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蜗轴螺旋动脉平滑肌的培养及其鉴定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烨 米文娟 +3 位作者 韩宇 钟翠萍 邱建华 乔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0年第9期1624-1627,共4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联合两种常用的细胞培养方法,建立了一个蜗轴螺旋动脉平滑肌细胞原代培养的模型。方法:分离的蜗轴螺旋动脉的平滑肌来自于豚鼠。切碎血管组织并且将其放入37度的0.1%胰蛋白酶溶液中消化20分钟。消化后,将这些消化后的组... 目的:本研究通过联合两种常用的细胞培养方法,建立了一个蜗轴螺旋动脉平滑肌细胞原代培养的模型。方法:分离的蜗轴螺旋动脉的平滑肌来自于豚鼠。切碎血管组织并且将其放入37度的0.1%胰蛋白酶溶液中消化20分钟。消化后,将这些消化后的组织块在35-mm的培养皿中贴壁。运用这种培养方法,混杂的成纤维细胞通过与血管平滑肌细胞不同的贴壁能力,可在传代的时候被去除。在7-10天后,细胞从组织块中长出来。大约3周,细胞可长满培养皿。在第三代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纯的并且活性好的细胞可以被活得。经过形态学,免疫荧光化学和电镜对这种方法得到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进行了鉴别。结果:显示了典型的平滑肌的细胞的特点:形态学的"峰-谷"样的生长形态,免疫荧光化学显示这些细胞表达平滑肌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α-SM-actin和myosin。结论:通过本文研究方法得到的大量的纯的蜗轴螺旋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血管平滑肌细胞在内耳循环紊乱过程生理功能的一个体外模型。除此之外,还可以是一些作用于血管平滑肌药物评价的体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贴壁法 消化法 蜗轴螺旋动脉 细胞培养
原文传递
豚鼠螺旋蜗轴动脉SP能神经的结构 被引量:1
2
作者 乔莉 王锦玲 +1 位作者 邱建华 刘顺利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 观察豚鼠螺旋蜗轴动脉 (SMA) SP能神经支配的特点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结合葡萄糖氧化酶 - DAB-镍染色技术及免疫透射电镜 ,探讨 P物质 (SP)在SMA上的分布特点 .结果  SMA近端外膜上存在着大量SP- IR阳性神经元 .在 SM... 目的 观察豚鼠螺旋蜗轴动脉 (SMA) SP能神经支配的特点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结合葡萄糖氧化酶 - DAB-镍染色技术及免疫透射电镜 ,探讨 P物质 (SP)在SMA上的分布特点 .结果  SMA近端外膜上存在着大量SP- IR阳性神经元 .在 SMA远端外膜上可见大量的 SP- IR阳性神经纤维 ,相互交错 ,呈网状结构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动脉 P物质 免疫组织化学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豚鼠螺旋蜗轴动脉的超微结构比较
3
作者 乔莉 王锦玲 +1 位作者 邱建华 刘顺利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185-187,共3页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段豚鼠耳蜗血管的差异。方法 采用透射电镜从亚微结构上观察不同年龄段豚鼠耳蜗微血管、血管内皮、肌层组织在解剖学上的差异。结果 幼鼠和成年鼠在形态学上差异不明显,而老龄豚鼠与成年豚鼠相比,血管腔明显扩大...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段豚鼠耳蜗血管的差异。方法 采用透射电镜从亚微结构上观察不同年龄段豚鼠耳蜗微血管、血管内皮、肌层组织在解剖学上的差异。结果 幼鼠和成年鼠在形态学上差异不明显,而老龄豚鼠与成年豚鼠相比,血管腔明显扩大,血管壁形成皱折向血管腔内突起,内皮细胞增生,表面不光滑。血管壁外侧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排列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动脉 年龄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椎动脉阻断对豚鼠ABR及螺旋蜗轴动脉CGRP能神经纤维的影响
4
作者 乔莉 邱建华 王锦玲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5-317,共3页
目的 研究豚鼠双侧椎动脉阻断后 ,螺旋蜗轴动脉(SMA)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能神经纤维的变化及与听阈的关系 .方法 采用结扎双侧椎动脉造成椎基底动脉缺血 ,观察缺血后豚鼠 ABR变化 ,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螺旋蜗轴动脉降钙素基... 目的 研究豚鼠双侧椎动脉阻断后 ,螺旋蜗轴动脉(SMA)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能神经纤维的变化及与听阈的关系 .方法 采用结扎双侧椎动脉造成椎基底动脉缺血 ,观察缺血后豚鼠 ABR变化 ,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螺旋蜗轴动脉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能神经纤维的变化进行半定量研究 .结果 双侧椎动脉阻断后 ABR潜伏期延长 [(1 .2 5±0 .50 ) ms,(2 .93± 0 .59) ms,P<0 .0 5]、阈移增大 [(1 8.6±3.8) d B,(48.3± 1 6.3) d B,P<0 .0 5) ]、CGRP A值下降(8.4± 4.5,3.1± 2 .0 ,P<0 .0 5) .结论 双侧椎动脉阻断后SMA神经调控的失代偿是早期引起听力障碍的原因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螺旋动脉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神经纤维 听力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蜗血管交感及感觉神经双重调节的形态学证据 被引量:3
5
作者 邱建华 乔莉 刘顺利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6-97,123,共3页
目的 研究酪氨酸羟化酶 (tyrosinehydroxylase,TH)和钙基因相关肽 (calcitoningene -relatedpeptide ,CGRP)在蜗轴螺旋动脉 (spiralmodiolarartery ,SMA)的定位及共存。方法 解剖显微镜下分离豚鼠SMA及其分支。采用TH及CGRP抗体及免... 目的 研究酪氨酸羟化酶 (tyrosinehydroxylase,TH)和钙基因相关肽 (calcitoningene -relatedpeptide ,CGRP)在蜗轴螺旋动脉 (spiralmodiolarartery ,SMA)的定位及共存。方法 解剖显微镜下分离豚鼠SMA及其分支。采用TH及CGRP抗体及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双标免疫荧光共聚焦定位技术。结果 TH、CGRP阳性的神经纤维分布于SMA的全长及其分支 ,两者均呈神经纤维网包绕SMA。标记的神经纤维有明显的分支和交叉 ,含明显的膨体 ,直径差异较大。纤维的密度随动脉走行逐渐降低。荧光双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 ,在豚鼠的SMA ,TH、CGRP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纤维部分共存。结论 CGRP和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共同参予对耳蜗血流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蜗轴螺旋动脉 酪氨酸羟化酶 钙基因相关肽 形态学 血管交感 感觉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和心钠素对耳蜗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剑 邱建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234-237,共4页
关键词 血流 一氧化氮 心钠素 自主调节功能 蜗轴螺旋动脉 迷路动脉 水电解质平衡 ARTE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钠素在豚鼠耳蜗微血管的分布 被引量:2
7
作者 林颖 邱建华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81-583,共3页
目的:观察在豚鼠耳蜗微血管中心钠素(ANP)免疫反应产物的分布,为研究ANP在豚鼠耳蜗微循环中的作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ANP在正常豚鼠耳蜗微血管中的分布特征.结果:在耳蜗1~4转的血管纹、蜗轴螺旋动脉主干及... 目的:观察在豚鼠耳蜗微血管中心钠素(ANP)免疫反应产物的分布,为研究ANP在豚鼠耳蜗微循环中的作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ANP在正常豚鼠耳蜗微血管中的分布特征.结果:在耳蜗1~4转的血管纹、蜗轴螺旋动脉主干及底转分支均发现有ANP反应阳性产物;蜗轴螺旋动脉在2~4转的分支为阴性.结论:ANP在内耳微循环的血流量调节方面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其分布特点与功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钠素 豚鼠 蜗轴螺旋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胱硫醚-γ-裂解酶基因在大鼠耳蜗螺旋蜗轴动脉中的表达
8
作者 高雪 曹增玉 +2 位作者 查定军 邱建华 乔莉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44-945,共2页
突发性聋、噪声性聋以及老年性聋等都与耳蜗缺血有关。小脑前下动脉分出的螺旋蜗轴动脉是耳蜗供血的终末动脉,耳蜗的供血缺少侧支循环,当受到各种病理因素影响时,易发生微循环障碍而出现缺血性损伤。因此,研究耳蜗微循环调控特别是... 突发性聋、噪声性聋以及老年性聋等都与耳蜗缺血有关。小脑前下动脉分出的螺旋蜗轴动脉是耳蜗供血的终末动脉,耳蜗的供血缺少侧支循环,当受到各种病理因素影响时,易发生微循环障碍而出现缺血性损伤。因此,研究耳蜗微循环调控特别是其自身调节能力是寻求解决缺血性耳蜗损伤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动脉 缺血 胱硫醚-γ 酶基因 缺血性损伤 大鼠 裂解 小脑前下动脉
原文传递
豚鼠耳蜗血管交感神经支配的逆行追踪与免疫组化相结合的双标
9
作者 申宇鹏 邱建华 +1 位作者 乔莉 刘顺利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97-1099,共3页
目的:研究豚鼠耳蜗螺旋蜗轴动脉接受交感神经支配的具体来源情况及与该交感神经纤维调节功能相关的神经递质.方法:在正常豚鼠单侧耳蜗螺旋蜗轴动脉局部滴加逆行追踪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或荧光金(FG),观察双侧交感颈上神经节、星状神... 目的:研究豚鼠耳蜗螺旋蜗轴动脉接受交感神经支配的具体来源情况及与该交感神经纤维调节功能相关的神经递质.方法:在正常豚鼠单侧耳蜗螺旋蜗轴动脉局部滴加逆行追踪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或荧光金(FG),观察双侧交感颈上神经节、星状神经节内HRP或FG逆标神经元的分布;采用逆标与免疫组化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方法观察追踪阳性神经元是否表达酪氨酸羟化酶(TH)、神经肽Y(NPY)、钙基因相关肽(CGRP)或P物质(SP).结果:同侧颈上神经节内可见逆行追踪阳性神经元胞体,对侧颈上及双侧星状神经节内却未见阳性细胞;阳性神经元多同时呈TH,NPY阳性,但未见CGRP或SP双标的阳性神经元.结论:豚鼠颈上神经节内存在TH及NPY阳性神经元支配同侧耳蜗血管,去甲肾上腺素和神经肽Y可能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调节耳蜗血流的递质或调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动脉 交感神经 酪氨酸单氧化酶 免疫组织化学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