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9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肠炎微环境响应型聚合物药物递送系统在结肠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魏志刚 林玉红 +2 位作者 王静安 徐山根 赵凯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3-610,共8页
聚合物作为常见的药物递送材料,具有制备方法简单、化学结构可调节和出色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在许多疾病的响应递送方面,特别是在结肠疾病的药物递送中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利用聚合物的结构可调节的特点,目前已构建出基于pH响应、... 聚合物作为常见的药物递送材料,具有制备方法简单、化学结构可调节和出色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在许多疾病的响应递送方面,特别是在结肠疾病的药物递送中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利用聚合物的结构可调节的特点,目前已构建出基于pH响应、微生物酶响应、活性氧响应、生物黏附等递送策略的聚合物药物递送系统,在结肠炎治疗中展现出优异效果。该文综述了结肠炎微环境响应型聚合物药物递送系统在结肠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结肠炎微环境 刺激响应 药物递送系统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细胞介导的药物递送系统
2
作者 李从文 储以微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29,共6页
免疫细胞介导的药物递送系统是以免疫细胞为载体,利用细胞固有的趋化作用将治疗药物靶向递送至特定病灶部位,因其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组织特异性归巢及易穿过生物屏障等多重优势,已成为药物递送和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免疫细胞介导的药物递送系统是以免疫细胞为载体,利用细胞固有的趋化作用将治疗药物靶向递送至特定病灶部位,因其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组织特异性归巢及易穿过生物屏障等多重优势,已成为药物递送和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本文系统论述免疫细胞的载药策略和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作为载体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主要优缺点,以及应用于肿瘤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深入研究免疫细胞介导的药物递送系统和临床转化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细胞 纳米药物 药物递送系统 靶向治疗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维纳米碳基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综述)
3
作者 陈琳 钟雅美 于世平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9-413,共15页
【目的】零维纳米碳基靶向药物递送系统是以具有良好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的纳米碳材料作为药物载体,担载药物、基因以及靶向组分构建的药物递送复合体,在肿瘤治疗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零维纳米碳基药物载体的结构、靶向药... 【目的】零维纳米碳基靶向药物递送系统是以具有良好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的纳米碳材料作为药物载体,担载药物、基因以及靶向组分构建的药物递送复合体,在肿瘤治疗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零维纳米碳基药物载体的结构、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的构建及其在化学治疗、基因治疗和诊疗一体化中的应用进行综述。首先,对零维纳米碳材料进行分类。其次,从靶向修饰和药物担载两个方面总结纳米碳基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的构建策略。最后,对零维纳米碳基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进而给出其目前在肿瘤治疗中所面临的问题。【结论】为零维纳米碳基靶间药物递送系统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维纳米碳 靶向 药物递送系统 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用于炎症性肠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宋悦悦 张银凤 +1 位作者 孙梦 张金凤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25,I0002,共9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主要分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两种主要形式。其致病原因十分复杂,目前普遍认为遗传因素、免疫系...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主要分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两种主要形式。其致病原因十分复杂,目前普遍认为遗传因素、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环境因素以及肠道微生物群的失调都可能对IBD的发病起到重要作用,且伴随多种并发症,还会增加患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风险。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以预防复发和延缓炎症发展为目的,缺乏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IBD研究的深入,纳米药物递送系统(nano drugs delivery systems,NDDS)的发展,许多纳米药物被开发用于IBD治疗。本综述系统总结了IBD发病诱因、NDDS治疗IBD的优势及其在IBD治疗中的应用,为开发有前途的精准医疗纳米平台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活性氧 免疫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响应的药物递送系统在眼科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林学琪(综述) 徐雯(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63-668,共6页
刺激响应的药物递送系统可在外源性或内源性刺激下,在病变部位准确释放药物。光相较于其他刺激,具有非侵入性和时空特异性,且可以通过调整波长、功率以及照射时间等参数精确控制药物释放,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眼球作为透明的光学系统,在... 刺激响应的药物递送系统可在外源性或内源性刺激下,在病变部位准确释放药物。光相较于其他刺激,具有非侵入性和时空特异性,且可以通过调整波长、功率以及照射时间等参数精确控制药物释放,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眼球作为透明的光学系统,在光响应的药物递送系统应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光响应的药物递送系统在眼科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涵盖紫外光、可见光以及红外光在眼部的穿透深度、光能量和光毒性,眼部应用中光波段的选择,并综述了基于光裂解、光致异构化、光二聚化及光热转化的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光敏基团和其发挥作用的机制。此外,本文还讨论了使用光响应的药物递送系统进行角膜药物渗透、眼后节药物输送以及治疗后发性白内障、脉络膜新生血管、眼内炎、难治性角膜炎等疾病的进展。虽然光响应的药物递送系统在眼科应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考虑光毒性、光热损伤、光敏基团的生物安全性以及光照频率、光照时间等安全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递送系统 眼部给药 光响应 纳米载体 光化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仿生型药物递送系统文献计量学分析
6
作者 傅丽霞 贾国舒 +1 位作者 林志强 崔一民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521-1532,共12页
仿生型药物递送系统作为一种新兴前沿的药物递送技术,凭借其以内源性天然生物材料为基础的优势,展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高靶向性。为了全面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趋势和热点,促进该领域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药品监管科学的发展,本... 仿生型药物递送系统作为一种新兴前沿的药物递送技术,凭借其以内源性天然生物材料为基础的优势,展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高靶向性。为了全面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趋势和热点,促进该领域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药品监管科学的发展,本文对国内外仿生型药物递送系统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和可视化分析。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筛选后共有72篇中文文献和857篇英文文献纳入分析。采用VOSviewer软件和R语言软件包“Bibliometrix”,对发文机构、研究者和关键词等进行共现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结果显示,该领域发文量在近年内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其中我国的发文量位居全球首位,并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广泛的研究合作网络,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药物递送、仿生纳米微粒、癌症领域等。随着生物医药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本研究有助于研究者和监管者快速、准确地了解仿生递送系统的整体研究情况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型药物递送系统 药物递送 纳米微粒 药品监管科学 文献计量学 VOSviewer软件 Bibliometrix软件包
原文传递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胰腺癌靶向策略的新选择
7
作者 张积苗 王志琴 +1 位作者 李一叶 聂广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61-2676,共16页
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一类进展迅速、早期诊断困难的恶性消化系统实体肿瘤,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失去根治性手术切除机会。PDAC组织中的多种细胞成分和非细胞成分组成复杂的调控网络,共同塑造了代谢异常的肿瘤微环境,导致临床化疗和免疫治... 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一类进展迅速、早期诊断困难的恶性消化系统实体肿瘤,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失去根治性手术切除机会。PDAC组织中的多种细胞成分和非细胞成分组成复杂的调控网络,共同塑造了代谢异常的肿瘤微环境,导致临床化疗和免疫治疗等效果受限。纳米技术的发展为PDAC的高效药物递送和精准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从靶向肿瘤细胞与肿瘤微环境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基于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PDAC治疗策略,并总结了本团队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为胰腺癌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 肿瘤微环境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高诗画 熊瑛 +2 位作者 唐春莲 谢亚平 李相友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5-583,共9页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是糖尿病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是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形式,也是终末期肾病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目前可用的治疗方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生物利用度差、口服药物的肝肾毒性以及缺乏精准靶向等问题。...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是糖尿病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是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形式,也是终末期肾病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目前可用的治疗方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生物利用度差、口服药物的肝肾毒性以及缺乏精准靶向等问题。近年来,纳米药物递送系统(nano drug delivery systems)在治疗肾脏疾病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纳米载体能够将药物靶向到特定区域,解决特定部位递送药物不足的问题,并提高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及当前治疗方法的局限性,重点介绍了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应用,最后提出纳米平台未来发展的挑战和新愿景,为实现肾脏疾病的高效靶向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 糖尿病肾病治疗 糖尿病肾病 纳米颗粒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眼后段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谢婧 赵粟 +2 位作者 王正静 蒲丽 赵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569-1575,共7页
眼部复杂的给药屏障使得传统眼用制剂难以经眼表到达眼后段病变组织。因此,玻璃体腔注射药物在眼后段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这种侵入性的给药途径存在药物半衰期短、需反复注射、并发症多等缺陷。当前,纳米制剂新型眼部药物递送系统,因其... 眼部复杂的给药屏障使得传统眼用制剂难以经眼表到达眼后段病变组织。因此,玻璃体腔注射药物在眼后段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这种侵入性的给药途径存在药物半衰期短、需反复注射、并发症多等缺陷。当前,纳米制剂新型眼部药物递送系统,因其能克服眼部给药屏障、增强药物渗透性、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使得药物高效递送至眼后段成为可能。但有关纳米递送药物所使用的载体材料相对繁杂,同时各项研究结论亦存在较大差异,不利于后期相关药物的研发。因此,文章以眼部给药的主要生理屏障为研究基础,重点概述了各类常见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眼后段疾病中的应用,并探讨了其在眼后段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眼后段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技术 眼部药物递送系统 眼后段疾病 眼部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皂苷表面活性剂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炯文 季笑遥 +2 位作者 陈可禧 兰素敏 林以宁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793-797,共5页
皂苷是许多中药的有效成分,由于其两亲性结构,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和自组装性能,可作为天然表面活性剂。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当药物与皂苷联用,可提高药物的溶解度或生物利用度,或产生一定的协同作用。因此,皂苷成为一种潜在的药物递送系... 皂苷是许多中药的有效成分,由于其两亲性结构,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和自组装性能,可作为天然表面活性剂。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当药物与皂苷联用,可提高药物的溶解度或生物利用度,或产生一定的协同作用。因此,皂苷成为一种潜在的药物递送系统(DDS)载体引起了众多关注。本文综述了皂苷作为载体的分子特性、作用机理以及其在DDS中的作用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苷 天然表面活性剂 药物递送系统 自组装 纳米载体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和抗肿瘤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晓娴 赵雨 +2 位作者 王赟 徐晓 韩超 《化学试剂》 CAS 2024年第7期11-19,共9页
青蒿素是从菊科蒿属植物黄花蒿中分离得到的倍半萜内酯,具有显著的截疟、消炎、抗肿瘤等生物活性。但其具有溶解度低、生物利用度差、结构不稳定等缺点,因此青蒿素衍生物蒿甲醚、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等应运而生,得以改善以上缺点。目前... 青蒿素是从菊科蒿属植物黄花蒿中分离得到的倍半萜内酯,具有显著的截疟、消炎、抗肿瘤等生物活性。但其具有溶解度低、生物利用度差、结构不稳定等缺点,因此青蒿素衍生物蒿甲醚、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等应运而生,得以改善以上缺点。目前,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受到了广泛关注,并针对其作用机制展开深入研究,科学地解释了其抗癌的特异性和高效性。此外,为了提高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生物利用度,还设计了一系列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将其精准地靶向到肿瘤部位,提高其药效。总结和展望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机制以及新型纳米制剂,以期对青蒿素的研究和新药研发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 青蒿素衍生物 恶性肿瘤 抗肿瘤机制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柄花素抗肿瘤及其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倩伟 朱淑霞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9期2364-2369,共6页
芒柄花素是一种来自三叶草、鸡血藤和黄芪的异黄酮,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与其他异黄酮相比,芒柄花素具有较强的化疗活性和较低的毒性,但由于芒柄花素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为了实现肿瘤的精准治疗,... 芒柄花素是一种来自三叶草、鸡血藤和黄芪的异黄酮,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与其他异黄酮相比,芒柄花素具有较强的化疗活性和较低的毒性,但由于芒柄花素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为了实现肿瘤的精准治疗,药物递送系统逐渐应用于抗肿瘤治疗,可通过制剂学提高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逆转耐药性。因此,全面了解芒柄花素抗肿瘤作用及其药物递送系统,可以为芒柄花素的剂型设计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芒柄花素 药物递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飞蓟素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陈彦朴 朱艳华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4年第2期144-150,共7页
水飞蓟素具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但其肠通透性低、水溶性差,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很大程度限制了在临床上的应用。近年来,各种药物递送技术改善了水飞蓟素的生物利用度、控缓释性,实现了药物靶向性以及减毒等作用,使水飞蓟素可应用范围更... 水飞蓟素具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但其肠通透性低、水溶性差,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很大程度限制了在临床上的应用。近年来,各种药物递送技术改善了水飞蓟素的生物利用度、控缓释性,实现了药物靶向性以及减毒等作用,使水飞蓟素可应用范围更广泛。该综述从载体方面统计梳理了近几年来水飞蓟素药物递送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脂质体、脂质纳米粒载体、乳剂(包括自微乳化给药系统与纳米乳)、聚合物载体(包括壳聚糖与聚合物胶束)、无机纳米载体(包括铁纳米粒、金纳米粒、硅纳米粒)、蛋白质载体和水凝胶等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较多,为水飞蓟素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飞蓟素 难溶性药物 载体 药物递送系统 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递送系统介导的脑胶质瘤放疗增敏
14
作者 刘明萱 郭赟 孙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4-633,共10页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经常出现放疗耐受性。药物递送系统有助于放疗增敏剂的血脑屏障跨越和脑胶质瘤的靶向递送,进而增敏放疗疗效,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重点总结了放疗耐受与自身DNA损伤修复机制、具有DNA和膜攻击...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经常出现放疗耐受性。药物递送系统有助于放疗增敏剂的血脑屏障跨越和脑胶质瘤的靶向递送,进而增敏放疗疗效,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重点总结了放疗耐受与自身DNA损伤修复机制、具有DNA和膜攻击性的活性氧自由基清除和脑胶质瘤干细胞的快速增殖的相关性,从探讨了无机纳米材料、有机复合材料和仿生递药系统等药物递送系统在解决跨屏障递送难题上的表现,总结了放疗增敏剂的跨血脑屏障和肿瘤靶向递送的递药系统设计方法,并为解决纳米递送系统临床转化问题提供了可能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药物递送系统 放射耐受性 放疗增敏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材料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在骨关节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张颖煜 赵琳琳 +2 位作者 李良骁 刘营营 刘亚军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9-376,共8页
骨关节炎(OA)作为一种高发病率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其关节内给药治疗颇具挑战。传统的单纯注射方式易导致药物在关节内降解并被快速清除,从而影响疗效。为克服此难题,通过设计组装和外表修饰,现已研发出纳米靶向药物递送系统(DDS),其在病... 骨关节炎(OA)作为一种高发病率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其关节内给药治疗颇具挑战。传统的单纯注射方式易导致药物在关节内降解并被快速清除,从而影响疗效。为克服此难题,通过设计组装和外表修饰,现已研发出纳米靶向药物递送系统(DDS),其在病灶部位展现出增加药物浓度、提高治疗疗效并降低毒副作用的优势,已在骨关节炎临床治疗的相关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梳理具有主动靶向功能的纳米药物递送策略,总结了生物靶向配体和仿生生物膜修饰在DDS中的应用成果,并剖析了各种靶向修饰策略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展望了DDS的发展前景,旨在为当前纳米材料的主动靶向修饰策略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纳米材料 主动靶向 药物递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铁死亡致病机制的抗阿尔茨海默病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16
作者 苏海莹 王钰琨 +2 位作者 李维松 周建平 程皓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3-623,共11页
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和活性氧过度积累诱发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被证明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进展过程中神经元死亡的关键病理机制,形成AD致病“铁死亡假说”。近年,基于铁死亡致病机制的AD治疗研究主要... 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和活性氧过度积累诱发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被证明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进展过程中神经元死亡的关键病理机制,形成AD致病“铁死亡假说”。近年,基于铁死亡致病机制的AD治疗研究主要为脑内铁代谢和微环境氧化还原失衡调控,但血脑屏障及脑内复杂病理环境限制了药物脑内转运、分布及治疗效果,对药物递送技术提出了新要求。本综述在阐述细胞铁死亡过程及其调控机制的基础上,探讨了铁过载和氧化还原失衡与神经元丢失及AD进展的相关性,并基于铁过载和氧化还原失衡综述了抗AD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为AD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元铁死亡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 铁稳态调控 氧化还原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细胞及膜仿生药物递送系统在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肖瑛子 张璐瑶 +2 位作者 张晨阳 许晶 马洁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4-119,共16页
开发天然细胞及膜仿生药物递送系统是利用细胞及其来源的生物膜进行药物递送。本文对基于完整细胞及其衍生的细胞外囊泡和细胞膜的仿生药物递送系统进行了概述。此类递送系统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应用,包括肿瘤、炎症和免疫性疾病、... 开发天然细胞及膜仿生药物递送系统是利用细胞及其来源的生物膜进行药物递送。本文对基于完整细胞及其衍生的细胞外囊泡和细胞膜的仿生药物递送系统进行了概述。此类递送系统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应用,包括肿瘤、炎症和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再生医学等领域。在疾病的治疗中,仿生药物递送系统表现出较高的生物相容性、靶向性,引发更低的宿主免疫反应。然而,较多的研究仍局限于临床前研究,这与此类系统的制备复杂性、体内安全性、临床试验有效性评估等方面的难题相关。本文将对上述系统的作用机制、优缺点、未来发展方向及临床转化进行总结讨论。本文旨在通过对此类仿生药物递送系统的综合分析,为疾病的精准治疗策略提供指导性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药物递送系统 细胞膜 细胞外囊泡 疾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张谦 王斯柔 黄志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9-206,共8页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是全球人口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其发病过程复杂且治疗方法十分有限。近年来,纳米药物递送系统(nano-drug delivery systems,NDDS)在治疗脑部疾病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纳米载体可以携带药物通过血脑屏...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是全球人口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其发病过程复杂且治疗方法十分有限。近年来,纳米药物递送系统(nano-drug delivery systems,NDDS)在治疗脑部疾病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纳米载体可以携带药物通过血脑屏障,并通过靶向配体的修饰将药物递送到特定的细胞。本文主要综述了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以及当前治疗方法的局限性,重点介绍了纳米药物递送系统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最后提出该领域的挑战和未来方向,以推动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外泌体 脑靶向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纳米材料作为药物递送系统用于退变椎间盘再生治疗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王政纬 黎松波 +2 位作者 黎建文 尹煜超 谢子颖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924-928,共5页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是导致下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均存在明显局限性。近年来,生物纳米材料因其出色的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高度精准的药物传递、延长药物释放时间以及增强药物疗效等特点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是导致下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均存在明显局限性。近年来,生物纳米材料因其出色的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高度精准的药物传递、延长药物释放时间以及增强药物疗效等特点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系统地综述生物纳米材料在椎间盘退变再生治疗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实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精确治疗提供有用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纳米材料 药物递送系统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髓核细胞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贾翠萍 张媛 邓伟豪 《广州医药》 2024年第6期577-584,共8页
药物递送系统对于各类疾病意义非凡,但传统药物载体面临细胞毒性强、组织相容性低、半衰期短和靶向性弱等诸多挑战。血小板及其相关衍生物作为新型药物载体具有更为显著的优势。由于血小板自身的生理特点,以及在肿瘤、心血管疾病、血栓... 药物递送系统对于各类疾病意义非凡,但传统药物载体面临细胞毒性强、组织相容性低、半衰期短和靶向性弱等诸多挑战。血小板及其相关衍生物作为新型药物载体具有更为显著的优势。由于血小板自身的生理特点,以及在肿瘤、心血管疾病、血栓性疾病、感染等多种疾病中发挥的病理生理作用,血小板能够弥补传统药物载体的缺陷,具有极大的临床转化意义。该文总结了血小板相关药物递送系统目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新型药物载体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仿生纳米颗粒 血小板衍生物 药物递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