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成像在诊断颈动脉狭窄斑块性质与狭窄程度相关性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赖穗翩 陈钜涛 +3 位作者 黎冠东 彭宇程 伍振富 叶杰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28期5-10,共6页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成像(VH-IVUS)对颈动脉狭窄斑块性质以及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IVUS检查,明确患者颈动脉狭窄斑块的性质与狭...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成像(VH-IVUS)对颈动脉狭窄斑块性质以及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IVUS检查,明确患者颈动脉狭窄斑块的性质与狭窄程度。按照管腔狭窄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狭窄组(狭窄程度≤50%)、中度狭窄组(狭窄程度50%~69%)及重度狭窄组(狭窄程度≥70%),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斑块性质的相关性。结果:三组狭窄管腔面积、斑块面积及斑块负荷越来越重(P<0.05),而外弹力膜横截面积越来越小(P<0.05)。重度狭窄组有更大的纤维组织面积(P>0.05),而轻度狭窄组钙化组织面积及坏死核心面积更大(P<0.05),并且三组狭窄斑块中纤维组织比例越来越高(P<0.05),而钙化组织比例及坏死核心比例却越来越小(P<0.05)。相关性分析示管腔狭窄程度与纤维组织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r=0.694,P=0.003),而与钙化组织及坏死核心比率呈负相关(r=-0.375,P=0.011;r=-0.348,P=0.015)。轻度狭窄组斑块以薄纤维帽纤维粥样斑块瘤(TCFA)和钙化薄纤维帽纤维粥样斑块瘤(CaTCFA)为主。结论: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成像能够为分析颈动脉斑块性质提供一定的依据并在诊断斑块性质和狭窄程度的相关性上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虚拟组织学成像 颈动脉斑块性质 颈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组织学成像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于心亚 乔树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6-318,共3页
虚拟组织学成像血管内超声(VH-IVUS)是一种比较新的血管内超声后处理技术,可以实时重建斑块分类的组织图像,对斑块进行更准确的分辨,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 VH-IVUS 在冠心病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虚拟组织学成像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组织学成像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胡晓辉 高迎春 《医学综述》 2011年第2期284-286,共3页
虚拟组织学成像血管内超声的特点是可以对冠状动脉的斑块进行实时组织学分析。利用这一技术对冠心病患者的研究提示:虚拟组织学成像血管内超声显示的坏死核大、坏死核和管腔直接接触、没有纤维帽的斑块多见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也... 虚拟组织学成像血管内超声的特点是可以对冠状动脉的斑块进行实时组织学分析。利用这一技术对冠心病患者的研究提示:虚拟组织学成像血管内超声显示的坏死核大、坏死核和管腔直接接触、没有纤维帽的斑块多见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也多见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直径狭窄<50%的非罪犯血管段,而且冠状动脉的近段斑块坏死核较大;药物洗脱支架没能减少斑块的脂核,且在较长的时间内影响着内皮新生;斑块中大的坏死核与介入治疗时的无复流有关;系列研究显示,他汀治疗可以减少斑块脂质成分,增加纤维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组织学成像血管内超声 冠心病 冠状动脉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斑块应用64层螺旋CT与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成像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王杰 杨志伟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24期155-156,共2页
目的对冠状动脉斑块应用64层螺旋CT(MSCT)与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成像(IVUS-VH)进行检查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冠状动脉斑块患者45例,... 目的对冠状动脉斑块应用64层螺旋CT(MSCT)与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成像(IVUS-VH)进行检查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冠状动脉斑块患者45例,对其分别展开MSCT与IVUS-VH检查,MSCT检查将冠状动脉斑块分成非钙化斑块、混合斑块和钙化斑块,IVUS-VH检查将冠状动脉斑块分成:纤维斑块(F)、纤维脂质(FF)、钙化斑块(DC)、坏死核心(NC),对两种检查方法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对比发现,MSCT检查中不同类型斑块的F、FF、DC、NC含量存在明显差异(P<0.05),各类型钙化斑块的病变长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MSCT测量斑块的CT值与IVUS-VH测量的斑块钙化百分比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两种检查在冠状动脉斑块诊断中均存在明显优势,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 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成像 冠状动脉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诊断颈动脉斑块性质及狭窄的价值
5
作者 赖穗翩 黎冠东 +3 位作者 彭宇程 伍振富 叶杰明 刘根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24期71-72,共2页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成像(VH–IVUS)对颈动脉斑块性质以及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颈动脉斑块患者30例为研究的对象,患者经过VH–IVUS检查后,按照斑块的性质分为软斑...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成像(VH–IVUS)对颈动脉斑块性质以及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颈动脉斑块患者30例为研究的对象,患者经过VH–IVUS检查后,按照斑块的性质分为软斑块组、硬斑块组、混合斑块组,分别记录三组患者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将其进行比较并研究不同性质斑块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混合斑块的稳定性评分和其他两组相比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硬斑块组的狭窄程度均比软斑块组和混合斑块组要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颈动脉性质以及狭窄程度的诊断中应用VH–IVUS能够作为斑块性质的分析依据,在诊断过程中依据患者斑块实际情况以及性质可将颈动脉狭窄情况进行充分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成像 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变化与斑块组织成分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高迎春 胡晓辉 +5 位作者 刘举珍 韩雅君 赵平 邬真力 田志强 张园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2年第7期501-50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时心肌损伤标志物变化与斑块组织成分的关系。方法对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虚拟组织学成像血管内超声(VH—IVUS)检查,测定PCI术前、术后0.5h及12h的缺血修...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时心肌损伤标志物变化与斑块组织成分的关系。方法对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虚拟组织学成像血管内超声(VH—IVUS)检查,测定PCI术前、术后0.5h及12h的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肌钙蛋白I(cTnI)血清浓度。结果①PCI患者术后0.5h的INA、术后12h的eTnI血清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分别是(103.05+9.48)比(113.05+8.97)IU/nll;(0.085+0.035)比(0.221+0.042)ng/ml,P〈0.05]。②斑块纤维脂质组织面积百分比与术后IMA的血清水平呈正相关(r=0.403,P〈0.05)。斑块坏死核组织面积百分比与术后IMA、cTnI血清水平呈正相关(分别是r=0.374,r=0.448,P〈0.05)。结论PCI会导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损伤,心肌损伤与斑块坏死核大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修饰白蛋白 肌钙蛋白I 冠状动脉斑块 虚拟组织学成像血管内超声 经皮冠状动脉介 入术 不稳定型心绞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价值 被引量:11
7
作者 牛原源 李新华 +4 位作者 赵晓燕 武丽娜 吴世陶 吴斐 李文龙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3-106,共4页
目的:评价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及不良事件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对4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和35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行冠脉造影(QCA)检查和IVUS-VH分析,同时行血浆LP-PLA2水平测定。... 目的:评价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及不良事件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对4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和35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行冠脉造影(QCA)检查和IVUS-VH分析,同时行血浆LP-PLA2水平测定。结果:ACS组斑块坏死核心、钙化成分比例较SA组高(t=5.655,10.974,P<0.001)。ACS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处以正性重构为主,SA组以负性重构为主(χ2=40.555,P<0.001)。ACS组患者血浆LP-PLA2水平较SA组显著升高(t=2.934,P=0.004)。ACS和SA组患者随着Gensini积分增加,血浆LP-PLA2水平均逐渐增高(F=4.227,3.783,P<0.05)。ACS患者斑块中坏死核心比例与血浆LP-PLA2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439,P=0.003)。结论:血浆LP-PLA2水平可用以评价斑块性质及冠脉狭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成像 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靶病变钙化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凯明 杨军柯 +1 位作者 蒋崇博 赵明星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7期145-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靶病变钙化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50例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其中男30例,女20例,采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成像(IVUS-VH)测量冠脉靶病变钙化负荷,结合相关因素,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寻找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靶病变钙化与尿酸...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靶病变钙化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50例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其中男30例,女20例,采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成像(IVUS-VH)测量冠脉靶病变钙化负荷,结合相关因素,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寻找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靶病变钙化与尿酸(P<0.01)、碱性磷酸酶(P<0.01)、骨结合蛋白(P=0.027)呈正相关性,与骨保护素(r=-1.1229,P=0.0242)呈负相关。结论尿酸、碱性磷酸酶等因素可能影响冠脉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成像 冠状动脉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钙化相关因素分析
9
作者 廖庆林 王海霞 王禹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586-587,593,共3页
目的研究冠脉钙化相关因素。方法 70例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55例,女性15例,采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成像(IVUS-VH)测量冠脉钙化负荷,结合患者一般资料及血清学指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冠脉钙化与吸烟(P=0.040 5)、糖尿... 目的研究冠脉钙化相关因素。方法 70例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55例,女性15例,采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成像(IVUS-VH)测量冠脉钙化负荷,结合患者一般资料及血清学指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冠脉钙化与吸烟(P=0.040 5)、糖尿病(P=0.029 7)、尿酸(P=0.005 7)、碱性磷酸酶(P=0.038 6)呈正相关性,与舒张压(r=-0.160 6,P=0.041)呈负相关性。结论改善生活方式、控制血压可以影响冠脉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成像 冠状动脉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射频信号在动脉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田菊 勇强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8年第3期281-286,共6页
颈动脉IMT和动脉弹性是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检测的重要指标,而颈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可以预测脑卒中风险,斑块的不稳定性与斑块的组成成分密切相关。基于原始射频信号的超声射频数据处理技术可早期、实时、准确的测量颈动脉IMT和动脉弹性,... 颈动脉IMT和动脉弹性是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检测的重要指标,而颈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可以预测脑卒中风险,斑块的不稳定性与斑块的组成成分密切相关。基于原始射频信号的超声射频数据处理技术可早期、实时、准确的测量颈动脉IMT和动脉弹性,对临床早期评价动脉结构和弹性功能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调脂治疗提供依据。基于原始射频信号的虚拟组织学成像血管内超声能够准确识别斑块的成分,对预测斑块的破裂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有重大意义,为临床药物和介入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射频信号 超声射频数据处理技术 血管内-中膜精准测量 血管硬度定量分析 虚拟组织学成像血管内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H-IVUS与SWE技术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脑梗死的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崔娜 王小刚 董磊 《西部医学》 2022年第8期1230-1234,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成像(VH-IVUS)与实时剪切弹性成像技术(SWE)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脑梗死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0医院就诊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30例(201个斑块),...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成像(VH-IVUS)与实时剪切弹性成像技术(SWE)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脑梗死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0医院就诊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30例(201个斑块),分析不同性质斑块VH-IVUS评分及平均杨氏模量差异,及评估稳定性斑块的价值。13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近期发生脑梗死53例(脑梗死组),无脑梗死77例(无脑梗死组),比较两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VH-IVU评分及平均杨氏模量水平,同时分析VH-IVUS评分及平均杨氏模量评估脑梗死的价值。结果易损性斑块VH-IVUS评分高于稳定性斑块(P<0.05),而平均杨氏模量低于稳定性斑块(P<0.05)VH-IVUS评分、平均杨氏模量评估稳定性斑块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9和0.875。脑梗死组TG、DL-C明显高于无脑梗死组(P<0.05),HDL-C明显低于无脑梗死组(P<0.05)脑梗死组斑块VH-IVUS评分明显高于无脑梗死组(P<0.05),而平均杨氏模量明显低于无脑梗死组(P<0.05)VH-IVUS评分、平均杨氏模量评估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8和0.822。结论VH-IVUS与SWE技术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脑梗死方面有较好的价值,其中SWE评估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成像 实时剪切弹性成像技术 颈动脉斑块 稳定性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蛋白(a)浓度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左主干斑块性质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韩艳 杨朝宽 +6 位作者 高传玉 刘煜昊 程江涛 王宪沛 王忠民 吴秀娟 徐成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490-1493,共4页
目的:观察脂蛋白(a)[LP(a)]浓度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左主干斑块组织构成成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6年10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行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PCI)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2例,应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成像技术(IVUS-VH)评... 目的:观察脂蛋白(a)[LP(a)]浓度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左主干斑块组织构成成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6年10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行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PCI)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2例,应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成像技术(IVUS-VH)评估其左主干斑块组织构成情况,并测定患者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LP(a)水平。依据患者LP(a)浓度将其分为两组,LP(a)正常组(≤300mg/L)(n=67)以及LP(a)升高组(>300mg/L)(n=35),应用IVUS-VH评价两组患者左主干斑块的组织构成情况,并进一步评价患者LP(a)浓度与IVUS-VH评价的左主干斑块组织构成指标与上述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LP(a)升高组冠脉左主干斑块的纤维脂质体积百分比显著高于LP(a)正常组[(25±5)%比(13±6)%,P<0.01],纤维组织体积百分比显著低于LP(a)正常组[(50±8)%比(61±9)%,P<0.01],且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LP(a)浓度与左主干斑块纤维脂质组织体积百分比呈正相关(r=0.645,β=0.29,P<0.01),与斑块纤维组织体积百分比呈负相关(r=-0.467,β=-0.32,P<0.01),提示LP(a)水平与IVUS-VH评价的左主干斑块易损性相关。结论对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来说,LP(a)水平与IVUS-VH评价的左主干斑块的纤维脂质组织体积百分比呈正相关,与纤维组织体积百分比呈负相关,LP(a)水平对冠状动脉左主干斑块易损性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a) 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成像 左主干 易损斑块
原文传递
ApoB/A1比值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左主干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韩艳 杨朝宽 +5 位作者 高传玉 刘煜昊 程江涛 王宪沛 王忠民 陈同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7期2101-2106,共6页
目的观察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比值(ApoB/A1比值)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左主干斑块组织构成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并口服他汀药物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8例,在行冠... 目的观察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比值(ApoB/A1比值)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左主干斑块组织构成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并口服他汀药物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8例,在行冠脉造影时应用血管内超声的虚拟组织学成像技术(IVUS-VH)评估其左主干斑块组织构成情况,依据患者ApoB/A1比值的中位数(0.80)水平将之分为高ApoB/A1比值组(ApoB/A1比值〉0.80,n=49),低ApoB/A1比值组(ApoB/A1比值≤0.80,n=49),并测定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HDL-C比值、ApoB、ApoA1、ApoB/A1比值,应用IVUS——VH评价两组患者左主干斑块的组织构成特征,并进一步评价患者上述血脂、脂蛋白及其比值指标与IVUS-VH评价的左主干斑块组织构成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高ApoB/A1比值组冠脉左主干斑块的纤维脂质体积百分比显著高于低水平组( 17.5%±1.2%比9.0%±1.0%, P=0.03),纤维组织体积百分比显著低于低水平组(55.1%±2.1%比63.9%±1.8%, P〈0.01),且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poB/A1比值与左主干斑块纤维脂质组织体积百分比呈正相关(r=0.445,β=0.29,P=0.010),与斑块纤维组织体积百分比呈负相关(r=-0.567,β=-0.32,P=0.011),提示ApoB/A1比值水平与IVUS-VH评价的左主干斑块易损性相关。结论对于接受他汀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来说,ApoB/A1比值水平与IVUS-VH评价的左主干斑块的纤维脂质组织体积百分比呈正相关,与纤维组织体积百分比呈负相关,ApoB/A1比值对冠状动脉左主干斑块易损性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B/A1比值 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成像 左冠状动脉主干 易损斑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