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8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猫杯状病毒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1
作者 李静怡 熊雷 +4 位作者 黄莉璎 刘晓鹏 杨盛奋 金京勋 王弋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4-72,共9页
为了建立可快速检测猫杯状病毒(FCV)的方法,本试验采用肽核酸(PNA)设计分子信标荧光探针,优化反应体系和条件,建立了FCV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T-qPCR)检测方法,对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验证,并进行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 为了建立可快速检测猫杯状病毒(FCV)的方法,本试验采用肽核酸(PNA)设计分子信标荧光探针,优化反应体系和条件,建立了FCV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T-qPCR)检测方法,对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验证,并进行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RT-qPCR检测FCV参考株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5),最低检测限为1×10^(2)TCID_(50)/mL,对其他相关病毒无有效响应,组内变异系数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应用该方法检测33份临床样本,阳性率为51.5%。由此可见,本试验建立的RT-qPCR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均良好,可为FCV的早期快速诊断和疫病防控等提供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杯状病毒(FCV) 肽核酸(PNA) 分子信标荧光探针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T-qpcr) 开放阅读框(OR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4-间变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 被引量:2
2
作者 赵静 赵金银 +6 位作者 陈志霞 钟巍 李龙芸 刘利成 胡小许 陈唯军 王孟昭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43-649,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方法,对非小细胞肺癌间变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进行快速、敏感和特异检测。方法首先,应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针对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4(EML4)-ALK常见融合变异V1、V2、V3a和V3b设计引物和Taq... 目的建立一种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方法,对非小细胞肺癌间变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进行快速、敏感和特异检测。方法首先,应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针对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4(EML4)-ALK常见融合变异V1、V2、V3a和V3b设计引物和Taqman水解探针。然后,以包含EML4-ALK融合变异V1、V2、V3a和V3b的假病毒颗粒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分析所建立方法的灵敏度、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后,用所建立的方法检测50例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标本,其中包含3例ALK-荧光原位杂交(FISH)(+)样本。结果在无背景RNA干扰情况下,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方法检测灵敏度高达10拷贝/!l。在500拷贝/!l的野生型背景RNA下,其敏感性达1%,在5000拷贝/!l的野生型背景RNA下,其敏感性达0.5%。对于检测特异性,以正常人白细胞及血浆RNA为研究对象,均未见非特异性扩增。对50例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标本进行检测,47例阴性标本检测均为阴性,3例ALK-FISH(+)标本2例检测阳性,1例未检出,未检出原因与标本RNA提取失败有关。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方法是一种快速、简便以及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EML4-ALK融合基因检测方法,值得在临床进一步验证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4-间变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g85B mRNA的荧光定量逆转录PCR快速检测活结核分枝杆菌方法的建立和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高文凤 罗影殊 +3 位作者 黄偌颖 徐园红 钟晶 刘衡川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3477-3480,3491,共5页
目的建立评价荧光定量逆转录PCR快速检测活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方法建立检测Ag85B mRNA的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方法,评价其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区分细菌存活状态及检测临床样本的能力。结果该方法特异性强,仅扩增结核分枝杆菌。最低... 目的建立评价荧光定量逆转录PCR快速检测活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方法建立检测Ag85B mRNA的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方法,评价其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区分细菌存活状态及检测临床样本的能力。结果该方法特异性强,仅扩增结核分枝杆菌。最低检出限是50 Copies/反应,菌落灵敏度为1.3×103cfu/ml,重复性好,可有效区分死菌和活菌。以培养法为"金标准",PCR法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84.38%,符合率为93.15%,Kappa值为0.86。结论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检测方法简便、快速、可靠,能有效区分结核分枝杆菌的存活状态,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适用于临床样本的检测,为结核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及药敏情况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持,有利于结核病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活菌检测 荧光定量逆转录pcr AG85B MRNA
原文传递
荧光定量PCR在石蜡标本中检测新型隐球菌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金晓燕 邹珏 +3 位作者 张倩倩 董燕 胡慧娣 沈丽华 《临床肺科杂志》 2025年第3期366-370,共5页
目的探索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法(Reverse-transcription 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在石蜡包埋肺组织中检出新型隐球菌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传统染色方法(HE染色、六胺银染色、PAS染色)和RT-qPCR法... 目的探索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法(Reverse-transcription 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在石蜡包埋肺组织中检出新型隐球菌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传统染色方法(HE染色、六胺银染色、PAS染色)和RT-qPCR法对我院30例疑似新型隐球菌病病例进行检测,记录检测结果,用Kappa法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四种方法都可以检出新型隐球菌,RT-qPCR法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确诊率(96.2%/100.0%/100.0%/80.0%/96.7%)均高于传统染色方法,HE染色(34.6%/75.0%/90.0%/15.0%/40.0%)、六胺银染色法(88.4%/50.0%/92.0%/40.0%/83.3%)和PAS染色法(80.7%/50.0%/91.3%/28.6%/76.7%),且与临床最终确诊的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870),而传统染色方法Kappa值均小于0.4。结论RT-qPCR法检测肺组织石蜡标本中新型隐球菌的敏感度高、特异度好,有望成为新型隐球菌快捷、稳定的检测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 新型隐球菌 石蜡包埋肺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FoxP3、IL-10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建立及应用
5
作者 王艳萍 徐倩倩 +5 位作者 孟卫芹 王金良 魏凤 董林 刘吉山 谢金文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3,共8页
旨在建立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对叉头框蛋白P3(FoxP3)、白细胞介素10(IL-10)的RNA转录进行定量检测。设计并合成FoxP3、IL-10的扩增引物和荧光探针,优化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建立RT-qPCR方法,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 旨在建立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对叉头框蛋白P3(FoxP3)、白细胞介素10(IL-10)的RNA转录进行定量检测。设计并合成FoxP3、IL-10的扩增引物和荧光探针,优化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建立RT-qPCR方法,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和免疫器官中FoxP3和IL-10的mRNA含量;根据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验证方法的可靠性。结果:建立的RT-qPCR方法呈现“S”型扩增曲线,相关系数R^(2)≥0.99;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7(IL-17)等基因的核酸模板和阴性对照均无扩增曲线,最低检测浓度10 copies/μL,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87%、1.84%;PCV2攻毒组外周血Treg细胞中FoxP3和IL-10的mRNA含量均出现明显升高,FoxP3的mRNA含量在攻毒第14天到达峰值,IL-10的mRNA含量在攻毒第10天到达峰值,PCV2感染后导致胸腺、淋巴结和脾脏中FoxP3和IL-10转录水平升高;Western blot检测表明,FoxP3蛋白表达量在攻毒第14天、第28天,IL-10在攻毒第10天和第14天显著高于对照组,与RT-qPCR结果一致。综上,本研究建立的猪FoxP3、IL-10双重RT-qPCR方法具有特异、敏感、检测稳定可靠的特点,对于评价猪体的免疫应答水平和机体免疫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P3 IL-10 实时荧光定量pcr Treg活化 免疫负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与逆转录PCR检测HCV RNA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张英哲 金仁顺 +1 位作者 朴东明 沈哲式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49-1350,共2页
目的:用荧光定量PCR(FQ—PCR)和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抗-HCV阳性血清中的HCVRNA,探讨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抗-HCV阳性血清样本1062份,其中481份用RT-PCR法检测,465份用FQ-PCR法检测,另有116份同时用两种PCR法检测.结果... 目的:用荧光定量PCR(FQ—PCR)和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抗-HCV阳性血清中的HCVRNA,探讨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抗-HCV阳性血清样本1062份,其中481份用RT-PCR法检测,465份用FQ-PCR法检测,另有116份同时用两种PCR法检测.结果:RT—PCR法检测HCVRNA的阳性率为49.90%(240/481),FQ-PCR法的阳性率为62.58%(291/465),两种方法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同时用两种方法检测116份,RT—PCR法阳性率为49.14%(57/116),FQ—PCR法阳性率为65.52%(76/116),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FQ-PCR法检测的40份阴性中RT-PCR法检测出4例HCVRNA阳性.结论:FQ—PCR检测HCVRNA比RT-PCR特异性高,但RT—PCR的敏感性较FQ—PCR高,部分FQ—PCR检测的阴性结果不能排除HCVRNA阳性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 逆转录 比较分析 FQ-pcr检测 pcr法检测 FQ-pcr HCVRNA HCV阳性血清 抗-HCV阳性 RT-pcr 显著性差异 阳性率 血清样本 临床意义 检测结果 阴性结果 特异性 敏感性 可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灭活对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RNA影响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叶慧 叶恒平 +3 位作者 马肖 秦义组 李涛 柴瑜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04-1008,共5页
56℃处理30min能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但加热处理对后继的荧光定量RT-PCR检测有无影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使用已知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的5个咽拭子标本,各自分为4份:对照组、56℃30min、56℃45min和56℃60min处理组。... 56℃处理30min能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但加热处理对后继的荧光定量RT-PCR检测有无影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使用已知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的5个咽拭子标本,各自分为4份:对照组、56℃30min、56℃45min和56℃60min处理组。热处理后提取核酸并使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病毒RNA相对含量。结果显示,56℃处理30~60min会导致荧光定量RT-PCR检测病毒核酸降低40%左右。56℃30min、56℃45min和56℃60min处理组间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提示,SARS-CoV-2标本56℃30min灭活后,再进行核酸提取和荧光定量RT-PCR检测,能更好地保护实验操作过程中人员和环境的安全。加热灭活对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的影响有限,但对于结果在临界值附近的标本应慎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生物安全 56℃灭活 RNA稳定性 荧光定量pcr(RT-qpcr)
原文传递
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73 mRNA在结肠癌的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郭玮 莫惠芳 +2 位作者 周琰 赵瀛 潘柏申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20-521,共2页
目的:建立一种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p73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SYBRGreenⅠ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9例结肠癌组织和其癌旁组织中p73mRNA的表达。结果:p73基因在结肠癌肿瘤组织的表达水平高于... 目的:建立一种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p73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SYBRGreenⅠ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9例结肠癌组织和其癌旁组织中p73mRNA的表达。结果:p73基因在结肠癌肿瘤组织的表达水平高于其在癌旁组织的表达(P<0.01);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分化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p73的高表达可能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直肠癌中外周血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司君利 亓玉琴 +1 位作者 周长宏 刘吉勇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6期4066-4070,共5页
目的:建立外周血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表达量检测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系统,检测结直肠癌患者hTERT 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对结直肠癌微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53例结直肠癌患者和21... 目的:建立外周血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表达量检测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系统,检测结直肠癌患者hTERT 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对结直肠癌微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53例结直肠癌患者和21名健康人的外周血标本hTERT mRNA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应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hTERT mRNA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结直肠癌组外周血hTERT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7.953,P<0.05),其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和TNM分期相关(t'/t=2.334,2.149,2.460,均P<0.05).hTERT mRNA诊断结直肠癌的ROC曲线下面积0.91,诊断界值为Ct≤32.结论: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克服了传统PCR只能定性检测而不能定量检测的缺点;外周血hTERT mRNA可作为诊断结直肠癌微转移的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微转移 外周血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蜜中嗜渗酵母菌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10
作者 姜玲玲 罗文菊 +3 位作者 雷露 周景瑞 艾蓉 余波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70-75,共6页
【目的】建立蜂蜜中嗜渗酵母菌的快速检测方法,为保障蜂蜜品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中嗜渗酵母菌26S rDNA D_(1)~D_(2)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获得嗜渗酵母D_(1)~D_(2)基因片段,构建重组质粒pMD-18T-JM为阳性标准... 【目的】建立蜂蜜中嗜渗酵母菌的快速检测方法,为保障蜂蜜品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中嗜渗酵母菌26S rDNA D_(1)~D_(2)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获得嗜渗酵母D_(1)~D_(2)基因片段,构建重组质粒pMD-18T-JM为阳性标准品,对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嗜渗酵母菌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对160份蜂蜜样品进行验证。【结果】建立的蜂蜜中嗜渗酵母菌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达0.004 pg/μL。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率达98.5%,比普通PCR检测(阳性率84.1%)高14.4百分点,检测敏感性达100%。【结论】嗜渗酵母菌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灵敏、快速、重复性好,适合于蜂蜜中嗜渗酵母菌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蜜 嗜渗酵母菌 探针 荧光定量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实时逆转录PCR定量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英剑 胡成进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4年第4期348-351,共4页
荧光实时逆转录PCR广泛应用于稳态mRNA水平的定量 ,并且它已经成为基础研究、分子医学和生物技术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实验工具。用此技术定量具有范围宽、敏感性高、精确度高 ,无PCR后处理步骤 ,避免了交叉污染 ,且产出率高 ,可以进行多重... 荧光实时逆转录PCR广泛应用于稳态mRNA水平的定量 ,并且它已经成为基础研究、分子医学和生物技术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实验工具。用此技术定量具有范围宽、敏感性高、精确度高 ,无PCR后处理步骤 ,避免了交叉污染 ,且产出率高 ,可以进行多重检测等特点。然而要成功地应用该技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对方法学建立、扩增效率以及标准化等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实时逆转录 pcr定量 MRNA表达 扩增效率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呼吸道合胞病毒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2
作者 茅海燕 卢亦愚 +2 位作者 严菊英 汤宏峰 陈晓芳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8-329,共2页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是引起婴幼儿冬春季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最重要的病原体之一。根据病毒表面糖蛋白的抗原差异,可分为A、B两型,在我国流行的以A型RSV为主。本实验室在建立RSV逆转录(RT...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是引起婴幼儿冬春季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最重要的病原体之一。根据病毒表面糖蛋白的抗原差异,可分为A、B两型,在我国流行的以A型RSV为主。本实验室在建立RSV逆转录(RT)-PCR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利用Taqnmn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了A型RSV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有利于RSV的快速诊断和型别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 pcr检测方法 荧光定量逆转录 A型 荧光定量pcr技术 病毒表面糖蛋白 下呼吸道感染 RSV
原文传递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
13
作者 汤立旦 黄河 孙洁 《浙江预防医学》 2006年第3期8-10,共3页
目的研究人类端粒酶转录酶(hTERT)在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检测30例急性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及25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中hTERT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急性白血病恶性程度... 目的研究人类端粒酶转录酶(hTERT)在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检测30例急性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及25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中hTERT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急性白血病恶性程度的关系。结果hTERT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中位表达量为0.00244(0~0.0320),明显高于正常人骨髓单个援细胞中hTERT的中位表达量2.79×10^-4(0~0.0078)(P〈0.001)。但在ANLL和ALL细胞中对比表达无明显差异(P=0.742)。结论在急性白血病中hTER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hTERT是急性白血病诊断的特异性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端粒酶逆转录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鸽圆环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4
作者 刘存 刘砚涵 +6 位作者 祝夕超 李法凯 张栋 邵新宇 田野 孙圣福 陈静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3,共6页
为了建立鸽圆环病毒(PiCV)的快速检测方法,依据PiCV Rep基因的保守序列区域设计了荧光定量PCR的引物和探针,并建立了快速检测PiCV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构建的PiCV荧光定量PCR方法在1.44×10,1~1.44×10^(7)/μL拷贝标... 为了建立鸽圆环病毒(PiCV)的快速检测方法,依据PiCV Rep基因的保守序列区域设计了荧光定量PCR的引物和探针,并建立了快速检测PiCV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构建的PiCV荧光定量PCR方法在1.44×10,1~1.44×10^(7)/μL拷贝标准品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达0.9866;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其检测病毒系列含量下限为14.4拷贝/μL;该方法特异性良好,与鸽新城疫病毒、鸽疱疹病毒、鸽腺病毒等病毒及鸽组织DNA不存在交叉反应;该方法重复性较好,批内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均介于0.454%~0.473%,批间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均介于0.367%~0.869%。与传统普通PCR方法相比,所建立的PiCV荧光定量PCR方法敏感性更高,临床样品PiCV检出率更高,两者检测符合率为93.75%。结果表明,所建立的PiCV荧光定量PCR方法为临床检测鸽圆环病毒提供了一种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为PiCV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主动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圆环病毒 荧光定量pcr Rep基因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郭金芳 《实验室检测》 2024年第10期162-164,共3页
目的对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检验科于2023年1月14日—2023年12月14日期间检验的7502份微生物检验资料,分别实施了常规RT-PCR法及荧光定量RT-PCR法检验,金... 目的对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检验科于2023年1月14日—2023年12月14日期间检验的7502份微生物检验资料,分别实施了常规RT-PCR法及荧光定量RT-PCR法检验,金标准为特殊染色镜检结果,分析两种检验结果的诊断效能等指标差异。结果(1)金标准检测出阴性、阳性占比为490∶7012,常规RT-PCR法检验结果为阴性、阳性为:479∶6358,荧光定量RT-PCR法检验阴性、阳性比为:488∶7010。(2)荧光定量RT-PCR法的灵敏度为99.97%、特异度为99.59%、准确度为99.95%,均高于常规RT-PCR法,有统计学意义(P<0.05)。(3)荧光定量RT-PCR法检验各类微生物检出率依次为99.91%、100.00%、100.00%、99.91%、100.00%、100.00%、99.97%,高于常规RT-PCR法,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定量RT-PCR法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诊断效能及各类微生物检出率高,能够为医生诊疗提供科学依据,可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病原微生物 检验 常规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支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冠状病毒和犬细小病毒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16
作者 宫英杰 扈富哥 +4 位作者 王蕾 毕振威 钱晶 王建发 谭业平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78,共5页
旨在建立犬冠状病毒(CCoV)和犬细小病毒(CPV)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针对CCoV的3′UTR与CPV的VP2设计引物与探针,通过对反应体系与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CCoV与CPV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敏感性、特异性、重... 旨在建立犬冠状病毒(CCoV)和犬细小病毒(CPV)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针对CCoV的3′UTR与CPV的VP2设计引物与探针,通过对反应体系与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CCoV与CPV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验证与临床样品检验。结果:CCoV与CPV阳性参考质粒浓度在10^(2)~10^(7) copies/μL,CCoV与CPV的标准曲线R^(2)分别为0.999与0.996,线性关系良好,CCoV与CPV的最低检测限均为5 copies/μL,与其他病原无交叉反应,组内与组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38%,说明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良好;对113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与普通PCR比较,该方法对CCoV和CPV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7.2%和40.7%。研究表明,本试验建立的CCoV和CPV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效果良好,为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流行病调查等提供了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冠状病毒 犬细小病毒 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 TAQMAN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源牛肠道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7
作者 林伟山 韩元 +5 位作者 马豆豆 李春花 童生林 李秀萍 雷萌桐 王光华 《黑龙江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28,共6页
为了快速、准确地检测牦牛源牛肠道病毒(Bovine enterovirus,BEV),试验根据GenBank中牦牛源BEV-NH2株3D基因序列(登录号为PP746571)设计可用于检测青海牦牛源BE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特异性引物,通过构建标准质粒和绘制标准曲线建立牦牛源... 为了快速、准确地检测牦牛源牛肠道病毒(Bovine enterovirus,BEV),试验根据GenBank中牦牛源BEV-NH2株3D基因序列(登录号为PP746571)设计可用于检测青海牦牛源BE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特异性引物,通过构建标准质粒和绘制标准曲线建立牦牛源BE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并分别应用该方法及普通RT-PCR方法对青海省海北地区6个牦牛繁育基地的286份腹泻牦牛粪便样品进行检测,计算两种方法的符合率。结果表明:建立的牦牛源BE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扩增产物的熔解曲线单一,Tm值在85.6~85.8℃之间,无引物二聚体和非特异性扩增;质粒浓度在3×10^(2)~3×10^(8)copies/μL范围内时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Ct值在10.88~29.63之间,回归方程为y=-3.16x+38.01,R^(2)=0.9964;仅可检测到牦牛源BEV-NH2株,检测不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MY01株、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MY20株和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QL21株;对牦牛源BEV的最低检测限为3×10^(2)copies/μL;当模板浓度为3×10^(2)copies/μL、3×10^(3)copies/μL和3×10^(7)copies/μL时,Ct值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28%、1.74%和0.15%,均在1.80%以下。286份牦牛粪便样品中,采用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检出BEV阳性样品182份,阳性率为63.64%;采用普通RT-PCR方法检出BEV阳性样品114份,阳性率为39.86%;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76.22%。说明本研究建立的牦牛源BE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可用于牦牛腹泻临床样本的BEV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牛肠道病毒 3D基因 腹泻 检测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
原文传递
鸽圆环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8
作者 王星月 杨志远 +5 位作者 林健 张紫萱 周雨婷 程慧敏 刘月焕 胡格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5-342,共8页
为实现对鸽圆环病毒(pigeon circovirus, PiCV)的快速检测,建立了针对Cap基因的PiCV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应用该方法进行PiC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本研究针对PiCV核衣壳蛋白Cap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并通过优化反应条件,成... 为实现对鸽圆环病毒(pigeon circovirus, PiCV)的快速检测,建立了针对Cap基因的PiCV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应用该方法进行PiC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本研究针对PiCV核衣壳蛋白Cap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并通过优化反应条件,成功建立了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此外,还对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进行了全面评估。利用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华北和西北部分地区147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并对阳性代表样本的Cap全长序列进行遗传演化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在1×10^(4)至1×10^(8)拷贝·μL^(-1)范围内显示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达到1×10^(1)拷贝·μL^(-1),显著高于传统PCR方法。此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且不与其他常见鸽病病原产生交叉反应。采用本试验方法检测的147份华北和西北部分地区肉鸽和信鸽临床样本PiCV阳性率为85.0%,阳性样本的Cap全长序列分析及遗传演化分析结果显示,6株分离株相似性在89.8%~97.5%之间,与PiCV HeBeiTS2021株在同一个分支,亲缘关系较近。建立的PiCV荧光定量PCR方法具备灵敏、特异和稳定等优点,可用于PiCV的快速检测,同时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2022—2023年华北和西北部分地区PiCV感染率较高,为我国PiCV的防控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圆环病毒 Cap基因 荧光定量pcr 分子流行病学 遗传演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瘟病毒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9
作者 于江玮 程慧敏 +4 位作者 林健 杨宝琳 黄程 杨志远 胡格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5-773,共9页
为建立一种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TaqMan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基于DPV US 6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构建重组质粒DPV-US6标准品,对方法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价,并应用于DPV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增... 为建立一种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TaqMan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基于DPV US 6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构建重组质粒DPV-US6标准品,对方法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价,并应用于DPV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增殖及人工感染鸭器官组织上分布规律研究。结果显示,成功建立了DPV 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最低检测限可以达到10 copies·μL^(-1),与番鸭细小病毒、鸭圆环病毒、鸭坦布苏病毒、鸭呼肠孤病毒、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鸭甲型肝炎病毒(I型和III型)和鸭衣原体均无交叉反应,批间和批内变异系数均小于2.0%。DPV-AX株感染CEF细胞后,病毒核酸拷贝数检测结果表明,4~8 h病毒增殖缓慢,12~60 h迅速上升,60 h达到最高峰,72~144 h逐渐下降,与TCID 50法测定的病毒滴度相比,两种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相关性,可实现拷贝数替代TCID 50。DPV人工感染鸭组织脏器的病毒载量分布检测表明,肝脏中的病毒载量最高。本试验建立的检测方法为研究DPV-AX株在CEF上的增殖规律提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瘟病毒 US 6基因 TAQMAN探针 荧光定量pcr 增殖规律 人工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荧光定量PCR检测和原位杂交技术分析湖北省蛋鸡滑液支原体的感染情况
20
作者 王纯 王晴 +8 位作者 吴晓倩 胡婷 崔卫涛 裴洁 宋铁平 胡思顺 张万坡 李自力 周祖涛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96-1407,共12页
近年来,滑液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在鸡群中的感染率日益上升。湖北省蛋鸡存栏规模较大,各蛋鸡品种均有饲养,目前湖北省蛋鸡群MS感染情况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开展湖北省规模蛋鸡养殖场鸡群MS感染情况的调查并探究MS在产蛋壳... 近年来,滑液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在鸡群中的感染率日益上升。湖北省蛋鸡存栏规模较大,各蛋鸡品种均有饲养,目前湖北省蛋鸡群MS感染情况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开展湖北省规模蛋鸡养殖场鸡群MS感染情况的调查并探究MS在产蛋壳顶端异常(eggshell apex abnormality,EAA)蛋鸡输卵管中的分布。采集湖北省36个规模蛋鸡养殖场82个鸡群血清和气管棉拭子各1637份,利用建立的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PCR)方法检测MS载量,ELISA试剂盒检测免疫鸡群和非免疫鸡群血清抗体,并对产EAA蛋的蛋鸡输卵管进行MS载量、病理切片和MS定位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样本中,喉气管拭子MS阳性率9.41%;血清抗体阳性率92.24%,其中非免疫鸡群抗体阳性率89.04%,且6月龄抗体达100%阳性,免疫鸡群抗体阳性率95%;36个规模场中有26个(72.22%)MS感染阳性场,82个鸡群中有61个(74.39%)感染阳性群;10个蛋鸡品种均有MS感染。产EAA蛋的鸡输卵管部位检出MS且膨大部的载量极显著高于子宫部、峡部和漏斗部(P<0.01),子宫部显著高于峡部和漏斗部(P<0.05);在产EAA蛋的蛋鸡输卵管中,峡部和子宫部出现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和腺体肿大以及膨大部出现腺体上皮细胞脱落和坏死,子宫部和峡部的黏膜上皮以及膨大部的黏膜上皮和管状腺周围都有MS阳性信号检出,其中膨大部和子宫部阳性信号最强。综上,湖北省蛋鸡场MS感染严重,不同品种均有感染,MS主要定植在蛋鸡输卵管子宫部和膨大部中并造成病理损伤。本研究为湖北省蛋鸡MS感染情况的认识和MS引起EAA蛋的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液支原体 蛋壳顶端异常 荧光定量pcr 原位杂交 组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