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4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小肾癌的价值(附12例报告) 被引量:4
1
作者 杨新国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小肾癌 扫描诊断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 价值 ct强化特征 无临床症状 回顾性分析 诊断率 瘤体直径 诊断困难 病理证实 癌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肺内孤立性结节鉴别诊断的探讨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强 张立春 +2 位作者 张辉 李春静 曹增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2年第4期328-329,共2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肺内孤立性结节强化程度与血管丰富程度的关系 ,进行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病理证实的肺癌 4 2例 ,炎性假瘤 36例 ,结核瘤 2 2例。术前以 2 0ml/s的速率注入碘造影剂 10 0ml,2 5s、5 0s行双期增强...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肺内孤立性结节强化程度与血管丰富程度的关系 ,进行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病理证实的肺癌 4 2例 ,炎性假瘤 36例 ,结核瘤 2 2例。术前以 2 0ml/s的速率注入碘造影剂 10 0ml,2 5s、5 0s行双期增强螺旋扫描 ,观察病灶强化程度并做逐一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的强化程度等于炎性假瘤大于结核瘤。恶性肿瘤的强化曲线呈光滑弧形上升曲线 ,炎性假瘤曲线呈锯齿形上升曲线 ,结核瘤强化曲线呈渐平线或直线。结论 :CT平扫对于无特异性肺内孤立性结节不能鉴别其性质 ,常规增强CT扫描恶性肿瘤与结核瘤的强化程度、形态不同可以进行鉴别。但恶性肿瘤与炎性假瘤强化形态、强化程度相似 ,故不易鉴别。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恶性肿瘤与炎性假瘤、结核瘤强化曲线不同可以给予鉴别 ,这与病灶含血管丰富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 肺内孤立性结节 鉴别诊断 恶性肿瘤 炎性假瘤 结核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胰腺癌侵犯周围血管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龙世亮 吴车福 +4 位作者 黄河清 明小春 黄广 丁华东 彭良华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5年第5期197-199,共3页
目的:研究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胰腺癌侵犯周围血管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3例胰腺癌的患者行胰腺期、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分析胰腺癌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判断23例胰腺癌对周围血管的侵犯中,只有3例误判(假阳... 目的:研究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胰腺癌侵犯周围血管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3例胰腺癌的患者行胰腺期、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分析胰腺癌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判断23例胰腺癌对周围血管的侵犯中,只有3例误判(假阳性2例,假阴性1例),准确率为87%。结论: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胰腺癌侵犯周围血管程度具有相当高的正确性,对于胰腺术前可切除性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 周围血管 诊断价值 侵犯 可切除性评估 手术结果 参考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腮腺占位性病变的应用价值分析
4
作者 赵雪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9期10-12,共3页
目的探索腮腺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断中应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腮腺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研究。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256层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诊断,将患者诊断的病理结果作为金... 目的探索腮腺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断中应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腮腺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研究。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256层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诊断,将患者诊断的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效能,对比良性组与恶性组影像学资料,观察并分析腮腺占位性病变特点。结果60例腮腺占位性病变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确诊12例恶性肿瘤(20%)和48例良性肿瘤(80%);经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60例腮腺占位性病变患者,检查确诊恶性病变9例(15%),良性病变51例(85%),特异度为95.83%(46/48),敏感度为58.33%(7/12),准确度为88.33%(53/60),一致性为0.762>0.74,具备良好一致性;良性和恶性组患者影像学资料对比,病灶形态、边界存有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腺淋巴瘤平扫CT值最高,平扫CT最低为多形性腺瘤,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明中,腺淋巴瘤动脉期强化程度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脉期各病理类型腮腺肿瘤强化程度有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能够准确诊断腮腺占位性病变性质,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结论CT技术采取双期增强扫描方式在诊断腮腺占位性病变中,准确性较高,能准确诊断病灶边界、形态,具有临床诊断与应用的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增强扫描 腮腺占位性病变 临床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5
作者 曾秋华 罗良平 +2 位作者 王贵良 奉吉坤 张缨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4期79-82,共4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胰腺癌的价值。方法 :16例胰腺癌患者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 ,动脉期延迟 2 5s,门静脉期延迟 60s ,以 3mL/s团注造影剂 80~ 10 0mL。测量肿瘤和正常胰腺组织的CT值 ,计算肿瘤 -胰腺密度差 ,同时对胰腺...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胰腺癌的价值。方法 :16例胰腺癌患者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 ,动脉期延迟 2 5s,门静脉期延迟 60s ,以 3mL/s团注造影剂 80~ 10 0mL。测量肿瘤和正常胰腺组织的CT值 ,计算肿瘤 -胰腺密度差 ,同时对胰腺周围血管进行观察评价。结果 :肿瘤的平均CT值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分别为 (4 7± 8)HU、(5 3± 10 )HU ;正常胰腺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CT值分别为 (10 9± 16)HU ,(76± 13)HU ;肿瘤 -胰腺密度差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各为 (70± 18)、(2 3± 12 )HU ,二者差异明显 (P <0 0 1)。胰周动脉侵犯在动脉期显示好 ,静脉侵犯在门静脉期显示好。结论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可获得最大的肿瘤 -胰腺密度差 ,动脉期结合门静脉期对胰周血管侵犯的评价更全面 ,提高了胰腺癌手术可切除性评价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 肿瘤诊断 胰腺癌 肿瘤-胰腺密度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壶腹周围癌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毛淑华 张丽蓉 赵素岗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3年第2期150-151,共2页
关键词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 壶腹周围癌 诊断 胆总管远端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肝细胞癌的诊断
7
作者 陈伦刚 潘庆敏 +4 位作者 邹建华 陈文 刘超 汪令生 王开华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的血供方式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 50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发展过程证实的肝细胞癌的CT强化特点及征象。结果: 50例肝细胞癌平扫低密度 50例,合并高密度 5例;境界不清楚 31例,显示包膜 8例。动脉期病灶强化 4...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的血供方式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 50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发展过程证实的肝细胞癌的CT强化特点及征象。结果: 50例肝细胞癌平扫低密度 50例,合并高密度 5例;境界不清楚 31例,显示包膜 8例。动脉期病灶强化 46例,供瘤动脉增粗迂曲及病灶内肿瘤血管 18例,动静脉分流 10例。门静脉期病灶呈低密度 47例,血管受侵 25例;门脉癌栓 8例,伴发肝内子灶 10例;肝硬化征象 40例;肝门及腹膜后淋巴结增大 13例。结论:螺旋CT增强双期扫描技术能显示HCC病灶血供特点及较特征性的CT征象:动脉期病灶强化、供瘤血管增粗、病灶内肿瘤血管、动静脉分流、包膜、肝内子灶、血管侵蚀及静脉瘤栓、肝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 肝细胞癌 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动静脉分流 诊断 扫描技术 螺旋ct增强 病灶强化 肿瘤血管 回顾性分析 淋巴结增大 ct表现 临床发展 供瘤动脉 门静脉 门脉癌栓 ct征象 血供特点 静脉瘤栓 动脉 病灶内 密度 肝硬化 特征性 HCC 包膜 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敖锋 邹文远 石思李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2年第4期355-356,共2页
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又称隔离肺,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性疾病,占肺部疾病的0.15%~6.4%,为胚胎时期一部分肺组织与正常肺分离而单独发育,由起源于主动脉的一支异常动脉供血,且无肺功能的先天性支气管肺发育异... 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又称隔离肺,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性疾病,占肺部疾病的0.15%~6.4%,为胚胎时期一部分肺组织与正常肺分离而单独发育,由起源于主动脉的一支异常动脉供血,且无肺功能的先天性支气管肺发育异常[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 肺隔离症 支气管肺发育异常 诊断 应用 肺部疾病 动脉供血 先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用于腮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陈磊 张继春 吴小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7期79-81,共3页
目的:观察腮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采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选取东台市中医院2016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腮腺占位病变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术前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 目的:观察腮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采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选取东台市中医院2016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腮腺占位病变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术前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腮腺占位性病变影像特征、CT值情况、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腮腺占位性病变准确性。结果: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良恶性腮腺占位性病变诊断符合率、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约登指数高于CT平扫,诊断漏诊率、误诊率低于CT平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占位性病变影像特征:恶性病变病灶边界不清、外形不规则、合并坏死区域、病灶同周围组织CT差值大占比均显著高于良性腮腺占位性病变(P<0.01)。恶性腮腺占位性病变、良性腮腺占位性病变患者CT平扫、动脉期、静脉期CT值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腮腺占位性病变发生后影响患者生活,不同性质疾病治疗预后差异大,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可以获取腮腺病灶清晰影像,通过观察病灶及邻近组织关系情况,准确鉴别患者病情,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占位性病变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 多形性腺瘤 腺淋巴瘤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可疑胰头癌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16
10
作者 严志汉 刘荣波 +4 位作者 周翔平 宋彬 黄娟 许崇永 陈宪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1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可疑胰头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 49例经超声和临床拟诊的胰头癌行胰腺的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 ,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延迟扫描时间分别为 2 5秒和 6 0秒。所有病例经病理或临床追踪诊断。结果 :49例中 ,...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可疑胰头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 49例经超声和临床拟诊的胰头癌行胰腺的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 ,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延迟扫描时间分别为 2 5秒和 6 0秒。所有病例经病理或临床追踪诊断。结果 :49例中 ,胰头变异 5例 ,胰头周围淋巴结病 6例 ,慢性胰腺炎 7例 ,胰头癌 31例。其中 46例 (94% )诊断正确 ,1例胰头周围淋巴结结核和 2例慢性胰腺炎误诊为胰头癌。结论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可疑胰头癌的鉴别诊断有很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头癌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鉴别诊断 ct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及手术评价中的价值 被引量:23
11
作者 周坤 刘君凤 +2 位作者 徐双武 金重 宋微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1年第4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及手术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32例胰腺癌患者行64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延时时间分别定位30S(胰腺期)和70S(门脉期),造影剂(碘普罗胺注射液)用量60ml,盐水20ml,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入,速率4.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及手术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32例胰腺癌患者行64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延时时间分别定位30S(胰腺期)和70S(门脉期),造影剂(碘普罗胺注射液)用量60ml,盐水20ml,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入,速率4.0-4.5ml/s。结果 32例肿瘤位于胰头颈20例,钩突9例,体部3例。其中直径小于2.0cm病灶3例。肿瘤与胰腺对比胰腺期与门脉期相比差异显著(P<0.01)。胰腺期肿瘤增强后呈相对低密度,为特征性CT表现。胰周大血管受侵多见,表明肿瘤不可手术切除,胰腺周围小静脉迂曲扩张及肝脏、淋巴结转移常见。结论 64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及手术评价中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64排螺旋ct 增强扫描 手术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边缘型肝胆管癌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吴春江 卑贵光 +3 位作者 姜洪 刘智明 唐堂 生玉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44-346,共3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诊断边缘型肝胆管癌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 16例边缘型肝胆管癌的螺旋CT资料。所有病例均于注药后 3 0 ,65s分别获得肝动脉及门静脉双期图像。结果 :肿块直径 4.2~ 8.0cm ,以边缘不规则...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诊断边缘型肝胆管癌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 16例边缘型肝胆管癌的螺旋CT资料。所有病例均于注药后 3 0 ,65s分别获得肝动脉及门静脉双期图像。结果 :肿块直径 4.2~ 8.0cm ,以边缘不规则的低密度为主。增强扫描 11例于双期出现肿块周边菲薄、不连续的环形增强 ,3例周边厚的连续环形增强 ,1例肝动脉期均匀增强 ,1例无明显增强。 3例肿瘤内见线样分隔 ,12例在肝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无明显差异。结论 :边缘型肝胆管癌的特征性CT表现为肝动脉期及门静脉期菲薄、不连续的环形轻度增强 ,在双时相间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增强扫描 诊断 边缘型 肝胆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3
作者 郑可国 沈静娴 +1 位作者 赵志清 许达生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4年第4期207-211,共5页
目的研究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小肝癌的CT表现。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小肝癌115例共122个病灶的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CT表现。结果①平扫瘤内密度均匀者有93个病灶,瘤内密度不均匀者有29个病灶;增强后瘤内密度均匀者只有54个病灶,瘤内密... 目的研究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小肝癌的CT表现。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小肝癌115例共122个病灶的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CT表现。结果①平扫瘤内密度均匀者有93个病灶,瘤内密度不均匀者有29个病灶;增强后瘤内密度均匀者只有54个病灶,瘤内密度不均匀者有68个病灶。②平扫病灶边界清楚者有42个病灶,边界模糊者有80个病灶;增强后病灶边界清楚者有85个病灶,边界模糊者只有37个病灶。③双期增强扫描瘤灶的强化形式有:①76个病灶动脉期呈全瘤均匀性或不均匀性强化,门脉期病灶的强化密度迅速下降至低于或等于肝实质;②19个病灶动脉期病灶呈边缘性环形强化,强化环不完整,环壁厚薄不一并有壁结节,门脉期强化环的密度降至低于或等于肝实质;③27个病灶动脉期和门脉期强化密度都低于肝实质。结论小肝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根据此特点可以与肝脏其他病变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灶 增强扫描 小肝癌 螺旋ct 动脉 门脉 肝实质 壁厚 不均匀性 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结合仿真内镜成像对诊断膀胱癌术前分期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开东 韩冬林 张涛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9期56-57,共2页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结合仿真内镜成像对诊断膀胱癌术前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 62例膀胱癌患者,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同时结合仿真内镜成像技术进行诊断,确定其分期情况,并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进行对比,评价此诊断...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结合仿真内镜成像对诊断膀胱癌术前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 62例膀胱癌患者,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同时结合仿真内镜成像技术进行诊断,确定其分期情况,并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进行对比,评价此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结合仿真内镜成像诊断膀胱癌术前分期中,T1 31例,T2 27例,T3 3例,T4 1例,与术后病理分期对比,总体准确率为96.8%(60/62)。结论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结合仿真内镜成像在膀胱癌术前分期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 仿真内镜成像 诊断 膀胱癌 术前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胰腺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志英 鲁广华 贾克玲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69-69,共1页
早期胰腺癌文称小胰腺癌,系指最大直径小于或等于2cm,其5年生存率(30%)明显高于晚期胰腺癌,故小胰腺癌的早期发现及正确分期是改善胰腺癌预后的关键.早期胰腺癌在螺旋CT平扫时往往呈等密度,仅可见胰腺轮廓改变或没有改变,因此临床中不... 早期胰腺癌文称小胰腺癌,系指最大直径小于或等于2cm,其5年生存率(30%)明显高于晚期胰腺癌,故小胰腺癌的早期发现及正确分期是改善胰腺癌预后的关键.早期胰腺癌在螺旋CT平扫时往往呈等密度,仅可见胰腺轮廓改变或没有改变,因此临床中不易在平扫CT图上识别,仅少数小胰腺癌表现为低密度或高密度改变,故单纯平扫其漏诊率甚高.应用螺旋CT(spiral CT,SCT)扫描速度快,可选择扫描时相的特点,对胰腺分期扫描技术的应用,既能获取胰腺和周围结构,尤其胰周血管的增强高峰图像,又可清晰地观察胰腺内低密度癌灶及肝内转移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螺旋ct检查 ct增强扫描 临床应用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阎文颖 李大庆 +2 位作者 王贵浦 姜慧杰 刘昌红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207-208,共2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98例肝内占位性病变的病人进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结果  98例病人中肝癌 48例 ,肝转移瘤 19例 ,肝血管瘤 31例。结论 螺旋CT扫描速度快 ,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分别完...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98例肝内占位性病变的病人进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结果  98例病人中肝癌 48例 ,肝转移瘤 19例 ,肝血管瘤 31例。结论 螺旋CT扫描速度快 ,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分别完成全肝扫描 ,弥补了一般动态扫描的缺点 ,对肝内病灶的检出和定性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增强扫描 肝占位病变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小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学武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14-1414,共1页
关键词 肝肿瘤/诊断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PET/CT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华 杨启盛 +2 位作者 李潇 汪春 李琳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2期89-92,共4页
目的评价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PET/C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4例PET/CT检查病例螺旋CT扫描诊断均使用胰期、肝期螺旋扫描.100 mL离子型对比剂快速团注,3 mm薄层扫描,Pitch1.0、2~3 mm薄层重建.结果胰期扫描胰腺癌病灶检出率达9... 目的评价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PET/C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4例PET/CT检查病例螺旋CT扫描诊断均使用胰期、肝期螺旋扫描.100 mL离子型对比剂快速团注,3 mm薄层扫描,Pitch1.0、2~3 mm薄层重建.结果胰期扫描胰腺癌病灶检出率达92%,胰周小血管状态了解较好,胰期延时扫描时间38~40 s最佳,肝期扫描肝脏受侵,转移情况显示满意.结论 PET/CT检查胰腺癌使用双期螺旋CT扫描能准确地评价胰腺肿瘤本身及胰周血管受侵状况,能准确检出肝转移灶,提高肿瘤手术切除可行性估计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PET/ct 增强扫描 胰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小胰腺癌的诊断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再智 谭恺 +2 位作者 应申鹏 张燕 王森法 《浙江临床医学》 2002年第11期805-806,共2页
目的 观察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小胰腺癌的诊断。方法 5例小胰腺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动脉期、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 ,扫描延迟时间分为25s和65s、对比剂用量80~100ml,注射速率3ml/s。结果 5例小胰腺癌双期增强病灶均不强化呈低密度 ... 目的 观察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小胰腺癌的诊断。方法 5例小胰腺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动脉期、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 ,扫描延迟时间分为25s和65s、对比剂用量80~100ml,注射速率3ml/s。结果 5例小胰腺癌双期增强病灶均不强化呈低密度 ,局部无浸润 ,邻近血管无受侵 ,无肝脏及远处转移。结论 多层螺旋CT双期快速扫描依靠胰腺癌的血供特点能够显示出病灶与正常胰腺之间的密度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 小胰腺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与CT平扫在肝小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孙大勇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第3期460-462,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与CT平扫在肝小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18例肝小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检查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观察组59例与对照组59例,观察组患者行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检查,对照组患者行CT平扫检...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与CT平扫在肝小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18例肝小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检查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观察组59例与对照组59例,观察组患者行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检查,对照组患者行CT平扫检查,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肝小细胞癌确诊率、CT扫描时病灶的密度及图像表现、不同扫描时相肿瘤与肝脏密度差值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肝小细胞癌患者的确诊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肝小细胞癌患者中瘤内密度均匀患者34例、占57. 6%,有瘤内密度不均匀患者25例、占42. 4%;病灶边界显示清楚患者40例、占67. 8%,病灶边界显示模糊患者19例、占32. 2%。对照组肝小细胞癌患者中低密度影患者47例、占79. 7%,高密度影患者12例、占20. 3%,瘤内密度均匀患者45例、占76. 3%,瘤内密度不均匀患者14例、占23. 7%,病灶边界显示清楚患者22例、占37. 3%,病灶边界显示模糊患者37例、占62. 7%。观察组动脉期、门脉期及对照组患者的肿瘤与肝脏密度差值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观察组门脉期肿瘤与肝脏密度差值最大,对照组肿瘤与肝脏密度差值最小。结论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肝小细胞癌诊断中的确诊率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 ct平扫 肝小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