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95篇文章
< 1 2 2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干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萍 朱永苹 《中医学》 2025年第2期476-482,共7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高,具有癌变风险。CAG的发病机制复杂,尚未十分明确,以根除Hp、抑酸护胃为主要方式的西医治疗对于改善症状有一定疗效,但难以逆转病理进程。近年...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高,具有癌变风险。CAG的发病机制复杂,尚未十分明确,以根除Hp、抑酸护胃为主要方式的西医治疗对于改善症状有一定疗效,但难以逆转病理进程。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调控细胞凋亡、抑制胃黏膜异常增生、减轻炎症等,从而延缓或逆转CAG病理进程,表现出其独特的优势。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 PI3K/AKT)信号通路与CAG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中医药可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减轻胃黏膜炎症、调节细胞凋亡等,促进胃黏膜修复,阻断癌变。目前缺乏对中医药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干预CAG的系统性阐述,因此,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干预CAG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CAG的基础研究与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 is a very common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 with a high incidence and a risk of canceration. The pathogenesis of CAG is complex and not very clear.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with Hp eradication, acid suppression and stomach protection as the main methods has a certain effect on improving symptoms, but it is difficult to reverse the pathological process. In recent years,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is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It can regulate apoptosis, inhibit abnormal hyperplasia of gastric mucosa and reduce inflammation through multiple pathways and multiple targets, thus delaying or reversing the pathological process of CAG, showing its unique advantages.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A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reduce gastric mucosal inflammation and regulate apoptosis by regulating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promote gastric mucosal repair and block carcinogenesis. At present, there is a lack of systematic elaboration on the intervention of CAG by TCM regulating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Therefor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lated research on the intervention of CAG by TCM regulating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basic research and new drug development of C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PI3K/AKT信号通路 中医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2
作者 贾艳如 裴晨越 +2 位作者 史欣然 张娜娜 张良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5年第1期188-191,共4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其病程较长,严重可发展至胃癌。中医药治疗CAG效果良好,可多方位、多层次、多靶点防治CAG。本文总结当下中医药治疗CAG相关信号通路,包括MAPK、TNF、JAK2/STAT3、IL-17、PI3K/Akt、NF-κB、NLRP3。
关键词 中医药 慢性萎缩性胃炎 信号通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3
作者 朱延涛 王国军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2期312-313,316,共3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病理特征包括胃黏膜变薄、上皮细胞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等[1]。在西医治疗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内镜治疗和胃肠动力药物等,但这些治疗手段可能引起不良反应,且病情容易...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病理特征包括胃黏膜变薄、上皮细胞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等[1]。在西医治疗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内镜治疗和胃肠动力药物等,但这些治疗手段可能引起不良反应,且病情容易复发。中医药治疗CAG具有独特优势,能够通过抗炎、保护胃黏膜、调节免疫等途径,逆转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等病变[2]。本文从病因病机和辨证分型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了中药内服、针灸疗法、中医护理以及辨体防治等方面的近5年文献,以期为CAG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肠上皮化生 上皮细胞增生 中医护理 中医药治疗 异型增生 病因病机 针灸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巴派特联合抗Hp四联疗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PG、胃泌素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4
作者 阎国宝 庞慧芳 +1 位作者 袁文照 曹瑞珍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001-005,共5页
聚焦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临床诊治,研究并分析瑞巴派特联合抗Hp四联疗法应用于其中影响该类型患者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炎性因子水平的具体情况与临床治疗效果,并结合探讨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确诊CAG的112例... 聚焦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临床诊治,研究并分析瑞巴派特联合抗Hp四联疗法应用于其中影响该类型患者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炎性因子水平的具体情况与临床治疗效果,并结合探讨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确诊CAG的112例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包含46例。两组采用差异化的治疗方法,对照组为Hp四联疗法,观察组为基于对照组的瑞巴派特联合疗法。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8周的治疗进程。对比其治疗前后的PGⅠ、PGⅡ、胃泌素、炎性因子(IL-2、IL-6、TNF-α)、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对应的治疗后,观察组的疗效显著,总有效率高达98.21%,优于对照组的85.71%(P<0.05);两组生化指标如PGⅠ水平、PGⅡ水平、胃泌素水平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就涨幅而言,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炎性因子IL-2水平、IL-6水平、TNF-α水平都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就下降程度而言,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 在CAG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瑞巴派特与抗Hp四联疗法相结合的形式应用于其中,能够对患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炎性因子水平等的改善发挥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且具有较高的临床安全性。该疗法为CAG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案,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其长期疗效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瑞巴派特 抗Hp四联疗法 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0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晓雨 刘志华 +3 位作者 李润泽 李京璠 王玉曼 杜艳茹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3期157-163,共7页
目的:分析近40年来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中医药领域研究概况,洞察该领域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向。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自数据建库至2022年11月收录的CAG中医药研究领域的文献,应用VOSviewer1.6.18及CiteSpace 6.1.R2对作者、... 目的:分析近40年来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中医药领域研究概况,洞察该领域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向。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自数据建库至2022年11月收录的CAG中医药研究领域的文献,应用VOSviewer1.6.18及CiteSpace 6.1.R2对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及突现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2620篇文献,研究发现近40年来发文量呈整体上升趋势;该领域存在核心作者74位,以李佃贵发文量最多,有多个稳定的研究团队;研究机构主要为各中医院校及附属医院,东部地区机构较西部多;南方研究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较北方密切,北方研究机构中主要以北京地区交流颇多;关键词及聚类分析等显示该领域研究旨在提高临床疗效,明确作用机制,优化诊疗方案;研究主要涉及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动物实验、数据挖掘等方面,近些年CAG领域新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模式正在孕育形成。结论:近40年来CAG中医药研究领域百家争鸣、各具特色,方法学不断更新,治疗方法逐渐多元化,临床疗效逐渐提高,诊疗方案逐渐精确化,药物选择具有科学依据,为后来者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CITESPACE VOSviewer 中医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诊疗现状 被引量:1
6
作者 高鸿飞 黄学宽 田锋亮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3期195-198,共4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癌变趋势.西医目前主要针对病因,对症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是引起胃萎缩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目前对胃萎缩及肠化暂无明显控制手段,而诸多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对于改善及控制慢...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癌变趋势.西医目前主要针对病因,对症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是引起胃萎缩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目前对胃萎缩及肠化暂无明显控制手段,而诸多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对于改善及控制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显著.故本文将从CAG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经验效方、中成药、中医外治法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为开展CAG临床研究及治疗提供依据,为中医药治疗CAG提供更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药治疗 综述
原文传递
基于Citespace的中医药防治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可视化分析
7
作者 雷玉珊 张忠勇 +2 位作者 祁月英 王东军 吴范武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5期380-385,共6页
目的 分析近20多年来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中医药领域研究概况,探索中医药治疗CNAG的发展状况、研究热点和前沿动态。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2024年4月之前收录的CNAG中医药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6.3.R1及VOSviewer1.6.18软件... 目的 分析近20多年来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中医药领域研究概况,探索中医药治疗CNAG的发展状况、研究热点和前沿动态。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2024年4月之前收录的CNAG中医药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6.3.R1及VOSviewer1.6.18软件对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及突现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相关文献972篇,分析显示近24年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作者以刘卫红和李萍发文量最多,机构以长春中医药大学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发文量较多,机构间合作主要体现在大学与其附属医院之间,跨地区、跨机构间的合作较稀疏;关键词及聚类分析等显示该领域旨在明确作用机制,提高药物临床疗效,优化诊疗方案;主要涉及中医辨证论治、临床研究、数据挖掘等方面。结论 中医药治疗CNAG的研究,不同地域机构间及其团队间合作薄弱,应加强合作以充分挖掘中医药治疗CNAG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中医药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edgehog信号通路的中医药干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海萍 谢佳怡 +3 位作者 黎晓晴 邵炜竣 张伦 邱健行 《广州医药》 2024年第11期1255-1263,1268,共10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常见的胃癌前病变,不仅治疗过程漫长,治疗难度大,而且患者依从性欠佳。不仅会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良的影响,还会给患者家属造成负担,成为临床上不可忽视的难题。但是本病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常见的胃癌前病变,不仅治疗过程漫长,治疗难度大,而且患者依从性欠佳。不仅会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良的影响,还会给患者家属造成负担,成为临床上不可忽视的难题。但是本病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临床治疗还未达成共识。文章综述了近10年基于Hedgehog信号通路的中医药干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概况。中医药调控Hedgehog信号通路辨证论治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疗法,近年来有关基于Hedgehog信号通路的中医药干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报道越来越多。文章主要通过遵循疾病本虚标实的病性,以脾胃虚弱为本,瘀血、气滞、湿热、痰浊等为标,探讨选方治疗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影响,认为中医药联合Hedgehog信号通路实行现代化发展能够有效干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以期为进一步临床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DGEHOG信号通路 中医药 慢性萎缩性胃炎 研究进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通过调节microRNAs干预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艺灿 刘紫薇 +7 位作者 周金业 张浩锋 程祎睿 郭榆西 王杰 杜朋丽 赵丹阳 杨倩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期193-198,206,共7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疾病,属于癌前疾病。中医药治疗CAG有着独特的优势,将现代医学与中医结合起来有助于中医药的发展。微小核糖核酸(micro RNA,miRNA)属于非编码RNA的一种,可以参与机体的...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疾病,属于癌前疾病。中医药治疗CAG有着独特的优势,将现代医学与中医结合起来有助于中医药的发展。微小核糖核酸(micro RNA,miRNA)属于非编码RNA的一种,可以参与机体的各种生理病理过程,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miRNA可以参与CAG的诊断,并且与胃黏膜病变程度相关,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部分miRNA达到治疗CAG的目的。文中拟从什么是miRNA,miRNA的检测手段,miRNA干预CAG发生发展进程及其机制,miRNA辅助CAG的诊断和预后,中医药内外治法通过干预miRNA治疗CAG做一综述,旨在探寻CAG发展的分子机制,从分子水平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慢性萎缩性胃炎 MIRNA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炎癌转化”理论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机制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璐 王渝涵 +1 位作者 李非凡 阳正国 《中医康复》 2024年第4期39-43,共5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黏膜固有腺体减少、萎缩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长期慢性的非可控炎症使得胃黏膜长时间处于高炎性反应状态,或可诱导胃恶性肿瘤的发生,该过程为胃“炎癌转化”。目前中医...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黏膜固有腺体减少、萎缩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长期慢性的非可控炎症使得胃黏膜长时间处于高炎性反应状态,或可诱导胃恶性肿瘤的发生,该过程为胃“炎癌转化”。目前中医药治疗CAG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延缓甚至逆转胃“炎癌转化”,本文从中医药改善胃黏膜萎缩和改善肿瘤形成前微环境两方面来探讨其治疗CAG的机制,以期为中医药治疗CAG、干预“炎癌转化”、逆转癌前病变提供证据支持及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药 炎癌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杨书浩 李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05-0008,共4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黏膜炎症,其特点是胃腺细胞的逐渐丧失,常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环境因素相关。由于与胃癌的发展密切相关,CAG被视为癌前病变。因此,有效的CAG预防和治疗策略对于降低胃癌风险至关...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黏膜炎症,其特点是胃腺细胞的逐渐丧失,常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环境因素相关。由于与胃癌的发展密切相关,CAG被视为癌前病变。因此,有效的CAG预防和治疗策略对于降低胃癌风险至关重要。近年来,中医药(TCM)在处理CAG及其癌前病变方面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医药提供了一种全面的方法,强调恢复身体的平衡和和谐,这与CAG发病机制的多因素性质相吻合。通过包括草药治疗、针灸、饮食疗法和生活方式改变在内的全面干预,中医药旨在缓解症状、改善胃黏膜完整性,并抑制癌前病变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癌前病变 中医药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晨萍 李毅平 李勇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286-289,共4页
西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病理特点是胃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而被列为癌前状态。采取对症治疗为主,效果不甚理想。中医药采用辨证分型论治、经验方治疗、中成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针... 西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病理特点是胃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而被列为癌前状态。采取对症治疗为主,效果不甚理想。中医药采用辨证分型论治、经验方治疗、中成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针灸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能使部分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使胃黏膜细胞异性增生及上皮肠腺化生与腺体萎缩等病理学改善,阻断其向胃癌发展,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疗法 辨证论治 针灸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系统评价
13
作者 于靖文 刘震 +5 位作者 王少丽 丁媛 周铃 夏晨曦 李萌 秦珂馨 《西部中医药》 2025年第2期51-58,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有效性,并基于循证医学方法对所纳入文献中涉及的中药处方进行数据挖掘,进而寻求治疗Hp相关CAG的用药规...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有效性,并基于循证医学方法对所纳入文献中涉及的中药处方进行数据挖掘,进而寻求治疗Hp相关CAG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国内外7个数据库,筛选中药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CAG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设置为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4月1日。采用改良Jadad评分量表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利用RevMan 5.3和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不适宜做Meta分析的结局指标采用描述性分析;应用GRADE软件对主要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分级;应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中药处方数据挖掘。结果:最终纳入17篇符合筛选标准的文献,患者共计1564例,其中10篇文献的Jadad评分≥4分,为高质量文献;Meta分析及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中药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CAG在Hp清除率(RR=1.12,95%CI:1.05~1.20,P=0.0006)、临床总疗效(OR=3.19,95%CI:2.49~4.09,P=0.000)、中医主症候积分方面均优于常规四联疗法治疗,中药复方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CAG在降低PGI指标程度(MD=8.24,95%CI:5.65~10.84,P<0.00001)、PGI/PGII指标程度(MD=0.99,95%CI:0.74~1.24,P<0.00001)方面优于常规四联疗法组,而在降低PGII指标程度(MD=-0.64,95%CI:-0.11~0.16,P=0.009)方面并不优于常规四联疗法组;GRADE证据质量分级显示临床总疗效及中医主症候积分为中等质量证据;数据挖掘结果显示,治疗Hp相关CAG的常用中药是白术、茯苓、党参、甘草、柴胡、丹参、黄芪、三七、白花蛇舌草。结论:中药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CAG具有一定治疗优势,临床治疗可以四君子汤为基础方,同时辅以活血化瘀与解毒中药增强临床疗效,但由于所纳入研究在数量及质量上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本研究所得结论仍待临床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缩性胃炎 慢性 幽门螺旋杆菌 中医药 四联疗法 系统评价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方法学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竞之 陈弼沧 +1 位作者 涂志红 常艳杰 《中医研究》 2005年第10期1-3,共3页
目的:评价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方法学质量。方法:对从中国医学科学院的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和中国中医研究院情报所的中医药科技文献数据库所检索出的中医药治疗CAG的所有69篇RCT文献,在诊... 目的:评价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方法学质量。方法:对从中国医学科学院的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和中国中医研究院情报所的中医药科技文献数据库所检索出的中医药治疗CAG的所有69篇RCT文献,在诊断标准、纳入和排除标准、随机分组、各组基线可比性检验、样本含量及估算、分配隐匿、盲法运用、失访病例及意向性分析、统计方法、说明不良反应、干预措施、随访和疗效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CAG的RCT设计仍存在诸多问题。结论:中医药治疗CAG的RCT设计有待进一步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缩性胃炎/中医药疗法 方法/研究 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Hp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序贯疗法治疗的效果观察
15
作者 张虎林 刘文奇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2025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分析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序贯疗法治疗的疗效。方法:将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75例Hp相关性CAG患者按随机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n=37)和研究组(n=38)。对照... 目的:分析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序贯疗法治疗的疗效。方法:将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75例Hp相关性CAG患者按随机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n=37)和研究组(n=38)。对照组接受序贯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序贯疗法治疗基础上接受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7.37%高于对照组83.78%,Hp根除率97.37%高于对照组81.08%(P<0.05);治疗14 d后,研究组胃蛋白酶原Ⅰ(PGⅠ)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应用于Hp相关性CAG治疗的效果良好,可有效促进患者胃黏膜修复,提高Hp根除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序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氏益胃汤结合针刺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16
作者 李海涛 张晓明 +2 位作者 郭婷婷 鄢雪辉 利小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0-203,共4页
目的观察胡氏益胃汤结合针刺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纳入10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2021年1月—2023年6月收治)进行分组研究,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中医组,给予对照组患者(52例)西药(呋喃... 目的观察胡氏益胃汤结合针刺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纳入10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2021年1月—2023年6月收治)进行分组研究,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中医组,给予对照组患者(52例)西药(呋喃唑酮片、西沙比利片)治疗,中医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基础上结合胡氏益胃汤以及针刺疗法治疗,研究过程中中医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1例。观察各组患者临床数据情况: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脘痞闷及反酸嗳气、腹痛胀满)变化及胃镜指标(肠化程度、胃黏膜特征以及胃萎缩程度)评分变化、血清胃肠激素指标(胃动力素以及生长抑制素胃泌素)变化、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治疗前后幽门螺杆菌(HP)阳性率变化、T淋巴细胞(Human lymphocyte CD_(4)^(+),human lymphocyte CD_(8)^(+)、CD_(4)^(+)/CD_(8)^(+))变化、不良反应。结果中医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各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胃脘痞闷及反酸嗳气、腹痛胀满)、胃镜指标(肠化程度、胃黏膜特征以及胃萎缩程度)评分、血清胃肠激素指标(胃动力素以及生长抑制素、胃泌素)、血清炎性因子水平(IL-6、IL-8及TNF-α)、HP阳性率、免疫功能指标(CD_(4)^(+)、CD_(8)^(+)、CD_(4)^(+)/CD_(8)^(+))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胃脘痞闷及反酸嗳气、腹痛胀满)及胃镜指标(肠化程度、胃黏膜特征以及胃萎缩程度)评分、胃泌素水平、IL-6、IL-8及TNF-α水平、HP阳性率、CD_(8)^(+)指标均下降,胃动力素以及生长抑制素水平、CD_(4)^(+)、CD_(4)^(+)/CD_(8)^(+)指标均上升,中医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上升及下降程度均大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中医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均较低(P>0.05)。结论胡氏益胃汤结合针刺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缓解患者病情,改善患者胃肠功能及免疫功能,降低HP阳性率,治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针刺疗法 胡氏益胃汤 疗效 免疫功能 幽门螺杆菌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四联疗法与依卡倍特钠联合治疗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分析
17
作者 孙平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73-076,共4页
分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治疗中联合应用基础四联疗法和依卡倍特钠的作用与效果。方法 本次按照纳排标准纳入102例Hp阳性CAG患者参与研究,所有患者的入院时间均在2... 分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治疗中联合应用基础四联疗法和依卡倍特钠的作用与效果。方法 本次按照纳排标准纳入102例Hp阳性CAG患者参与研究,所有患者的入院时间均在2023年6月~2024年7月,按照数字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的51例患者提供基础四联疗法,观察组的51例患者提供基础四联疗法联合依卡倍特钠,观察指标的选择包括疗效、Hp根除、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胃蛋白酶原与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①治疗效果:参照对照组的治疗效果78.43%、Hp根除率74.51%数据,观察组方案获得的94.12%有效率和Hp根除率92.16%更高(P<0.05)。②不良反应:参照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数据5.88%,观察组方案的对应数据为9.80%,未见数据明显差异(P>0.05)。③炎性因子与胃蛋白酶原:在治疗前参照对照组在炎性因子与胃蛋白酶原的数据观察组与其无明显差异性(P>0.05),在治疗2周后,参照治疗前两组的炎性因子与胃蛋白酶原均得到显著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在炎性因子与胃蛋白酶原改善方面观察组方案效果更好(P<0.05)。结论 基础四联疗法联合依卡倍特钠治疗Hp阳性CAG可获得较高的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能够纠正异常的炎性因子和胃蛋白酶原,促进病情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四联疗法 依卡倍特钠 HP阳性 慢性萎缩性胃炎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ROS、IL-33水平与四联疗法hp根除率的关系
18
作者 江永强 韩海静 +6 位作者 苏红霞 李转 屈耀宁 党飞 郝亚茹 崔亚玲 王春莹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305-310,316,共7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血清活性氧(ROS)、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与四联疗法hp根除率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8月本院收治的hp阳性CAG患者218例,均实施四联疗法治疗14 d,统计hp根除率。将hp未...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血清活性氧(ROS)、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与四联疗法hp根除率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8月本院收治的hp阳性CAG患者218例,均实施四联疗法治疗14 d,统计hp根除率。将hp未根除者纳入观察组,hp根除者纳入对照组。两组均在治疗前检测血清ROS、IL-33水平。分析血清ROS、IL-33水平与hp阳性CAG患者hp根除率的关系及预测价值。结果218例hp阳性CAG患者四联疗法治疗14 d后hp根除率为80.73%(176/218)。hp未根除者42例纳入观察组,hp根除者176例纳入对照组。两组治疗前血清ROS、IL-33水平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依从性、阿莫西林耐药、克拉霉素耐药、hp类型、ROS、IL-33为hp阳性CAG患者hp根除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无论是否调整混杂因素,ROS、IL-33水平升高均会增加hp阳性CAG患者hp根除失败风险。血清ROS、IL-33水平预测hp阳性CAG患者hp根除率的AUC值分别为0.774,0.790,二者联合预测的AUC值为0.860。血清ROS、IL-33联合预测hp阳性CAG患者hp根除率的AUC值大于单一指标的预测值(P<0.05)。结论血清ROS、IL-33高水平是hp阳性CAG患者四联疗法hp根除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检测二者血清水平可判定患者hp根除失败风险,对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及调整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阳性 慢性萎缩性胃炎 四联疗法 活性氧 白细胞介素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联疗法联合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
19
作者 吴炜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55-058,共4页
分析在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随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Hp)病人过程中,将西医药物四联疗法、胃复春中药制剂联合使用的效果。方法 纳入80例消化内科收治的CAG伴随存在Hp病人进行分组,研究组40例在临床治疗中使用西医药物四联疗... 分析在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随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Hp)病人过程中,将西医药物四联疗法、胃复春中药制剂联合使用的效果。方法 纳入80例消化内科收治的CAG伴随存在Hp病人进行分组,研究组40例在临床治疗中使用西医药物四联疗法、胃复春中药制剂,对照组40例仅仅实施西医药物四联疗法。结果 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估数据、根除Hp情况、PGⅠ指标、GAS-17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IL-8指标、IL-6指标、TNF-α指标、hs-CRP指标、各项临床症状的评估分值、PGⅡ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P>0.05。结论 在临床治疗CAG伴随存在Hp病人过程中,将西医药物四联疗法、胃复春中药制剂联合使用的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四联疗法 胃复春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复春胶囊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
20
作者 程小河 《中外医学研究》 2025年第3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胃复春胶囊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2月淳安县中医院收治的120例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胃复春胶囊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2月淳安县中医院收治的120例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四联疗法,观察组给予胃复春胶囊联合四联疗法。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临床症状程度、实验室检验指标、Hp转阴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Hp转阴率及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Ⅰ/PGⅡ、G17水平高于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P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复春胶囊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不但能提高Hp的转阴率,还可以更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和血清胃蛋白酶原、G17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复春胶囊 四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阳性 慢性萎缩性胃炎 血清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