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芦荟抗菌作用与蒽醌化合物的关系 被引量:76
1
作者 田兵 华跃进 +1 位作者 马小琼 王关林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034-1037,共4页
目的 :分析芦荟抗菌作用与蒽醌化合物含量的关系 ,比较芦荟大黄素和芦荟苷的抗菌作用 ,探讨糖基取代结构对芦荟苷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琼脂扩散法分析皂质芦荟叶皮提取物、芦荟大黄素和芦荟苷对 3种革兰氏阴性菌、2种革兰氏阳性... 目的 :分析芦荟抗菌作用与蒽醌化合物含量的关系 ,比较芦荟大黄素和芦荟苷的抗菌作用 ,探讨糖基取代结构对芦荟苷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琼脂扩散法分析皂质芦荟叶皮提取物、芦荟大黄素和芦荟苷对 3种革兰氏阴性菌、2种革兰氏阳性菌的抑菌活性 ,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分析了芦荟苷对大肠杆菌的作用。结果 :芦荟的抗菌作用与蒽醌化合物的含量呈正相关性。芦荟苷 (1g·L- 1)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抑菌直径大于 (7.1± 0 .15)mm] ,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抗性高于革兰氏阴性菌。芦荟大黄素的抗菌活性较弱。芦荟苷能够改变细胞的形态 ,破坏细胞结构。结论 :蒽醌化合物是芦荟中的抗菌成分 ,芦荟苷是主要抗菌有效成分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 抗菌作用 蒽醌化合物 芦荟苷 芦荟大黄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大黄发根培养物中蒽醌化合物的产生 被引量:12
2
作者 常振战 沈昕 +3 位作者 果德安 鲁宽科 王沙生 郑俊华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5期413-415,共3页
目的:探索用发根培养法生产植物次生代谢物的途径。方法:用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rhizogenes9402所含Ri质粒遗传转化药用植物天山大黄以诱导发根用纸电泳法检测发根中冠瘿碱的存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目的:探索用发根培养法生产植物次生代谢物的途径。方法:用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rhizogenes9402所含Ri质粒遗传转化药用植物天山大黄以诱导发根用纸电泳法检测发根中冠瘿碱的存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根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8甲醚等游离蒽醌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诱导出了天山大黄发根,并建立了发根离体培养系;从发根中检测到甘露碱、农杆碱的存在;定量分析发现,天山大黄发根中含有多种蒽醌类成分,其中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8甲醚的含量分别高于原植物根中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蒽醌 发根培养物 蒽醌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杖蒽醌化合物对阿霉素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凤新 孙振国 +5 位作者 李辛 王金霞 王巍巍 朱彬 郜欣 孙非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8-131,共4页
通过体外、体内中毒性心肌炎模型,研究了虎杖蒽醌化合物对阿霉素(ADM)所致的心肌细胞损伤的治疗及保护作用,观察了受损心肌病理结构及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虎杖蒽醌化合物组血清心肌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或P<0.... 通过体外、体内中毒性心肌炎模型,研究了虎杖蒽醌化合物对阿霉素(ADM)所致的心肌细胞损伤的治疗及保护作用,观察了受损心肌病理结构及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虎杖蒽醌化合物组血清心肌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或P<0.01);光镜观察结果表明,虎杖蒽醌化合物各剂量组心肌损害情况基本恢复正常,明显强于模型组.显示虎杖蒽醌化合物对ADM所致的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治疗及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 蒽醌化合物 阿霉素 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生物反应器培养决明发根合成游离蒽醌化合物 被引量:8
4
作者 常振战 果德安 +4 位作者 郑俊华 金明善 谢梅英 沈昕 王沙生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目的 :探索批量培养植物发根以生产次生代谢物的方法。方法 :用容量 5L的生物反应器培养决明发根 ,连续观测液体培养基 pH值变化 ,用分光光度计连续测定培养基中游离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 结果 :在 36d培养期内收获决明发根 76 1g ,发... 目的 :探索批量培养植物发根以生产次生代谢物的方法。方法 :用容量 5L的生物反应器培养决明发根 ,连续观测液体培养基 pH值变化 ,用分光光度计连续测定培养基中游离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 结果 :在 36d培养期内收获决明发根 76 1g ,发根鲜重增殖了 42倍。结论 :培养基 pH值的高低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物反应器中游离蒽醌类化合物的合成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 决明 发根 培养 蒽醌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戟天和恩施巴戟的蒽醌化合物 被引量:37
5
作者 杨燕军 舒惠一 闵知大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58-364,共7页
从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根的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八个蒽醌化合物,其中二个为新化合物,它们的结构为1,6-二羟基-2,4-二甲氧基蒽醌(1,6-dihydroxy-2,4-dimethoxyanthraquinone,V),1,6-二羟基-2-甲氧基蒽醌(1,6-dihydroxy-2-me... 从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根的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八个蒽醌化合物,其中二个为新化合物,它们的结构为1,6-二羟基-2,4-二甲氧基蒽醌(1,6-dihydroxy-2,4-dimethoxyanthraquinone,V),1,6-二羟基-2-甲氧基蒽醌(1,6-dihydroxy-2-methoxy-anthraquinone,Ⅵ)。从恩施巴戟(Damnacanthus indicus Linn.)根的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七个蒽醌化合物,其中一个为新化合物,其结构为1,4-二甲氧基-2α-羟基蒽醌(1,4-dimethoxy-2-hydroxyanthraquinone,Ⅹ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戟天 恩施巴戟 蒽醌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匙萼木中六种蒽醌化合物构效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周启银 汪涛 +3 位作者 丁兰 张琼 侯茜 王丽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5期74-77,共4页
从匙萼木(Xanthophytum attopvensis Pierre)中分离提取了6种已知蒽醌化合物,用SRB法测试了它们对4种人肿瘤细胞株的体外细胞毒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未有糖基取代的1,3-二羟基-2-醛基蒽醌(1)和1-甲氧基-2-醛基-3-羟基蒽醌(2)对4种细胞株... 从匙萼木(Xanthophytum attopvensis Pierre)中分离提取了6种已知蒽醌化合物,用SRB法测试了它们对4种人肿瘤细胞株的体外细胞毒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未有糖基取代的1,3-二羟基-2-醛基蒽醌(1)和1-甲氧基-2-醛基-3-羟基蒽醌(2)对4种细胞株均显示了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它们比具有糖基取代基的化合物1-甲氧基-2-羟化甲基-3-O-β-D-吡喃葡萄糖蒽醌(3),1-羟基-2-甲基蒽醌-3-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4),1-甲氧基-2-羟甲基蒽醌-3-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5)及1,3-二羟基-2-羟甲基蒽醌-3-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6)的细胞毒活性高约4.7~12.7倍,这可能缘于糖基取代基较大的空间位阻使得化合物与细胞中靶分子的相互作用减弱所致;仅有C-1位取代基不同的化合物1和化合物2具有相似的细胞毒活性,表明蒽醌化合物C-1位为—OH或—OCH3取代时,它们对化合物的细胞毒性贡献相似;与其它3种细胞株相比,HL-60细胞株对蒽醌化合物有更高的敏感性,其对每种蒽醌化合物的IC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匙萼木 蒽醌化合物 细胞毒活性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泛函理论辅助研究大黄素型蒽醌化合物电喷雾质谱的裂解过程 被引量:5
7
作者 牛燕燕 陈光英 +2 位作者 罗由萍 郑彩娟 周学明 《分析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7-372,共6页
从红树植物尖瓣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 var.rhynchopetala)来源的一株青霉菌属真菌Penicillium sp.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鉴定出三个大黄素型蒽醌化合物,分别为:大黄素1,3,8-三羟基-6-甲基蒽醌(1,3,8-trihydroxy-6-methyl-anthraquinon... 从红树植物尖瓣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 var.rhynchopetala)来源的一株青霉菌属真菌Penicillium sp.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鉴定出三个大黄素型蒽醌化合物,分别为:大黄素1,3,8-三羟基-6-甲基蒽醌(1,3,8-trihydroxy-6-methyl-anthraquinone,JGWY-C)、1,3,5,8-四羟基-6-甲基蒽醌(1,3,5,8-tetrahydroxy-6-methyl-anthraquinone,JGWY-D)和1,3,8-三羟基-6-羟甲基蒽醌(1,3,8-trihydroxy-6-hydroxymethyl-anthraquinone,JGWY-B)。采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技术(ESI-IT-MSn)对三个化合物的裂解过程及碎片离子结构进行研究,并运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优化各碎片离子的稳定几何构型和裂解过程的能量变化,进一步验证裂解途径分析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大黄素型蒽醌化合物中酚羟基具有一定的酸性,更容易在负离子模式下形成氧负离子,A环和B环酚羟基在多级裂解过程中易脱去CO和CO_2小分子。这一裂解过程可以作为药物快速检测和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质谱的特征碎片离子峰。此外,化合物JGWY-B碰撞诱导裂解α位-CH_2OH脱去H_2形成醛基,这一过程也得到理论计算的支持。该研究为大黄素型蒽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和检测提供了有用的质谱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型蒽醌化合物 次级代谢产物 电喷雾多级质谱 裂解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蒽醌化合物的处理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刘颖 王竞 +3 位作者 周集体 张劲松 黄丽萍 金若菲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2000年第3期29-33,共5页
本文对物理、化学、生物法处理水中蒽醌化合物的近期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面。
关键词 蒽醌化合物 废水处理 染料 物理法 氧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中蒽醌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9
作者 段淑娥 李敏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1期24-28,共5页
蒽醌类化合物是许多中草药中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有效成分,有的有泻下作用,有的能抗菌,有的能降压降脂,有的能抗癌,有的能抗病毒,有的能凝血,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本文综述了中草药中蒽醌化合物的存在、性质、提取分离方法和定量分析.
关键词 蒽醌化合物 中草药 研究进展 蒽醌化合物 提取分离方法 有效成分 生物活性 定量分析 抗病毒 泻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杖蒽醌化合物抗CVB_3病毒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志洁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41-43,共3页
目的:为了解虎杖蒽醌化合物晶Ⅰ、晶Ⅳ抗CVB3病毒的药效,从而明确虎杖的抗病毒性能并开发利用。方法:以病毒唑为阳性对照,利用空斑减数实验进行研究。结果:在HEP2细胞系统中,晶Ⅰ对CVB3直接杀灭、增殖抑制、感染阻... 目的:为了解虎杖蒽醌化合物晶Ⅰ、晶Ⅳ抗CVB3病毒的药效,从而明确虎杖的抗病毒性能并开发利用。方法:以病毒唑为阳性对照,利用空斑减数实验进行研究。结果:在HEP2细胞系统中,晶Ⅰ对CVB3直接杀灭、增殖抑制、感染阻断的ED50分别为1.54μg/mL、8.34μg/mL、3.06μg/mL,晶Ⅳ的相应系数分别为1.79μg/mL、7.05μg/mL、3.17μg/mL,而病毒唑的相应系数分别为6.26μg/mL、7.55μg/mL、7.50μg/mL。结论:晶Ⅰ对CVB3的治疗指数(TI)为病毒唑对CVB3的TI的4.7、1.0、2.9倍;晶Ⅳ对CVB3的治疗指数(TI)为病毒唑对CVB3的TI的27.5、8.4、18.8倍,提示晶Ⅰ、晶Ⅳ的抗CVB3方面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蒽醌化合物 柯萨基病毒 中医药疗法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溶剂提取大黄中游离蒽醌化合物的比较实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聪 张书锋 +2 位作者 秦葵 连佳芳 屈磊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第9期111-112,共2页
目的探讨在实验教学中用95%乙醇替代氯仿作为溶剂,提取大黄中游离蒽醌化合物的可行性。方法分别使用氯仿和95%乙醇作为溶剂进行游离蒽醌化合物的提取,采用pH梯度萃取法进行分离,分别得到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及大黄素甲醚... 目的探讨在实验教学中用95%乙醇替代氯仿作为溶剂,提取大黄中游离蒽醌化合物的可行性。方法分别使用氯仿和95%乙醇作为溶剂进行游离蒽醌化合物的提取,采用pH梯度萃取法进行分离,分别得到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及大黄素甲醚,比较所得4种游离蒽醌化合物的平均产量,同时进行化学检识及纸色谱检识。结果使用两种不同溶剂提取分离所得到的4种游离蒽醌化合物平均产量无明显差异,化学检识与纸色谱检识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95%乙醇完全可以替代氯仿,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 大黄 游离蒽醌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提取物中5种蒽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婷婷 卢春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55-59,共5页
为研究大孔树脂对大黄5种蒽醌的分离效果,本文采用静态吸附实验,比较6种大孔树脂(HPD-100、XDA-6、AB-8、LX-38、ADS-7和ADS-17)对5种游离蒽醌(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吸附及解吸附性能,筛选出对大黄5种蒽... 为研究大孔树脂对大黄5种蒽醌的分离效果,本文采用静态吸附实验,比较6种大孔树脂(HPD-100、XDA-6、AB-8、LX-38、ADS-7和ADS-17)对5种游离蒽醌(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吸附及解吸附性能,筛选出对大黄5种蒽醌吸附率和吸附率最高的大孔树脂。然后以筛选的大孔树脂作为载体,对其动态吸附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HPD-100大孔树脂对大黄5种蒽醌吸附率和吸附率最高;在层析柱径高比1∶8,上样溶液5种蒽醌总浓度为3.64 mg/mL,上样体积2.0 BV,流速1.0 BV/h,85%的乙醇洗脱,洗脱体积为3.0 BV的优化条件下,HPD-100对5种蒽醌的动态吸附率为86.3%,洗脱率为85.9%,5种蒽醌总含量增加了2.88倍,由原来的7.13%增加到20.5%,总回收率98.7%,提取物中残留的离子液体[bmim]Br也同时被除去,表明本实验选择的优化条件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蒽醌化合物 离子液体 大孔树脂 分离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苯基卟啉蒽醌化合物的质子化热力学
13
作者 胡珍珠 朱志昂 陈东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70-774,共5页
用光度法测得 5种四苯基卟啉蒽醌化合物的表观质子化常数 ,以lnKθ对 1/T作线性回归 ,求出质子化过程的△rHθm<0及△rSθm>0。探讨了取代基的电子效应、空间效应对质子化常数的影响 ,并通过半经验量子化学计算方法PM 3计算了卟... 用光度法测得 5种四苯基卟啉蒽醌化合物的表观质子化常数 ,以lnKθ对 1/T作线性回归 ,求出质子化过程的△rHθm<0及△rSθm>0。探讨了取代基的电子效应、空间效应对质子化常数的影响 ,并通过半经验量子化学计算方法PM 3计算了卟啉环中 2个氮原子 (N )的净电荷和前线轨道能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蒽醌化合物 表观质子化常数 电子吸收光谱 PM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测定大黄及复方制剂中蒽醌化合物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继友 李前锋 +2 位作者 潘仲巍 陈兴国 胡之德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1-102,共2页
关键词 中药 大黄 复方制剂 蒽醌化合物 含量测定 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法 活性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蒽醌化合物的光解动力学及定量结构-性质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兰 黄丽萍 +2 位作者 陈景文 王德高 林晶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4-297,共4页
以高压汞灯为光源,测定了15种蒽醌化合物(ATQs)的光解速率常数(k),讨论了取代基位置、数目及种类对ATQs光解速率的影响.另外,选取9种氨基蒽醌,应用偏最小二乘(PLS)算法,建立了关于k的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模型.根据该模型,决定k值大... 以高压汞灯为光源,测定了15种蒽醌化合物(ATQs)的光解速率常数(k),讨论了取代基位置、数目及种类对ATQs光解速率的影响.另外,选取9种氨基蒽醌,应用偏最小二乘(PLS)算法,建立了关于k的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模型.根据该模型,决定k值大小的主要因素包括:分子生成热、H原子所带最大正电荷、C原子所带最大负电荷,以及分子最低未占据轨道与最高占据轨道能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蒽醌化合物 光解 速率常数 QSP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荟中蒽醌化合物的提取和检测及药用价值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俊杰 付云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1131-11133,11291,共4页
综述了芦荟中蒽醌化合物的提取、检测及药用价值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芦荟中蒽醌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关键词 芦荟 蒽醌化合物 提取 检测 药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杖蒽醌化合物的分离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袁晓 舒楚金 +2 位作者 龚二兰 高俊飞 袁萍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24,共3页
利用硅胶,反相硅胶C18从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利用质谱、核磁共振及红外进行分析鉴定,确定其中6个蒽醌类化合物分别为大黄素-1-β-D-glu(I),大黄素-8-β-D-glu(II),大黄素甲醚-8-β-D-glu(III),2-甲氧基-6-乙酰基-7-甲基胡桃醌(IV),大黄... 利用硅胶,反相硅胶C18从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利用质谱、核磁共振及红外进行分析鉴定,确定其中6个蒽醌类化合物分别为大黄素-1-β-D-glu(I),大黄素-8-β-D-glu(II),大黄素甲醚-8-β-D-glu(III),2-甲氧基-6-乙酰基-7-甲基胡桃醌(IV),大黄素(V),大黄素甲醚(VI),利用DPPH法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测试,发现蒽醌苷类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BHA>I>III>II,V和VI没有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 蒽醌化合物 分离 抗氧化 DP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卟啉-蒽醌化合物分子内光诱导电子传递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平 绪连彩 马丽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541-2546,共6页
合成了以不同长度柔韧碳链相连的三种卟啉(Por)-蒽醌(AQ)二元化合物Por-C_n-AQ(n=1,4,10),主要通过稳态荧光光谱和瞬态荧光光谱研究了它们的分子内光诱导电子传递情况,并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对分子内电子转移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 合成了以不同长度柔韧碳链相连的三种卟啉(Por)-蒽醌(AQ)二元化合物Por-C_n-AQ(n=1,4,10),主要通过稳态荧光光谱和瞬态荧光光谱研究了它们的分子内光诱导电子传递情况,并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对分子内电子转移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共价相连的卟啉-蒽醌二元化合物在光激发下能够发生从卟啉组分到蒽醌组分的分子内光诱导电子传递;连接链性质对电子传递速率有直接的影响.实验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卟啉-蒽醌之间的分子内电子转移很可能是通过超交换机理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蒽醌二元化合物 电子传递 荧光光谱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荟蒽醌化合物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纺织上的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贺志鹏 吴赞敏 韩宇洋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9-41,共3页
以环糊精为壁材,芦荟蒽醌类化合物为芯材制备微胶囊,探讨了反应温度、核壳比、反应时间对微胶囊包合率的影响.对产物进行了电镜扫描和红外分析,并将其整理到棉织物上,测试了其抗菌性、抗紫外性.制备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核壳比1∶5,45℃,2.... 以环糊精为壁材,芦荟蒽醌类化合物为芯材制备微胶囊,探讨了反应温度、核壳比、反应时间对微胶囊包合率的影响.对产物进行了电镜扫描和红外分析,并将其整理到棉织物上,测试了其抗菌性、抗紫外性.制备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核壳比1∶5,45℃,2.0h,乳化剂Span60 2 g/L和转速900 r/min.整理后织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紫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芦荟 蒽醌化合物 纺织品 抗菌 抗紫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荟中的活性成分—蒽醌化合物抗肿瘤的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郭兰 邓怀慈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6年第6期757-759,共3页
芦荟是一种集医药、食用、美容和观赏于一体的重要经济植物,以其独特的功效和广泛的用途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它用途广泛不仅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力、抗肿瘤、防辐射的作用,还具有促进伤口愈合、抗病毒、抗真菌等功效。本文主要阐述芦荟的活... 芦荟是一种集医药、食用、美容和观赏于一体的重要经济植物,以其独特的功效和广泛的用途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它用途广泛不仅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力、抗肿瘤、防辐射的作用,还具有促进伤口愈合、抗病毒、抗真菌等功效。本文主要阐述芦荟的活性成分蒽醌类化合物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 蒽醌化合物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