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北缘南八仙油气藏的蒸发分馏作用 被引量:27
1
作者 朱扬明 苏爱国 +1 位作者 梁狄刚 程克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35,共5页
对南八仙油气藏E13 与N22 —N1油层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和油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根据油气分异作用与其组成变化的相互关系研究了该油气藏的蒸发分馏作用 ,并从地质构造背景和油气及其烃源岩地化特征方面探讨了其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 对南八仙油气藏E13 与N22 —N1油层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和油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根据油气分异作用与其组成变化的相互关系研究了该油气藏的蒸发分馏作用 ,并从地质构造背景和油气及其烃源岩地化特征方面探讨了其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虽然南八仙油气藏E13 与N22 —N1两层系的原油对比表明两者是同源 ,但它们在轻烃组成和正构烷烃系列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E13 原油轻烃中正烷烃含量很少 ,而芳烃化合物含量异常高 ,其正烷烃摩尔分数对数曲线为折点在nC10 的折线 ,表明其经历了强烈的蒸发分馏作用。而N22 —N1原油轻烃中正烷烃占优势 ,高碳数化合物较少 ,说明该层原油是从E13 油气层通过蒸发分馏作用向上运移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南八仙油气藏 轻烃 正构烷烃 碳同位素 蒸发分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南低凸起凝析气藏的蒸发分馏作用机制 被引量:13
2
作者 蔡忠贤 吴楠 +2 位作者 杨海军 顾乔元 韩剑发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24,共4页
在蒸发分馏作用控制下,凝析气藏的形成将不受烃源岩热演化程度的制约,这是对经典生油理论中凝析气藏成因机制的一种重要补充。轮南低凸起奥陶系及石炭系发育大规模的凝析气藏,地球化学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凝析气藏中凝析油Rc在0.8%~1.... 在蒸发分馏作用控制下,凝析气藏的形成将不受烃源岩热演化程度的制约,这是对经典生油理论中凝析气藏成因机制的一种重要补充。轮南低凸起奥陶系及石炭系发育大规模的凝析气藏,地球化学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凝析气藏中凝析油Rc在0.8%~1.0%(远低于热裂解成因Ro=1.3%的门限),凝析气为过成熟干气(回归Ro>2.0%);同时,区内原油与干气的充注期相异,表明轮南地区的凝析气藏并非热裂解成因的产物。通过分析该区各层系凝析气藏流体性质及相态特征发现,轮南地区凝析气藏具有典型的蒸发分馏特征:下部(奥陶系)层系中凝析气藏的地露压差较小,带有典型的油环;上部(石炭系)层系中凝析气藏的地露压差较大,以纯气相形式存在。石炭系的凝析油相对于下伏的奥陶系残余油具有密度较轻、饱和烃含量偏高的特征。结合该区烃源岩热演化、油气成藏时间、断裂活动史等成藏要素的四维耦合性剖析,结论认为:喜山期断裂泄压作用以及大量他源干气的侵入诱发了该区蒸发分馏作用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南低凸起 气液平衡常数 凝析油气田 蒸发分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莺-琼盆地原油的蒸发分馏作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何文祥 王培荣 +1 位作者 潘贤庄 王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2-54,共3页
根据油气分异作用与其组成变化的相互关系研究莺-琼盆地油气藏的蒸发分馏作用,从地质背景和油气及其烃源岩地化特征方面探讨其成因机制。研究表明,莺-琼盆地发育的大量泥底辟构造以及天然气幕式运移为油气蒸发分馏作用提供了基本地质条... 根据油气分异作用与其组成变化的相互关系研究莺-琼盆地油气藏的蒸发分馏作用,从地质背景和油气及其烃源岩地化特征方面探讨其成因机制。研究表明,莺-琼盆地发育的大量泥底辟构造以及天然气幕式运移为油气蒸发分馏作用提供了基本地质条件。原油含异常高的苯、甲苯以及二甲苯等芳烃化合物,但低碳数烃类有损失;正构烷烃摩尔分数对数曲线上有明显的折点,表明其经历过强烈的蒸发分馏作用,并引起厚油地化特征的差异。油气藏经蒸发分馏作用后将形成残余的富含芳烃的“母体”和运移聚积后富含轻烃的“子体”,但目前发现的油气藏以前者为主,寻找“子体”油气藏将是下一步的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琼盆地 蒸发分馏 正构烷烃 轻烃 残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析油形成新模式─—原油蒸发分馏机制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马柯阳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5年第6期567-571,共5页
经典的石油生成理论认为凝析油是源岩高成熟阶段、或是陆相有机质于低成熟阶段的直接产物。本文在资料、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塔北海相油田的实际地质地化资料提出原油蒸发分馏机制是凝析油形成的一种重要途径,并确认了塔北油田的... 经典的石油生成理论认为凝析油是源岩高成熟阶段、或是陆相有机质于低成熟阶段的直接产物。本文在资料、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塔北海相油田的实际地质地化资料提出原油蒸发分馏机制是凝析油形成的一种重要途径,并确认了塔北油田的诸多原油曾遭受了程度不一的蒸发分馏作用且有成熟度正常的凝析油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油 成因机制 蒸发分馏 原油 油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油气“蒸发分馏”成藏机制 被引量:47
5
作者 傅宁 李友川 +3 位作者 陈桂华 陈明 高伟义 章海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9-42,共4页
根据东海西湖凹陷 3 0个原油样品的各种地球化学分析资料及地质资料 ,综合分析确定了西湖凹陷油气的地球化学特征、成熟度、油源及成藏机制。认为西湖凹陷原油主要源自各地区煤系烃源岩 ;具有原油近源成藏、短距离运移的特点和先油后气 ... 根据东海西湖凹陷 3 0个原油样品的各种地球化学分析资料及地质资料 ,综合分析确定了西湖凹陷油气的地球化学特征、成熟度、油源及成藏机制。认为西湖凹陷原油主要源自各地区煤系烃源岩 ;具有原油近源成藏、短距离运移的特点和先油后气 ,两期成藏的特征 ;各气藏均为“蒸发分馏”作用形成的次生凝析气藏。首次提出蒸发分馏效应是该区油气成藏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图 7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西湖凹陷 蒸发分馏 油气成藏机制 油源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发分馏作用对原油中金刚烷类化合物分布与组成的影响——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羊塔克构造上的原油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杨茜 包建平 +1 位作者 倪春华 朱翠山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5-305,共11页
借助于色谱和色谱—质谱分析技术,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羊塔克构造上两组原油中烃类组成进行了系统分析,以研究蒸发分馏作用对金刚烷类化合物分布与组成特征的影响。轻烃分析结果表明,YT5和YT101井两组原油都经历了蒸发分馏作用的改造,... 借助于色谱和色谱—质谱分析技术,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羊塔克构造上两组原油中烃类组成进行了系统分析,以研究蒸发分馏作用对金刚烷类化合物分布与组成特征的影响。轻烃分析结果表明,YT5和YT101井两组原油都经历了蒸发分馏作用的改造,其中上部储层产次生凝析油,而下部储层产经蒸发分馏作用改造的残留油。相似的甾、萜烷分布与组成表明两组原油具有相同的来源。金刚烷类分析结果表明,蒸发分馏作用对次生凝析油和残留油中单金刚烷和双金刚烷系列的相对组成基本没有影响,但对它们的浓度影响显著,如次生凝析油中金刚烷类化合物的浓度远高于残留油,且单金刚烷系列浓度升高的幅度远大于双金刚烷系列,但对金刚烷类成熟度参数影响甚微。因此,金刚烷类化合物的浓度不适用于判断遭受蒸发分馏作用改造原油的成熟度,但相关成熟度参数仍能正常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单金刚烷系列 烷基双金刚烷系列 蒸发分馏作用 次生凝析油 残留油 羊塔克构造 库车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油藏形成中的蒸发分馏与生物降解联合控制作用——以渤海海域秦皇岛29-2油田为例 被引量:8
7
作者 牛成民 王飞龙 +2 位作者 汤国民 燕歌 赵国祥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1-388,共8页
通过对秦皇岛29-2油田地质构造背景、油气及其烃源岩地化特征等方面研究,从蒸发分馏与生物降解共控的角度探讨了秦皇岛29-2油气藏原油物性差异性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油源对比证实该古近系油藏与新近系油藏同源,但它们在轻烃组成、族组... 通过对秦皇岛29-2油田地质构造背景、油气及其烃源岩地化特征等方面研究,从蒸发分馏与生物降解共控的角度探讨了秦皇岛29-2油气藏原油物性差异性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油源对比证实该古近系油藏与新近系油藏同源,但它们在轻烃组成、族组成和饱和烃色谱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表明经历了强烈的蒸发分馏作用。结合该区烃源岩热演化、成藏期次和断裂活动史认为,幔源CO_2气体侵入引起了该区蒸发分馏作用;蒸发分馏和生物降解作用联合控制着该油气藏的原油物性差异分布,深、浅层油藏整体受控于前者,浅层油藏同时受控于后者,从深到浅依次分布着特稠油、轻质油、凝析油和稠油;2种作用共存于同一油藏,既需要有已遭受蒸发分馏影响的先存深层油藏,也需要后成藏的浅层油藏遭到生物降解的同时,接受先存油藏的晚期持续充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分馏 生物降解 秦皇岛29-2油田 复合油藏 秦南凹陷 渤海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渤东低凸起南段原油“蒸发分馏”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广源 牛成民 +2 位作者 王飞龙 燕歌 李新琦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6-473,共8页
利用渤海海域渤东低凸起南段最新的原油实验分析数据,研究原油“蒸发分馏”地球化学特征,同时结合盆地模拟手段和断裂系统研究等分析原油“蒸发分馏”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研究区原油经过“蒸发分馏”之后,原油物性、轻烃、正构烷烃及... 利用渤海海域渤东低凸起南段最新的原油实验分析数据,研究原油“蒸发分馏”地球化学特征,同时结合盆地模拟手段和断裂系统研究等分析原油“蒸发分馏”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研究区原油经过“蒸发分馏”之后,原油物性、轻烃、正构烷烃及稳定碳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与衍生油相比,残余油的密度和黏度增大,轻烃组分中甲苯/正庚烷增高、正庚烷/甲基环己烷降低,正构烷烃低碳数烃类含量降低、高碳数烃类含量增高,稳定碳同位素变轻。渤东和渤中两大富生烃凹陷提供充足的天然气、油气充注时间匹配及发育大量的长期活动断裂为“蒸发分馏”作用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条件。油气藏经“蒸发分馏”作用后,在空间上形成残余的富含芳烃的“母体”和运移聚集后富含轻烃的“子体”,目前发现的油气藏以后者为主,寻找“母体”油气藏将是下一步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蒸发分馏 地球化学特征 原油轻烃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北沙18井石炭系蒸发分馏成因凝析油确认的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10
9
作者 马柯阳 范璞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9期1785-1787,共3页
目前的观点认为腐泥型于酪根来源的凝析油均是成岩作用晚期有机质高成熟阶段(R_0>1.3%)或早期大分子烃类热裂解的产物;近来的研究表明,原油蒸发分馏机制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发生频率很高但仍未得到充分重视和深入认识的原油蚀变及凝析... 目前的观点认为腐泥型于酪根来源的凝析油均是成岩作用晚期有机质高成熟阶段(R_0>1.3%)或早期大分子烃类热裂解的产物;近来的研究表明,原油蒸发分馏机制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发生频率很高但仍未得到充分重视和深入认识的原油蚀变及凝析油成因机制;作者的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具备发生原油蒸发分馏的若干地质地球化学条件且有相关残油和凝析油形成.本文选择沙18井石炭系(C)海相凝析油和与之相关性最密切的沙14井奥陶系(O)海相高蜡原油进行重点讨论.沙18井和沙14井位于塔北桑塔木断块构造中部,沿构造发现诸多油气藏的事实表明其两侧断裂可充当原油蒸发分馏的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分馏 凝析油 石炭纪 地球化学 油气藏
原文传递
蒸发皿蒸发过程中水稳定同位素分馏的实验与模拟 被引量:2
10
作者 华明权 章新平 +2 位作者 姚天次 黄煌 罗紫东 《热带地理》 2017年第4期501-511,共11页
为了有效评估平衡分馏模式和动力分馏模式模拟水稳定同位素分馏的合理性,开展了不同大气条件下的蒸发皿蒸发实验和2种模式的模拟试验,实验与模拟结果表明:随着蒸发的进行,蒸发皿剩余水体中稳定同位素不断富集,同位素的分馏速率与蒸发速... 为了有效评估平衡分馏模式和动力分馏模式模拟水稳定同位素分馏的合理性,开展了不同大气条件下的蒸发皿蒸发实验和2种模式的模拟试验,实验与模拟结果表明:随着蒸发的进行,蒸发皿剩余水体中稳定同位素不断富集,同位素的分馏速率与蒸发速率成正比,并表现出夏季高、冬季低的特点;但在降水发生时段,蒸发水体稳定同位素容易受到相对湿度和大气水汽稳定同位素的影响,出现贫化现象。受到温度和相对湿度等蒸发条件的影响,实测蒸发线斜率呈现夏季低、冬季高的特点。4次实验剩余水体中的过量氘随着剩余水比率(f)的变化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降水时段的过量氘出现上升现象。在模拟试验中,与平衡模拟结果相比,动力模拟再现水体蒸发过程中稳定同位素变化的能力更强,能体现出实际蒸发过程中水稳定同位素比率随f变化的细节;动力模拟的蒸发线更能反映实际蒸发过程;过量氘的动力模拟值更接近实测值的大小及其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 蒸发分馏 稳定同位素 平衡模拟 动力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T分馏实验中链状烷烃分子的行为 被引量:13
11
作者 苏爱国 张水昌 +1 位作者 韩德馨 王延斌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54-358,共5页
通过PVT分馏实验模拟油藏形成过程中的温压和气洗分馏作用 ,测量不同实验不同分馏阶段产物的烷烃分子组成 ,其结果表明 :①大量的非热成因凝析油应主要与气洗作用有关 ;②降压和气洗分馏作用的相似性主要表现为原生油中Pr/Ph、(Pr+Ph) /... 通过PVT分馏实验模拟油藏形成过程中的温压和气洗分馏作用 ,测量不同实验不同分馏阶段产物的烷烃分子组成 ,其结果表明 :①大量的非热成因凝析油应主要与气洗作用有关 ;②降压和气洗分馏作用的相似性主要表现为原生油中Pr/Ph、(Pr+Ph) /(nC19+nC2 0 )和nC10 /(nC16+nC2 5)等比值的降低 ;③降压和气洗分馏作用差异性表现为凝析油链烷烃参数上相反的变化规律 ;④温压和气洗作用可以引起某些成因或类型参数 (如Pr/Ph)的明显变化。这一认识将有助于油气成藏过程的确定和常规地化指标的科学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T实验 降压 蒸发分馏 原油地球化学 成藏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T分馏实验中甾、萜烷分子的行为 被引量:6
12
作者 苏爱国 张水昌 +1 位作者 韩德馨 王延斌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3-95,共3页
为了解油气成藏过程中常见的降压和气洗作用对甾、萜烷分子组成的影响 ,开展了PVT模拟实验。测量和对比不同分馏阶段产物的结果表明 :降压和气洗作用对原油及其形成的凝析油的甾、萜烷组成的影响有所不同 ,但多遵循一般的蒸发分馏作用规... 为了解油气成藏过程中常见的降压和气洗作用对甾、萜烷分子组成的影响 ,开展了PVT模拟实验。测量和对比不同分馏阶段产物的结果表明 :降压和气洗作用对原油及其形成的凝析油的甾、萜烷组成的影响有所不同 ,但多遵循一般的蒸发分馏作用规律 ,其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油藏的温度、压力条件 ;不同的降压和气洗过程可以在甾、萜烷分子参数的变化方面表现出来 ,不仅某些具成因意义的Ts/Tm和重排甾烷 /规则甾烷等参数会受蒸发分馏作用的影响 ,其它一些具地球化学应用意义的参数 (如C2 9异胆甾烷 /胆甾烷等 )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 ,充分说明气洗和温压分馏效应不仅反映在轻烃和低分子化合物上 ,而且也反映在甾、萜烷分子结构上。上述认识可用于确定油气成藏的过程 ,也有利于科学使用常规油气地球化学指标。图 1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T实验 降压 气洗 甾、萜烷 蒸发分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氧稳定同位素在土壤蒸发规律研究中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涛 包为民 +2 位作者 胡海英 瞿思敏 黄琳煜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1-25,共5页
介绍了利用氢氧稳定同位素研究土壤蒸发的基本原理,综述了国内外对土壤蒸发中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应用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盐类、温度梯度、土壤水迁移机制和土壤分层及植被等因素对各种土壤蒸发机理及其描述计算方法的影响,利用氢氧稳定... 介绍了利用氢氧稳定同位素研究土壤蒸发的基本原理,综述了国内外对土壤蒸发中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应用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盐类、温度梯度、土壤水迁移机制和土壤分层及植被等因素对各种土壤蒸发机理及其描述计算方法的影响,利用氢氧稳定同位素在土壤蒸发过程中的分馏特性揭示了土壤蒸发机理。最后,指出了选择合适土壤水提取技术的重要性和土壤蒸发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蒸发 水分运动 氢氧稳定同位素 蒸发分馏 土壤水提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隆起F_(Ⅱ)21断裂带油气成藏过程与多相态成因 被引量:1
14
作者 熊昶 赵星星 +2 位作者 吴江勇 张新樵 汪鹏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共18页
针对塔中隆起F_(Ⅱ)21断裂带奥陶系油气藏相态分布复杂问题,基于构造解析、地球化学的综合分析认为,原油密度、天然气干燥系数及气油比等参数的平面分布趋势与走滑断裂分段构造密切相关,翼尾构造带北部发育凝析气藏,南部依次发育挥发性... 针对塔中隆起F_(Ⅱ)21断裂带奥陶系油气藏相态分布复杂问题,基于构造解析、地球化学的综合分析认为,原油密度、天然气干燥系数及气油比等参数的平面分布趋势与走滑断裂分段构造密切相关,翼尾构造带北部发育凝析气藏,南部依次发育挥发性油藏与原油油藏。F_(Ⅱ)21断裂带与北部拗陷富满、顺北地区原油生源相同,主要来源于下寒武统烃源岩。原油成熟度沿断裂带由北至南依次降低,断裂带北部主要为原油裂解气,中部与南部主要为干酪根裂解气。F_(Ⅱ)21断裂带经历多期油气充注,翼尾地堑部位为油气有利充注点,喜马拉雅期盐下原油裂解气的强烈充注改造是北部凝析气藏形成的重要原因,受古构造影响,晚加里东期与晚海西期生成的原油资源主要于翼尾地堑构造南部鼻状隆起区域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相态 走滑断裂 翼尾构造 蒸发分馏 奥陶系 塔中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B气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15
作者 胡碧瑶 石兴廷 +3 位作者 林章鹏 吴雨 黄奕莹 洪婧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159-163,共5页
基于B气田7口井的原油样品,利用气相色谱仪和同位素质谱仪开展了油气地球化学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B气田原油轻烃组成中正构烷烃含量低,富含异构烷烃和芳烃,指示B气田原油主要来源于陆源有机质;根据原油C_7化合物(甲基环己烷、正庚烷... 基于B气田7口井的原油样品,利用气相色谱仪和同位素质谱仪开展了油气地球化学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B气田原油轻烃组成中正构烷烃含量低,富含异构烷烃和芳烃,指示B气田原油主要来源于陆源有机质;根据原油C_7化合物(甲基环己烷、正庚烷、二甲基环戊烷)组成三角图,原油主要来源于腐殖型母质,为湖湘油和煤成油的混源油;B气田碳同位素值在-27‰~-24‰,w(Pr)/w(Ph)为5.68~10.11,指示B气田原油形成于强氧化环境,是由煤系腐殖型有机质生成;利用庚烷值与异庚烷值对原油成熟度进行划分,属于低熟到成熟阶段。考虑西湖凹陷原油经历较为明显的蒸发分馏作用,原油的轻烃组分发生变化,结合Mango原油形成温度公式,计算出B气田原油的形成温度为129.6~132.0℃,进一步计算出原油成熟度在0.92%~0.95%,可以判断西湖凹陷原油处于成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地球化学 陆源有机质 腐殖型母质 蒸发分馏 成熟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烈气洗作用导致原油成分变化的定量计算:以库车坳陷天然气藏为例 被引量:22
16
作者 张斌 黄凌 +2 位作者 吴英 王辉 崔洁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70-279,共10页
库车坳陷以产天然气为主,同时产出少量原油和凝析油,油气充注不同步,普遍具有"油早气晚"的特点,晚期大量天然气的侵入,必然对早期聚集的油藏发生改造作用。对气藏中原油成分变化的定量计算和讨论,可为天然气的注入强度定量评... 库车坳陷以产天然气为主,同时产出少量原油和凝析油,油气充注不同步,普遍具有"油早气晚"的特点,晚期大量天然气的侵入,必然对早期聚集的油藏发生改造作用。对气藏中原油成分变化的定量计算和讨论,可为天然气的注入强度定量评价提供直接证据。未遭受气洗的原油,正构烷烃摩尔浓度的对数与相应的碳数呈线性关系,而气洗作用可使轻组分的正构烷烃最先溶解于干气中,并随着天然气继续向前运移,原始油藏中的轻组分正构烷烃大大减少。以此为理论基础,建立了正构烷烃损失的定量计算模型。结果表明克拉2构造原油正构烷烃损失程度最高,平均可达70%左右,大北构造带原油正构烷烃损失程度差异较大,与该地区断块发育有关。气洗作用导致原油正构烷烃减少,而金刚烷、多环芳烃等在天然气中溶解度较低的化合物得以浓缩富集,相对含量大大增加。轻芳烃含量也会随之而增加,原油芳香度增加,石蜡度降低。在模拟实验基础上对气洗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初步估算表明,克拉2构造原油遭受的气洗作用最强,是其他构造带的2~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洗作用 原油成分 金刚烷 克拉2天然气藏 蒸发分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原油地化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曹倩 宋在超 +2 位作者 周小进 梁世友 王岭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1-259,共9页
将地化、地质分析相结合,分析了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三潭深凹和保俶斜坡原油的地化特征,进行了油源对比,并梳理了油气成藏过程。不同构造带原油成熟度、母质来源及成藏过程存在差异:西湖凹陷原油成熟度分布在成熟—高成熟... 将地化、地质分析相结合,分析了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三潭深凹和保俶斜坡原油的地化特征,进行了油源对比,并梳理了油气成藏过程。不同构造带原油成熟度、母质来源及成藏过程存在差异:西湖凹陷原油成熟度分布在成熟—高成熟范围,中央背斜带以成熟原油为主,三潭深凹和保俶斜坡原油在成熟—高成熟范围均有分布。油源对比结果显示,中央背斜带花港组原油的源岩以花港组泥质烃源岩为主;三潭深凹花港组原油的源岩以平湖组和花港组泥质烃源岩为主;保俶斜坡平湖组原油源岩以平湖组煤系烃源岩为主;保俶斜坡宝石组原油的源岩以宝石组泥质烃源岩为主。西湖凹陷原油普遍具有"蒸发分馏、气洗分馏"的成藏机制,以保俶斜坡原油最为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化特征 油源对比 蒸发分馏 气洗分馏 西湖凹陷 东海陆架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城凹陷天然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9
18
作者 马安来 包建平 +3 位作者 王培荣 毛凤鸣 侯建国 王文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3-27,共5页
盐城凹陷发现了中等规模的天然气藏 ,与天然气伴生还有少量凝析油 ,目前对天然气成因还有争议。天然气甲烷含量高、重烃含量低、干燥系数高。天然气碳同位素呈正碳分布 ,δ1 3C1 介于 - 37.7‰~ - 38.1‰。结合地质背景 ,认为天然气为... 盐城凹陷发现了中等规模的天然气藏 ,与天然气伴生还有少量凝析油 ,目前对天然气成因还有争议。天然气甲烷含量高、重烃含量低、干燥系数高。天然气碳同位素呈正碳分布 ,δ1 3C1 介于 - 37.7‰~ - 38.1‰。结合地质背景 ,认为天然气为混源气 ,主体为油型裂解气 ,海相古生界烃源岩可能是其主力气源岩。凝析油碳同位素为- 2 8.8‰~ - 30 .5‰ ,全油色谱中含有一定的长链正构烷烃 ,Pr/Ph为 1 .56 ,三环萜烷含量高 ,C2 9Ts、C30 重排藿烷含量高 ,重排甾烷含量高 ,C2 9甾烷 >C2 7甾烷 >C2 8甾烷。石蜡指数、庚烷值表明凝析油为高成熟凝析油 ,C2 9甾烷 2 0S/(2 0S +2 0R)值表明其为成熟原油 ,凝析油为不同成熟度油气混合物 ,主体来源于泰州组烃源岩。凝析油的形成与蒸发分馏作用密不可分。烃类主要充注时间为 6Ma~ 1 5Ma。天然气成藏为“古生新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城凹陷 天然气 成藏模式 凝析油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蒸发分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的形成 被引量:22
19
作者 黄海平 杨玉峰 +1 位作者 陈发景 陶一川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515-522,共8页
通过对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的地质和地球化学分析 ,揭示了天然气的成因特征和形成过程。该区天然气的分子组成和同位素组成均显示出较大的变化 ,甲烷是天然气中的主要组分 ,质量分数在 57.4 % - 98.2 %之间 ,平均为 90 .1%... 通过对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的地质和地球化学分析 ,揭示了天然气的成因特征和形成过程。该区天然气的分子组成和同位素组成均显示出较大的变化 ,甲烷是天然气中的主要组分 ,质量分数在 57.4 % - 98.2 %之间 ,平均为 90 .1%。主要非烃气体是CO2 和N2 ,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 4 .9%和 3.2 % ,且CO2 质量分数变化范围较大。气体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 ,甲烷同位素显示煤型气特征 ,而乙烷和丙烷的同位素显示油型气的特征 ,表明徐家围子深部除煤和Ⅲ型干酪根作为主要气源外 ,仍有一定含量趋于生油的Ⅱ型干酪根作为次要气源 ,实测和计算结果证实天然气主要是有机质在高成熟阶段形成的产物。运移过程中和成藏后的次生变化使天然气的组成和同位素面目变得非常复杂 ,尤其是由盖层微渗漏造成的蒸发分馏作用使同位素出现倒转。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煤型气的发现为该区油气勘探展示出了更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成因 稳定碳同位素 成熟度 蒸发分馏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托斯盆地Jupiter油气田富含CO_2油气藏形成机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马安来 孙红军 +3 位作者 郑磊 黎玉战 徐海 张忠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1-378,共8页
桑托斯盆地Jupiter油气田油气藏中富含CO_2,气层与油层流体成分存在明显差异,油气藏相态及形成机理没有取得共识。采用四参数方框图法、流体组分三角图、φ_1值、Z_1以及Z_2等多参数法对Jupiter油气藏相态进行综合判识,认为Jupiter油气... 桑托斯盆地Jupiter油气田油气藏中富含CO_2,气层与油层流体成分存在明显差异,油气藏相态及形成机理没有取得共识。采用四参数方框图法、流体组分三角图、φ_1值、Z_1以及Z_2等多参数法对Jupiter油气藏相态进行综合判识,认为Jupiter油气藏为带油环凝析气藏。油气藏中凝析油与原油具有相似的分子地球化学特征,Pr/Ph比值为1.58~1.88,C_(26)三环萜烷/C_(25)三环萜烷比值为1.15~1.22,甾烷以C_(27)甾烷占优势,藿烷/甾烷比值大于4,TPP比值大于0.5,全油碳同位素在-25‰左右。地球化学参数说明二者来源于白垩系Upper Barremian-Lower Aptian阶湖湘烃源岩。凝析油与原油具有相似的成熟度,均为生烃高峰的产物。烷烃气来自于Upper Barremian-Lower Aptian阶湖湘烃源岩,为生烃高峰——凝析油前期阶段的产物。CO_2为火山幔源型CO_2,大量CO_2后期注入形成的蒸发分馏作用,对早期形成的油气藏进行改造,形成了现今带油环凝析气藏的面貌。地球化学参数证实了蒸发分馏作用的存在,无机CO_2的注入丰富了蒸发分馏作用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分馏 带油环凝析气藏 CO2 油气藏 白垩系 Jupiter油气田 桑托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