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97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循环碳酸盐对蒙古国中部新生代玄武岩成因的影响:来自Mg-Zn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升鹏 任钟元 +1 位作者 Tserendash Narantsetseg 张庆霖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62,共21页
玄武岩熔岩中的轻δ^(26)Mg和重δ^(66)Zn特征通常被认为是来自随板片俯冲进入并改造地幔的再循环碳酸盐组分,使得Mg-Zn同位素成为示踪再循环碳酸盐的强有力的工具。为了查明蒙古-鄂霍茨克洋俯冲可能携带的再循环碳酸盐物质及其对蒙古... 玄武岩熔岩中的轻δ^(26)Mg和重δ^(66)Zn特征通常被认为是来自随板片俯冲进入并改造地幔的再循环碳酸盐组分,使得Mg-Zn同位素成为示踪再循环碳酸盐的强有力的工具。为了查明蒙古-鄂霍茨克洋俯冲可能携带的再循环碳酸盐物质及其对蒙古国中部新生代玄武岩同位素和地球化学成分的控制作用,本文报道了来自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北部的蒙古国中部(Jargalant、Tariat、Togo和Orhon)新生代碱性玄武岩的Mg-Zn同位素组成。这些玄武岩整体上具有低的δ^(26)Mg值(-0.43‰~-0.28‰)和高的δ^(66)Zn值(0.33‰~0.52‰),显著低于地幔Mg同位素(平均δ^(26)Mg=-0.25‰±0.04‰)和高于地幔Zn同位素组成(平均δ^(66)Zn=0.18‰±0.05‰)。Mg-Zn同位素异常不能通过地表过程、岩浆分异演化及同位素扩散效应来解释,而是与碳酸盐化辉石岩部分熔融产生的同位素分馏效应相吻合。Mg-Zn-Sr同位素模拟结果表明,当辉石岩源区加入约5%~10%的再循环富镁碳酸盐可以很好地解释玄武岩的低δ^(26)Mg和高δ^(66)Zn特征。鉴于本次研究的火山区均位于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附近,再循环碳酸盐最可能来自古生代-中生代俯冲的蒙古-鄂霍茨克洋壳。玄武岩同位素和地球化学成分从南向北依次变化,即δ^(26)Mg、^(87)Sr/^(86)Sr、Ti/Ti^(*)和Hf/Hf^(*)值依次降低,δ^(66)Zn、Sm/Yb和La/Yb值依次升高。因此认为,随着俯冲深度的增加,更多的菱镁矿从俯冲板片释放。蒙古国中部新生代玄武岩的化学成分和同位素组成的变化主要受熔融深度和白云石/菱镁矿比例的共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Mg-Zn同位素 再循环碳酸盐 蒙古国中部 蒙古-鄂霍次克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方法的内蒙古地区应力场研究
2
作者 张帆 崔丰智 +3 位作者 郝美仙 杨彦明 李娟 杨晓忠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2-259,共8页
利用内蒙古地区728个震源机制解和2793次地震事件的14460条P波极性数据,采用3种不同策略对内蒙古地区应力场进行研究,获得地壳深层应力状态。将内蒙古地区划分为1°×1°网格,分别采用基于初动极性数据的综合震源机制方法... 利用内蒙古地区728个震源机制解和2793次地震事件的14460条P波极性数据,采用3种不同策略对内蒙古地区应力场进行研究,获得地壳深层应力状态。将内蒙古地区划分为1°×1°网格,分别采用基于初动极性数据的综合震源机制方法、基于震源机制的贝叶斯右手三棱锥方法(BRTM)和极性数据反演结果与震源机制解数据加权融合方法进行反演。结果表明,基于极性数据和基于震源机制的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由于极性数据更为丰富,可克服震源机制解数据的有限性,获得更多区域的反演结果。将基于极性数据的反演结果与震源机制解数据加权融合后,采用BRTM方法获得125个格点的反演结果,可扩充计算区域和降低结果的不确定性。研究结果显示,内蒙古地区不同区域的应力场在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主要表现为剪切和拉张特征,大兴安岭主脊表现为剪切特征,两侧盆地表现出拉张特征,东南部的赤峰和通辽一带局部呈现挤压特征,鄂尔多斯地块北缘主要表现出拉张特征,阿拉善地块主要表现出剪切特征;最大主应力方向存在较大差异,而最小主应力方向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应力场 BRTM 震源机制 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吡咯烷酮抑制蒙古栎组培褐化效果及其生理响应
3
作者 杨悦 吴晓微 +2 位作者 董思贤 沈海龙 杨玲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8-297,共10页
为降低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组培过程褐化现象,阐明褐化发生是否与抗氧化酶系统及酚类物质产生有关。以蒙古栎成熟合子胚为材料,利用组织培养技术优化蒙古栎再生植株体系获得再生植株,探究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抑制褐化处理对蒙古... 为降低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组培过程褐化现象,阐明褐化发生是否与抗氧化酶系统及酚类物质产生有关。以蒙古栎成熟合子胚为材料,利用组织培养技术优化蒙古栎再生植株体系获得再生植株,探究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抑制褐化处理对蒙古栎合子胚萌发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PVP 40(40代表PVP平均分子量范围)抑制褐化效果最佳,添加0.2 g/L PVP 40不定芽诱导率最高,为71.17%,其芽增殖系数为3.90,芽生根率为40.37%,移栽存活率为73%;PVP降低了蒙古栎外植体抗氧化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及总酚酶活力,有效抑制褐化现象。PVP有效降低蒙古栎组培褐化效果抑制褐化不再加剧,优化蒙古栎器官再生植株体系,分析PVP抑制褐化处理对蒙古栎合子胚萌发的内在生理机制,为栎属其他树种抑制褐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 聚乙烯吡咯烷酮 褐化 植株再生 生理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不同草地类型植物群落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因素
4
作者 张峰 李邵宇 +5 位作者 杨立山 王文琼 郑佳华 乔荠瑢 张彬 赵萌莉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2-909,共8页
本研究以草甸、典型及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草地类型下物种多样性与群落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变化及二者间的关系,以及与年均降水量、年均温、土壤pH值与含水量等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草甸草原的物种丰富度与群落生产力显著... 本研究以草甸、典型及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草地类型下物种多样性与群落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变化及二者间的关系,以及与年均降水量、年均温、土壤pH值与含水量等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草甸草原的物种丰富度与群落生产力显著高于典型草原与荒漠草原(P<0.05)。土壤容重、pH值分别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含量分别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甸草原与典型草原的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荒漠草原(P<0.05)。此外,群落生产力与物种丰富度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年均降水量、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及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年均温、土壤容重、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因此,群落生产力的主要驱动因子为土壤有机碳、含水量及年均降水量,年均温次之,为退化草地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草原 物种多样性 生产力 生物与非生物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马马胃蝇三龄幼虫形态鉴定和种系发育关系分析
5
作者 董俊斌 包海泉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61,共5页
为了明确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通辽市蒙古马马胃蝇蛆病病原种类和种系发育关系,本试验于2023年3月在呼和浩特市和通辽市屠宰场采集马胃蝇三龄幼虫120只,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通过PCR方法扩增其线粒体... 为了明确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通辽市蒙古马马胃蝇蛆病病原种类和种系发育关系,本试验于2023年3月在呼和浩特市和通辽市屠宰场采集马胃蝇三龄幼虫120只,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通过PCR方法扩增其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XⅠ)基因,并利用MEGA 6.0和DnaSP 5.0软件将COXⅠ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胃蝇科、皮蝇科和狂蝇科昆虫COXⅠ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同时对呼和浩特市和通辽市的马胃蝇三龄幼虫进行线粒体COXⅠ基因单倍型和遗传分化分析。结果显示,本试验采集的马胃蝇三龄幼虫体色呈粉红色、口脊末端平滑,形态特征与黑腹胃蝇三龄幼虫一致。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通辽市黑腹胃蝇TONGLIAO1、TONGLIAO2、TONGLIAO3和TONGLIAO4与呼和浩特市黑腹胃蝇HUHEHAOTE2处于同一分支,呼和浩特市黑腹胃蝇HUHEHAOTE1与GenBank数据库中胃蝇科黑腹胃蝇处于同一分支,2个地区的黑腹胃蝇均与胃蝇科鼻胃蝇、红尾胃蝇和肠胃蝇处于不同分支,与皮蝇科、狂蝇科和外群双翅目麻蝇科距离较远。马胃蝇三龄幼虫COXⅠ基因相似性比对结果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一致。呼和浩特市和通辽市黑腹胃蝇线粒体COXⅠ基因序列共含有5个单倍型,二者没有共享单倍型,遗传分化系数(Fst)值大于0.05,基因流(Nm)为4。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和通辽市蒙古马马胃蝇蛆病病原为黑腹胃蝇,且亲缘关系较近,未出现遗传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 黑腹胃蝇 形态学鉴定 发育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中央站蒙古栎针阔混交林树种组成与群落结构特征
6
作者 陈曦 刘万生 +2 位作者 王彦琦 穆立蔷 张浩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2期53-58,共6页
为深入探究黑龙江中央站蒙古栎针阔混交林乔木和灌木层的群落特征,采用永久固定观测样地调查方法。结果表明,样地乔木树种以桦木科、壳斗科数量最多,二者占总个体数88.92%,蒙古栎、白桦、黑桦为建群树种,蒙古栎优势明显,建群树种空间分... 为深入探究黑龙江中央站蒙古栎针阔混交林乔木和灌木层的群落特征,采用永久固定观测样地调查方法。结果表明,样地乔木树种以桦木科、壳斗科数量最多,二者占总个体数88.92%,蒙古栎、白桦、黑桦为建群树种,蒙古栎优势明显,建群树种空间分布受坡位、坡向、土壤等因素限制。Gleason丰富度指数为0.87,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46,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73,Pielou均匀度为0.70,表明物种丰富、多样性高且分布均匀。乔木空间和径级分布表明,蒙古栎径级加大时大体呈双曲峰线趋势,白桦、黑桦大体下降,群落处于幼龄林期,演替状态良好。建群树种是蒙古栎、白桦、黑桦,蒙古栎自然更新良好,重要值和大径级个体数多于白桦、黑桦,随演替将成主要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种组成 群落结构 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2年蒙古国植被覆盖度数据集
7
作者 杨梅焕 李雅雯 王涛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5年第1期69-76,共8页
蒙古高原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蒙古国生态功能的稳定与健康对于深入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区域植被响应特征及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屏障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植被覆盖度(FVC)是指评估地表植被覆盖程度的指标,通常用于衡量植被对地表... 蒙古高原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蒙古国生态功能的稳定与健康对于深入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区域植被响应特征及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屏障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植被覆盖度(FVC)是指评估地表植被覆盖程度的指标,通常用于衡量植被对地表的覆盖情况,是评价草原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及时监测草原植被的变化情况、发现草原退化和恢复的趋势具有重要意义。植被覆盖度的变化直接影响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监测和控制植被覆盖度有助于减缓土壤侵蚀速度,维护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本研究旨在生成并验证1990年至2022年间空间分辨率为1/12°的年度FVC数据集,以反映长时间序列下蒙古国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情况。为确保数据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结合了MOD13Q1数据进行计算校准和验证,以确保FVC计算的精度。本研究通过植被覆盖度数据集的构建,为蒙古国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 植被覆盖度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以内蒙古为例
8
作者 康耀武 秦烨 《山西农经》 2025年第5期197-199,共3页
新时期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具有线上化、精准化、快速匹配、产销结合等突出优势,已成为我国各地区提高民生水平、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应紧抓电子商务这一良好的发展机遇,推动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创新发展。以乡村振... 新时期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具有线上化、精准化、快速匹配、产销结合等突出优势,已成为我国各地区提高民生水平、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应紧抓电子商务这一良好的发展机遇,推动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创新发展。以乡村振兴为主要视角,通过探讨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对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农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的农村电子商务普及与优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电子商务 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融合对农牧业经济的促进及当代借鉴
9
作者 王利清 高翠玲 姜爱茹 《北方经济》 2025年第1期68-72,共5页
内蒙古在中国北方农牧业领域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人文环境孕育出独特的农耕和草原文化相互融合促进的文化发展态势。两种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交汇融合,成为推动内蒙古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在当... 内蒙古在中国北方农牧业领域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人文环境孕育出独特的农耕和草原文化相互融合促进的文化发展态势。两种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交汇融合,成为推动内蒙古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在当今全球化和经济快速转型的大背景下,深入挖掘历史上两种文化融合对农牧业经济发展的经验,对于探索内蒙古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 农耕文化 草原文化 融合 农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高原干旱程度监测数据集(1981-2018年)
10
作者 曹晓明 冯益明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1期318-332,共15页
蒙古高原地处东北亚腹地,生态环境脆弱,干旱时有发生。开展区域长时间序列干旱程度监测是掌握该区干旱发生发展及演变特点,全面分析干旱发生成因等方面的研究基础。本研究基于蒙古高原范围内1981-2018年AVHRR-PathFinder和MODIS数据集,... 蒙古高原地处东北亚腹地,生态环境脆弱,干旱时有发生。开展区域长时间序列干旱程度监测是掌握该区干旱发生发展及演变特点,全面分析干旱发生成因等方面的研究基础。本研究基于蒙古高原范围内1981-2018年AVHRR-PathFinder和MODIS数据集,通过构建Ts-NDVI通用特征空间,获取TVDI反演模型,对1981-2018年月度TVDI和年度TVDI进行反演,生成1981-2018年蒙古高原干旱程度月度和年度监测数据集。数据集基于1991-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实测10cm土壤含水量站点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TVDI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均在0.55以上,这说明TVDI能够反映该区土壤水分状况变化趋势,作为干旱评价指标有一定的合理性。数据集显示,干旱主要发生在高原的南部、中部及东部,高原北部及西北部不发生干旱或极少发生干旱。1981-2018年间,干旱程度总体呈现加剧趋势,发生干旱的面积总体也呈现增加趋势,且年内不同月份的干旱程度及范围也有所不同。本数据集可为蒙古高原干旱监测及驱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高原 Ts-NDVI特征空间 干旱监测 TVDI 1981-20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化基因理念的蒙古包信息可视化设计
11
作者 李静 潘炫辰 刘芳 《湖南包装》 2025年第1期191-194,218,共5页
探索基于文化基因理念的蒙古包文化基因谱系构建及信息可视化设计,为目前民族传统建筑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与借鉴。以蒙古族民族传统建筑蒙古包为设计对象,通过文献分析、田野考察等方法对蒙古包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基于基... 探索基于文化基因理念的蒙古包文化基因谱系构建及信息可视化设计,为目前民族传统建筑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与借鉴。以蒙古族民族传统建筑蒙古包为设计对象,通过文献分析、田野考察等方法对蒙古包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基于基因传承方式探索蒙古包所蕴含的显性文化基因和隐性文化基因,并进行结构化分析处理,以此构建蒙古包文化基因谱系,从蒙古包形态、结构制作、搭建、室内空间布局、纹样分布5个方面进行视觉符号转译和可视化设计。将民族传统建筑信息以信息可视化设计的方式展示出来,使大众能够深刻理解以蒙古包为代表的民族传统建筑的文化意义与价值,推动蒙古族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基因 蒙古 信息可视化设计 民族传统建筑 谱系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高层次人才培养现状、问题与对策
12
作者 马旭东 柏强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5年第3期22-26,共5页
文章从内蒙古自治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科研项目及科技转化、科研团队与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内蒙古自治区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的现状,从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机制、高层次科技人才成长环境、产学研一体化及校企合作等方面分析了内蒙... 文章从内蒙古自治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科研项目及科技转化、科研团队与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内蒙古自治区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的现状,从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机制、高层次科技人才成长环境、产学研一体化及校企合作等方面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人才引进、识别、匹配和评价机制;健全和完善内蒙古自治区的人才政策体系;启动人才引进和自主培养的双支柱培养模式;明确政府、企业和高校在产学研全过程定位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 高层次人才 人才培养 产学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框架下推进内蒙古外贸高质量发展
13
作者 葛飞秀 张启运 《北方经贸》 2025年第1期42-47,共6页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祖国向北开放的桥头堡,同时地处“一带一路”核心地带,促进其外贸高质量发展对我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发展外向型经济有着深远意义。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深刻践行以及提出“共建‘一带一路’”构想十周年之际,推动...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祖国向北开放的桥头堡,同时地处“一带一路”核心地带,促进其外贸高质量发展对我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发展外向型经济有着深远意义。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深刻践行以及提出“共建‘一带一路’”构想十周年之际,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进一步完善、内蒙古对外贸易向着更高质量迈进的步伐下,本文基于内蒙古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如竞争力不足、产业落后、缺乏专业人才等一系列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丰富贸易伙伴、加强金融体系建设、优化产品结构、建立“丝路电商”等一系列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 一带一路 对外贸易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语肃北土语塞擦音声学分析
14
作者 金玲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42-51,共10页
肃北土语是蒙古语卫拉特方言最具代表性的土语之一,学界就其塞擦音的定性描写研究存在一定的分歧。基于语音声学参数数据,对蒙古语肃北土语塞擦音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声学分析发现,肃北土语有[?]、[?^(h)]、[ts]和[ts^(h)]等4个塞擦音,其中... 肃北土语是蒙古语卫拉特方言最具代表性的土语之一,学界就其塞擦音的定性描写研究存在一定的分歧。基于语音声学参数数据,对蒙古语肃北土语塞擦音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声学分析发现,肃北土语有[?]、[?^(h)]、[ts]和[ts^(h)]等4个塞擦音,其中[?^(h)]、[ts^(h)]是送气音,[?]和[ts]则为不送气音,且均无变体出现。辅音[ts]和[ts^(h)]在词腹音节可以出现在短元音[i]的前面,辅音[?]和[?^(h)]可以出现在除了短元音[i]以外的其他元音前面,这一观点与传统研究存在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语肃北土语 塞擦音 声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以社会建设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践研究
15
作者 李生 陈旖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49-59,共11页
社会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最早成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地方,拥有“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进入新时代以来,内蒙古自治... 社会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最早成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地方,拥有“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进入新时代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积极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通过促进就业、推进社会服务均等化、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和社会综合治理等举措,推动构建社会生活共同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进一步提升。实践充分证明,以社会建设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必须坚持促进各民族全方位互嵌,打造互嵌式社会结构;重点做好暖民心工作,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营造稳定的环境,使各族人民安心生活、共同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内蒙古自治区各族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自治区 社会建设 中华民族共同体 实践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遥感应用守护蒙古高原生态屏障
16
作者 王卷乐 李凯 +7 位作者 徐书兴 王梦 刘亚萍 程凯 魏海硕 张煜 李梦晗 蔡宇 《卫星应用》 2025年第1期31-35,共5页
一、蒙古高原生态屏障遥感监测需求生态屏障是指具有特殊防护功能的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这些系统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防御自然灾害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蒙古高原... 一、蒙古高原生态屏障遥感监测需求生态屏障是指具有特殊防护功能的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这些系统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防御自然灾害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蒙古高原位于西伯利亚针叶林和亚洲中部荒漠草原的过渡带。它涵盖了蒙古国全境、俄罗斯南部部分地区,以及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部分区域。蒙古高原不仅调节气候、防风固沙,还支撑着草原、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对北方生态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高原 生态屏障 荒漠生态系统 防护功能 亚洲中部 草地生态系统 人类生存环境 荒漠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林业》投稿须知
17
《内蒙古林业》 2025年第1期I0002-I0002,共1页
《内蒙古林业》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全国公开发行的林业综合性期刊,稿件主要分宣传、科技、文化三大类,形式、体裁不限。设《特别关注》《热点报道》《法治林草》《资源保护》《国土绿化》《林人风釆》《绿色产业》《科技园地》《生态... 《内蒙古林业》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全国公开发行的林业综合性期刊,稿件主要分宣传、科技、文化三大类,形式、体裁不限。设《特别关注》《热点报道》《法治林草》《资源保护》《国土绿化》《林人风釆》《绿色产业》《科技园地》《生态旅游》《林草百科》《生态文化》等栏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点报道 绿色产业 综合性期刊 林草 《生态旅游》 公开发行 《内蒙古林业》 蒙古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利波相速度和椭圆率与远震P波联合反演蒙古中南部地壳高分辨率S波速度结构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荟 吴庆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107,共19页
利用蒙古中南部台阵记录的连续背景噪声数据、天然地震面波数据和远震P波波形数据,开展瑞利波相速度、椭圆率和远震P波叠加波形的联合反演,建立了蒙古中南部地壳三维S波速度模型.结果显示,蒙古中南部的瑞利波相速度及椭圆率、沉积基底... 利用蒙古中南部台阵记录的连续背景噪声数据、天然地震面波数据和远震P波波形数据,开展瑞利波相速度、椭圆率和远震P波叠加波形的联合反演,建立了蒙古中南部地壳三维S波速度模型.结果显示,蒙古中南部的瑞利波相速度及椭圆率、沉积基底深度、莫霍面深度、地壳S波速度在蒙古—鄂霍茨克缝合线和蒙古主构造线南北两侧分布均有明显差异,暗示了这两条缝合线至少为地壳级别的分界.中戈壁火山和Bus-Obo火山在地壳内相互连通,在下地壳存在大面积低速层.我们推测杭盖穹隆上地幔热物质上涌在中戈壁带地壳底部形成岩浆囊,为这两座板内火山活动提供了岩浆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中南部 S波速度结构 蒙古—鄂霍茨克缝合线 蒙古主构造线 板内火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0年内蒙古近地表土壤冻融状态时空演变特征解析
19
作者 田鑫 萨楚拉 +4 位作者 孟凡浩 罗敏 王牧兰 张翔 张昊琛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59,共12页
[目的]解析内蒙古近地表土壤冻融状态的时空分异及变化规律并量化驱动因素的影响,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及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ERA5-LAND土壤温度数据,利用Sen趋势分析(Theil-Sen median)、Mann-Kendall检验和多元回归残... [目的]解析内蒙古近地表土壤冻融状态的时空分异及变化规律并量化驱动因素的影响,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及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ERA5-LAND土壤温度数据,利用Sen趋势分析(Theil-Sen median)、Mann-Kendall检验和多元回归残差分析,对内蒙古地区近40年地表土壤冻融状态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1)近40年内蒙古地区秋冬始冻期和完全冻结期起始日期呈推迟趋势,变化速率分别为0.54 d/10 a和0.45 d/10 a;在空间分布上,随着经纬度的增加逐渐提前。冬春解冻期和完全融化期起始日期呈提前趋势,变化速率分别为2.17 d/10 a和2.15 d/10 a;空间上随着经纬度的增加逐渐推迟。(2)秋冬始冻期、完全冻结期和冬春解冻期的发生天数呈减少趋势,变化速率分别为0.10 d/10 a,2.61 d/10 a和0.27 d/10 a,而完全融化期的发生天数则以2.68 d/10 a的速率在增加。空间分布上,除完全冻结期呈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少的趋势,其余3个阶段均呈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的趋势。(3)不同土壤冻融状态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驱动影响的面积占比最大,其次为单独由气候变化驱动影响的面积占比,单独由人类活动驱动影响的面积占比最小。[结论]近地表土壤冻融状态的时空分异及变化规律明显,不同区域不同土壤冻融状态的驱动力各不相同,对内蒙古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及基础设施建设意义重大,未来应更加深入分析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土壤冻融 时空演变特征 蒙古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MSTRAT的近20年内蒙古南湖冰厚生消特征分析
20
作者 朱云印 罗红春 +3 位作者 冀鸿兰 薛中姝 张宝森 高文龙 《湖泊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317,共14页
湖冰是冰冻圈水文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湖冰的生消对气候变化极其敏感,可以作为气候变化的指示因子,并通过影响湖泊与大气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调节区域气候和湖泊生态系统。湖冰厚度是研究湖冰生消过程的关键变量,明晰其生消特征对于揭示... 湖冰是冰冻圈水文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湖冰的生消对气候变化极其敏感,可以作为气候变化的指示因子,并通过影响湖泊与大气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调节区域气候和湖泊生态系统。湖冰厚度是研究湖冰生消过程的关键变量,明晰其生消特征对于揭示气候变化下湖泊响应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内蒙古南湖湖冰为研究对象,基于20132017年和20222023年原型测冰数据,利用ERA5-Land再分析数据作为大气强迫场,通过SIMSTRAT湖泊过程模型重建20032022年内蒙古南湖完整冰厚生消过程并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SIMSTRAT模型模拟与原型观测得到的初冰日和终冰日平均偏差为3.40 d,冰厚数据平均偏差为1.29 cm,平均绝对误差为1.29 cm,均方根误差为1.90 cm。模拟结果与现场观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2)20032022年南湖封冻期平均持续119 d,冰厚生长期、平衡期、融化期平均日数分别为64、34、21 d。南湖封冻期整体呈缩短趋势,缩短率为4.27 d/10 a;其中,融化期年际变化幅度较大,缩短率为3.67 d/10 a。3)近20年,南湖年均冰厚介于14~30 cm之间,20122017年冰厚年际波动剧烈,整体呈下降趋势。南湖冰厚在每年12月与1月以0.43和0.55 cm/d的速率快速增加,3月以0.74 cm/d的融化速率快速融化。4)SIMSTRAT模型揭示了南湖冰厚生消受气温、降水、风速等气象因素综合影响。气温是影响冰厚生消特征的主要因素,累积气温降低会显著延长冰厚生长期和平衡期日数,同时增大当年最大冰厚;降水量和风速对冰厚生消特征也存在不同程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冰 物候 冰厚 SIMSTRAT模型 蒙古南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