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nman-Monteith蒸散模型及其在森林下垫面中参数的确定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孝广 毕华兴 +2 位作者 刘胜 刘利峰 李笑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57-261,共5页
Penm an-M on te ith公式是在蒸散研究中应用最多,也是变化形式最多的方法,该文在对目前Penm an-M on te ith模型在森林下垫面中应用总结的基础上,阐述了其中众多参数的意义和常用的确定方法,着重探讨了影响该模型精确性的关键因子净辐... Penm an-M on te ith公式是在蒸散研究中应用最多,也是变化形式最多的方法,该文在对目前Penm an-M on te ith模型在森林下垫面中应用总结的基础上,阐述了其中众多参数的意义和常用的确定方法,着重探讨了影响该模型精确性的关键因子净辐射、空气动力学阻力和冠层阻力的计算方法,并分析了Penm an-M on te ith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该模型在今后森林蒸散研究中发展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man—Monteith蒸散模型 下垫面 净辐射 空气动力学阻力 冠层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植被-大气系统水和热传输机理及区域蒸散模型(英文)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永强 刘昌明 于强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62-567,共6页
在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建立了估算土壤 植被 大气系统水、热传输的模型 ,并且在华北平原中国科学院两个农业生态试验站设计了 3个试验 ,验证模型的精度和有效性 .第一个模型是基于瞬时通量观测基础上建立的植被冠层光合 导度 蒸散... 在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建立了估算土壤 植被 大气系统水、热传输的模型 ,并且在华北平原中国科学院两个农业生态试验站设计了 3个试验 ,验证模型的精度和有效性 .第一个模型是基于瞬时通量观测基础上建立的植被冠层光合 导度 蒸散耦合模型 ,它模拟的结果与涡度相关系统测定结果比较一致 ;第二个模型为一维 3层的土壤水量平衡模型 ,此模型成功用于模拟 1 998— 2 0 0 3年度太行山山前平原不同灌溉条件下的土壤水分深层入渗和蒸散过程 ;第三个模型为区域能量通量和日蒸散模型 ,它基于卫星遥感数据和地面同步观测而建立 ,本模型可以监测区域地表的干旱状况 ,用于估算区域能量通量和日蒸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植被-大气系统 水热传输机理 蒸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黄土残塬区坡面的日蒸散模型 被引量:6
3
作者 胡振华 王治国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3年第1期95-98,共4页
基于蒸发的物理机制,分析晋西黄土残塬区影响坡面蒸发的主导因子,提出了可以在不饱和土壤水分情况下应用的坡面土壤蒸发模型。认为坡度、坡向、土壤含水量、最高气温及植被盖度是影响坡面蒸发的主导因子。该模型对精确定量黄土残塬区小... 基于蒸发的物理机制,分析晋西黄土残塬区影响坡面蒸发的主导因子,提出了可以在不饱和土壤水分情况下应用的坡面土壤蒸发模型。认为坡度、坡向、土壤含水量、最高气温及植被盖度是影响坡面蒸发的主导因子。该模型对精确定量黄土残塬区小流域的生态需水及指导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地区 黄土残源区 坡面 蒸散模型 气候因子 植被盖度 小流域 水土保持 生态环境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定额灌溉条件下农田土壤水蒸散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韩雄 张强 安静华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20-23,共4页
在低定额灌溉条件下 ,农田土壤水分常处在水分胁迫条件下 ,对水分胁迫下农田土壤水分蒸散模型进行了研究 ,在水分胁迫下实际蒸散量 (ET)与潜在蒸散量 (ETm)之间关系为 :ET =KW·ETm·KW,与根层土壤有效水含量具有直线相关性 .... 在低定额灌溉条件下 ,农田土壤水分常处在水分胁迫条件下 ,对水分胁迫下农田土壤水分蒸散模型进行了研究 ,在水分胁迫下实际蒸散量 (ET)与潜在蒸散量 (ETm)之间关系为 :ET =KW·ETm·KW,与根层土壤有效水含量具有直线相关性 .模型中考虑根系分布的影响 ,能明显提高模型精度 ,为低定额灌溉确定农田实际耗水量提供科学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定额灌溉 蒸散模型 农田灌溉 土壤水蒸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遥感蒸散模型的西南地表蒸散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于静 柳锦宝 +1 位作者 姚云军 刘志红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0-74,共5页
基于卫星遥感资料以及气象站点数据,利用基于地表净辐射、植被指数、月平均气温和月温差的混合型线性双源遥感蒸散模型估算了我国西南地区地表蒸散量,并与MODIS数据作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遥感蒸散模型估算的蒸散值与MODIS监测... 基于卫星遥感资料以及气象站点数据,利用基于地表净辐射、植被指数、月平均气温和月温差的混合型线性双源遥感蒸散模型估算了我国西南地区地表蒸散量,并与MODIS数据作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遥感蒸散模型估算的蒸散值与MODIS监测的值具有很好相关性,其模拟精度依次为:秋季>冬季>夏季>春季。利用改进后的模型研究了西南地表蒸散,发现近20 a来该地区实际蒸散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春、夏两季蒸散量较大,占全年总量的62.3%,春季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广西大部分地区以及云南南部实际蒸散量较大,而川西则较小;夏季与秋季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趋势,由广西、贵州、重庆向云南和四川递减;冬季则呈现由南向北递减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蒸散模型 地表蒸散 精度验证 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型线性双源遥感蒸散模型的南疆绿洲地区干旱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高瑜莲 柳锦宝 +2 位作者 柳维扬 于静 刘志红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31-237,共7页
利用MOD16蒸散产品数据以及2001—2014年新疆气象站点数据,基于混合型线性双源遥感蒸散模型估算南疆绿洲地区地表蒸散,并对比验证MOD16蒸散产品、反演蒸散量与研究区气象站蒸发皿实测蒸发量之间的关系。定义了蒸散干旱指数EDI,计算EDI距... 利用MOD16蒸散产品数据以及2001—2014年新疆气象站点数据,基于混合型线性双源遥感蒸散模型估算南疆绿洲地区地表蒸散,并对比验证MOD16蒸散产品、反演蒸散量与研究区气象站蒸发皿实测蒸发量之间的关系。定义了蒸散干旱指数EDI,计算EDI距平,分析绿洲地区干旱分布特点,同时对比降水距平来检验干旱监测的准确程度。结果表明:MOD16蒸散产品蒸散量、模型估算蒸散量与蒸发皿实测蒸发量数据的相关性较好,说明利用MOD16蒸散产品数据估算蒸散量可行,也说明估算的蒸散量可信度高;由于绿洲地区北部水分供应更充足,EDI值空间上由南至北呈减小趋势,EDI值年际变化明显且均大于0.6;EDI距平与EDI同向变化,与降水距平反向变化;南疆绿洲地区在2001、2007、2008、2009、2014年的EDI值大于0.66。因此,EDI距平定义了干旱轻重程度界限:EDI临界值为0.66;EDI值越大,EDI距平越大,降水距平越小,干旱程度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混合型线性双源遥感蒸散模型 蒸散干旱指数(EDI) 南疆绿洲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性双源遥感蒸散模型的作物估产——以河套灌区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杜鑫 苏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21-1828,共8页
为探究干旱与半干旱地区作物生育期用水,估算作物产量和优化配置作物灌溉制度,以河套灌区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 8遥感影像数据提取一定时序植被指数监测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利用MODIS数据及改进线性双源遥感蒸散模型,预测研究区作物... 为探究干旱与半干旱地区作物生育期用水,估算作物产量和优化配置作物灌溉制度,以河套灌区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 8遥感影像数据提取一定时序植被指数监测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利用MODIS数据及改进线性双源遥感蒸散模型,预测研究区作物在不同生育期蒸散量并使用常用水分生产函数模型进行主要作物玉米估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近年来作物种植面积相对稳定,其中玉米种植量最多,葵花其次,小麦最少;研究区玉米在初期、中期、旺盛期和末期4个生长阶段平均日蒸散分别为2.0、3.09、4.2和2.79 mm/d,R^(2)分别为0.6601、0.7617、0.7701和0.7219;水分生产函数估产模型中Stewart模型在研究区模拟效果较好,其中临河区2016年玉米估产量为11018.5 kg/hm^(2),相对误差为6.82%。该研究可作为干旱区作物生育期监测及估产的重要方法之一,为灌区科学灌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数 蒸散模型 作物估产 水分生产函数 遥感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时间尺度下稻田蒸散模型比较
8
作者 李谦 景元书 李轲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5期238-243,共6页
准确估算稻田蒸散量,对于提高稻田灌溉管理精度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波文比系统与自动气象站实测数据,利用FAO-Penman-Monteith、FAO-17-Penman以及Priestley-Taylor模型对稻田蒸散量进行模拟,探究2种时间尺度上蒸散模型... 准确估算稻田蒸散量,对于提高稻田灌溉管理精度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波文比系统与自动气象站实测数据,利用FAO-Penman-Monteith、FAO-17-Penman以及Priestley-Taylor模型对稻田蒸散量进行模拟,探究2种时间尺度上蒸散模型对蒸散量的估算精度差别。结果表明,各模型估算值与波文比计算值的整体变化趋势一致,但逐时、逐日尺度上各模型估算蒸散值与实测值的拟合效率差别明显。逐时尺度上,Priestley-Taylor模型的拟合效率较高,FAO-PM模型次之,FAO-17-Penman模型的最差。但在逐日尺度上,FAO-PM模型和Priestley-Taylor模型的拟合效率均较高,FAO-17-Penman模型的最差。研究结果对于局地地区在不同时间尺度上选取合适蒸散模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逐时 逐日 蒸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贵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模型适用性评价
9
作者 范梦颖 吴宗俊 +3 位作者 崔宁博 王智慧 毛华艳 胡静仪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28-937,共10页
根据地貌特征及行政区划将云贵两省分为5个区域,使用当地15个气象站点共56 a的逐日气象资料计算了18种参考作物蒸散量模型的模拟值,并以FAO56 Penman-Monteith法为标准对各模型模拟值进行了精度对比及误差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模型在... 根据地貌特征及行政区划将云贵两省分为5个区域,使用当地15个气象站点共56 a的逐日气象资料计算了18种参考作物蒸散量模型的模拟值,并以FAO56 Penman-Monteith法为标准对各模型模拟值进行了精度对比及误差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模型在不同云贵分区间的模拟效果差异不大,R^(2)的平均变异系数为8.81%,模型精度主要影响因素为辐射能量项,次要因素为空气动力项;综合法模型模拟精度最高,R^(2)为0.81~0.99,辐射法次之,R^(2)为0.84~0.98,温度法和水汽压法较差,R^(2)为0.24~0.83;这4种方法中,各类型最优模型分别为FAO 24 Penman(全区整体评价指标GPI为0.506,排位1),Inmark(GPI为0.142,排位4),Hargreaves-Samani(GPI为-0.022,排位12)和Romanenko(GPI为-0.072,排位13).综上,经验模型FAO 24 Penman和Inmark模型适用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云贵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的简化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散模型 Penman-Monteith模型 云贵地区 反距离插值 适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地区遥感双层蒸散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宋小宁 赵英时 李新辉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4-67,共4页
内蒙古半干旱地区存在着严重的缺水问题,而在草原生态系统中,植被蒸发蒸腾是水分损失的一个重要途径。以不同退化程度的草地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着区域缺水问题,首先运用MODIS卫星遥感数据定量反演了地表参数(组分温度、反照率、叶面积... 内蒙古半干旱地区存在着严重的缺水问题,而在草原生态系统中,植被蒸发蒸腾是水分损失的一个重要途径。以不同退化程度的草地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着区域缺水问题,首先运用MODIS卫星遥感数据定量反演了地表参数(组分温度、反照率、叶面积指数、植被覆盖度等);然后从地表能量平衡原理入手,结合地面同步实测数据和气象数据,运用遥感蒸散法,建立了基于亚像元的半干旱地区区域双层蒸散模型。为提高区域缺水遥感定量研究的精度提供了保障,也对西部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分温度 叶面积指数 亚像元 双层蒸散模型
原文传递
SWH双源蒸散模型模拟效果验证及不确定性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戈男 胡中民 +5 位作者 李胜功 郑涵 朱先进 孙晓敏 于贵瑞 李景保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86-1897,共12页
SWH模型是在经典Shuttleworth-Wallace双源蒸散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蒸散模型。过去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站点尺度上SWH模型表现出较高模拟精度,但有关模型对主要参数及驱动变量的敏感性以及模型模拟的不确定性来源等缺乏深入理解与认识... SWH模型是在经典Shuttleworth-Wallace双源蒸散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蒸散模型。过去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站点尺度上SWH模型表现出较高模拟精度,但有关模型对主要参数及驱动变量的敏感性以及模型模拟的不确定性来源等缺乏深入理解与认识。本文通过与51个陆地生态系统站点多年的蒸散观测数据对比,在季尺度、年尺度上验证了全国范围内SWH模型的模拟效果,并分析了关键参数和驱动变量对模型不确定性的贡献大小。结果表明:SWH模型在区域尺度上取得了较好的模拟效果,模拟蒸散与实测值R2均在0.75以上。模型各参数中,冠层导度估算涉及的两个参数对蒸散模拟不确定性影响较大;驱动数据中,归一化植被指数对蒸散模拟不确定性影响较大。尽管部分数据(如降水)因插补存在较大的误差,但总体上气候驱动数据对蒸散模拟的不确定性的贡献仍低于NDV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H双源蒸散模型 Shuttleworth-Wallace模型 蒸散模拟 不确定性分析
原文传递
SEBAL模型及其在区域蒸散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4
12
作者 李红军 雷玉平 +1 位作者 郑力 毛任钊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2005年第3期321-325,共5页
蒸散是地表能量平衡与水量平衡的重要参数,遥感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区域蒸散的研究。基于地表能量平衡方程,SEBAL模型利用遥感影像的可见光、近红外与热红外波段及少量气象数据可计算出区域的日蒸散量,是一个物理概念较为清楚的模型。采用L... 蒸散是地表能量平衡与水量平衡的重要参数,遥感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区域蒸散的研究。基于地表能量平衡方程,SEBAL模型利用遥感影像的可见光、近红外与热红外波段及少量气象数据可计算出区域的日蒸散量,是一个物理概念较为清楚的模型。采用Landsat7ETM+数据利用SE-BAL模型对河北省栾城县进行了遥感蒸散研究,计算获得相关地面特征参数与日蒸散量,模拟结果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区域蒸散SEBAL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光合-蒸散耦合模型模拟冬小麦CO_2通量的日变化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靖 于强 +2 位作者 李湘阁 孙晓敏 朱治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782-2788,共7页
根据 SPAC理论建立了一个冬小麦光合和蒸散的耦合模型。冬小麦 CO2 通量包括冠层光合、呼吸和土壤呼吸。冠层光合采用了 Farquhar光合作用生化模型 ,并通过冠层阻力的参数化将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耦合起来。用涡度相关方法观测了 CO2通... 根据 SPAC理论建立了一个冬小麦光合和蒸散的耦合模型。冬小麦 CO2 通量包括冠层光合、呼吸和土壤呼吸。冠层光合采用了 Farquhar光合作用生化模型 ,并通过冠层阻力的参数化将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耦合起来。用涡度相关方法观测了 CO2通量 ,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结果显示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 CO2 通量日变化过程。对模型的敏感性分析发现日间 CO2 通量最敏感的参数是初始量子效率。其次 ,CO2 通量对光响应曲线凸度、CO2 补偿点、凋萎点和叶面积指数的变化也有着较强的敏感性 ;夜间 CO2 通量敏感的参数是最适温度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蒸散耦合模型 CO2通量 日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光合-蒸散耦合模型模拟冬小麦水热通量的日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靖 于强 +1 位作者 李湘阁 孙晓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2077-2082,共6页
从SPAC理论出发 ,建立了一个冬小麦光合和蒸散的耦合模型 .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采用Shut tleworth Wallace的双层模型计算 ,并通过冠层阻力的参数化 ,将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耦合起来 .用涡度相关方法 ,观测了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 ,对模型... 从SPAC理论出发 ,建立了一个冬小麦光合和蒸散的耦合模型 .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采用Shut tleworth Wallace的双层模型计算 ,并通过冠层阻力的参数化 ,将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耦合起来 .用涡度相关方法 ,观测了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 ,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 ,模拟值与观测值比较一致 ,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日变化过程 .对模型的敏感性分析发现 ,冬小麦蒸腾比较敏感的参数有凋萎点、气孔导度参数、叶对红外辐射的反射率和光响应曲线凸度 ;土壤蒸发只对土壤阻力参数的敏感性较强 .本模型对水热通量与环境因子作用过程的理论研究和指导农田的灌溉制度等有一定的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蒸散耦合模型 水热通量 日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nman-Monteith公式的双源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37
15
作者 莫兴国 林忠辉 刘苏峡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11,共6页
本文在Penman Monteith公式的基础上 ,推导出能解析计算冠层蒸腾和土壤蒸发的双源模型 ,使之能广泛用于农田蒸腾和蒸发的计算 .采用玉米田波文比—能量平衡 (BREB)观测资料对模型进行检验 ,模拟的蒸散量与BREB的结果相当一致 .模型主要... 本文在Penman Monteith公式的基础上 ,推导出能解析计算冠层蒸腾和土壤蒸发的双源模型 ,使之能广泛用于农田蒸腾和蒸发的计算 .采用玉米田波文比—能量平衡 (BREB)观测资料对模型进行检验 ,模拟的蒸散量与BREB的结果相当一致 .模型主要参数对蒸散的敏感性分析表明 ,这些参数变化± 2 0 %时 ,蒸散的响应小于± 7%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蒸散模型 土壤蒸发 冠层蒸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的区域地表蒸散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万同 赵庆良 杜佳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共7页
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大面积的区域地表蒸散(evapotranspiration,ET)反演和估算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国内外学者围绕该领域在理论和技术方法上开展了大量研究。能量平衡原理是遥感估算地表ET的理论基础,由此发展出多种遥感ET模型与算法。在... 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大面积的区域地表蒸散(evapotranspiration,ET)反演和估算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国内外学者围绕该领域在理论和技术方法上开展了大量研究。能量平衡原理是遥感估算地表ET的理论基础,由此发展出多种遥感ET模型与算法。在分析几种常见ET模型算法的基本原理及优缺点的基础上,阐述了不同方法的适应性及相关研究进展情况,提出了目前遥感ET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展望了遥感ET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表蒸散 能量平衡 蒸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大豆田蒸散量模拟 被引量:5
17
作者 贾志军 吴文心 赵海亮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0-56,共7页
基于涡度相关系统测量值和小气候观测资料,比较分析了Penman、FAO Penman-Monteith和Priestley-Taylor 3个模型对三江平原大豆田蒸散量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3个模型参数采用常数时模拟值均大于测量值,尤以Penman模型最为明显,平均高估1... 基于涡度相关系统测量值和小气候观测资料,比较分析了Penman、FAO Penman-Monteith和Priestley-Taylor 3个模型对三江平原大豆田蒸散量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3个模型参数采用常数时模拟值均大于测量值,尤以Penman模型最为明显,平均高估174.6%.Penman和FAO Penman-Monteith模型模拟效率均小于0,表明其模拟效果较差,不能用于估算大豆田间蒸散量.Penman和FAO Penman-Monteith模型的作物系数Kc值与叶面积指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饱和水汽压差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riestley-Taylor模型α值与叶面积指数和风速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饱和水汽压差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依据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修正Kc或α值后,Penman、FAO Penman-Monteith和Priestley-Taylor模型估算精度均明显提高,平均偏差变化范围为-0.10~0.00 mm·d-1,均方根误差均为0.67 mm·d-1,模拟效率均为0.61.方差分析进一步表明3个模型模拟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但相对而言,Priestley-Taylor模型的截距、斜率和平均偏差略优于其他2个模型,因此Priestley-Taylor模型修正式是估算三江平原大豆田实际蒸散量的最优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模型 作物系数 α值 大豆田 三江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农田蒸散量的冠层温度法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蔡焕杰 熊运章 邵明安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集刊》 CSCD 1991年第1期57-65,共9页
目前,测算农田蒸散的方法有许多种,但都难以准确地求出大面积范围内的平均蒸散。红外测温技术由蒸散的估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本文在对几种冠层温度——蒸散模型评述的基础上,由实测资料用Brown-Rosenbefg模型计算了冬小麦郁闭地面后... 目前,测算农田蒸散的方法有许多种,但都难以准确地求出大面积范围内的平均蒸散。红外测温技术由蒸散的估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本文在对几种冠层温度——蒸散模型评述的基础上,由实测资料用Brown-Rosenbefg模型计算了冬小麦郁闭地面后的农田蒸散并与波文比方法计算的蒸散做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用于计算作物郁闭地面后的农田蒸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蒸散 冠层温度 蒸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区域蒸散发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黎辉 陈宁 朱启林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9年第5期412-413,416,共3页
蒸散发是极其重要的水循环要素过程,影响着地表降水和辐射能的重新分配。遥感作为一种高效的空间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把蒸散发的研究带到了一个新的局面。综述了遥感监测蒸散发的现状,介绍了遥感研究蒸散发的理论基础及常用的几种模型,... 蒸散发是极其重要的水循环要素过程,影响着地表降水和辐射能的重新分配。遥感作为一种高效的空间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把蒸散发的研究带到了一个新的局面。综述了遥感监测蒸散发的现状,介绍了遥感研究蒸散发的理论基础及常用的几种模型,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遥感 能量平衡方程 遥感蒸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稻田蒸散量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贾志军 姬兴杰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0-388,共9页
基于2005-2007年涡度相关系统测量值和小气候观测资料,比较分析Penman、Penman-Monteith和Priestley-Taylor模型对三江平原稻田5-10月蒸散量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3个模型参数采用常规参数时,Penman模型模拟值明显大于测量值,平均高估10... 基于2005-2007年涡度相关系统测量值和小气候观测资料,比较分析Penman、Penman-Monteith和Priestley-Taylor模型对三江平原稻田5-10月蒸散量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3个模型参数采用常规参数时,Penman模型模拟值明显大于测量值,平均高估103.5%;但Penman-Monteith和Priestley-Taylor模型模拟效果较好,平均偏差分别为0.26和0.02mm·d-1,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68和0.71mm·d-1。Penman和PenmanMonteith模型作物系数(Kc)与叶面积指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riestley-Taylor模型修正式参数α值与叶面积指数、饱和水汽压差和风速均为正相关关系,且与饱和水汽压差和风速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依据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校正模型参数后,Penman模型模拟精度显著提高,平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28和0.64mm·d-1,模拟效率由负值转变为正值0.75。而Penman-Monteith和Priestley-Taylor模型模拟精度没有明显改变。方差分析进一步表明校正模型参数后3个模型的估算值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3个模型对三江平原稻田蒸散量的估算精度一致。由此可见,Penman-Monteith和Priestley-Taylor模型无论是否校正作物系数或参数α,均适于估算三江平原稻田蒸散量,而Penman模型需在修正作物系数后方可用于估算三江平原稻田蒸散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模型 作物系数 α值 稻田 三江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