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1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胃阳汤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1
作者 赵一娜 郑超伟 +4 位作者 王道刚 陈广文 黄晓燕 唐春回 杨征宇 《广西中医药》 2025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观察温胃阳汤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口服,观察组在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的基础上给予温胃阳... 目的:观察温胃阳汤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口服,观察组在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的基础上给予温胃阳汤(桂枝20 g,炮姜20 g,茯苓20 g,红参15 g,益智仁15 g,法半夏15 g,砂仁15 g,白豆蔻15 g,生姜30 g)口服,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6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生理机能、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4.29%,对照组复发率为54.5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温胃阳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明显,可显著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并降低复发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脾胃虚寒型 温胃阳汤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降出入合剂治疗虚寒型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廖迪思 刘海旭 卢昉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第8期90-94,共5页
目的探究升降出入合剂治疗虚寒型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5月佛山市中医院禅城高新区医院收治的门诊及住院90例虚寒型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1组(30例)、治疗2组(30例)和对照组(3... 目的探究升降出入合剂治疗虚寒型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5月佛山市中医院禅城高新区医院收治的门诊及住院90例虚寒型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1组(30例)、治疗2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均连续治疗10 d。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基础对症支持治疗,同时限制其饮食进水;治疗1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升降出入合剂口服治疗;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1组的基础上进食白粥。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生化指标、炎症因子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总有效率高于治疗2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治疗1组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低于治疗2组及对照组,治疗2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1组的血淀粉酶(SAMY)、胰脂肪酶(LPS)、尿淀粉酶(UAMY)均低于治疗2组及对照组,治疗2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的胰岛素及C肽均高于治疗2组及对照组,治疗2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1组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均低于治疗2组及对照组,治疗2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三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降出入合剂治疗虚寒型AP可提高疗效,减轻临床症状,提高胰腺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虚寒型 升降出入合剂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甘秀凤 韦维 +1 位作者 蒋婳影 卜磊 《中医学》 2025年第1期275-281,共7页
胃溃疡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且病程缠绵易反复。中医药在治疗胃溃疡上具有独特的疗效优势。通过对近年来文献的整理发现,黄芪建中汤对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疗效显著,明显改善病人胃脘痛、反酸、嗳气等临床症状,提... 胃溃疡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且病程缠绵易反复。中医药在治疗胃溃疡上具有独特的疗效优势。通过对近年来文献的整理发现,黄芪建中汤对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疗效显著,明显改善病人胃脘痛、反酸、嗳气等临床症状,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炎性因子、清除hp,调节胃肠激素、促进胃黏膜修复等。现就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相关研究做一期综述,为临床实践应用提供更确切的理论依据,使其更好地在临床上发挥作用。Gastric ulcer, as one of the common digestive diseases, has a high incidence rate and is prone to recurrenc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a unique therapeutic advantage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ic ulcer. Through the collation of the literature in recent years, we found that Astragalus Jianzhong Tang has remarkable efficacy in treating gastric ulcer of spleen and stomach cold type, which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gastric epigastric pain, acid reflux, belching, etc., and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hose mechanism of action is mainly to inhibit inflammatory factors, clear Helicobacter pylori, regulate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s, and promote the repair of the gastric mucosa. Now, we do a review on the research related to Huangqi Jianzhong Tang for the treatment of spleen and stomach cold gastric ulcer, to provide a more accurat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Huangqi Jianzhong Tang of clinical practice, so that it can better play a role in the clin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建中汤 脾胃虚寒型 胃溃疡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厚朴温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疗效
4
作者 钮丽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102-105,共4页
分析脾胃虚寒型胃痛行中药穴位贴敷+厚朴温中汤加减治疗的作用。方法 以40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为样本,以入选单双号分组,单号者为比照组,共20例,行西医治疗,双号者为试验组,共20例,辅以厚朴温中汤加减+穴位贴敷治疗,均在2021年6月-2024... 分析脾胃虚寒型胃痛行中药穴位贴敷+厚朴温中汤加减治疗的作用。方法 以40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为样本,以入选单双号分组,单号者为比照组,共20例,行西医治疗,双号者为试验组,共20例,辅以厚朴温中汤加减+穴位贴敷治疗,均在2021年6月-2024年6月入选,观察临床疗效并比较证候积分,记录胃痛发作情况,统计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高于比照组,差异鲜明,P<0.05。治疗后分析三项胃痛症候积分,均处于下降状态,且低于治疗前,差异鲜明,P<0.05。治疗后分析三项胃痛症候积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鲜明,P<0.05。治疗后胃痛发作次数低于治疗前,平均胃痛时间短于治疗前,差异鲜明,P<0.05。治疗后试验组胃痛发作次数低于比照组,平均胃痛时间短于比照组,差异鲜明,P<0.05。试验组、比照组在不良反应方面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厚朴温中汤加减+中药穴位贴敷的疗效好,能抑制胃痛发作,缩短胃痛时间,减轻胃痛相关症状,且安全性高,对脾胃虚寒型胃痛较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温中汤 不良反应 脾胃虚寒型 临床疗效 穴位贴敷 胃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脏腑推拿治疗中焦虚寒型功能性腹胀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井湛凯 刘鹏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5年第2期65-67,共3页
目的:观察脏腑推拿治疗中焦虚寒型功能性腹胀的临床治疗效应特点并探究其临床疗效。方法:所纳入患者为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3年12月至2024年8月收治的72例中焦虚寒型功能性腹胀(functional abdominal bloating,FAB)患者,将72例中... 目的:观察脏腑推拿治疗中焦虚寒型功能性腹胀的临床治疗效应特点并探究其临床疗效。方法:所纳入患者为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3年12月至2024年8月收治的72例中焦虚寒型功能性腹胀(functional abdominal bloating,FAB)患者,将72例中焦虚寒型功能性腹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包含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中成药理中丸治疗,治疗组则采用脏腑推拿治疗,治疗周期均为1个月。所有患者均需在研究开始的首日和疗程结束的次日,完成胃肠道症状量表(gastrointestinal symptom rating scale,GSRS)、中医症候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生活质量量表的填写工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SR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S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提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87.50%,高于对照组的80.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脏腑推拿针对中焦虚寒型功能性腹胀治疗效果显著,能明显减轻腹胀等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腹胀 中焦虚寒型 脏腑推拿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贴敷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王德民 苏亚兵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9期115-118,共4页
目的分析穴位贴敷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山阳县中医医院脾胃病科收治的100例脾胃虚寒型CS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中医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分析穴位贴敷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山阳县中医医院脾胃病科收治的100例脾胃虚寒型CS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中医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中医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穴位贴敷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中医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组的胃脘痞满或疼痛、恶心呕吐、大便不成形及舌淡苔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组的核因子-κB(NF-κB)、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胃泌素(GAS)、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半年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CSG患者可快速消除疾病症状,清除炎症因子及促进黏膜修复,且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从而取得安全、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浅表性胃炎 脾胃虚寒型 中西结合治疗 穴位贴敷 黄芪建中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小建中胶囊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效果
7
作者 郎婧 《内蒙古中医药》 2025年第2期47-49,共3页
目的:探究温针灸联合小建中胶囊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3年7月1日—2024年6月30日收治的64例脾胃虚寒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小建中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增加... 目的:探究温针灸联合小建中胶囊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3年7月1日—2024年6月30日收治的64例脾胃虚寒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小建中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增加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采取温针灸联合小建中胶囊治疗,可加速溃疡的愈合,且安全性高,可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小建中胶囊 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 应用效果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贴敷联合黄芪建中汤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免疫功能和胃黏膜损伤的影响
8
作者 叶艺东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7期84-86,共3页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黄芪建中汤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免疫功能和胃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南安市中医院收治的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汤剂+贴敷组和汤剂组各45例。汤剂组给予黄芪...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黄芪建中汤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免疫功能和胃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南安市中医院收治的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汤剂+贴敷组和汤剂组各45例。汤剂组给予黄芪建中汤治疗,汤剂+贴敷组给予穴位贴敷疗法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2组均治疗21 d。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病理指标评分、免疫功能指标、胃黏膜损伤指标。结果治疗21 d后,2组体倦身重、口渴喜冷、恶心反酸、胃脘隐痛、大便干结、舌干少津积分均下降,且汤剂+贴敷组低于汤剂组(P<0.05或P<0.01);2组肠上皮化生、萎缩程度、异型增生评分均下降,且汤剂+贴敷组低于汤剂组(P<0.05或P<0.01);2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升高,免疫复合物花环率下降,且汤剂+贴敷组高/低于汤剂组(P<0.01);2组叉头状转录因子P3、程序性死亡受体1、环氧合酶-2、钙黏蛋白E水平均降低,且汤剂+贴敷组低于汤剂组(P<0.05或P<0.01)。结论穴位贴敷疗法联合黄芪建中汤可改善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免疫功能,减少胃黏膜损伤,继而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脾胃虚寒型 黄芪建中汤 穴位敷贴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疗效研究
9
作者 王丽娜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分析探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样本对象选择84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收治,样本收集时间为2022年9月—2023年9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样本平均分为... 目的:分析探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样本对象选择84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收治,样本收集时间为2022年9月—2023年9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样本平均分为两组,即西医治疗组、中医治疗组,每组各42例样本。给予西医治疗组常规西药治疗,中医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畏寒肢冷、胃脘隐痛、胃脘胀满、神疲肢倦、大便稀溏、恶心呕吐、餐后早饱、倦怠乏力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中医治疗组的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西医治疗组(P<0.05)。中医治疗组嗳气反酸、胃隐痛、神疲肢倦、胃脘胀满、大便稀溏、恶心呕吐改善时间与西医治疗组相比均明显缩短(P<0.05)。用药期间,与西医治疗组相比,中医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采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病情,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虚寒型胃痛 中药穴位贴敷 黄芪建中汤加减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物灸与桂附地黄丸联用治疗虚寒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分析
10
作者 姜丽平 谢琴 赖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5年第1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隔物灸与桂附地黄丸联用治疗虚寒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60例虚寒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维生素C片治疗,观察组采用桂附地黄丸联合隔物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 目的探讨隔物灸与桂附地黄丸联用治疗虚寒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60例虚寒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维生素C片治疗,观察组采用桂附地黄丸联合隔物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相关指标[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骨关节炎指数(Womac)膝关节功能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CRP、ESR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CRP(5.01±0.12)mg/L、ESR(6.21±0.24)mm/h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12±0.43)mg/L、(10.06±0.22)mm/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僵硬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疼痛评分(5.34±1.31)分、僵硬评分(1.32±0.3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63±1.86)、(2.62±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5.63±1.60)分低于对照组的(8.52±1.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物灸与桂附地黄丸联用治疗虚寒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物灸 桂附地黄丸 虚寒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籽散热奄包治疗脾胃虚寒型十二指肠溃疡症状改善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分析
11
作者 高永强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180-183,共4页
分析五籽散热奄包治疗脾胃虚寒型十二指肠溃疡症状改善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方法 在本研究中选取了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期间在本院被诊断为脾胃虚寒型十二指肠溃疡的62例患者,并随机分配至两个组别:对照组(包含31例患者)和研究组(包含3... 分析五籽散热奄包治疗脾胃虚寒型十二指肠溃疡症状改善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方法 在本研究中选取了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期间在本院被诊断为脾胃虚寒型十二指肠溃疡的62例患者,并随机分配至两个组别:对照组(包含31例患者)和研究组(包含3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的标准治疗,而研究组患者还增添了五籽散热奄包的外敷疗法。本研究将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胃脘痛症状的变化、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动以及胃镜检查所示的治疗成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治疗,研究组在胃脘痛症状的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这一差异在统计学上显著(P<0.05)。此外,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的积分低于对照组,这两项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镜检查的治疗效果评估中,研究组展现出了更高的总有效率,但与对照组相比,这一差异并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水平(P>0.05)。结论 采用五籽散热奄包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十二指肠溃疡,可以显著减轻临床症状,并提升整体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虚寒型十二指肠溃疡 五籽散热奄包 中医证候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建中汤合暖胃汤治疗患儿脾胃虚寒型急性肠胃炎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海华 宋金岭 +1 位作者 张志国 王芳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4期440-443,共4页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合暖胃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急性肠胃炎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74例脾胃虚寒型急性肠胃炎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7例。2组均接受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奥美拉唑...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合暖胃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急性肠胃炎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74例脾胃虚寒型急性肠胃炎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7例。2组均接受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黄芪建中汤合暖胃汤治疗。2组均治疗14 d。对比2组中医证候评分、病症恢复时间、临床疗效、炎症反应、胃肠激素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主症评分、次症评分、总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研究组发热、腹痛、呕吐、腹泻等病症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白细胞介素-17(IL-17)、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2组胃泌素(GSA)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2组胃动力素(MTL)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合暖胃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急性肠胃炎患儿疗效确切,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与胃肠功能,促进患儿康复,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建中汤 暖胃汤 脾胃虚寒型 急性胃肠炎 小儿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中和胃汤联合耳穴压豆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治疗疗效及对血清VIP、MTL水平的影响
13
作者 韩广明 赵炜 吕迎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2-96,共5页
目的 温中和胃汤联合耳穴压豆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CG)患者的治疗疗效及对血清VIP、MTL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该院接收的脾胃虚寒型CG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治疗... 目的 温中和胃汤联合耳穴压豆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CG)患者的治疗疗效及对血清VIP、MTL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该院接收的脾胃虚寒型CG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耳穴压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温中和胃汤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疗效、中医证候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胃肠功能指标[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肽(VIP)]以及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在患者停药3个月后,对其进行为期半年的跟踪随访调查,记录其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62%、76.74%,不良反应总共发生率分别为17.02%、9.30%,6个月内复发率分别为0.00%、13.9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6个月复发率较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对比,观察组胃隐痛、喜温喜按、劳累/受凉后症状加重和泛吐清水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神疲倦怠、舌淡胖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MTL高于对照组(P<0.05),VIP、IL-1β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L-6浓度无差异(P>0.05)。结论 温中和胃汤联合耳穴压豆可有效提高脾胃虚寒型CG治疗疗效,降低VIP和IL-1β表达,同时提高MTL表达水平,降低短期内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脾胃虚寒型 温中和胃汤 血管活性肽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建中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马刚 李连会 +2 位作者 宋永红 李红翠 杨韶华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22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穴位贴敷合用(下文以“汤药联合贴敷”代指)治疗脾胃虚寒型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山东省济宁市中医2022年10月—2024年1月接诊的90例脾胃虚寒型萎缩性胃炎患者,将其列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随机分成两组,...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穴位贴敷合用(下文以“汤药联合贴敷”代指)治疗脾胃虚寒型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山东省济宁市中医2022年10月—2024年1月接诊的90例脾胃虚寒型萎缩性胃炎患者,将其列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随机分成两组,各45例。对照组以胃复春治疗,观察组汤药联合贴敷方案治疗,两组患者治疗4周。比较两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PG Ⅰ、PG Ⅱ)水平、中医证候积分、病理观察、不良反应、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前PGⅠ、PGⅡ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GI水平高于对照组,PGI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内镜下病理观察得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理观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3/4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5/45),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汤药联合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良好,能够缓解疾病症状,改善胃部病理状态,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建中汤 穴位贴敷 萎缩性胃炎 脾胃虚寒型 中医证候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建中汤联合合募配穴灸法辅助治疗脾胃虚寒型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15
作者 马刚 张西青 +1 位作者 马璨 杨韶华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5期16-19,共4页
目的分析在脾胃虚寒型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治疗中用黄芪建中汤联合合募配穴灸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济宁市中医院收治的90例脾胃虚寒型Hp阳性CA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即观察组... 目的分析在脾胃虚寒型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治疗中用黄芪建中汤联合合募配穴灸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济宁市中医院收治的90例脾胃虚寒型Hp阳性CA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即观察组(黄芪建中汤联合合募配穴灸法)与对照组(胃复春),每组45例。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Hp阴性率、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水平、胃蛋白酶。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水平、胃蛋白酶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水平、胃蛋白酶原Ⅱ均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Ⅱ比值、Hp阴性率、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脾胃虚寒型Hp阳性CAG患者治疗中用黄芪建中汤联合合募配穴灸法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与Hp根除率,较常规治疗措施更能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建中汤 合募配穴灸法 脾胃虚寒型 Hp C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联合中药穴位贴敷辅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型临床观察
16
作者 徐纪文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3期523-525,共3页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辅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脾胃虚寒型的疗效。方法:117例分为两组,两组均用西药治疗。试验组加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香砂六君子汤治疗。结果: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辅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脾胃虚寒型的疗效。方法:117例分为两组,两组均用西药治疗。试验组加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香砂六君子汤治疗。结果: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胃镜疗效总有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G17、PG Ⅰ和PG Ⅱ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Hp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砂六君子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辅治CAG脾胃虚寒型效果较好,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胃虚寒型 香砂六君子汤 穴位贴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17
作者 马悦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6期66-67,共2页
目的:分析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采用黄芪建中汤干预后对炎性因子水平及临床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将本次实验时间设置在2021年8月—2022年12月,划入本次实验人数共计120例,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划分组别,使用中医组及西医组表示组别类... 目的:分析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采用黄芪建中汤干预后对炎性因子水平及临床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将本次实验时间设置在2021年8月—2022年12月,划入本次实验人数共计120例,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划分组别,使用中医组及西医组表示组别类目,其中中医组使用黄芪建中汤干预治疗,西医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干预治疗,并对治疗后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治疗有效率及症候评分进行组间数据对比分析。结果:治疗措施干预后中医组患者各个炎性因子水平均优于西医组,P <0.05;西医组患者干预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指标显著低于中医组,P <0.05;干预治疗后西医组患者各个症候评分指标均差于中医组,P <0.05。结论:采用黄芪建中汤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疾病干预治疗后,患者体内炎症水平显著降低,同时临床症状也得到显著改善,治疗效果尤为突出,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建中汤 治疗 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 临床效果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热奄包护理干预在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中效果观察
18
作者 张红丽 刘伟 吕红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164-0168,共5页
探究中医适宜技术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内江市中医医院2023年6月-2024年2月收治的6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热奄包组及穴贴组,每组20例。三组均给予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同时予常规治疗、护理干... 探究中医适宜技术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内江市中医医院2023年6月-2024年2月收治的6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热奄包组及穴贴组,每组20例。三组均给予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同时予常规治疗、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宣教、治疗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热奄包组予常规护理干预及中药热奄包,穴贴组予常规护理干预及穴位贴敷,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效果、住院总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常规组、穴贴组及热奄包组三组治疗后胃脘痛、胃痞、纳差、早饱、恶心呕吐、便溏不畅、四肢不温、精神疲乏及总积分较前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均有效;组间比较,常规组、穴贴组及热奄包组三组治疗后胃脘痛、胃痞、纳差、早饱、恶心呕吐、便溏不畅、四肢不温、精神疲乏及总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改善中医临床症状方面,热奄包组疗效优于穴贴组,穴贴组优于常规组。结论 常规治疗及护理在联合中医适宜技术,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中药热奄包治疗较穴位贴敷治疗在改善慢性胃炎证属脾胃虚寒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更具优势,患者对于中医辅助治疗的体验及我科住院诊疗感受均处于满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脾胃虚寒型 中药热奄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医药线点灸联合壮医针刺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慢性胃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林采玥 林惠 +6 位作者 冼思彤 林辰 韦丽丽 周玲瑶 刘木青 黄光田 李金溢 《广西中医药》 2024年第2期39-43,共5页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联合壮医针刺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慢性胃炎)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壮医药...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联合壮医针刺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慢性胃炎)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壮医药线点灸联合壮医针刺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疼痛、胀满、纳呆及喜温喜按)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为82.86%,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疼痛、胀满、纳呆)评分、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配合壮医针刺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慢性胃炎)疗效明显,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痛 慢性胃炎 壮医药线点灸 针刺疗法 脾胃虚寒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络通经针法联合浮针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涂焱华 时文远 施斌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5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原络通经针法联合浮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CAG患者106例,采用区组随机法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浮针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联合原络通经针法,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 目的:探讨原络通经针法联合浮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CAG患者106例,采用区组随机法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浮针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联合原络通经针法,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GSRS评分、胃黏膜评分、PCS评分及血清GAS、MTL和SS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GSRS评分、胃黏膜评分及血清GAS、MTL和SS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PCS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原络通经针法联合浮针治疗CAG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络通经针法 浮针疗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胃虚寒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