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循环中蒸汽底循环系统设计优化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段立强 杨勇平 +1 位作者 林汝谋 徐鸿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7-39,共3页
遵循“温度对口,梯级利用”的原则,基于温区概念,建立了联合循环底循环系统设计优化模型,并通过实例对一具体的联合循环底循环系统进行了优化研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单压余热锅炉底循环系统存在一个最优的汽包压力... 遵循“温度对口,梯级利用”的原则,基于温区概念,建立了联合循环底循环系统设计优化模型,并通过实例对一具体的联合循环底循环系统进行了优化研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单压余热锅炉底循环系统存在一个最优的汽包压力,使联合循环系统性能最优;对于双压余热锅炉底循环系统,高压汽包压力并不是越高越好,存在一个合理的选择区域,一定高压汽包压力下存在一个最佳的低压汽包压力使系统性能最优;与单压余热锅炉底循环系统相比,双压余热锅炉底循环系统余热利用率更高,从而更好地实现了能的梯级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循环发电 蒸汽循环系统 设计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设计与蒸汽系统参数分析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士杰 李宇红 +1 位作者 刘祥源 江亿 《燃气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4-48,共5页
研究了蒸汽系统的参数选择对联合循环部件及总体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单压、双压和三压三种蒸汽系统参数配置方案的设计计算和分析 ,初步得到了联合循环热力系统合理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
关键词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 蒸汽系统 联合循环电站 PG6541B型 燃气轮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盐储能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范玲萍 刘可亮 《发电设备》 2019年第3期160-163,共4页
提出一种带熔盐储能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探讨了采用熔盐储能技术对该系统的运行参数及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系统方案切实可行,利用熔盐在能量需求低谷时储能、在能量需求高峰时释能,燃机效率至少可提高18%,增加了电厂收益,提... 提出一种带熔盐储能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探讨了采用熔盐储能技术对该系统的运行参数及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系统方案切实可行,利用熔盐在能量需求低谷时储能、在能量需求高峰时释能,燃机效率至少可提高18%,增加了电厂收益,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 熔盐 储能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气对PG9171E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傅腾 陈晓利 +2 位作者 陈希叶 刘栗 高继录 《节能技术》 CAS 2022年第2期105-109,117,共6页
为了研究氢气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性能的影响,本文以PG9171E型燃气轮机和双压无再热余热锅炉为对象,基于Aspen Plus软件建立了联合循环系统模型,并对燃气轮机、蒸汽轮机和联合循环系统的输出功率以及效率等进行了分析,得出:随着燃料... 为了研究氢气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性能的影响,本文以PG9171E型燃气轮机和双压无再热余热锅炉为对象,基于Aspen Plus软件建立了联合循环系统模型,并对燃气轮机、蒸汽轮机和联合循环系统的输出功率以及效率等进行了分析,得出:随着燃料中H_(2)的增加,燃气轮机输出功率和效率逐渐增加;蒸汽轮机输出功率逐渐增加,但蒸汽轮机效率逐渐减小;联合循环系统输出功率和效率逐渐增加。因此可以得出向燃料中掺氢气,可以提高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 PG9171E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 输出功率 循环效率 Aspen Pl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9E燃机(100MW级)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中余热锅炉参数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2
5
作者 薛以泰 《余热锅炉》 2005年第1期1-11,共11页
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系统中余热锅炉的参数优化,是余热锅炉设计和研究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具体实例,详细阐述了杭州锅炉集团有限公司首批开发的配9E燃机的联合循环系统中余热锅炉蒸汽循环系统优化、蒸汽参数优化和除氧热源优化的... 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系统中余热锅炉的参数优化,是余热锅炉设计和研究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具体实例,详细阐述了杭州锅炉集团有限公司首批开发的配9E燃机的联合循环系统中余热锅炉蒸汽循环系统优化、蒸汽参数优化和除氧热源优化的设计过程和结果。概述了该等级燃机余热锅炉的设计和结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 9E燃机 余热锅炉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飞机综合环境控制系统 被引量:8
6
作者 刘铭 《航空科学技术》 2004年第2期28-31,共4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F-22战斗机的综合环境控制系统,着重阐述其蒸汽循环系统、液冷回路和热管理系统及各自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功能。
关键词 F-22战斗机 综合环境控制系统 工作原理 蒸汽循环系统 热管理系统 液体冷却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联合循环机组余热锅炉的优化选择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志立 王仲宇 《中国城市经济》 2011年第5X期148-149,共2页
分析了大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余热锅炉补燃与不补燃的应用条件及各自特点,给出了几种蒸汽轮机循环系统的布置方案,并分析了蒸汽循环系统的选择方法,对余热锅炉型式进行了分析比较。
关键词 联合循环机组 余热锅炉 蒸汽循环系统 关键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燃气联合循环发电技术 被引量:10
8
作者 郑建涛 徐越 许世森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4-28,共5页
概述了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和太阳能-燃气联合循环发电(ISCC)技术的特点,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研发和运行的太阳能混合电站。总结发现:ISCC发电技术为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应用方案,既利用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又克服了其资源... 概述了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和太阳能-燃气联合循环发电(ISCC)技术的特点,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研发和运行的太阳能混合电站。总结发现:ISCC发电技术为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应用方案,既利用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又克服了其资源的不稳定性,根据太阳能白天发电夜晚不发电的特点,实现电网昼夜自然调峰;目前ISCC系统具有塔式、碟式、槽式和菲涅尔式等重要形式,可根据电厂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形式,最大化地提高综合能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燃气联合循环发电 塔式 碟式 槽式 菲涅尔式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铁生产过程的能源高效配置与余能梯级利用研究报告
9
作者 谭春青 王立 +2 位作者 张华良 袁怡祥 童莉葛 《科技资讯》 2016年第30期184-185,共2页
在中低温余热蒸汽利用方面,该研究提出的新型三吸附器空气预纯化流程,可实现空分装置TSA预纯化系统节能30%左右,对于完成钢铁生产节能降耗任务具有积极的现实作用;通过建立TSA过程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理论上证明了三吸附器空... 在中低温余热蒸汽利用方面,该研究提出的新型三吸附器空气预纯化流程,可实现空分装置TSA预纯化系统节能30%左右,对于完成钢铁生产节能降耗任务具有积极的现实作用;通过建立TSA过程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理论上证明了三吸附器空气预纯化流程的节能效果显著和纯化性能可靠;为了进一步验证理论预测,对该流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初步实验验证了三吸附器空气预纯化流程的产品空气质量符合工业标准。在钢铁生产过程的蒸汽波动规律方面,根据调研的钢铁生产过程副产煤气(高炉煤气为主)的基本数据,分析钢铁生产过程与煤气伴生特点,掌握各种副产煤气的理化特性。开展并完成基于中低温余热回收的不抽真空分离式热管试验平台的设计工作,建立了基于exergy分析的多目标优化模型,正在开展不同品位及波动性余能(蒸汽)的回收利用特性研究。在煤气压缩系统内部流动机理方面,研究组对叶轮机械叶片全三维反问题优化设计方法进行研究,新开发的全三维叶片反问题方法,相比正问题方法,获得同样精度的叶型可以减少2倍以上计算时间。在此基础上,探讨弯叶片对多级轴流压缩机变工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正弯有利于减少角区回流或分离,压缩系统的工况性能显著改善,特别是喘振裕度可提高10%左右。在低热值副产煤气洁净稳燃技术方面,建立了针对CO为主要成分,同时含有大量惰性气体、不含氢气(或极微量氢气)、且目标热值在800~1200kCal/m3的低热值燃气洁净稳燃实验台。设计了锥形稳燃头部、多涡旋燃烧稳燃头部,及其配套燃烧室。实验考察了惰性气体含量对于低热值燃气燃烧特性和熄火极限的影响。实验初步实现了模拟864~1052kCal/m3的低热值副产煤气的稳定燃烧。在低热值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的变工况特性研究方面,以燃气轮机、煤气压缩机为核心,分别讨论了燃气轮机涡轮进口温度、燃料组分(热值)和煤气压缩机出口压力对燃气轮机热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随着透平进口温度的增加,燃机效率和机组净效率均增加;(2)随着燃料热值的增加,燃气轮机净效率η2略有增加;(3)随着煤气压缩机出口压力增加,燃气轮机效率基本不变,但净效率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减排 低温余热回收 三吸附器 低热值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