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蜂毒素对青年鹌鹑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肠道机械屏障功能及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李治利 尹磊 +5 位作者 易先国 杨帅亮 王慧敏 赵严娜 张自富 秦清明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24-132,139,140,共11页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蜂毒素对青年鹌鹑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肠道机械屏障功能及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的影响,试验将120只30日龄雄性白沙维鹌鹑适应性饲养7 d后,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均分为2组(对照组和蜂毒素组),对照组仅饲喂基础日粮,...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蜂毒素对青年鹌鹑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肠道机械屏障功能及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的影响,试验将120只30日龄雄性白沙维鹌鹑适应性饲养7 d后,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均分为2组(对照组和蜂毒素组),对照组仅饲喂基础日粮,蜂毒素组饲喂添加蜂毒素(0.12 g/kg)的试验日粮,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试验期为15 d。试验第1天和试验结束后进行称重,每天记录采食量,计算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试验结束后每组各重复中随机选取1只鹌鹑进行心脏采血,收集血清,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质量浓度,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浓度;采血后处死鹌鹑,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织进行小肠组织形态结构参数(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的测定;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空肠机械屏障基因[黏蛋白-2(Mucin-2)、闭合小环蛋白-1(ZO-1)、闭锁蛋白(Occludin)、闭合蛋白-1(Claudin-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取盲肠内容物进行菌群16S rDNA基因测序,分析盲肠菌群α多样性(ACE、Chao、Shannon和Simpson指数)和菌群结构与分布情况,并对元基因组进行功能基于直系同源簇(Cluster of Orthologous Groups,COG)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对菌群功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蜂毒素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增加(P<0.05),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MDA浓度显著降低(P<0.05),GSH-Px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空肠绒毛高度、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显著升高(P<0.05),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其他形态结构参数差异不显著(P>0.05);Mucin-2、ZO-1、Occludin和Claudin-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两组盲肠菌群ACE、Chao、Shannon和Simpson指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在门水平上,两组盲肠菌群组成排名前5位的优势菌群均为拟杆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糖化菌门;与对照组相比,蜂毒素组盲肠中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分别提高14.13,3.54百分点,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糖化菌门相对丰度分别降低16.14,0.59,1.13百分点。在属水平上,对照组和蜂毒素组盲肠菌群组成排名前5位的优势菌群均为拟杆菌属、欧陆森氏菌属、拟杆菌科未分类菌属、瘤胃球菌属组、毛螺菌科未分类菌属。与对照组相比,蜂毒素组盲肠中欧陆森氏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在COG功能预测中,与对照组相比,蜂毒素组复制、重组和修复通路中富集的基因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在KEGG功能预测中,与对照组相比,蜂毒素组C5支链二元酸代谢、二组分系统、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矿物质吸收、错配修复、卟啉与叶绿素代谢、转录相关蛋白、碱基切除修复通路中富集的基因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核苷酸切除修复、甘油磷脂代谢、布替罗星和新霉素生物合成、淀粉和蔗糖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中富集的基因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说明日粮中添加蜂毒素可以提高青年鹌鹑的抗氧化功能、肠道屏障功能和小肠吸收能力,增加鹌鹑肠道有益菌和降低条件致病菌的相对丰度,但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毒素 鹌鹑 生长性能 抗氧化功能 肠道机械屏障功能 肠道菌群结构 肠道菌群功能
原文传递
蜂毒素对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2
作者 胡月 战余铭 +3 位作者 孟春颜 李玉鹏 乔家运 李海花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335-6344,共10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蜂毒素对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健康的影响,并确定蜂毒素的适宜添加量。选取1日龄817杂交肉鸡160只,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饲喂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 本试验旨在探究蜂毒素对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健康的影响,并确定蜂毒素的适宜添加量。选取1日龄817杂交肉鸡160只,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饲喂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0.05(低剂量组,A组)、0.10(中剂量组,B组)和0.15 g/kg(高剂量组,C组)的蜂毒素。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22~42日龄和1~42日龄,与CON组相比,B组和C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提高(P<0.05)。2)与CON组相比,21日龄时,各试验组肉鸡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42日龄时,B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血清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与CON组相比,21日龄时,B组和C组肉鸡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42日龄时,B组和C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6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4)与CON组相比,21日龄时,B组和C组肉鸡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提高(P<0.05),B组空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值显著提高(P<0.05),B组和C组回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而V/C值显著提高(P<0.05);42日龄时,B组空肠绒毛高度显著提高(P<0.05)。5)与CON组相比,21日龄时,B组和C组肉鸡空肠胰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42日龄时,B组和C组空肠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6)与CON组相比,21日龄时,各试验组肉鸡空肠闭锁小带蛋白-1(ZO-1)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5),B组和C组空肠闭合蛋白(OCLN)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42日龄时,各试验组空肠OCLN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蜂毒素可以提高肉鸡抗氧化能力和抗炎能力,促进肠道形态发育,提高肠道消化酶活性,维持肠道屏障功能,从而提高其生长性能,且当蜂毒素添加量为0.10 g/kg时饲喂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毒素 肉鸡 生长性能 抗氧化能力 肠道形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蜂毒素—死亡素重组抗菌肽的饲喂试验
3
作者 张宁 秦绪光 +3 位作者 刘小元 孟春颜 姬生跃 刘勇 《河南畜牧兽医》 2024年第1期6-8,共3页
试验旨在探索蜂毒素—死亡素重组抗菌肽(MT-W)对断奶仔猪血清免疫指标、免疫器官发育状况以及生长性能的影响,选用22日龄断奶仔猪64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内设置4个重复组。试验预试期7d,正式试验期有15d。从15日龄开始使用断奶仔猪专用饲... 试验旨在探索蜂毒素—死亡素重组抗菌肽(MT-W)对断奶仔猪血清免疫指标、免疫器官发育状况以及生长性能的影响,选用22日龄断奶仔猪64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内设置4个重复组。试验预试期7d,正式试验期有15d。从15日龄开始使用断奶仔猪专用饲料(基础日粮)饲喂7d后,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MT-W(1kg/t饲料),结果显示,在日粮中添加1 kg/t MT-W,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提高了16.67%(P<0.05),平均日增重提高了18.54%(P<0.05),饲料增重比降低了1.67%(P<0.05),同时仔猪腹泻率显著下降;促进了断奶仔猪的免疫器官发育,其中肝脏指数提高了10.91%(P<0.05),胸腺指数提高了24.42%(P<0.05),脾脏指数提高了24.09%(P<0.05),血清IgG含量提高了11.47%(P<0.05);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MT-W可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并显著降低其腹泻率;促进仔猪的免疫器官发育,提高其免疫水平;提高仔猪清除体内自由基能力,减小自由基对机体的伤害,提高其抗氧化应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毒素 死亡 重组抗菌肽 断奶仔猪 饲喂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毒素缓释制剂瘤内注射减毒增效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凌昌全 黄雪强 +2 位作者 刘岭 王勇姿 张亚妮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615-617,共3页
目的 :观察蜂毒素缓释制剂瘤内注射的减毒增效作用。 方法 :以低、中、高 3种剂量 (0 .16、0 .32和 1.6 m g/ kg)的蜂毒素 -泊洛沙姆 40 7缓释剂对 H2 2 荷瘤小鼠施瘤内注射后 ,以小鼠生存期、血细胞、肝功能及其肿瘤病理形态变化为指... 目的 :观察蜂毒素缓释制剂瘤内注射的减毒增效作用。 方法 :以低、中、高 3种剂量 (0 .16、0 .32和 1.6 m g/ kg)的蜂毒素 -泊洛沙姆 40 7缓释剂对 H2 2 荷瘤小鼠施瘤内注射后 ,以小鼠生存期、血细胞、肝功能及其肿瘤病理形态变化为指标观察其体内抗肿瘤作用。 结果 :(1)蜂毒素缓释制剂的毒性明显低于单纯蜂毒素 (P<0 .0 5 ) ;(2 )蜂毒素缓释剂型治疗组肿瘤生长受到显著抑制 ,低、中、高剂量的抑瘤率分别为 2 0 .7%、36 .5 %、5 3.3% ;肿瘤组织广泛坏死 ,治疗后平均生存期明显延长 (P<0 .0 5 ) ,综合疗效优于单纯蜂毒素组。 结论 :蜂毒素缓释制剂瘤内局部注射能够通过延缓蜂毒素的释放速度 ,增加其与肿瘤细胞直接作用的时间等途径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毒素 迟效制剂 肿瘤 药物疗法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蚕抗菌肽A与蜂毒素杂合肽基因的合成及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14
5
作者 朱嘉明 刘飞鹏 +2 位作者 李月琴 钟振宇 张娜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1-34,共4页
根据天蚕抗菌肽A(cecropinA ,CA)N端第 1~ 7个氨基酸残基、蜂毒素 (melittin ,M )N端第 5~ 12个氨基酸残基 ,以大肠杆菌偏爱的密码子设计合成了杂合肽CA(1~ 7) -M(5~ 12 )基因 ,同载体 pGEMEX - 1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JM 10 9,经打点... 根据天蚕抗菌肽A(cecropinA ,CA)N端第 1~ 7个氨基酸残基、蜂毒素 (melittin ,M )N端第 5~ 12个氨基酸残基 ,以大肠杆菌偏爱的密码子设计合成了杂合肽CA(1~ 7) -M(5~ 12 )基因 ,同载体 pGEMEX - 1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JM 10 9,经打点杂交筛选和序列测定 ,获得一个与设计一致的克隆。将此克隆中的质粒亚克隆至JM10 3(DE3) ,经IPTG诱导、BrCN切割和抑菌圈试验表明 ,克隆的杂合肽基因在JM 10 9(DE3)中获得了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蚕抗菌肽A 蜂毒素 杂合肽 基因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毒素诱导骨肉瘤细胞U_2OS凋亡与坏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陈永强 朱振安 +2 位作者 郝永强 戴尅戎 张晨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08-209,共2页
目的 :研究蜂毒素是否能够诱导骨肉瘤细胞U2 OS凋亡与坏死。方法 :U2 OS经不同浓度蜂毒素处理后 ,采用台盼蓝排染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 ,利用单克隆抗体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AnnexinV、Apo2 .7及Fas蛋白的表达。结果 :6 4mg/L蜂毒素作用... 目的 :研究蜂毒素是否能够诱导骨肉瘤细胞U2 OS凋亡与坏死。方法 :U2 OS经不同浓度蜂毒素处理后 ,采用台盼蓝排染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 ,利用单克隆抗体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AnnexinV、Apo2 .7及Fas蛋白的表达。结果 :6 4mg/L蜂毒素作用U2 OS 12h、2 4h ,其坏死率在 80 %以上。 16mg/L、32mg/L蜂毒素对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 ,并且可诱导细胞凋亡和坏死的产生 ,增加细胞Aap2 .7及Fas蛋白的表达。结论 :蜂毒素高剂量有明显杀伤U2 OS的作用 ,低剂量具有促细胞凋亡作用 ,并能上调Fas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毒素 骨肉瘤 肿瘤细胞 U2OS 细胞凋亡 细胞坏死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毒素体外抑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6
7
作者 凌昌全 黄雪强 刘岭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612-614,共3页
目的 :研究蜂毒素对建系肿瘤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 方法 :通过凝胶色谱法从蜜蜂毒中纯化得高纯度蜂毒素 ,分别选取 SMMC- 772 1、BEL - 740 2和 Hep- 3B三种肿瘤细胞系 ,以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比色法观察蜂毒素对 3种肿瘤细胞系的... 目的 :研究蜂毒素对建系肿瘤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 方法 :通过凝胶色谱法从蜜蜂毒中纯化得高纯度蜂毒素 ,分别选取 SMMC- 772 1、BEL - 740 2和 Hep- 3B三种肿瘤细胞系 ,以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比色法观察蜂毒素对 3种肿瘤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 ,以丝裂霉素、长春新碱、华蟾素为对照 ;并考察了蜂毒素对 SMMC- 772 1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的时效关系。结果 :蜂毒素的抑瘤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 ,抑制率优于对照组药物 ,蜂毒素对 SMMC- 772 1细胞系各时间点的抑瘤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蜂毒素的体外抑瘤作用明显 ,而且作用发生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毒素 肿瘤 药物疗法 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 MT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蜜蜂毒中蜂毒素的分离纯化方法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岭 凌昌全 +1 位作者 胡晋红 黄雪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609-611,共3页
目的 :从蜜蜂毒中分离纯化蜂毒素 (melittin) ,建立以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及 HPL C进行蜂毒素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 方法 :用 Sephadex G- 2 5、Sephadex G- 5 0、Sephadex G- 75三步层析法从蜜蜂毒中分离纯化蜂毒素 ,... 目的 :从蜜蜂毒中分离纯化蜂毒素 (melittin) ,建立以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及 HPL C进行蜂毒素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 方法 :用 Sephadex G- 2 5、Sephadex G- 5 0、Sephadex G- 75三步层析法从蜜蜂毒中分离纯化蜂毒素 ,以SDS- PAGE定性 ,以 HPL C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样品经 SDS- PAGE测定为单一条带 ,相对分子质量约 30 0 0。 HPL C含量测定 ,平均回收率为 95 .97% ,相对标准差 (RSD)为 1.0 7%。结论 :以上述分离纯化法可制得高纯度的蜂毒素 ,检测方法准确、可靠、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毒素 色谱法 凝胶 聚丙烯酰胺凝胶 高压液相 SDS-PAGE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毒素对骨肉瘤UMR-106细胞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高启龙 李玉梅 +2 位作者 陈永强 李柏 凌昌全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3期522-524,共3页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蜂毒素抗骨肉瘤UMR-106细胞裸鼠胫骨移植瘤的作用及其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骨肉瘤UMR-106细胞裸鼠胫骨移植瘤模型,成瘤后随机分为两组:生理盐水组、蜂毒素治疗组。瘤内注射给药治疗10天,计算治疗组肿瘤的...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蜂毒素抗骨肉瘤UMR-106细胞裸鼠胫骨移植瘤的作用及其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骨肉瘤UMR-106细胞裸鼠胫骨移植瘤模型,成瘤后随机分为两组:生理盐水组、蜂毒素治疗组。瘤内注射给药治疗10天,计算治疗组肿瘤的体积抑制率和重量抑制率;采用免疫组化CD105观察移植瘤的微血管密度(MVD);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瘤组织VEGF、HIF-1α蛋白表达。结果:蜂毒素组对骨肉瘤的重量抑制率为38.92%,体积抑制率为43.04%(P<0.05)。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蜂毒素组CD105蛋白标记的MVD、VEGF、HIF-1α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结论:蜂毒素能明显抑制骨肉瘤UMR-106细胞裸鼠胫骨移植瘤的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生长。与蜂毒素能够下调瘤组织VEGF、HIF-1α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毒素 骨肉瘤 血管生成 裸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毒素诱导人成骨肉瘤细胞凋亡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玉梅 顾伟 +2 位作者 李柏 虞坚尔 陈永强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4-286,共3页
关键词 蜂毒素 骨肉瘤 细胞凋亡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毒素对人肝癌细胞线粒体膜蛋白7A6和凋亡相关基因产物Fas及其配体FasL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张晨 李柏 +3 位作者 吕书勤 李勇 苏永华 凌昌全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559-563,共5页
目的:观察蜂毒素对BEL-7402人肝癌细胞线粒体膜蛋白7A6和凋亡相关基因产物Fas及其配体FasL(Fas ligand)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BEL-7402肝癌细胞体外培养,经蜂毒素处理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线粒体膜蛋白7A... 目的:观察蜂毒素对BEL-7402人肝癌细胞线粒体膜蛋白7A6和凋亡相关基因产物Fas及其配体FasL(Fas ligand)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BEL-7402肝癌细胞体外培养,经蜂毒素处理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线粒体膜蛋白7A6和凋亡相关基因产物Fas及其配体FasL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 tion,RT-PCR)方法半定量检测Fas和FasL mRNA表达。结果:经8、16、32μg/ml蜂毒素处理后,BEL-7402细胞线粒体膜蛋白7A6表达率由对照组的1.02%,分别上升到4.89%、17.74%和11.45%;细胞表面Fas蛋白表达明显增加,FasL表达没有变化;RT-PCR扩增结果显示,32μg/ml蜂毒素处理细胞后,Fas灰度比值高于对照组,没有扩增出FasL表达条带。结论:蜂毒素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可能与影响线粒体膜蛋白7A6表达及凋亡相关基因产物Fas及其配体FasL信号传导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毒素 肝癌 线粒体蛋白质类 FAS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毒素对SGC-7901细胞生长及G_2/M期阻滞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吴宝明 李俊 +6 位作者 吕雄文 金涌 赵斌 黄艳 王怡苹 楼蓉 王朋景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2-225,共4页
目的研究蜂毒素(Melittin)对胃上皮癌细胞SGC-7901细胞生长及细胞周期阻滞的影响。方法采用罗丹明B(SRB)染色法观察Melittin对SGC-7901细胞株生长曲线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elittin对该细胞周期阻滞的影响;RT-PCR检测细胞周期相关基... 目的研究蜂毒素(Melittin)对胃上皮癌细胞SGC-7901细胞生长及细胞周期阻滞的影响。方法采用罗丹明B(SRB)染色法观察Melittin对SGC-7901细胞株生长曲线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elittin对该细胞周期阻滞的影响;RT-PCR检测细胞周期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Melittin(1、2、4、8×10-3μg·L-1)体外给药24h,能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活性(P<0.05orP<0.01);Melittin(4、8×10-3μg·L-1)作用SGC-790124h后,能明显阻滞该细胞株于G2/M期;并且降低G2/M期相关基因CylinB1-CDK1-Cdc25c mRNA的表达。结论Melittin具有抑制胃上皮癌细胞SGC-7901增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干扰该细胞G2/M期相关基因的转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毒素 SGC-7901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阻滞 CylinB1 CDK1 CDc25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毒素对肝癌细胞系SMMC7721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晨 凌昌全 +1 位作者 李柏 彭永海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 了解蜂毒素对肝癌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台盼蓝排染法测定细胞的生长曲线 ,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的抑制率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 PCNA 的表达。结果 蜂毒素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 1的生长、增殖 ,PCNA阳性... 目的 了解蜂毒素对肝癌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台盼蓝排染法测定细胞的生长曲线 ,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的抑制率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 PCNA 的表达。结果 蜂毒素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 1的生长、增殖 ,PCNA阳性细胞表达率随着蜂毒素剂量的增加而降低 ,对细胞周期的影响表现为 S期细胞增加 ,G2 / M期细胞减少。结论 蜂毒素可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增殖 ,并且减少 PCNA阳性细胞的表达 ,影响细胞周期的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毒素 肝癌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毒及其主要成分蜂毒素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玉梅 陈永强 顾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96-97,共2页
蜂毒是工蜂毒腺和附腺分泌出的具有芳香气味的一种透明毒液,贮存在毒囊中,蛰刺时由蛰针排出,其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包括多肽类、酶类和非肽类物质。主要有效成分是蜂毒素、蜂毒神经肽、磷脂酶A2、透明质酸酶、多巴胺和组织胺等。其中... 蜂毒是工蜂毒腺和附腺分泌出的具有芳香气味的一种透明毒液,贮存在毒囊中,蛰刺时由蛰针排出,其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包括多肽类、酶类和非肽类物质。主要有效成分是蜂毒素、蜂毒神经肽、磷脂酶A2、透明质酸酶、多巴胺和组织胺等。其中,蜂毒素足蜜蜂毒的主要成分,约占蜂毒千重的50%。蜂毒素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它具有抗炎、镇痛、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艾滋病及抗肿瘤等多种作用。近年来,有关蜂毒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毒 蜂毒素 肿瘤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蚕素A-蜂毒素杂合肽用pBV220载体的表达、纯化和活性测定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云起 刘飞鹏 +2 位作者 李月琴 张欣 蔡继业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9-33,共5页
为提高抗菌肽的表达,在抗菌肽的N端融合了1段酸性小肽以中和表达产物对宿主的毒性;并将融合肽基因同向串连成多拷贝,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较高的表达。用化学合成法分别合成了编码天蚕素A(1-8)-蜂毒素(1-10)杂合肽和酸性小肽的DNA片段,首... 为提高抗菌肽的表达,在抗菌肽的N端融合了1段酸性小肽以中和表达产物对宿主的毒性;并将融合肽基因同向串连成多拷贝,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较高的表达。用化学合成法分别合成了编码天蚕素A(1-8)-蜂毒素(1-10)杂合肽和酸性小肽的DNA片段,首先将其拼接成融合肽的完整基因,然后通过前后接头将融合肽基因连接成两侧具有EcoRI和SalI酶切位点的同向串连的多拷贝基因。将5份拷贝的基因克隆至pBV220表达载体,转化E.coliDH5α,温度诱导得到表达量为35%的融合蛋白。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将包涵体溶解,经Ni2+-NTA琼脂糖亲和层析获得纯化的融合蛋白。融合蛋白再经CNBr切割和阳离子交换层析,得到纯化的抗菌肽,经蛋白质N端测序确认序列正确。琼脂糖扩散法和液相测定法证明了纯化的抗菌肽具有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蚕A-蜂毒素杂合肽 pBV220载体 基因表达 基因纯化 基因活性 抗菌肽 免疫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毒素分子的改造及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被引量:8
16
作者 赵亚华 董竟南 +3 位作者 崔红 白云 金科华 蒋智勇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5-48,56,共5页
为获得保留有抗菌活性而降低溶血作用的蜂毒素,对蜂毒素的分子结构进行了改造。将第5位的Val变为Arg,第15位Ala变为Arg,删除了第16位的Leu。用PCR技术获得了改造后的蜂毒素基因,将其克隆入酵母表达载体pPICZa-A,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PICZa-... 为获得保留有抗菌活性而降低溶血作用的蜂毒素,对蜂毒素的分子结构进行了改造。将第5位的Val变为Arg,第15位Ala变为Arg,删除了第16位的Leu。用PCR技术获得了改造后的蜂毒素基因,将其克隆入酵母表达载体pPICZa-A,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PICZa-A-MEA。该质粒转化毕赤酵母菌GS115,甲醇诱导下表达,发酵上清液经抑菌活性、溶血活性测定及亲和层析纯化,结果表明,蜂毒素基因成功地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经改造后表达的蜂毒素保留了抗菌活性且溶血活性显著降低,经纯化后用Bradford法测定表达蜂毒素的含量约为0.29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毒素 酵母表达载体 基因 溶血活性 保留 毕赤酵母菌 抗菌活性 纯化 重组表达质粒 亲和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毒素基因重组腺病毒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柏 张晨 +3 位作者 李绍祥 万旭英 顾伟 凌昌全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 :构建携蜂毒素基因及甲胎蛋白 (AFP)启动子 (rAFP)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探讨rAFP驱动的蜂毒素基因在体外对肝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 :人工合成蜂毒素基因 ,置于rAFP之后 ,用细菌内高效同源重组法将目的基因重组入腺病毒质粒... 目的 :构建携蜂毒素基因及甲胎蛋白 (AFP)启动子 (rAFP)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探讨rAFP驱动的蜂毒素基因在体外对肝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 :人工合成蜂毒素基因 ,置于rAFP之后 ,用细菌内高效同源重组法将目的基因重组入腺病毒质粒中 ,转染人胚肾 2 93细胞进行腺病毒包装 ;采用MTT法测定蜂毒素基因转染对AFP阳性、阴性肝癌细胞及正常肝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携蜂毒素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 ,MTT实验证明携蜂毒素基因重组腺病毒转染后 ,AFP阳性肝癌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 ,而对AFP阴性肝癌细胞及正常肝细胞无明显影响 ;无蜂毒素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 ,则对各种细胞增殖均无抑制作用。结论 :表达rAFP驱动的蜂毒素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在体外可特异性地杀伤AFP阳性肝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毒素基因 甲胎蛋白 腺病毒载体 肝癌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肽A-蜂毒素杂合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与初步分泌表达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燕红 刘飞鹏 +2 位作者 朱嘉明 周天鸿 李月琴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5期88-91,共4页
采用 Eco R Ⅰ和 Bam H Ⅰ接头将化学合成的大小为45 对碱基的 C A(1 - 7) M(5 - 12) 杂合肽基因克隆到 E.coli 分泌表达载体p I N- Ⅲ· Omp A2 上的 Eco RⅠ- Bam HⅠ位点... 采用 Eco R Ⅰ和 Bam H Ⅰ接头将化学合成的大小为45 对碱基的 C A(1 - 7) M(5 - 12) 杂合肽基因克隆到 E.coli 分泌表达载体p I N- Ⅲ· Omp A2 上的 Eco RⅠ- Bam HⅠ位点之间,并对其在 Lpp启动子和 Lac 启动子/ 操纵子调控下的分泌表达进行初步研究重组子的地高辛( Dig) 核酸探针杂交和酶切分析结果表明杂合肽基因克隆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A 蜂毒素 大肠杆菌 分泌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毒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9
作者 朱伟 王本祥 朱迅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2-214,共3页
目的 :综述近年来国外对蜂毒素 ( melittin)的研究进展情况。方法 :根据文献归纳 ,总结了蜂毒素的作用机理、生物学活性、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结果 :蜂毒素以膜结合的方式干扰细胞功能 ,影响蛋白激酶 c、酪氨酸蛋白磷酸化及 NF... 目的 :综述近年来国外对蜂毒素 ( melittin)的研究进展情况。方法 :根据文献归纳 ,总结了蜂毒素的作用机理、生物学活性、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结果 :蜂毒素以膜结合的方式干扰细胞功能 ,影响蛋白激酶 c、酪氨酸蛋白磷酸化及 NFκB信号传导系统 ,并可诱导神经酰胺合成及细胞凋亡 ;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多种生物学作用 ;并且对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亦展示出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蜂毒素具有进一步研究、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毒素 信号传导系统 细胞凋亡 类风湿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毒素体外抑制内皮细胞血管生成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7
20
作者 宋长城 吕祥 +2 位作者 程彬彬 李柏 凌昌全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1925-1929,共5页
目的:探讨蜂毒素对人脐静脉来源内皮细胞(ECV304)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ECV304细胞,分别测定蜂毒素对其增殖、迁移及形成管状结构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目的:探讨蜂毒素对人脐静脉来源内皮细胞(ECV304)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ECV304细胞,分别测定蜂毒素对其增殖、迁移及形成管状结构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含量.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ECV304细胞VEGFmRNA和bF-GFmRNA的表达.结果:经蜂毒素作用后,ECV304细胞的增殖明显受到抑制,24,48,72h的IC50分别为5.11,4.68,4.40mg/L.蜂毒素低、中、高浓度组和沙利度胺(TLD)组ECV304细胞迁移数目(19.44±6.54),(11.17±2.85),(4.22±1.83)和(18.28±5.29)个,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42.33±9.63)个(P<0.01).蜂毒素低、中、高浓度组及TLD组形成管状结构的面积分别为(5947.22±973.72),(1558.33±281.06),(705.85±318.01)和(2928.92±735.67)μm2/视野,均低于空白对照组(7828.94±1202.54)μm2/视野(P<0.01).经蜂毒素处理后,ECV304细胞分泌VEGF及bFGF的功能明显下降.荧光定量PCR证实,蜂毒素可降低ECV304细胞VEGFmRNA和bFGFmRN的表达.结论:体外实验结果表明,蜂毒素具有抑制ECV304细胞血管生成的作用,这种效应与血管内皮细胞VEGF和bFGF的活性降低及其合成受到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毒素 体外抑制 内皮细胞 血管生成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