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射线与中子融合成像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1
作者 唐利华 张国光 +1 位作者 肖丹 柳鹏 《核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在工业和国土安全等多个重要领域,传统的单一射线成像技术往往只能提供有限的图像信息和物质分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检测需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多种射线融合成像技术应运而生,这种技术能够综合获取更丰富的检测信息,因而逐渐引起... 在工业和国土安全等多个重要领域,传统的单一射线成像技术往往只能提供有限的图像信息和物质分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检测需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多种射线融合成像技术应运而生,这种技术能够综合获取更丰富的检测信息,因而逐渐引起了全球科学家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X射线与中子融合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阐明了其在物质识别和结构分析中的优势;其次,通过回顾X射线与中子融合成像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与应用现状,分析了不同国家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实例;接着,总结了当前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并指出现有研究方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数据处理的复杂性和成像精度的限制。最后对X射线与中子融合成像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探讨了可能的技术创新方向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 中子 融合成像 无损检测 安全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及融合成像对心血管疾病病理生理机制可视化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于洋 闫蕊 +1 位作者 李媛媛 李思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3期2377-2381,共5页
综述利用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仪(PET)及融合成像进行心血管疾病(CVD)机制可视化研究的最新进展,并为PET成像在CVD研究中的应用提供新视角。CVD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的一大类疾病,因其病种复杂多样,确定其病理生理机制并监测其进展对于制... 综述利用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仪(PET)及融合成像进行心血管疾病(CVD)机制可视化研究的最新进展,并为PET成像在CVD研究中的应用提供新视角。CVD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的一大类疾病,因其病种复杂多样,确定其病理生理机制并监测其进展对于制定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分子成像能够在分子和亚细胞水平上无创地将CVD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视化,这给理解CVD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PET及融合成像是最具代表性的分子成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仪 融合成像 机制 可视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磁共振成像融合成像技术在原发性肝癌精准射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宋蒙蒙 强军 文红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4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目的 分析CT/磁共振成像(MRI)融合成像技术在原发性肝癌精准射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的64例原发性肝癌精准射频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每组3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CT成像,... 目的 分析CT/磁共振成像(MRI)融合成像技术在原发性肝癌精准射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的64例原发性肝癌精准射频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每组3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CT成像,给予观察组患者CT/MRI融合成像,对比诊断结果和相关参数。结果 观察组完成射频消融(100%)、术后完全消融发生率(100%)与对照组94%、94%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补充消融发生率19%高于对照组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术后1年存活率分别为94%、94%与对照组88%、84%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年存活率94%高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PVP指标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肝动脉灌注量、总肝血流量、肝动脉灌注指数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精准射频治疗中使用CT/MRI融合成像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显示病灶,特别是常规超声现象诊断较为困难的病灶,同时可随时对疾病的治疗情况、肿瘤发展进行监控,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射频疗法 CT/MRI融合成像技术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偏振探测器融合成像研究
4
作者 程雨 陈彦冠 +1 位作者 邢艳蕾 喻松林 《红外》 CAS 2024年第5期23-27,共5页
分析了红外偏振探测器对于探测识别红外伪装目标以及红外暗弱目标的重要应用意义。详细介绍了物体的红外偏振特性及其表示方法,并阐述了红外偏振特性的影响因素。最后重点介绍了偏振成像融合算法。步骤分为数据预处理、红外偏振融合和... 分析了红外偏振探测器对于探测识别红外伪装目标以及红外暗弱目标的重要应用意义。详细介绍了物体的红外偏振特性及其表示方法,并阐述了红外偏振特性的影响因素。最后重点介绍了偏振成像融合算法。步骤分为数据预处理、红外偏振融合和融合图像再处理。本文对研究红外偏振探测器融合成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偏振探测器 融合成像 红外伪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目标T/R-R型雷达多视角融合成像算法
5
作者 郭宝锋 焦丽婷 +3 位作者 李胜 朱晓秀 薛东方 孙慧贤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019-3030,共12页
针对T/R-R(transmitting receiving-receiving)构型雷达成像实际,结合空间目标的轨道先验和双基地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SAR)成像的体制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复贝叶斯压缩感知(Bayesian compressed sensing,... 针对T/R-R(transmitting receiving-receiving)构型雷达成像实际,结合空间目标的轨道先验和双基地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SAR)成像的体制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复贝叶斯压缩感知(Bayesian compressed sensing,BCS)算法的T/R-R型雷达稀疏孔径多视角融合成像方法。所提方法在建立双站雷达融合成像模型的基础上,利用Laplace先验在复数域建立目标的稀疏模型,提高了算法的稀疏促进作用,获得了高分辨目标图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可实现双站雷达多视角的融合成像,还可实现双站雷达各自存在稀疏孔径条件下的多视角融合成像,进一步拓展了应用场景,可有效提高方位分辨率和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R型雷达 空间目标 多视角融合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视角观测的ISAR融合成像技术综述
6
作者 焦丽婷 胡文华 +2 位作者 刘利民 郭宝锋 朱晓秀 《兵工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2-39,共8页
针对基于稀疏表示的多雷达信号互相干处理和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利用多部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SAR)对目标进行探测以提高成像效率的方法。阐明多雷达成像存在的线性误差和夹角估计误差,提出基于信号稀疏... 针对基于稀疏表示的多雷达信号互相干处理和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利用多部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SAR)对目标进行探测以提高成像效率的方法。阐明多雷达成像存在的线性误差和夹角估计误差,提出基于信号稀疏表示的多雷达信号互相干处理方法;利用幅度和相位补偿参数的稀疏特性,通过信号稀疏重构方法来估计补偿参数,并对下一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稀疏条件下ISAR多雷达的实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合成孔径雷达 融合成像 多雷达 互相干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超声融合成像导航技术联合实时超声造影在原发性小肝癌微波消融术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周怀明 董鑫鑫 邹璐璐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991-995,共5页
目的探讨3D超声融合成像导航系统(3DUIFNS)联合实时超声造影(CUES)在原发性小肝癌微波消融术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明确预后独立影响因素,分析不同指导技术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哈尔滨市第二医院收治的原发... 目的探讨3D超声融合成像导航系统(3DUIFNS)联合实时超声造影(CUES)在原发性小肝癌微波消融术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明确预后独立影响因素,分析不同指导技术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哈尔滨市第二医院收治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择期行微波消融术。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成CUES组、3DUIFNS+CEUS组,每组各52例。比较两组一次完全消融率、补充消融率及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2年,记录2年无瘤生存与累积生存情况,经Kaplan-Meier法与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独立影响因素。结果3DUIFNS+CEUS组一次完全消融率为88.46%,高于CUES组(71.15%),补充消融率为11.54%,低于CUES组(2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腔积液、胸腔积液、腹腔出血、血气胸、肝功能损害、肝区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UIFNS+CEUS组平均无瘤生存期22个月,无瘤生存率92.00%;CUES组平均无瘤生存期20个月,无瘤生存率76.47%。3DUIFNS+CEUS组无瘤生存期长于CUE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UIFNS+CEUS组平均总生存期23个月,总生存率94.00%;CUES组平均总生存期22个月,总生存率80.39%。3DUIFNS+CEUS组平均总生存期长于CUE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提示,分化程度、肿瘤转移、大血管受累、肿瘤包膜、消融效果、手术指导方式是原发性小肝癌患者无瘤生存期、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3DUIFNS+CEUS能提高原发性小肝癌患者微波消融术的一次完全消融率,且会影响远期预后,可提升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此外,患者远期预后还受肿瘤分化程度、肿瘤转移、大血管受累、肿瘤包膜、消融效果的影响,临床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小肝癌 微波消融术 3D超声融合成像导航 超声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数字断层融合成像技术在腕骨骨折诊断和固定术后的应用价值研究
8
作者 周启健 葛陈西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8期29-32,共4页
探讨X线数字断层融合成像技术(digital tomosynthesis,DTS)在腕骨骨折诊断和固定术后的应用价值。选取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3月—2023年7月收治的75例腕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75例行腕骨骨折固定术的患者分别在术后1周和两个月时... 探讨X线数字断层融合成像技术(digital tomosynthesis,DTS)在腕骨骨折诊断和固定术后的应用价值。选取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3月—2023年7月收治的75例腕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75例行腕骨骨折固定术的患者分别在术后1周和两个月时行腕关节普通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和DTS检查。结果显示,断层融合技术具有成像清晰、细节完整、价格低廉、对骨折的检出率高等优点,可有效地改善成像质量。研究发现,在腕骨骨折影像诊断中,数字断层融合技术是一种准确的方法,可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 断层融合成像技术 腕骨骨折 固定术 影像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乳腺断层融合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9
作者 章文 徐昆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8期81-83,86,共4页
目的:探究早期乳腺癌诊断中数字化乳腺断层融合成像(DBT)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0月—2023年10月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乳腺超声检查、DBT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 目的:探究早期乳腺癌诊断中数字化乳腺断层融合成像(DBT)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0月—2023年10月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乳腺超声检查、DBT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效能,并分析DBT检查图像特征。结果:经手术病理可知,98例患者中有89例恶性,9例良性,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DBT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为95.92%、灵敏度为96.63%、阴性预测值为72.73%,明显高于乳腺超声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的特异度与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BT对边界不清晰、钙化微小病灶、毛刺征的检出率高于乳腺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BT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诊断效能、图像分辨率以及清晰度较高,可以为医生判断疾病、鉴别良恶性等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超声 数字化乳腺断层融合成像 诊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光相机的光融合成像系统设计与实现
10
作者 孙源文 吴见 +3 位作者 孔德怀 隗笑 单金灿 王晓鹏 《数字通信世界》 2024年第8期104-106,共3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光融合成像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电网中,对维护电网的稳定性、可靠性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光融合成像系统的成本高、稳定性差、实时性不足等成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光相机的...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光融合成像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电网中,对维护电网的稳定性、可靠性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光融合成像系统的成本高、稳定性差、实时性不足等成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光相机的光融合成像系统。首先,对双光相机、光融合成像技术进行了理论概述,为后续的系统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其次,为实现基于双光相机的光融合成像,采用了一种基于多帧融合的光融合算法,通过对多帧图像进行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匹配,实现了高精度的图像融合。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基于双光相机的光融合成像系统在动态范围、图像清晰度、续航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性能,能满足不同场景的实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光相机 融合成像 系统设计与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数字化断层融合成像技术在诊断足骨骨折中的价值探讨
11
作者 卢淑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178-0181,共4页
探讨X线数字化断层融合成像技术在诊断足骨骨折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经CT检查确诊的足骨骨折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采取DR和DTS以及CT进行检查诊断,以CT检查结果为基础参照,对两组患者的常规DR和DTS诊断... 探讨X线数字化断层融合成像技术在诊断足骨骨折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经CT检查确诊的足骨骨折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采取DR和DTS以及CT进行检查诊断,以CT检查结果为基础参照,对两组患者的常规DR和DTS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同时,对两组患者常规DR和DTS的图像质量进行评级。结果 组1中,患者常规DR正确率为64%,患者DTS诊断正确率为92%。组2中,患者常规DR诊断正确率为72%,患者DTS诊断正确率为89%。组1和组2的DTS均明显高于常规D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DR图像质量评价为甲级的概率为77%,DTS图像质量评价为甲级的概率为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数字化断层融合成像技术(DTS)在诊断足骨骨折中优势明显,与传统DR相比,DTS技术能够更准确观察和判定患者的关节面有无按骨折线经过,检查完成后,其影像学图像清晰度和对比度更高,有效帮助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以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由此可见,DTS技术值得在足骨骨折临床诊断工作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数字化断层融合成像技术 足骨骨折 治疗方案 影像学检查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联合超声融合成像引导下前列腺靶向穿刺对PI-RADS评分≥3分的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伟 施春梅 +2 位作者 张忠新 王林 郑兵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6-100,共5页
为了探讨核磁共振(MRI)联合超声融合成像引导下前列腺靶向穿刺(MR-TRUS)对PI-RADS评分≥3分的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本研究选取了进行前列腺癌筛查且MRI检查PI-RADS评分≥3分的患者100例,均行MRI与超声融合靶向穿刺和传统穿刺。并对上... 为了探讨核磁共振(MRI)联合超声融合成像引导下前列腺靶向穿刺(MR-TRUS)对PI-RADS评分≥3分的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本研究选取了进行前列腺癌筛查且MRI检查PI-RADS评分≥3分的患者100例,均行MRI与超声融合靶向穿刺和传统穿刺。并对上述100名患者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按4<PSA≤10μg/L、10<PSA≤20μg/L、20<PSA≤50μg/L、PSA>50μg/L将融合穿刺方式(A组)和传统穿刺方式(B组)分别分为4个亚组,以术后病理结果为参照,分别比较不同穿刺方式对前列腺癌患者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表明,A组中各亚组的诊断率分别为28.57%、66.67%、70%、91.67%;B组中各亚组的诊断率分别为9.52%、25.00%、60.00%、86.11%。A组中A1和A2亚组患者的诊断率显著高于B组中对应亚组(P<0.05);两种穿刺方式的诊断率在20<PSA≤50μg/L、PSA>50μg/L的亚组中无明显差异(P>0.05)。与B组相比,A组诊断敏感度和准确度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PSA≤10μg/L和10<PSA≤20μg/L的患者应考虑行MRI联合超声融合靶向穿刺,可显著提高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核磁共振 超声融合成像 MR-TRU 靶向穿刺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点穿刺MRI可疑病灶区域在MRI/TRUS融合成像引导靶向前列腺穿刺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3
作者 曲华伟 刘辉 +5 位作者 崔子连 金讯波 赵勇 王慕文 宋伟 张新娟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82-786,共5页
目的:对于磁共振发现可疑病灶的患者,采取以穿刺可疑病灶区域为主,系统穿刺为辅的前列腺穿刺活检策略。探讨在保持总穿刺针数相对固定的前提下,通过重点穿刺磁共振可疑病灶来提高前列腺癌检出率的方法。方法:选取多参数磁共振发现的可... 目的:对于磁共振发现可疑病灶的患者,采取以穿刺可疑病灶区域为主,系统穿刺为辅的前列腺穿刺活检策略。探讨在保持总穿刺针数相对固定的前提下,通过重点穿刺磁共振可疑病灶来提高前列腺癌检出率的方法。方法:选取多参数磁共振发现的可疑前列腺癌患者461例,回顾分析其中多参数MRI可疑病灶均为单个,10μg/L≤PSA<20μg/L的患者26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MRI/TRUS融合成像引导靶向穿刺的方法。其中采取"6X+6"穿刺法的患者134例,常规"12+2X"法穿刺128例。"6X+6"穿刺法:采取以穿刺MRI可疑区域为主,随机穿刺为辅的策略,对于MRI可疑病灶区域重点穿刺6针,其余部位系统穿刺6针。常规"12+2X"穿刺法:即系统穿刺12针,可疑部位穿刺2针。比较两组穿刺活检的可疑病灶前列腺癌检出率,总前列腺癌检出率,以及并发症差异。分析可疑病灶的PI-RADS评分值,分布部位,横截面积以及直径等参数。分析各组前列腺癌穿刺阳性者Gleason评分的分布情况。结果:"6X+6"穿刺组与"12+2X"穿刺组的总前列腺癌检出率分别为44.8%与37.5%,两组中可疑病灶检出的前列腺癌占总前列腺癌的比例分别为37.3%与27.3%。"6X+6"穿刺组的这两项指标均高于"12+2X"穿刺组,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可疑病灶分布部位以前列腺中部最多(45%)。横截面积为(0.48±0.11)cm^2,癌灶直径为(8.51±2.21)mm。穿刺结果显示,两组低级别肿瘤(Gleason3+3=6分)占多数,"6X+6"组为68%,"12+2X"组为71%。"12+2X"组有1例患者出现迷走神经反射,两组其余患者均可耐受局麻下的穿刺活检。两组穿刺后尿潴留、血尿、血便和发热等并发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当多参数MRI发现可疑病灶时,在保持总穿刺针数一定的前提下,与传统"12+2X"穿刺法比较,采取重点穿刺MRI可疑病灶区域,以系统穿刺为辅的策略("6X+6"穿刺法),可明显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穿刺活检 MRI/TRUS融合成像 靶向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射分集MIMO雷达融合成像处理方法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怀军 许红波 +1 位作者 朱宇涛 粟毅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1,共5页
发射分集MIMO雷达具有潜在的高分辨成像能力,但成像时存在高旁瓣问题。为分析它的成像性能,该文首先建立了发射分集MIMO雷达的成像模型。通过空间频谱的支撑区分布,阐明了分集成像的高分辨性能,并着重分析了其旁瓣特性。基于谱外推的思... 发射分集MIMO雷达具有潜在的高分辨成像能力,但成像时存在高旁瓣问题。为分析它的成像性能,该文首先建立了发射分集MIMO雷达的成像模型。通过空间频谱的支撑区分布,阐明了分集成像的高分辨性能,并着重分析了其旁瓣特性。基于谱外推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发射分集MIMO雷达融合成像处理方法,该方法能够实现MIMO雷达高分辨成像同时具有良好的旁瓣性能。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O雷达 发射分集 融合成像 空间频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MEMP的雷达二维信号融合成像新方法 被引量:9
15
作者 叶钒 何峰 梁甸农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609-2613,共5页
雷达信号融合成像是一种能显著提高成像分辨率的参数化新方法.基于改进的Root-Music的传统融合方法对噪声敏感,且存在模型极点失配的问题.本文通过将MEMP(Matrix Enhancement and Matrix Pencil)的二维频率估计方法推广到稀疏数据域,提... 雷达信号融合成像是一种能显著提高成像分辨率的参数化新方法.基于改进的Root-Music的传统融合方法对噪声敏感,且存在模型极点失配的问题.本文通过将MEMP(Matrix Enhancement and Matrix Pencil)的二维频率估计方法推广到稀疏数据域,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矩阵增强矩阵束(EMEMP)的融合新方法.此方法首先构造每一维联合增强矩阵,使其满足MEMP算法的配对要求,然后利用MEMP方法估计模型极点,进行极点配对,然后估计模型系数,最后内插频谱以达到融合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融合方法,该方法解决了极点失配的问题,提高了模型参数估计的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信号融合成像 MEMP方法 极点配对 内插频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CT融合成像技术在常规超声难显示的肝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蒋泽波 谭燕玲 +1 位作者 巫景潜 邓建国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3期87-89,共3页
目的探究超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融合成像技术在常规超声难显示的肝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CT清晰显示而二维超声未提示的102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记录102例患者病理结果,并分析低年资医师(工作年限<3... 目的探究超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融合成像技术在常规超声难显示的肝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CT清晰显示而二维超声未提示的102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记录102例患者病理结果,并分析低年资医师(工作年限<3年)及高年资医师(工作年限>10年)应用超声/CT融合成像技术的融合情况及对肝癌的诊断效果。结果 102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中原发性肝癌86例,肝血管瘤10例,肝血管内皮细胞瘤5例,肝结节增生1例。低年资医师及高年资医师融合成功率均为100%,且其对位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年资医师与高年资医师超声/CT融合成像诊断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CT融合成像成功率高,且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还能辅助诊断原发性肝癌,具有实时、简便、稳定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CT 融合成像 肝癌 肝脏局灶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超声造影与3D超声融合成像导航评估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价值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蓝思荣 徐继威 +3 位作者 张耀明 李雄 沈登文 苏鸿辉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889-892,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实时超声造影与3D超声融合成像导航评估微波消融(MWA)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疗效。方法2017年2月~2021年2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PLC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均行MVA术治疗,其中对照组术中采... 目的探讨采用实时超声造影与3D超声融合成像导航评估微波消融(MWA)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疗效。方法2017年2月~2021年2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PLC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均行MVA术治疗,其中对照组术中采用常规超声造影评估消融范围,在观察组采用实时超声造影联合3D超声融合成像导航评估。随访1年,记录两组总体生存率。结果观察组完全消融率和补充消融率分别为94.1%和1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4%和3.9%(P<0.05);术后,观察组发生出血、切口感染、周围脏器损伤、胆漏和胸腹腔积液发生率为17.7%,与对照组的21.6%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肝内肿瘤复发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0%(x^(2)=5.26,P=0.02);观察组1 a总体生存率为96.0%,而对照组为84.0%(Log-Rank x^(2)=22.159,P<0.001)。结论采用实时超声造影联合3D超声融合成像导航可用于评估MWA治疗PLC患者术中消融范围,对及时补充消融有帮助,并最终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微波消融 实时超声造影 3D超声融合成像导航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成像导航计划系统辅助肝癌射频消融的临床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奥华 徐净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41-644,共4页
目的:探讨融合成像导航计划系统辅助肝癌射频消融的临床价值。方法:25例患者共31个肝癌病灶利用融合成像导航计划系统辅助射频消融,消融后1个月利用超声造影、增强CT/MRI观察消融效果。结果:31个病灶计划消融次数(3.0±0.6)次... 目的:探讨融合成像导航计划系统辅助肝癌射频消融的临床价值。方法:25例患者共31个肝癌病灶利用融合成像导航计划系统辅助射频消融,消融后1个月利用超声造影、增强CT/MRI观察消融效果。结果:31个病灶计划消融次数(3.0±0.6)次(2~5次),实际消融次数(3.0±0.8)次(2~5次),实际消融次数与计划消融次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89,P=0.929),计划实施成功率87.1%(27/31)。1个月后CEUS及增强CT或MRI提示病灶均完全消融,完全消融率100%(31/31)。结论:融合成像导航计划系统辅助肝癌射频消融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融合成像 导航计划系统 射频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目标特性精细提取的SAR数据融合成像处理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威 陈杰 李春升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2015年第1期29-37,共9页
针对当前高分辨率星载SAR数据处理忽略目标相关散射特性随方位角变化而导致目标轮廓细节难以精细提取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面向目标特性精细提取的融合成像处理方法。首先,分析高分辨率条件下影响目标特性提取和SAR图像质量的因素,如... 针对当前高分辨率星载SAR数据处理忽略目标相关散射特性随方位角变化而导致目标轮廓细节难以精细提取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面向目标特性精细提取的融合成像处理方法。首先,分析高分辨率条件下影响目标特性提取和SAR图像质量的因素,如轨道非线性、"停-走"模型、大气延时、高阶残留相位误差等,并提出针对性的补偿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目标时空谱特性的回波数学信号模型,解析目标散射特性时-空-频的变化规律,提出针对高分辨率、超大方位观测角范围的融合成像处理策略和方法,在距离-多普勒域、图像域通过融合处理提升SAR图像的品质。最后,通过对典型军事目标的仿真和成像处理,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SAR 目标特性 高分辨率 融合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直肠超声与磁共振融合成像实时精准前列腺穿刺初步应用报告 被引量:8
20
作者 侯建全 席启林 +13 位作者 浦金贤 欧阳骏 李纲 孙军 王希明 董凤林 严春寅 平季根 袁和兴 黄玉华 黄琛 马超 谢立平 叶章群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5年第5期260-263,共4页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与磁共振(TRUS/MRI)融合成像实时精准前列腺穿刺(targe-ted biopsy,TB)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符合以下标准的2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血清 PSA 4~20 ng/ml,直肠指检前列腺表面未触及结节或孤立的小结节,3.0T 多参...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与磁共振(TRUS/MRI)融合成像实时精准前列腺穿刺(targe-ted biopsy,TB)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符合以下标准的2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血清 PSA 4~20 ng/ml,直肠指检前列腺表面未触及结节或孤立的小结节,3.0T 多参数 MRI(mpMRI)T2 WI、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扫描至少一个参数提示前列腺癌.使用实时超声多影像融合系统对 MRI显示的每个靶病灶穿刺2针,同时对前列腺左右2侧叶进行6~12针的系统穿刺(systematic biop-sy,SB),以组织活检病理结果为依据,比较两种穿刺方法的前列腺癌检出率,以及 mpMRI 诊断结果与穿刺活检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TB 与 SB 的前列腺癌检出率分别为58.3%(14/24)和37.5%(9/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48);14例 TB 阳性患者共穿刺36针,其中30针阳性(83.3%),9例 SB 阳性患者共穿刺78针,其中37针阳性(47.4%),两组穿刺针数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mpMRI 参数提示前列腺癌存在可能性高的16例中穿刺阳性13例(81.3%),mpMRI 参数提示前列腺癌存在可能性低的8例中穿刺阳性1例(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2).结论TRUS/MRI 融合成像实时精准前列腺穿刺可以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穿刺标本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系统性穿刺,mpMRI 诊断结果与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磁共振融合成像 前列腺穿刺 精准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