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49篇文章
< 1 2 1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LA-DRα基因mRNA表达
1
作者 宁勇 王宇学 陶建武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1-344,共4页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HLA-DRα基因mRNA表达。方法应用T-A克隆技术构建含HLA-DRα基因的载体作为标准模板,采用荧光Taqman方法及探针标记技术,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制备标准曲线,检测牛膝多糖(A...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HLA-DRα基因mRNA表达。方法应用T-A克隆技术构建含HLA-DRα基因的载体作为标准模板,采用荧光Taqman方法及探针标记技术,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制备标准曲线,检测牛膝多糖(ABPS)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的HLA-DRαmRNA表达水平变化,并与半定量RT-PCR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ABPS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实验组HLA-DRαmRNA表达明显升高,而无ABPS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对照组HLA-DRαmRNA表达没有改变,且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HLA-DRα出现类似的变化趋势。结论所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用于检测HLA-DRαmRNA表达,结果用拷贝数表示,比半定量RT-PCR更灵敏、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 转录聚合反应 HLA-DRα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用于GⅠ型和GⅡ型诺如病毒的检测效能
2
作者 胡颖 《中国乡村医药》 2021年第20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用于GⅠ型和GⅡ型诺如病毒的检测效能。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该院收治的有腹泻、腹痛、呕吐症状患儿40例,采集两份粪便样本检测GⅠ型和GⅡ型诺如病毒,均采用荧光定量RT-PCR与常规RT-...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用于GⅠ型和GⅡ型诺如病毒的检测效能。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该院收治的有腹泻、腹痛、呕吐症状患儿40例,采集两份粪便样本检测GⅠ型和GⅡ型诺如病毒,均采用荧光定量RT-PCR与常规RT-PCR检测方式,对比两种检测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结果常规RT-PCR对诺如病毒的检测灵敏度为82.4%(28/34),特异度3/6,阳性预测值90.3%(28/31),阴性预测值3/9,准确率77.5%(31/40)。荧光定量RT-PCR对诺如病毒的检测灵敏度为100%(34/34),特异度5/6,阳性预测值97.1%(34/35),阴性预测值5/5,准确率97.5%(39/40)。结论荧光定量RT-PCR与常规RT-PCR对GⅠ型和GⅡ型诺如病毒均有一定的检测效果,但前者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 转录聚合反应 诺如病毒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用于GⅠ型和GⅡ型诺如病毒的检测效能
3
作者 肖超广 《医学信息》 2025年第6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GⅠ型、GⅡ型诺如病毒(NV)的检测效能。方法以2020年12月-2023年12月南昌市湾里管理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治的50例疑似N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其粪便样本,依次应用常规RT-PCR与荧光定量... 目的探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GⅠ型、GⅡ型诺如病毒(NV)的检测效能。方法以2020年12月-2023年12月南昌市湾里管理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治的50例疑似N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其粪便样本,依次应用常规RT-PCR与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式进行检验,比较两种检验方式的阳性检出率及检测效能(检测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结果荧光定量RT-PCR对GⅠ型、GⅡ型诺如病毒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常规RT-PCR检测(P<0.05)。荧光定量RT-PCR对GⅠ型、GⅡ型诺如病毒的检测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高于常规RT-PCR检测(P<0.05)。结论荧光定量RT-PCR在GⅠ型、GⅡ型诺如病毒诊断中具有较高检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GⅠ型 GⅡ型 检测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联合多方法学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4
作者 张雅曦 杨倩婷 +3 位作者 张洁云 张明霞 熊欣雨 陈骑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5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 评价淋巴结结核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ormalin fixed paraffin embedded,FFPE)组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联合多方法学的诊断效能。方法 收集2023年1月至12月期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 目的 评价淋巴结结核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ormalin fixed paraffin embedded,FFPE)组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联合多方法学的诊断效能。方法 收集2023年1月至12月期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并确诊为淋巴结结核患者共计77例的临床资料,并同时进行组织q-PCR、组织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检测(GeneXper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rifampicin resistance test,GeneXpert MTB/RIF)、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IGRAs)、组织抗酸染色、痰液MTB培养、组织病理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等方法的诊断阳性率比较分析。结果 在77例临床诊断为淋巴结结核患者中,组织病理HE染色诊断率为49.35%,组织q-PCR检测阳性率为75.32%,组织抗酸染色阳性率为25.97%,组织GeneXpert MTB/RIF检测阳性率为50.64%,痰液MTB培养阳性为23.37%,全血IGRAs检测阳性率为71.42%,血清结核抗体MMTB-Ab检测阳性率为64.93%。组织q-PCR检测方法阳性率显著高于组织抗酸染色(χ^(2)=37.512,P<0.001);组织q-PCR与组织GeneXpert MTB/RIF(χ^(2)=10.055,P<0.001)、组织病理HE染色法(χ^(2)=11.063,P<0.001),以及组织q-PCR与痰培养法比较(χ^(2)=41.565,P<0.00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织q-PCR、GeneXpert MTB/RIF和IGRAs方法三者联合应用时,诊断阳性率高达90.90%。结论 q-PCR检测技术联合常规方法可有效提高FFPE组织中淋巴结结核的诊断率,对肺外结核病理组织样本的快速诊断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结核 组织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李卫 柯买春 杨燕萍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5期635-639,共5页
目的探讨多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原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4年1-6月来该院就诊的120例CA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并采集痰标本、血清标本、咽拭子标本、肺泡灌洗液标本... 目的探讨多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原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4年1-6月来该院就诊的120例CA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并采集痰标本、血清标本、咽拭子标本、肺泡灌洗液标本,分别进行痰培养、免疫荧光、单重PCR、多重qPCR检测,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病原学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痰培养检测CAP患儿细菌阳性率为17.50%(21/120);免疫荧光检测CAP患儿肺炎支原体阳性率为55.83%(67/120),肺炎衣原体阳性率为7.50%(9/120);单重PCR检测CAP患儿细菌阳性率为30.83%(37/120),肺炎支原体阳性率为64.17%(77/120),肺炎衣原体阳性率为10.83%(13/120);多重qPCR检测CAP患儿细菌阳性率为36.67%(44/120),肺炎支原体阳性率为65.83%(79/120),肺炎衣原体阳性率为10.83%(13/120)。多重qPCR检测CAP患儿细菌阳性率高于痰培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qPCR检测与免疫荧光检测CAP患儿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qPCR检测与单重PCR检测CAP患儿细菌、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qPCR检测与痰培养、免疫荧光、单重PCR检测阳性率均一致性良好(Kappa值>0.400,P<0.05)。结论多重qPCR对儿童CAP病原学诊断有积极意义,有较高的阳性率,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且较单重PCR有更高的检测效率,有利于缩短临床诊疗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社区获得性肺炎 病原学诊断 多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痰培养 免疫荧光 单重聚合反应 一致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郭金芳 《实验室检测》 2024年第10期162-164,共3页
目的对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检验科于2023年1月14日—2023年12月14日期间检验的7502份微生物检验资料,分别实施了常规RT-PCR法及荧光定量RT-PCR法检验,金... 目的对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检验科于2023年1月14日—2023年12月14日期间检验的7502份微生物检验资料,分别实施了常规RT-PCR法及荧光定量RT-PCR法检验,金标准为特殊染色镜检结果,分析两种检验结果的诊断效能等指标差异。结果(1)金标准检测出阴性、阳性占比为490∶7012,常规RT-PCR法检验结果为阴性、阳性为:479∶6358,荧光定量RT-PCR法检验阴性、阳性比为:488∶7010。(2)荧光定量RT-PCR法的灵敏度为99.97%、特异度为99.59%、准确度为99.95%,均高于常规RT-PCR法,有统计学意义(P<0.05)。(3)荧光定量RT-PCR法检验各类微生物检出率依次为99.91%、100.00%、100.00%、99.91%、100.00%、100.00%、99.97%,高于常规RT-PCR法,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定量RT-PCR法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诊断效能及各类微生物检出率高,能够为医生诊疗提供科学依据,可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转录聚合反应 病原微生物 检验 常规逆转录聚合反应 支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肉制品中的3种食源性致病菌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新城 李爽 +4 位作者 李侠颖 周杰 曹亚新 王宏伟 张晓根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37-43,共7页
目的建立多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快速检测肉制品中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方法根据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单增李斯特菌的hemolysin基因、大... 目的建立多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快速检测肉制品中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方法根据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单增李斯特菌的hemolysin基因、大肠杆菌O157:H7的rfbE基因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通过优化反应体系,测定其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建立了可同时检测上述3种食源性致病菌多重qPCR方法。结果该方法只扩增3种靶细菌,对其他供试菌不扩增;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的检出限分别为10^(1)、10^(2)、10^(2)拷贝数/μL,并且拥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特异性。人工污染的猪肉样品经SLE培养基富集8 h后,分别可以检测到初始菌液浓度为1.56×10^(2)CFU/25 g的沙门氏菌,2.13×10^(2)CFU/25 g的单增李斯特菌,2.32×10^(2)CFU/25 g的大肠杆菌O157:H7。结论所建立的多重qPCR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同时检测肉制品中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大肠杆菌O157:H73种食源性致病菌,在提高食品安全和保护人类健康方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单增李斯特菌 大肠杆菌O157:H7 多重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TaqMan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谢荣辉 徐芳 +7 位作者 朱函坪 程胤凯 傅桂明 姚苹苹 翁景清 卢亦愚 杨章女 朱智勇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7-280,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特异、灵敏、快速检测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登录的乙脑病毒毒株序列,应用生物软件在乙脑病毒基因的保守区设计与筛选引物和探针,对荧光定量RT-PCR反应体系与条件进行优化,... 目的建立一种特异、灵敏、快速检测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登录的乙脑病毒毒株序列,应用生物软件在乙脑病毒基因的保守区设计与筛选引物和探针,对荧光定量RT-PCR反应体系与条件进行优化,验证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并通过对蚊虫样本的检测,以评价该方法的实际应用价值。结果优化结果表明荧光定量RT-PCR的最佳反应体系为0.1gmol/L探针浓度,0.2gmol/L引物浓度,5mmol/L Mg^2+浓度。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乙脑病毒的检测有高度的特异性、通用性,对1~4型登革热病毒、狂犬病毒、汉坦病毒(SEO型与HTN型)均无交叉反应,检测的灵敏度达0.1TCID50,重复性分析表明同一样品Ct值的重复检测4次,其标准差均在合理范围内,分别为0.033、0.079、0.149和0.411。对110批蚊虫标本进行荧光定量RT-PCR检测和病毒分离检测,结果荧光定量RT-PCR检测出7份阳性,而病毒分离则只检测出3份阳性,表明建立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更敏感,可直接从蚊虫样本中检测乙脑病毒核酸,从病毒核酸提取至完成检测仅需3h左右,且操作简便、敏感性高。结论研究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快速的特点,适用于乙脑病原学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荧光定量转录-聚合反应 检测
原文传递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肠癌中Syndecan-1 mRNA和HPA-1 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贺 司君利 +3 位作者 张修振 亓玉琴 钮自宇 周长宏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0-315,共6页
背景与目的:侵袭转移是导致结肠癌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如何阻断肿瘤的侵袭转移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旨在检测Syndecan-1基因和HPA-1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二者与结肠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 背景与目的:侵袭转移是导致结肠癌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如何阻断肿瘤的侵袭转移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旨在检测Syndecan-1基因和HPA-1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二者与结肠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49例结肠癌、49例配对的癌旁组织(距癌2cm)和49例配对远离结肠癌的手术切缘正常组织(距癌5cm以上)的Syndecan-1和HPA-1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二者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肠癌中HPA-1mRNA的表达水平(40.56±11.7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8.28±11.33)和正常组织(10.80±10.20)(P均<0.001),癌旁组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正常结肠组织中Syndecan-1mRNA表达水平(61.21±12.96)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4.35±11.06)和结肠癌组织(10.12±8.58)(P均<0.001),癌旁组织明显高于结肠癌组织(P<0.05)。Syndecan-1mRNA的表达减弱和HPA-1的表达增强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均<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证明了Syndecan-1mRNA和HPA-1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405,P<0.05)。结论:Syndecan-1mRNA在结肠癌组织中呈低表达,HPA-1mRNA在结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Syndecan-1mRNA的表达减弱与HPA-1的表达增强可促进结肠癌的侵袭转移。联合检测Syndecan-1mRNA及HPA-1mRNA对于指导结肠癌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肿瘤侵袭转移 预后 SYNDECAN-1 HPA-1 实时荧光定量转录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大鼠死后肾mRNA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方成 蔡成忠 +3 位作者 王树法 刘良 任亮 朱少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28-1630,共3页
目的探讨荧光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fluorescencesemi-quantitativereversetranscrip-tase-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技术检测大鼠死后不同时间肾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mRNA含量变化对死亡时间(postmorteminterval,P... 目的探讨荧光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fluorescencesemi-quantitativereversetranscrip-tase-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技术检测大鼠死后不同时间肾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mRNA含量变化对死亡时间(postmorteminterval,PMI)推断的应用价值。方法28只大鼠断颈处死后置于20℃温控系统内,利用荧光标记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大鼠肾GAPDHmRNA在死后48h内相对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死后即刻至40h内大鼠肾均可检测出GAPDHmRNA,且其扩增产物呈规律性下降。结论荧光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大鼠死后肾GAPDHmRNA含量变化对PMI推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时间(PMI) 荧光定量技术 转录-聚合反应(RT-PCR) 3-磷酸甘油醛脱氢(GAPD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腹泻患儿粪便诺如病毒GⅠ/GⅡ型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的分析
11
作者 余希 甘燕霞 刘珂 《医疗装备》 2024年第20期65-67,71,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腹泻患儿粪便诺如病毒GⅠ/GⅡ型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赣江新区医院急性腹泻患儿150例,均采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检测粪便样本诺如病毒GⅠ/GⅡ型... 目的分析急性腹泻患儿粪便诺如病毒GⅠ/GⅡ型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赣江新区医院急性腹泻患儿150例,均采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检测粪便样本诺如病毒GⅠ/GⅡ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特征急性腹泻患儿诺如病毒阳性率、不同年龄段诺如病毒阳性与阴性病例症状、不同年龄段及发病季节诺如病毒阳性患儿基因型分布情况。结果150例急性腹泻患儿的150份粪便样本中共检出诺如病毒阳性42份(28.00%);不同性别、户籍患儿诺如病毒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春、冬季诺如病毒阳性率高于夏、秋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岁急性腹泻患儿诺如病毒阳性率高于1~5岁、6~12岁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岁急性腹泻患儿中,诺如病毒阳性病例呕吐、腹泻<5次/d占比高于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岁、6~12岁急性腹泻患儿中,诺如病毒阳性与阴性病例发热、呕吐、腹泻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腹泻诺如病毒阳性患儿中,包括GⅠ型3例(7.14%)、GⅡ型38例(90.48%)、GⅠ/GⅡ混合型1例(2.38%);与其他年龄段比较,6~12岁GⅠ型占比(25.00%)较高;与春、冬季比较,夏、秋季GⅠ型占比(16.67%、20.00%)较高,春、冬季GⅡ型占比(100.00%、91.30%)较高。结论南昌市西湖区急性腹泻患儿诺如病毒阳性率较高,以GⅡ型为主,且好发于<1岁患儿及春季与冬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腹泻患儿 粪便 诺如病毒 转录-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脑脊液中结核分枝杆菌DNA对鉴别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应用价值分析
12
作者 周冬梅 王洲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4期127-129,共3页
目的 探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脑脊液中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DNA对鉴别诊断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1年6月于安陆... 目的 探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脑脊液中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DNA对鉴别诊断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1年6月于安陆市普爱医院就诊的存在脑膜刺激征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MTB培养后明确诊断,将确诊为TBM的37例患者分入脑膜炎组,疑似TBM的18例患者分入疑似组,非TBM的25例患者分入非TBM组,对3组患者行腰椎穿刺,留取5 m L脑脊液及时送检,分别行MTB培养法、抗酸染色涂片法、荧光定量PCR检测。对比3种检测方法在MTB中的阳性检出率,对比脑膜炎组与疑似组患者MTB的DNA检测数值。结果 脑膜炎组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TB的阳性检出率高于疑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炎组与疑似组采用MTB培养法、抗酸染色涂片法的MTB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炎组患者MTB的DNA检测数值为(4.71±0.97),疑似组患者MTB的DNA检测数值为(4.35±0.83),2组患者MTB的DNA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1,P=0.183)。结论 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脑脊液中MTB的DNA,有助于判断TBM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在鉴别诊断TBM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及方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 结核分枝杆菌 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细胞微转移的研究
13
作者 马建业 王长虹 +4 位作者 张金 张贤 王茂鑫 黄俏佳 陈贤明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1年第4期219-223,274,共6页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检测外周血CK14mRN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mRNA的表达在鼻咽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细胞微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FQ-RT-PCR方法检测87例入组鼻咽癌患者外周血CK14mRNA、EGFRmRNA的表达...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检测外周血CK14mRN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mRNA的表达在鼻咽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细胞微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FQ-RT-PCR方法检测87例入组鼻咽癌患者外周血CK14mRNA、EGFR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肿瘤TNM分期、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 87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CK14mRNA、EGFR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4%(56/87)、58.6%(51/87),两者联合检测的阳性表达率为71.3%(62/87);CK14mRNA、EGFRmRNA的表达水平与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分期越晚,外周血中CK14mRNA、EGFRmRNA的表达水平越高,低分化鳞癌患者外周血中CK14mRNA、EGFR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高中分化鳞癌患者。结论 FQ-RT-PCR方法检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CK14mRNA、EGFRmRNA的表达,能够较准确反映外周血肿瘤细胞微转移的情况,在诊断鼻咽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细胞微转移方面有一定的可行性;鼻咽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细胞微转移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和病情进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微转移 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bcl-2基因mRNA表达
14
作者 张昭秀 吕联煌 +3 位作者 兰小鹏 胡建达 林敏辉 景全胜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12-415,共4页
目的 建立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 PCR)法检测 bcl- 2基因 m RNA表达。方法 应用 T- A克隆技术构建含 bcl- 2基因的载体作为标准模板 ,采用荧光 Taq man方法及探针... 目的 建立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 PCR)法检测 bcl- 2基因 m RNA表达。方法 应用 T- A克隆技术构建含 bcl- 2基因的载体作为标准模板 ,采用荧光 Taq man方法及探针标记技术 ,建立实时荧光定量 RT- PCR方法 ,制备标准曲线 ,检测bcl- 2反义核酸治疗前后人类 Burkitt's淋巴瘤裸鼠模型中瘤细胞的 bcl- 2 m RNA表达水平变化 ,并与半定量 RT- PCR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 RT- PCR检测 bcl- 2反义核酸治疗组的瘤细胞 bcl- 2m RNA表达明显降低 ,而 bcl- 2无义核酸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的瘤细胞 bcl- 2 m RNA表达仍较高 ,且显示无义核酸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的 bcl- 2 m RNA表达水平相近。半定量 RT- PCR结果显示 bcl- 2出现类似的变化趋势。结论 所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 RT- PCR用于检测 bcl- 2 m RNA表达 ,结果用拷贝数表示 ,比半定量 RT- PCR更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 转录聚合反应 BCL-2基因 聚合反应
原文传递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火器伤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表达
15
作者 李秉胜 陈英剑 +3 位作者 张强 范长春 郑吉波 蔡锦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11期963-965,共3页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兔火器伤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mRNA水平。方法建立外固定架固定一期治疗兔股骨火器伤骨折的动物模型和BMP-2 mRNA表达水平的SYBR G reenⅠ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别...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兔火器伤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mRNA水平。方法建立外固定架固定一期治疗兔股骨火器伤骨折的动物模型和BMP-2 mRNA表达水平的SYBR G reenⅠ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别于术后第1、2、3、4周取断端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标本标本中BMP-2 mRNA水平。结果在对照组,创伤后的兔骨组织BMP-2 mRNA表达水平在1周开始增高,在第2周达到高峰后下降,第4周即可恢复正常。而实验组,受枪伤的兔骨组织BMP-2 mRNA表达水平在第3周表达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升高较慢,表达量也偏低(P<0.05)。结论BMP-2mRNA SYBR G reenⅠ荧光定量RT-PCR可以很好地反应枪击伤对兔骨组织BMP-2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枪击伤后的兔骨组织BMP-2 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升高较慢,表达量也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器伤骨折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 实时荧光定量 转录聚合反应(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脑星形细胞瘤中多药耐药基因
16
作者 胡滨 黄勤 +2 位作者 郭海波 吴晓蔓 舒江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4-165,共2页
目的 探讨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脑星形细胞瘤中多药耐药 (multidrugresistance ,MDR1 )基因的表达。方法 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基础上 ,采用荧光定量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 38例星形细胞瘤进行实时检测MDR1基因 ,并进行统计... 目的 探讨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脑星形细胞瘤中多药耐药 (multidrugresistance ,MDR1 )基因的表达。方法 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基础上 ,采用荧光定量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 38例星形细胞瘤进行实时检测MDR1基因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复发病人MDR1基因阳性率为 88 9% ,比初发病人 (48 3 % )高 ,Ⅰ级星形细胞瘤病人MDR1基因阳性率为 2 2 2 % ,Ⅱ级病人为 66 7% ,Ⅲ级病人为 71 4%。结论 星形细胞瘤中MDR1基因的阳性率较高 ,且有原发耐药现象。荧光定量实时检测MDR1基因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星形细胞瘤 耐药性 聚合反应 荧光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试验和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血清乙型肝炎病毒RNA定量检测的一致性评价 被引量:7
17
作者 黄晨璐 许伟 +4 位作者 胡乾坤 张小楠 李强 黄玉仙 陈良 《微生物与感染》 2020年第3期158-165,共8页
为评价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试验(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testing,SAT)与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血清样本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RN... 为评价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试验(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testing,SAT)与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血清样本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RNA的相关性与一致性,本研究收集了在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就诊的212例患者的血清样本,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HBV DNA≥100 IU/mL 81例、HBV DNA<100 IU/mL 76例,以及作为对照的非HBV感染患者55例。采用SAT和qRT-PCR方法分别检测所有血清样本中的HBV RNA,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在HBV DNA≥100 IU/mL的CHB患者中,SAT和qRT-PCR的HBV RNA阳性检出率均为95.06%(77/81)。2种方法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与一致性(R 2=0.803和CCC=0.882)。Bland Altman分析显示绝对偏倚为0.1 log copies/mL,相对偏倚为0.97%。配对t检验显示,结果无统计学差异(t=1.617,P=0.110)。在HBV DNA<100 IU/mL的CHB患者血清样本中,HBV RNA阳性检出率不同,SAT为98.68%(75/76),qRT-PCR为88.16%(67/76),2种方法相关性与一致性较差(R 2=0.326和CCC=0.438)。Bland Altman分析显示绝对偏倚为0.5 log copies/mL,相对偏倚为0.86%。配对t检验显示,结果有统计学差异(t=3.654,P<0.001)。在非HBV感染对照患者中,SAT和qRT-PCR均未检出HBV RNA阳性。结果提示,在HBV DNA≥100 IU/mL的CHB患者中应用SAT与qRT-PCR检测血清HBV RNA,其相关性与一致性较好,在HBV DNA<100 IU/mL的CHB患者中相关性与一致性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核糖核酸 定量转录-聚合反应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qMan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在强直性脊柱炎IL-2RαmRNA检测的应用价值
18
作者 骆方军 吕建新 《检验医学教育》 2005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利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检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2受体α(IL-2Rα)mRNA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疾病的活动性相关分析。方法:用 Primer Express v2.0软件,根据GenBank提供的序列,... 目的:利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检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2受体α(IL-2Rα)mRNA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疾病的活动性相关分析。方法:用 Primer Express v2.0软件,根据GenBank提供的序列,在人IL-2Rα mRNA的第2和第3外显子之间设计一对引物和一条TaqMan探针。提取总RNA,加入已优化的一步法FQ-RT-PCR反应体系,扩增产物经凝胶电泳后切胶回收,并与pUCm-T载体连接。制备好的重组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胞进行克隆。经测序分析确定为特异性片段后,用T7RNA聚合酶转录为cRNA,作为FQ-RT-PCR系列浓度标准品。评价FQ-RT-PCR检测 IL-2Rα mRNA的特异性、线性、精密度和探针稳定性等。定量测定HLA-B27阳性活动组与阴性非活动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2Rα mRNA基因的表达水平,结合血浆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sIL-2R)浓度,探讨与炎症活动的相互关系。结果:成功构建了cRNA标准品。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7~107 cells/ml,其批内CV8.4%,批间CV9.6%;扩增产物克隆的双向测序结果经BLAST比较、分析,证实为IL- 2Rα mRNA特异性片段。对各30例HLA-B27阳性与阴性的强直性脊柱炎的测定表明:与正常人对照组结果比较,HLA-B27阳性组与HLA-B27阴性组IL-2Rα mRNA和sIL-2R都有明显增加(P<0.01)。IL-2Rα mRNA对炎症活动评价的灵敏度为96.7%。结论:FQ-RT-PCR具有灵敏、特异、结果重复性好等优点;IL- 2Rα mRNA与sIL-2R比较更能反映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免疫状态,可能为免疫药物的疗效评价和药物筛选提供基因表达水平上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转录聚合反应 IL-2RΑ 强直性脊柱炎 TaqMan mRNA检测 应用价值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sIL-2R Express PCR反应体系 特异性片段 RNA聚合 MRNA基因 基因表达水平 扩增产物 c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联合检测hMAM和BCL-2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春梅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0期1349-1350,共2页
目的研究反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乳腺癌人乳腺珠蛋白(hMAM)基因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中的表达水平,探讨BCL-2和hMAM 2种乳腺癌相关基因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 目的研究反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乳腺癌人乳腺珠蛋白(hMAM)基因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中的表达水平,探讨BCL-2和hMAM 2种乳腺癌相关基因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RT-qPCR法,并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为内对照检测健康对照组(55例)、乳腺癌组(171例)和良性乳腺疾病组(91例)外周血CTCs中BCL-2和hMAM的表达水平。结果外周血CTCs中BCL-2和hMAM在健康对照组和良性乳腺疾病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良性乳腺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AM和BCL-2联合检测灵敏度显著高于单一基因。结论联合检测外周血CTCs中hMAM和BCL-2基因表达水平可提高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有效辅助临床诊断乳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 人乳腺珠蛋白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与细胞培养法检测流行性感冒病毒的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姜红涛 姚秀林 《中外医疗》 2015年第8期192-193,共2页
目的比较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与细胞培养法检测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差异。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及经典的狗肾传代细胞病毒分离2种方法 ,同时对流感监测点送检的80份疑似流感标本检测流感病毒。结果细胞培养病... 目的比较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与细胞培养法检测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差异。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及经典的狗肾传代细胞病毒分离2种方法 ,同时对流感监测点送检的80份疑似流感标本检测流感病毒。结果细胞培养病毒分离的阳性数为26份,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阳性数为36份,好=8.1,P<0.005。结论 通过该实验,验证了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确快速敏感,适用于实验室快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转录-聚合反应 细胞培养法 流感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