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波市城区1987至1990年成蚊密度及蚊种构成监测报告 被引量:1
1
作者 林爱华 蒋文丰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5期268-271,共4页
本文报道宁波市城区成蚊密度及蚊种四年监测结果。成蚊密度以6月上旬至7月中旬、8月中下旬为两个高峰季节。峰值分别为8.67只/人工小时和10只/人工小时。成蚊密度随着季节的气温变化而增减。城区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其次为三带喙库蚊,... 本文报道宁波市城区成蚊密度及蚊种四年监测结果。成蚊密度以6月上旬至7月中旬、8月中下旬为两个高峰季节。峰值分别为8.67只/人工小时和10只/人工小时。成蚊密度随着季节的气温变化而增减。城区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其次为三带喙库蚊,其余均为次要蚊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蚊种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永城市蚊种构成及季节消长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陈传伟 郭玉红 +9 位作者 孙重秀 任东升 朱丽 刘祥 罗运动 沈阳 刘京利 刘小波 李贵昌 刘起勇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调查河南省永城市的蚊种构成、密度、季节消长及其分布,了解该地区优势蚊种及其活动规律,为防控蚊媒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不同地理方位选择3个乡镇作为调查点,于2010年7-10月采用诱蚊灯法在人房外、户外和牲畜棚等不同生境开展蚊... 目的调查河南省永城市的蚊种构成、密度、季节消长及其分布,了解该地区优势蚊种及其活动规律,为防控蚊媒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不同地理方位选择3个乡镇作为调查点,于2010年7-10月采用诱蚊灯法在人房外、户外和牲畜棚等不同生境开展蚊类调查,每月2次,对捕获的蚊类进行形态学鉴定、记录,并利用Excel 2007和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捕获蚊虫20 684只,隶属4属5种,平均蚊密度为34.08只/(灯·夜);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获总数的54.12%。牲畜棚蚊密度最高,达50.58只/(灯·夜),人房外和户外环境蚊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种生境蚊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450,P<0.01)。蚊密度7月开始增高,7月下旬为活动小高峰,9月达活动最高峰,10月开始下降。任湖和孟庄村蚊密度于9月上旬达最高峰,呈单峰分布,以任湖村蚊密度最高;3个乡镇的蚊虫数量和蚊种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033.097,P<0.01)。结论永城市蚊虫分布依生境和地方性特征而不同,可根据不同地区、生境及蚊种季节变化趋势,采取针对性的防蚊灭蚊措施开展蚊虫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法 蚊种构成 分布 季节消长
原文传递
2017—2021年常州市蚊密度调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曹淦 王晗 +2 位作者 杨晓 田诚 吕旭峰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2年第6期505-508,共4页
目的分析2017—2021年常州市蚊密度、种群构成以及季节消长,为常州市蚊虫和蚊媒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诱蚊灯法对常州市7个区(县)5类生境(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牲畜棚)成蚊进行监测。结果2017—2021年常州市各区(... 目的分析2017—2021年常州市蚊密度、种群构成以及季节消长,为常州市蚊虫和蚊媒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诱蚊灯法对常州市7个区(县)5类生境(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牲畜棚)成蚊进行监测。结果2017—2021年常州市各区(县)共捕获雌蚊31500只,总密度为1.31只/(灯·夜)。2017年蚊密度最低,为0.79只/(灯·夜),2018年蚊密度最高,达1.75只/(灯·夜)。2019—2021年蚊密度分别为1.52、1.36、1.13只/(灯·夜)。除2020年蚊密度动态呈单峰曲线外,其余年份均呈双峰曲线,高峰均出现在7月、9月。不同生境中以牲畜棚蚊密度最高,达3.28只/(灯·夜),医院最低,为0.62只/(灯·夜)。居民区、公园、医院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农户和牲畜棚以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总构成比以淡色库蚊最高(38.55%),其次为三带喙库蚊(34.96%)。结论蚊虫防治应有针对性地实施,加大对优势种群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季节消长 蚊种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岱山海岛县蚊类及病原携带情况调查 被引量:1
4
作者 谭启龙 管临福 舒纪为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210-212,共3页
目的了解岱山县蚊种构成、季节消长规律及主要蚊媒病原体携带情况,为当地蚊类控制及蚊媒传染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在岱山县每个乡镇各选2个具有代表性自然村为监测点,于2017年4—11月每月的上旬和下旬共2次在民房、户外及牲畜棚等不... 目的了解岱山县蚊种构成、季节消长规律及主要蚊媒病原体携带情况,为当地蚊类控制及蚊媒传染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在岱山县每个乡镇各选2个具有代表性自然村为监测点,于2017年4—11月每月的上旬和下旬共2次在民房、户外及牲畜棚等不同生境采用诱蚊灯法诱捕成蚊进行种属鉴定;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对蚊类样品进行登革热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寨卡病毒及基孔肯雅热病毒检测。结果共捕获成蚊33 371只,隶属4属6种,平均蚊密度为24.83只/(灯·夜)。不同生境成蚊总密度中,牲畜棚密度最高,户外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致倦库蚊在民房内和牲畜棚密度较高,三带喙库蚊在牲畜棚的密度最高。致倦库蚊和三带喙库蚊为监测优势蚊种,牲畜棚以三带喙库蚊为主(占55.37%),民房内和户外以致倦库蚊为主(分别占77.95%、66.14%)。6—9月为成蚊活动高峰期,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应根据分布特点及季节消长规律选择合适方式控制成蚊密度,降低蚊媒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种构成 媒传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7年长江三峡库区万县段蚊类调查报告 被引量:6
5
作者 罗超 熊瑞阳 +2 位作者 孟言浦 王宏伟 颜朝阳 《医学动物防制》 1998年第2期49-50,共2页
本文系统报道了长江三峡库区万县段农舍室内与畜圈内成蚊主要蚊种构成,人房和畜圈成蚊密度季节消长和成蚊蚊种性别比。优势蚊种为骚扰阿蚊。常见种为骚扰阿蚊和中华按蚊。
关键词 三峡库区 蚊种构成 优势 季节消长 性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挝南部沙湾拿吉省农县居民区成蚊种类构成调查 被引量:3
6
作者 Vilayvone Maniphousay 王剑 +1 位作者 邓艳 周红宁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672-674,共3页
目的调查老挝南部沙湾拿吉省农县居民区成蚊种类构成,为制定当地重要蚊媒传染病防控对策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诱蚊灯通宵捕蚊法和电动捕蚊器法在居民区采集成蚊,并采用形态学方法鉴定蚊虫种类。结果 2018年8-9月在沙湾拿吉省农... 目的调查老挝南部沙湾拿吉省农县居民区成蚊种类构成,为制定当地重要蚊媒传染病防控对策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诱蚊灯通宵捕蚊法和电动捕蚊器法在居民区采集成蚊,并采用形态学方法鉴定蚊虫种类。结果 2018年8-9月在沙湾拿吉省农县居民区共捕获成蚊3亚科11属44种9 415只,其中骚扰阿蚊和三带喙库蚊属于当地优势蚊种,分别占捕获总数的44.43%(4 183/9 415)和20.73%(1 952/9 415),重要疾病媒介微小按蚊、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所占比例相对较低,仅占捕获总数的1.96%(184/9 415)、1.09%(103/9 415)和0.54%(51/9 415)。结论老挝南部沙湾拿吉省农县蚊虫种类丰富,且流行性乙型脑炎媒介三带喙库蚊、疟疾媒介微小按蚊、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均有分布,建议当地卫生部门加强重要蚊媒传染病媒介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种构成 灯法 优势 老挝沙湾拿吉省农县
原文传递
河北省唐山市2010-2020年蚊虫种群密度与季节消长监测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运玲 王福才 张岭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1-355,共5页
目的了解河北省唐山市2010-2020年蚊种构成、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为唐山市的蚊虫及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唐山市2010-2020年采用诱蚊灯法监测不同蚊种的成蚊密度数据,分析不同生境蚊种构成、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 目的了解河北省唐山市2010-2020年蚊种构成、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为唐山市的蚊虫及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唐山市2010-2020年采用诱蚊灯法监测不同蚊种的成蚊密度数据,分析不同生境蚊种构成、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特征。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对蚊种的构成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20年唐山市共捕获成蚊24039只,总蚊密度为1.91只(/灯·h),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其次为中华按蚊。淡色库蚊[3.13只(/灯·h)]和三带喙库蚊[0.01只(/灯·h)]均在牲畜棚中密度最高;白纹伊蚊在城镇居民区中密度最高[0.02只(/灯·h)];中华按蚊在公园中密度最高[0.04只(/灯·h)]。全市11年中蚊密度年际消长总体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306,P<0.001)。不同生境中以牲畜棚的蚊密度最高,其他依次为医院、农村民房、公园和城镇居民区。在不同生境中,不同蚊种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9.301,P<0.001)。唐山市不同生境蚊密度均呈单峰曲线,7、8月为蚊虫活动高峰期。结论河北省唐山市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蚊密度年际消长总体呈下降趋势,牲畜棚中蚊密度最高,7、8月为蚊虫活动高峰期,应在每年的该时段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监测 蚊种构成 季节消长
原文传递
江苏省淮安市2018-2022年成蚊种群密度与季节消长监测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周小青 陈夕鹏 +4 位作者 吕蒙蒙 朱海洋 罗晶 唐勇 蔡蓉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7-500,共4页
目的了解江苏省淮安市2018-2022年蚊种构成、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为淮安市蚊虫及蚊媒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淮安市2018-2022年采用诱蚊灯法监测的成蚊密度数据,分析蚊种构成、种群密度和季节消长趋势;分别采用χ^(2... 目的了解江苏省淮安市2018-2022年蚊种构成、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为淮安市蚊虫及蚊媒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淮安市2018-2022年采用诱蚊灯法监测的成蚊密度数据,分析蚊种构成、种群密度和季节消长趋势;分别采用χ^(2)检验和Welch方差分析对蚊种构成比、不同生境蚊密度进行分析。结果2018-2022年淮安市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年际间各蚊种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不同生境类型中除牲畜棚捕获蚊种主要为三带喙库蚊外,其他生境均以淡色库蚊为主,不同生境蚊种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24.835,P<0.001);不同生境类型蚊密度以牲畜棚最高,为3.62只(/灯·h),居民区最低,为0.92只(/灯·h),Welch方差分析不同生境蚊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43,P=0.013);2018-2022年淮安市蚊密度季节消长变化均表现为单峰型,2019、2020和2022年每年7月达到密度峰值,而2018年蚊密度峰值出现在8月,2021年出现在6月;不同蚊种、不同生境蚊密度季节消长趋势均呈单峰型,7月蚊密度最高。结论淮安市不同生境蚊种构成和蚊密度有所不同,牲畜棚蚊密度最高,是蚊虫防制的重点生境;6-9月是蚊虫活跃期,应根据蚊虫活动规律加强此阶段的蚊虫防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种构成 密度 季节消长
原文传递
Monitoring Report on Mosquitoes at Ports of Four Regions in East China during 2011—2014 被引量:1
9
作者 吴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7年第2期307-309,317,共4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understand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distribution, density, seasonal fluctuation and pathogens of mosquitoes in four regions of East China to provide basic data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understand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distribution, density, seasonal fluctuation and pathogens of mosquitoes in four regions of East China to provide basic data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osquitoes at ports. [Method] The mosquitoes at 21 ports of four regions in East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2011-2014 by CO2 lamp method, egg collection method, scoop method and visual method. The species of mosquitoes was identified, and pathogens in mosquitoes were detected. [Result] From 2011 to 2014, 102 583 mosquitoes were captured at the ports, belonging to 18 species, 6 genera and 1 family. Culex pipi- ens quinquefasciatus or Culex pipiens pallens was the dominant species at most ports. Mosquitoes could be captured from May to October, and the captured mosquitoes were the most in June. The positive rate of egg collectors was 9.41%,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breeding places was 7.23%. Rare entry mosquitoes were captured, and most of them were C. pipiens pallens. The detection results of dengue fever, malaria and other pathogens were negative. [Conclusion] C.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 or C. pipiens pallens was dominant at most ports, and the peak period was June. There were breeding environments of mosquitoes at some ports, so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osquitoes at these ports should be paid more at- tention to in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T MOSQUITO Species composition Seasonal fluctu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蚊灯法与人工小时法捕蚊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郭玉红 刘京利 +4 位作者 鲁亮 常昭瑞 张彦 张静 刘起勇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6期529-532,共4页
目的比较诱蚊灯法和人工小时法2种捕蚊方法的现场捕蚊效果,为开展科学规范的蚊虫调查或监测方法提供参考。方法沿三峡库区按距离大坝远近不同选择3个点,同时使用2种捕蚊方法对居民区及其周围环境进行蚊虫种类及其构成调查。结果诱蚊灯... 目的比较诱蚊灯法和人工小时法2种捕蚊方法的现场捕蚊效果,为开展科学规范的蚊虫调查或监测方法提供参考。方法沿三峡库区按距离大坝远近不同选择3个点,同时使用2种捕蚊方法对居民区及其周围环境进行蚊虫种类及其构成调查。结果诱蚊灯法和人工小时法均能捕获库区的主要蚊种,但在蚊种构成上有差异,诱蚊灯法捕获的三带喙库蚊数量大于人工小时法,而人工小时法捕获的骚扰阿蚊数量远大于诱蚊灯法;诱蚊灯法适用范围比人工小时法更广泛,可应用于林地、稻田等没有空间限制的环境。结论 2种蚊虫采集方法分别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在长期系统的调查或监测中,建议使用诱蚊灯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密度 蚊种构成 灯法 人工小时法
原文传递
皇岗口岸环境改造前后伊蚊密度的调查
11
作者 黎权发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197-197,共1页
本文报告了皇岗口岸周围环境改造前后的蚊密度和蚊种构成情况。结果表明:改造环境(铲除孳生和栖息地)后,可降低某些蚊种的密度。特别是白纹伊蚊的密度已为0值,这对于防止登革热传播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皇岗口岸 环境改造前 环境改造后 密度 调查 蚊种构成 白纹伊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