著差异,Pielou指数在裸地生境下表现为乌拉特地区显著高于盐池地区。(2)不同网孔分解袋中枯落物养分元素均处于不同程度的释放状态。其中枯落物C、N元素累积系数在盐池地区表现为2 mm网孔显著低于0.01 mm网孔,在乌拉特地区表现为2 mm网孔显著高于0.01 mm网孔;枯落物P、K元素累积系数分别在乌拉特地区和盐池地区表现为2 mm网孔显著高于0.01 mm网孔,且土壤动物对盐池枯落物C、N、P、K元素释放均表现为正效应;对乌拉特枯落物C、N元素释放表现为灌丛为负效应,裸地为正效应,P、K元素释放表现为灌丛为正效应,裸地为负效应。(3)土壤动物对TN、TK增量受灌丛内外微生境差异的影响,表现为乌拉特灌丛显著高于裸地。且土壤动物对土壤SOC增量均为正效应;对TK、TP增量在灌丛为正效应,在裸地为负效应;对TN增量在不同地区不同微生境下效应不同。(4)Pearson相关分析和RDA分析表明,土壤动物多样性分布和土壤理化性质显著影响枯落物养分释放。综合分析表明,在半干旱区土壤动物加速枯落物养分释放和土壤SOC积累,而土壤TP、TN、和TK的积累受灌丛微生境的影响;在干旱区土壤动物对枯落物C、N元素和P、K元素释放在灌丛和裸地微生境作用相反,且土壤动物加速灌丛、减缓裸地土壤养分的输入。土壤动物增强枯落物养分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性,改变枯落物养分输入土壤的直接关系,且土壤对枯落物的分解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其中土壤TK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区 土壤节肢动物 土壤养分 枯落物养分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池县荒漠草原区综合治理典型模式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玉虎 马炜煜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2005年第2期36-38,共3页
刘窑头流域位于盐池县中部,是盐池县荒漠草原综合治理示范区。示范区以改善生态环境为中心,以浅层水开发,引导农民致富为突破口,以造林、封山育林(草)、人工种草为手段,以提高土地生产率,改善群众生活质量为目的,发展区域经济。经过4a... 刘窑头流域位于盐池县中部,是盐池县荒漠草原综合治理示范区。示范区以改善生态环境为中心,以浅层水开发,引导农民致富为突破口,以造林、封山育林(草)、人工种草为手段,以提高土地生产率,改善群众生活质量为目的,发展区域经济。经过4a的综合治理,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所有流动沙丘得到控制,蓄牧业优势得以发挥,流域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治理 盐池县 荒漠草原区 典型模式 土地生产率 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 农民致富 封山育林 人工种草 生活质量 区域经济 生活条件 流动沙丘 流域经济 示范区 浅层水 蓄牧业 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荒漠草原区畜牧业系统生产力综合试验简报
19
作者 巴士杰 于中流 吴高升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年第6期244-248,共5页
提高荒漠草原区畜牧业系统生产力综合试验是从内蒙古0.87亿hm2草原出发,针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区畜牧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在达茂旗巴音塔拉牧场开展的一项在生态上谋求平衡,技术上谋求适用有效,经济上谋求投资省、见效快、效益高的整体性... 提高荒漠草原区畜牧业系统生产力综合试验是从内蒙古0.87亿hm2草原出发,针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区畜牧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在达茂旗巴音塔拉牧场开展的一项在生态上谋求平衡,技术上谋求适用有效,经济上谋求投资省、见效快、效益高的整体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区 畜牧业生产 生产力 试验简报 系统 综合试验 内蒙古 达茂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的河西走廊高平原荒漠草原区生产力遥感模型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立耕 豆卫 +3 位作者 王炳煜 孙斌 冯今 李福 《中国草食动物》 2012年第2期59-61,共3页
采用2008年河西走廊高平原荒漠草原区地面监测数据,结合MODIS数据生成的evi、ndvi、rvi、osavi、tvi、msavi、dvi等7种植被指数,分别建立一次函数、对数、幂、指数、二次多项式等5种模型,共建立35个估产模型,比较每个模型的决定系数,选... 采用2008年河西走廊高平原荒漠草原区地面监测数据,结合MODIS数据生成的evi、ndvi、rvi、osavi、tvi、msavi、dvi等7种植被指数,分别建立一次函数、对数、幂、指数、二次多项式等5种模型,共建立35个估产模型,比较每个模型的决定系数,选出rvi建立的对数模型为最佳模型。运用2007年、2009年的地面产草量数据对估产模型进行验证,估产精度均在75%以上。因此,利用rvi建立的对数模型最能反映实际的地上生物量,具有跨年度利用的实际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高平原荒漠草原区 模型 生物量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