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2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孤独症儿童社会融入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1
作者 吉彬彬 彭扬洋 +3 位作者 刘志英 洪露 胡雯静 肖霖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3,共4页
目的 汉化孤独症儿童生活质量量表的社会融入分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为测评我国孤独症儿童的社会融入提供有效工具。方法 基于Brislin模型对社会融入分量表进行正译、回译,通过专家咨询和预调查,完成中文版量表的文化调试。采用整群抽... 目的 汉化孤独症儿童生活质量量表的社会融入分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为测评我国孤独症儿童的社会融入提供有效工具。方法 基于Brislin模型对社会融入分量表进行正译、回译,通过专家咨询和预调查,完成中文版量表的文化调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湖南省33所特殊儿童康复机构内的679名3~14岁的孤独症儿童进行测试,评价量表的信效度。结果 中文版孤独症儿童社会融入量表为单一维度,包含11个条目,采用他评方式评定。条目水平内容效度指数和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均为1。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各项拟合指数在修正后均可接受,拟合度良好。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72,重测信度为0.846。结论 中文版孤独症儿童社会融入分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评估我国孤独症儿童社会融入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儿童 社会融入 量表汉化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向度”长者:包容性视域下对老年群体数字融入的审思
2
作者 王艳玲 赵博文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34,159,共9页
推动老年群体融入数字社会的初衷十分可贵,但当前主流研究过度依赖于科技可以解决老龄化的潜在假设,导致拖拽式数字融入将老人关乎的自信、自尊和自重均虚置,技术理性越位使其个体自主选择悬置,老年人成为技术乐观主义话语型构的“单向... 推动老年群体融入数字社会的初衷十分可贵,但当前主流研究过度依赖于科技可以解决老龄化的潜在假设,导致拖拽式数字融入将老人关乎的自信、自尊和自重均虚置,技术理性越位使其个体自主选择悬置,老年人成为技术乐观主义话语型构的“单向度”长者。“以爱为名”的数字融入之于老年群体并非符合全体的最优解,适当断连与回归线下交往或许能看到老年群体更为丰富的精神面向。线下空间的具身交往并非数字融入的对立面,二者都是包容性视域下解决老年群体社会融入问题的一体两面,有助于老年人维持现有社会关系以确定自我价值,也可在遵循融入意愿的前提下更好地接受年轻世代的数字反哺与同辈数字经验传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理论 数字融入 具身交往 日常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科学技术史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融入——以材料类课程为例
3
作者 万祥龙 赵岩 +1 位作者 李孟婷 李建军 《云南化工》 2025年第3期128-131,共4页
课程思政元素的发掘与融入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鉴于科学技术史在工科类专业中存在较丰富的可以发掘的资源,以材料类课程为例,从学生培养、职业发展和科技报国三个层面对课程思政元素进行发掘。在教学中融入基于科学技术史的... 课程思政元素的发掘与融入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鉴于科学技术史在工科类专业中存在较丰富的可以发掘的资源,以材料类课程为例,从学生培养、职业发展和科技报国三个层面对课程思政元素进行发掘。在教学中融入基于科学技术史的课程思政元素,体现科技强国的思想,培养学生责任与担当,为我国工程领域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类课程 课程思政元素 科学技术史案例 工匠精神 教学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三维度三阶段三融入”核心素养培育研究
4
作者 王娟 刘伟 +2 位作者 宋文敏 吴晓燕 李敏 《现代商贸工业》 2025年第1期264-265,共2页
针对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核心素养培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我国提出了软件技术专业“三维度三阶段三融入”核心素养培育模式。该模式明确了新时代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三维度核心素养培育的现实要求和深远意义,系统设计学生“准职... 针对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核心素养培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我国提出了软件技术专业“三维度三阶段三融入”核心素养培育模式。该模式明确了新时代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三维度核心素养培育的现实要求和深远意义,系统设计学生“准职业人”“职业人”“企业人”三个不同阶段核心素养培育的实施路径,实施“三融入”核心素养培育工程,切实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 软件技术专业 三维度三阶段三融入 核心素养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素养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入影响机制研究
5
作者 焦豪 朱永麒 李宛蓉 《商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73,共12页
推动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的重要体现。在数字时代下,数字素养成为影响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重要因素。基于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探究数字素养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 推动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的重要体现。在数字时代下,数字素养成为影响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重要因素。基于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探究数字素养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素养显著促进了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数字素养通过社会交往、权益维护和生活便利度三个机制影响了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数字素养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影响效应在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更完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的样本中更为明显。结论丰富了数字时代下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理论研究,为政府重视优化数字素养教育从而进一步推动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全面实现提供了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素养 社会融入 流动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矿业发展史的课程思政价值与融入研究
6
作者 王少锋 杨雅兰 +1 位作者 周子龙 樊凯鑫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1期96-103,共8页
结合矿业学科特色,以“四史”教育视域下中国矿业发展史的课程思政融入为目标,在课程教学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矿业发展史概述,进行了“四史”教育视域下中国矿业发展史思政素材挖掘,探索了中国矿业发展史的思政教育价值。通过... 结合矿业学科特色,以“四史”教育视域下中国矿业发展史的课程思政融入为目标,在课程教学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矿业发展史概述,进行了“四史”教育视域下中国矿业发展史思政素材挖掘,探索了中国矿业发展史的思政教育价值。通过矿业系统工程课程思政建设,实现“四史”教育视域下中国矿业发展史的课程思政融入,为讲述好课程思政、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矿业学科思政价值提供思考和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史” 中国矿业发展史 思政教育 课程融入 矿业系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育五化”视域下音视频信息处理技术课程融入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7
作者 乔守明 祝洪珍 冬夏 《家电维修》 2025年第1期56-58,共3页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将青岛滨海学院“五育五化”理念融入高等教育课程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以音视频信息处理技术课程为例,探索了融入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与实践路径。通过文献研究、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了该课程在德智...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将青岛滨海学院“五育五化”理念融入高等教育课程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以音视频信息处理技术课程为例,探索了融入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与实践路径。通过文献研究、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了该课程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研究发现,融入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专业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协同发展,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同时,提出了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等建议,为相关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五化 音视频信息处理 融入式教学 课程改革 实践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
8
作者 王艳 马骏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2025年第2期33-35,共3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利于推动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针对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素材挖掘和运用不够精准、融入方式方法有待创新、工作队伍能力亟待提升等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利于推动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针对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素材挖掘和运用不够精准、融入方式方法有待创新、工作队伍能力亟待提升等问题,提出了聚焦一个中心、把握两个原则、抓好三个维度的具体实施路径,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质量开展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融入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路径探析
9
作者 陈红 周颖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4,共7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当前高校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不同章节的学习目标、学习要点,着重阐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和根本保证等内容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当前高校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不同章节的学习目标、学习要点,着重阐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和根本保证等内容以及其中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灵活采用浸润式、有机式、问题式、专题式等多种融入方法,引导学生深刻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总愿景、总方案,切实提升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融入内容 融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法艺术融入城市景观设计研究
10
作者 孙丽 贺优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61-63,共3页
树立城市良好形象,需立足城市文化特征展开建设。作为国家级“书法文化名城”,书法文化深深影响了寿县古城的城市特征。书法艺术与城市景观在构成要素、创作过程和创作理念上具有相似性,因而书法艺术具备融入寿县古城景观的客观条件。... 树立城市良好形象,需立足城市文化特征展开建设。作为国家级“书法文化名城”,书法文化深深影响了寿县古城的城市特征。书法艺术与城市景观在构成要素、创作过程和创作理念上具有相似性,因而书法艺术具备融入寿县古城景观的客观条件。从宏观上以书法章法指导城市规划,在微观上以书法景观小品提升城市空间细节。研究进一步挖掘了书法艺术融入寿县古城景观设计的具体途径和形式,从而促进寿县古城的城市意象获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城市环境 城市意象 城市景观 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謇企业家精神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研究
11
作者 王士荣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53-57,共5页
企业家精神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张謇企业家精神作为中国现代企业家精神源头之一,具有理想与情怀、开拓与创新意识、责任与担当等多维内涵,与创新创业教育内在契合。创新创业教育应探索与张謇企业家精神的融入路径,使其有机融入创新创... 企业家精神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张謇企业家精神作为中国现代企业家精神源头之一,具有理想与情怀、开拓与创新意识、责任与担当等多维内涵,与创新创业教育内在契合。创新创业教育应探索与张謇企业家精神的融入路径,使其有机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课堂、实践,通过构建“大思政”新格局、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科学有效评价机制,建构有效融入机制。张謇企业家精神的有机融入,既能丰盈企业家精神,又能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生动性,更利于淬炼学生企业家精神,有效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謇 企业家精神 创新创业教育 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下“语言学概论”融入智慧课堂的路径和策略探索
12
作者 宋积良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81-84,共4页
科技日益发达,教学手段不断多样化。“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可以通过融入智慧课堂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融入智慧课堂,可以通过在课前、课中、课后等阶段设计好智慧课堂的教学,从而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培养其语言学思维和... 科技日益发达,教学手段不断多样化。“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可以通过融入智慧课堂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融入智慧课堂,可以通过在课前、课中、课后等阶段设计好智慧课堂的教学,从而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培养其语言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融入智慧课堂,教师应采取不断获取前沿理念、充分激励学生主体、积极完善教学资源、深化课后检测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学概论 智慧课堂 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课程思政的融入与实践
13
作者 时洪举 《当代体育科技》 2025年第2期133-136,共4页
该文基于对课程思政的内涵和意义进行深入分析,阐述了大学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点。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课程思政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入途径和方法,并提出了提高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和能力、挖掘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创新... 该文基于对课程思政的内涵和意义进行深入分析,阐述了大学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点。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课程思政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入途径和方法,并提出了提高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和能力、挖掘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具体措施。旨在为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的课程思政提供实践参考,最终为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提供人才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体育 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 融入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全育人”背景下齐鲁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路径与策略
14
作者 朱秋华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71-74,90,共5页
探讨了如何在“三全育人”理念下,挖掘齐鲁文化的核心价值与深刻内涵,探究齐鲁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路径与策略,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充分感受齐鲁文化的深厚内涵。研究发现,齐鲁文化融入到高校课程思政中,能提升课程的教学质... 探讨了如何在“三全育人”理念下,挖掘齐鲁文化的核心价值与深刻内涵,探究齐鲁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路径与策略,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充分感受齐鲁文化的深厚内涵。研究发现,齐鲁文化融入到高校课程思政中,能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文化认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推进育人格局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课程思政 齐鲁文化 融入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过程课程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路径探索
15
作者 王秋滢 崔宏宇 《高教学刊》 2025年第2期193-196,共4页
课程思政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的重要措施,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一环。随机过程作为研究生必修数学类基础课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专业这一类具有国防特色的学科,... 课程思政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的重要措施,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一环。随机过程作为研究生必修数学类基础课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专业这一类具有国防特色的学科,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解决水声探测等一系列“卡脖子”问题。通过对随机过程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探讨,阐明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与教学目标、课程内涵与应用案例有机结合,让学生对专业知识和学科发展有更清晰的认识。通过课程专业知识讲授与思政育人协同,以实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过程 课程思政元素 实质内涵 融入路径 应用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权理论视角下城市流动摊贩的社会融入研究
16
作者 李航 关鹏飞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42-49,共8页
流动摊贩作为城市非正规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面临社会融入等多重挑战,这一现象亟须深入探讨。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会结构、法律政策和城市治理等宏观层面,对流动摊贩实际增权路径的关注不多。因此,可以从增权理论视角出发,采取有... 流动摊贩作为城市非正规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面临社会融入等多重挑战,这一现象亟须深入探讨。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会结构、法律政策和城市治理等宏观层面,对流动摊贩实际增权路径的关注不多。因此,可以从增权理论视角出发,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流动摊贩融入城市生活。非结构化访谈和实地调研发现,流动摊贩在经济发展、人际交往和适应社会环境方面存在社会融入障碍。社会工作者通过对个体和群体的增权,提升摊贩的自我效能感和经营能力,并通过政策倡导改善其社会地位和合法权益,从而为流动摊贩更好地融入社会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城市流动摊贩 社会融入 增权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著作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教学探究
17
作者 张薇 靳晴 《当代教研论丛》 2025年第1期34-37,共4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文本来源和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以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目标的课程,因此,有必要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融入课程教学中。文章从“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文本来源和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以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目标的课程,因此,有必要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融入课程教学中。文章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教材编写、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探究融入依据;从大学生经典阅读情况、教师教学困境和课程实际分析融入现状,进而从加强课程建设、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上思考融入策略。通过解决为何融入、融入现状以及怎样融入的问题,促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效融入课程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校园文化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途径——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
18
作者 陆明 孟庆贺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2期76-78,共3页
大学校园文化精神是课程思政的重要教育资源,对培育学生校园归属感、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应结合课程教学建构起大学校园文化精神与课程思政的联系,通过解析大学校园文化精神,提炼课程思政元素。文章以哈尔滨工业大... 大学校园文化精神是课程思政的重要教育资源,对培育学生校园归属感、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应结合课程教学建构起大学校园文化精神与课程思政的联系,通过解析大学校园文化精神,提炼课程思政元素。文章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立足“城市学”课程教学,探讨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园文化精神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途径,即从课程文化价值挖掘、内容体现与教材修编融入、课程设计融入3方面提出大学校园文化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校园文化精神 课程思政 融入途径 “城市学”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建筑类专业研究生课程的思政融入模式分析
19
作者 汪德根 翟云利 赵美风 《高等建筑教育》 2025年第1期190-199,共10页
中国已成为研究生教育大国,研究生教育承载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层次人才和推动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论文写作指导作为研究生必修课,不仅承担着学术论文技能培训的教学任务,还担负着学术规范和学术标准的教育与引导责任。通... 中国已成为研究生教育大国,研究生教育承载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层次人才和推动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论文写作指导作为研究生必修课,不仅承担着学术论文技能培训的教学任务,还担负着学术规范和学术标准的教育与引导责任。通过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高层次人才。以苏州大学建筑类工学研究生专业必修课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为例,通过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政元素充分融入课程教学中,构建了以“立德树人,研立‘诚信’”为基石,“家国情怀,研系‘报国’”为指引,“科学铸魂,研学‘精神’”为动力,“多元思融,研贵‘践行’”为目的的课程思政融入模式。具体分析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教学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融入模式 学术研究 建筑类研究生 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