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荧光定量PCR法与涂片抗酸染色法在活动性肺结核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钱阳 相龙全 《临床个性化医学》 2025年第1期788-793,共6页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法与涂片抗酸染色法在活动性肺结核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估两种方法在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方面的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名疑似活动性肺结核患者...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法与涂片抗酸染色法在活动性肺结核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估两种方法在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方面的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名疑似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测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对照组则采用涂片抗酸染色法进行诊断。检测前均采集患者的痰液样本并进行标准化处理。记录两组的阳性检出率、敏感性、特异性及结果一致性。结果:荧光定量PCR法的敏感性为90.48%,特异性为93.75%;涂片抗酸染色法的敏感性为66.67%,特异性为87.50%。荧光定量PCR法在检出真实阳性病例方面表现更优,假阴性率更低,同时在排除非病原体感染的能力上表现更高,假阳性率较低。两种方法对比表明,荧光定量PCR法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均优于涂片抗酸染色法,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P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 Acid-Fast Smear Staining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wo methods in terms of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active tuberculosi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21 and January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etection methods, with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ing th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for the detec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the smear antacid staining method for the diagnosis. Sputum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standardized before testing. 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consistency of the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 sensitivity of th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was 90.48% and the specificity was 93.75%;the sensitivity of the Acid-Fast Smear Staining was 66.67% and the specificity was 87.50%. Th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performed better in detecting true-positive cases with a lower false-negative rate, as well as higher in the ability to exclude non-pathogenic infections with a lower false-positive rate. Comparison of the two methods showed that th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 was superior to the Acid-Fast Smear Staining in terms of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ith higher diagnostic accurac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P < 0.05). Conclusion: Although the Acid-Fast Smear Staining is easy to operate, it has limited sensitivity and accuracy and is not suitable for early screening application.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be used as the first choice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to improve the diagnostic efficiency and provide a precise basis for the early treatment of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法 涂片抗酸染色 活动性肺结核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法与培养法检测解脲支原体结果比对分析
2
作者 刘喆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S01期127-129,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荧光定量PCR法(qPCR)和培养法在解脲支原体(UU)检测中的符合率,为临床解脲支原体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近期就诊于该院112例患者的生殖道分泌物标本,分别采用qPCR法与培养法检测UU。结果在112例标本中,UU培... 目的通过比较荧光定量PCR法(qPCR)和培养法在解脲支原体(UU)检测中的符合率,为临床解脲支原体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近期就诊于该院112例患者的生殖道分泌物标本,分别采用qPCR法与培养法检测UU。结果在112例标本中,UU培养法阳性53例,阳性率为47.32%,qPCR法阳性61例,阳性率54.46%(χ2=1.143,P=0.285>0.05)。61例qPCR法阳性的UU浓度范围1.60×10^(3)-1.04×10^(7)copy/mL,其中10^(3)copy/mL 12例(19.7%),10^(4)copy/mL 15例(24.6%),10^(5)copy/mL 22例(36.1%),10^(6)copy/mL 9例(14.7%),10^(7)copy/mL 3例(4.9%)。培养法阴性而qPCR法阳性病例9例,qPCR法测定浓度范围10^(3)~10^(5)copy/mL。结论qPCR法检测UU的阳性率略高于培养法,两种方法不符合结果的UU测定浓度分布在10^(3)-10^(5)copy/mL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法 解脲支原体 培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杆菌检验中涂片抗酸染色法与荧光定量PCR法的价值对比
3
作者 姚信飞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13期2004-2006,共3页
目的比较涂片抗酸染色法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在检验结核杆菌中的价值,为肺结核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本中心就诊的6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采集患者痰液标本,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涂片抗酸染色法对其... 目的比较涂片抗酸染色法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在检验结核杆菌中的价值,为肺结核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本中心就诊的6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采集患者痰液标本,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涂片抗酸染色法对其进行检测,并将痰培养所得结果作为本研究的“金标准”,就两种检测方法的具体诊断效能(特异度、准确度与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进行对比。结果在疑似肺结核患者60例当中,通过痰培养确诊肺结核患者38例,所占比重为63.33%;荧光定量PCR法诊断阳性36例,涂片抗酸染色法为34例。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的特异度(95.45%)、准确度(93.33%)、灵敏度(92.11%)、阳性预测值(97.22%)、阴性预测值(87.50%)均较涂片抗酸染色法(68.18%、70.00%、71.05%、79.41%、57.6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结核杆菌进行检测,其在诊断肺结核方面的效能,优于涂片抗酸染色法,更具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杆菌 肺结核 脱氧核糖核酸 涂片抗酸染色 荧光定量pcr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体金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甲乙型流感病毒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占红婷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17期2649-2650,2653,共3页
目的 探讨胶体金法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甲乙型流感病毒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中心进行检测的80例流感患者,均行胶体金法和PCR法检测,比较两种方法检查所用时间和检查结果。以综合检查结果为... 目的 探讨胶体金法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甲乙型流感病毒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中心进行检测的80例流感患者,均行胶体金法和PCR法检测,比较两种方法检查所用时间和检查结果。以综合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方法与金标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胶体金法检查所用时间(15.46±3.82)min短于PCR法(180.28±32.0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流感患者经综合检查发现甲型44例、乙型36例;胶体金法检出甲型42例、乙型31例,检出率为91.25%;PCR法检出甲型43例、乙型34例,检出率为96.25%。两种方法诊断效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体金法、PCR法检查结果与金标准结果一致性均极好(Kappa=0.891、0.938,P<0.05)。结论 胶体金法、PCR法鉴别诊断甲、乙型流感病毒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与临床综合检查结果一致性均较好,胶体金法检查所用时间更短,临床应用时可灵活选择检测方法,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乙型流感病毒 胶体金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体硒法HIV快速检测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验的一致性研究
5
作者 杨颖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4期2458-2460,共3页
目的:探究胶体硒法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快速检测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验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到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就诊的98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胶体硒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验,以免疫印迹法为... 目的:探究胶体硒法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快速检测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验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到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就诊的98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胶体硒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验,以免疫印迹法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测方式的诊断效能、不同检测方式之间检验的一致性,对比不同方式对“窗口期”弱阳性抗体检测情况及不同检测方式的一致性。结果:987例疑似HIV高感染风险患者中,经免疫印迹法检测发现,373例阳性,614例为阴性;胶体硒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胶体硒法诊断结果与免疫印迹法诊断结果之间具有一致性(Kappa值=0.539),等级为中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与免疫印迹法诊断结果之间具有一致性(Kappa值=0.872),等级为高度;经免疫印迹法检测45份“窗口期”弱阳性抗体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43例阳性,胶体硒法检测42例阳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均显著高于胶体硒法(P<0.05)。胶体硒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胶在“窗口期”弱阳性抗体诊断结果中的一致性较差(Kappa值=0.357)。结论:胶体硒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HIV检测的效果具有一致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准确性略高;胶体硒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在“窗口期”弱阳性抗体诊断结果中的一致性较差,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在“窗口期”弱阳性抗体血清检测中具有较高的检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硒 艾滋病 HIV病毒 窗口期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方法、荧光定量PCR法、LAMP法检测痰液标本中肺炎链球菌的价值
6
作者 段影杰 张皓 黄利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6期2806-2808,共3页
目的:分析传统方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AMP)法检测痰液标本中肺炎链球菌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7月医院收治的100例肺炎患者,均按相同方法严格采集患者的痰液标本后,采用痰培养法、荧光定... 目的:分析传统方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AMP)法检测痰液标本中肺炎链球菌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7月医院收治的100例肺炎患者,均按相同方法严格采集患者的痰液标本后,采用痰培养法、荧光定量PCR法、LAMP法检测肺炎链球菌,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价值。结果:100例肺炎患者痰液标本经痰细菌培养法、荧光定量PCR法、LAPM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痰细菌培养法相比,荧光定量PCR法、LAPM法对肺炎链球菌检测一致性高(Kappa=0.826、0.830,P<0.05)。以痰细菌培养法作为金标准,荧光定量PCR法、LAPM法对肺炎链球菌检测价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传统方法、荧光定量PCR法、LAMP法检测痰液标本中肺炎链球菌均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培养 荧光定量pcr法 LAMP 肺炎链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肝炎病毒检测中荧光定量PCR法与时间分辨免疫荧光的对比分析
7
作者 黎甲元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116-0120,共5页
探析荧光定量PCR法与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在乙肝肝炎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用96例疑似乙肝患者,均进行荧光定量PCR法与时间分辨免疫荧光病毒检测,以细菌培养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测手段的阳性检出率、检验结果及检测效能。结果 ... 探析荧光定量PCR法与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在乙肝肝炎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用96例疑似乙肝患者,均进行荧光定量PCR法与时间分辨免疫荧光病毒检测,以细菌培养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测手段的阳性检出率、检验结果及检测效能。结果 荧光定量PCR法的检测符合率、灵敏度,高于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而特异度低于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结论 荧光定量PCR法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检测环境和需求。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检测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确保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法 时间分辨免疫荧光 乙肝肝炎病毒检测 检测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浆EB病毒DNA在鼻咽癌诊断上的价值 被引量:25
8
作者 曹素梅 高劲松 +4 位作者 刘晓东 洪明晃 肖锡宾 陈福进 闵华庆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8-329,共2页
关键词 EB病毒 DNA 鼻咽肿瘤 聚合酶链反应 荧光定量pcr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病毒DNA和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陈海雁 张桂花 +1 位作者 罗锦彬 黄舒婷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19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法(FQ-PCR)检测乙肝病毒DNA(HBV-DNA)和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ELISA法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乙肝患者653例,先采用ELISA法对其血液标本进行HBV-M模式定性检测,再采用FQ-PCR法进行HBV-DNA定量检测,观察...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法(FQ-PCR)检测乙肝病毒DNA(HBV-DNA)和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ELISA法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乙肝患者653例,先采用ELISA法对其血液标本进行HBV-M模式定性检测,再采用FQ-PCR法进行HBV-DNA定量检测,观察不同HBV-M模式检测结果。结果大三阳(1、3、5模式)和1、3模式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7.97%和94.74%,显著高于其他模式(P<0.05)。大三阳(1、3、5模式)的HBV-DNA表达水平为(5.59×106±2.42×105),显著高于其他模式(P<0.05)。结论不同HBV-M模式的HBV-DNA表达水平及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联合HBV-M定性及HBV-DNA定量检测对临床早期诊断及用药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性 荧光定量pcr法 HBV-M 乙肝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在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10
作者 张辉 吴冬生 +1 位作者 方敏 董丽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459-1461,共3页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法与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中的应用,以及不同HBV感染者血清学标志物和HBV DNA定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ELISA法对100份献血者血浆标本的HBV DNA和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并...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法与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中的应用,以及不同HBV感染者血清学标志物和HBV DNA定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ELISA法对100份献血者血浆标本的HBV DNA和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结果乙型肝炎标志物呈阳性的各组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病毒DNA复制。大三阳(HBs Ag、HBeAg、HBcAb三项阳性)的阳性率和HBV DNA拷贝数平均值分别为96.0%和3.12×10~8,小三阳(HBsAg、HBeAb和HBcAb三项阳性)的阳性率和HBV DNA拷贝数平均值分别为86.7%和5.88×10~5,HB-s Ab和HBeAg二项阳性的阳性率和HBV DNA拷贝数平均值分别为50.0%和6.01×10~4,HBsAb、HBeAb和HBcAb三项阳性的阳性率和HBV DNA拷贝数平均值分别为45.5%和2.30×10~4,其他血清标志物阳性组合的阳性率和HBV DNA拷贝数平均值均较低。以大三阳的阳性率和HBV DNA含量最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具有灵敏度高、结果可靠的优点,可真实反应HBV感染和复制状态,可为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传染性判断、治疗监测及病情转归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荧光定量pcr法 酶联免疫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CV-RNA测量不确定度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庄健海 卓雪芽 +3 位作者 谢小梅 何娴 罗娜 黄星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1575-1577,共3页
目的探讨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HCV-RNA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合理方式。方法依据Nordtest准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CV-RNA室内质控及室间质评标本,收集2012年4~9月的HCV-RNA室内质控数据及2010~2012年室间质评结果。计算其批内... 目的探讨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HCV-RNA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合理方式。方法依据Nordtest准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CV-RNA室内质控及室间质评标本,收集2012年4~9月的HCV-RNA室内质控数据及2010~2012年室间质评结果。计算其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系统偏倚变异系数,确定其相应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进而计算出其扩展不确定度。结果同一天内12次HCV-RNA室内质控的检测批内变异系数为2.55%,2012年4~9月共155个工作日的HCV-RNA检测批间变异系数为5.80%;2010~2012年卫生部临检中心室间质评共30个检测数据的系统偏倚变异系数为5.04%,剔除8个检测为零的数据后重新计算变异系数为5.97%。批内、批间及系统偏倚的因素合成后,扩展不确定度为16.18%,剔除8个检测为零的数据后为17.16%。结论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HCV-RNA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价,利用现有室内外质控数据,无须额外测试,简单易行,是医学检验实验室较为实用的一种测量不确定度评价方式,但数据的纳入应考虑方法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HCV-RNA 测量不确定度 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肿瘤细胞株转录因子表达水平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卫东 祝怀平 +5 位作者 凌斌 孙敏文 陈纲 王群华 朱园园 陈敏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4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 建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fluorogenic quantitative PCR)检测方法 ,以便快速、准确地定量检测细胞株转录因子表达强度。方法 根据基因序列 ,设计合成引物 ,采用一步法提取细胞株总 RNA,逆转录获取 c DNA,通过荧光定量的方法... 目的 建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fluorogenic quantitative PCR)检测方法 ,以便快速、准确地定量检测细胞株转录因子表达强度。方法 根据基因序列 ,设计合成引物 ,采用一步法提取细胞株总 RNA,逆转录获取 c DNA,通过荧光定量的方法对各细胞株的转录因子 T-box expression in T cells( T-bet)、GATA3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细胞株NK92、QBC93 9、K5 62、HO-891 0、A5 49、He La转录因子 T-bet的表达强度分别为 0 .90、1 .2 5、0 .96、0 .92、1 .1 1和 1 .1 7,GA-TA3的表达强度分别为 1 .2 3、1 .49、1 .3 0、0 .97、1 .0 5和 1 .3 4。结论 建立了肿瘤细胞株转录因子基因表达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较常规 PCR方法更为简便、快速、准确 ,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法 检测 肿瘤细胞 转录因子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肠道中产气荚膜梭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少珊 孙朝晖 +3 位作者 陈荣誉 杨永泉 唐玲玲 石玉玲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657-1660,共4页
目的建立一系列浓度梯度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erfringens)感染小鼠肠道的动物模型,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肠道中C.perfringens的检测。方法小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依次腹腔注射浓度为5.7×1095、.7&#... 目的建立一系列浓度梯度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erfringens)感染小鼠肠道的动物模型,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肠道中C.perfringens的检测。方法小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依次腹腔注射浓度为5.7×1095、.7×1085、.7×1075、.7×106和5.7×105 cfu/mL的A型C.perfringens菌液1 mL,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连续观察72 h,统计小鼠死亡数量、存活时间及腹腔取样做细菌革兰染色涂片镜检、细菌厌氧血平板厌氧培养、测序鉴定和荧光定量PCR定量检测。结果细菌镜检结果为5.7×109、5.7×108和5.7×107 cfu/mL浓度组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两头钝圆棒状的革兰阳性杆菌,细菌厌氧培养能培养出大量边缘粗糙的菌落;在5.7×1065、.7×105 cfu/mL浓度组和空白对照组不能发现革兰阳性杆菌,利用细菌培养法,5.7×106 cfu/mL组平均能培养出7个菌落,在5.7×105 cfu/mL组和空白对照组不能培养出任何菌落,克隆目的片段测序结果与GeneBank中C.perfringens16S rRNA[AB566417]完全一致。荧光定量PCR法在各浓度组为阳性,空白对照组为阴性。结论荧光定量PCR法在检测C.perfringens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检验时间短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产气荚膜梭菌 荧光定量pcr法 肠道坏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食管癌外周血Survivin m-RNA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钱志英 何流 +4 位作者 何晓松 冯继峰 唐金海 潘良熹 张成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共93例食管良、恶性病变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Survivin m-RNA,分别观察其在食管良性病变、原位癌及浸润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强度。结果Survivin m-...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共93例食管良、恶性病变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Survivin m-RNA,分别观察其在食管良性病变、原位癌及浸润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强度。结果Survivin m-RNA在食管良性病变、原位癌及浸润癌患者外周血中均呈渐进性高表达,并与病期有关。结论外周血中Survivin m-RNA表达强度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食管癌外周血中Survivin m-RNA,可方便食管癌的诊断及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荧光定量pcr法 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 外周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抑癌基因MGMT、p16、CDH13和RASSF1A甲基化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钟云华 李燕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33-38,共6页
目的:建立改良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抑癌基因MGMR、p16、CDH13和RASSF1A基因甲基化,探讨其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30例病理确诊为肺癌的患者作为肺癌组,30例病理确诊为良性病变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建立改良实时荧光定量... 目的:建立改良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抑癌基因MGMR、p16、CDH13和RASSF1A基因甲基化,探讨其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30例病理确诊为肺癌的患者作为肺癌组,30例病理确诊为良性病变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建立改良实时荧光定量PCR体系。检测受试者血清MGMT、p16、CDH13和RASSF1A基因甲基化,对比两组基因甲基化阳性率,计算四项基因甲基化单独及联合用于肺癌早期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肺癌组受试者血清MGMT、p16、CDH13和RASSF1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GMT、p16、CDH13和RASSF1A四项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用于肺癌早期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显著高于单项指标检测(P<0.05)。结论:建立了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用于MGMT、p16、CDH13和RASSF1A基因甲基化检测,联合检测用于肺癌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抑癌基因 MGMT P16 CDH13 RASSF1A 肺癌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母乳巨细胞病毒感染和母婴传播 被引量:15
16
作者 陈倩 钟天鹰 张其华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5年第11期42-43,共2页
目的 了解母乳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状况和母婴传播情况。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 390份母乳中HCMV-DNA含量,其中236份母乳配对与患儿血液或尿液中HCMV-DNA含量作一定分析。结果 可疑或确 诊HCMV感染患儿母亲母乳HCMV-DN... 目的 了解母乳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状况和母婴传播情况。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 390份母乳中HCMV-DNA含量,其中236份母乳配对与患儿血液或尿液中HCMV-DNA含量作一定分析。结果 可疑或确 诊HCMV感染患儿母亲母乳HCMV-DNA阳性率达71.28%,HCMV-DNA阳性母乳喂养的婴儿,其血或尿HCMV-DNA阳性 率明显高于HCMV-DNA阴性母乳喂养的婴儿。结论 HCMV感染母乳是婴儿获得性感染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母乳 荧光定量pcr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法与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锦 潘建军 +2 位作者 何建凡 谢远辉 刘建军 《疾病监测》 CAS 2005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与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 ,探讨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方法 对 95 2份深圳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体检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血清 ,应用HBV荧光定量PCR法和ELISA法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荧光定量PCR检测不... 目的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与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 ,探讨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方法 对 95 2份深圳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体检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血清 ,应用HBV荧光定量PCR法和ELISA法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乙肝标志物分组阳性率存在一定的差异 ;E抗原阳性的HBVDNA阳性对数均值为 6 . 4 9± 1 .2 9,表面抗原阳性而E抗原阴性的HBVDNA阳性对数均值为 4. 4 6± 1. 2 9,两者间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 0 1) ,而不同性别和籍贯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两种方法检测乙肝标志物有密切的相关性 ;对从业人员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应进一步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A 阳性 荧光定量pcr法 HBV 相关性 乙肝标志物 乙肝病毒感染 对数 结论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与常规PCR法及细菌培养法检测沙门菌的比较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俊超 杜亚平 徐德顺 《浙江预防医学》 2009年第11期92-93,共2页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快速检测 沙门菌 细菌培养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免疫扩散 乳胶凝集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范玉美 魏强 李凫坚 《浙江医学》 CAS 2010年第7期1098-1099,共2页
结核性脑膜炎(以下简称结脑)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肺外结核病之一,由于结核杆菌(TB)的变异和耐药菌的增多,本病的临床表现可不典型,导致诊断难度加大。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诊断 应用 肺外结核病 结核杆菌 临床表现 耐药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快速测定水中微囊藻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继影 吴昕贤 +2 位作者 徐恒省 刘孟宇 景明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3年第6期47-51,共5页
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16S rRNA基因片段为靶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Real-time PCR法,对铜绿微囊藻进行定性、定量检测。试验表明,仅含铜绿微囊藻DNA模板的样品有特异性扩增,扩增产物熔解曲线平稳,峰尖且窄,熔解温... 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16S rRNA基因片段为靶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Real-time PCR法,对铜绿微囊藻进行定性、定量检测。试验表明,仅含铜绿微囊藻DNA模板的样品有特异性扩增,扩增产物熔解曲线平稳,峰尖且窄,熔解温度为(87±1)℃。以重组质粒pMD-18T-16S为标准品,检测区间为1.1×102copies/mL~1.1×108copies/mL,所得标准曲线符合制备实时定量PCR标准曲线的要求,对标准品进行测定,方法检出限为11 copies/mL。用该标准曲线对实验室培养获得的铜绿微囊藻DNA样品进行定量检测,与显微镜计数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16S RRNA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