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截干对青钱柳生长及主要药用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
1
作者 谢涛 田秀 +3 位作者 袁丛军 田凡 霍达 姜霞 《贵州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6-11,49,共7页
探索截干对叶用型青钱柳生长、叶片产量及其主要药用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为青钱柳生长和品质保障提供技术支撑。以三年生青钱柳幼树为试验材料,在生长环境相同的条件下设置5种不同的截干高度,研究其对青钱柳表型性状与总黄酮、总三萜积... 探索截干对叶用型青钱柳生长、叶片产量及其主要药用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为青钱柳生长和品质保障提供技术支撑。以三年生青钱柳幼树为试验材料,在生长环境相同的条件下设置5种不同的截干高度,研究其对青钱柳表型性状与总黄酮、总三萜积累的影响。截干处理后,测定后期各表型性状的增长速率明显高于前期;树高、地径、冠幅、枝下高和总黄酮含量随截干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总三萜含量变化趋势则相反;截干促进了侧枝萌发,侧枝数量、最长侧枝长度和单株叶片产量在截干高度为100 cm时达到峰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片产量、总三萜含量与侧枝数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总黄酮含量与树高、地径等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截干可通过调控树高、地径生长和侧枝萌发,影响叶片产量和总黄酮、总三萜含量的积累。截干对青钱柳的生长、叶片产量及其药用活性成分积累有显著的影响,适宜的截干高度对青钱柳幼树叶片增产和药用活性物质的积累具有促进作用,距地面100 cm是三年生青钱柳幼树的最适合截干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钱柳 药用活性成分 苗木管理 截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活性成分的体外筛选课程改革与实践思考
2
作者 姚国栋 闫秋林 王鑫烨 《高等药学教育研究》 2024年第4期18-22,共5页
药用活性成分的体外筛选是面向沈阳药科大学本科生开设的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活性筛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深入了解活性筛选在新药研发过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在以后药学学习和工作中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 药用活性成分的体外筛选是面向沈阳药科大学本科生开设的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活性筛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深入了解活性筛选在新药研发过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在以后药学学习和工作中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学习作风。课程秉承“学生中心、研学融合、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实现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转化。通过构建“每课一问引导—理论学习—实用道具、视频和漫画加深理解—小组合作录制相关视频”的层次化教学模式,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教学过程结合超星学习通等网络平台,重塑课程教学模式并构建全新的课程考核方式,进一步提升了教学质量,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活性成分的体外筛选 课程改革 实践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形态和种源变异与其药用活性成分含量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马春英 蔡景竹 +2 位作者 王文全 杨太新 刘冬云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98-600,共3页
目的研究甘草外部形态和不同种源与甘草中药用活性成分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草外部形态以及甘草药用活性成分含量进行调查和测定。结果经相关分析,筛选出一些与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相... 目的研究甘草外部形态和不同种源与甘草中药用活性成分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草外部形态以及甘草药用活性成分含量进行调查和测定。结果经相关分析,筛选出一些与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相关的性状,筛选出内蒙古杭锦旗栽培的多年生甘草种源46和一年生高沙窝种源为优良育种材料。结论从单株性状对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进行选择的范围和改良潜力很大,甘草中药用活性成分含量受遗传和环境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形态变异 种源变异 药用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在药用活性成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顾锦建 金朝辉 +2 位作者 郑明琳 杜晓艳 赵淼 《中国药业》 CAS 2015年第24期253-255,共3页
离子液体为一种新型材料,能优化传统固体药用活性成分存在的溶解度低、晶型转换及生物膜通过性低等问题,增加药用活性成分的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还能参与构建自乳化给药系统、离子液体微乳、微球等新型给药系统,是对现有药物传递系统的... 离子液体为一种新型材料,能优化传统固体药用活性成分存在的溶解度低、晶型转换及生物膜通过性低等问题,增加药用活性成分的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还能参与构建自乳化给药系统、离子液体微乳、微球等新型给药系统,是对现有药物传递系统的良好补充。该文对目前离子液体在药用活性成分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为药学专业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药用活性成分 应用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檵木药用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肖珑 岳勇志 +4 位作者 陈靖宇 荣蓉 刘秀 金晨钟 刘卫东 《湖南农业科学》 2017年第6期119-121,126,共4页
檵木是湖南省主要的园林绿化植物,每年有大量修剪的枝叶,通过对其药用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分析,可以为檵木进一步在农业植物保护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主要总结了檵木中的药用活性成分,包括挥发油、鞣质、黄酮和木脂素等... 檵木是湖南省主要的园林绿化植物,每年有大量修剪的枝叶,通过对其药用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分析,可以为檵木进一步在农业植物保护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主要总结了檵木中的药用活性成分,包括挥发油、鞣质、黄酮和木脂素等,并综述了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如抑菌、消炎、抗氧化、促愈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檵木 药用活性成分 生物活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活性成分的植物酶生物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郭玉婷 王剑文 +1 位作者 孙晓飞 周建芹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890-1894,共5页
利用植物酶进行生物转化已成为药用活性成分研究的重要手段。植物酶的多样性、特异性为药用活性成分生物转化提供了可能,其潜力有待进一步开发,并将在医药产业中得到应用。综述了植物酶生物转化的发展概况,介绍了植物转化酶的提取、纯... 利用植物酶进行生物转化已成为药用活性成分研究的重要手段。植物酶的多样性、特异性为药用活性成分生物转化提供了可能,其潜力有待进一步开发,并将在医药产业中得到应用。综述了植物酶生物转化的发展概况,介绍了植物转化酶的提取、纯化及固定化方法,重点归纳了植物酶生物转化的类型及活性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转化 植物酶 药用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槁根际细菌对果实药用活性成分的影响及其PICRUST功能预测分析
7
作者 田秀 童炳丽 +3 位作者 谢元贵 廖小锋 吴婷婷 刘济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837-1848,共12页
研究道地药材米槁根际土壤细菌与果实活性成分含量间的关系,对米槁培育管理和果实活性成分增产有重要作用。采集黔、滇、桂3省交界处的米槁根际土壤与果实,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米槁根际土壤细菌进行测序,同时测定土壤的理化特性和米槁... 研究道地药材米槁根际土壤细菌与果实活性成分含量间的关系,对米槁培育管理和果实活性成分增产有重要作用。采集黔、滇、桂3省交界处的米槁根际土壤与果实,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米槁根际土壤细菌进行测序,同时测定土壤的理化特性和米槁果实的活性成分。结果表明,产自天峨的1,8-桉叶素、α-松油醇、柠檬烯含量最多,望谟的香桧烯含量最高;Shannon指数在望谟最高,为6.3158。几个采样点的优势菌门一致,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但优势菌属不同;在属水平上,优势菌属主要受pH值、氮含量的影响,大多数菌属与活性成分呈正相关;PICRUST功能预测结果表明,活性成分主要受细菌能量与物质的转运与代谢功能的影响,说明土壤中pH值和氮可通过影响根际土壤细菌的多样性,从而影响果实中药用活性成分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槁 根际土壤 细菌多样性 药用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和组织培养的金丝桃药用活性成分分析及对比研究
8
作者 廖禹东 郭忠 邓鼎森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年第12期127-127,135,共2页
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药用植物,金丝桃的组织培养可行性一直是业内人士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通过对比野生与组织培养金丝桃的药用活性成分,能够深入了解其组织培养的作用和价值。立足于需求现状,首先介绍了野生与组织培养金丝桃的区别,其... 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药用植物,金丝桃的组织培养可行性一直是业内人士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通过对比野生与组织培养金丝桃的药用活性成分,能够深入了解其组织培养的作用和价值。立足于需求现状,首先介绍了野生与组织培养金丝桃的区别,其次对野生和组织培养金丝桃药用活性成分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与研究,以期能够提升认识水平,为提升金丝桃的药用效果创造新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桃 药用活性成分 分析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与网络药理学分析牛筋果叶中潜在药用活性成分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鑫梦 唐小涵 +2 位作者 李盈瑶 普雪雪 周燕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3625-3632,共8页
该文首先利用高分辨液质联用方法检测牛筋果不同部位的代谢产物,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有监督的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对代谢组学数据进行多维统计分析,初步鉴定出叶与其他非传统用药部位的9个差异性化合物。随后运用网络... 该文首先利用高分辨液质联用方法检测牛筋果不同部位的代谢产物,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有监督的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对代谢组学数据进行多维统计分析,初步鉴定出叶与其他非传统用药部位的9个差异性化合物。随后运用网络药理学手段通过Swiss ADME初步筛选出7个具有潜在药用活性的化合物,并使用PharmMapper预测化合物靶点、Metascape数据库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Cytoscape 3.7.2构建“潜在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进而分析了7个潜在活性化合物的多种药理作用机制。该研究通过整合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初步阐述了牛筋果叶的药用活性成分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为其开发和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筋果 药用活性成分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 代谢组学 网络药理学
原文传递
黄连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雷雨 令狐克念 +3 位作者 王浩东 陈梦 戴晓勇 袁丛军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0期107-115,共9页
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及其含量是评价药材质量的关键指标和临床疗效发挥的物质基础。黄连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是重要的道地药材之一。近年来,黄连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和过度采伐致使野生黄连资源濒临枯竭,人工栽培成为保障市场需求的重要... 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及其含量是评价药材质量的关键指标和临床疗效发挥的物质基础。黄连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是重要的道地药材之一。近年来,黄连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和过度采伐致使野生黄连资源濒临枯竭,人工栽培成为保障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为黄连资源保护和高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通过系统梳理近年来发表的与黄连主要活性成分研究相关的文献,整合分析黄连主要活性成分种类和含量特征,重点分析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对其有效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探讨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与瓶颈,并展望未来黄连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道地药材 药用活性成分 黄连素 黄连碱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菌与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生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朝波 钱刚 李林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801-806,共6页
植物内生菌种类繁多,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植物微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近年来,由于内生菌参与药用植物重要生命活动过程以及调控药用活性成分合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当前药用植物中内生菌分离鉴定与影... 植物内生菌种类繁多,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植物微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近年来,由于内生菌参与药用植物重要生命活动过程以及调控药用活性成分合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当前药用植物中内生菌分离鉴定与影响药用活性成分生产的机制等进行综述,以期为药用植物内生菌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内生菌分离与鉴定 次生代谢产物 药用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在不同种植模式下对金银花活性物质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任敏 王明欣 +1 位作者 蔺芳 徐小博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8期29-30,共2页
以金银花+杭白菊、金银花+黄芪、金银花+黄芪+杭白菊3种间作模式为切入点,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金银花花蕾中绿原酸、咖啡酸、木犀草苷3种药用活性成分进行了测定,同时对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金银花... 以金银花+杭白菊、金银花+黄芪、金银花+黄芪+杭白菊3种间作模式为切入点,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金银花花蕾中绿原酸、咖啡酸、木犀草苷3种药用活性成分进行了测定,同时对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金银花+杭白菊+黄芪混播种植模式下各药用成分含量均达到最高,绿原酸、咖啡酸和木犀草苷含量分别是27.53、1.17和1.28mg/g;金银花+杭白菊+黄芪混播种植模式下3种土壤酶活性均达到最高,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为0.688、0.040和0.285mg/g。由此可见,金银花+黄芪+杭白菊间作是一种在豫北地区值得推广的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杭白菊 黄芪 土壤酶 药用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杨和大青杨木材挥发性化合物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沈乐 褚延广 +5 位作者 张伟溪 张静 张腾倩 李政宏 丁昌俊 苏晓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0,共8页
【目的】对比分析香杨和大青杨木材挥发性成分、香气构成及其关键药用活性物质,为提升杨树木材附加值、生产保健型杨树木制品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采集样品挥发性物质,将采集的样品导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成... 【目的】对比分析香杨和大青杨木材挥发性成分、香气构成及其关键药用活性物质,为提升杨树木材附加值、生产保健型杨树木制品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采集样品挥发性物质,将采集的样品导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成分分离和检测,通过气味阈值与物质相对含量计算其气味活度值。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中查询已鉴定的挥发性成分,选择口服生物利用度(OB)≥5%、类药性(DL)≥0.14的物质作为主要活性成分,并获得相关靶点和相关疾病信息。【结果】香杨木材比大青杨木材检测出更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和香气化合物,且有较多药用活性成分。香杨和大青杨木材粉末中分别检测出18和16种化学成分,其中包括醇类、烷烃类、醛类、酮类和酯类等物质。香杨木材挥发性物质中检索到8种香气化合物,包括7种关键香气化合物和1种潜在香气化合物,其香气特征表现为黄油、清香、脂香、蘑菇、香草、树脂、花香、清香;大青杨木材挥发性物质中检索到5种香气化合物,且均为关键香气化合物。除黄油、清香、脂香等怡人气味特征外,大青杨木材中关键气味化合物2-己酮的气味较为刺鼻。香杨和大青杨木材共有挥发性成分中包括5种药用成分,分别为乙偶姻、己醛、4,6-二甲基-十二烷、3-辛酮、十四烷;香杨木材挥发物中特有的药用成分有4种,分别为2,3-丁二醇、1-辛基-3-醇、1-己醇、β-柏木烯;大青杨木材挥发物中特有的药用成分有2种,分别为十五烷醛和1-十六烷醇,其中1-十六烷醇是人体健康的有效关键成分。【结论】香杨木材挥发物中具有更多香气化合物和药用活性成分。大青杨木材中关键性气味化合物2-己酮气味较为刺鼻,可能对室内环境和人体存在潜在危害。香杨木材有更清新的香气特征且挥发物中含较多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药用成分,可作为保健型木材生产的候选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杨 大青杨 木材挥发物 气味活度值 药用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迭香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综述 被引量:12
14
作者 毕良武 李大伟 +1 位作者 赵振东 李冬梅 《生物质化学工程》 CAS 2011年第3期53-56,共4页
综述了迷迭香精油、迷迭香抗氧化剂、药用活性成分(鼠尾草酸、鼠尾草酚、迷迭香酸、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及迷迭香废渣等可供综合利用的迷迭香资源,指出很有必要开展这5种药用活性成分的综合提取和利用研究,为迷迭香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探索... 综述了迷迭香精油、迷迭香抗氧化剂、药用活性成分(鼠尾草酸、鼠尾草酚、迷迭香酸、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及迷迭香废渣等可供综合利用的迷迭香资源,指出很有必要开展这5种药用活性成分的综合提取和利用研究,为迷迭香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探索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 精油 抗氧化剂 药用活性成分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肥对知母生长特性和活性成分含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春英 侯俊玲 +1 位作者 王文全 吴立柱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3-128,共6页
为指导知母合理施肥,规范化栽培,在知母移栽时施用不同的基肥种类和施肥量,研究其对知母生长特性和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与对照相比其株高、物质积累和活性成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 为指导知母合理施肥,规范化栽培,在知母移栽时施用不同的基肥种类和施肥量,研究其对知母生长特性和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与对照相比其株高、物质积累和活性成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施肥量对知母根茎干重、鲜重,须根干重、鲜重,全株干物质积累和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总体呈现出B3>B2>B1的趋势,由于B3与B2之间差异不显著,考虑到成本问题,施肥量选择B2;不同施肥种类对知母各生长特性指标和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从知母生长期间物质积累来讲,A2B3一直效果最好;但从不同施肥种类对知母中知母皂苷BⅡ和芒果苷含量的影响数据来看,施用有机肥效果较无机肥好。综合考虑基肥对知母生长特性和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建议知母栽培时基肥的最佳使用种类和使用量为A1B2,该结果为知母的规范化栽培提供了施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母 基肥种类 施肥量 生长特性 药用活性成分
原文传递
改良Blue Native PAGE方法的建立及对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活性药用成分天然结构的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陆俭 周易 +4 位作者 魏子昊 王云天 李小娟 王璇 张雪平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19年第3期217-222,共6页
建立具有较高分辨率的温和的Blue native PAGE方法,用于分析国产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商品名为衡力■)复合物活性药用成分(Pharmaceutical active ingredient,API)天然结构。通过改进样品处理方法解决蛋白样品分解的问题。由7种电极缓冲... 建立具有较高分辨率的温和的Blue native PAGE方法,用于分析国产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商品名为衡力■)复合物活性药用成分(Pharmaceutical active ingredient,API)天然结构。通过改进样品处理方法解决蛋白样品分解的问题。由7种电极缓冲液构成8个组合,从中筛选出最优组合并改进染色方法,电泳结果的分辨率明显提高。以基于改良Blue native PAGE进行二维SDS-PAGE,以基于二维电泳的Western blotting对各组分定性分析,以改良对Blue Native PAGE对A型肉毒毒素API天然结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测定。改良Blue Native PAGE方法能够分析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API天然结构,明确了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API天然结构的存在形态及组成,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API相对分子质量为(918±18. 38)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色天然电泳 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活性药用成分 阴极电泳缓冲液 丽春红 二维电泳 相对分子质量
原文传递
余甘子转录组分析
17
作者 赵琼玲 张永辉 +5 位作者 罗会英 金杰 何璐 瞿文林 宋子波 沙毓沧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20期63-69,共7页
为明确余甘子果实形成过程中基因表达变化及药用性状形成的可能机制,本研究采用Hiseq2500PE125测序技术对4份余甘子种质进行转录组测序,在基本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谱基因注解的基础上,对余甘子果实形成过程中药用性状相关功能基因进行... 为明确余甘子果实形成过程中基因表达变化及药用性状形成的可能机制,本研究采用Hiseq2500PE125测序技术对4份余甘子种质进行转录组测序,在基本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谱基因注解的基础上,对余甘子果实形成过程中药用性状相关功能基因进行预测。结果显示:余甘子果实包含192375个Transcript,47573个unigene,平均长度1140 bp;功能基因预测比对结果显示果实中碳代谢相关的通路所占比例最多,达44.2%;氨基酸代谢(amino acid metabolism)通路441条,表明余甘子果实药用性状形成过程中碳代谢及氨基酸代谢活动较为强烈。基于余甘子药用成分为酚酸类化合物的共识,该结论为深入开展余甘子次生代谢物相关基因功能挖掘及调控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果实 转录组分析 药用活性成分 次生代谢物 基因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珍稀植物半枫荷的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叶兴状 刘丹 +4 位作者 罗佳佳 范辉华 张国防 刘宝 陈世品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6-286,共11页
为加强中国特有濒危植物半枫荷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工作,采用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HiSeq 2500对其进行转录组测序,将得到的数据过滤后进行de novo组装并聚类去冗余,获得77 629个Unigenes,通过九大功能数据库比对、分析、注释,最终有45 ... 为加强中国特有濒危植物半枫荷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工作,采用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HiSeq 2500对其进行转录组测序,将得到的数据过滤后进行de novo组装并聚类去冗余,获得77 629个Unigenes,通过九大功能数据库比对、分析、注释,最终有45 293个Unigenes获得注释信息;其中在KOG按功能分为25个子类,获得25 253个功能注释信息; GO功能注释可分为细胞组分、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3大类、分别可细分为22、26、17亚类(共65个亚类);与KEGG数据库对比,共发现286条代谢通路,其中发现可能与半枫荷药用活性成分相关的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177条途径;根据组装结果预测出88个基因家族共1 547个编码转录因子的Unigenes,发现控制药效合成的转录因子家族。另外,根据注释结果检测到12 579个SNP多态位点和预测出57 671个CDS位点。本研究首次对半枫荷转录组进行分析,为深入开展半枫荷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枫荷 转录组分析 基因注释 药用活性成分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测定酸性粘多糖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瑞叶 高华 刘坤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21-23,共3页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动物粘多糖测定方法。利用含有苯三酚的酸性溶液与样品中的粘多糖反应生成有色产物进行分光光度分析。 5 5 8nm波长处测定粘多糖质量浓度在 0 .10~1.0g/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并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关键词 酸性粘多糖 分光光度法 苯三酚 含量测定 动物多糖 天然药用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年限与采收期对金荞麦药材产量与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晶 魏胜利 +1 位作者 李娇 付昌奎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1年第3期501-505,535,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年限与采收期对金荞麦产量、活性成分含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明确金荞麦适宜的生长年限及采收期。方法:采用HPLC测定不同采收期金荞麦中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含量,样方法计算药材产量,通过调查统计种植成本...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年限与采收期对金荞麦产量、活性成分含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明确金荞麦适宜的生长年限及采收期。方法:采用HPLC测定不同采收期金荞麦中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含量,样方法计算药材产量,通过调查统计种植成本并分析经济效益。结果:不同采收期的金荞麦,其活性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2年生11月采收的金荞麦其表儿茶素含量最高,3年生7月采收的金荞麦其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最高。从产量的角度分析,2~4年生金荞麦的逐年增产率呈现下降趋势。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分析,2年生金荞麦的年产值及投产比均最高。因此,采收2年生金荞麦可获得较高产量及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结论:表儿茶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对金荞麦质量控制的评价指标,如果以表儿茶素作为金荞麦药材质量的考核指标,2年生11月是适宜采收期,此时期采收的金荞麦其产量较大、质量佳且种植户可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荞麦 适宜采收期 产量 药用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