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蓖麻毒素A链(RTA)功能域突变体构效关系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冯健男 裴武红 +2 位作者 吴加金 黎燕 沈倍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1415-1418,共4页
结合对蓖麻毒素A链(RTA)功能域氨基酸(Tyr80,Trr123,Gln177,Arg180)点突变后对其生物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利用半经验量子化学AMI方法对RTA功能域及其点突变进行了理论计算.通过分析前线分子轨道性质和能级,从理论上探讨了其... 结合对蓖麻毒素A链(RTA)功能域氨基酸(Tyr80,Trr123,Gln177,Arg180)点突变后对其生物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利用半经验量子化学AMI方法对RTA功能域及其点突变进行了理论计算.通过分析前线分子轨道性质和能级,从理论上探讨了其功能域点突变对其生物活性的影响,并预测了突变体(Tyr123→TrP)比RTA生物活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毒素a 功能域 rta 突变体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蓖麻毒素A链突变体(MRTA)的分子设计 被引量:5
2
作者 冯健男 裴武红 +2 位作者 雷红星 吴加金 沈倍奋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20-125,共6页
利用同源模建的方法,借助分子力学优化、分子动力学模拟退火设计构建了删除部分氨基酸序列的蓖麻毒素A链突变体(MRTA)。采用泊松—玻尔兹曼方程对比分析了蓖麻毒素A链(RTA)与MRTA表观静电势分布,研究RTA与MRT... 利用同源模建的方法,借助分子力学优化、分子动力学模拟退火设计构建了删除部分氨基酸序列的蓖麻毒素A链突变体(MRTA)。采用泊松—玻尔兹曼方程对比分析了蓖麻毒素A链(RTA)与MRTA表观静电势分布,研究RTA与MRTA蛋白表面静电性质;通过半经验量子化学AM1与分子力学结合方法探讨RTA与MRTA功能域氨基酸前线分子轨道性质、能级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毒素a 分子力学 分子设计 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蓖麻毒素A链突变体的设计、表达与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裴武红 冯健男 +2 位作者 雷红星 黎燕 沈倍奋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70-272,294,共4页
利用蛋白质结构同源模建并结合表观静电势分析,设计了拟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蓖麻毒素A链的突变体.将PCR扩增的突变体基因,导入pKK2233载体中,于大肠杆菌(E.coli)中获得高效、可溶性表达,而且。
关键词 蓖麻毒素 a链突变体 基因表达 分子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蓖麻毒素A链基因的克隆表达、纯化及其活性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洪斌 董丹 +2 位作者 许冰 周向红 阎斌伦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5-149,共5页
为了实现蓖麻毒素A链基因(rta)的克隆表达,制备有高生物活性的重组蓖麻毒素A链蛋白(RTA),借助重组腺病毒介导表达的RTB进入细胞,发挥RTA的细胞毒作用,检测其活性。重组质粒pET32a-His-RTA能正确表达RTA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47 0... 为了实现蓖麻毒素A链基因(rta)的克隆表达,制备有高生物活性的重组蓖麻毒素A链蛋白(RTA),借助重组腺病毒介导表达的RTB进入细胞,发挥RTA的细胞毒作用,检测其活性。重组质粒pET32a-His-RTA能正确表达RTA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47 000,每升细菌培养物回收约50 mg的纯化蛋白质,在有RTB表达的系列中,细胞死亡率明显上升,最高可达50%-60%。说明利用pET32a表达系统可以快速获得大量有高生物活性的可溶性RTA融合蛋白质。以腺病毒为载体表达RTB可以帮助RTA进入细胞,对细胞发挥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毒素 rta RTB 融合表达 细胞杀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蓖麻毒素A链的原核表达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及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郭建巍 王顺涛 +3 位作者 郭黎明 冯健男 马骢 沈倍奋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4-428,共5页
目的 实现重组蓖麻毒素A链(rRTA)的高效表达,获得rRTA的单克隆抗体,建立基于单抗的蓖麻毒素检测方法.方法 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RNA二级结构预测和偏性密码子等手段设计引物 用PCR将rRTA基因克隆至载体pE132a(+) 用双酶切和DNA测序... 目的 实现重组蓖麻毒素A链(rRTA)的高效表达,获得rRTA的单克隆抗体,建立基于单抗的蓖麻毒素检测方法.方法 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RNA二级结构预测和偏性密码子等手段设计引物 用PCR将rRTA基因克隆至载体pE132a(+) 用双酶切和DNA测序技术对构建的载体进行鉴定 IFTG诱导rRTA原核表达载体pET32a(+)/rRA/BL21,用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ELISA及Western blot鉴定rRTA蛋白 rRTA免疫Balb/c小鼠,建立杂交瘤细胞株,获得抗rRTA的单克隆抗体,用Westem blot鉴定.结果 构建了rRTA原核表达载体pET32a(+)/rRA/BL21,实现了rRTA在大肠杆菌BL21中的高效可溶性表达,获得了高纯度约10~20 mg/L rRTA 获得抗rRTA的单克隆抗体 建立的ricin EIJSA检测方法检出ricin的最低浓度为3.125 ng/mL,目视比色对蓖麻毒素的最低检出浓度为6.25 ng/mL.结论 本研究表达的rRTA及其单克隆抗体和基于单抗的ricin检测方法,将在肿瘤生物治疗、ricin生物恐怖袭击的侦检、治疗和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毒素 蓖麻毒素a 融合蛋白 夹心EIJ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蓖麻毒素A链的抗膀胱癌免疫毒素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3
6
作者 赵 翀 王玲 +1 位作者 谢蜀生 龙振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18-218,共1页
含蓖麻毒素A链的抗膀胱癌免疫毒素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赵 ,王玲,谢蜀生,龙振洲(北京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北京100083)膀胱癌属腔内肿瘤。用抗膀胱癌单抗与蓖麻责素(Ricin,RT)全分子偶联制备的免疫毒素(Im... 含蓖麻毒素A链的抗膀胱癌免疫毒素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赵 ,王玲,谢蜀生,龙振洲(北京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北京100083)膀胱癌属腔内肿瘤。用抗膀胱癌单抗与蓖麻责素(Ricin,RT)全分子偶联制备的免疫毒素(Im-rnunotoxin,IT)与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毒素 膀胱癌 免疫毒素 a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蓖麻毒素B链的新型黏膜免疫佐剂设计及靶向效果初步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郭建巍 秦力维 +3 位作者 冯健男 付凯飞 王珍光 赵强元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74-980,988,共8页
目的:利用自主知识产权抗体3E1,确定RTB与细胞特异性结合的活性肽部位,基因工程合成后,动物实验评价绿色荧光蛋白在基于RTB活性肽靶向下在体内的分布,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确定RTB与细胞特异性结合的活性肽部位;... 目的:利用自主知识产权抗体3E1,确定RTB与细胞特异性结合的活性肽部位,基因工程合成后,动物实验评价绿色荧光蛋白在基于RTB活性肽靶向下在体内的分布,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确定RTB与细胞特异性结合的活性肽部位;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含不同肽的绿色荧光蛋白原核表达载体,实现肽-GFP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可溶性表达;动物实验评价小鼠舌下口服肽-GFP融合蛋白后GFP在体内的分布。结果:建立了自主知识产权单抗3E1与RTB相互作用的空间构象,判定出四个活性区域,构建了4个含不同活性肽的GFP原核表达载体,获得了高纯度蛋白;经舌下口服免疫BALB/c小鼠后,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证实,P1-GFP免疫组GFP和CD11c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与对照组有明显区别。P1-GFP初次免疫后,GFP主要分布于空肠,再次免疫后,GFP主要集中于回肠、肠相关淋巴组织和小肠PP结;初次免疫后CD11c+细胞主要分布于肠系膜淋巴结,胃和空肠,再次免疫后肠系膜淋巴结中的CD11c+细胞不再占优势,空肠中CD11c+细胞明显增加。结论:基于RTB的活性肽P1与GFP融合蛋白口服免疫小鼠后,P1-GFP经P1肽的导向,初次和再次免疫后GFP在体内的分布不同,再次免疫后范围更广。P1的导向使GFP直接进入小肠PP结和肠系膜淋巴结两个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诱导及效应部位,利于免疫应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毒素B 黏膜免疫 小分子肽 靶向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蓖麻毒素A链与几种天然单链核糖体失活蛋白的活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裴武红 王润华 +1 位作者 郑硕 沈倍奋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71-74,共4页
采用pExSecⅠ载体系统进行了蓖麻毒素A链的原核表达,经CM-Sepharose一步纯化后,获得了纯度约80%的重组蓖麻毒素A链.将其与几种天然单链核糖体失活蛋白进行了超螺旋DNA裂解研究和无细胞体系中蛋白合成抑制... 采用pExSecⅠ载体系统进行了蓖麻毒素A链的原核表达,经CM-Sepharose一步纯化后,获得了纯度约80%的重组蓖麻毒素A链.将其与几种天然单链核糖体失活蛋白进行了超螺旋DNA裂解研究和无细胞体系中蛋白合成抑制试验,结果表明,重组蓖麻毒素A链具有类似于天然单链核糖体失活蛋白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毒素a 核糖体失活蛋白 无细胞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蓖麻毒素A链蛋白的表达、活性及其对人肺腺癌细胞SPC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乔生军 莫忠根 林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 :研究构建重组单链免疫毒素 ,对人体肿瘤进行导向治疗。方法 :采用PCR方法从克隆化载体中拉出蓖麻毒素A链 (ricinA)基因 ,装入经过改建的pTSA 18F表达载体 ,进行目的基因DNA序列分析后导入E .coliBL2 1(DE3)中进行表达 ,表达产物进... 目的 :研究构建重组单链免疫毒素 ,对人体肿瘤进行导向治疗。方法 :采用PCR方法从克隆化载体中拉出蓖麻毒素A链 (ricinA)基因 ,装入经过改建的pTSA 18F表达载体 ,进行目的基因DNA序列分析后导入E .coliBL2 1(DE3)中进行表达 ,表达产物进行SDS PAGE和Westernblot检查 ,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通过RNAN 糖苷酶活性检查、无细胞体系中对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抑制以及对肿瘤细胞的毒性作用来分析。结果 :SDS PAGE检查表明 ,转化子E .coliBL2 1(DE3) (pTSRA)中出现 1条Mr约 30× 10 3 大小、较空载体对照E .coliBL2 1(DE3) (pTS)明显浓黑的条带 ;Westernblot检查表明 ,转化子E .coliBL2 1(DE3) (pTSRA)中有杂交条带出现 ,而E .coliBL2 1(DE3) (pTS)中没有 ;表达蓖麻毒素A链蛋白能够特异地作用于大鼠肝 2 8S核糖体RNA ,使其产生约 45 0nt大小的核酸片段 ;对无细胞体系中蛋白质生物合成的IC50 为 3 7× 10 -9mol/L ,略高于天然蓖麻毒蛋白 ;具有与天然蓖麻毒蛋白相近的肿瘤细胞毒性。结论 :蓖麻毒素A链基因在转化子E .coliBL2 1(DE3) (pTSRA)中获得表达 ,表达产物具有与天然蓖麻毒蛋白相近的RNAN 糖苷酶活性 ,在无细胞体系中对蛋白质生物合成具有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毒素a 肺腺癌 SPC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蓖麻毒素A链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融合表达和活性测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欣虹 刘琼 詹金彪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01-206,共6页
 目的:表达蓖麻毒素A链(RTA)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融合蛋白(GFP-RTA),用于蓖麻毒素A链在细胞内的转运机理研究。方法:采用PCR法从重组质粒pKK233.2-RTA中扩增出蓖麻毒素A链基因,然而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EGFPC1,构成GFP-RTA融合基因;...  目的:表达蓖麻毒素A链(RTA)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融合蛋白(GFP-RTA),用于蓖麻毒素A链在细胞内的转运机理研究。方法:采用PCR法从重组质粒pKK233.2-RTA中扩增出蓖麻毒素A链基因,然而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EGFPC1,构成GFP-RTA融合基因;GFP-RTA经PCR扩增,与T载体连接,用内切酶从T-GFP-RTA中切下GFP-RTA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质粒pET-28a(+);在BL21(DE3)中表达GFP-RTA融合蛋白,通过金属螯合和层析纯化,MTT法检测融合蛋白的细胞毒性。结果:测序发现插入的融合基因全长序列完全正确,SDS-PAGE鉴定表达产物分子量正确;经诱导表达后,菌体产生绿色荧光,MTT法表明该融合蛋白呈现与RTA相似的细胞毒性。结论:从大肠杆菌表达的蓖麻毒素A链与绿色荧光蛋白的融合蛋白,具有蓖麻毒素A链和绿色荧光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可用于蓖麻毒素A链在细胞内的转运途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蛋白 蓖麻毒素a 发光蛋白质类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生物合成 基因表达 大肠杆菌/代谢 聚合酶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蓖麻毒素B链蛋白疫苗的免疫原性及对接种小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俊虹 徐忠伟 谢宏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1-504,共4页
蓖麻毒素(ricin toxin,RT)来源于植物蓖麻籽(Ricinuscommunis),属于Ⅱ型核糖体失活蛋白(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s,RIP),由RTA和RTB两条多肽链组成,其中RTA是RNA N-糖苷酶,为毒性链;RTB是半乳糖结合型蛋白,为结合链,通过介... 蓖麻毒素(ricin toxin,RT)来源于植物蓖麻籽(Ricinuscommunis),属于Ⅱ型核糖体失活蛋白(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s,RIP),由RTA和RTB两条多肽链组成,其中RTA是RNA N-糖苷酶,为毒性链;RTB是半乳糖结合型蛋白,为结合链,通过介导A链进入细胞内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毒素 B 免疫原性 生物恐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蓖麻毒素A链的融合表达、纯化及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顺涛 胡美茹 +2 位作者 郭建巍 冯健男 沈倍奋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 制备有高生物活性的重组蓖麻毒素A链蛋白(RTA). 方法: 在RTA序列的C末端引入KDEL信号肽, 克隆到含有硫氧还蛋白(Trx)的融合表达载体pET32a中, 转入大肠杆菌BL21, 在低温(20℃)下用低浓度(0.4 mmol/L)IPTG诱导重组质粒进行表达.表... 目的: 制备有高生物活性的重组蓖麻毒素A链蛋白(RTA). 方法: 在RTA序列的C末端引入KDEL信号肽, 克隆到含有硫氧还蛋白(Trx)的融合表达载体pET32a中, 转入大肠杆菌BL21, 在低温(20℃)下用低浓度(0.4 mmol/L)IPTG诱导重组质粒进行表达.表达上清用钴离子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 20~100 mmol/L咪唑溶液洗脱目的蛋白.纯化蛋白经SDS-PAGE电泳与Western blot鉴定后, 对pUC19质粒进行超螺旋dsDNA裂解研究. 结果: 每升细菌培养物回收约60 mg 的纯化蛋白, 纯度大于90%, Mr约45 000, 且3 μg纯化蛋白即可以对1 μg超螺旋dsDNA产生明显的裂解活性. 结论: 利用pET32a表达系统可以快速获得大量有高生物活性的可溶性RTA-Trx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蓖麻毒素a 融合表达 钴离子亲和层析 裂解超螺旋ds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蓖麻毒素B链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俊虹 康琳 +1 位作者 高姗 王景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2480-2482,2571,共4页
目的:结合蓖麻毒素(RT)的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建立检测RT的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将纯化得到的重组蓖麻毒素B链蛋白(rRTB)免疫兔,获得抗血清经正辛酸-硫酸铵分步沉淀法纯化,利用间接ELISA方法鉴定抗体效价和特异... 目的:结合蓖麻毒素(RT)的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建立检测RT的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将纯化得到的重组蓖麻毒素B链蛋白(rRTB)免疫兔,获得抗血清经正辛酸-硫酸铵分步沉淀法纯化,利用间接ELISA方法鉴定抗体效价和特异性。结合抗重组蓖麻毒素A链蛋白(RTA)单克隆抗体,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建立检测天然RT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并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敏感性、稳定性等评价;在奶粉、血清、土壤等材料中进行模拟添加RT检测。结果:间接ELISA法测定抗体效价为1:105,并可特异性与rRTB结合;胶体金法能在5~10 min内完成检测,多种不同的蛋白及近缘毒素检测评价显示该法特异性良好,检测灵敏性为50 ng/ml,环境样品的检测敏感性也相同。结论:利用兔抗RTB多抗和抗RTA单抗,建立了适用于现场的快速、特异检测天然蓖麻毒素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毒素B 多克隆抗体 胶体金 免疫层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蓖麻毒素A链的可溶性表达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雷红星 裴武红 +2 位作者 李伍举 吴加金 沈倍奋 《生物技术通讯》 CAS 1997年第Z1期167-167,共1页
蓖麻毒素A链(简称RA)在细胞浆中表现为一个特异的N糖苷酶,它攻击核糖体,移走一个特定的腺嘌呤碱基,从而抑制蛋白质合成。根据RA的这一生物学特性,可将其用生物导弹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RA以包含体形式出现,因无法... 蓖麻毒素A链(简称RA)在细胞浆中表现为一个特异的N糖苷酶,它攻击核糖体,移走一个特定的腺嘌呤碱基,从而抑制蛋白质合成。根据RA的这一生物学特性,可将其用生物导弹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RA以包含体形式出现,因无法复性而得不到活性产物,因此希望设计出突变体能可溶性表达。 包含体的成因相当复杂。一般认为,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表达 蓖麻毒素 大肠杆菌中表达 包含体 基础医学研究 生物学特性 医学科学院 a链 突变体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蓖麻毒素B链的克隆表达与鉴定
15
作者 邢丽杰 罗小玲 +1 位作者 马青原 刘文森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7-130,共4页
采用PCR法扩增出蓖麻毒素B链基因,并将其与PMD18-T克隆载体相连接,经序列分析正确后插入到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RTB,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化入BL21感受态中,经IPTG于37℃诱导表达后,得到的融合表达的目的蛋白质经... 采用PCR法扩增出蓖麻毒素B链基因,并将其与PMD18-T克隆载体相连接,经序列分析正确后插入到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RTB,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化入BL21感受态中,经IPTG于37℃诱导表达后,得到的融合表达的目的蛋白质经SDS-PAGE分析,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1 000,利用Western与间接ELISA鉴定证明,其具有抗原性,为制备RTB单克隆抗体及提高检测方法的敏感性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毒素B 融合表达 抗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LB/c小鼠免疫重组蓖麻毒素B链蛋白的免疫机制研究
16
作者 王俊虹 吴绘 魏茂提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58-1760,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蓖麻毒素B链蛋白(rRTB)免疫雌性BALB/c小鼠的免疫机制。方法:雌性BALB/c小鼠分为rRTB组和PBS组,间隔14 d皮下多点注射,共4次。间接ELISA分析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和抗体分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细胞因子IFN-γ和IL-4。... 目的:探讨重组蓖麻毒素B链蛋白(rRTB)免疫雌性BALB/c小鼠的免疫机制。方法:雌性BALB/c小鼠分为rRTB组和PBS组,间隔14 d皮下多点注射,共4次。间接ELISA分析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和抗体分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细胞因子IFN-γ和IL-4。结果:血清IgG效价达到1∶10-7以上,且攻毒后产生二次免疫应答,与PBS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1达到1∶10-5以上,与PBS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Ig G2a未发生明显变化。细胞因子检测结果表明IFN-γ的表达量与PB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IL-4的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结论:rRTB蛋白免疫可刺激小鼠产生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因子,诱导以IgG1为主的抗体和Th2优势应答,为候选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毒素 B蛋白 免疫应答 生物恐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蓖麻毒素A链表达及其与天然蓖麻毒素毒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曲英龙 钱爱东 +9 位作者 钱军 计越 郑关雨 郭振东 赵思言 付莹莹 张毅 赵红艳 陈龙 刘林娜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50-957,共8页
本试验旨在制备有高生物活性的重组蓖麻毒素A链(r-RTA)并与天然蓖麻毒素(n-RT)进行毒性比较。根据NCBI公布的RTA序列合成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于pET-28a载体后,利用大肠杆菌进行原核表达,镍柱亲和层析纯化上清,500mmol/L咪唑溶液洗脱获... 本试验旨在制备有高生物活性的重组蓖麻毒素A链(r-RTA)并与天然蓖麻毒素(n-RT)进行毒性比较。根据NCBI公布的RTA序列合成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于pET-28a载体后,利用大肠杆菌进行原核表达,镍柱亲和层析纯化上清,500mmol/L咪唑溶液洗脱获得可溶性r-RTA蛋白,通过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对其进行鉴定并用ELISA测定其免疫原性后,对r-RTA与n-RT进行动物和细胞试验毒性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该r-RTA在上清中表达率为31.2%;每升细菌培养物纯化后可得20mg目的蛋白,纯度≥90%,大小为32ku。其免疫原性约为n-RT的1.27倍;通过获取的n-RT细胞半抑制浓度(IC50为0.01μg/mL)及动物半数致死量(LD50为(3.27±0.44)μg/kg),以相同浓度进行细胞感染和动物攻毒试验,结果显示,同等剂量下,在细胞试验中,n-RT毒力是r-RTA的2 700倍;在动物试验中,n-RT组对动物致死率为40%,r-RTA组动物无死亡。结果表明,单独RTA,在没有RTB协助下,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但毒力将显著降低。该结果将为开发基于RTA的蓖麻毒素疫苗提供重要数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毒素a(rta) 原核表达 天然蓖麻毒素(n-RT) 毒性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蓖麻毒素A链的结构模建
18
作者 陈永对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2期41-44,63,共5页
蓖麻毒素A链(RTA)有抑制蛋白质合成的功能,可与单克隆抗体交联制备免疫毒素,用以治疗肿瘤顽症,但其免疫原性较强.天然RTA分子量大,不易渗透到肿瘤组织内部.因此,利用同源模建的方法对RTA分子进行改造,构建RTA突变体(MRTA)... 蓖麻毒素A链(RTA)有抑制蛋白质合成的功能,可与单克隆抗体交联制备免疫毒素,用以治疗肿瘤顽症,但其免疫原性较强.天然RTA分子量大,不易渗透到肿瘤组织内部.因此,利用同源模建的方法对RTA分子进行改造,构建RTA突变体(MRTA),以改善天然RTA缺陷成为必要.近年来,生物信息学飞速发展,各种蛋白质库日益完善,计算机技术日趋成熟以及各种软件的开发,为分子结构模建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毒素a 蓖麻毒素a突变体 结构模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蓖麻毒素A链突变体的设计和结构模建 被引量:4
19
作者 雷红星 吴加金 沈倍奋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4-28,共5页
蓖麻毒素A链(RTA)有抑制蛋白质合成的功能,可用作“生物导弹”的弹头,但其免疫原性较强。我们根据国外所做的RTA连续突变的实验结果,以及PDB库中RTA及其同源蛋白的结构信息,设计了一个RTA突变体,缺失的5个片段... 蓖麻毒素A链(RTA)有抑制蛋白质合成的功能,可用作“生物导弹”的弹头,但其免疫原性较强。我们根据国外所做的RTA连续突变的实验结果,以及PDB库中RTA及其同源蛋白的结构信息,设计了一个RTA突变体,缺失的5个片段与功能及结构保守性关系较小。然后,我们用同源模建的方法对设计出的RTA突变体进行三维结构模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毒素a 结构模建 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条形码结合杂交链式反应双重信号放大检测蓖麻毒素 被引量:6
20
作者 苑帅 霍冰洋 +6 位作者 张曼 王瑜 白家磊 彭媛 宁保安 陈萍 高志贤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7-154,共8页
建立了一种基于生物条形码结合杂交链式反应扩增的高灵敏、特异性检测蓖麻毒素(Ricin toxin,RT)的方法。使用RT多克隆抗体(p Ab)及条形码DNA (Barcode DNA)制备功能性金纳米探针(GNPs),通过与RT单克隆抗体(m Ab)共同识别作用,形成"... 建立了一种基于生物条形码结合杂交链式反应扩增的高灵敏、特异性检测蓖麻毒素(Ricin toxin,RT)的方法。使用RT多克隆抗体(p Ab)及条形码DNA (Barcode DNA)制备功能性金纳米探针(GNPs),通过与RT单克隆抗体(m Ab)共同识别作用,形成"m Ab-RT-pAb/Au NPs/Barcode DNA"三明治夹心结构,进一步利用条形码DNA作为引发链触发生物素标记的发卡探针进行杂交链式扩增,形成一条具有重复单元的长双链DNA。当使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链霉亲和素与长链DNA上的生物素结合后,通过鲁米诺与过氧化氢的化学发光底物发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本方法检测RT的线性范围为0.61 ng/m L~5.00μg/m L,检出限为0.52 ng/m L(S/N=3),本方法具有较宽的检测范围及较低的检出限,测定饮用水及脱脂牛奶样品中RT的加标回收率在83.4%~112.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2.2%~5.4%之间,表明本方法实用性良好,在食品和饮用水安全控制及防范生物恐怖袭击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毒素 生物条形码 杂交式反应 霉亲和素-生物素 化学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