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洋葱精油的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李丽梅 李景明 +1 位作者 孙亚青 倪元颖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6-89,共4页
以新鲜洋葱为原料,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精油,比较了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解pH和提取时间对洋葱精油提取的影响,并以提取时间、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为考查因素,采用L9(33)正交实验确定了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精油的最佳工艺参数... 以新鲜洋葱为原料,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精油,比较了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解pH和提取时间对洋葱精油提取的影响,并以提取时间、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为考查因素,采用L9(33)正交实验确定了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精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时间2.5h,酶解时间1.5h,酶解温度40℃。在上述提取条件下,SDE洋葱精油中含硫化合物浓度可达28354mg/kg(相对于内标物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蒸馏-萃取法(SDE) 洋葱精油 含硫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GC-MS分析姜精油的组分 被引量:6
2
作者 骆海林 陆宁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4-106,109,共4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从热风干燥的生姜中提取姜精油。通过GC-MS方法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用该法能够有效地提取到姜精油,以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含量最高的是姜烯(18.99%),其次是β-倍半水芹烯(14...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从热风干燥的生姜中提取姜精油。通过GC-MS方法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用该法能够有效地提取到姜精油,以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含量最高的是姜烯(18.99%),其次是β-倍半水芹烯(14.35%),α-合金欢烯(9.95%),α-姜黄烯(8.77%),β-没药烯(5.63%),这5种组分占全部被检出组分含量的57.69%,初步确定为姜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精油 同时蒸馏-萃取法(SDE) GC-MS 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安息茴香精油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东星 冯高迁 +3 位作者 刘志昂 张明慧 李景明 倪元颖 《粮油食品科技》 2007年第6期31-33,共3页
以新疆和田地区21-6新孜2号安息茴香为原料,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精油,比较了不同溶剂,提取时间,溶剂加入量及物料粒径对精油提取率的影响,并以提取时间,溶剂加入量及物料粒径为因素,设计了L9(33)的正交实验,确定了提取精油的... 以新疆和田地区21-6新孜2号安息茴香为原料,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精油,比较了不同溶剂,提取时间,溶剂加入量及物料粒径对精油提取率的影响,并以提取时间,溶剂加入量及物料粒径为因素,设计了L9(33)的正交实验,确定了提取精油的最佳工艺参数:即提取时间为3.5h,溶剂量为30mL,物料粒径为0.18mm。在上述提取条件下,安息茴香精油的提取率可以达到2.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蒸馏-萃取法 安息茴香精油 提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葱油及工艺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凤芳 马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90-294,共5页
以新鲜大葱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葱油,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鉴定出25种化合物,其中含硫化合物13种,主要成分有:烯丙基甲硫醚、甲基甲基硫代亚磺酸酯、丙基甲基硫代硫磺酸酯、反式烯丙基丙基三硫醚等;醛... 以新鲜大葱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葱油,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鉴定出25种化合物,其中含硫化合物13种,主要成分有:烯丙基甲硫醚、甲基甲基硫代亚磺酸酯、丙基甲基硫代硫磺酸酯、反式烯丙基丙基三硫醚等;醛类3种,2-甲基-2-戊烯醛、2-丁炔二乙基乙缩醛、3-丁炔二乙基乙缩醛;酯类6种,主要成分有:2-丁烯酸甲酯、3-戊烯酸,4-甲基-2-丙烯酸酯、2-丁烯酸乙烯酯等;酸2种,乙烯丁酸和2-甲基庚酸;醇类1种,2,4-二甲基-3-戊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蒸馏温度、料液比、同时蒸馏-萃取时间以及水浴温度进行正交实验,确定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葱油最佳工艺参数为:蒸馏温度95℃、料液比1∶2(g∶m L)、同时蒸馏-萃取时间3.5h、水浴温度55℃,此条件下测得含硫化合物含量可达25.15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蒸馏-萃取法(SDE) 葱油 含硫化合物 正交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蒸气蒸馏-薄荷脑萃取法在当归挥发油提取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曲艳国 林丽峰 +3 位作者 韩晓妮 邵平 李题宝 王云秀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第8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当归挥发油提取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优选水蒸气蒸馏-薄荷脑萃取法提取当归挥发油提取工艺。结果:水蒸气蒸馏-薄荷脑萃取法提取的当归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藁本内酯,其得率为5‰。结论:水蒸气蒸馏-薄荷脑萃取法可用于当归挥... 目的:探讨当归挥发油提取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优选水蒸气蒸馏-薄荷脑萃取法提取当归挥发油提取工艺。结果:水蒸气蒸馏-薄荷脑萃取法提取的当归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藁本内酯,其得率为5‰。结论:水蒸气蒸馏-薄荷脑萃取法可用于当归挥发油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蒸气蒸馏-薄荷脑取法 当归 挥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方法提取芦荟花中挥发性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27
6
作者 侯冬岩 回瑞华 +1 位作者 朱永强 刘晓媛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56-459,共4页
用蒸馏 -萃取法和同时蒸馏 -萃取法提取库拉索芦荟花的挥发性物质 ,测得用两种方法提取的芦荟花挥发油含量分别为 0 .85 %和 2 .81 %。用气相色谱 -质谱 ( GC/MS)法从芦荟花挥发油中分别分离并确定出 1 9种和 1 1种化学成分 ,分别占芦... 用蒸馏 -萃取法和同时蒸馏 -萃取法提取库拉索芦荟花的挥发性物质 ,测得用两种方法提取的芦荟花挥发油含量分别为 0 .85 %和 2 .81 %。用气相色谱 -质谱 ( GC/MS)法从芦荟花挥发油中分别分离并确定出 1 9种和 1 1种化学成分 ,分别占芦荟花挥发油总检出量的 99.1 4%和 96.70 %。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 ,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 芦荟花 挥发性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蒸馏-萃取法 库拉索芦荟 药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黑胡椒果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侯冬岩 回瑞华 +3 位作者 李铁纯 杨梅 朱永强 刘晓媛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1期40-42,共3页
用蒸馏 -萃取法提取黑胡椒中挥发性物质 ,测得黑胡椒挥发油的含量为 5 .0 %。用气相色谱 -质谱法(GC/MS)从黑胡椒挥发油中分离并确定出 3 7种化学成分 ,占总检出量的 99.3 7%。其中 2 0种萜类化合物分别是单萜类 1 0种 ,占总检出量的 2 ... 用蒸馏 -萃取法提取黑胡椒中挥发性物质 ,测得黑胡椒挥发油的含量为 5 .0 %。用气相色谱 -质谱法(GC/MS)从黑胡椒挥发油中分离并确定出 3 7种化学成分 ,占总检出量的 99.3 7%。其中 2 0种萜类化合物分别是单萜类 1 0种 ,占总检出量的 2 9.89% ;倍半萜类 8种 ,占总检出量的 44.62 % ;倍半萜氧化物 2种 ,占总检出量的 4.41 %。石竹烯的含量为 3 1 .66% ,比文献报道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黑胡椒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 海南 蒸馏-萃取法 挥发性物质 萜类化合物 化学成分 文献报道 检出量 挥发油 单萜类 氧化物 倍半萜 石竹烯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胡椒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郑炯 陈静霞 +1 位作者 余静 阚建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0-112,共3页
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白胡椒中的挥发油,得率分别为2.15%和2.86%;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从两种方法提取的白胡椒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2种化学成分,其中,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白胡椒挥发油中鉴定出28种化学成分,从同时蒸... 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白胡椒中的挥发油,得率分别为2.15%和2.86%;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从两种方法提取的白胡椒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2种化学成分,其中,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白胡椒挥发油中鉴定出28种化学成分,从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的白胡椒挥发油中鉴定出30种化学成分。白胡椒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有3-蒈烯、柠檬烯、β-蒎烯、石竹烯、α-蒎烯、1-甲氧基-4-(1-丙烯基)苯、α-水芹烯等萜烯类物质。将这两种提取方法相结合,可以更加全面地检测出白胡椒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胡椒 挥发油:水蒸气蒸馏 同时蒸馏-萃取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提取的海南黑、白胡椒香气物质GC-MS比较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柳中 阚建全 +1 位作者 李银聪 王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5-179,198,共6页
分别采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水蒸气蒸馏法(DDE)和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对海南黑、白胡椒的香气成分进行提取,然后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从海南黑、白胡椒中共鉴定出香气物质9... 分别采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水蒸气蒸馏法(DDE)和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对海南黑、白胡椒的香气成分进行提取,然后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从海南黑、白胡椒中共鉴定出香气物质96种。其中,对白胡椒,采用SPME法的提取物中鉴定出了59种化合物,占整个峰面积的90.20%;采用DDE法的提取物中共鉴定出了52种化合物,占整个峰面积的90.25%;采用SDE法的提取物中共鉴定出了26种化合物,占整个峰面积的84.64%。对黑胡椒,采用SPME法的提取物中鉴定出了36种化合物,占整个峰面积的93.07%;采用DDE法的提取物中共鉴定出了37种化合物,占整个峰面积的81.98%;采用SDE法的提取物中共鉴定出了34种化合物,占整个峰面积的78.17%。海南黑、白胡椒的主体香气物质主要有α-蒎烯、3-蒈烯、α-水芹烯、β-月桂烯、D-柠檬烯、石竹烯等烯烃类物质。同时,三种提取方法中,采用SPME法可更加全面地鉴定出胡椒的香气物质,而采用SDE法则可更好地对胡椒的主体香气物质进行浓缩。将这三种方法相结合可以更加全面地检测出海南黑、白胡椒的香气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黑胡椒和白胡椒 香气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法 固相微取法 水蒸气蒸馏 同时蒸馏-萃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木瓜果实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孟祥敏 刘乐全 +1 位作者 徐怀德 刘拉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5-130,共6页
为了深入了解木瓜的香气特征,扩大木瓜的开发利用途径,采用同步蒸馏-萃取法(SDE)对长俊、狮子头、玉兰3种木瓜果实的香气成分进行了提取,并用GC-MS分析了3种木瓜果实香气成分的组成。结果表明,长俊、狮子头和玉兰中分别含有香气成分62,6... 为了深入了解木瓜的香气特征,扩大木瓜的开发利用途径,采用同步蒸馏-萃取法(SDE)对长俊、狮子头、玉兰3种木瓜果实的香气成分进行了提取,并用GC-MS分析了3种木瓜果实香气成分的组成。结果表明,长俊、狮子头和玉兰中分别含有香气成分62,60和53种,其中三者共有的香气成分为21种;3种木瓜果实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成分相同,均为4-甲基-5-(1,3-二戊烯基)-四氢呋喃-2-酮,但其相对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长俊为11.38%,狮子头为25.71%,玉兰为17.72%);三者共有成分中,(E)-2-己烯醛(、E)-2-己烯-1-醇、(Z)-3-己烯-1-醇具有强烈的清香和水果香气,是木瓜产生水果清香的主要风味成分,β-紫罗兰酮系列成分由于具有浓郁的特色芳香,也是木瓜的主要香气成分;木瓜果实香气成分主要包括醇类、酮类、醛类、酯类和烃类,其中醇类、酮类、醛类、酯类物质是构成其芳香风味的重要物质。检索结果表明,试验检测出的(Z)-2-庚烯醛、十六醛、十八醛、甲酸叶醇酯、辛酸环己酯、4,6(E),8(E)-巨豆三烯、巨豆三烯酮等多种化合物,在木瓜果实香气成分研究中尚属首次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 香气成分 同步蒸馏-萃取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植物精油粘胶纤维提萃取技术及性能测试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晓霞 《粘接》 CAS 2022年第10期131-135,共5页
天然植物精油是从植物的花、叶、根和果实等部位萃取与分离出来的带有芳香气味、具挥发性的油状液体,用途广泛。利用提取天然植物精油粘胶纤维,并进行测试纤维的服用性能,重点对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同时蒸馏-萃取法和微波辅助提取... 天然植物精油是从植物的花、叶、根和果实等部位萃取与分离出来的带有芳香气味、具挥发性的油状液体,用途广泛。利用提取天然植物精油粘胶纤维,并进行测试纤维的服用性能,重点对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同时蒸馏-萃取法和微波辅助提取法这3种新型提取方法进行技术优化,总结了各提取与分离技术的原理与优缺点。阐述了天然植物精油的功能特性和应用,且能够满足服务性要求;同时也保持了纤维素纤维分子结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植物精油 粘胶纤维 同时蒸馏-萃取法 微波辅助提取法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GC-O对白及花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珍珍 苏莹 +3 位作者 张斌 陈小华 李会宁 杨培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78-186,共9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imultaneous distertraction extraction,SDE)提取白及花挥发性物质,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y,GC-MS)和气相色谱-嗅闻测量法(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er,GC-O),开展...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imultaneous distertraction extraction,SDE)提取白及花挥发性物质,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y,GC-MS)和气相色谱-嗅闻测量法(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er,GC-O),开展白及花4种样品的挥发性成分和气味特征的研究。GC-MS分析表明,白及花中共鉴定出71种9类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醇类13种(18.31%),醛类16种(22.54%),酯类8种(11.27%)。这些化合物的含量,从花蕾期到展瓣花期大多呈现明显增加,而酯类化合物含量则呈现下降。GC-O结合感官评价,白及花挥发性成分的气味特征呈现为青草气、花香气、果香气和药香气等,其关键气味化合物由正己醛、壬醛、芳樟醇和愈创木酚等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花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 气相色谱-嗅闻测量法(GC-O) 同时蒸馏-萃取法(S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千里光不同部位精油GC-MS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军萍 刘怡 +3 位作者 李哲 朱琳 韩兴昊 刘振东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29-634,共6页
目的:对川西千里光不同部位精油的香气成分进行鉴定及差异分析。方法:将川西千里光分为茎、叶、花3个部分取样,采用蒸馏-萃取法(SDE)从各部位中提取精油,利用GC-MS进行分析。结果:从3个部位精油中共鉴定出140种化学成分,茎精油中共检测... 目的:对川西千里光不同部位精油的香气成分进行鉴定及差异分析。方法:将川西千里光分为茎、叶、花3个部分取样,采用蒸馏-萃取法(SDE)从各部位中提取精油,利用GC-MS进行分析。结果:从3个部位精油中共鉴定出140种化学成分,茎精油中共检测出83种化学成分,相对含量占其总量的99.9994%;花精油中共检测出104种化学成分,相对含量占其总量的99.2801%;叶精油中共检测出111种化学成分,相对含量占其总量的88.2033%。结论:川西千里光3个部位精油成分类别基本相似,各种类数量及相对含量有所差异,这为川西千里光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千里光 精油 蒸馏-萃取法(SDE)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Volatile Compounds in Codfish(Gadus) by a Combination of Two Extraction Methods Coupled with GC-MS Analysis 被引量:5
14
作者 CHANG Yufei HOU Hu LI Bafa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6年第3期509-514,共6页
Codfish is a kind of abyssal fish species with a great value in food industry. However, the flavor of codfish, especially the unpleasant odor, has caused serious problems in its processing. To accurately identify the ... Codfish is a kind of abyssal fish species with a great value in food industry. However, the flavor of codfish, especially the unpleasant odor, has caused serious problems in its processing. To accurately identify the volatile compounds in codfish, a combination of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 method and 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 method was used to extract the volatiles.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 along with Kovats indices(KI) and authentic standard compounds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volatil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total of 86 volatil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in codfish, of them 24 were extracted by SDE, 69 compounds by SPME, and 10 compounds by both SDE and SPME. Seventy volatile compounds were found to have specific odors, of them 7 typical compounds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flavor of codfish. Alcohols(i.e.,(E)-2-penten-1-ol and 2-octanol), esters(i.e., ethyl butyrate and methyl geranate), aldehydes(i.e., 2-dodecenal and pentadecanal) contributed the most to fresh flavor while nitrogen compounds, sulphur compounds, furans, as well as some ketones(i.e., 2-hydroxy-3-pentanone) brought unpleasant odor, such as fishy and earthy odor. It was indicat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multiple extraction methods and GC-MS analysis can enhance the accuracy of identification,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study on flavor of aquatic produ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dfish volatile flavor compound SDE SPME GC-MS Kovats inde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枣果肉中挥发性化学成分的提取及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回瑞华 侯冬岩 李铁纯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5-328,共4页
报道了用蒸馏 萃取法和同时蒸馏 萃取法提取酸枣果肉中挥发性物质 ,测得两种方法提取的酸枣果肉挥发油含量分别为 1.80 %和 2 .30 %。用GC/MS法从酸枣果肉挥发油中分别分离并确定出 4 3种和 2 8种化学成分 ,分别占酸枣果肉挥发油总检... 报道了用蒸馏 萃取法和同时蒸馏 萃取法提取酸枣果肉中挥发性物质 ,测得两种方法提取的酸枣果肉挥发油含量分别为 1.80 %和 2 .30 %。用GC/MS法从酸枣果肉挥发油中分别分离并确定出 4 3种和 2 8种化学成分 ,分别占酸枣果肉挥发油总检出量的 95 .6 2 %和 94 .88%。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 ,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 果肉 挥发性化学成分 提取 蒸馏-萃取法 同时蒸馏-萃取法 含量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苏合丸中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分析及其质量监控 被引量:2
16
作者 回瑞华 侯冬岩 +2 位作者 李铁纯 刘晓媛 朱永强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1-24,共4页
采用了水蒸气蒸馏 萃取法和同时水蒸气蒸馏 萃取法提取冠心苏合丸中的挥发性组分,测得用两种方法提取的冠心苏合丸中的挥发性组分提取率分别为11%和14%。利用GC MS方法对两种方法所得的挥发性组分进行分析,通过G1701BA化学工作站检索NIS... 采用了水蒸气蒸馏 萃取法和同时水蒸气蒸馏 萃取法提取冠心苏合丸中的挥发性组分,测得用两种方法提取的冠心苏合丸中的挥发性组分提取率分别为11%和14%。利用GC MS方法对两种方法所得的挥发性组分进行分析,通过G1701BA化学工作站检索NIST98谱图库,并结合标准谱图库和有关文献,从冠心苏合丸中的挥发性组分中分别确定出19种、14种化学成分,分别占冠心苏合丸中挥发性组分总检出量的95.89%和97.27%。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性组分中的质量分数。主要挥发性组分是冰片、异冰片和苯甲酸苄酯。从两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性组分中确认的化学成分是否涵盖五味中药材具有代表性成分,可以很方便地进行质量监控和真伪鉴别。并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冠心苏合丸中冰片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作为辅助鉴别。结果,冰片浓度在1.0~5.0mg mL范围内与冰片对内标物的色谱峰面积比值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冰片的平均回收率为98%~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蒸馏-萃取法 水蒸气蒸馏-萃取法 冠心苏合丸 气相色谱-质谱 挥发性组分 冰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枣仁中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侯冬岩 回瑞华 +2 位作者 杨梅 李铁纯 郭华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4-86,共3页
报道了用蒸馏 萃取法提取酸枣仁中挥发性物质 ,测得酸枣仁挥发油的含量为 1 0 .40 % ,用GC MS法从酸枣果肉挥发油中分离并确定出 38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 ,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含量。其中主... 报道了用蒸馏 萃取法提取酸枣仁中挥发性物质 ,测得酸枣仁挥发油的含量为 1 0 .40 % ,用GC MS法从酸枣果肉挥发油中分离并确定出 38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 ,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含量。其中主要成分为酯类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 76.1 2 % ,其次为酸类化合物为 7.65 % ,醇类化合物为 3.43% ,醚类化合物为 2 .1 6% ,烷烃化合物为4.61 % ,其它类化合物仅占 4.85 %。共占酸枣仁中挥发油总量的 98.8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 挥发性化学成分 分析 蒸馏-萃取法 提取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柏叶中挥发性组分的酶提取及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回瑞华 侯冬岩 +2 位作者 李铁纯 刘晓媛 朱永强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4-37,共4页
报道了用酶提取侧柏叶中的挥发性组分,考察pH值、酶用量、样品粒度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测得其挥发油的含量为6.0%(w)。采用GC-MS法分离确认出38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雪松烯,占总挥发油的41.25%。并将酶提取(CE)法与同时蒸馏萃取(... 报道了用酶提取侧柏叶中的挥发性组分,考察pH值、酶用量、样品粒度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测得其挥发油的含量为6.0%(w)。采用GC-MS法分离确认出38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雪松烯,占总挥发油的41.25%。并将酶提取(CE)法与同时蒸馏萃取(SDE)法进行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提取法 侧柏叶 挥发性成分 同时蒸馏-萃取法 雪松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山野菊花挥发性化学成分的提取及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回瑞华 侯冬岩 +3 位作者 李铁纯 郭华 朱永强 刘晓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62-166,共5页
报道了用蒸馏-萃取法(1)和同时蒸馏-萃取法(2)提取黄山野菊花中挥发性物质,测得用两种方法提取的黄山野菊花挥发油含量分别为2.83%和3.37%。用GC/MS法从黄山野菊花挥发油中分别确定出37种、28种化学成分,分别占黄山野菊花挥发油总检出量... 报道了用蒸馏-萃取法(1)和同时蒸馏-萃取法(2)提取黄山野菊花中挥发性物质,测得用两种方法提取的黄山野菊花挥发油含量分别为2.83%和3.37%。用GC/MS法从黄山野菊花挥发油中分别确定出37种、28种化学成分,分别占黄山野菊花挥发油总检出量的63.16%和61.16%。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出各类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野菊花 挥发性化学成分 提取 蒸馏-萃取法 GC/MS法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山野菊花萜类化合物的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侯冬岩 郭华 +3 位作者 李铁纯 朱永强 刘晓媛 回瑞华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303-306,共4页
报道了用蒸馏-萃取法(1)和同时蒸馏-萃取法(2)提取千山野菊花中挥发性物质,测得用两种方法提取的千山野菊花挥发油含量分别为6 08%和7 02%.用GC/MS法从千山野菊花挥发油中分别分离并确定出38种、44种化学成分,通过检索Nis98谱图库,再结... 报道了用蒸馏-萃取法(1)和同时蒸馏-萃取法(2)提取千山野菊花中挥发性物质,测得用两种方法提取的千山野菊花挥发油含量分别为6 08%和7 02%.用GC/MS法从千山野菊花挥发油中分别分离并确定出38种、44种化学成分,通过检索Nis98谱图库,再结合有关文献进行人工谱图解析,确认野菊花挥发油的萜类化合物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出各类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菊花 萜类化合物 蒸馏-萃取法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