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17篇文章
< 1 2 1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蜂胶超临界提取萃余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分析及其防治奶牛乳房炎的效果评价
1
作者 祝梅斐 彭诗琴 +5 位作者 张勇 张羽 鲍佳益 卢媛媛 李珊珊 胡福良 《黑龙江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7,共8页
为了探究蜂胶超临界提取萃余物和蜂胶超临界乙醇提取萃余物(醇提蜂胶超临界萃余物)的化学成分,及两种萃余物防治奶牛乳房炎的作用效果,试验参考国家标准对两种萃余物中基本营养成分、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采用福林酚法和亚硝酸钠-硝... 为了探究蜂胶超临界提取萃余物和蜂胶超临界乙醇提取萃余物(醇提蜂胶超临界萃余物)的化学成分,及两种萃余物防治奶牛乳房炎的作用效果,试验参考国家标准对两种萃余物中基本营养成分、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采用福林酚法和亚硝酸钠-硝酸铝法[NaNO_(2)-Al(NO_(3))_(3)]法分别测定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定6种主要多酚成分。进一步以脂多糖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MAC-T)炎症模型,通过CCK-8法分析蜂胶超临界提取萃余物和醇提蜂胶超临界萃余物对MAC-T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评估蜂胶超临界萃余物和醇提蜂胶超临界萃余物对MAC-T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萃余物中营养成分含量无较大差异,但蜂胶超临界提取萃余物的脂肪含量显著低于醇提蜂胶超临界萃余物(P<0.05);蜂胶超临界提取萃余物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较高,分别为178.21,514.60 mg/g,显著高于醇提蜂胶超临界萃余物(P<0.05);且6种多酚成分总含量高于醇提蜂胶超临界萃余物,其中蜂胶超临界提取萃余物的短叶松素、白杨素和高良姜素含量显著高于醇提蜂胶超临界萃余物(P<0.05),咖啡酸和松属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蜂胶超临界提取萃余物中钙、镁、钾含量均显著低于醇提蜂胶超临界萃余物(P<0.05),钠、铝、锰含量显著高于醇提蜂胶超临界萃余物(P<0.05),两种萃余物中铁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25~200μg/mL的蜂胶超临界提取萃余物和醇提蜂胶超临界萃余物对MAC-T细胞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并且蜂胶超临界提取萃余物和醇提蜂胶超临界萃余物均能极显著降低MAC-T细胞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1)。说明蜂胶超临界提取萃余物和醇提蜂胶超临界萃余物仍含有部分黄酮类和酚酸类等多酚化合物,并且可通过降低促炎因子水平防治奶牛乳房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 超临界提取萃余物 营养成分 多酚 矿物质 乳房炎
原文传递
负载蜂胶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2
作者 代智慧 罗云纲 刘志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8-244,共7页
目的:制备负载蜂胶的聚乙烯醇缩丁醛(PVB)纳米纤维膜,阐明其理化性能、药物释放行为、抗菌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将质量分数为0.12%的蜂胶溶解于质量分数为18%的PVB甲醇溶液中,利用静电纺丝法分别以PVB和PVB-蜂胶(PVB-P)溶液制备PVB及PV... 目的:制备负载蜂胶的聚乙烯醇缩丁醛(PVB)纳米纤维膜,阐明其理化性能、药物释放行为、抗菌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将质量分数为0.12%的蜂胶溶解于质量分数为18%的PVB甲醇溶液中,利用静电纺丝法分别以PVB和PVB-蜂胶(PVB-P)溶液制备PVB及PVB-P纳米纤维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PVB-P纳米纤维微观形貌,Nano Measurer软件分析纤维直径分布,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PVB-P化学组成,水接触角测量评价PVB-P亲水性,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不同时间点蜂胶累计释放量;将PVB和PVB-P纳米纤维膜与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大肠杆菌(E.coli)、白色念珠菌(C.albicans)、沙门氏菌(Salmonella)及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共培养,分为PVB组和PVB-P组,采用吸收法计算PVB和PVB-P对5种细菌的抑菌值;将NIH-3T3细胞接种于PVB和PVB-P纳米纤维膜上,分为PVB组和PVB-P组,CCK-8法检测PVB组和PVB-P组纳米纤维膜在1、3和7 d的细胞存活率。结果:SEM观察,PVB与PVB-P纳米纤维相互交叉呈网状多孔结构,粗细均匀,无串珠;Nano Measurer软件检测,PVB纳米纤维直径为(0.50±0.10)μm,PVB-P纳米纤维直径为(0.54±0.16)μm。FTIR分析,PVB-P纳米纤维膜出现PVB特征峰(1140和1002 cm^(-1))和蜂胶特征峰(1161 cm^(-1))。水接触角测量PVB膜为(144.26°±2.90°),PVB-P膜为(128.13°±1.36°)。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蜂胶1 d时释放0.04 mg,3 d时释放0.07 mg,7 d释放达到稳定,累计释放0.79 mg。吸收法检测,PVB-P纳米纤维膜对S.aureus、E.coli、C.albicans、Salmonella和P.aeruginosa抑菌值分别为4.39、1.27、5.68、3.16及1.87。CCK-8法检测,1、3和7 d NIH-3T3细胞在PVB组和PVB-P组细胞存活率均>90%,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载蜂胶的PVB纳米纤维膜直径增大,对S.aureus和C.albicans等具有抗菌作用并可实现蜂胶的持续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缩丁醛 蜂胶 静电纺丝 生物相容性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孢子油蜂胶银杏叶软胶囊对增强免疫力的人体试食研究
3
作者 王馨仪 赵亮 +2 位作者 梁剑蛟 王旭峰 周峰 《中国食品工业》 2025年第3期106-110,共5页
本文研究了灵芝孢子油蜂胶银杏叶软胶囊对人体提高免疫力的影响。免疫系统是保障人体健康的重要防线,但现代社会中的环境污染和病原体增多已导致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上升。因此,天然成分因较低的毒性和潜在免疫调节效应而受到关注。研... 本文研究了灵芝孢子油蜂胶银杏叶软胶囊对人体提高免疫力的影响。免疫系统是保障人体健康的重要防线,但现代社会中的环境污染和病原体增多已导致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上升。因此,天然成分因较低的毒性和潜在免疫调节效应而受到关注。研究以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试验设计进行,113名受试者分为干预组和安慰组,干预组服用软胶囊,安慰组服用安慰剂。结果显示,干预组的免疫细胞比例、免疫球蛋白IgG及补体C3水平显著高于安慰组,NK细胞的活性也有显著提升,而β2-微球蛋白水平下降,表明了免疫调节功能的改善。研究证实,灵芝孢子油蜂胶银杏叶软胶囊具有提高免疫力的效果,为未来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孢子油蜂胶银杏叶软胶囊 人体试食试验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补体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胶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测定与营养价值评价
4
作者 陈泓 刘园 +2 位作者 周雪 王少伟 戚繁 《食品安全导刊》 2025年第5期67-69,共3页
利用凯氏定氮仪和氨基酸分析仪对不同产地蜂胶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进行检测,并通过氨基酸比值系数法进行蜂胶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蜂胶样品包含14~16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为84.65~248.01 mg/100 g;必需氨基酸占比为28.26%~35.04%,药用... 利用凯氏定氮仪和氨基酸分析仪对不同产地蜂胶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进行检测,并通过氨基酸比值系数法进行蜂胶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蜂胶样品包含14~16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为84.65~248.01 mg/100 g;必需氨基酸占比为28.26%~35.04%,药用氨基酸占比为56.56%~69.62%。氨基酸比值系数为43.5~83.9,必需氨基酸组成比例与标准模式相近。3个蜂胶样品均含有蛋白质和氨基酸,氨基酸种类较为齐全,研究可为蜂胶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 氨基酸 营养价值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人食用蜂胶的几点思考
5
作者 张良炉 《蜜蜂杂志》 2025年第1期I0029-I0029,共1页
很多人听说蜂胶对糖尿病患者有很多好处,能够降血糖,预防和改善糖尿病并发症,于是想通过吃蜂胶,去代替目前服用的降糖药或者胰岛素。有些蜂胶销售者,为扩大销售也会利用这种心理,误导消费者。每次遇到有这种想法的糖友,笔者都会很郑重... 很多人听说蜂胶对糖尿病患者有很多好处,能够降血糖,预防和改善糖尿病并发症,于是想通过吃蜂胶,去代替目前服用的降糖药或者胰岛素。有些蜂胶销售者,为扩大销售也会利用这种心理,误导消费者。每次遇到有这种想法的糖友,笔者都会很郑重地告诉他:这种想法是很危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 降糖药 蜂胶 胰岛素 糖尿病人 降血糖 预防和改善 糖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蔡君 宋欢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40-944,共5页
以菜籽油和猪油为实验油,采用schall烘箱法测定蜂胶及其乙醇提取物、超临界CO2提取物和CO2残渣醇提物的抗氧化活性,并与其他通用抗氧化剂比较。结果表明:总黄酮浓度0.01%以上的蜂胶提取物均能显著延长油脂氧化诱导期,是高效的油脂抗氧化... 以菜籽油和猪油为实验油,采用schall烘箱法测定蜂胶及其乙醇提取物、超临界CO2提取物和CO2残渣醇提物的抗氧化活性,并与其他通用抗氧化剂比较。结果表明:总黄酮浓度0.01%以上的蜂胶提取物均能显著延长油脂氧化诱导期,是高效的油脂抗氧化剂;黄酮类化合物仍是各蜂胶提取物中主要含量成分和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之一,且随总黄酮浓度0.005%以上一定范围与其整体抗氧化活性呈现量效关系;在相同添加量0.02%(蜂胶提取物均以总黄酮计)和恒温60℃条件下,各抗氧化剂抗氧化效果按强弱顺序排列为:菜籽油中,TBHQ>蜂胶超临界CO2提取物>蜂胶CO2残渣醇提物≥蜂胶乙醇提取物>VE>甘氨酸>蜂胶>BHT;猪油中,TBHQ>蜂胶CO2残渣醇提物≥蜂胶乙醇提取物≥BHT>甘氨酸>蜂胶>蜂胶超临界CO2提取物>VE。本试验结果可望为各蜂胶提取物将来被用作含油脂食品的天然抗氧化剂提供一定的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 蜂胶提取物 抗氧化性能 蜂胶乙醇提取物 蜂胶超临界CO2提取物 蜂胶CO2残渣醇提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胶八大应用实例
7
《医疗保健器具(保健器具版)》 2004年第4期35-35,共1页
如果消费者可以获得质量可靠的蜂胶原料或半成品,自己动手加工一些适合自己的蜂胶产品,即经济又方便,还可以体验DIY的乐趣,以下是蜂胶应用中比较常用的实例,供蜂胶喜爱者参考。
关键词 蜂胶减肥茶 蜂胶足浴液 蜂胶洗发水 蜂胶 蜂胶利口糖 蜂胶健胃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被引量:2
8
作者 范埃米 张翠平 +2 位作者 卢媛媛 柳刚 胡福良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28,共6页
对2013年以来国内外蜂胶中新发现的88种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分类总结,列出每种成分的化学名称、地理来源及可能的植物来源,为蜂胶化学成分的研究、植物来源的确定以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关键词 蜂胶 黄酮类化合物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胶薄荷糖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9
作者 张延峰 何浩麟 +1 位作者 黄桂芬 方海红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89-94,113,共7页
目的:评价蜂胶薄荷糖的食用安全性及健康风险。方法:对蜂胶薄荷糖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及28 d经口毒性试验。结果: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显示,给药后未观察到受试小鼠出现中毒或死亡症状,急性经口的半数致死量(LD50)>10 g/k... 目的:评价蜂胶薄荷糖的食用安全性及健康风险。方法:对蜂胶薄荷糖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及28 d经口毒性试验。结果: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显示,给药后未观察到受试小鼠出现中毒或死亡症状,急性经口的半数致死量(LD50)>10 g/kg BW,说明蜂胶薄荷糖属于实际无毒级。遗传毒性试验的试验结果均未显示阳性,表明蜂胶薄荷糖不具有遗传毒性。28 d经口毒性试验表明,试验过程中各组大鼠的生长状况良好,未出现明显中毒体征;大鼠体重、摄食以及血液学和血生化等各项指标均正常;大体解剖检查未观察到被检脏器与蜂胶薄荷糖相关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未见有害作用剂量为10 g/kg BW。结论:在该试验研究剂量和条件下,未见蜂胶薄荷糖有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薄荷糖 蜂胶 薄荷脑 安全性试验 毒理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胶补充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效果、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坤芳 许圣慧 +2 位作者 谢轩 于凯娜 吕侯强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64-267,272,共5页
目的 探究蜂胶补充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3月—2022年9月收治的T2DM合并肺部感染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胰岛素、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酒制蜂胶辅助治... 目的 探究蜂胶补充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3月—2022年9月收治的T2DM合并肺部感染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胰岛素、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酒制蜂胶辅助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及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及胰岛素用量,分析2组治疗前后血糖代谢及波动、血清炎性指标、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42/45)]高于对照组[75.56%(34/45)](P<0.05)。观察组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肺部阴影吸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自然杀伤细胞、CD4+/CD8+、CD4+及CD3+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蜂胶补充治疗对T2DM合并肺部感染效果较好,可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有效调节糖代谢状态,降低炎性因子,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肺部感染 蜂胶 胰岛素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自然杀伤细胞 CD4阳性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胶脂质体制备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思源 孔令杰 +1 位作者 朱和权 董捷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2-198,232,共8页
[目的]提高蜂胶的水溶性及其生物利用率,扩大蜂胶在食品行业的应用范围。[方法]以胆固醇、大豆卵磷脂为壁材,蜂胶为芯材,利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蜂胶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检验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得到蜂胶脂质体的最佳制备... [目的]提高蜂胶的水溶性及其生物利用率,扩大蜂胶在食品行业的应用范围。[方法]以胆固醇、大豆卵磷脂为壁材,蜂胶为芯材,利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蜂胶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检验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得到蜂胶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蜂胶脂质体的最优制备工艺为大豆卵磷脂用量2.5 g/100 mL,大豆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10.3∶1,蜂胶与胆固醇质量比3.8∶1,蜂胶脂质体的包封率可达93.09%。该法所得蜂胶脂质体在体积分数为50μL/mL时,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88.58%,61.13%,86.02%。[结论]试验制备的蜂胶脂质体包封率高,水溶性好,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 脂质体 薄膜分散法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绿蜂胶乙醇提取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分析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帅 卢媛媛 +1 位作者 张翠平 胡福良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80-685,共6页
将巴西绿蜂胶原胶制备出乙醇提取液及蜂胶渣,采用超声波辅助萃取对巴西绿蜂胶原胶、乙醇提取液及醇提后蜂胶渣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GC-MS分析,比较其在化学组成及含量上的差异。分析鉴定出蜂胶原胶挥发性成分中主要活性物质14种,主... 将巴西绿蜂胶原胶制备出乙醇提取液及蜂胶渣,采用超声波辅助萃取对巴西绿蜂胶原胶、乙醇提取液及醇提后蜂胶渣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GC-MS分析,比较其在化学组成及含量上的差异。分析鉴定出蜂胶原胶挥发性成分中主要活性物质14种,主要是芳香酸及烯萜类化合物;蜂胶乙醇提取液及蜂胶渣挥发性成分中主要活性物质分别为14种和11种,主要为烯萜类化合物和有机酸酯类,蜂胶乙醇提取物中主要挥发性物质还含有烷烃类化合物。结果表明,蜂胶原胶、蜂胶乙醇提取液及蜂胶渣中的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组成有一定的相同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其含量明显不同并且存在一定的转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绿蜂胶 蜂胶乙醇提取液 蜂胶 挥发性成分 超声波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胶及其提取物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月华 付崇罗 +1 位作者 张丽 玄红专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1-4,共4页
研究巴西蜂胶、中国蜂胶乙醇提取物,中国蜂胶乙酸乙酯及水提取物以及蜂胶中主要组分短叶松素、咖啡酸苄酯、咖啡酸苯乙酯、芹菜素、松属素、白杨素、高良姜素和木犀草素对3T3-L1前脂肪细胞的影响。采用正常培养的3T3-L1前脂肪细胞经不... 研究巴西蜂胶、中国蜂胶乙醇提取物,中国蜂胶乙酸乙酯及水提取物以及蜂胶中主要组分短叶松素、咖啡酸苄酯、咖啡酸苯乙酯、芹菜素、松属素、白杨素、高良姜素和木犀草素对3T3-L1前脂肪细胞的影响。采用正常培养的3T3-L1前脂肪细胞经不同浓度、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蜂胶及其主要组分分别处理24 h,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SRB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蜂胶及其各种提取物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效果各不相同,中国蜂胶、中国蜂胶乙酸乙酯提取物、咖啡酸苯乙酯抑制增殖尤为明显。蜂胶及其主要组分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 中国蜂胶乙酸乙酯提取物 中国蜂胶水提物 3T3-L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胶增强蜂皇浆生物活性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锋 戴关海 +2 位作者 潘慧云 任佩天 江克翊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07年第1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蜂胶时蜂皇浆生物活性的增强作用。方法:观察皇浆蜂胶粉对中老年大鼠免疫功能、性腺器官及血常规的影响,并以皇浆和蜂胶作对照组。结果:3种药物均可明显提高大鼠T琳转功能、NK细胞活性、MΦ吞噬功能和胸腺重量,以皇浆蜂胶粉作... 目的:探讨蜂胶时蜂皇浆生物活性的增强作用。方法:观察皇浆蜂胶粉对中老年大鼠免疫功能、性腺器官及血常规的影响,并以皇浆和蜂胶作对照组。结果:3种药物均可明显提高大鼠T琳转功能、NK细胞活性、MΦ吞噬功能和胸腺重量,以皇浆蜂胶粉作用最明显。另外,皇浆蜂胶粉和皇浆粉可明显增加中老年大鼠卵巢重量。对血常规均无明显影响。结论:蜂胶可明显增强蜂皇浆的增强免疫功能和延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药理学 皇浆蜂胶 药理学 皇浆蜂胶粉/免疫学 衰老/药物作用 胸腺/药物作用 巨噬细胞/药物作用 杀伤细胞/天然 药物作用 卵巢/药物作用 对比研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胶油提物的制备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15
作者 彭正菊 谌迪 +5 位作者 张岑 卢文静 喻宏应 郭慧媛 蒋晗 肖朝耿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38-2346,共9页
蜂胶是一种良好的药食两用天然产品,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为探索山茶油提取对蜂胶中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该研究以总黄酮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实验获得蜂胶提取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油提物的DPPH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 蜂胶是一种良好的药食两用天然产品,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为探索山茶油提取对蜂胶中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该研究以总黄酮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实验获得蜂胶提取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油提物的DPPH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等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最后以蜂胶中典型的脂溶性高良姜素为例,利用分子对接对其抗氧化活性机制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温度41℃,液固比16∶1 mL·g^(-1),提取时间31 h,此时总黄酮的含量为35.59 mg·g^(-1)。在该工艺下获得的油提物对DPPH清除率的IC_(50)值为12.48μg·mL^(-1),总抗氧化能力(FRAP)为3.70 mmol·g^(-1)。此外,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蜂胶中典型脂溶性成分高良姜素与蜂胶的抗氧化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 总黄酮 响应面 抗氧化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胶酚类化合物缓解高脂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效果及机制研究进展
16
作者 鲍佳益 于心雨 +3 位作者 祝梅斐 卢媛媛 李珊珊 胡福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32-341,共10页
随着饮食习惯和生活质量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全球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尚未批准用于治疗的药物。蜂胶是一种天然胶状产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冠心病、糖尿病、高... 随着饮食习惯和生活质量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全球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尚未批准用于治疗的药物。蜂胶是一种天然胶状产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研究表明,蜂胶及其酚类化合物具有降低脂肪、抗氧化、抗炎等药理活性,在缓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因此,本文对近年来蜂胶及其酚类化合物缓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蜂胶缓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 酚类化合物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蜂胶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运动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张梦洁 金铭 +6 位作者 郭晨欣 周丽娟 孙丽 钱臻 卢泰愚 丁彩云 王海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通过结肠张力测定,观察水溶性蜂胶(WSP)对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损伤的缓解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PF级C57小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CTRL组)、模型组(DSS组)、蜂胶干预组(WSP组)和柳氮... 目的:通过结肠张力测定,观察水溶性蜂胶(WSP)对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损伤的缓解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PF级C57小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CTRL组)、模型组(DSS组)、蜂胶干预组(WSP组)和柳氮磺胺吡啶组(SASP组),每组6只。除CTRL组外,其余各组均通过自由饮用2.5%DSS 7 d复制急性UC小鼠模型。对各组小鼠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测量结肠长度,HE法检测结肠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经PowerLab生物信号处理系统测定各组小鼠结肠张力及其Ca 2+量效收缩度。结果:与CTRL组相比较,DSS组小鼠体质量降低,DAI评分升高,结肠明显缩短,结肠黏膜损伤明显,炎症细胞浸润较多,血清中IL-6、IL-1β及TNF-α水平升高(P<0.05),结肠平滑肌收缩力下降、频率加快(P<0.01),对ACh和KCl刺激的敏感性降低,Ca 2+量效收缩度降低(P<0.01);与DSS组相比较,WSP组和SASP组小鼠体质量升高,DAI评分下降,结肠长度增加,结肠黏膜损伤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减少,血清中IL-6、IL-1β及TNF-α水平下降(P<0.05),结肠平滑肌收缩力及频率趋于恢复(P<0.01),对ACh和KCl刺激时结肠敏感性增强,CaCl 2量效收缩度亦上升(P<0.01)。结论:DSS诱导的急性UC小鼠结肠损伤明显,收缩张力下降,频率增快,CaCl 2量效收缩度减弱,WSP干预后明显缓解UC小鼠结肠损伤,可能机制为通过降低UC小鼠血清中的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减轻肠黏膜损伤,使其收缩力及频率趋于恢复,从而提高其CaCl 2量效收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水溶性蜂胶 结肠张力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胶软胶囊中总黄酮测定方法的改进
18
作者 周璐 黄婷 董耀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1期56-58,共3页
蜂胶中富含大量总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丰富的药理作用。对蜂胶软胶囊参照GB/T 20574—2006检测时,加入显色剂用水定容后,溶液变浑浊,影响分光光度计吸光度测定的稳定性,本文对其前处理条件、定容溶液、显色时间进行优化,并对... 蜂胶中富含大量总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丰富的药理作用。对蜂胶软胶囊参照GB/T 20574—2006检测时,加入显色剂用水定容后,溶液变浑浊,影响分光光度计吸光度测定的稳定性,本文对其前处理条件、定容溶液、显色时间进行优化,并对方法标准曲线、重复性、加标回收率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415 nm处,以芦丁为标准品,在含量为0.2~1.2 mg时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0.7341x-0.0056(R=0.9998),相对标准偏差为0.9%,加标回收率为92.0%~9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软胶囊 总黄酮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胶中多酚化合物对奶牛乳腺炎的缓解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19
作者 祝梅斐 李婧妍 +2 位作者 王炳 李珊珊 胡福良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奶牛乳腺炎主要是由病原体感染等多方面因素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导致泌乳量和乳品质大幅下降,给奶牛养殖业和乳制品行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乳腺炎可能受NF-κB、MAPK、JAK-STAT、PI3K-AKT-mTOR和Nrf2-ARE等信号通路调控。蜂胶是由蜜蜂工... 奶牛乳腺炎主要是由病原体感染等多方面因素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导致泌乳量和乳品质大幅下降,给奶牛养殖业和乳制品行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乳腺炎可能受NF-κB、MAPK、JAK-STAT、PI3K-AKT-mTOR和Nrf2-ARE等信号通路调控。蜂胶是由蜜蜂工蜂采集植物树脂,并加入其蜡腺、上颚腺等分泌物加工形成,其主要活性成分是多酚化合物,可通过杀灭奶牛乳腺炎病原、降低炎症反应、作为疫苗佐剂等方式有效缓解奶牛乳腺炎。本文概述了乳腺炎的作用机制,总结了蜂胶提取物及多酚缓解奶牛乳腺炎的作用效果,为更好地将蜂胶中多酚化合物应用于奶牛乳腺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腺炎 蜂胶 多酚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蜂胶萃余物中黄酮提取的原位实时监测
20
作者 王武力 马海乐 +2 位作者 李含 张勇 夏宏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19,72,共6页
[目的]针对蜂胶经过超临界CO_(2)萃取后的萃余物,实时检测该物质在二次提取过程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变化。[方法]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通过收集提取过程中的光谱信息及其相应的黄酮含量化学值,建立定量分析模型,用以实时检测黄酮含量的... [目的]针对蜂胶经过超临界CO_(2)萃取后的萃余物,实时检测该物质在二次提取过程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变化。[方法]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通过收集提取过程中的光谱信息及其相应的黄酮含量化学值,建立定量分析模型,用以实时检测黄酮含量的变化和提取终点的判断。[结果]经过归一化预处理后的近红外光谱数据结合偏最小二乘(PLS)算法所构建模型的校正相关系数(Rc)和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分别为0.9991和0.0445,预测相关系数(Rp)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9291和0.2427,该原位监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回归与预测能力。[结论]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够快速、精确地监测蜂胶萃余物提取过程中的黄酮含量,实现提取过程的原位实时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 黄酮类化合物 近红外 原位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