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莫菲氏滴管内液面高度对过滤红细胞损伤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兰 鲁德聚 毕讯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93-94,共2页
目的 探讨临床输血或白细胞去除时 ,减少红细胞损伤莫菲氏滴管内液面的最佳高度。方法 将 180袋红细胞悬液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90袋 ,用白细胞过滤器过滤 ,观察组莫菲氏滴管内液面调至 2 / 3高处 ,对照组调至 1/ 3高处 ,每袋血... 目的 探讨临床输血或白细胞去除时 ,减少红细胞损伤莫菲氏滴管内液面的最佳高度。方法 将 180袋红细胞悬液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90袋 ,用白细胞过滤器过滤 ,观察组莫菲氏滴管内液面调至 2 / 3高处 ,对照组调至 1/ 3高处 ,每袋血液去除在 10~ 15min内完成 ,分别检测去除白细胞前后红细胞悬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数目 ,血清钾含量。再将观察组的 90袋分为观察Ⅰ组、Ⅱ组各 4 5袋输用于临床 ,观察Ⅰ组莫菲氏滴管内液面高度调至满管 1/ 3,观察Ⅱ组调至满管 2 / 3,均在输注 5~ 7min后 ,从输血胶管与头皮针接头处取产生滴落后的血标本 ,检测白细胞、红细胞数目 ,血清钾含量。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去除后白细胞与去除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红细胞数目、血清钾含量与去除前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过滤后白细胞数目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红细胞数目、血清钾含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观察Ⅰ、Ⅱ组产生滴落后白细胞与产生滴落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红细胞、血清钾含量与产生滴落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观察Ⅰ、Ⅱ组在产生滴落后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红细胞计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菲氏滴管 液面高度 红细胞损伤 白细胞过滤器 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菲氏滴管注入替代静脉推注给药法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3
2
作者 连莲淑 张宝羡 曾丽丽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163-164,共2页
目的探讨莫菲氏滴管注入替代静脉推注给药方武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将需静脉用药的病人分为经莫菲氏滴管注入(观察组)和静脉推注(对照组)两组各120例,给药共1520次,观察两组给药耗时、输脉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耗时明显缩短,输脉... 目的探讨莫菲氏滴管注入替代静脉推注给药方武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将需静脉用药的病人分为经莫菲氏滴管注入(观察组)和静脉推注(对照组)两组各120例,给药共1520次,观察两组给药耗时、输脉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耗时明显缩短,输脉肿胀、疼痛及少量空气进入的机会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经莫菲氏滴管注入的静脉给药方式具有方便、省时、减少输液不良反应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给药 莫菲氏滴管 静脉推注 给药法 注入 应用体会 输液不良反应 给药方式 显著性差异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液调节器巧排莫菲氏滴管以下空气 被引量:3
3
作者 曾丽 姚惠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4期10-10,共1页
关键词 静脉输液 输液调节器 莫菲氏滴管 空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液中莫菲氏滴管下长段空气简易排除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素婷 于学洁 李雅静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11期93-93,共1页
关键词 输液 莫菲氏滴管 空气 上排缠绕法 护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莫菲氏滴管式引流袋在持续膀胱冲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彭雪芬 黄海花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6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持续膀胱冲洗 一次性引流袋 莫菲氏滴管 应用 自制 膀胱内血凝块 三腔导尿管 前列腺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调节开关排莫菲氏滴管下段空气 被引量:1
6
作者 史璐 张永琴 +3 位作者 刘静 李莉 郭丝锦 张燕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21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莫菲氏滴管 空气栓塞 下段 开关 调节 静脉输液 输液过程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液调节器巧排莫菲氏滴管下大段空气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春花 陈梅香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第11期78-78,共1页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未及时更换液体均可导致输液器莫菲氏滴管(以下简称滴管)内液体滴完,空气下滑至滴管下,引起患者紧张、恐慌,若不及时处理,有造成空气栓塞的危险。临床上常根据下滑空气段长短采取上排法(将〈60 cm的空...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未及时更换液体均可导致输液器莫菲氏滴管(以下简称滴管)内液体滴完,空气下滑至滴管下,引起患者紧张、恐慌,若不及时处理,有造成空气栓塞的危险。临床上常根据下滑空气段长短采取上排法(将〈60 cm的空气段上排至滴管内[1])或下排法(分离输液管与头皮针衔接处将〉60 cm的空气段从下排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菲氏滴管 大段空气 输液调节器 头皮针衔接处 更换液体 输液过程 及时处理 空气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菲氏滴管制作气管套管堵管器 被引量:3
8
作者 张英梅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8期29-29,共1页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常用的急救技术,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拔管前必须试堵管,观察24~48 h无呼吸困难后方可拔管。而目前临床上采用的堵管物多种多样,有注射器针筒、橡皮、软木塞、棉签等,虽然取材方便,但存在不少弊端。鉴此,我科于2008年2月...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常用的急救技术,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拔管前必须试堵管,观察24~48 h无呼吸困难后方可拔管。而目前临床上采用的堵管物多种多样,有注射器针筒、橡皮、软木塞、棉签等,虽然取材方便,但存在不少弊端。鉴此,我科于2008年2月至今采用莫菲氏滴管制作堵管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莫菲氏滴管 气管套管堵管器 呼吸困难 吸痰 吸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菲氏滴管下段空气的鸭嘴式排气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雪萍 邹翠兰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9年第10期2562-2562,共1页
关键词 莫菲氏滴管 空气 下段 排气法 临床输液 差错事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血时莫菲氏滴管内液面高度与红细胞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曹爱香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1年第9期521-522,共2页
为探讨输血时莫菲氏滴管液面最佳高度 ,减少输血过程中红细胞的损伤 ,将 80例次输血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4 0例次 )和对照组 (4 0例次 ) ,输血前检验库血红细胞计数及血清钾含量 ,输注时将对照组莫菲氏滴管内液平面调至 1/ 3处 ,观察组调... 为探讨输血时莫菲氏滴管液面最佳高度 ,减少输血过程中红细胞的损伤 ,将 80例次输血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4 0例次 )和对照组 (4 0例次 ) ,输血前检验库血红细胞计数及血清钾含量 ,输注时将对照组莫菲氏滴管内液平面调至 1/ 3处 ,观察组调至 2 / 3处 ,滴速均为 48~ 5 0 gtt/ m in,滴注 5~ 7min后 ,从输血胶管与头皮针接头处分别接取全血 2 ml检测红细胞计数及血清钾含量。结果血液输入后两组红细胞计数、血清钾含量与输入前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 ;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 ,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提示输血时液面高度应为莫菲氏滴管的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莫菲氏滴管 红细胞损伤 液面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进入莫菲氏滴管以下的处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巧凤 《护理研究》 2002年第2期115-115,共1页
关键词 莫菲氏滴管 空气 上调速夹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盐水注射器排除莫菲氏滴管下段空气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春娇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6期78-78,共1页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在输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未及时更换液体致输液器莫菲氏滴管内液体滴完,空气进入滴管下段,有导致空气栓塞的危险。自2007年3月始,我科采用生理盐水注射器排除莫菲氏滴管下段空气,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莫菲氏滴管 空气栓塞 生理盐水 注射器 下段 更换液体 治疗方法 静脉输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菲氏滴管给药速度试验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慧领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7期83-83,共1页
关键词 莫菲氏滴管 静脉给药 滴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一种莫菲氏滴管下段漏入空气的处理方法
14
作者 吴秋英 杜君 李玲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5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莫菲氏滴管 处理方法 空气 下段 分离头皮针 输液过程 临床试用 效果满意 输液管 漏入 浪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菲氏滴管内加药方法的改进
15
作者 金丽 代莉娟 +1 位作者 苏建梅 孙晓媚 《护理研究》 2004年第2期212-212,共1页
关键词 莫菲氏滴管内加药 加药方法 护理 护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输液调节器排除莫菲氏滴管下大段空气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梅香 徐细艳 《临床护理杂志》 2013年第1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一种安全、有效、快捷简便、无药液丢失的莫菲氏滴管下大段空气排除方法。方法将四种排气方法进行模拟实验,比较各种排气方法的优缺点。结果空气下滑至输液器莫菲氏滴管下120cm的范围内,应用输液调节器排气法均可适用,对输液过... 目的探讨一种安全、有效、快捷简便、无药液丢失的莫菲氏滴管下大段空气排除方法。方法将四种排气方法进行模拟实验,比较各种排气方法的优缺点。结果空气下滑至输液器莫菲氏滴管下120cm的范围内,应用输液调节器排气法均可适用,对输液过程无干扰,所需时间最短,简便快捷,无药液丢失,且符合无菌原则。结论应用输液调节器排气法能最大限度地排尽下滑空气段,方法简单,容易操作,安全有效,可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菲氏滴管 静脉输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液过程中快速排除莫菲氏滴管以下管内气体 被引量:1
17
作者 钟燕 余茹 汪孝芳 《内蒙古中医药》 2009年第5期140-141,共2页
一次性静脉输液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刺激性小,避免交叉感染等优点。而输液过程中时常发生未及时加液体或莫菲氏滴管倒置等情况,导致莫菲氏滴管下段输液管内进入大量空气。临床常用如下方法:(I)振动输液... 一次性静脉输液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刺激性小,避免交叉感染等优点。而输液过程中时常发生未及时加液体或莫菲氏滴管倒置等情况,导致莫菲氏滴管下段输液管内进入大量空气。临床常用如下方法:(I)振动输液管的方法。此种方法费时、一次性成功率低、容易有小的附壁气泡残留,降低病人及家属的信任;(2)取下过滤器处接头排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菲氏滴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菲氏滴管侧孔胶塞用于PICC管末端维护
18
作者 朴素宙 《护理学报》 2009年第16期8-8,共1页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为患者提供长期治疗和营养的很好的途径。但在临床护理中发现,使用PICC输液结束后,可来福接头末端需用无菌纱布包裹、胶布缠绕防止污染,需反复更换纱...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为患者提供长期治疗和营养的很好的途径。但在临床护理中发现,使用PICC输液结束后,可来福接头末端需用无菌纱布包裹、胶布缠绕防止污染,需反复更换纱布,既增加了护士工作量,又增加了开支。为此,我科将输液器莫菲氏滴管侧孔可加药的胶塞巧妙用于PICC可来福接头末端维护中,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菲氏滴管侧孔胶塞 可来福 PICC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莫菲氏滴管保护吸痰器接头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凤明 胡早英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1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吸痰器 吸痰管连接管 接头 莫菲氏滴管 一次性输液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菲氏滴管下段空气排除法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20
作者 于静静 郭红霞 +1 位作者 翟欣宇 李千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第20期138-139,共2页
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的作用原理,将定量的无菌溶液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1]。但是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多数有2瓶(袋)或以上的液体,如果没有及时更换液体或操作不当,
关键词 空气排除法 莫菲氏滴管 下段 静脉输液 更换液体 无菌溶液 临床抢救 输液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